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不画羌族人五官特征的原因

原始艺术的瑰宝——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现已发现若干画点,他们散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崖壁上,有的简练单纯,有的错综庞杂,一律呈红褐色,似羽毛蘸生牛血拌赤铁矿粉画成的。人体一概画成三角形二不画五官,但靠着四肢的活动和所持物件的不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却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活动,动物则强调角、尾、耳等特征,牛的双角、象的鼻、猪的肥肚、虎豹之类的长尾都有形象的表现。

 剧学术界研究,沧源崖画是东汉或更早时期先民的作品。人们之所以在崖壁上作画,是为了宗教的目的,但它对先民的生产、生活、居住、战争、娱乐等内容都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可视为先民时代的历史画。

沧源县位于云南西南边境,今属临沧专区,北、东、东南三面与耿马、双江、澜沧诸县相接,西面和西南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到现在已经发现的崖画集中分布于沧源县东北境内。

地处亚热带气候较热,雨量充足,只有雨季、旱季。5—9月份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

这一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地下蕴藏着银、铝、铁、铜、煤等矿产。农作物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橡胶等。各种亚热带植物和水果在这里生长,这一地区森林茂密,在森林中生活着虎、豹、猴、熊、羚羊、野猪、马鹿等野兽以及孔雀、犀鸟等珍兽。现已列为国家的重要动物保护区。

总之,沧源地区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很适合人类居住。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各族人民在生息劳动,并留下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绝非偶然。

迄今发现的崖画还有以下共同点:

崖画地址都在山上,海拔1200—2000米之间。

有画的崖画之前都有一块平地,宽窄不一,可供作画者立足,多以人举行宗教仪式之用。

绝大多数图形集中画在平滑的崖壁山,凹凸不平崖壁上仅能见少量零散图形,但平滑的崖壁在该地区所在地皆是,上面有画者只是极少数。

画距崖前立足之地低者1—2米,高者可达6—7米

 崖画分布的上述特点表明崖画创作者对作画地点作过一番不甚严格的选择,其条件大抵是:崖壁必须是垂直平坦的,崖前必须有一小块平地可供画者立足或举行有关宗教活动。

但符合这样条件的崖画甚多,何以选此舍彼,则应出于今天无法了解之原因,或者因为距当时居民点较近,或者因为颜料产地较近,更可能的是人们对该点存在着某重特殊的仪仰。

以见崖画的主要内容和题材表现狩猎活动的画面较多。这应是滇西古代民族擅长打猎的反映。而且这种狩猎是和原始农业(所谓“刀耕火种”)相结合的。

按狩猎方法来分,崖画中有关狩猎画面共有下列几类: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是弩射。

第二种:是用长兵器刺杀。

第三种:是追赶围捕。这是很多民族狩猎常用的方法。即很多人包围一块山块,四面呼叫,使猎物惊跑,最后被活捉或坠崖而死。

第四种:是根据猎物习性采取一些特殊方法。持叉猎蟒,设栅捉猴,均应属这类。

从上述画面可看出,当时人们狩猎时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放牧也是崖画创作者一项生产活动,至今沧源及其附近地区少数民族还是养牛成群,并以此计富,在崖画中,明显反映牧牛活动,是拉牛者及其后的牛群,即将牛羊牲畜放于山上,任其在野外生长,繁殖。牧者亦随之宿于山上。我们认为崖画所表现者即这一活动,人们所栓绳于颈而强拉之牛立即头牛。当然这类画面可能还富有表现拉牛回来举行某种盛大祭祀活动之意,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采用野放法蓄养牛群的情况。

滇西地区古代一些民族自古以勇敢善战著称。在沧源崖画中,,比较明显的战争画面,如:人群之中有持弩而射者,又有倒地而死者,而无任何动物夹杂其间,除了战争以外,不太可能找到其他的解释。在持弩人之后有一表示标路的符号,似可说明战争已越过边界。此外,如持盾牌者、持牛角者和持弩者连在一起,而周围无动物图形,可能也是一个战争画面。

