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psd设计要求做一本书,是画册之类的想做一本接近正方形的开本请问尺寸应该是多大,具体点儿,谢谢啦急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书籍装帧设计的开本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8|
上传日期: 10:06: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书籍装帧设计的开本.PDF
官方公共微信书籍装帧课件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页免费36页免费48页免费54页5下载券38页免费70页免费46页免费29页免费36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2页5下载券9页5下载券31页5下载券18页5下载券49页1下载券
书籍装帧课件2|1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陇东学院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案
当前位置:
>>>>>>>>>>正文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案
第一部分 书籍设计
一、书籍及其构成
1.书籍的定义
在一定媒体上经雕刻、抄写或印刷或光映的图文著作物。
书籍装帧:书,在一定媒体上按照一定的形式经过印刷、抄写、光映等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
籍,最早指的是户口簿,登记。现在泛指图书簿册。装,装订,包装。帧,其实是个量词,指书籍的一页,图片的一幅。书籍装帧就是对图书的装订、包装设计,设计过程包含了印前、印刷、印后对书的形态与传达效果的分析。
书籍设计具体是指对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事先的艺术设计。
书籍的构成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前勒口/后勒口 当护封与封面合二为一,称简精装。有些书有环扉页(或环衬),环扉之后,有一个护页,护页有时候不印东西或只染一个底色,护页之后是扉页,有些书还有书函(或叫书套)。
装帧的英文:book design或book binding design
评析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区别。
实际上书籍设计是:视觉艺术Communication visual/印刷艺术Typegraphy/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桌面排版Desk Top publishing 的综合艺术。
二、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书籍装帧设计,以前很少有人论及这个概念。现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一举措,经事实证明,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
(一)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三)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尚书?多士》中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当时欧洲盛行古抄本,所用材质多是树叶、树皮等。由于年代久远,竹木材质难以保存很长,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现在有的出版社模仿古代简策制作的像《孙子兵法》、《史记》等传统经典著作,多作为礼品或用以收藏,不属大众普及读物。即使如此,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形式,了解一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手法。
(四)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当时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很多国家都用这种纸。中世纪以后羊皮纸代替了它。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四)蝴蝶装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五)包背装
  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六)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七)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八)精装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因不具独特的装帧形式,故不再作细说。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仅仅几千字难述全貌,细细研究颇感趣味浓厚,获益匪浅。在当今这个现代化潮流涌动的时代,每个出版人及书籍装帧设计师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及冲突的问题,故步自封绝不可取,但丢弃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亦不可取。所以,研究书籍装帧设计历史的演变,总结前人经验,在此基础上摄入现代气息,是时不我待的事。
因此得名。
三、现代书籍设计&
书籍装帧的近现代发展&
  装帧是艺术,似乎已不成为问题。实践证明,一件好的装帧作品能给人以美感,或典雅端庄,或艳丽飘逸,或豪华精美……。美,是人们的心理要求;爱美,是人们的天性。随着历史的前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作为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它的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我国机器印刷代替了雕版印刷,产生了以工业技术为基础的装订工艺,出现了平装本和精装本,由此产生了装帧方法在结构层次上的变化,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护封、环衬、目录页、正页等等,成为新的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引起印刷业的日新月异的变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的书籍艺术,仍然是指引中国书籍设计进步的重要航标之一,因为, 虽然古代书籍的技术已无法与今日的印刷技术相提并论,但一本纸质书的基本功能要求,依然是本质的、稳定的,没有太大变化。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凡是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我们的装帧设计家都想一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全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先生所起的先锋作用。他不仅亲身实践,一共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了一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来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他非常尊重画家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就在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淘、孙福熙等人。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另外他在一封信中又说:“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毫不切题,自行挥洒也。”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所忽略的地方。此外,他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留一点空间,而这点也正是我们的毛病。长时期来,我们片面强调节约纸张,不把书籍作为艺术品看待。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和直接关怀下,这段时间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期、繁荣期局限性是巩固了装帧艺术地位,并培育了一批创作队伍的重要时期。
  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当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钱君淘先生认为,书籍装帧的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他个人便运用过各种主义、各种流派的创作方法。但他始终没有忘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方向。
  除了画家们的努力以外,这一时期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的设计也是一大特色。这可能与“五四”时期形成的文人办出版社的传统密不可分。鲁迅、闻一多、叶灵凤、倪贻德、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等都设计过封面。他们当中有人还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不脱书卷气。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大有关系。
