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到底该不该幼儿学数学启蒙教育育?

  在每个年龄段的教育中,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幼儿教育随笔: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仅供参考。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先天条件固然不同,但后天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每个年龄段的教育中,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

  生活中,经常见到上幼儿园的孩子认识上百个汉字,可以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甚至简单的英语单词都能朗朗上口的现象,有的家长甚感“荣耀”,这似乎能证明自家的孩子聪明、好学、长大有大出息。殊不知,这是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

  当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此有很多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

  孩子们大量的玩耍时间被剥夺,本该快乐幸福的童年被安排得满满的“小学化”课程学习大大挤占。而由此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正常的智力发育无法过早接受密集高难的“小学化”教育,加之一些老师嫌差爱优,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硬塞知识的办法容易引起孩子们对课本的厌恶,无法获取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正如早熟的果实不一定香甜一样,超前教育也不意味着就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为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望,而不是拔苗助长地提前让他们学会各科知识,任何事物都有其成长规律,奢望春天的鲜花结出鲜美的果实,只是一种痴心妄想罢了。

  《指南》明确规定: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丰富的科学家,还需要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运动健将、创造家、发明家,这些人都是遵循其成长规律、满足其发展需要、注重其个性发展才能做到的。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幼儿教育学考点: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想通过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们一定弄懂每一个幼儿教育学章节考点,才有希望取得好成绩!

  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6、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让环境蕴含目标;让幼儿感兴趣,使其增加兴趣;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7、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哪里?

  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责任感,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8、简述幼儿园环境的涵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精神环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狭义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

  2)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合格的物质环境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幼儿园应该有足够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也是十分必须的,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园成为儿童的乐园。

  2、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园长的观念和管理水平,教师的观念、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弥补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不足,使幼儿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重视,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

  随着经济发展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重视、关注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了对社会的贡献及具劳动效率,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查看。

  王良,是春秋末晋国大夫赵简子的车夫,善于驾车。《荀子·王霸》说:“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把王良和造父并称为天下之良驭。

  《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了“王良与嬖奚”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赵简子命王良给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打猎,结果出去一天没有打到一只鸟兽。奚回去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低劣的车夫。有人把这话告诉王良,王良要求再来一次,结果一早晨就猎获了十只野兽。奚回来向赵简子汇报说,王良是天下最优秀的车夫。赵简子说,那就让他为你驾驭车马吧。但王良却执意不肯,说:“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古代驾车打猎,讲究“法度之御”:尘土不能扬出轨道,马跑起来蹄声节奏要一致。王良作为驭手,谨遵这一“法度”。“范我驰驱”,也就是把自己的驰驱纳入“御法”的规范中。他相信,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办事,就会像《诗经·小雅·车攻》所说,“按照规矩往来奔跑,一放箭就会射中目标。”但实际上,奚不遵守王良的“御法”之“范”,第一次出猎王良按规矩驾车,结果一无所获;第二次出猎违反规矩驾车,一早晨就捕获十只野兽。之所以会出现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原因在于自己违法迁就了不守规矩的猎人,而这样做显然不符合自己的处世之道。面对与自己信念相左的人,即使猎获堆积如山的猎物,王良也是羞于为伍的。不愿枉道而从彼势,这便是王良的信念。

  现实中,信念左右着人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以某种模式规范着人们的思考方式。我们的情感总是被框在这个模式里运行,这个“框”,就是所谓的“道”。一旦枉道逾矩,便是破坏了自己的信念。信念是建立在是非分明的理念基础之上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生中,可怕的并不是没有信念,而是信念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

  王良作为驾车行业的翘楚,正道循矩不被人承认,反而放弃自己的驾车原则就能获得猎物,受到别人的赏识。要么“枉己以从彼”,要么“直道而事人”,两种选择,命运迥然。最终,对领导的拍脑袋决定,王良不迎合而改变自己的操守,选择“请辞”,抗议权贵的“枉道”行为。不放弃信念去迁就别人,表明不肯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即使迁就能从表面上得到一时的效果,也是不屑为之。

  对于信念的坚守,孟子是深以为然的。孟子以王良为范例,说明君子在立身处世上不能枉道苟且,不能搞投机主义。现实中,有人觉得为了实现最终目的,自己暂时放弃一下原则也无不可,说到底,是投机取巧思想在作怪,是在为自己的不法找说辞。试想,如果自己本身就站不住脚,即使达成了目的,又怎么能站在道德的高地对别人有所帮助呢?“枉己者,未有能直人也。”把自己弄得弯曲起来,扭曲了人格,怎么还可能去让别人正直呢?所以说,投机的路其实也是走不通的。坚守自己的信念,这是个原则问题,寸步不能让。