 最明显的舞蹈画面是舞蹈的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打猎的。如五人围成一圈,均作一臂高扬臂弯曲摆动之态。显然表现一种围成圆圈的舞蹈。这种舞蹈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是很普遍的。还有一排排人形,或手臂相连,或动作一致,应都是群众进行娱乐性舞蹈的写照。现代沧源地区佤族过年时,男女站成一圈或一排,舞蹈为乐。其中如好几个手持牛角者,动作一致,周围不见动物图形,这一般是模拟围猎时吹牛角的情况,而非真正的打猎。另一种是模拟战争的。有持盾人像成群而立,而不见作战的对立面。假如不是表现出征的行列,也是一种模拟战争的舞蹈。这列模拟性舞蹈多半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宗教仪式有关。当时人们相猎前举行模拟性猎舞,战前举行战舞,可以保证狩猎和战争取得胜利。

为什么要把人物、动物图形以及狩猎、战争、舞蹈等画面绘于崖壁之上?这基于什么思想意识?在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起何作用?

沧源崖画的创作动机决不是单一的,各种题材可能有不同的创造目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宗教性的,一个是原始记事性的。

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建立在象征原则的模拟巫术,即认为万物的形象即是事物本身,模仿性动作可以达到真的结果,例如:针刺代表仇敌的画像或草人,便可以使仇敌真正的爱伤。我国民间一直流行这种信仰(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描述宝玉和凤姐因受这种巫术之害而得病),云南古代这种巫术更为流行,独龙族直至现代在狩猎时还举行这样的巫术仪式,即以荞麦、稗子的粉捏成各种动物形象,陈列在大树下,或以石灰在大树上画各种动物图形,先行祭祀,毕以弩射之。

疮源崖画许多狩猎画面和战争画面应具有同样性质。人们相信在崖壁上画人们围捉刺中所需要狩猎的动物形象,将使未来的狩猎取得成功,在崖壁上画人倒地将使未来的战争中敌人真的死亡。

上述模拟巫术虽是多为了增加食物的供给,毕竟带有临时性质,即使在某一次活动之前行之,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原始宗教中还有更多的祈求丰产仪式是定期举行,祈求鬼神保佑人类一切生产活动都能顺利成功。

在崖壁上画牛或拉牛是希望山上牛群自然繁殖得很顺利,可以成群地拉回来供祭祀之用,画野动物形象,是希望打猎有获,画成群舞蹈人形,是希望农牧业丰收后可以举行盛大宴会宾客盈门,齐来跳舞作乐。西盟佤族“大房子”壁画中常见一排排跳舞人形,据佤族老人解释便具有这样的意思。

原始民族信仰多种,举凡自然现象(大地、天体、山、火、水)动植物乃至某些具有神力的活人、物件均被认为具有神灵,可以赐福于人,也可以贻祸于人,为了转祸为福,必须不断的供奉、祭祀和崇拜。除了直接对它们本身表示敬意以外,还有一种简单办法便是把它们的形象如实地描绘下来,或者加以人格化,然后再绘下来进行祭拜。沧源崖画中,树、植物、山洞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人形,以及显著地位的动物都应是当时为崇拜它们而画的。

当然,在上述奇形怪状人形之中,还包括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和神,动物形象中还应包括民族部落图腾在内,它们均是一种祭拜对象,其性质如后世宗教中的偶像。

有些民族在举行一次隆重的宗教仪式后,还要把过程画下来,这不是给人看的,主要是给鬼神看的,它本身就是仪式的一部分,当时人们相信,这样似乎就可使仪式永远继续下去,使它具有持久性,可以永远讨鬼神喜欢。

我们认为沧源崖画中一些化装舞蹈人形(如头插羽毛者,身披羽毛者)以及某些拉牛的画面,就是当时宗教活动的实况,甚至杂技的画面,也不应作一般表演来理解,它也是一种娱神的活动,是仪式的一部份。

还有一小部分图形和画面应属于原始汇事的范畴,计算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发现,便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已使用原始汇事方法的证明。

神话、寓言、史诗和英雄故事,主要通过讲故事和歌唱方式代代相传,为了传之长久,有时也采取图画方式记录下来。

沧源崖画中有些似人非人形象(“太阳人、鱼尾人”)或是对当时流传的神话或神话中人物的描绘,通过这些形象使部落的这些精神财富保存下来,其确切内容今天已不可知。

总之,大批崖画便是为了上述种种宗教的或世俗的目的创作出来。那些属于宗教方面的,我们认为是虚幻的东西,对当时画者来说,却是有真实的内容,崖画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属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在崖画上寄托了当时人们生活期望和宗教热情,其次,崖画的地点逐渐成社会的中心,人们在此举行仪式,祭祀神灵,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一个民族集会中心,这里是“教堂”和“神祠”又是部落历史和文化的保存所,当然也就成为人们娱乐的场地。

