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我小学没有毕业,想学软硬件测试工程师工程师,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指教!

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工程师的发展明显不如软件工程师方向?
我是在校大学生 专业是电子工程 初中也参加过NOIP 虽说走软件方向更容易入手 但还是觉得电子更好玩所以选了这个专业。为什么感觉硬件类的学生很不吃香?比如有很多软件工程师的个人博客 类似MATRIX67 酷壳 阮一峰等等 但是偏硬件的就很少。再举个例子 我在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 弹出的相关问题都是"算法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大量IT类的提问也都是偏软的 而在各大科技网站(CSDN等) 偏算法的新闻也多于硬件优化。我想问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是否说明硬件工程师的发展前景不如软件类?给偏硬件的同学可以推荐什么好的网站?
按投票排序
169 个回答
做了9年硬件电路设计,5年智能手机,4年医疗器械,看到这个问题,心情很复杂,自己喜爱的工作居然无奈的发展到了这个窘境。当初选择硬件是因为不想日复一日的坐在屏幕前面敲代码到天亮,硬件电路设计工作中的元素要丰富一些,各种仪器,各种元器件,实验室,工厂,电脑前面画图坐个台,供应商来了再接个客,个人觉的要比枯燥写代码有趣很多。当时硬件还是产品的主要卖点,软硬件算势均力敌。但到了现在,依靠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站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前列,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关人才必定炙手可热,传统制造业与之相比,其实无论软件硬件,跟互联网行业都要差一个档次。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也要好于硬件,这是为什么呢?个人体会这种情况在不同行业情况也不同。消费类电子因为量大,同质化,IC厂家会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机中应用处理器,基带modem,射频单元,音频单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块都是分立的,但现在满眼都是集成了各个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块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设计在这时其实只是应用,别犯错,整机射频音频EMC性能把住关就OK了,当然肯定也没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样给硬件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质化之后沦为后台,产品体现差别的是软件,攻城拔寨创收的也是软件,舞台大了自然在公司内更加受重视,待遇和发展自然也好于硬件,但跟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差别比,这个差别相对小一些。另外一点很尴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体现硬件设计水平的一些技术,在消费电子中慢慢变的没必要了,开始我们也研究对标诺基亚,想把质量做到最好,但后来发现手机大家玩一两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设计的这么精细,高层领导还嫌增加成本,浪费工时。手机都这样,其他消费类电子更不必说,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市场对硬件技术能力,需求并不高,此处深深的叹口气。在大型设备比如工控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硬件的处境就好很多,但对知识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不光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模拟电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设计的知识也是必须的。没有现成的芯片解决方案;没有现成设计可供参考,系统的庞大,很长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相关的需求(出错可能出人命),都决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深度的硬件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我所在的德国公司,干了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当时读了项目组里一个德国硬件系统工程师写的可靠性系统设计文档,自认为不笨,但沉下心读了三遍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懂,缜密严谨的逻辑很让人叹服,跟他讲他哈哈大笑,说这个德国的大部门里也就两个人能搞定,这也就是德国没法被中国山寨的技术门槛。在这种复杂度下,硬件工程师的受重视程度和待遇跟软件相当,我也跟德国人求证过,在德国软硬件待遇也处于同一水平。我一个豪无文采的工程师写答案真心吃力啊,扯了这么多,都不知道扯到哪条街去了,总结一下吧:1. 互联网正在爆发式增长,风口上连猪都会飞,我们这些腿脚不好使的追不上风口,飞不起来就脚踏实地吧,行业有起伏,说不定哪天你吃饱正睡呢,就被卷上天了,这个时代,太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了(诺基亚,呵呵),那天之前,起码自我修炼,把体重减轻,方便被卷。2. 发(gong)展(zi)好坏由市场需求决定,国内企业从事高端制造业的较少,对硬件技术水平的需求不高,自然不愿意付那么高的薪水。如果你还没毕业,还是拥抱互联网去吧。如果你已经上了硬件的贼船想走技术路线,个人觉得自己选择的路,就坚持走到底。如果你上了硬件的贼船还不想干技术了,可以考虑转项目经理,硬件跟供应链和其他部门的接触挺多,皮扯多了专业扯皮也没啥问题,职业前景也不错。衷心希望各位硬件行业的同仁们处境能越来越好。。。.............................................................................更新:没想到能收到这么多赞和关注,非常感谢大家,陆续收到了一些私信,询问我以后什么样的硬件就业方向会好一些,怎样成为优秀的工程师之类的,甚至找我约稿,我不是什么行业大牛,也不想装逼,但有这么多人信任我,我想我也有责任跳出自己习惯的围观,给他们一个回应。我是一个普通的电路设计工程师,我的专业知识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当然对所有工程师来说,产品知识和项目管理技能都是必备的。我们谈到的硬件,涉及的领域太宽,IC设计,FPGA,射频,EMC,电气工程,等等等等,基本上产品不同,所需的硬件技术的package就不同,我对这些领域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所以出于严谨的态度,我的视界和知识不足以,也没资格给你们负责任的建议,我所能做的就是分享我的一些有用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3年前我去德国做项目时有留意到办公室里的一个小伙子,很腼腆,不怎么跟周围人讲话,后来有机会一起合作,发现他的能力非常的强,与他稚嫩的外貌很不相称,有些好奇就问他毕业几年了,他回答一年多,我很惊叹他这样的水平居然才毕业1年多,想想自己当时的水平跟他比真是弱爆了,但为什么我3年前就见过他,原来他在读研阶段,就跟公司签订了实习合同,每周都会来公司里工作一天,并且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他们同学里面非常普遍,他们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就是在忙碌学习和实践中度过的。这引起了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反思,我特么当时都在干吗?为了高考受够了压力,大学必须不能继续那个状态啊。数电模电都在学,但也不清楚这些电路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应付完考试就抛之脑后了。等若干年后工作需要碰到问题了,才又把大学课本翻出来再啃,周围同事不乏清华,交大,华科的硕士,但大家都在感叹,如果早知道是用来干这个,那当时学的可得多起劲啊;如果大学教育能跟实际结合的紧密一些,那我们可得少走多少弯路,如果当初多做一些实践,可得增加多少有用的积累啊。玩游戏?谁还会去浪费那时间。睡懒觉?我哪有那闲功夫。什么?泡妞?清晰的人生理想面前,你跟我提泡妞?呵呵,妞还是得泡的。没有后悔药给我们吃,但我们的病历可以给你们看,我想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在被动的接收学校,社会安排推送给你们的知识和活动,想想如果学校不组织挑战者杯之类的比赛,那我们是不是就不做东西了呢?但我们能不能更积极的,主动的去了解社会,了解你梦想公司的产品是什么样的?那里的工程师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都在提高哪些技能?他们都在泡什么论坛?你课本上的知识是如何被用到具体产品里去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迷茫,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自己通过实践才能找到,希望这份病历,能作为前车之鉴,给你们一些有用的提示和帮助。关于方向,实在不是普通的我能受的起的问题。另外知乎上海归大牛这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邀请一些,以他们的亲身感受谈谈国外大学教育里的一些可取之处,或者更大的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和国外的教育制度的长短,相信更能让我们反省自身,教育下一代时,也多一些先进的理念。谢谢大家。
