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改病句练习题题_关于乐于敢于的(续)

青春很想赢!2015年高考“天骄行动”,百度文库带你全面出击!
页面使用&&制作
页面使用&&制作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我性格开朗,活泼、乐于助人喜欢收集整理和创作大量的关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公务员考试、资格考试、安全生产、工程建设、法律文献、大学论文、学术资料、高考中考、考研备战、司法考试、合同范本、法律文书、机械机电、总结材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优秀文档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很有价值的。看到好资料赶快行动!!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2高考分类试题--修改病句试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2012高考分类试题--修改病句试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1:55: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2高考分类试题--修改病句试题及答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都昌四中占华城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上传: 陈永红 &&&&更新时间: 15:09:42
&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病句类型的前四类; 2、特别注意&辨析方法&中的&审读关键词法& 。 教学难点: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教学设想】 1、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2、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练落到实处。 &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阐述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次D&。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言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 (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二、考查类型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1、辨析语病。 例1:(2004年高考 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的&正&不合。 &&& 今年判断病句的这道题目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一条题目之中,考查方向与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在典型的语病上做文章,这与考试大纲似乎有点相悖。 例2、(2004年高考 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C& A项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投资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政府公务人员素质高&才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给予&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 D项犯了成分残缺的语病,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对& 教师点拨: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2、修改病句 例: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在标点、词语、语法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完后完成(1)(2)两题。(1997年全国高考题)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改正结果填入表中。修改时不能改变原意(将正确处改错要扣分) 解析:2.到会的15名与会者 就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当说话做事前 要提高 &&&&&&&&&&& ①&&&&&&&&&&&&&&&&&&&&&&&&& ②&&&&&&&&&&&&&&&&&&&&& ③ 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 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人意的地方 &&&&&&&&&&& ④&&&&&&&&&&&&&&&&& ⑤&&&&&&&&&&&&&&&&& ⑥&&&& ⑦ & &
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
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的问题
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
加强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提高团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不重视这一点(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
将分号改为逗号(在上句的&事&及下句的&地方&后加逗号)
不尽如人意
[①处错误是成分赘余,这个病句的特别之处是&到会的&和&与会者&两个短语意思重复。②处成分残缺。③处属成分杂糅,可说:&当&&之时&,或&在&&之前&。④处&提高&与&意识&不搭配。⑤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错误。⑥处标点(逗号)使用不当。⑦处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性错误。] 教师点拨: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修改语病时,要注意:(1)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2)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3)要注意考题的要求。即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 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 &二、 知识点概要及解题指导 &&&&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类型: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4、分句位置不当 5、主客体颠倒 6、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否符合一般习惯的,如果不符合,该怎样修改。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④这次班干会议对于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移到&交换&前面)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移到&把&字前) (2)介词位置不当 例如: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内容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移至&内容&前,&内容很不错&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是不陌生的&)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的作用。& ②这个学校的群众文艺搞得好,一方面利用班前班后、会前会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各年级组的负责人也很重视、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我不但认识她,我奶奶也认识她。&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⑤如果我们不趁此机会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 1 ⑥在那个时候,《润物无声》与我接触的机会很少。& ⑦听了奥运冠军的报告,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⑧听说车桥这儿也卖足球彩票了,一大早就有人陆续来排队了。& 4、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按事理、逻辑次序、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省,催人进取) 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②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③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分句位置不当
  例l: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技巧点拨] 关于语序不当的语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高考经典试题]
&& 1、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2004年高考 福建卷)(改为: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 2、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高考 湖南卷)(句语序不当,应将&没有&一词调至&把&字前)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政策&与&理论&换位,对应&规定&和&说明&) && 3、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应是先&发现&、后&讨论、解决&) [课堂巩固训练] &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 10.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 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 1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 12.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 13.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 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 14、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 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 15、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16、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17、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18、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19、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20、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2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2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客颠倒,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搭配不当&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二)、搭配不当。 &&&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1)(2004年高考 湖南卷)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生产量不能供应,供应的应是无公害蔬菜,另外,首句说了前提,后面没有与之相应的结果句,是个残句) (2)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人不能&驰骋&,改为&跑&) & (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练习:判断正误,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变化。& ③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④经过这次战斗的洗礼,他们的革命意志越烧越旺。& ⑤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⑥朱总理的一言一行,总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⑦今年,我校校办厂的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提高和增加。(&)&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例:(1)(2004年高考辽宁卷)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搭配不当) (2).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3)、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人才&而不是&队伍&)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保重&与&他的健康&不搭配) ②学校女教工今日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庆祝&与&到来&不搭配)& ③改革开放前,爸爸一个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④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改正。(&)& ⑤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⑥战士们连续打败敌人的五次进攻。(&打败&与&进攻&不能搭配)& ⑦这篇文章闪烁着存在主义的观点。(&闪烁&不能与&观点&搭配)& ⑧王老师能密切联系和关心同学的痛痒。(&联系&与&痛痒&不能搭配)& ⑨广大同学发挥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挥&不能与&传统&搭配) 3、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1)(2004高考 天津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删掉孩子后的&的&) (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语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过程。& ②只靠关卡压,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③秋天的淮安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包括: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   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大批&与&科技队伍&搭配不当)& ②他偷偷地打量着闯王同小兵一样的粗布服装和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英明&与&面孔&搭配不当)& ③他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幼苗。