最后,人们正是在画中发展了自己的文化艺术,通过不断绘画,提高了自己在造型艺术方面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总而言之,崖画在当时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精神的主要寄托,又是人们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

沧源崖画有些图形,无论就其意义或表现方法来说,都和云南青铜器,特别是铜鼓上的图像相似,下面试举几个例子:

(一)、如前所述,沧源崖画人物图形中有一种头插羽毛者,这也是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青铜器和一些早期铜鼓图案中的常见题材,即所谓“羽人”图像。沧源崖画中羽毛画作两种形式,一种是画一根长线,旁有若干短线,以代表长的羽毛,一种是画很多竖的线条,以代表短的羽毛(如鸡毛之类)遍插于头“羽人”图像也有这两种表现方法。如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件铜面部及铜鼓的胸部和腰部,和传世广南铜鼓的腰部,都有插短于民的“羽人”在广南铜鼓胸部和竞渡图像中这两种“羽人”同时出现。

(二)、沧源崖画中常见一手持兵器一手持盾牌的舞蹈人形,在早期铜鼓(例如晋宁石寨山传世开化铜鼓)胸部图像中有发现这些持盾人形另一手持一种略呈楔形的短兵器,盾牌多作上大下小的长方形,这些特点也是两者所共有的。

(三)、在沧源崖画中有舂米人形,位于干栏式房屋之旁,房屋顶上有两舂者手持长杵,两人对舂,这种图形是早期铜鼓面部主要的中心题材,它所反映不是一般的谷场加工

而是仪式中的奏乐形式。

(四)、沧源崖画中最常见的狩猎画面,这正是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铜饰牌和兵器上装饰的常见图象。沧源崖画狩猎画面中,出现最多是豹,次为麂和马鹿。上述青铜墙铁壁器狩猎的图象中,这两类也是人们主要的猎取对象。

(五)、沧源崖画动物图形中牛的数量最多,而如众所知,在云南青铜器上牛正是最常见的动物,区别仅在于沧源崖画中牛有水牛、瘤牛两种,云南青铜器上的牛只有瘤牛一种,这不过是各地自然环境及动物界的差异在艺术上的反映。

以上足以说明,崖画创作者和云南青铜文化的主要居民,在装束、爱好、信仰乃至一些仪式上是有共同之处的,两者时代不应相差太远,它们应是同一文化阶段的产物,说明崖画上所见人们的装饰、用具、房屋乃至信仰仪式均为云南古代民族历史上确曾存在之事。

崖画所反映一些习俗,有些已经消失,但有些仍保存在当地民族之中。

头上插羽毛之俗,现佤族之中已不流行,耳上戴饰是佤餐民族共有之俗,至今有些佤族妇女还戴一种银制圆饼形耳坠或大耳环。

用驽而不是弓,今沧源佤族和傣族仍是如此。

吹牛角和以牛角饮酒,仍是佤族习俗,沧源佤族出猎有获,归途即吹起牛角,通知本寨、西盟佤族保存一种野牛角做的角杯,日常生活中已不使用,只在祭祀时用它献酒。

沧源崖画的发现,对研究我国西南边疆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艺术,提供了崭新的形象化资料。

从崖画内容分析研究,可以看文化从大约距今二千年起,当地人们已能建造比较整齐的干栏式建筑,过着完居的生活,并形成有一定布局的村落,人们已知种植和牧畜,而狩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一定的地位。当时农业还处于不知犁耕的初期农业阶段,使用杵臼从事谷物加工。牧畜业采取比较原始的“群牧法”,畜养对象主要是水牛、瘤牛,此外,至少还有猪和狗。狩猎使用了追赶围捕、矛刺、箭射、设栅等多种方法,狩猎主要对象是豹、猴、象和鹿类。

从第二地点村落图的整齐统一的布局可以推测,当时人们已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有了世俗的或宗教的首领,崖画有些与众不同的突出的人物形象,应是对他们的描绘。有些崖画的画面还直接绘了战争。