  把持“直道事人”之念,关键是要保持平和之心、本分之心、严谨之心,依法理而行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事业上做出显著的成绩,在工作上走在前面的人,大都是踏踏实实、正道而行的人。而有些人则心浮气躁,被世俗之风所同化,究其原因,是坚守不住自己的底线,于是信念崩塌,枉道而行。商人不安分守己做生意立信誉,而是整天盘算着如何巧取豪夺、日进斗金...

}

一、幼儿园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是对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小衔接有什么意义?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的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三、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四、幼小衔接应从何时开始?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幼小衔接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幼儿在三年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力及行为习惯。

五、幼小衔接工作谁来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 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主要做什么?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保持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七、幼儿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

对幼儿来说,上小学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幼儿对小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如小学的教室、校园、课桌椅等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二是对社会关系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新的标准、要求,会使幼儿产生距离感, 不太主动亲近他人,会影响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三是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

八、幼小衔接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1.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的幼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的幼儿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儿横向与他人比较,而是应更多的纵向与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

2.盲目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 岁幼儿(即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大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工作。但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应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给幼儿一段充分的时间去适应生活、调整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不少幼儿园把幼小 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 工作,无论是在教育要求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 靠拢,而小学工作较少,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 虑初入学幼儿的身心特点,这就形成了衔接工作的单向性。研究证明,双向科学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 径。

九、幼儿园阶段“超前教育”对幼儿有何不良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曾指出:“ 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就犹如揠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幼儿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 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

以下活动可结合本园实际有计划地选择进行。

1.教师培训: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学习《幼小衔接家园指导手册》,了解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2.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1)调查问卷——教师针对幼小衔接中家长困惑不解的问题,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并对调查问卷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汇总,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针对幼小衔接中家长困惑不解的问题,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并对调查问卷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汇总,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进行有效指导。

(2)专题家长会——教师组织或邀请小学教师、教育专家等给家长们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分析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引导家长走出“超前教育”的误区。

(3)家长座谈会——邀请毕业幼儿的家长来园和大班家长进行座谈、交流,围绕“升入小学需要重点培养幼儿哪些方面?”“家长需要怎样的心理准备?”等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已毕业孩子家长的示范引领、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家长答疑解惑,从而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3.走进小学:组织幼儿走进小学,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1)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上课活动等,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访谈小学生——利用大班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或参观小学等活动,为大班幼儿提供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生活。

4.毕业典礼: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大班幼儿毕业典礼, 通过回顾幼儿园生活、唱毕业歌、朗诵毕业诗等活动,向 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表达感谢之情,留下幼儿园的美好回 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十一、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有什么不同?

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十二、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统一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十三、小学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

小学课程以学科为主,设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三年级及以上)、品德与生活(或品德与社会)、科学、

体育、艺术(音乐和美术)、健康、法制,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等学科。山东省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等内容。另外,学校可根据实际, 开发校本课程,如:棋类、器乐类、书画类、戏曲类等。

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十四、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什么不同?

小学每班有 1 名班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门学科有一位教师任教。幼儿园每班配备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或三名教师;教师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保育员在教师指导下,主要负责照料和管理幼儿的生活。

十五、小学生应具备哪些独立生活能力?

当幼儿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应具备以下独立生活能力:

1.知道并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电话,知道学校的校名、班名,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2.能认清自己的东西,每天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会自己削铅笔。

3.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做值日生。

4.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

十六、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终生受益。

小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言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作和分享的习惯等。

十七、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握姿。学生书写时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握姿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需要。错误的坐姿、握姿会使学生的身体疲劳和视疲劳,从而造成脊椎弯曲和视力下降。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非常重要,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配合下,通过长期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十八、小学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 6 小时,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 7:30,上课时间不早于 8:00。下午 4 点左右离校。学校每天为学生安排 7 节课,一般每节课35 分钟,每节课后有 10-15 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

十九、小学生课间应做好哪些事情?