同意部分的。软件有个电脑就可以弄了,硬件最便宜的你都要买个单片机/ARM开发板和仿真器什么的。各位经常接触到的多数是如手机、MP4、LED灯、玩具之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这种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起电子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如LED灯、玩具、厨卫电器等),或者是模块化完善很少需要从根上更新(比如手机,其大部分的架构是方案公司先设计好再卖给手机上的,像小米甚至摩托罗拉的手机的硬件是方案公司设计好的,小米要做的就是外形的工艺设计和软件设计)。所以在和人们接触比较密切的行业,做硬件研发的电子工程师投入的精力是很少的而实际上,电子工程师(尤其是专注于电路硬件设计的硬件工程师)最大的用武之地在于工业控制领域、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航空航天领域。这些首先离人们日常生活很远(汽车坏了,拉倒维修的地方换个模块就行了,不会有人想到自己拆了看看ECU里面的电路怎么修,不是专业抄板的人没有电路图也没法修)。而说的不过是中国部分现状。而从实际上32位微控制器的出货量上看,工业级、汽车级的微控制器芯片出货量还是占到大头。而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国产的电子电器设备没有外国的好事,其根源也在于国内的硬件设计研发远远落后与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核心领域,比如我做过个的铁路列车设备、煤矿电控设备,大部分都是德日美等国的硬件最强。国产的类似东西大部分都是先代理这些外国的牌子,然后自己抄板摸清仿造他们的,远远称不上自主设计。即使是自主设计,很多国内企业比较浮躁,心想一心赚快钱。希望一个设备一两年内能出来并赚钱。所以,中国的电子技术行业及电子技术硬件领域的发展不如德日美等国。也正因为企业想赚快钱,电子工程师天天加班的很多(比如华为),那有什么时间自己弄个围脖来发。比如现在微博甚至博客中,很少有人讨论信号完整性、源端端接、传输线特性阻抗、IO口是否为开漏输出、MOS芯片和TTL芯片之间的链接方式。多数涉及硬件嵌入式的微博博客都是想着某某ARM芯片主频多少、或者用 Arduino直接开发程序、求区分ARM、51、DSP等这些入门级问题;又如我做的功能安全设备系统,需要用到二乘二取二的硬件架构,请问知乎上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功能安全、什么叫SIL等级并能跟我讨论这些的?(因为很少人下班之后还想关注工业级航天级硬件设备);在微博或知乎上有多少人能就IEC61000(或GB/T17626)中EMI或者EMS的问题或者整改展开讨论的?(不是硬件工程是不想分享EMC整改的方法,是一两个星期以来都几乎忙到凌晨才处理完EMC问题后,没几个人有心情上微博博客记录一下自己的整改过程了)最后,个人推荐一个我认为电工较多的网站:。那里大牛很多、共享的资料也很多,自己可以去看看。照例说一下,有问题先自己分析,不懂再发帖问。不要上来就伸手要程序要电路图,这样不会有人理你的。
这和中国没关系~在哪都这样~楼上别分析什么这因素那因素了,全球大势所趋,IT行业兴起是目前的时势,Intel的风头都不见得盖得过facebook呢。简单说个例子,我同事化学博士毕业,在硅谷排名前十的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近20年,最近工资被他闺女超过去了。闺女加州理工本科毕业,在Facebook干了2年。都是硅谷前十的公司,咋差距这么大捏。时势造英雄,电子工程师不要自怨自艾自怜自伤或者想出各种理由给自己找场子了。这不是硬件的年代,在中国更不是制造业的年代。不要麻痹自己自我安慰了,也不要抱有幻想觉得终究能够翻身,重点在于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就认真做下去。抬头看别人,不要只看到做IT的发展比自己好,同样的同学做金融的还早就财务自由了呢。这些对自己没有用,路要走自己的,觉得没希望就趁早改行。
我以我自己及周围人的情况来回答一下。我从事汽车电子,在美国密歇根州,可以说是全美汽车业中心,周围同事也有从别的行业跳过来的,比如游戏机,医疗器械等。我从事这行业两年,还是入门级工程师,但这两年让我看到学到了很多,我也在对比中美两国的差异,有些感想发在这里给有志于该行业的同胞一个参考。我觉得最大的差异在于积累。前面的回答说的很对,软件这个行业起步比较晚,所以西方国家积累的底蕴还没有像其他行业那么深厚。但是电子硬件这个就要早一些,看看GE这个巨头,就觉得现在的微软帝国,google帝国不算什么了。我身边大量的同事,一辈子从事这个行业,白发苍苍的给你讲起电子学,物理学,像活教科书一般。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产业起步晚而且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做一辈子,不像软件行业,没落下多少,所以造成了软件好于硬件的现象。其次,我认为是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更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所以造成的软件工程师好于硬件工程师的现象。这点不仅在中国存在,在美国也这样。身边一些学习CS的同学,如果拿到FLAG,也就是Facebook, LinkedIn , Amazon and Google这几家,起薪都在8W以上一年。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毕业生起薪,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东西很容易让人看得到,用得到,继而产生效益。搞得现在很多学EE的留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转投CS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而做硬件开发的,就像是在幕后默默无闻的为人服务。就像人们谈起apple的产品,最先说的是外形多美观,系统多流畅,软件种类多这些,而很少有人关注在盒子里的那些硬件是如何工作的,就像乔布斯那个的柜子的背面的例子,内行人打开apple的外壳看到电路板时,会由衷的赞叹,但是又有多少普通的消费者会注意到这些呢?不得不说国内少有电子硬件方面精彩的blog和网站,这不仅仅是电子工程这个领域,其他的各行各业也都如此,除了新兴的互联网和软件行业,它们是和互联网紧密相连的,不像电子工程,有些东西很难用文字和程序表现出来,不适合互联网传播。对于在校大学生,甚至从业者,其实学习的过程也不复杂,最重要的就是把要用到的各种元器件芯片的说明书看懂看好了,就能解决掉大多数问题了,中文的看不懂就看原版的,说明书就相当于软件行业的各种blog了,因为这些给开发者看的说明书,不是那么轻易就写出来的,我认识几个写manual的人,也大概了解这其中的过程,这些牛人们把写manual就当写blog了吧,所以说这些说明书是最好的教材了。最后说一下职业前景,本人还是刚进门的新人,言辞不当请大家海涵了。国内不甚了解,讲一下美国,刚才说的电子硬件就像幕后工作者,很难大出风头,如果想做风风光光的领导者,这一行不适合。但是不出风头不代表什么,你的地位和回报,是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的。这一点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都一样,家中有人在电子相关军工厂从业的,老工程师的地位不比车间主任差,在美国也是,受人尊敬就不说了,收入上,做到principal这个级别的高工,是和公司VP收入差不多的,无怪乎很多人做一辈子工程师,也不爱去搞人事和管理这些烦心事。就职业发展来看,电子工程师很像传统的工程师,像建筑啊,机械啊,或者说像医生,律师这样的,越老越有经验,越吃香。其实说了这么多,如果你有一颗工程师的心,这一行走下去,没有错,国内也需要这样的人才。