宗教活动非常频繁,崖画大部分画面就是当时宗教仪式所遗留。从中可见,当时有祈求丰产的祭祀,有模拟巫术,还有对各种自然物的崇拜等等。很多宗教活动中都要举行表演性的或群众性的舞蹈。

崖画所反映的经济生活,宗教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某些特征,在今天生活在沧源地区的佤族及傣族之中仍有迹象可寻。

以上种种,正是沧源崖画在云南,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原始艺术中享有独特地位的地方,它是原始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

}

1成绩管理系统------分析报告(不知如何贴数据流程图之类的到这里,所以把相关图片贴到空间里啦)(另:数据字典是表格形式啦,贴来这里就变了。)

1.系统名称: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2.开发目标:开发出一个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可靠的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开发以教务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服务为对象,能够提高学校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效率,减轻教务管理人员对学生成绩管理和统计的负担,提高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规范化管理。
该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对学生成绩进行收集整理,使学校相关部门及时获取可靠的学生成绩信息,便于管理。
本系统的使用者根据其使用者------教务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教务处管理人员登陆后,进入教务人员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个人信息查询,教师住处职称工资情况的查询,学生信息查询,成绩查询以及退出系统等操作。
(2)教师登陆教师管理子系统,要能够对学生成绩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查询教师信息、更改个人登陆密码、修改个人信息等;
(3)学生单科成绩、全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排序等计算和统计实现自动化;可以按班级、按个人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可以发布到网络,以实现数据共享;
(4)能够自动进行录入错误检查

每个学校都需要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在考试结束后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成绩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如果只靠人工来完成,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管理应用中迅速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势在必行。因此需开发出一个能满足学校进行成绩的录入,统计,查询,报表和打印等需求的、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迅速简便的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二. 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
(1)为教务处管理人员提供各学期、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基本成绩信息,以作为其进行成绩汇总,分析和考绩和总结评比的依据。
(2)方便各任课教师记录,统计所带班学生成绩,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负担;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实现快速方便地处理大量成绩数据信息,完成成绩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统计、查询、排序等处理要求。
(4)输出和打印成绩单和各种成绩报表。

(1)系统的名称、功能、目标等已如前所述,此地不再重复。
(2)系统环境以及工具:
有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大容量的存贮装置,个人电脑(终端)以及联结起来的网线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有共享的打印机,扫描仪等等
1) 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稳定性好;
2) 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好;
3) 系统输入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行,尽量减少用户的输入工作量;
4)允许多种数据输入方式,能实现多种查询,允许进行模糊查询;
5)数据具有规范性,整体性,方便数据之间的比较分析。
(4)系统可行性分析:
A. 技术可行性:系统要求在windows2000以上环境运行,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2003,使用SOL编程,采用ADO方式连接数据库,这些在目前都是容易实现的。程序将部分需要经常调用的数据存入内存,可提高程序运行速度.
B.经济可行性:在经济上,用此系统加强了成绩信息管理效率,为教务人员提供了较高的效率,可节省人力资源的开支。
C.管理的可行性:在工作上,教务人员管理学生信息量非常大,开发了此系统,可极大提高教务人员的工作的效率。方便成绩的储存和修改,及以后随时查询成绩信息,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管理系统。

(5).系统分析结论:
由以上分析得出,本系统可进行开发。

现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是以成绩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统计为目标,而且系统的设计繁琐,管理不够专人化,需要的人员过多,因此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不好;查询功能简单,数据共享性不高。
(1)系统需要在实现数据录入,存储,统计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强查询功能;
(2)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扩大信息共享程度;
(3)设专人管理员,明确划分管理权限,规范管理,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四.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C:教务人员身份验证:

教师信息表 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职称,所教班级,所在学院

学生成绩记录单 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成绩,教师编号

教务人员信息表 教务人员姓名,编号,职称

反馈信息表 教务处人员信息后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成绩的分析

编号 名称 输入 处理逻辑 输出
P1.1 身份验证处理 教师登陆信息 检验教师教工号与密码是否一致 ———
P1.2 成绩变动处理 学生学科成绩 录入、修改、删除成绩并检验是否输入错误 学生成绩记录单
P1.3 成绩查询处理 学生班别、学号、姓名 查询学生成绩,排序等 学生成绩记录单
身份验证处理 教务人员登陆信息量 检验教务人员编号与密码 ———
P1.5 成绩查询处理 学院编号、年级、学号 查询班级成绩、排序及学期平均分等 学生成绩记录单及对教师的反馈信息