下课铃响后,首先要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书本, 然后再离开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厕。回到教室, 同学之间可以做做拍手游戏、说说悄悄话、望望远处等。上午、下午第二节课后要做眼睛保健操。

二十、小学生在课间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课间通过过道和楼梯间时,一律靠右走,不拥挤, 不追逐打闹,避免撞伤、摔伤或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课间活动时,不和同学做危险游戏,不玩危险物品和玩具,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节课精力旺盛。

3.入厕时不要慌张、拥挤,防止地滑摔伤和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纠纷,要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

5.课间休息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针等特殊情况,必须经班主任老师同意,家长来接方可出校。

6.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在秋千、双杠、爬梯等设施上做危险动作,避免摔伤。

7.在学校进行校舍设备维修期间,不要到施工区域内玩耍。

二十一、小学如何组织学生放学离校?

放学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班级门口站好队, 在教师带领下有秩序地离校,学生走到家长止步线处, 方可跟随家长回家。如有家长未能按时来接学生,教师应将学生带回班级耐心等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十二、小学一年级布置家庭作业吗?

根据有关规定,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听、读为主,更多地关注培养小学生的习惯养成。

二十三、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上学愿望?

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采用多种方法, 激发幼儿上学愿望。如:学唱毕业歌;在日历上圈画出上学的日期;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创设入学情境;模拟课间十分钟,引导幼儿自主管理时间、安排自己的事情;组织幼儿走进小学,由小学老师带领幼儿参观校园,了解校园文化、观看升旗仪式、体验小学生的课堂、讲述少先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上学愿望。

二十四、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师要遵循幼儿学习规律,利用视频、手偶、挂图、操作材料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进行学习,积极创设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环境,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分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快乐。

小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引导他们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新入学的孩子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十五、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集体归属感?

幼儿期是建立集体归属感的关键期,幼儿园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通过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学习和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关爱,逐步建立集体归属感。

小学教师注意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共同遵守班级的基本规范,通过班级值日生、运动会、小组学习竞赛、优秀班级评选等活动,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二十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幼儿园教师面对幼儿的争执时,要引导幼儿学会互相谦让、礼貌待人,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

小学教师要关注胆小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交往的胆怯心理,学习用微笑、赞赏等友善的行为与同伴友好相处。利用团队游戏、班会活动、课堂互动、体育运动等方式,鼓励、支持孩子大胆结识新朋友,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十七、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带动幼儿,同时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向拥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幼儿学习,帮助幼儿逐渐养成基本的文明礼仪习惯。在一日生活中,有效结合班级的环境布置、开设幼儿品德教育课程,设计《礼仪纠纠错》《怎么去做客》等趣味游戏,做到品德教育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培养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二十八、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及为班级服务的能力?

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对幼儿入学后独立生活、独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例如:自己吃饭、穿衣、洗手、能根据天气增减衣服;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保持清洁;认识并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 认识钟表,有时间和任务意识;能够收拾自己的房间,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提高幼儿为班级服务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班级“值日生”的形式进行,值日生工作并非是让幼儿代替老师做一些杂事,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重视对值日生工作的评价,提高幼儿责任感,促进幼儿服务他人的社会行为发展。

二十九、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要鼓励幼儿坚持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 绘画、下棋、阅读、搭建等;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引导其专注、安静地做事情;不随意打扰幼儿,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坚持活动;多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等,给予有针对性的训练,养成幼儿坐定、静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三十、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说话速度应放慢,使幼儿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同时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幼儿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幼儿一些任务、让其完成,发展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跟进指导并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创设宽松的环境与心里氛围,引导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能够表达。

三十一、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师利用班级阅读区域为幼儿准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适合本班幼儿阅读的书,组织开展入园阅读、区域阅读、睡前阅读、离园前阅读等活动,将阅读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有效结合语言教育活动,给幼儿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多问幼儿几个“为什么”引发阅读的思考;利用师生阅读、同伴阅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例如:讲故事、绘画、角色表演、绘本剧等。

三十二、如何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幼儿园里幼儿要使用画笔进行绘画,大班下学期要写 10 以内的数字,因此,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如: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改编成儿歌“小小虾儿,真不好,小小年纪弯着腰,我们不学小小虾儿,书写姿势要摆好,身体离桌一拳头,挺起腰杆要记牢,两腿摆平放前面,天天做到身体好。”这样幼儿既有明确的认识又能自我检查书写姿势是否正确。教师要随时纠正幼儿不良的书写习惯和姿势,同时,教师也要请家长进行配合,做到家庭和幼儿园要求一致。

小学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习惯时,要注重在书写过程中的不断纠正错误姿势,在书写练习时,根据孩子个体情况做好指导。

三十三、如何开展安全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主动避免和防御各种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意识,学校、幼儿园要开展好安全教育。每天放学(离园)前,每周放学(离园)前,每个节假日放假前,对孩子们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提醒。做好安全教育:一要教师提前备课,有计划的开展;二要保证教育的时间, 长期坚持;三要保证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四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形式,提高教育成效。教师应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十四、如何禁止孩子不带危险物品入园或入校?

