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将来怎么办?

怎样辅导一个有智障的孩子?_百度知道
怎样辅导一个有智障的孩子?
我是一个幼儿老师,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明显有智力障碍,说话吐字也不清楚,讲道理也听不明白,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情况,给孩子也用过针灸,看心理医生,参加感统训练,但是似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家长也是用心良苦,把孩子送到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希望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但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孩子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可是什么都不会,连123都不认识,家长也是很用心的在培养孩子,给他抱了美术班,舞蹈班,希望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发展,家长的心情我们也能理解,所以我们不想去说太多让家长伤心的话,我们很想帮助这个孩子,可是我们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还请专业人士和有经验的人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方法,我代表家长谢谢你们了!!!本人的QQ号码是,你可以加我为好友,然后详谈!!!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我觉得这个孩子的情况应该还比较严重,不应该让他上正常的幼儿园了,应该有针对的进行训练和治疗。各区好象都有培智学校,一个老师只训练两三个孩子,从学习和运动等方面来练习。这样的孩子大部分都会感统失调,多让他们玩翻斗乐会有些帮助。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生命因师爱而无障碍 关爱智障儿童 - 文明风
◎ 当前位置-未成年人
生命因师爱而无障碍 关爱智障儿童
文明风   |  时间: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提起特殊教育学校,很多人都会将其定位为“看护所”——照顾残疾孩子饮食起居,能够让孩子不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特教老师的评价也多局限于其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保姆”。
  然而,哈尔滨市燎原学校在全国首创“医教结合,关注个体需求;社教结合,关注社会适应”办学模式,多年来一直把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能生存、会生活”的人作为办学目标,全校46名教师用博大而温柔的爱心时刻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位智障孩子,让孩子们真正变成了独立、自信和步入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14岁重度脑瘫男孩“阳阳”是被母亲用轮椅推到学校的,因双膝无法正常伸展,他坐在椅子上几秒钟身体便会向后仰。“阳阳”的老师李美含和他的父母共同制定了训练计划。训练是艰苦的,翻身、匍匐、跪姿,每次她都陪着“阳阳”一起完成。两个月后,“阳阳”终于站起来了。看到孩子的进步,“阳阳”母亲泪流满面,她说:“我真没想到孩子还能站立起来,是你们给了我无限惊喜和希望。”如今,“阳阳”已经能够独立上下楼、行走十几分钟了,他经常对老师说:“我走不远,但我可以学习以车代步,将来当出租车司机,这样既可以赚钱孝敬父母,又可以接送老师上下班了!”
  “张老师,只要您能让孩子叫我一声妈妈,学会说吃饭、上厕所,我就满足了。”这是10岁还不会说话的“佳佳”妈妈对张海燕老师的恳求。面对这位母亲眼里的无奈与渴求,张海燕把所有的教学智慧都调动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虽然在教小“佳佳”口腔操时自己的手多次被咬伤,给孩子进行颊部按摩时被打“耳光”,但她还是教会了孩子叫妈妈、爸爸,教会了孩子和小朋友们用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
  从2001年至今,300多名孩子成为燎原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受益者,其中有23名学生重返普通学校就读。老师们亲手设计制作的130多种训练治疗教具及课题《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具学具的开发与研制》,荣获了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有人说智障孩子是最无忧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可燎原学校的老师们却说智障孩子是最孤独的,因为很少有人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教会这些孩子学会生活、融入社会是老师们的终极目标。于是,该校在国内首创“校本生活课程”,“社教结合,关注社会适应”,帮助智障孩子迈出走向社会、学会生活的第一步。
  2003年秋末的一个傍晚,天上下着小雨,已经毕业的耿超回学校看老师来了。高兴的老师们看到他浑身被雨水打湿,不禁纳闷地问他是怎么来的。耿超兴高采烈地告诉老师说,他在服装城找到了工作,可是因为兜里没有钱,便一直走来看老师。老师疑惑地问他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钱,他说:“不要钱,他们给我好吃的,对我挺好。”
  看着工作不知道拿报酬,狼吞虎咽地吃着老师们给他买的饭菜的耿超,老师们的心被刺痛了:我们教给学生那么多的数学、语文知识,训练他们有健康的身体,他们却无法真正融入社会,无法被人尊重地活着。假如继续这样下去,那我们的付出还有意义吗?
