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不回复家长的信息区别对待家长

要:随着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作为重要的幼儿教育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的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是幼儿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各方面的发展,而且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幼儿老师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定位、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处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提高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实践交往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人际关系;技巧策略;幼兒教师;幼儿家长;交往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工作、学习在特定的群体之中,总会与他人进行交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联系就是人际关系。而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是幼儿园教师与家庭双方共同配合的关系。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使得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让幼儿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支持、强化幼儿园教育,使家长与教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相接纳、融洽,互帮互长,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然而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幼儿,还有形形色色的家长,幼儿教师每天至少要与家长见面两次,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教师在与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很多分歧。因此,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成为备受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

二、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定位

(一) 幼儿家长对自身与幼儿教师的关系认识

幼儿家长自身在与幼儿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有四种。第一种是“局外人”,这是少数家长的看法,把自己完全置之于幼儿教育之外,把教育完全推给幼儿老师。第二种是“普通家长”,这种家长是把老师作为教育的绝对权威,自己只是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第三种是“信息的交换者”,这种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和幼儿教师做好在园和在家的信息交流工作。第四种是“合作伙伴”,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看法,认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两方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的关系认识

幼儿教师对自身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有两种,一是“信息交换者”,二是“合作伙伴”,而大部分幼儿教师觉得和家长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三) 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关系定位

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最理想的关系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注重研究幼儿教育中的问题,注重双向沟通,在这种交往中,教师往往表现出开放、民主、研讨的心态,而家长则作为重要参与者提出宝贵意见。这种关系状态不仅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而且也会使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之间良好的关系,幼儿会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一)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丰富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视,然而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方法比较单一,存在着重智力而轻德育,重特长而轻全面发展的现象。家长与幼儿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幼儿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激情。比如在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交流孩子入园哭闹情况时,会用到“分离焦虑”来解释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让家长不用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幼儿对科学育儿的热情,从而加强家长的理论学习。另外幼儿教师会针对幼儿出现的情况给家长提一些科学育儿的经验和方法,鼓励家长看一些幼儿教育的书籍。

(二)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扩大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及因材施教

首先,有利于幼儿教师扩大知识面,丰富社会阅历。幼儿家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阅历、职业和生活,幼儿教师在与这些不同的家长相处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社会阅历,能够更加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另外还有利于幼儿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对幼儿进行了解,如幼儿情况、生活习惯、性格行为等,才能对孩子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三)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一方面,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和谐的关系,会使幼儿处在一种被关心、关注和爱护的氛围中,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很会察言观色,看到父母与教师关系好,他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很喜欢跟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到自己被关注,充满自信,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经常交流,有利于保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平时幼儿较多,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一定的交流,只是通过一些大型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是很难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情况及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在合适的时机与家长交流,在家长及教师共同的教育影响下,孩子很容易接受与认可,并很快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四、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交往过程中易发生的分歧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分歧与矛盾,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养的不同,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也不同,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和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一) 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方法及态度的分歧

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就要多学知识,多学计算,不能只顾“游戏”“玩”,总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就不满意;也有家长认为幼儿园就该玩,吃好玩好就行,小孩那么累干什么。幼儿教师经过专业的训练、学习,严格按《指南》的要求指导幼儿,注重孩子在“玩”中学,幼儿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但不同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因而会产生分歧。

2.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态度截然不同

有的家长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了解孩子的需要,爱要命令、粗暴的语气与孩子交流,有些家长则放纵、溺爱;比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打伤了妈妈带他看病”,而教师认为幼儿要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该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热爱劳动,培养幼儿的自立、自理能力,并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在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分歧。

(二) 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往往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如有的幼儿身体状况总是不尽如人意,一到幼儿园就生病,也有的幼儿总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多次纠正都无效等,因此,教师和家长都有可能相互责备,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不够关心,而教师又会责备家长过于溺爱放纵等。

(三) 对幼儿评价的分歧

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会存在分歧,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往往只是看到自己一个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教师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而在教师看来却很普通,而在家长看来是“恨铁不成钢”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却是优秀的。此外,孩子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是这个样可能在幼儿园又是另外一个样。有时候家长和教师缺乏交流,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一般是幼儿在园外的情况,而教师了解的一般是园内的情况。

