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啤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可不可以和鸡精一起做菜吃?


【导读】很多人以为鸡精的主要成分是鸡肉、鸡骨头提炼的精华,所以非常安全、无副作用,但其实鸡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哦,鸡精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是如果过量食用,鸡精也是有危害的,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鸡精的危害很多人总主观地认为,鸡精是鸡肉、鸡骨头提炼的精华,味精就是化学成分配的,所以经常会以为吃鸡精吃多少都没关系,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鸡精吃多了也是危害健康的哦。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以淀粉、糖蜜等为原料提取生产谷氨酸,再经微生物发酵后,提纯精制而成。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味精产品分三大类,即普通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普通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达99%。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是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盐、增鲜剂。虽然大部分鸡精都号称“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其主要成分就是味精、盐及核苷酸。此外,还含有适量的糖,鸡肉粉、鸡骨粉、鸡骨头类提取物或其他肉类提取物,香辛料、鸡味香精,以及糊精和淀粉等。鸡精中谷氨酸钠占40%,味精中谷氨酸钠则超过80%。鸡精中添加了核苷酸这一助鲜、调味剂。它能与谷氨酸钠结合,使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丰满,香味更浓郁。可见,鸡精之所以鲜,仍然离不开味精的作用。人们都知道吃盐多不利健康,却忽视了摄入谷氨酸钠过量,也可能由于钠摄入过多而导致高血压,还会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矿物质的利用。为了减少鸡精摄入,我们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第一,做肉菜或鸡蛋时不要加鸡精或味精。第二,若使用鸡精和味精,用盐量减少一半。第三,挑选纯度较高的普通味精,含盐量较少。另外,鸡精里的核苷酸,其代谢产物就是尿酸,痛风患者要少吃。甚至有些无良商家直接就不采用传统的方法制造鸡精,而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化学调料制成的,因为核苷酸也是可以带有鸡肉的鲜味的,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是轻微有害的,在烹调时,如果加入过多鸡精,则会导致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取过量的谷氨酸钠,超过机体代谢能力,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并非所有的菜肴都适合加鸡精,炖煮、排骨等本身具有鲜味的食物时,加入鸡精会让食物走味,影响菜的味道。这时可以选用普通味精等调味品代替。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有(心脏或者免疫系统疾病或皮肤病,肝病)患者做饭决不能放鸡精。还有一些人群,一天食用鸡精过多,晚上休息会出现喉咙干疼,做梦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鼻塞、头痛等身体不适症状。此类人群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如何自制鸡精由于在市场上有很多无良商家做的伪劣鸡精,所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中招,而小编这就来教大家如何自制鸡精,好让大家能规避劣质的鸡精哦,快学起来吧。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开始食用自家制作的虾皮味精、蘑菇味精来替代超市出售的鸡精。主料:鸡小胸300g辅料:干香菇50g、冰糖粉25g、姜粉适量、食盐适量做法步骤:1)把鸡小胸用清水洗净,去除筋、膜后撕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两片生姜,煮熟后沥干水分捞出;2)把煮熟的小块鸡胸放入碗中,用擀面杖捣至其成为细腻的蓉状,撒入少许食盐,用手抓匀后放入微波炉,设置成高火,叮大约10分钟左右至鸡肉茸完全干硬即可;3)将微波好的鸡肉茸晾凉后放入干磨料理杯,将其打成粉状;4)干香菇用清水洗净后,用厨房剪将香菇剪成小块后;5)均匀的平铺在盘子中,放入设置为高火的微波炉,大约6-8分钟即可完全干透(每隔两分钟都要取出翻一下面);6)接着把微波好的干香菇放入干磨杯,打制成细腻的粉状;7)把大块的冰糖敲碎后,放入干磨杯打制成细腻的糖粉,把鸡粉、香菇粉、冰糖粉和少许的姜粉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罐密封即可。小贴士:1)鸡胸肉和香菇都要使用微波炉高火使其完全脱水,这样在后期干磨时才能充分打制成粉状,也利于储存。2)在用微波炉使原料脱水时,记得每隔两分钟要取出,将原料用手抓匀或翻面后再继续微波 。3)打好的鸡粉和香菇粉可分别用滤网过滤出更细腻的粉末,这样入菜佐餐时的口感会比较好。滤网内剩余 比较大的颗粒,可再次放入干磨杯中继续打制过滤。4)在最后混合各种原料时,添加少许的姜粉会使自制鸡精的口感更加鲜美。5)将做好的鸡精完全晾凉后装罐密封,放置在阴凉处储存,切勿使其受潮。孕妇能吃鸡精吗很多人开始担心,孕妇能吃鸡精吗?鸡精会不会对孕妇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而事实上,孕妇是可以适量地吃纯鸡精的,只是那些添加了各种保健成分的鸡精就要小心了哦。专家表示,纯鸡精对孕妇和胎儿并没有特别的影响。但是添加各种保健成分的鸡精,对于孕妇来讲就存在风险了,因为在鸡精中添加的各种成分很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影响胎儿的健康。