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就业怎么样材料科学怎么样

您的位置: >
> 郑州大学材料教学示范中心
郑州大学材料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名称:
材料教学实验楼
建立日期:
中心面积:
17725 平方米
近五年经费投入:
学年学生人数:
承担教学工作量:
152000(人时数/年)
隶属部门:
中心项目数:
中心课程数:
中心教材数:
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地方性大学。是教育部与地方签订共建协议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瞄准在地方院校中率先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方针,培养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在我校的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于2001年5月随着新郑州大学的成立由原郑州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相关院系教学实验室整合、更名而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原郑州工学院的成立。当时的铸造工艺及设备实验室是第一批建设的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原郑州大学于1970年筹建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门化&教学实验室;1999年成立橡塑模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成立高温功能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成立&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上述实验室为依托,在专业调整、实验室整合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涵盖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学&2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围绕&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注重教学基础,强化专业融合,突出实验创新,构筑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教学实验平台。截止到2006年,学校累计投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3700多万元,设备总数2696台套。2007年预计新增投入450万元,主要是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及配套经费及各级配套经费等。目前中心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已经成为区域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10月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为组长的教学评估专家高度评价我中心的建设及在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同志2006年12月专程来我实验中心视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视察我实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等国内20多所高校也分别来我实验中心参观考察,探讨交流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 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教授19人,含博士生导师11人,博士30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
&&&&&&& 2007年3月,中心成立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中心建设与发展。
&&&&目前,中心主要承担:&&
(1) 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中涉及的系列基础实验;
(2) 国家教改项目&发挥区域与学科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实验载体,着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类专业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
(4) 化学、化工、机械、物理工程、生物工程、力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相关学科、相关专业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
(5) 服务于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等所需的材料类相关实验。
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 按现有教学计划估算,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面向的主要学科专业及人数约为:
&&&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6个专业方向:材料成型与加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模具、高分子材料等;三、四年级专业基础实验约720人;二年级以上(含基地班)创新实验、开放实验约1110人,小计:1830人;
&&& (2)&化学与化学工程学科5个专业: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等;从事高分子化学类专业基础实验,约370人;
&&& (3)&物理工程学科2个专业: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从事高分子物理、材料物理类专业基础实验,约260人;
&&& (4)&机械工程学科3个专业: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控制自动化;从事金属学、材料加工类专业基础实验,约540人;
&&& (5)&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工程等学科涉及的5个专业,从事材料设计、包装材料等相关的基础实验,约800人。
&&&&&&& 本实验教学中心面向的专业总数为21个;每年面向学生实验总人数约3,800人;以每人每年平均完成2个实验教学学分,则每年需要完成实验总学时为:
= 152,000学时/年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 一 注重基本实验技术培
&&& 新的实验教学计划增加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使基本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操作的综合性和难度,拓宽实验的知识面,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 实验指导教师努力做到原理讲解明白,操作过程讲解清晰,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交待清楚。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科学记录实验现象,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办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对待实验,帮助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及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做到原理明白,操作过程简单明了,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清楚等。要求学生实验前有预习报告,在实验前提问预习情况,充分理解实验,实验后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误差及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树立起以科学态度进行实验的观念,允许学生自主提出不同实验思路、实验改进建议并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手验证新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其实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专业课、毕业论文乃至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方式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理解一个典型实验的基本原理,阐明一类实验规律;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实验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科学分析数据,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 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有 关专业 教授、实验指导教师共同研究,研究实验的性质及基本要求,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大纲,在相关参考书的指导下编制具体的实验指导书,注重实验基本原理的介绍,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设备基本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 (1)对于各类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实践过的相关实验方法、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按基本规范进行实验环节;