刚刚在专栏文章: 里回答了这个问题,顺便转载如下:这是关于信息产业五大趋势的第一篇:软件化 / Software defined软件化有多重要?我们在评估风投或者收购对象的时候,采用ASIC之类专用硬件的公司是要被扣分的!我在 的 里,认为主导信息行业的五大关键趋势是:移动通讯 / Mobility社交网络 / Social network云 / Cloud大数据 / Big data软件化 / Software defined正好,又发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想在在这里一起回答。原因正是:软件化 / Software defined。首先还是看数据:这是根据生成的工资趋势图。蓝色是美国电子工程师平均工资,橙色是软件工程师,绿色是系统工程师。显然电子工程师的工资增长不仅没有跟上软件工程师的增长速度,甚至还有相当下降。二月份最新的数据:三种职业的平均工资,还是软件工程师最高。三种职业的平均工资,还是软件工程师最高。工资是雇主为员工出的价格。在市场环境下,决定价格的是供求关系。所以电子工程师的工资(价格)下降,说明电子工程师供过于求。事实上,大量传统上由电子工程完成的工作,正在变成软件工程的工作。硬件变成了软件。为什么呢?首先是硬件处理能力过剩。在远古时代(其实不是很远,15年前),IT行业的硬件初创企业相当普遍。比如,1997年,硅谷的创业传奇华人谢青 (Ken Xie)在车库里创办了NetScreen,一个专注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公司。NetScreen后来被Juniper以40亿美元收购。那个时代,包括NetScreen,大部分硬件产品都是以ASIC和FPGA这类高度定制的芯片为核心的。2000年,谢青离开NetScreen以后,又创立了Fortinet,目前市值约38亿美元,在创立初期时的产品也是以ASIC为核心。对了,谢青从1987年毕业于清华电子工程系。之所以使用ASIC,当然是因为ASIC这类专用芯片的可定制性,能够专门为某类应用进行优化,实现更高的性能。在性能稀缺的时代,这样的定制是完全不可避免的。谢青的第一家公司,SIS,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采用了软件解决方案,而当时的通用处理器能力不足以应对防火墙所需的处理能力。谢青认识到这个问题,自己设计了NetScreen需要的ASIC,仅仅三年就被Juniper收购。ASIC性能优秀,但缺陷是生产规模很小,并且需要单独设计,设计费用动辄上千万美元,因此每片芯片的平均价格非常高。和ASIC相对的是相对廉价、大规模生产的通用芯片 (General purpose chip or merchant chip),比如英特尔的x86,Broadcom的交换芯片,还有各种基于ARM的SoC芯片。在2007年前,这些通用芯片的性能都在按照每18个月一倍的摩尔定律高速提升。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很多时候芯片的运算能力似乎够了,市场对更高性能处理器的胃口突然变差。随之而来的,是供应商在性能方面的不思进取:过去几年英特尔的主流芯片运算性能提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是英特尔最近的三款主流处理器,其中i7-2600K 发布于2011年1月,i7-3770K 发布于2012年4月,i7-4770K 发布于2013年6月。在这个档次上,过去36个月的处理器性能只不过增加了16%。这是英特尔最近的三款主流处理器,其中i7-2600K 发布于2011年1月,i7-3770K 发布于2012年4月,i7-4770K 发布于2013年6月。在这个档次上,过去36个月的处理器性能只不过增加了16%。即使是三年前的i7-2600K拿到今天来用,一点也不过时:这是2013年中国大陆销量最高的10个台式机配置。里面主流的Celeron G1610之类,性能大概不到i7-2600K的三分之一吧…结论呢,是很多时候,人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强的硬件能力。硬件能力过剩的结果之一就是通用硬件取代专用硬件,使用软件实现功能。时间到了2000这个十年的中后期,慢慢地人们发现,便宜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芯片的性能已经开始够用了,那么为什么要冒险投资上千万美元,设计一个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的芯片呢?实际上,过去几年,桌面系统和服务器系统的运算能力已经进入平台期。廉价处理能力过剩的结果之一,就是许多原来需要用专门硬件来实现的功能现在只需要软件加通用芯片就能办到了。现在最热门的软件定义存储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SDN),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Software Defined Datacenter, SDDC),都反映了这一趋势,以后再专门撰文分析。相对于专用硬件,软件 + 通用硬件有许多优势:1. 费用:相对于专用ASIC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开发费用,一个软件 + 通用硬件平台的前期开发费用也许只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后期通用硬件的成本也相对专用硬件低得多。2. 风险:低廉的前期开发费用让软件方案能够迅速产品化然后得到用户反馈,用户的反馈能很快帮助决策者确定项目是否继续下去,大大降低了资本的风险。3. 灵活:获得用户反馈后,通常软件方案较专用硬件更容易修改。和灵活相关的,还有更容易定制,更容易提供App。4. 扩展性:市场对通用硬件的供应几乎是无限制的,而且软件代码可以无成本复制。如果软件 + 通用硬件产品大受欢迎,他们只需要从开放的市场上采购大量通用硬件就行了;但若是采用专门芯片,通常只能从少数厂商定制,从产品订单到交货之间的时间很长,常常超过一年。5. 可移植性:相对于专用硬件,软件代码更容易得到重(chong)用,嵌入另一个软件解决方案里,代码中的算法也更容易跨平台使用。有了这么多好处,大多数初创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都优先采用软件 + 通用硬件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在评估风险投资目标或者收购对象的时候,采用专用硬件的公司是要被扣分的。
软件公司的主要成本就是人,而硬件公司还要采购很多昂贵的设备,所以在相同利润率的情况下,成本固定,软件公司把钱都给了员工,而硬件公司还要买设备软件公司的主要资产也是人(准确说是团队),人跑了老板啥都没有了(算法是不能申请专利的),而硬件公司的研究结果很容易申请专利固定下来,两相比较,软件公司从业人员议价能力更强
(有、的更新,本题从最初提问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sigh~最早写这篇答案的时候,很多回答还在纠结于电子工程师的门槛高、个别特例的不错薪资之类的关于本题题设是否成立的问题,所以这个回答开头部分比较侧重这个方面。而现在感觉很多人在纠结要不要转方向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认清状况,然后根据您的兴趣,根据您追求的东西、您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做决定。这个问题下有不少还在校园里的大学生知友们,有一些不成熟却是真切的感想想和大家分享:在当今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谚语,适合送给那些百分之两百热爱自己专业又埋头苦干的朋友们。而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三百六十行,出状元的难易程度、机会多寡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或者更功利地说,不同行业之间整体的看,从业人员无论是状元还是打酱油的,行业间的物质收入回报都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如果有犹豫的话,用「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来让自己好好地思考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即使不是相较别的行业,在我们大的电机工程(EE)领域里,不同的方向也有各自的特点。从就业或是未来发展的角度看,粗略的总结,您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好发文章的方向越是不太好找工作,或者说不同的小方向之间是有偏学术和偏工程的区分。现在学校里有很多听起来或看上去的相当炫酷,相当高大上的新领域新概念,如果您对未来的规划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定要谨慎,要真正深入地去了解一下这些方向的发展现状。一个概念的真正爆发是有时间节点的,有些发展方向一定是未来,但这个未来很可能与您无关。当然将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有人告诉您“越老越吃香”什么的,一定请再三小心。纵向的看,一些方向的确是比较注重经验,可是“越老越吃香”只是代表有经验的您比刚进来的同领域的新手“吃香”。如果您横向比较一下,在另一类很近的但不完全是经验决定的方向发展的同仁,他们在您年轻的时候已经有丰厚的收入回报,到您四五十岁终于等到吃香喝辣的时候(甚至您开始“吃香”的时候的收入也才是他们好多年前的水平),他们可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在计划提前退休了。比如,在现实中,经历过的周围的人在大学毕业找工作和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模拟IC和数字IC相比,在整体上讲(不提个例和特殊情况)就是机会少、职缺少、工资又不高。如果您不是以浓厚兴趣为导向的话建议一定要考虑清楚。引用知乎大V的一句名言:「普通人更应该看norm而不是special cases」—— )——————————————————正文—————————————————————有过和题主一样的困惑,现在也没太想明白。但是看到好多讨论里“老师说的搞硬件的平均薪酬要高balabala”,忍不住答题。。。分享一些东西(可能偏IC方向)专业无贵贱,价格有高低不只在中国隔壁CS现在是处在浪潮之巅,大势硬件可能会复兴(?)大展讯,几位技术大牛海归创业,做了十三四年,经历过股票零点几刀的低潮,赶上智能机的浪潮,堪称大陆IC设计的龙头。91无线2010年成立。看看最近阿里、腾讯的收购新闻,再看看近半年内
