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穿多了会怎么样 正确的宝宝穿衣顺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天冷了,家长们开始犯愁到底咋给自家宝宝穿衣服呢?如果宝宝大一点会说话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是冷还是热,家长们还不至于很犯愁。偏偏有些宝宝太小了,也不会说话,或者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这个时候如何给宝宝穿衣服就特别值得思考,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各个年龄段的宝宝到底该怎么样穿衣服才正确。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虽然这是句老话,可是很多时候老话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家里已经有小宝宝的父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们每次带孩子去体检的时候,医生如果看到孩子穿得多,总会说“不要给宝宝穿那么衣服,冻一冻没事的,回去给宝宝脱掉一件。”而这个时候家长们一摸宝宝的手脚冰凉,就会感觉孩子是不是冷了。特别是“有一种奶奶姥姥觉得你冷”就给孩子穿衣服,所以就算父母想要听医生的话也很难了。其实宝宝手脚偏凉很正常,毕竟小朋友的血压低,心跳力量弱,所以导致血液供给给手脚的比较少,所以容易发凉。另外有些宝宝现在正处于爬行期,手总是触碰地板,有些时候摸着后背都出汗了,可是手却是冰凉的。这些情况都不用担心,其实都属于正常的。在此我真心提醒大家宝宝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娇弱,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比成人还要快,所以宝宝们有些时候比大人们还耐冻。那么平时我们可以使用“洋葱式穿衣法”。当然不是说孩子冷了就穿,孩子热了就脱,而是要给孩子分内层,中层和外层。新生儿穿衣法:新生儿出生以后活动量很小,一般都是处于躺着或者睡觉。但是新生儿宝宝一天大便次数会比较多,所以如果总是给新生儿穿裤子的话会比较的麻烦。我个人建议以现在的天气情况来看,在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给宝宝们穿一件棉质的上衣,然后用包被包裹住他们。如果天气冷一点的话,可以选择棉质的连体衣。但是千万不要给他们穿的太厚,家长穿几件,新生儿就穿几件,然后外面裹上包被正好。如果家里面有暖气和空调的话,完全可以和父母穿的衣服件数一样,顶多多加一件就可以,连包被都可以不用了。毕竟宝宝太小了,一天到晚几乎都在睡觉,所以他们不会很冷的。2-6个月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好动了,他们喜欢伸手,蹬腿,翻身等等的动作。所以千万不要用包被了,这个时候就要给他们穿衣服,没有暖气的家庭可以给宝宝穿一身内衣,布料不要太厚,外面加一身厚一点的衣服。如果是早晚的话建议穿件马甲,毕竟早晚有些凉。如果家里面有暖气的家庭,直接一身稍微厚一点内衣就可以了。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穿衣规律就是和大人穿的一样多,大人穿几件,他们就是穿几件。6-12个月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非常有活力了,他们喜欢到处爬,所以我建议没有暖气的家庭直接一身保暖内衣加上马甲就可以了,如果是有暖气的家庭,直接内衣加薄一点的马甲就搞定了。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求穿衣服比大人数量少一件,就是比如大人穿3件,宝宝可以穿2件。12个月以上的宝宝:很多宝宝一岁以后开始要学走路了,这个时候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学走路会摔倒,所以给宝宝穿的很厚,目的也是希望宝宝摔倒的时候不会太疼。但是这种想法反而会害了宝宝们,毕竟他们的平衡力不是很好,穿得太多还会影响他们的行动。所以如果在家的话,一身保暖内衣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有暖气的家庭也是一身薄一点的内衣就可以了。同样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穿衣服也是要比大人们少一件的,毕竟他们活动次数很多的。以上我说的穿衣服件数不是一定针对所有的家庭和宝宝,毕竟有些地点的气温是零上十几度,有些地方可能已经零下十几度了。所以到底给宝宝们穿多少衣服,还是要看宝宝们的情况。不过不管你们给宝宝穿多少,一定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颈部,如果温热那就说明穿的正好,如果有些凉,那就说明穿少了,同样如果出汗,摸起来黏黏的,那就说明穿多的,该给宝宝们脱衣服了。天气正在逐渐的变冷,如果很冷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保暖内衣,加绒棉衣和厚棉服就可以了。但是家长们选择衣服的时候不要一昧的追求款式,一定要质量优先。特别是月龄小的宝宝,完全没必要选择颜色亮丽的衣服,要知道颜色越鲜艳说明染色越重。宝宝们的皮肤都很娇嫩,所以健康一定要排在第一位的。另外衣服透气性也很重要,大人们穿衣服透气性不强的话也会感觉捂的不舒服,宝宝们也是一样的。最后想要提醒大家,出门一定要给宝宝们戴帽子哦,对了,袜子的厚度也是循序渐进的增加,现在不要穿的太厚,又给宝宝穿太厚的鞋。毕竟如果气温还是属于零上的话,现在穿那么多,冬天还咋穿呀!如果各位父母穿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留言问我哦,我会为大家解答的!}