幼儿园禁止幼儿携带一切物品入园。教师在每日晨检环节中,应有意识的与幼儿进行交流,看是否携带零食、饮料、玩具等其他东西入园,如有发现,教师应先代为保管,与家长做好交流工作。

小学禁止学生携带与学习无关的一切东西入校, 如水果刀、玩具等物品。

三十五、如何指导幼儿安全使用学习用品?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如在剪刀一开一合时注意不要剪到自己的手, 更不能用剪刀随意玩耍;知道铅笔使用的安全事项, 如铅笔不要削的过于锋利,铅笔头不能冲着别人等。在幼儿操作使用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完后要收好,不随意摆放。

三十六、如何教育幼儿正确应对陌生人?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如教育幼儿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零食;不跟陌生人走等,也可采用情境表演等形式模拟再现如何应对陌生人。

在小学里,教师教育学生上放学路上不要和陌生人交谈。如路上遇到特殊情况,要沉着冷静,可拨打家人电话,求助路人、找警察,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三十七、如何针对幼小衔接工作与家长进行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除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形式,也可以利用便条、电话、短信、网络等个别交流的方法,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使双方及时地、更多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的一些表现,达成家园共育的美好愿景。

三十八、如何向家长客观地反映幼儿在园表现?

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有效指导每一位幼儿,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表述、鼓励的口吻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议,达成共识,赢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三十九、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教师对孩子的批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及时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要履行的教育职责。教师要从事情本身出发,客观地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不足之处,通过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逐步在教育理念、方法上达成共识,及时改正孩子的缺点,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十、如何指导家长对幼儿“放手”?

教师要引导家长理解“成人放手,幼儿动手” 的教育原则。在家里,家长要多提供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如擦嘴、擦鼻涕、洗手、吃饭、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小事,却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独立能力。当幼儿独立完成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幼儿自己做决定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四十一、为什么孩子满六周岁才能上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不足龄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过早上学会让孩子产生挫折感,自信心受损,会逐渐产生胆怯、自卑等负面性格。

四十二、“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

幼儿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幼儿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不遵循幼儿成长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损害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提前掌握了小学的学习内容后,如:拼音、百以内的加减等,容易使其变得不爱倾听、影响其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所以说,幼儿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 而不应强加于幼儿,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十三、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不能单纯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要通过参观、交谈等活动,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松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四十四、如何激发孩子上学愿望?

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将要就读的小学实地参观, 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微机室、操场等,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 如:上课、学习、考试、活动等,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激发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荣誉感。

四十五、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将开始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会出现焦虑情绪。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就要试着让孩子从心理上“断乳”。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根据课程表带好学习用品等,只要是积极参与,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另外,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避免诸事都求别人帮忙的现象。

四十六、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孩子每天在学校都有相当长的活动时间,同学之间一起学习、交流和活动,彼此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当孩子遇到矛盾解决不了而回家告诉家长时,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更不能采取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反之,将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四十七、家长应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

1.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教师保持联系。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

2.向教师客观地反映孩子在家中学习、饮食、娱乐和 休息等各种表现,以便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 有助于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倾听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并正确看待教师的批评。教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应真诚地和教师一起进行分析,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

四十八、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家长该怎么办?

一年级新生完成作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直接向家长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可代替孩子解答难题,直接告诉答案,也不可置之不理,漠不关心。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动脑筋,敢于克服困难,同时可以给出一些好的建议,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孩子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作业和任务后,要给予适当奖励。

四十九、如何指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

合理、有序、丰富的课余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好的调节剂。建议孩子的课余生活可作如下安排:

1.定时、有选择地让孩子收听收看新闻、动画片、科学教育等节目,以开阔眼界,培养广泛的兴趣。

2.陪孩子一起完成“听、说、读、背”等口头作业,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锻炼身体, 呼吸新鲜空气,舒缓眼睛,放松心情。

4.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安排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其爱好和特长,但活动内容不宜过多,不要强迫孩子。

五十、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动手制作小礼物或画一幅画送给幼儿园的老师留念;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大班毕业典礼活动;可以在家中开展感恩活动,如为家中长辈倒水、捶背、洗脚等;可以协助孩子参加献爱心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爱别人。