锐迪科的收购、澜起上市的市值,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这图全是码农的薪资,但大部分硬件公司里的fresh毕业生,码农的薪资不会比硬件低,看看几家我大硬件的骄傲排在什么位置。。。微博上的评论是“需要一个iphone555才能不用滚动看到最底端的苦逼硅工公司”TT虽然这图全是码农的薪资,但大部分硬件公司里的fresh毕业生,码农的薪资不会比硬件低,看看几家我大硬件的骄傲排在什么位置。。。微博上的评论是“需要一个iphone555才能不用滚动看到最底端的苦逼硅工公司”TTps: 是个好网站。国内的薪资比较之前在校内上有看到过几个帖子,一时找不太到。关于第1点:专业无贵贱,价格有高低。没办法,这是现实。 个人觉得本提问中的先生的回答很有价值,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就是现实。对还在象牙塔里的同学们最实在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了解了解快毕业或已经毕业的直系学长、本校学长找工作的情况(他们的实际情况在时间上、教育背景、就业形势上都是和你最相近的),然后想想自己的定位,自己现有的资源,以及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关于第2点:不只是中国。可以看看留学论坛,好多帖子都是《EE转CS求指教balabala》,早的那批转CS的同学已经毕业收货果实了。
早期的EE学生“选几门CS的课,毕业面试狂刷题,然后拿到google、FB的offer”的不是传说,美帝两年硕士花费四五十万,工作一两年就回本了。现在很多学校对选课,转系有限制了,不少EE申请的时候就直接申CS去了。 提到的”MITBBS上三四十岁的电子大叔都在往CS转。”
有链接有真相:关于第3点:科技浪潮。答主大四毕业的时候《浪潮之巅》这书刚出,受益匪浅。现在第二版了,推荐看看。第二版的更新部分在作者吴军博士的专栏里有一些
咱也不是没辉煌过大四快毕业,一位在美帝TI(还是ADI,记不太清了)做了数十年的资深analog工程师回来
给实验室做培训,他一再表示IC已经是夕阳展业的时候,答主感受到了世界深深的恶意。。。上星期刚开学,计结的老师大胆预测:“再发展下去以后processor都当做
transistor用,你
们就等着失业吧XD”,你说这是亲生的自己系老师吗!?IC行业,制程越来越小,流片越来越贵,以后都只是那几个巨头玩得起的游戏。
有颠覆性的创新,不然大部分人都是进家大公司,做个稳定的工作。曾经的那种公司上市造就多少多少个千万富翁的新闻或是更实际的普通员工的股票、期权、分红什么的只会越来越少。关于第4点:硬件能否复兴。要点正能量的话:最近有不少硬件复兴的报道(个人感觉实际一点的硬件复兴有很多可能会和sensor有关),直接google“硬件复兴”。好多人在炒和做 生医电子。或是其他什么概念能起来都很好,管他什么新瓶装旧酒,能赚(hu)到(you)钱的都是好瓶子。前几天2014新政国发4号文出台,称要扶持半导体行业。政策什么的答主不懂。
不过如果因为:“同样是加班搬砖为毛隔壁搬的是金砖”“我也会写代码啊”什么的而感到难过的时候可以想想那些更难找工作的其他某某专业。。。但是:门槛高什么的都是“呵呵“,那些前沿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门槛还要高呢,但人家有自我追求的东西,CS再赚钱再好就业也和他们没关系,他们不讨论”吃不吃香“什么的。有一点需要明确一下:基础产业、产业重要、产业规模大并不代表产业里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得到的利益就多,发展前景就好,当然也不代表就不好。粮食、服装、汽车、零售等等都是例子。而本题是在和当前的软件行业比较。至于还有提电子工程师的成就感,学习的乐趣什么的,这个完全是每个人的喜好了。鸡汤可以补身子,但是不能当饭吃啊。现实就是现实,尽量看清楚事实,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才比较好吧。【以下为绝对不正确的妄言谬说:好多答主正能量满满地宣扬自己对电子的浓厚兴趣,工程师的成就感,门槛(较)高的优越感,电子产业的重要(基础)性。但是真正的帮助又有多大呢。上过中国大学的人都知道上学时周围到底真正是喜爱自己专业的同学能占到多大比例,多多少的人二十三十岁后其实对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也仍然模糊。而且计算机行业相对来说是离电子专业最近的(很多常coding的电子工程师做的工作更加相近了),码农工程师们的成就感也都是满满的(您可以参考知乎上码农们开心的插科打诨自黑互黑)。对很多对于做偏软偏硬的工作并无所谓都ok的知友们来说,选择薪资、发展前景更好的行业绝对无可厚非。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朋友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父母要赡养、女友要结婚、丈母娘要买房、生活水平要提高、孩子要出生)的压力,同样辛苦的工作甚至是同样类型的工作,选择一个物质收入高且快的工作怎么了。至于十年二十年后的趋势什么的能真正预测准的又有多少,甚至和当下即将进如事业起步的黄金时期的你又有什么关系。而且,转换跑道又不等于说转过去躺着赚钱,只会付出更多,更加努力;同样也会收获多得多的回报。提醒:转行有风险,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以上内容谈的都是统计意义上的概率,不针对少部分特例和个例,也不一定适合您。推荐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答主借钱出国修完一个计算机硕士之后找到相关工作的心路历程。其中答主的一句“用概率去认识这个世界可以避免犯很多错误。”深以为然。当然,以上内容都不适用于觉得电子是真爱的朋友们,而且我想这些朋友们也不会在乎码农的发展怎么样,自己快乐得忙于喜爱的事,这也是最幸福的。】ps:题主说的个人博客什么的和专业的发展历程有关,EE的大部分方向都发展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经典教材都是5、6版,基础科目都被几代人学过了。CS很多还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甚至更新)新兴的,今天PHP,明天Python,后天Perl...哥连名字都搞不清楚。没有权威和bible,大家都是初学者,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分享,结合当代互联网这么发达,个人博客这种形式很正常。要说EE的话,推荐一个论坛EETOP,个人觉得挺好,资料也不少:关于怎么看待现状或要不要转CS什么的,看每个人的兴趣、追求的东西以及价值观等三观,真的是见仁见智。兴趣、追求、价值观等三观,见仁见智。兴趣、追求、价值观等三观,见仁见智。(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遍)最后的最后:做好当下的事,很多事情想多了没用。祝好————————————————更新————————————————————感谢知友的讨论,前段时间就有一些新的东西想写可惜一直拖着,就乘着讨论的机会加一些看法,请大家指正。
小弟我的”夕阳“这词用的的确也有问题,小弟是指针对本题”电子“(EE)相对”软件“(CS)来说“夕阳”了。对于芯片设计公司来说,目前看得到的情况是制程越来越先进后流片成本越来越高,高到只有那么几家屈指可数的大公司可以做得起大规模研发,自然技术密集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创公司想要冒头难上加难,这和当下的互联网产业百花齐放的情况,不论是在新创公司的数量还是收购价格上相比都是相形见绌。而对于在业内耕耘的工程师来说,大部分人都会进那几家垄断着的大公司,会有相当于铁饭碗的稳定工作,但是同时上升的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少,不仅前面有那些工作了几十年经验丰富的前辈在那卡着位子(EE发展了这么多年,你不会的他都会,你会的他比你懂得深经验丰富),而且周围一推优秀的同辈源源不断的全挤到屈指可数的这么几家公司。混口饭不难,但相对于在CS公司里同龄人来说想冒头就难了(CS各种新概念、一堆新的方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新的浪潮来的话,电子产业会像之前汽车工业(特斯拉出来之前)那样的方向发展,虽不能说现下的汽车产业是夕阳产业,但在大的颠覆性浪潮来临前绝对不会称其为潮气蓬勃的朝阳产业。针对TI还有一点就是TI这家公司是涵盖了模拟、数字各种基础类型芯片产品的公司,不论产业形势怎么变化这些基础产品都是需要有人来做的(就像衣服鞋子总得有人来生产),TI又是IC中最优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是能不能保持当下的高利润,或者复制先前的辉煌时代就是另说了。比如Intel没有引领动移装置这波浪潮,现在急忙追赶,但是结果也并不理想。再比如在EE自己的领域里面,PC相对于移动通信、智能机,也许它就可以算是”夕阳“了吧。
作为在学习模拟IC的小弟是真心希望半导体是潮气蓬勃充满机会的朝阳产业,但是之后能托起IC的浪潮是什么,在哪里,还会来吗,多久才来(能在我成家立业事业的黄金时期之前来到么)?
