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污染宣战工作目标,1200字

2014世界环境日 中国“向污染宣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李禾)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15日公布,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李禾)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15日公布,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该负责人说,当前中国环保既处于压力空前的艰难期,也处于有所作为、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期。向污染宣战是破解中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据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提高你的呼声 而不是海平面”,旨在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不断增长的风险,尤其是气候变化。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向污染宣战”当警惕宣而不战
日16:29&&&来源:
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语境下, “向污染宣战”可谓是道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为配合这一主题,上至环保部下至地方政府,都纷纷发动了宣传攻势。“三大战役”、“三大行动”、“全民行动向污染宣战”等口号不绝于耳,“向污染宣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引来公众一片点赞。
对此,笔者保持审慎乐观。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不论是环保部还是地方政府,宣誓一下自己的决心,虽不敢说就是为了应景,但至多也只能算是一种战前动员。究竟能不能打好这场硬仗,显然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响,关键要看他们之后怎么做。
向污染宣战,由口号转化为行动,可不是敲敲键盘这么简单。这其中检验着地方政府是不是切实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有没有真正摒弃唯“GDP”论英雄。观念不转变,即使面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地方政府恐怕也难对“财神爷”痛下杀手。
反观当下,各地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确实存在行动未见口号满天现象。什么“铁腕治霾”,什么“提头来见”,听着的确 “激动人心”。可雾霾肆虐、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可以说与政府的“放空炮”脱不了干系。
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放心的水,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民生题,也是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刻都等不起一步也慢不得。答好这道民生题,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以动真碰硬的实际行动向污染宣战。
建设生态文明,让人民群众看到碧水蓝天的希望,政府决不能放空炮。对经过科学论证的措施,应一条一条落实,以真抓实干的精神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当一项一项推进,以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去珍惜每一寸土地,保护每一片水域。说到就要做到,向污染宣战才能取得令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向污染宣战,期待各级政府用行动回应,而不是宣而不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 绿色奥运:向白色污染宣战_1200字
绿色奥运:向白色污染宣战_1200字
精粹APP,写作提升无忧!
作者:& | & 六年级&&
0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堂妹家不远处便有一个超市。周末,我去堂妹家串门。刚跨进门口一步,堂妹就兴奋地嚷着,要给我“展示”超市赠送的购物袋。听到这儿,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购物袋?不就是塑料袋嘛!这有什么好看的?可当我亲眼看到,亲手摸到那个“购物袋”,我心里才惊叹: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哪是什么塑料袋?分明是一个绿色的布袋,材质轻巧结实,还印着“善待自然”之类的标语,也不像塑料袋耗费大,可以重复使用。这时,我不禁回忆起前不久看到杂志上的一则新闻,再看看手里捧着的环保购物袋,我恍然大悟:绿色奥运的精神,正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来!想想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离得开塑料袋?市场上买点什么东西,需要塑料袋盛着;超市里购物,也要塑料袋装着;鞋匠铺修理双鞋,还得用塑料袋裹着……就连买一顿快餐,也是用塑料纸盒盛着,塑料袋装着。看看,塑料袋的使用是多么普遍啊!塑料袋,确实是充盈了我们的生活,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易。可塑料袋,却有着令人深恶痛绝的一面。虽说塑料袋从发明至今只经历了100个左右的春秋,可它对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却是不可估量的。它最初被发明时,人们为它的诞生是多么的欣喜若狂!而如今,我们却不得不饱尝自己种下的恶果,为这些给世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的白色污染而煞费苦心:塑料袋一旦生产出来就极难降解,即使在土壤中埋藏200年也不可能完全自然分解。大量的废弃塑料袋埋藏在地下,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多么大的威胁?!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塑料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更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而今,2008年,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就要在中国安营扎寨了。这些年,在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渗透到千千万万的人们的脑海中时,绿色奥运也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的脑中根深蒂固。自然、环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绿色奥运的主题。中国,这个塑料袋消费最大的国家,在前不久颁布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法令。这项法令将在6月1日生效,它可是中国为了打造绿色奥运而特意颁布的新举措。该法规严令禁止任何公司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低于0。0025毫米的袋子,并鼓励公民重新使用布袋、手推车和篮子。这样一来,白色垃圾山可要“瘦身”了。绿色奥运,是全世界对大自然母亲表达的热爱。回想全世界的儿女为它做出的贡献,令人心生暖意:1993年,国际奥委会在建立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的时候,就定下了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原则。当时为了保留一棵老橡树,设计者们多次修改施工方案,最终使得这棵老橡树得以保存。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标志着绿色奥运的理念被正式提了出来。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并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而今天的人们做的也不差:爱尔兰和孟加拉国都已经颁布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法令;去年,旧金山则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禁止在大型连锁店使用含有石油原料的塑料袋的城市。而今年,奥运的主办国——中国则颁布了这项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法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怎能不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呢?掐指算来,离6月1日这一天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想到这儿,我的脑海里充满了遐想,充满了憧憬:6月1日,塑料袋这个白色污染的元凶,大势已去,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线。在那个时候,再也见不到,满地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耐用、轻巧又无污染的布袋。人们上市场,胳臂上挎着竹篮,脸上洋溢着笑容……看着手中这个环保购物袋,我似乎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1772384/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同年级的其他文章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
最新播报:
向污染宣战就是向自我挑战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表示,“空气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对这样的判断和表述,有谁不表示认同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治理为突破口,“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对这样的判断和表述,又有谁不表示认同呢?
