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发生玻璃样变性的部位是:A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B内皮细胞 C大隐静脉 D心肌细胞 D脾中央动脉

100道病理学选择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道病理学选择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评价文档: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一)
21年​临​床​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模​拟​题​,​全​真​模​拟​题​。05​年​医​考​,​云​南​启​航​医​考​助​你​一​次​成​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病理学选择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病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教学内容――山东大学病理学精品课程
练习题--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次解释]
1.粥瘤(atheroma)
2.泡沫细胞(foam cell)
3.主动脉壁分离(dissect)
4.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5.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ertention)
6.高血压性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lopathy)
7.脂纹(fatty streak)
8.颗粒性萎缩肾(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9.心肌病(cardiomyopathy)
10.风湿小体(aschoff body)
11.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12.风湿病(rheumatism):
13.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14.急进性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tion)
15.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16.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17.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18.绒毛心(cor villosum)
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2.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为严重的部位是
A. 升主动脉
B. 主动脉弓
C. 降主动脉
D. 腹主动脉
E. 胸主动脉
3.下列因素中哪项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A. 高脂血症
D. 病毒感染
E. 遗传因素
4.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斑块破裂
B. 斑块内出血
C. 粥瘤性溃疡
E. 动脉瘤形成
5.动脉粥样硬化症,常引起猝死的是哪种血管病变
A. 冠状动脉
E. 四肢动脉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最常见累及部位是
A.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 左冠状动脉旋支
C. 右冠状动脉主干
D. 左冠状动脉主干
E. 右冠状动脉旋支
7.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病变的是
A. 玻璃样变性
B. 粘液样变性
C. 纤维素样变性
D. 病理性钙化
E. 胆固醇结晶
8.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为
A. 左心室侧壁
B. 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C. 左心室后壁
D. 右心室前壁
E. 室间隔后1/3
9.心肌梗死后肉眼能辨认病灶的最早时间为
A. 1~2小时
B. 6小时后
C. 12小时后
D. 24小时后
10.心肌梗死后梗死灶呈土黄色,说明梗死已发生
A. 2~3小时
C. 8~9小时
1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下列哪种病变不会出现?
A.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B. 心肌纤维化
C. 心肌糖原沉积
D. 心肌代偿性肥大
E. 中性粒细胞浸润
12.对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最有帮助的生化改变是
A. 血肌红蛋白升高
B. 血GOT升高
C. 血中GPT升高
D. 血CPK升高
E. 血 LDH升高
13.透壁性心肌梗死后,最易合并心脏破裂的时间为
E. 2周内任何时间
14.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最多发生于
A. 左心室侧壁
B. 左心室后壁
E. 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15.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A. 心源性休克
B. 心功能不全
C. 心脏破裂
D. 心包填塞
16.左冠状动脉旋支阻塞引起的梗死区域多为
A. 左心室侧壁
B. 左心室前壁
C. 左心室后壁
D. 室间隔前2/3
E. 室间隔后1/3
17.右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梗死区域为
A. 右心房、室
B. 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
C. 左心室侧壁及右心室
D. 室间隔后2/3及右心房、室
E. 室间隔前2/3及右心室
18.原发性高血压最常受损的血管是
A. 全身中、小动脉
B. 全身大、中动脉
C. 全身细、小静脉
D. 全身细、小动脉
E. 全身中、小静脉
19.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是
A. 细、小动脉痉挛
B. 细、小动脉的粥样硬化斑
C. 细、小动脉的硬化
D. 细、小动脉的纤维蛋白样坏死
E. 以上都不是
20.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局部血流缓慢
B. 血流漩涡形成
C. 局部血液凝固性增高
D. 内膜受损、胶原纤维暴露
E. 以上都不是
21.以下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除外
A. 肾动脉狭窄
B. 肾上腺皮质腺瘤
C.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D. 嗜铬细胞瘤
E. 颅脑外伤性颅内压升高
22.良性高血压晚期可引起
A. 颗粒性固缩肾 
B. 瘢痕性固缩肾 
C. 肾盂积水 
D. 肾动脉狭窄 
E. 肾贫血性梗死
23.原发性高血压心脏失代偿期的特征为
A.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B. 心脏增大,左心室缩小
C. 左心室扩张
D. 左心室肉柱及乳头肌增粗
E. 以上都不是
24.高血压病时,细小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 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B. 内膜结缔组织增生
C. 内膜胆固醇沉着
D. 管壁玻璃样变
E. 内膜下有粥样物质沉着
25.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C. 蛛网膜下腔