前段时间张忠谋在台湾半导体协会上的演讲很有意思()。他认为半导体下一个发展亮点是物联网,有很多机会。但同时他也说“不过最赚钱的不会是半导体公司,而是物联网公司。这些物联网公司需要很多合作、很多供货商,也需要制程与储存的供应,因为半导体处在这生态系的基层,不会赚大钱,也不会成为新事件的“红人”,但不管是谁成功,他们都会需要半导体支持。他认为,能供应物联网的半导体厂应可以维持快速成长,甚至成长幅度将超过整个半导体业,无法供应的半导体商则将缓步成长、甚至倒退。”
半导体公司会不会再次像当年硅谷命名的那个时代一样,依然是科技业弄潮儿,还是会变成虽必不可少但利润一般新机会较少的基础产业,也许要留待到历史上看了吧。看到知友 在下的回答。不论您是否赞同,个人觉得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也挺有意义。今天看到一篇
的专栏文章:,分享给大家参考。更新:评论里有好多知友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和经历,值得大家参考。这里引用一下评论里在ABB工作的知友
前辈分享的深刻见解供大家参考~如果从上大学起开始计算,我入电气工程之自动化行业已经十几年了。这一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讲,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情怀”,从个人发展、经济收入、运营方式等等角度来看,不能说是夕阳产业,但确实是人才、优质资本流失,利润微薄、经营风险较大的行业。我非常认同这篇文章的看法,不要太迷信鸡汤所说的“工匠文化”什么的,个人还是应该信奉一些“机会主义”。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工作之后十年八年,当你能力发挥已尽极限,可还在行业的冬天里苦熬的时侯,自己会有多么无力、无奈和心寒!如果没有有力的圈内的家庭背景,和/或具备快速融入既有利益集团分肉吃的能力,还是建议去找目前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行业去做,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空头支票和落不了地的愿景,辜负了自己非常短暂的年华。 以上。...仅从强电、工业品角度来发表一点点类似的观点,说一些相对“通用性”的看法。电气/自动化/工控行业——所谓“搞电的”,实际上是生产领域里的配角,搞机械、搞工艺的人,都比电气人,更核心、更有发言权。从二级自动化到零级自动化,除了算法部分还有比较高的门槛(这块业务需要的人很少、学历要求也会比较高,我见到干二级的,还是PHD居多),其他都已经通用化、模块化了,而且市场竞争很激烈,可以说是一片红海。从赚钱养家的角度讲,在这个行当做到及格水平的话,不会挨饿,但是如果没有比较硬的背景和资源,想要求富贵,是非常非常难的。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投身目前比较火热的行业,对收入、能力和素质的发展都能有更好的期待。虽然行业发展有起伏,但是自动化/工控行业的周期跟咱们个人的寿命相比还是很长的,比如有色金属行业(钢铁也类似),一般七到八年一个周期,现在可称是谷底,你入这行的话,能熬七八年吗?软件业我比较看好的是,它毕竟是一个人力资源占决定性地位的行业,从业者只要比较上进,跟企业的议价能力是很强的,而且,这个行业的总盘子还在不断的增大,行业的总体文化也更强调创新、发展,不确定性更大——不确定性就是机会。这些年来我身边离职的同事、合作伙伴和同学,有做手机游戏的,有借助家庭背景(有带路人)做金融的,有回老家县城开物业公司的,但是很少有从别的行业进入这个行当的。很少有的例子,是施耐德电气有一批销售管理人员是从Dell过来的——可Dell在IT行业似乎也是比较挫折的样本吧。感谢阅读,恳请请大家指点。
最近若干年互联网的发展给软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而电子行业走的却比较缓慢,新的材料、新的元件都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行业内也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新方法和新方案。但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App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应用干什么的都有,为什么?软件的优势在于创新相对比较容易(没有贬低软件开发的意思),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总的来说就是入门门槛比较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今社会对各种软件的需求比较大,硬件是好比是基础设施,未来的社会是建立在各种数字逻辑基础上的,供需关系、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行业薪资水平,软件工程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比如在智能算法上、在算法效率上,亦或者在人机交互的研究上多下点功夫,多积累开发经验,提高开发效率,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才能拿到更好的待遇。楼主偏向硬件方面的,其实应该说硬件这个行业水也很深,不知你做模拟多一点还是数字多一点,模拟电路方面确实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老一点的电子工程师基本都是做模拟电路出身,除了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之外主要是要动手实践,我认识的做模拟电路的基本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仿真,二是自己动手搭建实验电路,模拟电路这东西元件都比较贵,有些管子动辄几十块钱一个,烧一个浪费一个,所以具备一些仿真能力对于项目初级阶段还是很有帮助的。数字部分,有的人说比较简单,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以前也见过不少人做电路板布局、布线也都是一团糟,功能也能实现,因为数字电路逻辑比较清晰,好多人认为数字电路比较简单而不去认真研究,如果你的志向不仅仅是混口饭吃的话,我觉得有必要对数字电路也下点功夫,毕竟现在软件越来越负责要求硬件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高频、高密度、多层的电路现在很多项目都要用,学学电磁兼容、信号完整性都可以对自己进行提升。再说说跟硬件比较相关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好多小公司,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不紧担任编码工作偶尔还画画PCB,这样算是发展比较全面吧,但是还是需要自己有个规划有个主攻方向,当然单片机、DSP、FPGA都属于嵌入式范畴,看个人发展选择其中某些方面作为主攻。其实软件和硬件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看自己喜欢什么,本身硬件开发的范畴也挺大的,还得钻进去找找自己的方向。总之就是树立目标、逐渐积累。楼主发帖时间比较长了,刚才有个朋友发这个连接给我看,他也遇到点小迷茫,我就顺手回了帖子,如果说的不对还请见谅~
我是电子专业的,毕业后做了一年半导体,现在在电子行业做信赖性测试做了两年半了,有时候画画电路图什么的(四层板)。一直薪水寥寥,公司都要倒闭了。最近在学习Java和网页设计建站,准备几个月后领到公司倒闭的赔偿金之后换行。现在电子行业不景气是大势,也许有一天电子会复苏,但是我等不到了。就算是我等得起,我女朋友和未来孩子等不起啊!没钱怎么糊口养家结婚生娃养娃。。。