另外很多含有添加剂及中药成分的鸡精并未在适用人上表明“孕妇慎用,这不表明对孕妇无害。同样为调料制品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鸡精中除了谷氨酸钠外还含有鸡肉粒和核苷酸。所以专家认为,孕妇可以少量的食用鸡精,不要食用味精。但长期或过量的吃鸡精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吸收,请准妈妈们多多注意。通过以上介绍,对孕妇能吃鸡精吗,都是要减少选择,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这样的食物也是要少吃,这样对女性身体各方面,才会有很好帮助,使得女性身体和胎儿发育,都是没有任何影响,女性怀孕的时候食物一定要慎重选择。鸡精好还是味精好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鸡精和味精的区别,他们只知道鸡精和味精的味道不同,同时主观地认为鸡精以鸡肉为主要原料,所以有营养且完全安全,所以做菜的时候对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对鸡精却觉得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都可以。但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到的是,鸡精与味精并没有太大的区别。1、鸡精中含40%的味精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纳)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鸟苷酸都是助鲜剂,也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们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鸡精的“鸡味”变浓;淀粉的作用则是使鸡精呈颗粒状或粉状。2、营养成分高低不同鸡精和味精哪个营养更高一些呢?事实上,味精主要是通过大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纳,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鸡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也更全面一些。除了谷氨酸纳以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鸡精从取料上是鸡肉与鸡蛋复合生产的,既有鸡的鲜味又有其香味;其化学成分是将核甘酸与谷氨酸钠复合,且鲜度上乘,实现了增鲜调味的二合一;鲜度与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营养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鸡精还具有耐高温、不串味、食后不干等优点。这些都是其他调味品无法比拟的。不过,鸡精再有营养,也只是一种调味品,不能与鸡肉同日而语。调查发现市场上不同品牌的鸡精之间,蛋白质含量并不一样,这主要与它们的鸡肉粉或鸡骨粉含量有关。3、鸡精的安全性与味精差不多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担心它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认为,在普通情况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将它加热到120℃以上,否则其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失水变成焦谷氨酸钠,产生致癌物质。由于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钠,因此它与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同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4、鸡精的使用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所以,鸡精的用量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而味精比较纯净,用量比较稳定。5、味精是非常容易溶于水的,所以通常来讲,在烹饪时在起锅之前加入味精效果最佳,菜肴的味道也会更加的鲜美。这是因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无害,但同样也没有鲜味。鸡精的用法就没那么多要求了,任何时间放到菜品中,效果都不错。鸡精的食用注意事项说起鸡精,相信家中的掌勺之人一定都非常熟悉。鸡精在取料上其实是鸡肉与鸡蛋复合生产的,既有鸡的鲜味又有其香味,用它来做菜,味道可好了。这样的一种家常调味品,虽然看起来非常普遍,而且使用方便,但是在食用上有鸡精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大家格外留意的。想要知道鸡精的食用注意事项有哪些,那就要认真往下阅读了哦。1、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在汤水中使用时,应先经溶解后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被味觉细胞更好地感知;2、鸡精中含有盐,且吸湿性强,用后要注意密封,否则富含营养的鸡精会生长大量微生物而污染食物;3、鸡精中含有10%左右的盐,所以食物在加鸡精前加盐要适量;4、鸡精含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风者应适量减少对其的摄入。鸡精吃多了会怎么样鸡精,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欢在做菜的时候加一些到菜肴中,或者汤羹中,这样的效果就是使菜肴和汤羹的味道发挥到最好哦。但是爱吃鸡精的小伙伴,你们知道吗?鸡精毕竟只是一种调味品,可不要吃多了哦。为啥?因为鸡精吃多了有害身体呢!鸡精虽然鲜美但几乎没有营养,鸡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吃多了会导致身体肥胖。不想长胖的美眉们是不是心惊肉跳呢?鸡精中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长期食用那可是非常容易导致身体亚健康呢,且吃且珍惜。另外,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那就是某些不法商贩在鸡饲料中添加激素,导致鸡精中激素残留,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孕妇食用了含有激素的鸡精,会导致回奶、过度肥胖;未成年人还会导致性早熟。