  利用我国传统书法装帧书衣,恐怕也是我国独有的另一特色。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对陶、郭沫若、周作人、魏建功、郑振铎等都不止一次地以书法装饰书衣。一颗红色名章更使书面活了起来。相信这种形式今后还 会运用下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时形势的变化,全国形成国统区、解放区三大地域。条件各有不同,印刷条件却都比较困难,最艰苦的当然是被国民党和日伪严密封锁的解放区。解放区的出版物,有的甚至一本书由几种杂色纸印成,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观。国统区的大西南也只能以土纸印书,没有条件以铜版、锌版来印制封面,画家只好自绘,木刻,或由刻字工人刻成木版上机印刷。印出来的书衣倒有原拓套色木刻的效果,形成一种朴素的原始美。相对来说,沦陷区的条件稍好,但自太平洋战争到日本投资前夕,物资奇缺,上海、北京印书也只能用土纸,白报纸成为稀见的奢侈品。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是书籍装帧艺术的又一个收获期。以钱君淘、丁聪、曹辛之等人的成就最为明显。老画家张光宇、叶浅予、池宁、黄永玉等也有创作。丁聪的装饰画以人物见长,曹辛之则以隽逸典雅的抒情风格吸引了读者。
  1949年以后,出版事业的飞跃发展和印刷技术、工艺的进步,为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呈现出多种形式、风格并存的格局。“文革”期间,书籍装帧艺术遭到了劫难,“一片红”成了当时的主要形式。70年代后期,书籍装帧艺术得以复苏。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装帧艺术的发展。随着现代设计观念、现代科技的积极介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更加趋向个性鲜明、锐意求新的国际设计水准。
  改革开放后,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为我国装帧业开辟新的道路提供了参考,装帧界曾一度如饥似渴地汲取国外现代设计成果的新鲜营养,在此期间,参考和模仿相当普遍,抄袭现象亦在所难免。而随着设计领域国际化的进程,国际性的交流日趋频繁。近些年来,我国的装帧设计也逐渐从非我走向自觉,结束了对信息资料极大丰富的兴奋和依赖,开始了冷静思考和独立运作的新的里程,并随着经济文化的腾飞而逐渐融人世界。但令人不安的是抄袭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果你留心对比一下,便会发现,目前出版物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设计明显保留着别人作品的痕迹,有些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就连国内外最著名的设计家的作品,也有人敢堂而皇之地变成自己的作品。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旦有设计家在表现技法、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设计出凸显新意的作品,随后就有类似的作品蜂拥而至,也不管书籍内容是否合适,一味地跟着别人跑,这种“跟风”实质上也是抄袭。对于这种现象,装帧界的智者视之为耻辱。但由于国内版权意识的粗线条和学术批评不健全,这种恶习始终没有得到遏止,甚至连警示也不多见。而行外,包括广大编审人员,由于对设计不熟悉,一般也不去干预,无形中,这种风气日渐盛行。
  80年代以来,装帧设计界和其他设计界一样,受到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的挑战,从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个刺激因素就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并迅速地进入设计过程,日益取代了从前的手工式的劳动。
  除此以外,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使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真机的广泛运用,电视技术的全球化和新的全球电视频道,电脑网络系统和电子邮件,长途电话的普及,手提电话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技术使原来相距很远的地方变成近在咫尺的方寸距离,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马谢·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称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这种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设计文化的综合和混合,东方和西方的、南部和北部的设计文化一样,通过这个地球村的频繁密切的交往,日益得到交融,因此,国际主义的趋势之下,其实也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情况,自然造成设计上一方面国际主义化,而另外一方面又多元化地发展。设计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的变化,产生了设计在基本视觉传达良好的情况下的多元化发展局面,个人风格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国际交流的增加而减弱或者消失,而是在新的情况下以新的面貌得到发展。
  现代书籍形态设计追求对传统装帧观念的突破,提倡“现代书籍形态的创造必须解决两个观念性前提:首先,书籍形态的塑造,并非书籍装帧家的专利,它是出版者、编辑、设计家、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其次,书籍形态是包含‘造型’和‘神态’的二重构造。前者是书的物性构造,它以美观、方便、实用的意义构成书籍直观的静止之美。后者是书的理性构造,它以丰富易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构成,不可思议的创意,有条理的层次,起伏跌宕的旋律,充分互补的图文,创造潜意识的启示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构成了书籍内容活性化的流动之美。造型和神态的完美结合,则共同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具有生命力和保存价值的书籍。”现代书籍艺术家的这些追求,我们都可在古代书籍艺术中找到创意的源泉,作为书籍设计史的研究者,我在这里不是强调传统的技术,而是艺术与美学,是思想与意识。总结中国古代书籍的设计,涉及的元素为:开本的大小,版式的规格,印纸的优劣,墨色的好坏,字体的风格,刀法的精疏,版画插图的精细与否,装帧与内容的呼应等;设计师的主体是由作坊主、书写者、刻工等组成。也因此作为伟大发明的造纸,活字印刷的中国古人, 其书籍艺术创造依然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近现代书籍艺术设计中,在继承传统的努力中卓有大成的陶元庆、司徒乔、张光宇、曹辛之、邱陵、张守义等,近年来出现的如吕敬人、宁成春等,其风格元素,莫不如此。
  吕敬人先生设计的《黑与白》是一部反映澳洲人寻根的小说,设计师力图将白人和土著人之间的矛盾用黑与白对比的方式渗透于全书。在封面、封底、书脊、内文、版式、天与地甚至切口处都呈现着黑色与白色的冲撞与融和,跳跃的袋鼠,澳洲土著人的图腾纹样的排列变化,暗示着种族冲突,黑色与白色的三角形,漂浮波荡、若隐若现的书名标题字的处理,均给人在视觉上某种暗示、刺激和缓冲。整个设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原著书稿的内涵,同时还给予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再创造和想象空间。
  还例如台湾颇有人气的绘本偶像作家、画家几米的作品涌进大陆市场,《向左走,向右走》、《飞鸟与鱼》、《听几米唱歌》、《微笑的鱼》、《地下铁》、《布瓜的世界》、《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等一时间蔚然成风,这类童话般美好的作品,以图画为主,诗情画意,辅以简约、优美、极富哲理的隽永文字,图文具佳,在这个读图时代的读者群中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几米的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它描摹都市生活情感,表达出一些人们非常熟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二是它的图画精美得使人爱不释手,文与图相得益彰,形式新鲜活泼有趣。三是它的故事简单却富于深意,开始只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儿童读物,久而久之竟得到了大众的青睐。另一位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系列《粉红女郎》、《涩女郎》、《双响炮》等,其受欢迎的程度更是非比寻常。漫画插图简练概括,描摹众生百态,文字睿智诙谐令人轻松幽默,富于人生哲理,朱德庸的书为人们开启一扇心灵的窗。与本文所评述的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家对于一本书的全面策划包装所不同的是,这一类新型的流行书籍却是将一本书的文字、思想、内容、插图及全书的样式,集于一个作家兼画家同时又是设计师的聪明人身上,简单却也赢得了大众市场,对于专业的书籍设计来说,这种非常大众化低成本的成功中并没有太多的书籍装帧设计的信息可言,然而这简单完美自成一格的通俗文化中,却也包含着读者看待一本书的形式与功能的立场。