&(&辛勤劳动&与&心血&搭配不当) ④宿舍楼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复杂&与&声音&搭配不当) ⑤同学们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稍微&与&深思&不搭配) ⑤菲戈射门射得很正确。(&射&与&正确&不搭配)& ⑥这篇文章把对手的可笑论点驳得意兴尽致。& 5、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例、(1)(2004年高考福建卷)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个方面)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句中&能&&不能&也是两个方面,显然不能说都是&根本任务&。) [技巧点拨] 关于搭配不当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运动员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4.望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患前后失应症。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5.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三枪集团的内衣产品,是1994年全国同行业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著名品牌。 高考金题回顾 &&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 2、不管 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 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 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 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 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 5.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 6.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001年) &&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 和严肃处理。(96年) &&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多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 &&&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 21、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 22、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事理)?& 23、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 &发出沙沙的响声,主谓搭配不当。由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要注意联合短语中每一项 与有关成分全面呼应,否则,顾此失彼,文理不通。)? &24、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 25、最让人高兴的是,在 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 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 26、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 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导入 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二)成分残缺 &&& 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3、宾语残缺&&4、 修饰语残缺& 1、主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 ①10月14日,抱着向航空系的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 ②影片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的爱情的曲折遭遇,颂扬了吉卜赛人的优秀品质。(&)& & ③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 ④后来,张闻天的儿子有些不安心,想回北京,但在张闻天逝世前的十多年间,一直都是鼓励儿子好好劳动,积极工作。 & ⑤今天的国画家精于书法的人很少,这无疑是一个缺点,在艺术教育方面恐怕是值得提倡一下的。 & ⑥我国的农村,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土地面积宽广,是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 2、谓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 ①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 ②可见对长辈们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薄弱的程度。& & ③最近全厂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 ④有了肥,有了良种,如果还按照过去宽行大垄的种植方法,增产的潜力也是不大的。& & ⑤我们文艺界的形势在最近几年中,老艺术家都焕发了革命的青春。& & ⑥原来她们正为争论一道几何题目,你一句我一句地各人摆各人的理由。(&)& & ⑦一天上午,他探路的小竹竿,梆梆地敲打着路面,哭着进门,把头埋在被窝里。& 3、宾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们研究或自己看书。& &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 & ③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 & ④我看见一位肩背宽厚、两眼炯炯有神、戴着一个口罩、穿着一身军装,他&&就是我们的宿舍管理员任为。& & ⑤上海的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气功的生理基础时,曾发现练功者在平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都有减慢,耗氧率明显下降,甚至可以降到政党水平的70%以下,低于睡眠状态。 4、修饰语残缺 练习: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①全国人民团结在周围,为实现新时期的总目标而奋斗。(&周围&缺少定语限定)& ②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他&吃&&拿&习惯了,对此说一个&不&字呢?(&说&前面缺少状语限定)&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缺少关联词) 练习:请指出下列句子的残缺成分,并予以修改。 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②《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③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④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⑤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⑦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⑧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⑨《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⑩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⑾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⑿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技巧点拨] 关于成分残缺或赘余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望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望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成分残缺)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养猪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97年) 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93年) 3、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93年) 4、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04年浙江卷) [课堂巩固训练] && 1、从 大量观测事实中 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 2、看到老师傅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劳动,使 我很感动。 && 3、罗马尼亚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4、回顾& &文革&对教育战线的破坏,确实很严重。 && 5、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在&独立&前加&具备&) && 6、这些杂交水稻由于产量高,而且比国外进口的水稻& 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颇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7、炊事员老朱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 有一个打扮成游客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 8、国家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负责人近日强调:必须把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制造假酒这人命关天的非法行为& 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 9、中科院李院士的报告使我们更加坚定 了为在2005年以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10、当民族危机的时候,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 11、李国英教授又设计出了 两套高难度的自由体操。 && 12、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 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 13、15、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在&既无法演奏&前加上&在今天&) 成分赘余& 1、规律总结:(1)&&成分赘余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 (2)&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为蛇添足等 [技巧点拨] 1.望见句中有&否则&, 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2.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4.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已被人们所砍光了。 2、考题演练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 6、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不可多余) &&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否则重复)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将其删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成分多余) 1、(2004年高考 天津卷)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中旬&与&前后&重复,删去&前后&) 2、(2004年高考 福建卷)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删去&的时间里&) 3、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 活跃而健谈多了。(97年) 4、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 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88年) 5、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98年) && 6、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 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季) && 7、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课堂巩固训练]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 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听了父老乡亲们的介绍,看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心里感到 由衷的钦佩和欣慰。 && 3、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党政干部,我们必须依法 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 4、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 潜台词。 && 5、中央对棉花生产是十分重视的,指出&棉花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指示。 && 6、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红旗镇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发展起来的几个乡镇企业的验。 7、自然科学发展加速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领域集中了社会上最优秀、最富有创造才能、最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 &8、习惯势力使他们对公安局无端抓人拘禁感到 熟视无睹。