所以说,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任性吃个不停哦,大家记住了吗?*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还是老规矩,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购买了15款市面上常见的鸡精!送到实验室检测后,发现有一半都……不知道从啥时候大家就开始拒绝味精了,反正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好,但就是不愿意做菜时候加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鸡精。“鸡肉的浓缩”、“鸡的精华”、“纯天然调味料”,听起来都比味精好多了。但是有一天女儿问我了:“爸爸,鸡精里面真的有鸡吗?”晕……这个问题你爸爸小时候也很好奇,我自己也不知道呀……查阅资料之后,我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鸡精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只有一家知名品牌太 T 乐起草的一个商业行业标准。SB/T 10371 截图这个标准中规定:鸡精里必须要有鸡。我们购买了市面上常见的 15 款鸡精,来看看鸡精里到底有没有“鸡”。15 款鸡精样品检测报告实拍一、鸡精里真的有“鸡”吗?从配料表上来看,都含有鸡精行业标准里要求的“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除了 12 号样品标识只含鸡骨汤,有可能检测不出鸡的 DNA 外,按道理说,剩下的 14 款样品,其配料表中都标着含有鸡肉或鸡肉粉,应该全部能检出鸡的 DNA。结果大失所望:15 款鸡精,竟有一半未检出鸡源性成分!尤其是 4 号样品,调味料界的大牌,配料表上明明写着鸡肉粉、鸡胸肉的,可就是没检出“鸡”!你那个鸡肉粉鸡胸肉都去哪了!看到这个结果,估计有的商家会跳出来说:“我们加了鸡,只不过加工过程中 DNA 被破坏掉了,所以检测不出来。”我信了你的邪……这次检测依据的标准是《SB/T 10923-2012 肉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实时荧光 PCR》,此方法的引物探针比普通 PCR 法更加灵敏。另外,我们还用《SN/T 2727-2010 饲料中禽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 PCR 方法》和实验室方法进行了验证,但凡能够检测出鸡的 DNA,我们都算它有检出。虽然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也没看见夫妻,但鸡精完全是两码事,它里面,确确实实应该有鸡。国标要求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和图案必须要真实准确,不能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我们看了下,15 款鸡精的包装上都印着“鸡”的形象,再加上“鸡精”、“鸡鲜精”、“土鸡精”等名称的加持,让我们觉得,这就是鸡的精华啊! GB 7718-2011 截图而根据检测,有 7 款样品没有检出鸡源性成分。这不是赤裸裸的欺骗么?说白了,就是味精 + 香精!二、鸡精中的钠含量像鸡精、味精和酱油等调味料都属于“隐形盐”。大家都知道,盐吃多了不好,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隐形盐”一样,吃多了也会有同样的危害。 15 款鸡精样品实拍15 款样品测下来,结果大多符合标示值。只有 4 款样品的钠实测值大于标示值,其中 7 和 15 号样品超过了国标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GB 28050-2011 截图钠和食盐的换算关系如下:GB/Z 21922-2008 截图按照这个换算公式,以 15 号鸡精为例,我们来算一下。一茶匙鸡精 5 克,相当于食盐 20000 ÷ 100 × 5 × 2.54 ÷ 1000 = 2.54 克。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要超过 6 克。也就是说,那些做菜喜欢提鲜,从而大把大把撒鸡精味精的朋友,可能一顿饭就超过了建议的 6 克。三、鸡精“真相”的秘密根据鸡精商业行业标准,鸡精里是一定要有鸡的,但它主要成分还是味精!鸡精鸡精,难道不应该主要靠鸡来增鲜吗?事实是,咱们太天真了。抛弃味精转投鸡精的朋友们,万万想不到吧,转了一圈,咱们吃的还是味精!而且是加了“料”的味精,比如呈味核苷酸二钠、香精等。某鸡精配料表实拍鸡精之所以比味精鲜,不仅是因为加了可以让味精增鲜的增味核苷酸。最重要的是,还加了香精。鸡的成本高,加一只鸡的提鲜效果可能还不如加一滴香精。所以在商家看来,能用香精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儿吧……最后,魏老爸还是提醒大家:鸡精高钠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如果不想慢性病找上门,减盐行动势在必行!魏老爸奉劝大家,少下馆子、少点外卖、少吃高钠零食,在家烧菜也要少加盐、酱油、鸡精味精等调味料。延伸阅读:希望这样的内容能对你有帮助。如果大家觉得我们做的还不错,可以点赞、评论、感谢、分享来支持我们~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老爸评测DADDYLAB .我们就是较真。死磕有害产品,手撕黑心商家;拆穿虚假宣传,推荐好用的TA。不求改变世界,但求无愧于心。peace~这么多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评测过近 1500 款产品啦。经常有小伙伴说:“这么多评测结果,怎么快速找到评测后推荐的防晒霜/精华/面膜...?”OKK,为了减少大家的选择成本,多一点属于自己能玩手机的时间,我们终于把这份保姆级「好物榜单」肝出来了。榜单分为「居家日用」、「吃吃喝喝」、「美妆护肤」、「母婴生活」四大板块,都是我们评测过、认为还不错的好物推荐,还有选购时该做的功课、使用产品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大家用最少的时间 get 到想要的信息,就是我们的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菠萝啤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