  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范畴。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装帧设计所肩负的任务必然越来越重。虽然装帧设计的语言运用变化万千,但是其服务的对象还是人:人的生理审美要求(包括简单物理功能要求——体现在装帧设计上就是视觉传达的迅速和准确要求)和人的心理审美要求——美观、大方、典雅、合乎自己的品位等等,这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对于近两百年来装帧设计语言的发展的研究和装帧设计语言运用的研究成为重新估价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
四、其他艺术家的设计(图例欣赏及讲解)
五、书籍设计中设计的范围 1.开本大小及形态的选择。
2.外观、封面、护封、书脊、勒口、封套、腰封、顶头布、书签、书签布、书顶、书口的一系列设计。 3.版式编排(包括:字体、字号、字间距、行距、分栏、标题、正文、注释、书眉和页码设计)
4.零页的设计(包括:扉页、环衬、版权页)。 5.插图的绘制。 6.印刷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7.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对纸以及其他特殊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
2.书籍装帧和书籍生产评审标准
一.装帧: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出书意图。
二.版面设计:
a)书籍的开本、版心和图片尺寸是否协调;设计风格是否贯穿全书始终,包括扉页和附录版面是否易读,是否和书籍内容相适应(具体到字号、行距、行长之间的关系,左右两边整齐或者只有左边整齐等)。
b)字体是否适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
c)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注释和脚注等是否便于查找)。
d)版面的字安排是否一目了然、合适和符合目的(文字的醒目、不同字体的混合是否恰当、标题/页码/书眉等的安排)。
三.美术设计:
a) 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是否符合书籍的内容和要求,书脊上是否有文字。
b)设计概念传达是否准确。
3.常用标准开本尺寸:
开本与纸张的规格参考手册
开数与开本的概念
&&& 通常把一张按国家标准分切好的平板原纸称为全开纸。在以不浪费纸张、便于印刷和装订生产作业为前提下,把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称之为多少开数;将它们装订成册,则称为多少开本。
&&& 对一本书的正文而言,开数与开本的涵义相同,但以其封面和插页用纸的开数来说,因其面积不同,则其涵义不同。通常将单页出版物的大小,称为开张,如报纸,挂图等分为全张、对开、四开和八开等。
&&& 由于国际国内的纸张幅面有几个不同系列,因此虽然它们都被分切成同一开数,但其规格的大小却不一样。尽管装订成书后,它们都统称为多少开本,但书的尺寸却不同。如目前16开本的尺寸有:188×265(mm)、210×297(mm)等。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将幅面为787×1092(mm)或31×43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正度纸;将幅面为889×1194(mm)或35×47英寸的全张纸称之为大度纸。由于787×1092(mm)纸张的开本是我国自行定义的,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因此是一种需要逐步淘汰的非标准开本。由于国内造纸设备、纸张及已有纸型等诸多原因,新旧标准尚需有个过渡阶段,目前裁切规格尺寸大度为:大16开本210×297(mm)、大32开本148×210(mm)和大64开本105×148(mm);正度为:16开本188×265(mm),32开本130×184(mm)、64开本92×126(mm)。
六、常用纸张的开法与开本
&1、 原纸尺寸
常用印刷原纸一般分为卷筒纸和平板纸两种。
&&& 根据国家标准(GB147-89)卷筒纸的宽度尺寸为:(单位:mm)
&&& 平板纸幅面尺寸为: (单位:mm)
1000M×30M M 787×1092M
900×M×M×M×1092
其中:M表示纸的纵向
允许偏差:卷筒纸宽度偏差为±3mm
平板纸幅面尺寸偏差±3mm
&&& 2、 常用纸张的开法和开本
&&& 通常用户在描述纸张尺寸时,尺寸书写的顺序是先写纸张的短边,再写长边,纸张的纹路(即纸的纵向)用M表示,放置于尺寸之后。例如880×1230M(mm)表示长纹,880M×1230(mm)表示短纹。印刷品特别是书刊在书写尺寸时,应先写水平方向再写垂直方向。
为了书刊装订时易于折叠成册,印刷用纸如图附2-1所示,多数是以2倍数来裁切。
图附2-1 全张纸裁切方法的示意图
&&& 未经裁切的的纸称为全张纸,将全张纸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对开或半开;把对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四开;把四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八开,……。通常纸张除了按2的倍数裁切外,还可按实际需要的尺寸裁切。当纸张不按2的倍数裁切时,其按各小张横竖方向的开纸法又可分为正切法和叉开法.
&&& 正开法是指全张纸按单一方向的开法,即一律竖开或者一律横开的方法,如图附2-2所示。
图附2-2 正开法示意图
&&& 叉开法是指全张纸横竖搭配的开法,如图附2-3所示。叉开法通常用在正开法裁纸有困难的情况下。
图附2-3 叉开法示意图
&&& 除以上介绍的正开法和叉开法两种开纸法外,还有一种混合开纸法,又称套开法和不规则开纸法,即将全张纸才切成两种以上幅面尺寸的小纸,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纸张的幅面如图附3-4所示,尽可能使用纸张。混合开法非常灵活,能根据用户的需要任意搭配,没有固定的格式。
图附2-4 混合开纸法示意图
&&& 3、 常用开本
&&& (1)、A度纸(印刷成品、复印纸和打印纸的尺寸):
&&& (2)、RA度纸(一般印刷用纸,裁边后,可得A 度印刷成品尺寸):
&&& (3)、SRA度纸(用于出血印刷品的纸,其特点是幅面较宽)
&&& (4)、B度纸(介于A度之间的纸,多用于较大成品尺寸的印刷品,如挂图、海报):
&&& (5)、C度纸(用于封装A度文件的信封、档案盒(夹)):
全开 &&&&&&&&&&&&&&&&&&&&&&&&&&&&&&&&&&&&&&&&&&&&&&&&&&&正开
叉开&&&&&&&&&&&&&&&&&&&&&&&&&&&&&&&&&&&&&&&&&&&&&&&&&&& 混合开
用787毫米x 1092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4开本& 381毫米x 533毫米&&&&&& 二、用850毫米x 1168毫米纸张开切成的开本尺寸:
6开本& 356毫米x 381毫米&&&&&&&& 大16开本& 206毫米x 283毫米
& 8开本& 267毫米x 381毫米&&&&&&&& 大32开本& 141毫米x 203毫米&&&
& 12开本& 251毫米x 260毫米&&&&&&& 大64开本& 102毫米x 138毫米
& 16开本& 191毫米x 263毫米
& 18开本& 175毫米x 251毫米
& 20开本& 186毫米x 210毫米
& 23开本& 152毫米x 225毫米
& 24开本& 175毫米x 186毫米
&&25开本& 152毫米x 210毫米
& 28开本& 151毫米x 186毫米
& 32开本& 130毫米x 186毫米
& 36开本& 125毫米x 173毫米
& 40开本& 132毫米x 151毫米
& 42开本& 106毫米x 173毫米
& 48开本& 94毫米x 173毫米
& 50开本& 103毫米x 149毫米
& 64开本& 92毫米x 129毫米
第二部分 插图设计
一、&&&&&&& 书籍插图的定义
插图即插附于书刊或文字之间的图画。是一种视觉传达形式,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
插图是运用图案表现的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尽量使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插图是世界都能通用的语言。
 插图属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范畴。是艺术设计的分支。最基本含义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中国古代因插图出现的形式不同,故名称各异,如:宋元小说中的卷头画则为“绣像”,而表示章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插图的英文单词通常称为illustration。在中世纪圣经手抄本中称illumination,指圣经或祈祷文中的装饰性文字和图案造型。Illumination是由英格兰撒克逊语系的lim-limm(绘画之意)和法兰西语系的luminer(给予光彩、发光之意)二者的折衷语。插图的另一英文单词是icon.icon意指宗教书籍中的圣像。现代插图是指视觉形象说明、论证文字的概念或图示事情的经过。现代插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插图概念指插图,即用来论证和说明的绘画作品;而广义的插图概念指可以作为说明和论证的视觉材料,如插画、图表、摄影等。
二、&&&&&&& 书籍插图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8世纪的唐代(成都出土的唐代木刻版佛经)。
唐代的木刻版书籍中就出现了插图。
北宋时期,出版书籍中,儒家经典和文学读物渐渐占主导,同时也出现了文学插图。
元代兴盛的戏曲折子、小说杂剧等市民文化大大推动了图书出版以及书籍插图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一个小说文学的繁荣期,也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沉淀期.
直到近代19世纪末西方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对中国的书籍出版产生重大影响
在西方早期书籍插图见于宗教读物的手抄本属于绘画插图.
