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导怎么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时间:2024-03-06 13:40
阅读:2740
如何引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几个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被宠坏,这也是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之一。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这需要父母日常注重培养,加强教育。如何引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1、身为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要认识到自我主义的危害性,不仅要反思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更要有主动教育引导孩子远离自私的自觉意识。谨记,吃亏是福。2、杜绝溺爱,转移家庭轴心,父母要有意识地转移家庭关注点,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普通人,没有特权,和其他家庭成员地位一样,待遇相同,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且多创设这样的机会,以改变孩子的自我主义。比如,父母给孩子买回最喜欢吃的食物,鼓励孩子分享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育孩子不能吃独食。再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让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告诉孩子,这样去了小朋友家也能玩到小朋友的玩具。4、改变享受型生活,让孩子承担一定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承担家务,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而有了责任意识,做事就不会只考虑自己,只以自己为中心。5、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学会自我克制。每当孩子做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时,就要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自己这样做了别人的感受好不好;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再想一想,这样有利于改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6、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玩,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与人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这样能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有哪些?一、孩子不尊重长辈,常对人大喊大叫。当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经常听不进去。例如,爸妈或者长辈在说话的时候,他们常常打断、插嘴,更甚的还会让长辈“闭嘴”。还有的孩子想要玩具,但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给买,孩子就会打骂爷爷奶奶。二、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懂规矩,不讲礼貌。带孩子去逛商场,凡是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如果家长不满足他们的话就满地撒泼打滚,导致很多人前来围观,家长越是劝他们闹的越凶,孩子只顾自己的情绪,丝毫不顾虑他人的感受。三、孩子性格骄纵。不懂得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不会换位思考关心别人,从而导致和同学、老师人际关系破裂。例如,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幼儿园会抢别人的玩具,而自己的玩具会藏起来不给其他小朋友玩。
08-01 14:20
查看全文>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
如果你家恰好有一位行为粗鲁、毫无礼貌可言且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该如何介入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虽然种感觉往往是让人不舒服的,但是必须慢慢培养孩子耐心及学会等待的习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自我管理?1、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那些觉得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能马上得到什么的孩子,常常出现的情况是,一旦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拼命哭闹、大发脾气。父母只有让孩子理解在生活中存在明确的规则,他才能学会自律和尊重规则。而让孩子理解你制定的规则,并不能一蹴而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2、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不管是铺床、餐前摆放碗筷还是让他和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很好,一定要表扬他,要对他遵守规矩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3、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没守规矩而感到难过,不要马上安抚他情绪的不适。其实,内疚感也是孩子学习分辨是非的必需要素。把它当做一个你教育的机会。4、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表现出负面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感到了沮丧和无力。如果你能先期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他就会表现得更好,因为当他有了“工具”可以使用时,他就能够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每次都冲你哭喊、求救或者乱发脾气了。下面三种“工具”供你参考。5、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当孩子到了能够理解一些道理的年纪,父母就应该给予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你可以问他:“你想穿毛毛睡衣还是长睡衣?”“你想带哪种零食带到学校,苹果还是牛肉棒?”当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些小决定之后,父母便可以更进一步:如果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争吵起来,你不要一味地大喊“停下!”,而是可以问孩子:“这件事你有没有别的处理办法?”这时,他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能更好地化解冲突,实际效果也会让你惊讶。6、鼓励孩子尝试、再次尝试父母帮孩子做事当然是更快且更不容易出错。但是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独自尝试和练习的机会,不管是系鞋带、收拾玩具还是整理袜子。孩子在不停的尝试和失败中通常能建立起独立做事并且勇于探索的特质。7、帮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寻求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扩展认知和思考能力。比如,如果孩子问你应该怎么做某件事,你便可以反过来问他:“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回应最终会给孩子信心,让他自己有能力把事情理出头绪。
11-29 21:02
查看全文>
如何引导孩子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常常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很多孩子甚至不愿进行人际交往,不愿与其他孩子玩耍交流,这对孩子的日后发展和性格发展,肯定是相当不利的。社交能力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孩子人际交往?做父母的要多创造条件,多带孩子参加聚会等活动,鼓励孩子融入到群体中去。如何引导孩子人际交往1、教育孩子如何沟通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善于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何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和不同的人交流,让他们学会适应不同的沟通场景。2、了解社会交往的规则每个家庭都有其独有的“家庭规则”,有些家庭中,“一切以孩子为主”,只要孩子提出需要,家长有条件满足,那就不遗余力,这样会让孩子失去机会去了解在其他社会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分享或权衡多方的利益、如何礼貌地表达出自己的诉求,这些都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3、提高孩子的情商情商是指人们的情感智力,包括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等方面。提高孩子的情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与人交往。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情商,例如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教育孩子如何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4、理解情绪我们需要教导孩子反映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当孩子感到难过或伤心时,我们要给予他们正确的理解和安慰。父母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种反映情感的能力在日后与同事相处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培养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培养正确与人相处的关键。通过鼓励参与家庭和教育活动,他们将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并实现共同的目标。此外,培养孩子分享、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意见的能力也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时需要注意哪几点1:倾听:与他人交往时,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要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倾听是一种沟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立互信和友谊的基础。