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早期古古识字怎么样有必要么?

2021-01-29 17:14
来源:
德慧智
上周我们谈到了做好婴幼儿识字黄金期教育的几个案例以及其中的教育原理,今天我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应用德慧智教育方法对婴幼儿进行识字教育。
方法原理
早期及时教育婴儿认识汉字,是德慧智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德慧智教育的汉字识字教育,依据生理学而定位在孩子视觉稳定后,大约是孩子7-8个月这一时间段,一般是7个月时较为理想。这时要及时开始教孩子阅读富含慧智信息的汉字,引导孩子们在听诵的基础上及时接触老子《德道经》中的汉字,让语音与汉字同步进入孩子的心灵和大脑。
当婴儿具备一定的视觉功能后,家长需要不失时机地与婴儿一起对较大字体的经典或者卡片进行诵读,与婴儿一起看故事书、图画书以及优美的经典画作,并进行讲解,指导婴儿尽量早期认字。
根据医学研究,人的右脑属于感性脑组织(音乐脑),主要功能是直觉和感性印象的传入记录,包括声音、音乐、图画、图形、影像等等非语言性的信息。而左脑属于理性脑组织(言语脑),它的功能则主要是负责语言、文字、记号、分析、计算、理解、判断、综合等等方面的能力。婴儿德慧智教育应当同时关注左脑与右脑的均衡发展,使汉字学习与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形成良性的循坏,互相促进。让孩子在听诵经典或者自己开口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同步学习汉字,就具备这样的双重功效。实践证明,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通过背诵经典而同步掌握了经典中的这些汉字,他们的识字记忆能力将会超出成人的想象。
0—3岁婴儿的记忆特点是立体式记忆,立体记忆方式就是把一张图片整体存入大脑。他们对汉字的记忆也同样具有这种整体观的特点,所以背诵经典或识字就特别快,能够一目十行或过目不忘。
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一些保护孩子立体记忆能力的方法,而德慧智经典诵读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方法。一方面,德慧智经典诵读所选择的这些圣贤经典,会起到延长和保护孩子0—3岁时立体式记忆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中国的汉字特别是甲骨文、金文具备文理基因,也同样能产生这样的教育功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运用德慧智教育方法来教0—3岁的孩子诵读和识字,是一件很有效而且快乐的事情。比如我们教孩子们学习甲骨文的时候,由于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也是符号和图画,与3岁之前孩子的记忆特点相吻合,所以孩子们记忆这些文字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比如水字,甲骨文的水字“
”非常接近大自然的水流,孩子很喜欢这种图文,我们在给孩子教甲骨文识字的时候只教一遍,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记住,而且特别感兴趣。有时有的小朋友在下面做小动作,当你教甲骨文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停止小动作,睁着大眼睛跟大家一起学习。
德慧智幼儿九宫识字方法简介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德慧智教育方法来教婴幼儿识字呢?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这就是德慧智幼儿九宫识字方法。
幼儿九宫识字方法既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由家长带着孩子在家里面应用。九宫识字课是把汉字以九宫的形式在黑板上摆放,然后按照河图的顺序引导孩子们记忆,一般教三到七次,一节课十几分钟下来,孩子们很轻松就学会九个字。回家后,家长配合复习一下,这样小朋友在大脑里面就植入了九个“字宝宝”。
在经典诵读课上同样可以应用幼儿九宫识字方法。首先,要想应用幼儿九宫识字方法,就一定要使用专门为这项教学设计的《中华德慧智教育·幼儿经典读本》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的排版以九宫为主,在九宫下面还有与之相对照的横排注音经典内容,方便教师和家长使用。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带领孩子诵读经典的同时,让孩子们将一只手的四指拼拢,大拇指收在四指下面,然后用小手沿着九宫格进行划读。这里的关键点是整体划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每节课学习一章内容,老师只给孩子们领读三遍,三遍下来,小朋友们几乎都能认读下来。再让其他同学领读三遍以后,小朋友就完成了这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背诵。
注意事项
教婴幼儿识字是一项很严肃的教育工作,切不可随意为之。以下四点注意事项,请大家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重视。
一是对周岁以上的婴幼儿要注意用游戏与比赛的方式来指导学习,用善美的语言称赞和鼓励他们,不可以用威胁、恫吓的方式强迫婴幼儿认字。否则,婴幼儿一旦对认字产生畏惧或者痛苦,产生心理障碍,会影响身心正常的发育,导致婴幼教育的失败。
二是教婴儿认识汉字应当注意把握“重复练习”这个诀窍。早期不要贪多求快,每个汉字的记忆一般需要复习21次以上,要灵活掌握“7”这个先天数对大脑的作用性,才能使文字信息深植在婴幼儿的大脑皮层中成为记忆,才能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基础。
三是要认识到汉字教育的作用极为广泛和长久。早期开始需要家长有极大的恒心与耐力,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不必贪求很快看到奇迹和成果。