三、&&&&&&& 书籍设计中插图运用的目的
1、增强书籍的形式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2、再现文字语言表达不足的视觉形象,来帮助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四、&&&&&&& 书籍插图的形式分类
a)&&&&&&& 按书籍类别分类
①文学艺术类
b)&&&&&&& 按书籍版式分类
①单独插图
②文中插图
c)&& 其设计表现形式在商业应用上通常分为人物,动物,商品形象:
人物形象:插图以人物为题材,容易与消费者相投合,因为人物形象最能表现出可爱感与亲切感,人物形象的想象性创造空间是非常大的,首先,塑造的比例是重点,生活中成年人的头身比为1:7或1:7.5,儿童的比例为1:4左右,而卡通人常以1:2或1:1的大头形态出现,这样的比例可以充分利用头部面积来再现形象神态。人物的脸部表情是整体的焦点,因此描绘眼睛非常重要。其次,运用夸张变形不会给人不自然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能够使人发笑,让人产生好感,整体形象更明朗,给人印象更深。
动物形象:动物作为卡通形象历史已相当久远,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动物成了人们的宠物,这些动物作为卡通形象更受到公众的欢迎。在创作动物形象时,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注重于形象的拟人化手法,比如,动物与人类的差别之一,久是表情上不显露笑容。但是卡通形象可以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具有如人类一样的笑容,使动物形象具有人情味。运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喜爱的动物校容易被人们接受。
商品形象:是动物拟人化在商品领域中的扩展,经过拟人化的商品给人以亲切感。个性化的造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人们对商品的直接印象,以商品拟人化的构思来说,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完全拟人化,即夸张商品,运用商品本身特征和造型结构作拟人化的表现。
第二类为半拟人化,即在商品上另加上与商品无关的手,足,头等作为拟人化的特征元素。
以上两种拟人化塑造手法,使商品富有人情味和个性化。通过动画形式,强调商品特征,其动作,言语与商品直接联系起来,宣传效果较为明显。
插图画家经常为图形设计师绘制插图或直接为杂志、报纸等媒体配画。他们一般是职业插图画家或自由艺术家,像摄影师一样具有各自的表现题材和绘画风格。对新形式、新工具的职业敏感和渴望,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采用电脑图形设计工具创作插图。电脑图形软件功能使他们的创作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无论简洁还是繁复绵密,无论传统媒介效果,如油画、水彩、版画风格还是数字图形无穷无尽的新变化、新趣味,都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完成。数字摄影是摄影的最新发展。摄影师用数字照相机拍摄对象或通过扫描仪将传统的正片扫描进电脑,然后在电脑屏幕上调整、组合、创作新的视觉形象,最后通过胶片记录仪输出正片或负片。这种新的摄影技术完全改变了摄影的光学成像的创作概念,而以数字图形处理为核心,又称'不用暗房的摄影'。它模糊了摄影师、插图画家及图形设计师之间的界限,现今只要有才能,完全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上完成这三种工作。
d)插图类型
插图在大多数广告中比文案占据更多的位置,它在促销商品上与文案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招贴广告中,插图甚至比文案更重要。
插图在广告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吸注功能,看读功能和诱导功能。吸注功能主要是指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美国广告界有人发明插图的"阅读最省力原则"即看一眼广告比不看它也费不了多大劲的原则。他假设他的消费者从心理上对一切广告都感到厌烦,而在无意看广告时突然看到了广告,广告上的精彩插图使消费者忘掉了他不是来看广告的,就像爱丽思掉进了兔窝那样地跌入深渊,而在深渊里消费者却发现了真理,进而按真理去行事。这就是你应怎样让消费者跌下去后又跟着你爬上来的办法。插图的看读功能则主要指快速,有效地传达招贴广告的内容。最好的招贴广告插图应是简洁明了。便于读者抓住重点的插图。国外有一些广告插图家通过"藏文法"来测试广告插图的表达能力,即把广告的正文和标题等掩盖起来,让读者只见插图,看其能否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内容,好的插图往往有三秒钟见效的力量。插图的诱导功能指抓住消费者心理反应,把视线引至文案。好的插图应能将广告内容与消费者自身的实际联系起来,插图本身应使消费者迷恋和感兴趣,画面要有足够的力量促使消费者进一步想要得知有关产品的细节内容,诱使消费者的视线从插图转入文案。
插图表现的形象有产品本身,产品的某部分,准备使用的产品,使用中的产品,试验对照的产品,产品的区别特征,使用该产品能得到的收益,不使用该产品可能带来的恶果,证词性图例等等。表现方法主要有摄影插图,绘画插图(包括写实的,纯粹抽象的,新具象的,漫画卡通式的,图解式的等)和立体插图三大类。摄影插图是最常用的一种插图,因为一般消费者认为照片是真实可靠的,它能客观的表现产品。作为招贴广告的摄影插图与一般的艺术摄影之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要尽量表达商品的特征,扩大产品的真实感,而艺术摄影为了追求某种意境,常将拍摄对象的某些真实特征作艺术性的减弱。作为招贴广告用的摄影插图最好用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来进行拍摄,根据不同题材要求,还要配备一些常用的镜头,如广角镜,长焦镜,微距镜以及近摄镜等。招贴的摄影插图创作一般采用彩色反转片,以保证印刷制版的质量。
摄影插图的制作大多数在室内进行,背景需要人工布置,以烘托主摄体,要备用的的衬景材料包括呢绒,丝绒,布,纸等,当然还可大胆试用目前市面已出现的墙布,毛麻料等,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幻灯背景,它们的优点是可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的影响,达到广告创意的要求。
绘画插图多少带有作者主观意识,它具有自由表现的个性,无论是幻想的,夸张的,幽默的,情绪的还是象征化的情绪,都能自由表现处理,作为一个插画师必须完成消化广告创意的主题,对事物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插画作品。自古绘画插图都是由画家兼任,随着设计领域的扩大,插画技巧日益专门化,如今插画工作早已由专门插画家来担任。
绘画插画中用得最多的技法是喷绘法,这是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输送,将颜料透过喷笔来作画的技法。它的特点在于没有一般绘画所造成的笔触,且画面过渡自然,应用价值极高。
绘画插画中,漫画卡通形式也很多见。漫画卡通插图可区分为夸张性插图,讽刺性插图,幽默性插图及诙谐性插图四种。夸张性插图抓住被描述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加强表现效果。讽刺性的插图一般用以贬斥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它以含蓄的语气讥讽,以达到否定的宣传效果,幽默性的插图则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从而引人发笑,从笑中领悟到一些事理;诙谐性插图则使广告画面富有情趣,使人在轻松情境之中接受广告信息,在愉悦环境之中感受新概念,并且特别难以忘却。
绘画插图中的图解形式(diagrams)则是一种极适合用来表现复杂产品的插图形式,如新式家用电器的操作程序,某新式食品的烹饪方法,家用组合器具的安装,儿童积木的各种搭配形式等都可以用连续数幅图解形式的插图来向读者介绍正确的操作步骤。
立体插图是应用于招贴广告中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插图形式,目前在国内还较少见,但从国际上招贴广告发展来看,已是必然趋势。它的制作方法是:根据广告创意先做一件立体构成形式的作品,再拍成照片,用于招贴广告画面中。这就要求招贴设计师和插画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平面设计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立体构成基础。立体插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以描画来表现出立体形象,是在二维纸面上表现出的三维空间的幻象。总之,现代插画已不再局限在二维表现空间范围,仅靠二维表现技法已不适应现代插画设计的要求。
五、&&&&&&& 书籍插图的艺术特征
在设计插图之前我们必须掌握以下信息:
①装帧形式
③插图方式(黑白、线描、彩色等大体的风格要求)
④印制方式(铅印、胶印、凹凸版、锌铜版)
⑤印制材料(纸张等)
六、&&&&&&& 书籍插图的创作表现
根据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书籍整体设计定位来考虑插图的风格定位。
1、贴近文学、离开文学
好的插图不是简单的文字图解
2、绘画语言的运用
3、整体风格的把握
文学插图的风格主要根据情节、意境来把握。
科技书籍的插图往往运用摄影作品作为插图。
少儿读物的插图创作就要求具备一些常识性的儿童心理学知识。
七、&&&&&&& 在书籍设计中插图运用的注意事项
1、心理线索
八、插图设计要求
图形的视觉语言是通过形象、色彩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来表达特定的含义的。在招贴广告插图中,设计师正是运用这些视觉要素来传达信息和意念的。
晴朗或阴暗的天空会说话,花草树木会说话,一个手势、脸上掠过的表情、静坐沉思的一个人、一个视点、一个视角、线条运动的感觉、静止不动的雕像等都会说话,所有这些都是图形语言的素材。图形语言像其他语言一样,有一套自己的语汇,有语法结构和风格,并像所有别的语言(动作语言、实体语言、影视语言)一样,是在不断地演变的。图形的语言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相当丰富的了。图形设计师现时要做的不是如何创造新的语法结构,而是进行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探讨。自包豪斯设计学校开设基础训练以来,图形语言的语法结构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然而这期间所出现的创意性的图形,却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设计师所运用的视觉语言和绘画语言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绘画语言的创造不强调以视觉经验为基础,不是追加视觉语言,而是重新认识话语模式的根源,重新解释艺术与人的联系。视觉图形语言的创造,是在人的视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以寻找新的表现方式来传达出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观念的变化为目的的。