实验报告填写及图表绘制:

系统实施阶段:2006.25—

以需求分析说明书为依据,针对教务管理人员及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管理需求,参照现有的开发环境,利用可用资源和使用环境,设计出能满足相应功能的特点,构造并确定出类和类成员函数。
1.硬件环境:CPU型号为Pentium Ⅲ以上,内存128M以上。
2.开发环境:Access软件下开发,此软件是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易于上手,而且界面比较友好

本系统大致分为如下四大功能模块。

用户登陆模块:(教务处管理人员---叶飞—密码:950281)
(教师---刘力—密码:980102)
A:教务处管理人员登陆后,进入教务人员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个人信息查询,教师住处查询,学生信息查询,成绩查询以及退出系统等操作。

B:教师登陆后,进入教员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个人资料修改,学生信息查询,本班成绩查询,其它班成绩查询,退出登陆等操作。

A:学生个人信息查询模块:此模块又分为学生个体模块和班级模块。学生个体模块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成绩,可进行如学生所在班组,学院,专业,英语成绩等相关查询操作;

在班级模块则可按班级查询学生的信息。

B:教师信息查询及修改模块:此模块主要服务于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打开“教师表”或“单个教师信息”进行总体或指定个体查询,如对教师工龄、工资额的设定,对各个工龄段及相应的工龄工资额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

C:成绩查询及修改模块:该模块又分为三部分:按指定学号进行学生个体成绩查询及修改; 按指定教工号进行教师所教班级成绩查询; 按指定班级号或专业号进行综合成绩查询其中还包括教师对其它班成绩的查询(但不无修改权)。
成绩查询具体内容包括指定科目成绩查询,成绩排序,排名,平均分和不及格科目查询等

D:用户信息修改模块:此模块用于教务管理人员及教师修改密码或用户名,教师教课班级及工资职称等信息的修改。

查询修改完毕,通过退出模块退出成绩管理系统,以确保系统及个人信息的安全。

物理实施阶段的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
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
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网络连接等。

系统的实施环境:A:硬件准备:戴尔电脑

一)设计系统要具有以下性质
1、可维护性 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
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
2 、可靠性: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 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至产生意外的操作,从而造成严重损失,致使学生教师信息的丢失。
3、 可理解性: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当层次清楚,便于阅读及修改。

用户登陆模块:(教务处管理人员---叶飞—密码:950281)
(教师---刘力—密码:980102)
A:教务处管理人员模块

A:学生个人信息查询模块:

在班级模块则可按班级查询学生的信息。

B:教师信息查询及修改模块:

C:成绩查询及修改模块:

系统评价就是客观,从三方面评价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优点,
缺点以及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一> 系统的特点
1.流程符合教务处及教师对成绩管理的需求。
2.可进行多方面查询: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进入教务管理人员模块进行总体或3.指定个体的查询及修改,如对教师工龄、工资额的设定。且操作明朗化
4.界面较友好,输入信息方便,便于保存信息。
5.系统扩充容易。可根据需要建立针对特殊条件下的筛选查询。

1.网络功能欠缺。本系统没有建立网络连接,只能单机运行,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2.容错性不高。系统的抗错,容错性不高。如必须使用规范查询语言,否则系统无法辨识执行。
3.有很多地方还设计的不够详细,且系统分析报告中提及的一些功能在此未能实现。如教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将信息给反馈任课教师。

4.没有良好的密码限制以防止人为的破坏与盗窃数据资源。

运行时间: 检测时间:4小时 检测人员: 运行结果:初步认定各项功能执行良好。

人员培训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务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每一个与新系统有关的人都应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过程。培训就是使有关系统使用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新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相关培训,使其了解注意事项,培养他们使用系统的习惯,以及熟练程度。经过培训,使员工非常良好的融入到系统当中。

2.程序设计手册将选定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来描述成绩管理系统的计算机模型,其主要使用者是系统维护人员。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采用的术语 B:系统的功能详细描述
C:程序清单 D:系统覆盖的流程
用户操作手册为教务处管理人员和教师提供系统能够作什么和不能作什么的概况,一份详细的安装指南,以及一个贯穿系统详细指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羌族人五官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