  如何让教学为智障儿童的生活服务,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的生活能力?老师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他们决定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进行调查,家访中,一位家长说:“我最希望的是让我的孩子学会用钱,如果我们不在了,孩子饿了连吃的都不会买怎么办啊?”有的家长说:“我希望孩子能学会和人沟通,能听得懂别人的话,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家长的希望就是老师的责任,于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的“生活数学”、“生活语文”课诞生了。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到超市购物,他们在数学课上将小数知识与人民币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用小数点表示的人民币,从而懂得了怎样看标价;语文课上,老师启发学生们到超市都需要带什么东西,和孩子们一起练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一起制作采购计划表,设置购物场景。老师还带他们到超市进行实践,如此反复的讲解、实践,一些学生很快掌握了超市购物“程序”,不但可以独自到超市购物,有的学生还能在自由市场上与商贩讨价还价,这简直让家长欣喜若狂。如今,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都和正常人无异,甚至有一名学生毕业后还自己开了一家面食店,自己购买原材料、做面食、付货、收款,整个经营程序驾轻就熟。
  不会说、不会走、四肢不协调……一切的一切都让智障孩子家长感到绝望。
  患唐氏综合证的宋志鹏体质虚弱,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15岁。听说游泳能增强体质,家长在他9岁时找到刘涛老师,想跟着她学习游泳。二话没说,刘涛收下了宋志鹏,可没想到他不仅仅体质弱,四肢的协调性也很差,连路都斜着走,一个多月过去后,他还说什么也不肯把头放进水里憋气。即使是这样,刘涛也没有放弃,最终硬是用3个月的时间教会了宋志鹏憋气。当年的医生看到如今已经22岁的宋志鹏时惊讶地说:“燎原学校的老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啊!”
  2007年,宋志鹏获得了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100米蛙泳冠军。在燎原学校,以“运动训练法”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至今,该校学生在历届国际、国内特奥会上共获得136枚金牌、72枚银牌和68枚铜牌。同时,该校学生的美术作品《我要飞翔》在澳大利亚获奖,学生的独舞《女兵》获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北京赛区一等奖……以前在人们面前不愿意提到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如今逢人便骄傲地说:“我的孩子现在是世界冠军了。”
  生命因师爱而无障碍。燎原学校的老师们用博爱与无私、牺牲与付出、执著与努力,为智障孩子创造了最佳的生命样态。也许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燎原学校时深情地对老师们说:“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我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已经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您的位置:&&&&&&& 正文
76个智障孩子的“妈妈” (图)
 来源:大河报
  ●讲述人:马留香女50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校长)
  ●采访人:记者 李晓敏
  ●摄影:记者 白周峰
  颁奖词
  作为母亲,她把女儿培养成博士生;作为校长和高级教师,她为智障的儿童付出了母亲般的心血。给愚者以智慧,给残缺以健全,她就像洛阳牡丹园里的园丁,让美丽在自己手中绽放。
  马留香,把全部的爱化作芬芳,留在了孩子们身上。
  一次偶然,和智障孩子结上了缘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但父母很开明,所以,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也如愿上了学。上学的第一天,看着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特别崇拜,于是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一名老师。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只是遗憾的是,到高中毕业时,由于刚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所以考大学的愿望就此搁浅了。不过,因为在我们村我成绩优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所以高中毕业后,我便被村里邀请回去,当上了一个民办老师。当老师的感觉很好呀,那时,虽然条件很艰苦,工作也很累,但看着原本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在我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会了加减乘除,心里真的很高兴。于是,工作也更卖力。
