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强的表现?

自家孩子在家活泼可爱,出门却畏畏缩缩,喜欢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却敢怒不敢言。大家在一起玩,自家孩子却一个人躲在墙角自己玩,稍有不注意还会小拳拳打向别人家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一下子突显出来。作为父母,你是否有过上述的困惑呢?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融入到集体之中,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孩子不善言语,还有的孩子性格胆怯,不习惯应对复杂的社交场合。孩子是否能从家庭顺利过渡融入社会,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同时这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父母想要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消极评价父母无意之中可能会这样评价孩子,“你太害羞了,一点也不大方”、“你真没礼貌,不和小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评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个负面标签,不要以为孩子不明白大人在说什么,其实孩子对大人的评价非常敏感。这些评价不仅无法起到提示孩子的作用,还会让孩子按照负面评价描述的方向发展。孩子缺乏引导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照顾孩子饮食起居无微不至,但是缺少沟通。这样的陪伴就是典型的“安慰式”陪伴。他们对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言、情绪、行为都选择性地屏蔽。当孩子进入社交敏感期时,父母也不去引导孩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美好,不带他们感受别人的温暖和善意。孩子的性格就出现了偏执的端倪,渐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兴趣。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而自己却无法融入其中,孤独一人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被群体接纳,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成长在封建的、不与人交往的家庭中,孩子通常会在家人和外人之间划上明显的界限。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与模仿学习,如果他发现父母很少与人社交,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交流。这些孩子感到在他们的家庭和外部的世界格格不入,导致他们看待外部世界时,会自然地用一种充满敌意的态度看待,自然社交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父母的过度保护很多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养成了孩子说一不二的习惯。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后,自然会发生磕磕绊绊。这时候父母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插手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时,就影响到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每一次冲突,都是孩子学习社交能力的好机会。父母只想着解决问题,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无法自己去学习如何应对。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引导孩子多说话很多时候孩子社交能力差的根源在语言能力上,孩子说话都说不清,又如何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呢?可以多教孩子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是一些简单地看图说话,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多讲讲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有趣的见闻、明天想要吃什么等。问的问题简单有趣,孩子有话讲,孩子才会愿意说。当孩子主动说话后,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得到正向反馈,从而喜欢上说话。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孩子刚从家庭去到社会中,会觉得陌生惶恐,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时候父母不要当面嘲笑、指责孩子的胆怯心理。否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畏惧家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孩子一两岁时,父母就可以有计划地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走走,让孩子一点点地接触各种环境,让孩子感受不同人的声音与面孔。同时,在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最好提前带孩子来到场地熟悉环境,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有安全感。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越早与人群接触,接触的人群越多,孩子的性格越开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长大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给孩子准备一些伴手礼当孩子无法加入社交时,给孩子准备一些“帮手”是很好的选择。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小零食,让孩子带着分给小朋友。一来二去,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们搞好关系。父母也可以组织一些玩具交换会之类的活动,让孩子邀请玩得好的小朋友、一个小区的小朋友来家里交换玩具玩。让孩子成为主人公,尽情和别的孩子社交。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在孩子交往的道路上,尊重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社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父母能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社交能力强的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