一句话说:EE机会成本太高,而且压力大,一般在项目组里面,纯硬件的人都是打carry的命。以下为吐槽。————————————从大三开始搞硬件,今年研三,从最开始的只会单面板到现在的900PIN的FPGA,我想说的是,一个合格的layout工程师,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从芯片PDF,大公司的ref,电路这些都不提了,再往深做SI PI,甚至rf。每次通宵拉线,或者啃PDF的时候,我都想着赶紧换行,一台笔记本一杯咖啡,轻轻松松刷个代码,完了debug一下,多么舒心的事情,当初真是脑抽要搞硬件。
1.国家工业科技基础决定,全球产业分工本来也没打算让中国人来做电子学的底层和高端,高端分析和电子测试仪器领域和高校科研领域体会最深。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半导体这波行情咱国家可能很难赶上了。可以绝对点说,凡是和电子沾边的,不要说原创引领,追赶都很难很难。几个特殊国家大力持续投入的超大型项目稍微有了点眉目,因为大国要战略资源嘛,但是全面领域看,还在稀里糊涂中。不要说华为,它算是民用通讯器材应用开发商,不在我说的范围里。2.最简单说,运放够简单了吧,国内几个能做的,圣邦这两年也没那么多新闻了吧。你看美国的模电课程和国内的视频对比一下,就明白了,教你的老师他就不懂,怎么教的你懂,对不?人家在讲半导体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制约,你老师在讲怎么套公式。3.昨天美国回来的一个千人在给大家吹牛,说虽然行业落后美国20年,但是只要国家和大企业支持,也一定有成绩。下来之后不还是不停感叹,在中国找不到美国水平的普通电子工程师。为什么找不到,因为你国家里几乎就没有搞有研究性质工作的电子类工作。画个pcb?用个单片机?设计 个低价开关电源?这就是电子工程师么?我不太相信。任何没有高端的分工的行业,很难讲有什么知识和技术的积累。4.说话难听点,全世界的鞋子几乎都在中国造了吧,你问为什么制鞋师多,设计师少?问为什么制衣师多,设计师少?很尴尬的,电子工程师往往把设计师和制造者融为一身了,如果外国芯片都做成理想传感器的一天,就是只要有输入输出就可以了,想来,那时候咱国家的电子工程师就该多了。都是手工活嘛。5最后举个身边的例子,顶级国家项目,国内最好的企业和最好的几家高校团队,目的仿制10年前水平的国外高端仪器。计划是把人家仪器的内部成品分系统全部外购,关键器件全部外购,美曰,不就剩下点电路了嘛,咱国家这么大,这点电路还仿不出来了。结果,大家自然猜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整个这个名头的几乎全部项目都不太满意,为何?咱下个结论,高端电子行业,妄想着投点钱就出成果,过于乐观了。6.印度软件牛吧,比中国软件还牛一点点吧,但是你说印度能引领什么软件的发展么?IBM最近快出光芯片了哦。google想搞视网膜传感器哦。不想贬低国家和大家,因为我混的可能还不如大家,但是,看起来事实是,啥是民工般大量人数的活,咱国家啥就挺成功。从制鞋制衣电子厂工人,到路桥工程师到软件工程师。而电子工程师,真的不需要那么多。6.当我们不懂原理的时候,就先回家学习。懂了前沿的东西后,再说自己是专家。呵呵。我辈共勉吧。
我多说两句表明身份,一线电工,玩的项目都是以模拟为核心,低至几百纳伏,高至数千伏;数字控制也玩;原来第一版layout自己上,部分网络EMC相关,基础不打好,后面玩死你自己;板子出来了,第一版驱动也要自己动手写(不然软件的人说XX外设操作不了,你跳楼给他看还是看他跳楼)。给lz感觉如此的不过2个原因1 硬件好像没人干2 网络上没消息这是表象而已,换句话说,你被误导,产生了错觉码农招聘多,是因为码农需求大?我看不如说流动性大,这两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的好日子了,这边风投,那边创业的,熟手都被拉出来了,然后就产生了所谓的结构性缺人,实际上有效的位子,有能力的人就是那么多,流动性一大,招聘就开始频繁了,看着就很火。题主也只看到了那些工资高的,底层1500的位子大把,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的人也大把。此外,码农自己入门的门槛低得多,3000的台式机就够入门级开发用了,你打了几年游戏的电脑更绰绰有余,专业书籍,网上大把,除了时间,简直零成本。电工呢?你要是上学的时候没办法好好泡实验室,或者根本没实验室可泡,根本没办法入门,自行购置设备,3000块买个二手示波器,添个靠谱的万用表就没了,电源还没置办上,土法炼钢,拿充电器当单电源吧!烙铁什么的还没有,自己整个两层板,随便一次就要200块,需要的元器件,taobao上慢慢捣腾去,还未必有真的拆机料,给你个打磨过的,哭死你,折腾半天,除了用面包板搭个分立放大器的料容易搞,其他根本没法干,等干上了,发现没有函数发生器……来吧,我们上天台。你看,入门一难,供选择的对象就少了不少,自然就没那么热闹。校招的时候,硬件也确实少,门槛又高,因为门槛高,成本高,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校招有些时候干脆不放硬件岗,当然就更不会引人注目了。你看硬件跑去CSDN,那就更搞笑了,那里是什么地方?CSDN是什么的缩写?虽然有硬件板块,人家那是添上去凑数的,根本不当事,版主说不清OD门的我都见过。该去哪?21ic,dianyuan,eetop……就算我向来讨厌的amobbs也比CSDN专业。行业,国内电工最多最集中在哪?民用3C。民用3C电子的创新和利润现在很大程度靠的是软件,硬件高度集成化方案化平台化,当年珠海炬力的MP3芯片卖了多少家?联发科的手机芯片更不要说,你能想到的,半导体厂商都有现成的东西拿出来,虽然很多时候有过度设计或是设计缺陷存在,都还是能用能补的,于是电工里面很大一批人就在这些行业干这些补救的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能力提升慢,成就感低,然后就是可替代性强,薪资低加薪慢。医疗,工控,通信,测量等等领域国内民企现状就那样,通通把高科技玩成低成本,或者根本入不了门,没法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好点的位子就那么些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的外企,就是少有的翘楚级别的民企,要么就是个只有代号的某所,这些地方不是前同学就是前同事,毕业的时候没入门,以后想入门就更难了,换句话说,学校里和刚入行的时候产生的差距,会在几年后快速放大,直到没有挽回的机会,牛人乐呵呵,水货苦兮兮,马太效应的最好体现。圈外的人更觉得好像没前途,因为有前途,或者直接说工资还行的位子,已经很难给你机会面试了。
软硬件关系密切,也相辅相成,但个人感觉他们的发展契机和进步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别。而现阶段,又恰好是硬件从上个高峰趋于缓和遭遇瓶颈,而软件方面浪潮纷涌如日中天的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左右吧,PC和wireless communication出现然后发展,这些东西对硬件的刺激和推动简直不可估量,可以说是爆发式的。然而这样的爆发导致了将当时乃至以后很长时间内的发展空间都提前预支,挖掘殆尽。然后到了现在,遭遇瓶颈。只能等有新的契机或是需求再度刺激,才可能实现突破再度进步。而软件方面就要慢热一些。很大程度上,软件是随着人类对自身需求的发掘来发展的,有点像前面几位说的服务性质,只要需求没有停止,软件的发展就不会停滞。而且就目前软件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没有完全将已有硬件完全地发掘使用。其他能想到的,楼上各位已经说得很好了。所以现在看来,软件整体要好于硬件,有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这样。虽然门槛高低待遇优劣可能有些差别,不过都是有所付出然后获得回报的行业,也都在做很有意思的事情。Anyway.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最重要。诸位加油。
因为软件工程师(码工)比硬件工程师(硅工)工资高很多啊!尤其码工的startup层出不穷,说不定哪家公司就IPO或者被收购,发财了。没听说硅工有做startup的,只听他们抱怨说公司又裁员...