&&& (2)对于开放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入手,掌握设备基本操作规程及安全规程,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各类材料样品,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掌握基础实验内容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
&&& (3)对于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从专业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在实验的初期阶段,同样利用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从验证性实验开始逐渐过渡到设计性、前沿性实验项目,通过自主创新成果完成实验项目总结报告。
&&& 二 优化教学方法&
&&& 中心在组织实验过程中实行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施展个性,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内容的设计、执行、管理、分析等教学环节中。
&&& 教师对具体实验的指导方法是采用&认知-理解-拓展&三步启发式教学。
&&& (1)认知,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起始阶段认识到实验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该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验证、重复实验环节的过程;
&&& (2)理解,在取得验证基本数据的基础上,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相关科学信息及实验过程隐含的自然科学规律,并理解揭示这些科学现象的基本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
&&& (3)拓展,针对已有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更深层次的&Doubt&,即从更广泛领域对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进行质疑,并指导学生围绕&Doubt&的内涵进行深入的&Question&,提出进一步实验方案并深入、系统实施。该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争辩意识与创新能力。
&&& 三 教学手段多样化
&&& (1)多媒体实验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如国家精品课程实验之一&&金相显微镜组织结构观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逐个指导,学生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无法了解标准的组织结构形貌。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对现有实验仪器进行改造,在金相显微镜上改装上图像采集系统,并通过投影仪显示,将同一样品的标准结构显示出来,每个学生都清楚实际的结构形态。同时,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图像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清晰、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实验中心已在材料设计与模拟、模具制造与挤制过程等相关实验室都采用了多媒体实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作用和推广价值。
&&& (2)设立实验室第二课堂:设立综合实验及设计、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自查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实验室第二课堂,有计划、分步骤、阶段性完成实验内容,并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不断调整、完善实验方案。这种实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的被动局面,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和其它各种科研能力。
&&& (3)计算机辅助教学:推广计算机在材料实验中的应用,融入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体现了材料基础实验课程的特色。通过计算机材料设计与模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 (4)开放式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教育,开展多层次开放实验:一级开放为基础实验,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二级开放为综合实验,主要针对有兴趣的学生;三级开放为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针对高年级优秀学生,同时结合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生毕业论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 (5)虚拟实验室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虚拟实验室,及时反映当代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前沿创新意识。 &
&&& 四 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 对学生的考核
&&& 实验中心已经形成一套合理规范的学生考核细则,针对不同的实验类别,具体执行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即:&
&&& (1)对基础实验,主要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即实验预习占20%(教师课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占50%(教师现场记载),实验报告占30%(教师课后评阅)。所有考核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 (2)对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由地选取感兴趣的实验作为实验考核题目,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后以小论文的方式提交总结报告。考核成绩由实验组长与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教学督导员共同完成。
&&& (3)对于创新设计性实验,由教师给定(或自己选定)实验项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最后以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考核依据是学生是否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各类挑战杯获奖等,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及相关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 平时成绩记录从预习报告、讨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纪律和卫生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着力从平时的每一个实验入手,切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过硬的实验基本功和团队协作精神。多数实验课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并回答预习思考题,在实验前正确回答实验步骤、方法等才能正式进行实验。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必须有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至少有一组数据为例演示处理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讨论。实验课程小组教师严格批改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预习报告不符合要求不能做实验,每份预习报告上均有教师签字。如有漏项或重大错误,要求重写或者重做实验。期末考试则分笔试和动手操作两个部分。对于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严格的实验成绩考核调动了学生做好实验的热情,他们在实验课上都能积极动手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主动探索新的实验方案,改变了过去草草了事或私改实验数据的不良做法。