2:尊重:我们与他人交往时,需要尊重对方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不要轻易批评和贬低他人,如果有分歧或意见不合,可以用理性的,平等的态度进行讨论,而不是指责和攻击对方。3:诚信:诚信是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要避免说谎,欺骗和背叛的行为,保持自己的承诺和诚信,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友谊。4:善意: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善意和友好的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给予别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5:礼貌:在交往中要注意礼貌和文明,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避免使用侮辱和歧视性语言。保持和谐的交往氛围。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原因1、孩子在社交中受到了伤害当孩子在社交中遭到嘲笑、孤立等,就会留下心灵创伤。有的孩子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抗拒所有社交,这是一种防御机制。2、家长保护过度导致孩子不会社交家长溺爱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导致孩子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进入社会中,一些孩子会因为与自己生活的环境差异较大而产生迷茫恐惧,容易变为社交退缩。3、性格特征外向的性格,如活泼外向、乐观主动、好奇开朗,更有利于在社交情境中展现良好的社交技能,提高社交能力。而自闭内向的孩子,由于缺乏这些特征,社交能力的培养会更为困难。4、情绪管理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在社交互动中体现出愉悦放松的情绪,以积极和友善的姿态与他人互动,这能提高社交魅力和发挥社交技能,从而增强社交能力。而情绪化或缺乏控制的孩子,其反应和行为更易受情绪影响,不利于社交能力的提高。
03-06 13:40
查看全文>
如何引导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
家长适当地放开自己控制孩子交往的手,他们需要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交际圈,能和同学打成一团,有自己的好朋友。这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在孩子与同学相处方面家长需要做哪些引导?如何引导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1、培养社交技巧和情商社交技巧和情商对于与同学相处非常重要。教导孩子如何主动与人交流、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和情商。2、鼓励孩子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队、艺术团体、学生会等,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同学,并共同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3、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要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困难,并乐于帮助他人。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教导解决冲突的方法与同学相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冲突和争执。教育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分歧。5、不背后说人坏话孩子们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矛盾,但解决矛盾的方法并不是背后说人坏话。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在与同学相处时,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不要轻易地对别人进行评价或指责。如果有问题,可以当面沟通解决,或者找老师、家长帮忙协调。6、谦虚礼貌待人在与同学相处时,我们要保持谦虚、礼貌的态度。不要自大、傲慢,更不要嘲笑或者贬低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不断自我反省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与同学交流时,要用友好、平和的语气和态度,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孩子在与同学相处时需要注意什么1.远离负能量的人请告诉孩子:能量是会传递了,每天接触负能量的人,你也会被影响心情,变得不自信、不乐观!2.守住身体底线请告诉孩子:远离那些带你做危。险事情的同学,好朋友不会让你做与危险的事。当然,如果她做出让你不舒服的身体碰触也要远离!3.不要背后说人坏话请告诉孩子:意见不同课保留,对看不惯的事可以反抗、也可以沉默,对不喜欢的人就保持距离,不要跟她背后说人坏话,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4.不要随便说自己的隐私请告诉孩子:自己的秘密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哪怕是你的好朋友。别相信“我不会告诉别人!”这样的承诺,往往这样说的人经常出问题。5.不要害怕失去“朋友”请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其他人的意见可以做个参考,但不必顺从,也不必非要争个高低!“”当小朋友说不和你玩了,直接回答“好的”,转身找其他小朋友玩就是了。”6.学会拒绝,大胆说“不”请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她的要求,就不跟你玩,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你要相信,真正的朋友一定不会强人所难。要记住有人无缘无故针对你,一定要勇敢怼回去。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好处首先,人际交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人际交往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各种人群打交道。通过与不同的人交往,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在学校中很重要,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人际交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实验、调查等。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彼此的进步。同时,与同学合作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03-05 14:34
查看全文>
如何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相处
总有一部分孩子,和同伴能因为一点小事发生矛盾,每天上学除了学习问题,肯定还会有和同伴的矛盾事需要找老师解决。对于这些孩子,产生了社交苦恼,这是需要家长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如何引导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相处1. 尊重和包容相处之道的第一步是尊重和包容。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观点,避免争吵和冲突。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观点,并在决策时给予适当的权衡。这种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将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2. 积极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保持朋友关系良好的关键。及时沟通问题和困惑,避免误解和猜疑的产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需求和反馈。通过开放、坦诚的交流,可以解决矛盾,增进友谊。3. 分享交往技巧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和孩子分享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当两个孩子都喜欢看图书角中的一本书时,可以谦让地让对方先看,同时约定归还书的时间;当和小伙伴有了矛盾时,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讲清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可以请家长或老师来帮助自己。4. 努力提升自己交友是双向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也有被拒绝的可能。只有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朋友。家长鼓励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5. 培养同理心教育小孩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讲述故事、观看电影或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鼓励他们积极采取行动来帮助他人。6. 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或监护人,要以身作则,成为小孩的榜样。展示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小孩会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人际交往的重要性1、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终身受益与学校学习的作业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终身体系。如果父母能让孩子有良好的社会能力,他们的孩子将来就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社会协调能力。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远。相比之下,虽然学校学习的内容也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知道,学校学到的一些知识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不会经常使用,甚至根本不会使用。一旦社交能力得到培养,孩子们就可以终生受益。2、引导孩子磨练生活能力父母应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实施培养教育,磨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力更生意识,让孩子在独自生活中培养自助能力。