  1976年秋,村里有一个外出上学的机会,大概村里领导觉得我表现不错,所以就推荐我去洛阳师范学校数学系进修。两年后,师范学校毕业后,由于成绩突出,我被分配到洛阳市一个小学教数学。这一教就是21年。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次谈话,我想我会一直这么干下去,直到退休。但后来的一次谈话,却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让我和“残疾孩子”变得密不可分。
  那是1999年3月,当时,我们市教育局一个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第二天去局里一趟,有事商量。到那儿以后,这位领导说,想让我去当培智学校校长。
  “天啊,那可都是傻孩子呀!”我一听就愣住了,因为培智学校实际上就是智障儿童的学校,智障也叫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IQ值在70以下。我们在生活中都能看到这种人,他们长着一副先天愚型的面孔,斜吊眼,塌鼻子,拖着舌头,流着口水,有的高度兴奋、多动,有的傻笑,自言自语,有的精神恍惚,步履蹒跚。他们不会照料自己,是一个让人心酸又心疼的群体。
  去带领这群孩子,我完全没有信心,当时我对领导说:“我是不是可傻?你让我到憨子学校当校长,那憨子学校校长咋当?”不过,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谈话10天后,我带着铺盖上任了。
  最开始,一见智障学生就跑
  当时学校里有21个学生,全是傻孩子,有的流着鼻涕,有的连走路都不会。
  在学校,我教一个班的数学课,一道数学题,正常孩子几遍就学会了,但教他们几十遍也教不会;一个舞蹈动作必须用千百次的训练,他们才能记住,但过几天就全忘完了。
  智障教育就是这样,学生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到,但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智障。我校有个学生叫东东(化名),他爸妈离异,都各自又成了家,他跟70多岁的姥姥度日。有一天,他姥姥让他去学买笤帚,孩子到土杂店问笤帚多少钱一把,营业员说5元一把,这孩子就和人家搞价钱,他说:“6元行不行?”
  说句心里话,在最开始的日子里,我并没有真正从心底爱上这所学校,爱上这群无辜的孩子。那时,无论我走到哪里,见到亲戚、朋友、同学,甚至在理发店理发时,有人问起我在哪上班,我都避而不谈自己真实的工作单位。大概是怕别人对我不理解,说我是“憨子校长”,使自己没面子。
  但很多时候,你越是怕别人知道,事情就越多。当我走在街上,或在家门口时,学生看见我,都很热情地叫:“马校长,你好!”你要不理他,他追着叫。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学校有一位叫丝丝(化名)的学生,天天和智障母亲一块儿上下学,和我家住得很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和丈夫单位的人说话,丝丝一看见我便扯着嗓子喊:“阿姨校长,她打我!”然后让我给他俩断官司。我一听,拔腿就跑,可我越跑,他们越追,还边追边叫。后来,丈夫打趣说:“以前你看到学生和家长都是站那儿有说不完的话,我叫都叫不走,还给我介绍,这个学生如何聪明,那个学生怎样优秀,可现在,见到学生,我骑着车子也追不上你。”
  经过接触,开始四处寻找“傻孩子”
  不过,和这群孩子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发现这些孩子心灵很纯洁,很善良,有一次,我在学校打扫卫生,当时是热天,汗流了一脸,一个学生看到了,连忙回到屋里拿出毛巾给我擦汗。虽然他们傻,但他们却用最朴实的行动给了我回馈,当时,我很感动,心想,一定要好好培育这群特殊的孩子。
  在多次走访中,我得知,很多双职工的父母,由于忙,经常会把智力有残缺的孩子锁在家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决定办一个智障儿童寄宿班,使无辜的孩子们不再被反锁家中,学会自食其力的本领。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我的亲人、朋友时,却遭到了极力的反对,说:“白天一天的工作还不够烦,还想晚上让他们集体住宿。吃喝拉撒都是妈妈才做的事情,家长正想甩包袱呢,真是自找苦吃。”虽然我也知道办寄宿班风险太大,没有前车之鉴,但最终,我还是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把寄宿班办起来了。
  寄宿班办好了,剩下的就是小主人入住学习了。于是我带领全校教师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寻找傻孩子。一天下班的路上,我看见一个衣衫破旧的男子在前边走,后边低头跟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流着口水,浑身脏兮兮的,受职业心和责任心的驱使,我立马上前询问:“小朋友,在哪上学?”孩子抬起头,目光呆滞地看着我摇了摇头,怯生生地说:“爸爸不让。”我说:“到我们学校上学吧!我就是那个学校的老师。”前面的那个男子闻声回头吼道:“傻子上什么学?白花钱!管闲事!”说完就拉着孩子大步走了。我不死心,又一直跟到他家,孩子的父亲仍说:“找也没用,不上就是不上!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孩子却在旁边用乞求的眼光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嗫嚅着说:“我要上学!”
