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孩子总跑有解决的吗的孩子每天都在家里跑来跑去好不好?

由于疫情严重,学校无法正常开学,今者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教育部门开设了空中课堂等多种线上学习渠道,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没了老师的监督孩子们没有了自觉性,因为各种因素孩子们也是听得一脸懵,家长更是教(叫)的崩溃,而作为家长的你们,关于孩子们的线上学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身为老师,你遇到过哪些突发状况?作为学生,你又遇到了 
}

邻里之间和和睦睦最重要,毕竟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可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让我意识到,邻里之间的仇恨也能如此之大。而这“仇恨”源于家里的孩子。

事情是这样的,楼下的张老伯是独居老人,楼上是三口之家,女儿今年5岁,还有个小儿子3岁,楼下张大伯每天吃完晚饭大概八点多就要上床睡觉,可是楼上的孩子们才刚刚开始活泼起来。


楼上两个孩子一到七八点钟,就开始闹了,要么跳绳,要么玩滑板车。张老伯听得一清二楚,根本无法入睡,上楼找过一次,小两口的态度很好,那天晚上确实安静了很多。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天又变成了原样。

于是张老伯又上楼协商,夫妻两个的态度还是很好,可是还是没几天,就又开始了。忍无可忍的张老伯托儿子帮自己网购了一个“震楼器”,怼在天花板上,一到晚上七八点就准时打开。


后来楼上的小两口下来理论,但是张老伯生说这就是“以牙还牙”,双方协调无果不欢而散,但是邻居也不堪其扰,报警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震楼器是什么,震楼器的原理其实就是振动马达,开启后能发出较大的噪音。原先振动马达是用于振动筛分的一种设备,像是煤矿、冶金、医药等。而震楼器通过改良,这种设备会引起楼顶轻微振动。再配合特殊的声波,对楼上发起反击、警告。

后来警察赶到之后,口头警告,要求其拆除,因为随意使用震楼器属于违法行为,给与警告,不改正的话还要接受罚款的处罚。最后双方协调好了,张老伯才将震楼器拆除。

新闻一出,好多网友在下面评论,很同情楼下的张老伯。

@青青河边草:要不是忍无可忍,睡会闲的没事儿买这玩意儿。

@可尼布朗:家长管不好,也难怪会有熊孩子。

我想很多家里有宝宝的宝妈应该知道,孩子精力旺盛,有时候在家动作就很大、跑来跑去不停歇。但是我想说,如果住的单元房,那可经不住孩子在屋里跑跑跳跳的。应该考虑一下邻居。而且这也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家教,孩子的教养是一家人的脸面。

也有网友说张老伯过分了。

@officelady:这就有点过分了,家里有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精力旺盛,跑跑闹闹很正常,我一般都是很包容的。

像是在这件事中,楼下的张老伯确实不该购买震楼器,因为震楼器不仅仅会对楼上造成噪音干扰,左邻右舍也会被波及,但这也确实是被逼无奈。楼上的小两口表面态度都做的很好,因为他们说话总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却没有去教自己的孩子改正。


父母这种表面上的有礼貌虽然也有必要,但是这不能说明孩子有教养。真正的教养是要父母不断地跟孩子重复、教育的。孩子忘性大,通常一些事情需要说好多遍才能记得。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教养,看看人家背后付出了多少的耐心就知道。如果爸爸妈妈看到事情发生了,只教育了一次,孩子没多久可能就忘记了。

爸妈再怎么表面工作做得好,也不如把孩子教好,因为孩子的教养才是一家人的脸面。

像是孩子精力旺盛,喜欢在家里跑跑跳跳的爸爸妈妈更应该注意处理一下,这就是体现家教和孩子教养的时候了。

爸妈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带孩子下楼去玩楼下的地方比屋里宽敞多了,孩子既然精力旺盛,爸妈也就别总玩手机让孩子自己玩了,不妨放下手机,带孩子一起去楼下活动活动,要不就在家里做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剧烈的活动还是不要在家里进行了。


②给孩子立规矩经常跟孩子说不要拍皮球、大跳,更不要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在屋里走来走去,等等,如果孩子忘记了,邻居来找了,不要把孩子藏起来,让孩子直面邻居,或者让孩子主动道歉,这就是承担后果。相信用不了几次,孩子就会记住了。

③做一些防护措施可以铺上减震地毯,或是穿上软底拖鞋,这都是很好的防护措施。

别总说孩子还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精力旺盛没办法需要体谅。这其实属于“道德绑架”,孩子是小,很多事情不懂,但是作为监护人应该懂吧?孩子出错应该纠正,别总想着让别人去体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上孩子总跑有解决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