D. 内囊和基底核
E. 豆状核和丘脑
26.急进型高血压时,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及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发生于
27.急进型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B. 心力衰竭
D. 动脉瘤形成
E. 以上都不是
28.动脉瘤最常好发的部位是
B. 冠状动脉
C. 主动脉及脑血管
D. 下肢动脉
E. 以上都不是
29.动脉瘤是指
A. 发生于动脉的良性肿瘤
B. 血管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C. 动脉发生的恶性瘤
D. 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机化
E. 动脉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
30.导致动脉瘤形成最常见的后天性疾病是
A. 细菌感染
B. 动脉外伤性损伤
C. 梅毒性动脉炎
D. 动脉粥样硬化
E. 以上都不是
31.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可分为下列类型,但应除外
A. 真性动脉瘤
B. 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
C. 蜿蜒状动脉瘤
D. 舟状动脉瘤
E. 圆柱状动脉瘤
32.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有以下特征,除外
A.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B. 镜下主要为胆固醇结晶
C. 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
D. 肉眼呈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
E. 病变可进一步演变为纤维斑块
33.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D. 肾病综合征
E. 甲状腺功能亢进
34.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向心性肥大具有以下特点,除外
A. 左心室腔不扩张或收缩
B. 左心室壁增厚达l.5~2.0cm
C. 心脏增大、重量增加
D. 左心室腔扩张
E. 左心室乳头肌及肉柱增粗
35.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死亡原因应除外
C. 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D. 心力衰竭
36.风湿病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37.关于风湿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目前公认的是
A. 自身免疫学说
B. 链球菌感染学说
C. 细菌毒素学说
D. 变态反应学说
E. 以上都不是
38.在风湿病的发病中,链球菌的何种成分与结缔组织发生交叉反应?
A. 胞壁M抗原
B. 胞壁C抗原
C. 链球菌溶血素
D. 链球菌玻璃酸(透明质酸)
E. 链球菌多糖
39.下列关于风湿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 以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 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D. 引起慢性瓣膜病
E. 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40.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为
A. 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性渗出
B.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 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
D. 炎细胞浸润
E. 结缔组织基质粘液变性
41.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
A.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B. 三尖瓣及肺动脉瓣
C. 主动脉瓣
42.风湿病的病变自然经过一般为
E. 6月以上
43.在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后期,McCallum斑多见于
A. 左心房后壁
B. 左心室前壁
C. 右心房前壁
D. 右心室前壁
E. 二尖瓣膜口
44.急性风湿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A. 风湿性心内膜炎
B. 风湿性心肌炎
C. 风湿性心包炎
D. 风湿性脑动脉炎
E. 动脉系统栓塞
45.风湿性心肌炎时,Aschoff body最多见于
A. 心内膜下结缔组织
B. 心肌细胞之间
C. 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
D. 心包脏层血管旁
E. 以上都不是
46.风湿性心内膜炎心内膜之赘生物的实质是
A. 增生的肉芽组织
B. 风湿性肉芽肿
C. 混合血栓
D. 机化的瘢痕
E. 白色血栓
47.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赘生物如粟粒,灰白色,成串珠状、单行排列
B. 其实质是白色血栓
C. 赘生物多位于瓣膜闭锁缘
D. 受累瓣膜易发生溃疡及穿孔
E. 赘生物附着牢固,易机化
48.风湿性皮肤病变的皮下结节具有以下特征,除外
A. 多见于大关节附近伸侧皮下
B. 直径0.5~2cm
C. 圆形或椭圆形,常伴疼痛
D. 结节不活动伴疼痛
E. 可自行消退
49.风湿性脑病具有以下特征,除外
A. 女性多于男性
B. 多见于5~12岁儿童
C. 主要病变为风湿性动脉炎和脑膜炎
D. 患儿可出现面肌及肢体不自主运动
E. 镜下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及胶质细胞增生
50关于风湿性肉芽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中心部位有多纤维蛋白
B. 多发生于心肌间质血管旁
C. 特征性细胞是Aschoff细胞
D. 常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E. 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1.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2. 简述二尖瓣狭窄时,心脏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3.主动脉关闭不全为何也会引起心绞痛?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有何不同?
4.当主动脉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时,患者血压会发生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5.简述高血压病时,肾脏出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改变的原因?
6.简述动脉粥壮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和粥样斑块的继发改变?
7.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特点?
8.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9.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10.简述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影响?