其实我来的有点晚,看了这么多.还是有写一点的欲望.因为我和别人都不一样.1.自动化专业本科2.MFC,c++,java,面向对象开发专业级.3.芯片公司,ae,负责 linux 系统移植,流片后的测试.熟悉开发过程.4.安卓 app ,飞阅手机报,5.zynq 7000系列,成功带领5个高手团队完成喷绘行业的一个超前案例.6.准备创业,用互联网改变硬件从业人员的生活.但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就是 linux 源代码在线阅读.7.现在合作做一个 app 的公司.8.收徒弟,赚了他们一万多元.[不足我一个月工资]9.嵌入式培训视频,赚了不足1000rmb[不足我一天工资]题主是一个学生,这么茫然很正常,我很庆幸我是在一个比较搓的学校,有时间自己学习.这样我的大学前2年搞软件,后两年搞硬件.大一我就买了一个破电脑,04年,人穷,农村.买不起好电脑.那时候互联网也不发达. sd 卡的接口和使用都找不到.然后学软件破解之类,汇编语言高中就学好了.要不是有人提醒我自动化也是不错的行业,或许我就报计算机了.也就没有这么多年的崎岖了. 做软件不难,这台破 IBM600E 就够玩两年的了.别装杀毒软件,cpu 用到刀刃上, mfc 调用一下 api,做几个可以装13的软件还是很容易的.这时候,我去装13,找老师用了个 ewb, 这是个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然后我装电脑上发现慢的死死的.于是我基本不打开这个软件,因为太丢人了.用软件去仿真硬件是非常耗时的.也就是说学硬件你要花更多钱买好电脑才能学到爽.而一个软件工程师,随便搞搞就能爽.你明白了么?我是一个善用使用互联网的人.我在21ic 混迹多年,目的就是知道大家在干什么,后面能找个好工作.我去帮别人回答问题,确切的说我也不会,我就去网上搜,看别人怎么处理.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果用现在的思想去看,这些经验就是个 p...你懂的.我最后两年,把实验做的好好的.自己买了不少板子,没周末都去中发花一百元买点东西,就像女生逛超市一般.毕业出去找工作.2008年,要3k 每月.人家直接不屌.这就是生活在论坛上,我看到了更多的倚老卖老的老人,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这种人这么多.这是这个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美其名曰叫积累经验,实际上,老员工积累这些经验都是废物,自己觉得是经验,实际上没什么价值量.他们觉得自己费劲搞出来的,怎么能交给你呢?怎么能白白交给你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算遇到个好的,说了几个经验,你也云里雾里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啊,随便说说觉得自己说了80%就不舍得说了,你能理解10%就不错了.你觉得硬件行业会有 stackoverflow 么?一个不懂硬件的做个论坛,就能变屌了么?如果能屌,硬件行业就不至于这么差了.我是知道应该怎么做的.本来想做一个,后面就发现,赚钱太难了.一群没钱人的钱,那么抠门,还想赚他们钱,这不是作死么?有幸的是,大学前两年做软件时光,陪人做了一个网络安全的社团.然后有幸被人带入软件行业,给4k,你应该知道这时候我对电子行业是多买的失望.就是这些许钱,我傻傻的买了示波器,焊接设备,依旧玩硬件,所有的钱烧进去,才会有点结果,你明白你们为什么赚钱少了吧,我当时1200元买的2440,你们现在四五百元还在学.落后了5年了,你知道什么概念么?我现在买3000元的开发板了,你们呢?还天天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那个问题怎么解决,要是穿越到5年前,我给你解决,你用5年后的环境,去跑代码,xp 的驱动想跑在 win8上,你们不是把自己坑死的节奏么?还天天嫌高手不告诉你,你就不能买块先进一点的板子??搞软件,你不花钱就有盗版 win8, win10, 搞硬件,你舍得买台好示波器么?不用十万的,一台一万的示波器,你舍得么?没有示波器,就是高度近视不带眼镜.分不清路的时候,就去怀疑别人,不给你指路,不帮你.搞软件,帮一个需要5分钟,而硬件,需要50分钟,甚至500分钟.并且,是陪你去泥坑里走路.让你别搞泥坑了.上来走高速吧.你觉得人家在害你.你明白为什么我要收徒弟了吧.并且以培训公司1/10的费用收.并且不提供专有培训,就是陪大家聊聊,指指路.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教.一个问题照3个小时搞,那我白天上班晚上休息,周末有6小时带人就很不错了.难道我拼命这五六年学习,就是为了给你当牛做马?醒醒吧,孩子,你买板子节约了500元,不是要浪费高手的金钱为代价吧? 软件5分钟,一个工程师月薪2w,成本是多少.2w/20天/8小时/60分*5分钟=10元.而一个硬件工程师, 屌丝,公司压榨工资,只给一万,然后帮你解答一个问题用60分钟.1w/20天/8小时=60元.谁能放下自己活不干,陪着你对着 qq 傻傻的扯一个小时还不怕老板发现?最后解决的概率只有10%.不是因为高手不行,而是你在误导高手,自己觉得什么不对,就让高手去确认.你见过医院专家门诊这么搞的么?一个医生,10分钟必须看完3个病人.否则,到下班都看不完这么多号.我对徒弟的要求就是必须听话,钱交了不退.听话,自己不认真学.牛逼不了活该倒霉.没有一个徒弟敢质疑师傅的.而在群里,很多问题明知道解决不聊.于心不忍,简单指点一下方向,于是被小窗追问....如果在群里没有给他解决,马上就被人为忽悠,吹牛,什么高手啊.这种环境,还想学好硬件?想好事去吧.尤其那些急问的.所有会的不会的,都不敢理.一旦理了,你不用上班了.一堆问题在追问.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不懂,一边呆着学习去.这么多年粗略估计了一下工资,基本上和烧钱数额正相关.电子设备上,我自己花了多少钱,真的不计其数,还是买的便宜的设备.比花在女朋友身上的钱都多.我不舍得给女票买束花,但是一个焊台一千元,我是眼都不眨,抢一次特价买书,一千多,眼也不眨.京东第一次特价,半价买书,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准备好了.一旦开始1分钟内下单,支付. 应该是不到10分钟,京东就瘫痪了.然后你们根本买不着书,因为我们已经抢的很多书缺货,你下不了单了.京东说那就补偿三天,第二天你们傻傻的加了一堆购物车,发现限额800,在调整书单的时候,我们早已下单完成.第一天不限.我们买了一千多的书,综合折扣4.5折.我们光书,就相当于一个专业图书馆.如有需求,随时查阅,你还在傻傻的去搜,有没有电子版.然后用你那1Mb/s 的宽带去下载影印版,等你下完的时候一个晚上就过去了.还学啥?而我一直用着能买到的最快的宽带.你可能不知道上下行速率是不一样的,我为了传一个视频到网上,要整夜开着电脑.然后你们却想教育我,这是个免费的时代,你怎么还能收费呢?这些大思想家我真遇到不少,我只能说俺是穷人,差那顿饭钱.吐槽良久 ,我记得我创业的时候,维护了一个微信公众号, 蚂蚁河技术 ,我想能看到这里的人,肯定喜欢那里的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用三四个小时写的.绝对原创.书中自有黄金屋,工资低的人,是因为你们不买书,不学习.08年之前,书缺.08年之后,你应该感谢华章,感谢电子科技,虽然贵点,你总能买得到啊.原版用美元,更贵.一个好的硬件工程师,要烧掉公司至少10w 元,这十万不是你的工资,而是给公司实验,损坏的成本.你的一句话为了理想,看起来很委屈,实际上企业也陪你烧钱.最悲催的是互联网行业做硬件公司,没有一个按互联网行业发工资,多么可笑.只能傻笑.如今,我也转行互联网,做一个软硬皆通的 cto,收了不少电子行业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已经决定转型安卓 ios.而那些 cs 专业的 ,都去一线了.要钱之多我们承受不起.