视觉语言的目的是互通信息。因此,从最广的意义上来说,一幅图形的画面,就是其语言的文字。文字仅仅是传达信息的手段,而不是信息本身,要获得表现力,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成词语或句子。为了使图形语言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必须先了解各设计因素的潜在涵义。人们对于视觉形态,也有一种自然归纳为语义的习惯。因此,人类在图形语言上和处理文学语言的能力一样,有基本的“视觉直觉系统”。设计师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习惯,运用图形符号“词汇”的重新组合,从而获得有崭新创意的“语句”。
创意是一种思维过程,即平常所说的构思,是对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想象、加工、组合和创造,使其潜在的真实美升华为艺术美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视觉表述的创意,同其他语言表述创意一样,具有准备、调查;沉思、整理;酝酿、爆发;反复、求证几个阶段,也采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情感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形式。但视觉表述创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既要考虑所要表现的内容,又要考虑到表现方法,还要考虑到表现工具。这实际上是从意念到画面的桥梁。根据视觉表达创意的特点,其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联想、比喻、象征、拟人。
⑴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对视觉表述来说,联想便是从所要表达的内容推想出一种相关的事物来表现它。具体可以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四种。
⑵比喻:把要表达的内容作为本体,通过相关联的喻体去表现内容的本质特征,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同的特征。这种方法常常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其主要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主要形式。
⑶象征:与比喻有些相似。象征是以一个抽象或具象事物来表现另一个具象或抽象事物;比喻是用一个具象事物比喻另一个具象事物或抽象事物。它们的区别在于:比喻的两者之间必须有本质联系,象征的两者之间事先不必有本质联系。
⑷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它能赋予对象人性的色彩。所以,拟人是这四种方式中最易被人接受的,也是被广大设计师采用最多的一种视觉表述方式。
  在图形设计和插图画家重新确定的伙伴关系中,二者应找到共同前进之路。插图画的特长就在于能创造形象。当然了只幻想着只要有Freehand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就足以应付一切,那只能是设计师的傲慢无理。作为插图的诉求效果视对象而异,应该具有个性、机智、幻想、奇异性(非一般性)、现代感性形象或较强的审美之特点与趣味。就象所有的商业设计一样,插图设计师必须从根本目的(传播信息)出发,溶进自己的理解、激情,并运用高超的表现技法、技术、创造出为大众(接受者)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插图既不是作者仅仅从自己审美情趣出发的恣意所为,也绝不是书刊内容及其它信息的简单告白和注释。它必然是一种创造,是在传播信息的制约下画家的才能和个性的充分体现。它有巨大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直接影响和强化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这一切要求插图设计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创作力。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视觉语言的表现魅力的追求。
关于技术,“照相机的诞生并没有将戏剧斩草除根,留声机的发明也没有封杀现场表演的音乐,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手工绘画的终结,二者并行不悖。一些优秀的作品常常是传统技艺和数码技术的混合体。用电脑扫描成品、手工处理色彩、利用其影响,所以这些能力都能充实你的工具箱而不是限制它。尝试和利用有利于主题表现的工具和表现形式。
第三部分 版式设计
一、书籍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版式
  版式设计亦称版面编排。所谓编排,即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字体、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诸因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寻求艺术手段来正确地表现版面信息,是一种直觉性、创造性的活动。编排,是制造和建立有序版面的理想方式。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大分枝,它不仅在二维的一面上发挥其功用,而且在三维的立体和四维的空间中也能感觉到它的效果,如包装设计中的各个特定的平面,展示空间的各种识别标识之组合,以及都市商业区中悬挂的标语、霓虹灯等等。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切视觉传达艺术施展的大舞台。版式设计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并体现着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于报纸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DM)、企业形象(C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为人们营造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提供了广阔天地,版式设计艺术已成为人们理解时代和认同社会的重要界面。
  2.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
  平面广告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艺术的发展,而设计水平的提高,总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理性的成长的。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标志着现代设计时代的到来。
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是英国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他提倡合理地服从于材料性质和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区分,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莫里斯有句名言:“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含义自然是指功能与美的统一。
莫里斯设计的代表作品
  这个运动产生伊始,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即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The Arts &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这个协会成立以来,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设计展览,在英国提供了一个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英国设计师、色彩专家欧文•琼斯(Owen Jones ,)写成《装饰法则》一书,通过大量有关美的设计原理、方法和实例而成为19世纪美术设计师的一本“圣经”。
  1850年,哈珀印刷公司开创了画报时代,其代表性范例有《哈珀画报》、《哈珀青年》等,这些杂志专门配有美术编辑,从而促进了编辑设计的发展。
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为宏大、影响更为广泛、程度更为深刻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到上数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英国和美国的“工艺术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德风格,把哥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平面广告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广告的首要目的是通过视觉来传递信息,所以广告设计就不能不设法给予人们的视觉以美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产生兴趣。
  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这是一场真正的设计上的革命,通过这个运动,设计才第一次成为为大众服务的,为大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服务的活动。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欧洲大陆,20年代达到高潮,在整个欧洲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德国,通过现代设计运动的先驱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r Rohe)等人的努力,通过他们所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思维上、方法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基本改变了过去设计的内涵和本质。由于二战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及其代表人物移师美国,在那里得到了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空前的国际主义风格浪潮。