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结构混乱&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 (四)& 1、结构混乱的两种类型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2、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 主要有: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3、中途易辙 4、反客为主 5、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2)他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训练25】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高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收集整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往往是他自己备课中忽视的地方,或者是他自己知识薄弱的环节。&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训练26】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2) 我们在这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有能力办好这些事情。& 4、反客为主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训练】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 村民还没有开会选举,村主任他先当上了,就开始报复持不同意见的人。& 2) 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清苦了。& 5、 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技巧点拨] 四、结构混乱 1、望见宾语过长的句子,检查是否患句式杂糅症。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高考经典试题](结构混乱) &&& 1、电子工业 能否 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 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 2、我们能不能 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 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 [课堂巩固训练] 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 1、善不 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 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 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 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 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 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 &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 小张和小王在学校门口相遇了,他请他去看电影,他请他去游戏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词义两可造成歧义 例: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保管没问题。& 三个县里的妇联主任出席了这次会议。& 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中国女篮打败了韩国女篮得到了冠军。& 3、语义费解 【训练34】判断正误,如有错则加以修改。& 19) 进公安局者,请走后门。& 20) 这次需要下岗的人数多,这些人都是&什么人&的&什么&,叫哪个下好呢?& 21) 你们光知道嫌我不咋,我要是对他们咋了,他们肯定还会搬来上司咋我呀。& &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1、&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2、&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技巧点拨]五、表意不明 17.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18.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19.望有反问句、疑问句,检查是否患表意相反症。 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了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附:多重否定句句意的断定技巧: 将句中的反问和每一个否定词,都用&-1&表示,最后将所有的&-1&相乘,如果积为&1&则为肯定,否则为否定。但要注意:如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如:&防止&等,也作&-1&处理;&无时无刻&是没有一分钟的意思,也用&-1&表示。 [高考经典试题] 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1)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答案:C& A项中&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的产品&还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不明确。& B项中&此&是指&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 D项中第一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第二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4年高考全国卷2) &&&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解析:AB D三项都有歧义。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003年全国卷)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 去汇报.(94年) && 5、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 6、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 7、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 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 8、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 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 9、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 10、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 &&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 一个 中学语文教师 特别关心的问题。 &&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不合逻辑&病句类型 教学过程: & 一、&不合逻辑&病句类型介绍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二、不合逻辑类型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三、典型试题 &&&&&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 (关联词语用错) &&&&&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 (&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不合逻辑) &&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 &&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95年) &&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 &&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基本步骤: 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单句:先查主干:一是搭配,二是残、余。 &&&&& 后查主干:一是搭配,二是残、余,三是顺序(多重定、状语句) 复句:先查句间关系,二查关联词语 & 1、语感审读法 2、提取主干法 3、枝叶梳理法 4、逻辑分析法 5、审读关键词语法 & 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勥意搞反了。 & 两面词。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 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 介词。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 例①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例②&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 并列词组。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 例①&挽救和培养&是并列词组,&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例②&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以上介绍的这一辨析语病的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当然,不是所有的语病都是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辨析的,笔者在这里介绍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 【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三、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四、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1)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你&应置于&只要&后) (2)在班会课上,王老师以赞许的口吻说:&不仅王林同学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呀!&(缺主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个主语,应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王林&置于关联词&不仅&前)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3)在校庆八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国画作品,完全是由高2004级文科班学生创作的。(介词&在&赘余) (4)这是一个偏远的小车站,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主宾颠倒,在&他&后加&来说&)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5)每当想起和王老师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又会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并列短语作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6)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取得新知、发现新知,不断增长经验和才干,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青年。(并列短语作宾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7)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8)在今年全区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各级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改进和提高复习质量,确保学科成绩稳步上升。(并列短语作谓语,与宾语不搭配) (9)伊拉克的大街上,到处停放着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使街上气氛显得很紧张,大人和小孩低着头,匆匆忙忙地走着。(并列短语分类不当)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10)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11)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否定句不当,语意不清) (12)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可是谁敢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否定词在疑问句中,易出现三重否定,致使语意相反) 6、双面词的使用 (13)要想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激励措施是否到位。(一面两面不呼应) 说明:呼应不当的双面词还有:能否、轻重、高低、快慢、冷热、升降。 (14)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校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列问句与回答不呼应,往往只答其中一句) 7、数词的使用 (15)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16)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17)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 五、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18)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19)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20)在示级示范中学授牌仪式上,我们有一份光荣与自豪是无法形容的。(杂糅) (21)民间投资需求不振是导致通货紧缩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调节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杂糅) (22)我们文科综合的成绩能不断上升,得益于老师们不断钻研教法,学生们努力改进学法,付出了艰辛努力。(杂糅) (23)学校经过充分论证,经教代会讨论,拟定了2010年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届时,学校校园面积将达到200亩。(缺中心语) (24)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25)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 附: 六.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2、 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 七.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如&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就属此类。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改病句练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