四是在教婴幼儿识字时注意运用正确方法。我们在此再强调一下,给婴幼儿教读单个字的时候不可以用手指点读,而是要画圈教读;教幼儿认识经典中的汉字时可以用前面介绍过的划读法,也不能点读。
小结
在婴儿时期,培养语言能力和技巧是孩子慧与智同步发展的一个目标,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命最初所接触的成人的表现。父母对婴儿语言的启迪不可等到孩子开始学语言时才开始,而是伴随着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要开始,给他们听诵经典;当他们长到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应当让他们及时接触到经典里面的文字,以及甲骨文、金文等图文卡片。要让孩子的天生慧识先期充分接受语言的信息,传递到逐步形成的智识中记忆储存。不要因为婴儿没有回应而放弃,要相信孩子的先天慧识在静静听。要主动与婴儿说话,让婴儿多听、多说、多看。随着婴幼儿在学认字时动心、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在多种动态中,他们的记忆理解能力都会比较全面地获得提升。这样婴幼儿可以获得大量的美善能量,使左右大脑相互激活同步促进,语言机能得到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特征就是“先识字,后艺文”,所以德慧智教育中将“婴幼智育从识字起”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在经典诵读中教识汉字,是德育、慧育与智育并驾齐驱的方法,是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教育意义深远长久。祝福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有缘通过德慧智教育开启自己的识字黄金期,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彩霞
编辑:董崇霞
录音:杨丽丽监听:艾利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分享留言与评论
有一位教育专家,他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忧国忧民忧教育之情,20余年来行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全面、详细地解读了美、欧、亚等现行教育模式及世界文化的变迁史,亲眼目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的悄然崛起和国内仍偏尚西方智能教育而冷落传统文化之巨大反差,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躬身实践,提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德慧智”;
他解读的《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经典诵读、慧智教育、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具一格,为我们深度阐述了“如何按次第正确实践经典诵读方法”“如何用经典诵读改变孩子”以及“家长无为之益的实践方法有哪些”等一系列课题,为我们深入浅出的地探讨和讲解了经典的家庭实践方法。他就是熊春锦先生。
熊春锦先生非常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诵读”、“心脑教育”。他讲的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能让人听上3遍、5遍,10遍仍觉不过瘾。
因为中国人的所有智慧都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但只有极少数研究者能够提炼出心法,化为己用。
熊春锦先生,擅长用抽丝剥茧的方法,让您惊叹:那些颠扑不破的中华传统教育心法,从来没有人能够把理论讲得系统完整、层次清晰、方法有效,但熊先生却做到了。
当您拥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这一系列课程会更加值得您学习,更加有助于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
德慧智微课推出的《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心脑教育学心法和经典诵读心法毫无保留地教给您。
祝愿这套精心打造的系列课程能够真正解决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帮助您收获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培养天才宝宝的大智慧。
如果您也想把格局放大十倍,智慧提升十倍,培养一个天才宝宝,现在就点击下方按钮,即可订阅课程!
20期精致视频
40期优质音频
(已更新完毕)
跟熊春锦先生学习别把孩子教了系列课程
收获受益终身的中华传统文化心脑教育心法
做大格局,有智慧,高修养的人
长期互动的“语音互动直播辅导”
一系列的课程讲义
仅需99元!!!
不仅仅是一门课,
而是覆盖了经典诵读、慧智教育、慧性图文思维教育之道。
无论给孩子、自己或朋友,都不失为一份有内涵的礼物。
超值的课程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学龄前的孩子要不要提前识字?有家长认为: 孩子越早识字越好,且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否则,上小学后就容易掉链子 。   也有家长认为: 早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并且举例,一位美国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认识了字母O,从而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   真的如此吗?文文爸在跟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和一年级孩子家长沟通后,他们非但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 学龄前让孩子识字,非常有必要!