&&& 对实验指导教师的考核&&
&&& 在实验教学执行过程中,实验教学中心与学院教学办公室共同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为了防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项目的无序性,避免实验易耗品失控及设备非正常损坏,同时为了保证年底岗位责任制考核的真实性、合理性、可行性,分别从实验项目计划与执行、日常目标岗位管理等进行考核。
&&& (1)实验项目计划与执行。各类实验均同时填写实验项目计划单和项目执行单,作为工作量量化的依据,杜绝人为因素造成工作量的随意性。工作量不足的教师年终按没有完成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待。
&&& (2)每周五召开实验教学中心办公例会,对每位实验岗位教师进行周考核,主要包括:出勤状况、本周实验状况、所负责的设备完好率、所负责的实验室卫生、安全等,分别给出考核成绩,年终一并作为考核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挂钩。
&&& 对设备的考核 &
&&& 对每个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每月进行考核,主要包括: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设备维修率、易耗品等,保证各类实验项目所需的设备运行良好。
&&&&&&&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开设了专门的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在实验室网络化建设方面已经实现了:
&&&&&&& (1)实验室设备信息化
&&&&&&&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设备状况、职能、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基本原理均通过网络查询。
&&&&&&& (2)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网络化
&&&&&&& 所有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执行环节制度、设备使用制度、实验项目计划任务表、实验项目执行表、实验室岗位人员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制度、实验教学停调课制度、开放实验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易耗品管理等制度实现网络化建设。
&&&&&&& (3)实验教学办公网络化
&&&&&&& 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及实验大纲、开放实验项目、创新实验项目、实验课程表等均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学生选择实验时也是通过网上注册、网上选定、网上预约,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效率。
&&&&&&& (4)虚拟实验室建设
&&&&&&& 借助郑州大学网络信息平台资源,部分课程如《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在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分别与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东华大学等相关专业实现了课程共建,围绕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室建设,共享有关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服务于国内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改革。
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 (1)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负责人:关绍康(2005年);
&&& (2)国家实践类教学改革项目,&发挥区域与学科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负责人:关绍康(2006年);&
&&& (3)国家教学名师奖,关绍康(2006年);
&&& (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陈静波(2004年),张& 锐(2006年);
&&& (5)指导获得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王海龙(2004年首届);关莉(2006年第三届);邵刚(2007年第四届),指导教师:张& 锐;
&&& (6)指导获得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3项,2001年第七届,2003第八届,2005年第九届;指导教师:张& 锐;&
&&& (7)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8项(自2001年以来);
&&& (8)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金奖,(2006年);&
&&& (9)发表教研论文24篇;其中1篇被《实验室科学》评为优秀论文(2006年);1篇论文获2007年河南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10)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郑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2项;
&&& (11)河南省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负责人:张& 锐(2007年);
&&& (12)近年来,实验中心指导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2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34项;发表科技论文342篇,其中SCI、EI收录184篇;申请中国专利49项,授权15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
&&&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理念、管理措施、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 (1)学生创新实验对工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辐射作用。吸收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通过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
&&& (2)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辐射作用。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不仅是国家教改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作为工科类基地班的试点,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提出工科类基地班培养的系统理论,进一步推广到其它工科专业领域,可以全面提高相关工科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
&&& (3)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辐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全面改善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 (4)虚拟实验建设与网络资源管理具有辐射作用。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将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建设等辐射到国内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实现远程资源共享、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实验室规章制度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第号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郑州大学2015年硕士专业目录——01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人:&&发布日期: 09:29&&共784人浏览