  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望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望着孩子母亲,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这个不幸的孩子走进校园,通过学习来改写他的人生,改变他的命运。我不辞辛劳,一遍遍地劝说,以孩子的前程,家庭的未来考虑,并主动提出要帮助孩子完成学业,打消家长的顾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的父亲终于领着孩子到学校入住上学。我不食前言,不仅免收了他的学费,还积极地为他捐款、捐物。
】【】【】【】【】【】
{编辑:庄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智障孩子的母亲创办浙江首家民营智障儿童托管中心-智障儿童,托管中心-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智障孩子的母亲创办浙江首家民营智障儿童托管中心
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23岁的“智障儿童”高弘毅,跟年龄相仿的6个同样重度智障的“儿童”一样,憨憨地笑着,一边高举起双手,摆出一些夸张的舞蹈动作……昨天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作为我省首家民营智障儿童托管中心,杭州弯湾托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创办托管中心也是一位重度智障孩子的母亲,叫徐琴。“我只是想让孩子们继续在一起,让他们不再孤独。”徐琴说。
  徐琴原来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因为儿子被检查出患有重度智障,为照顾儿子,她无奈地从单位里出来,从在官巷口卖一毛钱一支的冰棍开始,和丈夫一起做小本买卖。
  后来,因为忍受不了生活的艰辛和无望,丈夫抛下了她和儿子一走了之。
  凭着一颗母亲的爱心,徐琴继续坚持。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逛超市、做运动似乎成了她和儿子最开心的事。
  渐渐的,儿子高弘毅也会在母亲下班回家后,在开门时为母亲放好一双拖鞋。
  儿子21岁时,从杨绫子学校青年培训班毕业。当时徐琴听到了小菲(化名)的故事。今年19岁的小菲,原来会说会唱,几年前,她被家人带到了乡下,一个人时间长了,现在她连说话都困难。
  有人叫小菲吃饭,她只会憨笑;叫她睡觉,她也是憨笑……
  知道小菲故事后的徐琴,望着儿子忧心不已。徐琴不希望儿子和小菲一样。开五金店的她,自掏腰包10多万元,租下钱江四苑8幢3单元的一楼的一处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取名“弯湾”托管中心,并请来包括小菲在内的7位重度智障儿童,还有原来的老师。
  现在,杭州弯湾托管中心,只有一个班级,有4名教职工,7位重度智障孩子。年纪最大的孩子23岁,最小的19岁。
  7位智障孩子,全部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3年职业培训。但是他们的IQ水平只有30到40,相当于3-4岁的儿童,不能胜任福利厂的工作。长期待在家里,因为孤独,孩子们往往会出现“退化”现象。
  徐琴说,老师每天都要给7名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训练。所谓语言交流训练,就是让他们把昨天看到的、听到的尽量表述出来。
  说到孩子们的未来,徐琴笑笑说:“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现在打算先管他们3年,再远的计划我也没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今年9月,托管中心开始招收新生。“我们主要接收完成义务教育的重度智障青少年。”徐琴说,“如果人数多,我们考虑扩大场地,适当收点学费。”
  杭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胡红生告诉记者,目前,我省有智障人群20多万人。杭州虽然有一批集中托养机构和工疗站,但规模和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因此,选择居家安养的困难重度残疾人能享受相应补贴。像徐琴这样自筹经费办托管中心,解决了部分智障人家庭的困难,令人钦佩。
  昨天,浙江省残疾人基金会捐献1万元给了弯湾托管中心,同时中心还被浙江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授予“生涯教育基地”称号。
  同时,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昨天也正式揭牌,标志着独立的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在我省实现了零突破。该学院由省残联举办,系专科层次的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500人,筹建期为1―2年。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洪慧敏 通讯员 朱颖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民生帮帮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障儿童福利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