  这期间,在荷兰产生的“风格派”也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是发起者杜斯博格(Theo Van Doesburg,),他们于1917年创刊的《风格》杂志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观念。如同德国的包豪斯一样,“风格派”确立一个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明确目的,强调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强调联合基础上的个人发展,强调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平衡。对蒙德里安来说,形体不是表示特殊的状况和特征,而是还原于自然所具有的、自然的永恒的要素。蒙德里安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
蒙德里安的作品
  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奠基人。他的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一直希望他的设计能够为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而不仅仅是为少数权贵服务。
  格罗佩斯成立包豪斯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他认为艺术与手工艺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改革,使它们得到良好的、和谐的结合。由于格罗佩斯的虔诚和不懈的努力,使包豪斯成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发源地。
  在美国,促进设计活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经济的活力,美国的设计水平因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所推动,一度十分发达。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战后年代,西方人最感兴趣的不是设计的典型和华贵,而是美国式的大众物质文化。因为可口可乐一马当先打入世界市场,被人们称为“可口可乐殖民主义”。西方各国在50年代后半期开始学习和模仿美国大众文化和文化观念,连同美国设计的核心,即强调“有计划的废止制”的式样,设计方式也兼收并蓄、全盘吸收。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形容60年代的设计风格,那么最恰当的就应该是“波普”。“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即反对自1920年以来,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这个运动思想的根源,其实还是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来的。换言之,美国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已经成为英国和欧洲“波普”设计运动的参考依据和灵感来源。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并且开始进入新的设计领域:企业形象设计。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西方国家迟到有100年以上,它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强国之一。
  日本设计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温煦的、历史的传统设计;另一种则是国际的、超前的、发展的现代设计,这种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制所获得的成功,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理论家约•萨卡拉(John Thackara)指出,设计是以物质方式来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主要方法。从我们周围的设计存在来看,的确,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物质世界,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想方法、文化特点,甚至行为特征。正因为设计牵涉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行为方式),所以,人们对于设计也就越来越具有敏锐的意识和要求,人们对于设计师也就有了更高的期望和企盼。
  3.版式设计的外延
  当今社会已是以信息为基础加上高科技发展的设计的时代,信息革命正如上个世纪工业革命那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地球在缩小,节奏在加快。人们的视觉不可能同时接受纷繁复杂、即将“爆炸”的信息,往往只能对那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那些引人入胜并能提起兴趣的信息予以吸收。因而,作为视觉信息传达的平面广告设计,要想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须按照艺术的形式特点和人们的视觉感受规律来设计。
  随着印刷术和照相版式机的产生与广泛应用,版式设计成为更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领域。尤其是文字编排的任意放大或缩小、加宽或变长、倾斜与扭曲,使设计师能自由灵活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并从以往的铅字版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称、平衡、直线的构图,直接影响到版面设计领域。
  版式设计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媒体,同时它又要让读者通过版面的阅读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让设计师的观点与涵养能进入读者的心灵。
  过去,一讲到版式设计,人们自然把它局限于书籍、刊物之中。还有人认为版式设计只是技术工作,不属于艺术范畴,所以不重视它的艺术价值。更有的认为版式设计只要规定一种格式即可,放上字体而不需要什么设计。长期忽视整体考虑,仅在图片和图形上下功夫。这种保守的、传统的设计风格和认识上的误区,严重阻碍着版面艺术的发展。
  实际上,版面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编排,版式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体。而信息传达之道靠的就是设计的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的视觉习惯的改变,要求设计师们要更新观念,重视版面设计,吸收国外现代思潮,改变我们以往的设计思路。
  设计师不仅要把美的感觉和设计观点传播给观众,更重要的是广泛调动观者的激情
4. 书籍版式设计 &&&
  版式设计,是指书籍正文的全部格式设计。一般而言.除封面、环衬和扉页之外,前言也包括在其中。
  每幅版式中文字和图形所占的总面积被称为版心.版心之外上面空间叫做天头,下面 叫地脚,左右称为内口、外口。中国传统的版式 天头大于地脚,是为了让人作“眉批”之用。西式版式是从视觉角度考虑.上边口相当于两个 下边口.外边口相当于两个内口,左右两面的 版心相异,但展开的版心都向心集中,相互关 联,有整体紧凑感。目前国内的出版物版心基 本居中,上边口比下边口、外边口比内边口略宽,但有的前言和正文第一页留出大量空白。版心靠近版面外口或下部。此外版心的确定, 要考虑装订形式,锁线订、骑马订与平订的书 .其里边的宽窄也应有所区别。不能同样对待。 版心的大小根据书籍的类型定:画册、影集为了扩大图画效果,宜取大版心,乃至出血 处理(画面四周不留空间);字典、辞典、资料参 考书,仅供查阅用,加上字数和图例多.并且不 宜过厚.故扩大版心缩小边口;相反诗歌、经典 则应取大边口小版心为佳;图文并茂的书,图 可根据构图需要。安排大于文字的部分.甚至 可以跨页排列和出血处理。并使展开的两面取 得呼应和均衡.让版面更加生动活泼.给人的 视线带来舒展感。(图例)版式中的文字排列也要符合人体工学。太 长的字行会给阅读带来疲劳感。降低阅读速 度。所以一般32开书籍都为统栏版式.在16 开或更大的汗水上.其版心的宽度较大。假如 用五号字或小五号字版式,宜缩短过长的字 行,排成两栏。如不宜排双栏的,象“前言”、“编 后记”等则以大号字排列.或缩小版心。辞典、 手册、索引、年鉴等.每段文字简短.但副标题 多,也需采用双栏、三栏、多栏排列。分栏排列 中的每行字数相等。栏间隔空一字或两字,也可放线条间隔。
书籍版式设计包含了两层含义:
1、按照技术规则对版式效果进行技术落实和数据核算。
2、从艺术探索的角度把握书籍最终版式效果。
二、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模式
 版式设计,是指书籍正文的全部格式设计。一般而言.除封面、环衬和扉页之外,前言也包括在其中。
  每幅版式中文字和图形所占的总面积被称为版心.版心之外上面空间叫做天头,下面 叫地脚,左右称为内口、外口。中国传统的版式 天头大于地脚,是为了让人作“眉批”之用。西式版式是从视觉角度考虑.上边口相当于两个 下边口.外边口相当于两个内口,左右两面的 版心相异,但展开的版心都向心集中,相互关 联,有整体紧凑感。目前国内的出版物版心基 本居中,上边口比下边口、外边口比内边口略宽,但有的前言和正文第一页留出大量空白。版心靠近版面外口或下部。此外版心的确定, 要考虑装订形式,锁线订、骑马订与平订的书 .其里边的宽窄也应有所区别。不能同样对待。 版心的大小根据书籍的类型定:画册、影集为了扩大图画效果,宜取大版心,乃至出血 处理(画面四周不留空间);字典、辞典、资料参 考书,仅供查阅用,加上字数和图例多.并且不 宜过厚.故扩大版心缩小边口;相反诗歌、经典 则应取大边口小版心为佳;图文并茂的书,图 可根据构图需要。安排大于文字的部分.甚至 可以跨页排列和出血处理。并使展开的两面取 得呼应和均衡.让版面更加生动活泼.给人的 视线带来舒展感。(图例)版式中的文字排列也要符合人体工学。太 长的字行会给阅读带来疲劳感。降低阅读速 度。所以一般32开书籍都为统栏版式.在16 开或更大的汗水上.其版心的宽度较大。假如 用五号字或小五号字版式,宜缩短过长的字 行,排成两栏。如不宜排双栏的,象“前言”、“编 后记”等则以大号字排列.或缩小版心。辞典、 手册、索引、年鉴等.每段文字简短.但副标题 多,也需采用双栏、三栏、多栏排列。分栏排列 中的每行字数相等。栏间隔空一字或两字,也可放线条间隔。三、书籍版式设计的法则与模式