  请登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查阅相关详细信息(http://www5./clgc/)。
  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的考生应为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
  考试科目&961材料科学基础&包括: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无机材料学、包装材料学四部分,考生只考其中一部分,其中:
  材料学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考生考&无机材料学&部分;复合材料方向的考生考&无机材料学&部分或&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部分;金属材料方向的考生考&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部分。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数值模拟、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的考生考&高分子物理&部分;先进金属材料及加工新技术方向的考生考&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部分。
  包装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考生考&包装材料学&部分。
  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成形与模具、皮革化学与工程方向的考生考&高分子物理&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的考生考&无机材料学&部分;复合材料与工程方向的考生考&无机材料学&部分或&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部分;金属材料与工程方向的考生考&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部分;包装材料与工程方向的考生考&包装材料学&部分。
  院系代码:019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政编码:450001
  联系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3     联系人:陈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01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6778
科学学位120
科学学位129人
人,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53人)
61人;拟招推
免生63人。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拟招推免生
01高分子化学
英语一③675有机化学(二)
02高分子物理
④963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
复试笔试科
物理或964物理化学(四)
目:聚合物
结构分析。
080502★▲材料学
拟招推免生
01高分子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3
目:有机化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02无机非金属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①混凝
材料科学基础
土学或②耐
火材料工艺
03金属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
热处理原理。
04复合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05先进陶瓷和精细工艺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无机复
材料科学基础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拟招推免生
01高分子材料成形加工数值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塑料成
02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材料科学基础或957材料
03高分子成型、结构、性能及
力学(二)任选一
料力学(二)
限力学专业
和数学专业
04先进金属材料及加工新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
热处理原理。
0805Z1 包装材料与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拟招推免生
01包装材料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02印刷材料与工艺
材料科学基础或963高分子
复试笔试科
03包装容器与结构
化学与高分子物理任选一
目:包装容
器结构设计
与包装CA D
082204皮革化学与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拟招推免生
01清洁化皮革生产技术与污染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0
工程力学(一)或963高分子
复试笔试科
02皮革的结构与性能
化学与高分子物理任选一
目:专业综
03皮革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应
085204材料工程
拟招推免生
0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复试笔试科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61
目:有机化
材料科学基础
02塑料成形与模具
复试笔试科
目:塑料成
03复合材料与工程
复试笔试科
目:无机复
04金属材料与工程
复试笔试科
目:金属材料
热处理原理。
05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复试笔试科
目:①混凝
土学或②耐
火材料工艺
06包装材料与工程
复试笔试科
目:包装容
器结构设计
与包装CAD。
07皮革化学与工程
复试笔试科
目:专业综
  相关推荐:
  e书题库免费下载HOT
  课程辅导HOT
最新上传考研真题与资料
硕士报考指南········硕士招生信息汇总·········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无背景图版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新窗 筛选:
郑大育博书店
电话咨询
<span class="icoTl" title="郑大考研热线&#
<span class="icoTl" title="郑大考研热线&#446090
Powered by 育博书店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春太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信息(刘春太教授) 个人概况: 姓 名:刘春太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03月 籍 贯:河南省浚县 最高学历:博 士 从事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职 务:副院长 职 称:教授 社会兼职:教育部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塑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信息(刘春太教授)
个人概况:
姓&&& 名:刘春太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03月
籍&&& 贯:河南省浚县
最高学历:博& 士
从事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职&&& 务:副院长
职&&& 称:教授
社会兼职:教育部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应用力学学报》编委等。
联系方式:电话:9、& 传真:0,&
E-mail:ctliu@
通讯地址:郑州市文化路97号模具大厦906室(邮政编码:450002)
个人简历:
7,7 北京大学力学系读本科,获理学士学位。&
3,7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
3,6 在职郑州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7,8, 美国Ohio State Univrsity化工系访问学者&
9,5, 郑州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9,5-至今,&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学情况:
先后承担材流体力学、有限元、聚合物成型加工进展、聚合物成型加工数值模拟(硕士生)等课程的讲授。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注塑成型宏、微观的数值预测原理和高效算法;聚合物成型过程灵敏度分析理论;短纤维增强注塑成型模拟和制品性能预测;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等。