我来从学生角度说一说搞硬件设计的不易吧。。我是从去年九月份读研一才开始跟着导师搞硬件的,几个月下来,已经有了换方向的打算了…本科跨度比较大,除了数电模电等基础知识,很多东西都是重新学的。从九月份到现在学了C, C51,单片机,VerilogHDL,FPGA,中间夹杂着研究Matlab, Modelsim, Ansys, Comsol, AD,QuartusII等工具和仿真软件。为了做上位机,现在又在看C++,学VC…真心觉得累,短短几个月时间,学的这些东西没有一项精通,全部都是“会做”,这让我很不踏实。而且我明明研究的是硬件,但现在做硬件的基本都是先在软件上设计和仿真,所以你要学习一大堆软件上的东西。而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那些项目,跟着老师师兄们看了不少项目,很多项目都是在电脑上仿真通过以后,做出来实物做实验又会出现一大堆奇奇怪怪的问题…有些问题老师能说出原因,很多问题说不出原因只能靠经验试,因为工业上的应用可能引起干扰的外部因素实在太多了!在实验室是不可能模拟到那些因素的。不太精通的编程语言,庞大复杂又冷门的仿真软件,几乎每个项目都要用到的奇奇怪怪的查错经验,这一切的不确定性都让我觉得很不踏实,不知道自己要积累多久才能合格。跟师兄们聊的时候,除了那些本科阶段就开始搞单片机搞电子设计的学霸,好些后来才开始学的师兄也是同样的感觉。最近也打算跟导师聊一聊。牢骚就先发到这里吧~
难道不是因为互联网浪潮么?实际上,无论是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相比各个行业的平均水平,都已经属于不错了。前些天和一个曾在硬件公司做到很高职位的朋友聊天,他特别感慨。那个时候(想当年…),他们做硬件做的热火朝天,而且并不看好软件,软件怎么着,不也得在硬件上面跑不是么?大规模的硬件研发与制造可不是谁都能玩的事,投入太大。这个感觉,有点像当初硅谷的 HP Intel 等意气风发的时候,那个时代 IT 业的主流就是硬件。但是逐渐的,形势开始变化,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嗖嗖的崛起。这一两年,Nokia 被软件公司收购,Moto 被互联网公司收购并倒卖…世易时移,攻守之势异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何止影响了硬件与软件工程师,各个行业都在发生变化,而且仍将持续。看最近一些金融专家如何不淡定...顺流而下,自然要更快。但是未来如何呢?浪潮都是一波一波的,滚滚向前。智能硬件这一两年在快速发展,新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下一波的浪潮中,硬件又会有新的机会。很多人上大学前都经历过,家长听说读这个专业好找工作,那个专业热门,等等,但是真的上了几年大学后形势已经改变了。别着急,看趋势,而不仅仅是眼前。
在国内还是软件更吃香硬件投资大,这个投资是双方的,从业人员需要很长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这是时间成本.公司方需要提供的平台费用高,比如高带宽的示波器,频谱仪...而且产品失败风险高,花费数周设计的PCB测试不通过,需要多次翻工修改,当然这跟IC设计失败比起来不算什么...有些产品上市之后容易被抄袭,线路板可以抄板,固件可以解密....只有在某个领域领先的公司才可以笑傲江湖,像安捷伦的仪器,拆开一看,某些芯片直接是定制的,莫非还要去抄IC版图?抄袭成本太高...目前的感觉,想在硬件上多赚钱有2条路,第一是成为大牛,这样就可以独步江湖,比如玩射频啥的.第二是找个黄金行业.大家都会干的事情,换个行业立即就值钱了.同样是单片机,用在遥控车里能买几个钱?用在汽车里呢?用在导弹里呢?软件也不能一概而论,苦逼码农遍地是.软件入门门槛低,做简单的东西很多人都会,钱不多也很辛苦.高级的东西不是人人都会干,比如驱动程序啥的.这两个行档都分三六九等...不过硬件向的人更苦一些,搞硬件的人会写点程序很正常,单片机要写程序,FPGA要写程序,DSP要写程序,甚至还要写PC端上位机的测试程序.搞软件的需要学习硬件的情况不多.国内的风气是,谁赚钱谁是大爷,这种浮躁的气氛下,很不利于小公司的工程师发展,公司不乐意花钱去培养工程师,工程师也不愿意待在没希望的地方.双方相互不信任.
集成电路主要靠钱,软件主要靠人。靠人的10年培训也能出几个。靠钱的基本要等到钱数量累积之后才能实现。(比如诺贝尔也基本靠钱的。)
看到这个话题,突然有好多话想说。在校期间:学生想搞硬件的成本确实比软件高不少,我当时都是省下生活费买开发板和元器件,而且没有老师指导,大部分靠自学的路走起来很难、很漫长。软件就不一样了,有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多买几本书,网上还有很多不错的技术大牛。找工作:1.现在的公司招硬件的越来越少,即使是硬件公司的软件招聘名额都多过硬件的名额,譬如华为来我们学校,说我们60%都是要软件,销售、财务、技术支持、硬件等是其余的40%。2.硬件能去的好公司不多。以我们学校为例,intel,高通,英伟达等名企都不来,硬件能去的比较好的就是中兴、华为、酷派了。3.硬件的工资比不上软件。互联网公司的年薪动不动20W左右,硬件的在我们学校1W月薪就不错了。最后自己还是选了互联网企业,尽管内心对硬件还是有相当的不舍,但是硬件能让自己发挥的空间真的不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件测试工程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