五十一、孩子入学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学习能力: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 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用完及时归位。生活能力:能自行处理入厕、盥洗,能主动喝水,会系鞋带、穿脱衣服等。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寻找老师帮助。交往能力: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结交新朋友, 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

五十二、需要和孩子共同准备哪些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要保证使用安全方便又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既不能购买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学习用品,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基本学习用品:书包、垫板、笔袋、木质铅笔、塑料直尺、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练习卷或练习本)等。这些基本学习用品,一般每天上学都要携带。特殊学习用品:卷笔刀、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粗细各一支)、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颜色无需太多,体积不宜过大)。这些学习用品,可以根据每日课程表的安排携带。生活用品方面,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小抹布、一个密封好的水壶、一小包纸巾。

五十三、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早晨按时起床, 上学不迟到;晚上固定睡眠时间,早一些休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监督孩子执行,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孩子做得好时要适当给予鼓励。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五十四、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2.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3.在家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事情完成后, 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良好习惯。

五十五、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对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逐渐树立对孩子的正确评价。

2.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整理床铺,洗洗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3.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就要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树立再次尝试的信心。

4.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从家长自信的表现中将会获得良性的暗示。

五十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家长要掌握正确的书写要求,注重培养孩子画画、书写时的正确坐姿,要坚持做到三个一(“一”), 即一尺、一寸、一拳头,书写时要注意:头不得左右歪斜,上身要坐端正,胸部与桌边保持一拳的距离, 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以与肩等宽为宜。

五十七、如何培养孩子注意用眼卫生?

用眼卫生是指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劳、酸痛或其它症状的发生,以免导致视力衰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孩子的写字台要安放在室内采光好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

2.读书写字时应坚持姿势端正,不要躺着、趴着、走路或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连续长时间读书时,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注意营养,多食蔬菜、海产品、动物肝脏,限制甜食。

4.正确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穴位要准,手法要柔和缓慢,做完后最好闭目一分钟,然后再望望远处。同时要注意做操时,手一定要清洁,不然,反而会让眼睛感染上病菌。

5.控制缩短孩子玩游戏机、电脑及看电视的时间。

五十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孩子刚入学时培养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帮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非常重要。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桌椅、书架、台灯等整洁有序。

2.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督促

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切忌边做作业边玩,提醒孩子做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

3.建立“亲子学习”关系,适当陪同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十九、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采用以下方法:

1.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定期带孩子去买书或借书,提供孩子喜欢的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图书。

2.创设静心阅读的环境,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3.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

4.鼓励孩子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书籍的理解, 例如:绘画、表演等。

5.创设阅读的家庭氛围,父母以身作则,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十、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1.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体育常识,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

2.给孩子创设参加运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锻炼形式和项目,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有趣的游戏任务,鼓励孩子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锻炼。

3.多种锻炼方式相互结合。灵活选择锻炼的地点、时间、伙伴,互相鼓励监督,形成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六十一、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习惯?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采用多种趣味形式,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手帕、洗袜子等;每个月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大扫除,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 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保持。

六十二、如何帮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渗透有关家庭信息,引导孩子观察家庭住址附近的主要建筑物等,加深对家庭附近环境的认识,知道所在城市、街道或小区名称。教会孩子记住家庭成员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号码, 知道家长的工作单位。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加深印象。同时提醒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不能随便把家里的信息告诉陌生人,以免带来危险。

六十三、孩子上学、放学期间应注意些什么?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亲自或指定专人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让孩子熟悉上学、放学要走的路线,记住关键的地点、路标。要提前给孩子讲解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常识,如:不能跟别人走; 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信号灯,走人行横道线,紧跟家长,行走时还要注意防范周围来往的车辆,注意自身安全。不能在马路上游戏、奔跑等,以免发生意外。上学、放学时家长应自觉遵守学校规定, 在家长止步线以外接送孩子,以保障上学、放学期间的正常秩序。

六十四、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饮食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不随便在路边或者商店购买小食品,不吃小摊上的食物。学会认识包装袋上的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告诉孩子不能吃过期或标识不明的食品,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饮料、小食品和礼物。记住用自己的杯子喝水,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

六十五、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身体部位的自我保护教育?

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保护意识, 对孩子进行直观、形象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哪些地方应该被特别保护。告诉孩子“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如果有人动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家长和教师。

}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家孩子今天一下子就学会这首古诗了...
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啥都记不住...