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透明聚碳酸酯注塑结构件成型-服役性能的数值和实验研究(12.1-2015.12,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注塑模CAE软件ZMOLD的集成化研究(09.1-2011.12,主持)
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聚合物水辅注射成型装备和成型工艺开发 (, 4,12,主持)
4.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碳纤维/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开发及其性能强化(3,12,主持)
5. 高铁项目(青岛四方):时速500公里试验车头灯灯罩的研制(2.12, 230万,第二负责人)
部分结项项目:
6. 2006年度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主持,已结项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交叉项目:高聚物成型加工与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和和工程问题子项主持,已结项
8.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过程仿真分析和过程优化,主持,已结项
9.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注塑制品熔接线问题的数值与实验研究,主持,已结项
10. 国家载人航天计划中FTB150产品的研制:出舱宇航服面窗,承担,已结项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橡塑制品成型模拟及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承担,已结项
12. 国家&863&项目:基于模拟仿真的聚合物成型加工&微观结构演化&制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承担,已结项
研究梯队:
韩健副教授、董斌斌副教授、代坤博士、王波博士、黄明、杨杨等。
主要荣誉:
1、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55人才工程,2009年)
2、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厅,2006)
3、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
4、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厅,2002年)
成果清单:
1、发表论文
1. Guoqiang Zheng,Zhenhua Jia, Songwei Li,Kun Dai,Baochen Liu,Xiaoli Zhang,LiweiMi,Chuntai Liu(通讯作者)et al., Oriented structure in stretched isotactic polypropylenemelt and its unexpected recrystallization: optical and X-ray studies, Polymer International, 34&1441(SCI,EI收录)
2. Qingtao Li, Guoqiang Zheng, Kun Dai, Mancun Xie, Chuntai Liu (通讯作者), et al., &-transcrystallinity developed from the novel ringed nuclei in the glass fiber/isotactic polypropylene composite . Materials Letters, 4-2277. (SCI,EI收录)
3. Xianhu Liu, Guoqiang Zheng, Kun Dai, Zhenhua Jia, Songwei Li , Chuntai Liu (通讯作者) , et al.,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molded by water-assisted and conventional injection mold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0&7838(SCI,EI收录)
4. Yang, Jintao, Liu, Chuntai, Yang, Yong, et al, Analysis of Polystyrene Surface Properties on Thin Film Bonding Under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Using Nanoparticle Embedding Techniqu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Polymer Physics, ): 1535 & 1542 (与Ohio State Univ.合作,SCI,EI收录)
5. Yang, BX;Ouyang, J;Liu, CT;Li, Q. Simulation of Non-isothermal Injection Molding for a Non-Newtonian Fluid by Level Set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600-608(与西工大合作, SCI,EI收录)
6. Yang, BX;Ouyang, J;Li, Q;Zhao, ZF;Liu, C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viscoelastic fluid mold filling process by level set method.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20):(与西工大合作, SCI,EI收录)
7. Ming Huang, Chuntai Liu, Zhenfeng Zhao,Changyu Shen,Integrated Simulation of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formation Using the Uniform Mesh,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89-193 (2011) pp (SCI,EI收录)
8. Wenjuan Han, Guoqiang Zheng, Yanyan Liang, Kun Dai and Chuntai Liu, et al.HDPE solution crystallization induced by electrospun PA66 nanofiber,Colloid & Polymer Science, ):843-848(SCI,EI收录)
9. X. Q. Hao, G. Q. Zheng, K. Dai, Z. H. Jia, Q. Jia, J. B. Chen, C. T. Liu, et al.Facile preparation of rich &-transcrystallinity in PET fiber/iPP composites, eXPRESS Polymer Letters Vol.5, No.11 (&1026(SCI,EI收录) 10. Liang, YY;Zheng, GQ;Han, WJ;Liu, CT. Nano-hybrid shish-kebab: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epitaxial growth on electrospun polyamide 66 nanofibers via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Materials Letters,):653-656(SCI,EI收录)
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模拟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优化设计与应用,2003,排名第五
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注塑成型模具及制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计算机集成技术, 1996,,排名第四
3. 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注塑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1995,排名第四
4. 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橡塑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中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2002,排名第五
5. 国家石油与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奖:高聚物注射及挤出成型中数值计算理论的研究,1998,排名第三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办公电话 手机 1 唐占华 党委副书记 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序号 姓名 导师 就业单位 1 欧仁侠 代燕 昆山龙腾光电 2 李罡 秦永左 华为技术有限公...
一、 拟接收调剂专业和人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