美感和韵律来源于数学比例。(A4开本是2:3黄金分割)对版式的推敲就是考虑开本、版心、边距、文字、间距、行距、图片、图形的各种比例关系。
四、书籍版式设计的步骤
1、在开本尺寸规定的面积中,决定版心的大小、位置、版面的布局,以及天头、地脚、内文白边的面积尺寸;
2、确定字体、字号、字距、行距以及插图的大小和位置。
设计程序:
版式设计除了必须合理地编排各个信息要素外,还应特别注重整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一致性”在这里指某个单行本如一本书、一本杂志、一本简介或一本说明书等的整体装帧设计。如统一的书眉设计、统一页码设计、统一的标识设计等。“连贯性”在这里指成套的系列丛书、定期出版的杂志以及稳定发行的报刊等具有一本接一本、一期接一期特征的总体版式设计,如统一的封面设计、统一的标题设计、统一的色彩设计等。版式设计的方法还由于媒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路牌与招贴的版式设计有差异,书籍与杂志的版式设计有差异,杂志与报纸的版式设计有差异,严肃性读物与消遣性读物的版式设计有差异,成人读物与儿童读物的版式设计有差异等等。版式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具体操作时,不外乎下述几个程序:
  1.勾小草图
  当设计者接到项目并掌握了相关的一切素材资料后,勾小草图就是最先要做的事情。勾小草图的过程实际就是设计者思索的过程,这当中不能排除不同媒体版式的特性对设计者思维的制约,也不能排除不同文字字形、不同图片对设计者编排的影响,但优秀的设计者往往能将这些制约和影响幻化为思维飞翔的翅膀,以限制性开发创造性,化限制为自由。所谓“将计就计、”“因地制宜”、“因形制形”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学会接受限制、掌握限制,更要学会利用限制。
  2.设计稿
  小草图阶段是十分凌乱潦草的。当设计者在凌乱潦草的若干小草图中选择出比较好一些的设计方案时,就可以把它放大出来继续深入完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称为设计方案阶段。设计稿中,版式设计形式的选择范围应比小草图时明显收缩,但也未见得一两幅就能了事。应根据设计方案的需要画出几张效果图(可能是单色的,也可能的彩色的)进行比较,差异不一定要大。这个阶段要在编排格式上认真琢磨,仔细推敲,不断挖掘,以保证下一步正稿的质量。有电脑设备条件、采用计算机软件从事版式设计的人员,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多做几个方案,最后打印出来让客户过目比较后再上机修改确定。
  3.正稿
  最佳设计稿确定后,就开始根据它绘制正稿(彩稿或墨稿)。正稿的标题、文字、图形等与成品是一致的,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色彩有时可能有误差,印刷物如招贴、封面的正稿要记住在边界处留出三毫米切口,以免印制出成品后边缘遣留下未切到的白边。使用电脑进行版式设计的人员常常是将图形、照片等素材扫描到计算机中去制作、编辑和处理,熟练者甚至不需要勾画草图。电脑设计的最大方便是可以不用画墨稿。
  4.清样
  从印刷版上打下来的校样,通常简称清样或打样。清样和最终的成品应当完全一样。之所以要交给设计者校样是出于大量印制前的慎重考虑。如会不会出现文字疏漏或文字错误,会不会与设计者最终的意图产生悖逆等等。这是最后的弥补不足和修改错误的机会,是减少设计遗憾、减少经济损失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程序。
五、书籍版式设计的原则
1、书籍版式设计要遵循规范性、规定性、有序性的设计原则。
2、研究字体、字号如何看起来舒服。
3、做到版面的“易读性”、内容的“可读性”、图片的“可视性”。
思想性与单一性、艺术性与装饰性、趣味性与独创性、整体性与协调性,是版面构成的四大原则。
  1、思想性与单一性
  版面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设计师以往中意自我陶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相符的字体和图形中,这往往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成功的版面构成,首先必须明确客户的目的,并深入去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简要的咨询则是设计良好的开端。版面离不开内容,更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以增强读者的注目力与理解力。只有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标。主题鲜明突出,是设计思想的最佳体现。
  平面艺术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与读者接触,这就要求版面表现必须单纯、简洁。对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含意复杂的版面形式,人位早已不屑一顾了。实际上强调单纯、简洁,并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信息的浓缩处理,内容的精炼表达,这是建立于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上。因此,版面的单纯化,既包括诉求内容的规划与提炼,又涉及到版面形式的构成技巧。
  2、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版面构成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色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怎样才能达到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这就要取决于设计者文化的涵养。所以说,版面构成是对设计者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技术知识的全面检验。
  版面的装饰因素是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装饰是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版面信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装饰形式,它不仅起着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图4--6
  3、趣味性与独创性
  版面构成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美的情境。这是一种活泼性的版面视觉语言。如果版面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就要靠制造趣味取胜,这也是在构思中调动了艺术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满趣味性,使传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功力,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趣味性可采用寓言、幽默和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获得。
  独性性原则实质上是突出个性化特征的原则。鲜明的个性,是版面构成的创意灵魂。试想,一个版面多是单一化与概念化的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记忆度有多少?更谈不上出奇制胜。因此,要敢于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在版面构成中多一点个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点独创性而少一点一般性,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图7--8
  4、整体性与协调性
  版面构成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版面构成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
  强调版面的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通过版面的文、图间的整体组俣与协调性的编排,使版面具有秩序美、条理美,从而获得更良好的视觉效果。图例9--13
六、书籍版式设计中的留白
注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法则,在图文密集时适当空白作为“活眼”,在空旷时饰以细节作为呼应。
七、篇、章、节的版式设计
1、单码起与双码起
篇、章页一般编排在单页码。篇、章页的标题,也可以在双码开始。
2、字体、字号的确定
3、一般按篇、章、节的层次,由大至小。
4、篇、章页的装饰
篇、章页的装饰注意与装帧整体风格的统一。
5、研究阅读时视线流动的客观规律。
在版式设计时,字距和行距要适度。儿童读物往往疏排。艺术读物的版式,常常打破字距、行距的一般规律追求新意。
八、版面设计视觉艺术及色彩运用&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读者在几米外就能首先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中心主题。
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中心。版面突出的中心就是编者最想说的话。采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一个主题,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慧眼巧用图片。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
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二、刻画报纸“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精良的版式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和流畅性,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面的美感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版面中各视觉因素结合起来,既统一又变化多样,从而使版面既不觉单调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诗意和美感。