(四) 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产生的分歧

在长期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之间,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很多家长开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幼儿教师,但他们对幼儿教师的定义又不完全科学,有些幼儿家长甚至把幼儿教师当成是“家庭教师”或“保姆”,对老师不够尊重,因此,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分歧。

(五) 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产生的分歧

家长与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同步的。早上教师忙于接待幼儿,家长则忙于赶点上班,他们很难有尽兴交流的机会。有些家长每次送小孩来园,都想跟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可是由于孩子来园的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忙着接待孩子,家长又不忍心打扰教师工作,索性把问题先搁着。可是,下午幼儿园又统一时间给幼儿离园,家长多,孩子也多,教师根本就忙不过来。就算有机会,教师也只能简短地讲几句,一般都是说孩子表现还可以,对于一些孩子的缺点往往忽略不说,导致家长不能正确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或者不能理解教师的某些教育手段,从而认为教师不够关心孩子,甚至认为教师对幼儿偏心。

教师与家長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沟通起来确实会出现一些障碍以至于各自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必须寻找化解这些障碍的有效策略,架设教师与家长顺利沟通的桥梁。

五、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一)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1. “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与借鉴。有时候,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教师应该放下“教育者”的架子,虚心听取家长的想法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样也能让家长觉得教师亲和有教养,从而诚心配合教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 加强幼儿教师与幼儿及其家庭之间的了解

一方面,教师是否对家长熟悉,影响到教师是否能够轻松自如地请家长为幼儿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否交流顺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两者是否相互熟悉,彼此信任,决定了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也决定了教师对家庭教育资源发掘的“质”与“量”。另一方面,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的信任程度。如: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否有详尽的了解,是否对幼儿教育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否能帮助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出谋划策以及幼儿教师是否真正关心、爱护幼儿,都影响着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3. 选择良好的时机与家长沟通

在家长忙或自己抽不开身时交流都是不合时宜的,有些教师在孩子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想寻求家长帮助,不问家长是否有时间就要求家长来园,有时教师未安排好接待时间,有事未能很好地接待家长,结果事情没解决,造成家长满腹怨言,反而激化矛盾。教师应该安排好时间并准备好谈话内容,逐条与家长沟通。

4. 单独提意见,避免伤害家长的自尊

教师与家长反映幼儿情况要讲究技巧与艺术,切忌勿用“告状”的口吻,一般与家长交流是在入园及离园时,这时候家长比较多,如果教师稍不注意,其他的幼儿及家长就会听到教师的谈话内容,不管教师的语气有多婉转、温柔,有些家长还是会觉得教师让他们出丑,从而得罪家长了,有些家长还会迁怒于孩子,造成大家情绪上的对立。教师最好单独与家长交流,家长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并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这样更能了解家长的想法及幼儿情况,对教师的“对症下药”教育提供有利帮助。

5. 用请教的态度和语气主动沟通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尽量采取请教、商量的态度,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家长,“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您能告诉我……”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觉得你把他当教育的伙伴,同时也向家长证明你是相信、重视他的。当家长情绪开始放松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就应该可以向家长反映并指出可以改进的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上,就事论事,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进步,重点是如何提高,教师要多分析事情的缘由,诚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幼儿园工作中会有个别难沟通的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对幼儿园存在偏见,甚至会提出一些让教师无法满足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保持冷静,并主动找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想法,尽力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6. 以礼待人,坦诚相待

当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应做到礼节周到热情,把家长当朋友,千万不要以指责的语气去要求家长该怎么做,否则问题将难以解决。家长来访时应注意礼貌待人,起身欢迎,端椅倒茶,在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坦诚相待,实事求是,把事情的原貌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告知家长,与家长建立起互信的情怀,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让家长明白沟通只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在沟通时注意语气、语言的运用,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并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7. 注意外在形象,保持微笑

衣着整洁,容光焕发,给家长留下一个好印象,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启蒙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孩子在观察模仿,一个爱整洁,精力旺盛的人让人觉得精神愉快,家长喜欢这样的教师,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他们放心。