[名词解释]
1.①动脉粥样硬化时内膜;②表面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组织帽,其下为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物。
2.①巨噬细胞吞噬脂质;②在胞浆内形成泡沫状。
3.①动脉壁壁间由于血液流出;②使其分层,管壁向外膨出;③形成瘤样外观。
4.广义的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有狭义的解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即原发性、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
6.高血压病人出现血压明显增高,并伴有头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7.是AS的早期病变,位于动脉内脉面,见黄色帽针头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微隆起。
8.肾脏体积小,表面不光滑,呈细小颗粒状。
9.原因不明的原发于心肌病变的一组疾病,而又非风心、冠心、高心等。
10.①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②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
1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瓣膜的慢性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12.①一种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以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13.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机病变。
14.①也称恶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壮年;②血压显著增高,尤以舒张压明显,常>130mmHg;③病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肾衰竭;④可继发迂缓进行高血压,但常为原发性。
15.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6.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②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发热.③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17.动脉粥样硬化症是指由于动脉内膜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等血液成分沉积,伴有平滑肌及纤维组织增生,粥样斑块形成,而引起的动脉管壁硬化。
18.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1.C 2.D 3.A 4.E 5.A 6.A 7.D 8.B 9.B 10.C 1l.C 12.D 13.C 14.E
15.B 16. A 17. B 18. D 19. C 20. D 21. E 22.
A 23. C 24.D 25. D 26. B 27. A 28. C 29. B
30. D 31. A 32. B 33. E 34. D 35. A 36. E
37. D 38. A 39. C 40. C 41. D 42. D 43. A
44. B 45. C 46. E 47. D 48. D 49. C 50. A
51. D 52. A 53. A 54. E 55. D 56. C 57. D
58. D 59. D 60. E 61. A 62. D 63. A 64. B
65. D 66. B 67. C 68. B 69. D 70. C 71. A
72. B 73. B
74. A 75. E 76. D 77. C 78. C 79. C 80. A
81. B 82. C 83. A 84. D 85. B 86. C 87. E
88. C 89. D 90. E
91. C 92. B 93. A 94. C 95. C 96. A 97. C
98. A 99. C 100. D 101.C 102. B 103. A 104.
B 105. C 106. D
107. ABCDE 108. ABCE 109. ABDE 110. ABCD
111. BCE 112. ABCE 113. BCDE 114. ABCDE 115.
ABCE 116. CDE 117. ADE 118. ABDE 119. ACE
120. ACDE 121. ACDE 122. ABC 123. ABCE 124.
ABCE 125. BCDE 126. BE 127. ABCD 128. ABDE
129. B 130. ABCE 131. ACDE 132. ABCE 133.
ACD 134. ABCD 135. ABCDE 136. CE137. ABE
138. ABCDE 139. ABDE 140. BCDE 141. ACDE
142. CE 143. ABDE 144. ABCDE 145. ABCE 146.
ACE 147. AC 148. ABD 149. ABCDE 150. ABC
151. ACDE 152. ABCD 153. ABCD 154. B 155. D
156. B 157. B 158. E 159. D 160. C 161. B
162. D 163. C
1.⑴变质渗出期:病变部位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并有炎性渗出。
⑵增生期:心肌间质、心内膜下或皮下结缔组织有风湿小结形成。
⑶纤维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瘢痕。
2.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后期代偿失调→肺淤血、水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右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衰竭→体循环淤血。左心房内血流量减少,心室腔一般无明显变化。
3.①主动脉壁关闭不全时,在舒张期,主动脉内部分血液返流入左室,使舒张压下降,导致冠张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②冠心病时,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特别是由血栓形成或粥样斑块内出血等继发改变时,常可致管腔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氧,引起心绞痛。
4.主动脉严重狭窄时,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血压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脉压差无明显变化。主动脉壁关闭不全时,由于舒张期主动脉内部分血液返流入左心室,使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
5.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肾脏体积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表面呈均匀、弥散分布的细小颗粒状。病变的原因是由于高血压病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使肾小球缺血并纤维化,所属肾小球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的肾小球和增生的纤维组织收缩,使肾表面形成小的凹陷。相对的正常肾小球代偿肥大,肾小管扩张,使肾表面突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细小颗粒。
6.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四期,内膜水肿期,脂斑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粥样斑块的继发改变为: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或溃疡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7.①乳头肌功能失调:主要累积的是二尖瓣的乳头肌,多发生于心梗后的3天内。②心脏破裂:多发生在心梗后4―7天。③室壁瘤: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④附壁血栓形成:可脱落引起栓塞。⑤急性心包炎:常在心梗后2―4天发生。
8.①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
②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9.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辩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10.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主动脉粥样硬化使管壁僵硬、失去弹性,甚至形成动脉瘤;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实质萎缩、肾梗死;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相应组织萎缩甚至梗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