1、丰富新闻的“表情”。
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内涵就能刻画新闻的“表情”。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根线条和几块网纹的组合,它所体现的是报纸的个性,传达的是报纸对新闻的态度,这就要求编辑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有针对性的版面语言来描述新闻,创作出带有“表情”的版面。新闻版的“表情”力求凝重沉稳,处理版式注重大气、庄重,体现新闻稿件的分量和内在的震撼;文体版的“表情”力求活泼和激奋人心,琳琅满目的图片,展示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或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刺激;生活副刊版的“表情”热情、时尚而轻松,透过充满趣味的编排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视觉效果的多样统一。
现代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版面的名字,这就是报纸独特的个性风格。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在视觉上不易让人记住。整张报纸的风格要有统一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报纸的整体视觉设计正如它的ci形象设计,应该从更深层次上体现报纸的定位、它的办报宗旨以及适应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各个编辑还要在自己负责的版样上下功夫,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要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更能体现秩序感。此外,有效地利用“节奏”也能使版面产生美感,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
3、追求视觉的均衡。
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优秀的版面设计,都表现出其各构成因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绘画的构图理论中,均衡指画面构成要努力使各种力量均等,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黑格尔说:“在较大幅的构图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容易认出的部分,而同时又不使它们显得零散。”在版面设计中亦是如此,必须把版面中的组版元素作为视觉力感、数量因素、物理因素来考虑,使它们在画面中的分布能够上下左右大体相等。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等关系。此外,比例法则也是实现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础,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采用“三三黄金律”(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交汇的四点,是视觉中心);“四分法”(版面作纵三横四分割,几个相邻矩形组合一起,形成美丽的匀称和平衡);“黄金分割”理论(长宽之比为1:0.618,以此设定字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围框的大小、点线面组合的比例)等,达到版面视觉的均衡。
三、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现代的读者又是多元化的读者,是匆匆忙忙的读者。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设计版式,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眼球跳动次数越多感觉越疲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视线流畅的版面。
1、简化版面的构成要素。
从近几年获奖版面所体现出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版面都在尽可能地舍去甩来甩去的走文,繁褥的花线,变来变去的字体,可有可无的花网,追求粗眉头(大标题)、小文章、大眼睛(大图片)、轮廓分明(块面结构)的阳刚直率之美,行文上很少拐弯,不化整为零,字体较少变化,线条又粗又黑。《北京青年报》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的版式。记者、编辑想说的话非常清楚,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单位时间、空间里的读报效率。此外,空白也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标题越重要,就越要多留空白;而照片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美国一位报人对报纸上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彩报也是如此,如今,有不少彩报编辑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过于“凸出”或“凹陷”,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且排得又要美观悦目,就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
2、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莫恩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最好是一个长方块,它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包括正文、附件和图片在内的一组辟栏,版面都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现代读者读报时,视线在版面上停留往往只是瞬间。因此,每篇稿件或者把意义相近、相反的稿件都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就能将读者的视线锁定,产生简化而规整的美感。读者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不用无规则地穿插跳跃,在读完一栏文字后往往要搜寻下一栏。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模块式有其特定的优势,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模块设计的优势。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组合在一个“方阵”之内,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甚至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模块式编排基本上以横题横排为主,从生理学上分析眼球的转动可知,横向阅读比直向阅读省力。本文开头介绍杭州报纸创新的横题编排,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以横向阅读为主,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的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阅读省力。
3、“货架式陈列”。
九、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1、强调创意
平面设计中的创意为两种,一是针对主题思想的创意;二是版面编排设计的创意。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相结合的表现,以成为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在编排的创意表现中,文字的编排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生动、直观、富于艺术的表现与传达。文字与图形的配置,已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形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这种手法,给设计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和情趣,是编排形式的深化,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的体现。
2、突出个性
在版式设计中,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表现,有意制造某种神秘、无规则、不理量的的空间,或者以追求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引起共鸣。乃是当今设计界在艺术风格上的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摆脱了陈旧与平庸,给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在编排中,除图片本身具有趣味外,再进行巧妙的编排和配置,可营造出一种妙不可言的空间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图片平淡无奇,但经过巧妙组织后,即产生神奇美妙的视觉效果。
3、注重情感
“以情动人”是艺术创作中奉行的原则。在版面编排中,文字编排表述最富于情感的表现。如文字在“轻重缓急”的位置关系上,就体现了感情的因素,即“轻快、凝重、舒缓、激昂”。另外,在空间结构上,水平、对称,并置的结构表现严谨与理性;曲线与散点的结构表现自由、轻快、热情与浪漫。此外,出血版使感情舒展,框版是感情内蕴,留白富于抒情,黑白富于庄重、理性等等。合理运用编排的原理来准确传达情感,或清新淡雅,或热情奔放,或轻快活泼,或严谨凝重,这正是版式设计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
版权所有:陇东学院美术学院&&地址:庆阳市西峰区陇东学院新校区& 电话:&&邮编:745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装帧ps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