微笑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微笑就像一块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魅力无穷。教师对待家长应该随时保持微笑,遇到再尴尬再难解决的场面,只要微笑,再大的困难都能事半功倍,轻松度过,微笑待人,既能赢得家长的理解与认可,又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与矛盾。

8. 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

决定沟通的方式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1)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沟通策略,据相关调查女性家长更会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也能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因此女性家长更容易成为家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也可根据家长年龄不同选择沟通策略,年纪大的家长(一般是隔代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生活、饮食方面的习惯,教师可以先做晚辈后做教师,注意态度向他们反映孩子的在园生活情况,而年轻家长更注意孩子的发展,教师应该尽量取得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听取他们的建议;可根据家长的教育程度及其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沟通策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特别重视,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一般不重视幼儿教育,因此教师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沟通策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包括年龄、性别、性格、家庭情况等,情况不同,家长的重视点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2)因事而異的沟通策略

以交流孩子情况的沟通策略,教师应借助具体的事例及具体的语言向家长反映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在遇到重大事故时,教师在处理规范、送医及时、判断准确的同时,还要注意安抚家长,将具体情况讲明并勇于承担责任,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切忌用告知的语气与家长交流,以免伤及其自尊心;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教师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交代任务,并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教师应该冷静,耐心等家长说完,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应该从父母疼爱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从疼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等家长情绪缓和下来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更能让家长接受,对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教师则应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讲清楚。

(3)因地而异的沟通策略

在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考虑地点,有些一般性的沟通,教师可以在离园时进行简短的沟通,但在反映孩子问题时,应该避开人群以便沟通,同时也反映教师对家长及幼儿的尊重。

(二) 幼儿教师如何调整心理,增强自信

1. 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

有些幼儿教师会觉得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与幼儿家长却比较难,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会有一种优势心理,幼儿的心理或生理发育都不完全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所以幼儿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幼儿与教师之间是一种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与其相处过程中比较轻松,无负担,即使与幼儿发生矛盾,也比较容易解决,教师在与幼儿相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一定的心理优势。

然而面对家长时这种优势心里没有了,家长是身体和心理都发展成熟的成年人,并且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格特征,具有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交往,与幼儿家长相处,教师就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教师很难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很多教师并不自信,与教师和幼儿的相处是完全不同的。

对这种较大的心理反差,很多年轻教师往往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也缺少对这种心理反差的分析与认识,不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角色,所以在面对家长时很紧张,常常“碰钉子”,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状况,甚至会产生矛盾与冲突。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学会互换心理角色,从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 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威信。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

幼儿教师掌握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识,能更好地向家长分析和汇报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地宣传一些正确的育儿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3. 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

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教师在与家长的相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取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这是做好家长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1)主动介绍情况,搭建情感的桥梁

教师在与家长初次接触时都不免会有生疏感,那么教师应该主动肩负起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责任。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各方面的表现,诸如幼儿的健康、行为,社交礼仪、人际关系等,以及幼儿园近期的活动及要求,包括教师为解决幼儿问题的一些措施等,从而使家长更能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及教师的意图、方法,赢得家长的信任并配合教师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

事实上,很多家长是带着“顾虑”送孩子入园的,对教师存在很多“顾虑”,有些家长怕得罪老师不敢提意见,毕竟孩子还要老师继续教,怕得罪老师,给孩子“穿小鞋”等等,对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的顾虑,揣摩家长的心思,抓住需要沟通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与家长开诚布公的交流,并快速地解决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放心。幼儿出现意外情况时要主动及时汇报情况,以便弥补不足,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如果家长发现并来反映问题,教师会很被动,且易发生误会,家长更会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要记住孩子无小事!

