非常了得难的问题

上海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上海学” 已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最近几十年,上海研究无比兴盛,在海内外拥有庞大的学术队伍,出版了大量资料和论著,俨然一门显学。有学者甚至断言:“上海学”已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但在近日出版的《上海学》主编、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周武看来,上海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周武  开埠以来,上海一直备受世界关注,由这种关注而产生的有关上海的日记、书信、通信、指南、游记、回忆录、论文集、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各类专门著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与国外相比,近年国内的上海研究更盛。大到多卷本的通史、通志、辞典,小到一所学校、一家影院、一个社区、一条街道、一幢建筑、一条河道、一本杂志,无不有专门的论著,有的还不止一本。  以上还仅是上海历史层面的研究,若纳入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文艺学、考古与博物馆学、地理学、宗教学、建筑学、规划学、人类学、生态学、民俗学等具体学科切入的现实层面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咨询研究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各种蓝皮书和发展报告等,那就更不可胜计了。正因为如此,有学者甚至断言:“上海学”已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然而,检视这些论著,不难发现上海研究虽成就斐然,盛况空前,但毋庸讳言,亦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据陋见所及,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描述多而解释少  如前所述,上海研究在中外学者的合力推动下,渐成显学,相关成果已极可观,但这些论著无论是史还是志,多仅止于描述,或记述上海的过去,或分载它的自然和社会诸现象。描述,当然并不容易,但仅止于描述,就研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毕竟罕有。如何在描述的基础上做出富有穿透力的解释,进而为都市研究提供一种分析典范,是更艰巨的任务,也更考验学者的智慧。解释不仅需要材料,需要理论,更需要拓展视野。  上海是一座“两个世界之间”的枢纽型城市,一头连着世界,一头连着广袤的内地,上海的重要性和“传奇性魅力”即是在这种连接中日益突显出来,并成为中国迈向现代进程的肇始者和推进器。只有把它放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视野中加以阐释,才有可能更准确地揭示出上海城市的变迁轨迹、动力机制和个性特质。  二、分门别类的研究多而通贯整体的研究却非常罕见  分门别类的研究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种常态,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各有各的视域、理路和方法,但相对于整体而言,由各社会科学具体学科切入的观察和研究,所能看到的和捕捉到的都只是局部的真相或某一特定方面的意义,并不足以说明一个社会或一个城市的“总相”。  分科研究的这种内在局限在上海研究中不仅存在,近年受国际学术界大行其道的“从上到下”研究取向的影响,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研究题目越来越微观,越来越细碎化。那些真正影响上海城市变迁的重大课题,如战争如何塑造上海,上海如何由商业都市变成工业都市,空间如何变迁,文化与市场互动问题,中央与地方问题,省市行政疆界问题,上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旧城改造问题,郊区的都市化问题,生活成本问题等等,反而很少有人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我并不是说上述具体微观的题目不值得研究,或不必研究,而是担心如果缺乏通贯整体的视野,不具备起码的通识,把它们跟“城市的生命”、城市的内在需要、城市空间与功能的衍变连接起来,这样的微观叙事就会变成无法串起来的一地散碎,它的意义不免要大打折扣。  三、租界研究多而华界研究少  研究上海,租界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大课题。上海从一个普通滨海县城一变而为国际性大都市,靠什么?靠的主要就是一整套迥异于帝制时代的新制度,即租界制度。可以说,制度变迁是近代上海乃至现当代上海变迁的内在风景,不研究上海租界制度,不研究上海的治理体系,就无法真正理解近现代上海城市变迁的内在奥秘。因为这种制度,上海乃成为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的荟萃之地,成为亚洲最繁盛的头号巨埠,足以与巴黎、伦敦、纽约媲美。正因为如此,早期的上海研究即多从制度切入。  不过,由于受语言和档案资料的限制,现有的租界研究多集中于公共(下转25版)
(责任编辑:HN025)
05/06 16:1905/06 02:0105/05 06:3205/05 02:3605/05 01:3805/04 18:5205/04 18:2305/02 16:0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相关词典网站:非常困难的问题_百度知道
非常困难的问题
我是一名本科生,正在读大四上学期。我打算考研,但是有几件事情困扰着我1.大学期间有我有两次体质测试没有参加,听说没参加体质测试不能毕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2.我在大三下学期挂了两门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这两门课是只要交论文就可以过的,但是交论文的时候我请假了不在学校,后来也没找到老师,所以挂了。都说大四不允许重修,既然这样,那岂不是等于说,我不能毕业了?3.我的选修课还差两门才选满,今天上午我们学校开始网上选选修课,人太多了,我稍微一耽搁,没选上。都说大四下学期就不能再选选修课了。这样一来,同样让我不能毕业了?因为这三个问题的困扰,使我备受压力。我是要考研的,而且考研成功的把握很大,但是如果本科不能毕业,即使考研分数再高,复试再出色,也不能保证我被理想的研究生院录取。哪位师兄或者老师能帮我解答这三个问题。有很多人是能毕业,却考不上研究生;而我面临的是,能考上研究生,却不能毕业。我上大学就是为考研做跳板的,如果不能毕业,即使考研考得再好也功亏一篑了,我真不希望这样请指点我该怎么做,只要是能保证不影响我考研,什么办法都可以的
提问者采纳
赶紧去找教务处给你安排加课啊,然后挂科问题去找原来的老师,再问问教务处那么能不能重修,这种事情自己去确定了才知道。体能测试也是,虽然是有这么一说体能测试不过关就不能毕业,不过还是去确定一下比较好。不过你要有耐心、有技巧的和教务处的老师磨才行。多找找关系!
其他类似问题
3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听了你的遭遇,很是同情的,大四到最后都有一个补考的机会,把前面的挂科,好好复习下,等带机会的来临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常了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