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焦虑已经从出生就开始了,谁都怕宝宝输在起跑线上。

智力开发、舞蹈、画画、围棋……各种兴趣班忙个不停。

但问起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孩子上早教班时,绝大多数父母都说不需要,应该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抵不住整个环境就是如此,你家孩子不上将来就可能比其他孩子弱一点。

“孩子该不该上早教”是每个家长的都会纠结的问题。

选择上吧,确实是一笔价格不菲的费用,给家里的开销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选择不上吧,又担心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让孩子还没起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今天,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展开聊聊。

“早教”顾名思义就是“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

但是,很多家长对“早教”却有很大的误解。

在一份对家长的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

所以很多家长开始让自己的宝宝过早地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不仅扼杀了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孩子上小学之后厌学情绪增高。

但其实,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强迫孩子背唐诗或认字,而是要了解孩子天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动力、满足Ta的脑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感觉刺激和学习经历,有效的激发孩子的潜在智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总结下来就是对于是一个孩子知识、思维、心理、身体各方面的综合早期训练:

知识上:在趣味性与孩子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背诵经典、建立数学概念、识字等等;
思维上:要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孩子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与看法;
心理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与爱,父母情绪稳定愉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身体上:多带孩子进行室外大动作训练,以及加强手指细小动作训练。

早教还有一个很重要部分,那就是让家长学习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为,并能从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成长元素

孩子上早教和不上早教有区别吗?

我们先通过两张图来看看两个熟悉的场景:

没上过早教的孩子哭着上幼儿园
上过早教的孩子在幼儿园主动和老师鞠躬问好

据调查表明,相比于没上过早教的孩子,上过早教的孩子社交能力、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比较强,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根亲密。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有社交需求的,而很多孩子都缺乏一个能够与同龄人交流的社交环境,即使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也无法弥补情感交流的空白。

在早教课程的学习中,孩子会慢慢学会如何打开心扉,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性格也会变得更加的开朗,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强。

有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很难谈“学习”,等长大后再说吧。其实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很“淘气”的行为,玩沙子、搞破坏、到处乱跑、在墙上乱画...让大人头疼得不行。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新鲜和好奇,若能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创意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提升。

很多父母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让亲子陪伴的质量大打折扣,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言传身教的最好示范,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早教?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在140亿个左右,大多数在3岁前就形成了。

对孩子教育和开发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而开发和教育得越晚,越不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展现。

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时期的重点,才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

而上早教是一个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的方法。

在上不上早教班的这个问题上,大多父母会考虑两点:

1、没时间带孩子上早教课,在家怎么做早教?
2、在家庭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早教机构?

针对于以上两个顾虑点,有较好的解决方法吗?

有!儿童认知能力训练专家——OK呀在线早教便是国内有品质保证的在线早教品牌,研发团队针对3-6岁的孩子大脑发育特点,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一共一系列完整的在线课程,专注培养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没时间带孩子上早教课的家长,OK呀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在家也能给孩子需要的启蒙教育!

OK呀为什么能给您的孩子合适的早教启蒙教育?

  • 海归博士指导教研,教学体系更专业

和各位家长一样,我觉得给孩子的课程,“专业性”是第一要素。只有专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认知培养。

在选择课程前,我做了初步的了解,OK呀的课程均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殷思阳教学指导,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收获了诸多家长好评。

  • 课程设计科学有趣,高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OK呀的课程后抓住了孩子的“爱玩”天性,通过小学伴“亚比”动画ip的引导,结合多样化的课程关卡设置,大大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举个例子,下图中,亚比有一个种子朋友,现在是沉睡状态,需要小朋友完成十个关卡,获取水滴,浇灌种子,才能把它唤醒。

其中的一个关卡便是运用故事串联的方式,通过一个趣味故事让孩子记住10张卡片,并复述出来,完成任务的孩子便能获得水滴,孩子看似在玩游戏,实则是在学会观察、思考、核对、寻找、记忆

  • 课程效果突出 深受孩子和家长喜爱

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一门课程的好与不好,学习效果和真实反馈便是最好的话语权。

在OK呀的课程回访中,98%的家长都给予了我们支持和点评。

OK呀更多课程详情可关注【OK呀在线早教】公众号查看!

最后,希望家长能重视早期教育,不上早教不会让你的孩子变差,但上了早教会让你的孩子更优秀,让孩子拥有更多解决问题以及社交的能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学数学启蒙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