  前段时间,文文爸跟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朋友聚会,聊起了“学龄前孩子要不要识字”的话题。   老师朋友非常明确地回答道: “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并当场劝说道: “家长不要幻想自己的孩子聪明,上小学后再识字,也能跟得上、学得好。”
  对此,这位拥有20余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给出了3个理由:    ①识字量少的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除了偏远山区、农村或者一些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的家庭,其他家庭的孩子,在上小学前,都有一定的识字量,简单地“上下左右,人山大小”等都是认识的。   班上大多数孩子都认识后,老师讲课就会拉快进度;而那些识字量少的孩子,就非常吃亏了。    ②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困难、效率低
  就一年级的教材而言,书上的很多字并不在一年级的识字范围内,但为了将知识讲清楚,老师都会用这些超范围的字。如果孩子识字量少, 完全不认识这部分字,学习起来就会更困难 。   而识字量多的孩子,一般能够认识这部分字,加上老师读题、讲题,完全就能够理解题意,给出正确答案。   这部分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别人不会的他都会,孩子就会越发爱学习,人就更自信。    ③识字量少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差
   识字,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理解题意、更好的答题 。   孩子在家里,父母会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读题、讲解题意;但在学校,老师虽然会读题、讲解题意,但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自主读题、理解题意。   如果孩子识字量少,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会明白题意,给出正确答案呢?   文文爸的小侄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哥哥嫂子一直信奉“快乐教育”,说孩子的童年很短暂,学龄前就只让孩子好好玩。   毫无识字基础的小侄儿,经常被老师批评、父母也多次被老师“投诉”: 孩子识字量少,拼音差,完全不能自主阅读,得想办法提升识字量,练习拼读,不然学习会很恼火 ”。   “双减”之后,虽然没有多少书面作业,但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并发视频群里打卡。   小侄儿由于识字量少,又不会拼读,一篇不到100字的小短文,他读起来都非常费力。久而久之,也没有多少阅读兴趣了,每 次都被嫂子拿着棍子,硬逼着阅读、拍视频 .   写作业也是,每一道题都需要嫂子给他读,并告诉他意思。 别人10分钟都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小侄儿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过程还十分艰辛 。   对此,老师直言:“ 尽快教孩子认字,否则下学期会更恼火 ”。   嫂子为了快速提升小侄儿的识字量,无时无刻都在教孩子认字,家里还贴满了这样的“封条”,目的就是能让小侄儿随时都能看到字。   但一段时间下来,这样死板的认字方式,只是让孩子机械地记住了每个字的形状跟读音,对于这个字的意思并不理解;同时识字效率低不说,还破坏了孩子识字的兴趣。   后来,嫂子又入手了一些生字卡、下载了不少识字类的app。 生字卡呢,太枯燥了,无法激发小侄儿的识字兴趣 ; 识字app呢,比生字卡有趣 ,还有不少互动,大大激发了小侄儿识字的兴趣。   但一段时间呢,嫂子发现小侄儿通过app认字,无法理解字意,不知道运用;同时 对眼睛也非常不友好,前段时间,小侄儿还被查出闪光严重 。   后来,嫂子在跟孩子的语文老师沟通时,他谈到: 孩子识字要讲究方法,机械性的识字,会降低兴趣,甚至让孩子讨厌识字 。   随后,老师建议嫂子给孩子入手一套识字拼音书,并在生活中及阅读中加以运用。最后,嫂子在老师的推荐下,入手了这套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 。   嫂子入手时,文文爸也选择了一套,与其他枯燥、模式化的识字书不同,这套《魔法识字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字、词、古寺、故事及科普知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与图画,让孩子在认字的同时,理解字的意思与运用场景。   《魔法识字书》全套6册, 包含228个学前必识生字 。这228个必识生字,都分别来源于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上下册及常用汉字、词汇 。   换而言之,孩子 只要掌握了这228个字,就能轻松应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跟学习了 。   而这套《神奇拼音书》,也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孩子,现在教材改版之后,一年级开始将拼音放在学习生字之后,学的节奏也非常快, 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仅10多个课时就要学完 , 如果没有基础的孩子,就非常吃力 。   有了这套拼音书,就能让孩子提前掌握声母、韵母、读准声调、会拼音,并能熟练的双拼或者三拼读,进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小侄儿用上这套书后,识字量大爆发,现在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了,嫂子直呼:现在辅导作业轻松多了;老师也直言:孩子课堂发言更积极了。   《魔法识字书》跟《神奇拼音书》组合价格也非常漂亮,为了孩子上一年级后“不掉队”、能自主阅读,建议家有3-6岁孩子的家长都入手一套。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古识字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