  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所谓粗放发展方式,既包括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社会发展方式,也包括粗放的生活发展方式。社会生活中遇到红灯,聪明伶俐的人总是想方设法绕道走,但大自然亮起的红灯,如何能绕得过去?人类不仅生存于大自然,也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当致力的,是为大自然减负,让大自然亮起绿灯。
  如果说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是合力长期作用的结果,那么防治污染就不可能有简单的、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要“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如果说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大部分是不以为意、不以为非的人为后果,那么向污染宣战也就是向自我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面临挑战,唯GDP论英雄的理念面临挑战,大规模改造物质社会的方式面临挑战,追求超越大自然供给与消化能力的生活面临挑战。
  假如说污染防治是当前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之一,应该不会有大的分歧,而环境保护也已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坚决向污染宣战,表明了政府防治污染的态度和决心,而防治绩效则意味着对政府治理效能的挑战。对政府而言,最难的或许还不是执行力问题,不是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协调性问题,而是在目前所处阶段如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企业来说同样是硬任务,但如果没有硬指标、硬考核、硬措施加以约束,硬任务就会变成软任务。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会促进当地就业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一定会努力把污染等外部负效应降到最低,而不是以前者的贡献作为放任后者的筹码。人们不能容忍一个企业为一个地方留下深重的污染,而企业主却在当地政府的庇护下不用承担相应责任。
  当天空中雾霾笼罩,作为个体的人似乎只能等大风、靠下雨,在压抑中备受煎熬,这种无力感、无助感很容易使人悲观,更容易引发抱怨指责。但即使是在艰难时刻,居住在各个角落的人也不全然是消极无为的。当重霾来袭时,积极响应政府应急措施,固然不能有效改善大气状态,至少也可以不使已然恶化的空气“雪上加霜”。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时节,也能对世所艳羡的生活方式有所反省,则蓝天白云就不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滕朝阳)
[责任编辑:知识点梳理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就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等)、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2.人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3.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燃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灾、意外事故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空气污染源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有害气体的来源是这块考查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的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还有,就是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如表所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物和臭氧等.这里说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反应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避免因其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从而缓解可利用水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和水体自净能力的降低.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十分有效地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保护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水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力地支持我国的持续农业运动的开展.即国际上掀起的以将化肥、农药施用保持低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为中心的持续农业运动.根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森林、草地、水等资源相对贫乏等实际情况,化肥的施用仍是农业发展的要素,因此以尽量少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是我国持续农业运动的主要内容.4.合理使用化肥,既可以避免针对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破坏地力、影响环境现象的出现;又可以防止化肥中常含有的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因过多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还可以防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或板结、或沙化加重)、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如赤潮和水华)、氮化物和硫化物气体(如一氧化二氮、氨气和硫化氢等)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的污染等.另外,特别是合理使用氮肥后,可以避免使之下渗到地下水中,造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直接影响地下水水质及农产品食用安全;甚至威胁人体健康.5.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节省农业在农药方面的经济投入,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本身有毒的农药,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带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图所示:.并且,还可以以最少量的农药获得最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又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进而避免水果、叶菜类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潜在威胁.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2014年“六o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相似的试题还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任意排放废气
B.使用可降解塑料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植树造林控制扬尘
2014年“六o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深海下面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B.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可以缓解“白色污染”
D.空气中SO2的含量升高会引起“酸雨”,“酸雨”的pH<5.6
2014年“6o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汽车限购限行
D.将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大气污染宣战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