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6岁孩子逻辑思维很差怎么办差呢?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家长、老师等培养孩子的一项重要的指标。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不只是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生活上和处事上,逻辑思维能力好的孩子能够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考察点。也能够的学习,理性的思考,对待问题也显得冷静沉着但往往能考到事物的本质。那究竟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怎样知道自己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怎么样呢?逻辑思维较强的表现都有那些呢?

  进行课外阅读不是为了背记什么,而是为了磨炼意志,开阔眼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较终获得一种惊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

  “用感情来代替理性那是幼稚,完全理性是空谈,成熟的标志是把两者分开,可以用感性去看问题,但是需要用理性去解决问题。”

  ——赵宝刚《我的青春谁做主》

  对于感性和理性,我们先来看一看理性和感性各自所代表的意义。

  理性,是由大脑的高等级模块参与协作的,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而感性,是放纵外在刺激攻击自己大脑的奖赏中枢的一种意愿。

  简单的理解就是:理性的人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感性和理性的差别,较主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

  我们不能够简单的给感性和理性作出孰优孰劣的结论。但是,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事实上,很少有人是纯理性或是纯感性的,大都是两者的结合体,只是比例各有不同。

  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人群总体上处于一种“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在年轻人甚至是小孩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不愿意动脑筋,老是等着别人帮忙解决问题;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一道题讲明白了,再换个情境又不会了;说话条理不清楚,一件事总是说不明白……这其实都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

  这与小孩从小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校中,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偏于感性,而对于孩子理性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很不足。

  《奇葩说》,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里面的导师、选手几乎个个能言善辩,口才出众。无论是学识渊博的高晓松,掌控大局的马东,还是金句女王马薇薇,条理清晰的颜如晶,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发人深省甚至无可挑剔的精彩发言背后,都显示出强大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爱迪生说过:“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就拿数学来说吧。在的学科中,较能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就是数学。统计学家劳氏在纪念传奇数学家拉曼努扬百年诞辰时说:

  学生时代,我主修数学一种从给定前提下演绎结果的逻辑。后来我念统计学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理性方法,及从给定的结果验证前提的逻辑。我已认识到数学及统计,在人类为提昇自然知识,及有效管理日常事务所做的一切努力中,占有重要性。

  劳氏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的赞美溢于言表。

  当然我们所说的出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限于对于数学题型和公式定理等的模仿、记忆以及理解。

  记忆和模仿模式下的学生,锻炼的是记忆和模仿能力;理解模式下的学生,锻炼的是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属于重要的数学能力,但仍然不属于较重要的思维锻炼。

  判断一个孩子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思考意愿——是否喜欢思考,遇到有挑战的问题,是否可以思考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甚至思考几天。

  探索能力——遇到有挑战的数学题时,是否能有各种探索尝试的方向,并能够及时对探索的内容进行正误判断与有效调整。探索能力如果强到程度,研究能力、钻研精神、数感等都会自然而来。

  推理能力——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自己想出“为什么这是对的”;是否可以用正推、逆推或递推的办法推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推理能力强到程度,会具备质疑精神、质疑能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针对这三个维度,思维数学其实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位以前的思维数学学生,现在的思维数学老师说:以我的亲身经历,思维数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我同样会将这种方式传递给我教过的小朋友们。思维数学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探索思维,题目的“刁钻”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用他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记得我学习思维数学时,老师在堂上会写一个题,然后给大家半个小时时间,他出去转悠,回头会来问:有招么?然后大家会纷纷说怎么办,然后他会挑战大家的想法。然后大家再想,有人解出来了,还会鼓励大家想别的解法。这种探索式的思考方法使我获益良多。

  当然,如果用题海战术的话,如果只让孩子死记公式的话,如果平时只允许用保守的方法不鼓励创新以求得分的话,思维数学对孩子哪怕是天才都是没有帮助的,但如果是启发式的教法的话很多孩子学思维数学都能获得思维的乐趣。

  分数固然重视,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永远都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对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除了学习数学这个利器之外,大家还可以采用下面这些技巧对孩子进行引导。

  家长给孩子交待要做的事情,自己首先拟好提纲,一、二、三...交待完毕后让孩子复述一遍。这是训练孩子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家长带孩子散步,从看到的大自然景观让孩子分类,动物有哪些?从大到小让孩子排列,植物有哪些?从高到矮让孩子排列。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般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需要的。让其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及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等词语的含义。

  从一个柿子由硬到软,了解顺序的概念,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也可以是从较大到较小、从较硬到较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孩子高年级时,看看孩子的作文,指出其行文中,字与字、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问题。如果上下联系不紧密,应该用哪些词语连接、过度,使孩子作文经得起推敲。

}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场合都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成长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把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有所提高,不防多从家庭开始着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原因

原因1:与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有关

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遵循一定规律,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2-7岁的前运算阶段,7-11岁的具体运算阶段,11岁-成年的形式运算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看、抓和嘴的吸吮来了解外部环境;第二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还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些欠缺逻辑思维能力是合理的,家长不必过于忧虑。

原因2:孩子接触的事物较少

逻辑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如果孩子生活环境较单一,他们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较少,积累的知识也比较少,相对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弱一些。

当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为孩子包办,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怎样提高小孩的逻辑思维

现在小学的大部分练习册,在书的后面都会附有参考答案。有些孩子不爱动脑子,简单看看就看答案,不自己主动去想问题。若长久下去,对孩子的智力和发展都不好。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提高小孩的逻辑思维的相关内容。

数数的过程其实就是辑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在数数的同时可以通过物品加强,比如是玩具、手指等的触摸,培养起来对数字的概念,形成最初也最简单的逻辑能力。

顺序练习有助于培养宝宝今后的阅读能力,这也是训练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序。这需要家长的引导,也需要通过物品的实际感知加强。

分类是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力,找寻事物的共同点,是逻辑思维脉络形成的起点,通过分类,理解事物的群体的划分,能够迅速建立起规划和整理的概念。

孩子的时间概念都很模糊,理解一些时间表达的词语,比如“立刻”“在......之前”这样的概念,其实就是传达规矩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怎么提高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终有一天需要自己生活,遇到问题时需要自己判断,从容解决。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有助宝宝早早学会自己拿主意,做选择,在提升判断力的同时,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让宝宝全面、客观看待事物

1-2岁阶段,宝宝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看待问题。对宝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他长大后更容易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从不同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因主观意识过强,导致各种问题产生。

接受过逻辑思维训练的宝宝,性格更开朗大方,他们不会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扭捏不前,相反,他们总是因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而表现得自信满满。

宝宝丢三落四的毛病,小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进入幼儿园便可初现端倪。那些在小时就接受过思维逻辑训练的宝宝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处事严谨,行事果断有想法。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原因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岁孩子逻辑思维很差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