3、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集体生活父母应创造各种条件,支持孩子的集体活动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将主流价值观、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和社会合作融入集体活动和生活。4、帮助孩子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往,孩子可以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还可以让孩子更加开阔眼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1.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别人分享、如何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等,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与别的孩子相处。2. 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主动向别的孩子打招呼、交流,增加交友机会。3. 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感受和权利,不要欺负或者伤害别的孩子,也不要抢别人的东西。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孩子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别人的情感和需求,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别的孩子的感受。5. 指导孩子解决冲突:教育孩子如何妥善地解决冲突,例如学会道歉、认错、互相谅解等方法,以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6. 监督孩子的交往行为:关注孩子的交往,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不当的交往行为,例如欺凌、排挤等,以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7. 做好表率:作为父母,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如何与别的孩子相处。
03-05 14:28
查看全文>
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潭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信,因为自信会让人更容易成功,但是很多父母没有学习过育儿方面的知识,不知道怎样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孩子自卑,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潭呢?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泥潭1、培养乐观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的人更倾向于乐观的解释风格,而自卑的人则选择悲观的解释。引导孩子将不好的事情看作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而好事情是由于自身努力而来,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帮助他们建立长久的自信心。2、勇敢面对挫折很多的孩子害怕面对挫折,挫折容易让孩子掉进自卑的深渊里面,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多鼓励孩子面对挫折。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敢面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有吸取教训,下次才能长记性。当孩子战胜挫折,吸取教训的时候,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心。,让孩子知道做不到的事情要相信自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3、合理自我肯定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要分时间、场合,使用时更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这就和用药一样,再好的药一旦用得“霸道”了,非但起不了治病救人的效果,还会派生出新的问题。因此,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4、避免过多的比较孩子父母是否曾经说过“为什么不能像妹妹一样保持房间整洁?”之类的话,这似乎是说服孩子打扫房间的理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产生自卑心理。父母可能不会记得每次说这样的话,但是孩子会记得,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不如他们的兄弟姐妹好,并且可能会认为他们的兄弟姐妹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孩子。相反的,父母应该确保赞扬每个孩子的特定长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将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特定身份。5、接纳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哪怕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的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6、设定合理的目标有的孩子自卑其实是来源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足够优秀,便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但大多数的孩子并不能事事都满足父母的期待,这时孩子很容易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陷入自卑的状态。所以父母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当孩子得到充足的成就感时,才能走出自卑的状态。孩子有自卑的原因1、不断批评和负面评价一项长期进行的研究表明,不断的负面评价和批评是养成自卑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父母如果经常挑剔、指责和贬低孩子,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这种负面评价可能包括外貌、智力、行为或能力等各个方面。2、过度保护某些父母可能会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这可能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培养出自卑感。3、比较和竞争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或者在兄弟姐妹之间制造竞争。这可能导致孩子感到不值得或者比其他人差。4、过多期望和压力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会强加过多的期望和压力在孩子身上,要求他们完美无缺。这可能导致孩子感到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从而培养出自卑感。孩子有自卑的表现1.孩子总是显得胆怯和拘谨自卑的孩子,平时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课堂上,他们不主动发言或回答问题,甚至避免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特别是见到陌生人或是在人多的地方,他们会显得害羞和紧张,无法轻松地与同龄人沟通。2.容易焦虑和生气内心自卑的孩子,往往情绪波动比较大,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发雷霆或者情绪低落。他们时常会担心自己的未来、自己的表现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3.孩子表现出讨好型的性格讨好型的孩子常常试图迎合他人,因为他们内心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接纳,所以不断地寻求他人的认可。4.孩子挑剔别人自卑的孩子往往不信任他人,喜欢批评和挑剔他人,这是他们用来自我保护和建立一种虚假的优越感的一种机制。
03-05 13:36
查看全文>
高二的孩子如何引导
高二是过渡期,要为孩子做好理想大学的规划!不要一直紧逼孩子的成绩,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多为孩子着想,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慢慢调整心态,为高三的冲刺做好准备。高二的孩子如何引导?1、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没有反常的状况,每天都愉快地学习就可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反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但关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唠叨,对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2、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励孩子的交往。一方面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任何人;另一方面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得心应手的对付各种场面,善于调节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善于从环境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与孩子交流人际交往的感受和技巧。妥善处理异性交往问题,关键做到不粗暴干涉,因人而异正确引导。3、构建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疏通的渠道,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要真正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帮助孩子安排好休息饮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5、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6、学会和孩子沟通,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70%亲子关系淡化,80%家长感觉有距离。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一个很深的鸿沟。这个鸿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善于与孩子沟通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03-05 07:49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11-30 16:49:14
10-24 13:34:39
10-17 16:29:52
10-17 16:29:45
10-17 16:29:40
09-18 17:26:4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