2019-09-05 11:48:02"入秋已半月有余,天天在慢慢转凉,正值换季时节,尤其应该注意宝宝着凉发烧的情况,相信很多宝妈都知道小宝宝发烧,当娘的是有多揪心,又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所以为了让宝宝少受罪,也为了给宝妈们少找麻烦,咱们应该在这换季的时候一定照顾好孩子,尤其是穿衣方面。有些宝妈只要天气稍微凉一些,就着急忙慌的给宝宝里三层外三层的加衣服,而有些宝妈宝爸以自己的冷暖作为判断标准,自己觉得冷了,就赶快给宝宝加衣,可是这些宝妈却忽略了作为小宝宝,天性爱动,一活动就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外在的表现就是容易出汗,这样反而会把宝宝的贴身衣物弄潮弄湿,这个时候如果宝宝受到凉风的吹袭,就可能会受凉感冒。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说到给宝宝穿衣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宝妈都比较纠结,刚入秋到底该给孩子穿多少衣服才能既热不着也冻不着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这个问题。秋天降温是一个慢慢变凉变冷的过程,因此宝宝穿衣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循序渐进。秋季宝宝穿衣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过多出汗。适当地冻一冻,不仅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凉爽的天气,增强耐寒的能力,也可以为冬季防寒做准备。不是有那么句老话嘛:春捂秋冻,但是作为宝妈宝爸我们一定把握好度。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那么具体该怎样把握这个度呢,怎么穿衣对宝宝来说才是比较舒适的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一、及时并适量增减衣服宝宝比较舒适的外在温度是26℃,不同类的衣服保暖温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穿衣温度=26℃-室温”的公式(该公式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作为一个相对舒适的温度来参考),宝妈们就可以随时掌握宝宝的穿衣依据了。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那么上面的公式该怎么理解呢,怎么指导穿衣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当天的外界气温为22℃,则穿衣温度=26-22=4=1+3=2+2,那么给孩子穿一件薄棉毛衫(1℃)和绒衣或薄外套(3℃)或者两件厚棉毛衫即可。这样一看,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呢!二、穿衣要适量,宜少不宜多俗话说:欲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本身宝宝的汗腺是比较旺盛,而宝宝天性又好动,所以宝宝适当穿得少一点的话不仅不会着凉,还可锻炼宝宝耐冷的体质,这样一来也不容着凉发烧感冒了。相反,如果穿的过多,宝宝一动就会热的不行,这样不仅大大限制了宝宝爱动的天性,对宝宝的抵抗力也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宝宝好动就会出汗比较多,这不仅使宝宝身体容易缺水,而且也会使皮肤毛孔经常处于打开状态,这样更容易受风寒侵袭,非常受凉感冒。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三、三暖一凉:手暖,脚暖,肚暖,头凉经常摸摸宝宝的手心,如果是温热而且不潮没有汗,则说明穿衣是比较得当;从中医角度来说脚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只有保证脚暖,才能更好的感知外界气温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温变化;肚暖才能保证脾胃功能良好,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就会肚子痛,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给宝宝穿衣服,要保持头部散热,头部过暖反而会令宝宝心烦头晕;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碍宝宝活动为前提。妈妈可以随时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上的温度适中而颈背又没有汗的,说明宝宝穿的衣服量适中。只要保证上面说的三暖一凉,一般宝宝不会有感冒发烧着凉的问题。四、穿肚兜保护肚子刚入秋,天天转凉,这个时候宝宝很容易发生腹泻,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中医认为,腹部是脾胃之所,保证肚子的温度就等于保护了脾胃。平时脾胃不好的宝宝,当冷空气直接刺激到腹部,就容易出肚子痛,甚至是拉肚子。给宝宝养成穿肚兜的习惯,护好小肚子,这样无论穿多穿少,肚子尤其是肚脐儿就不会外露而着凉。另外,还可以用大浴巾对折或者薄被,盖在宝宝的腹部。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如果宝宝盖的是小棉被,就不应该太厚,也不能捂得太紧,否则宝宝更会踢掉棉被而受凉。妈妈还可以拿件连体睡衣给宝宝穿,不管宝宝怎么踢,睡衣都在脚上,而且衣服的部分还能盖住小肚子。五、适当穿袜子保证脚暖不少宝宝在夏天都是光着小脚丫跑来跑去,感觉特别爽,不过到了秋季就不能这样了,上面也说了,脚感知外界温度非常敏感。秋季温度慢慢降低了,尤其是早上和晚上,昼夜温差比较大,早上晚上温度低,地面温度也低,如果宝宝这个时候光脚跑的话,很容易着凉受寒,因为有那么句老话说得好:寒从脚起。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给宝宝适当穿袜子了,根据外界气温来选择袜子厚度,初秋的话,就穿一般的纯棉材质的那种袜子就好。还有一定不要再让宝宝光脚丫在地上跑来跑去了。入秋了该怎么正确给宝宝穿衣六、外出多带件衣服入秋后的温度总是难以预料,尤其是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一会很冷一会很热,有时候还没来得及感受宝宝温度,还没来得及给宝宝添衣,宝宝已经冻着了。特别是出门在外,尤其需要多带一件衣服,以防天气突然转冷。多带件衣服是为了保证让宝宝能及时适应外界降低的气温,但是也同样需要注意的一点事,从外面回到家里,应该及时适当的减少衣物,因为屋里面的温度肯定要比外面的温度高。关于秋天宝宝正确穿衣方面的问题,大致总结出了以上几点,可能还有很多情况没有一一列举到,还望有育儿经验的宝妈也可以不吝分享自己在宝宝穿衣方面的经验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衣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