(三) 利用多种资源,提高家教工作实效,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

1.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提高家长的综合能力

幼儿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园共同教育,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家长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合作活动,逐步提升家长的指导能力、学习能力和游戏能力。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家长开放日活动,过去幼儿园习惯于家长来园观看孩子们的活动,注重环境的布置。活动结束,家长开放日也就结束了,表面上看是热热闹闹的,事实上,许多家长只是外行看热闹,不知道该看什么,如何看,看过了就忘了,或者只是关注到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达到开放日真正的目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提高家长对活动和幼儿的评价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可对幼儿的表現,如动作、行为、言语、表情等进行科学的评价,还可对教师所组织的活动进行评价。如有条件,还可以针对情况发给家长一份记录表,这样,家长心中有数,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的异同,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或者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不少幼儿园创造了许多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的方式方法,如在班内订购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供家长借阅;利用网络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等。在此,我想强调以下两点。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3. 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

父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父母的教养行为及态度时刻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家园结合,互相理解支持,才能达到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作为教育者及教育机构,幼儿园应该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方法及经验。密切联系,注重家园合作,互相尊重,建构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培养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孩子。

(四) 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

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总是因为孩子而存在微妙的变化,家长会一直关注着教师对自己宝贝的态度,从而影响着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极力强调对幼儿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创造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毋庸置疑,儿童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

我们认为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证幼儿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是当今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入手,实施平等教育,把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放在首位,把平等与尊重精神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平等、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幼儿,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同时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

孩子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关系存在的关键因素,把孩子培养好了,照顾好了,使家长放心并且得到家长的信任,他们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及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是影响幼儿最为关键的两大主体,只有两者互相支持配合,才能作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主动争取得到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轻松快乐的工作。

[1]蒋超文,刘树谦.教师的人际关系[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7.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

[5]陈婷.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J].三春晖家庭教育工作室,2014,2.

[6]幸福悠悠.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J].网易博客,2010,10.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

眭蓉,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省瑞丽市幼儿园。

}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有过接宝宝上学、放学过吧。放学了宝宝们都想快点回家了,家长一天没看到自己的宝贝了,心里想着要早点看到宝宝,总有些家长不遵守学校的制度,那么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最介意家长哪些行为呢?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有过接宝宝上学、放学过吧。放学了宝宝们都想快点回家了,家长一天没看到自己的宝贝了,心里想着要早点看到宝宝,总有些家长不遵守学校的制度,那么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最介意家长哪些行为呢?

八月过去,也到了孩子该上学的时候。许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有着父母的宠爱,在家里都是“小霸王”。这样的孩子,到了强调纪律与秩序的校园里,将会很难适应。有些父母能够忍下心,不插手孩子在学校的大小事情,孩子能够改掉一些坏毛病。

但是,有些家长就视孩子为“掌中宝”,怕学校不善待孩子,就各种干涉学校的教育,长期下去受害最大的还是孩子。老师往往最无奈这些过度操心的家长,认为是他们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全职妈妈小妍的女儿眼看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在家当“公主”当习惯了,小孩子自然不愿意去上学。小妍对孩子非常溺爱,小时候连拔个牙都要买各种宠着才听话。她为了让女儿去上幼儿园,每天都变着法的给女儿买礼物,一天不买,女儿就不想上学了。她还天天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作息和饮食,老师都说一切正常,但她就是不放心。这样的家长不仅让老师无奈,孩子的坏习惯也很难改掉。

那么,老师最烦哪3种家长呢?

孩子第一次上离开家里上幼儿园,舍不得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家长表现的过于“夸张”,孩子进学校后,家长还在校门口外观望着。孩子看到门外的父母,情绪波动会更大,更加的不想去学校,累了孩子,苦了老师。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如果孩子心里一直都想着父母,也就无心去学习知识、交朋友了。家长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孩子不仅静不下心学习、生活,也很难改掉一身的“坏”毛病。

父母接孩子放学心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无视学校的秩序。如果每个家长都冲着挤着找自己的孩子,那学校岂不是乱成了一锅?学校作为一个管理学生的地方,必定有它的秩序所在。一般学校都会按年级的高低安排孩子们撤离学校的顺序,自家的孩子总会出来的。如果人群发生拥挤,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所以家长们不要心急,慢慢等待,不要做秩序的破坏者。

3、过度担心孩子的在校情况

父母送孩子上学是受教育的,但是有些家长把学校当成了“监狱”。据许多幼儿园老师反映,他们最不喜欢家长过度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个方面,幼儿园老师一天要带很多个孩子,不可能实时观察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另一个方面,过度的关心,会阻碍孩子养成独立、坚强的性格,因为孩子总觉得背后有父母保护着。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懂得适当的关心,别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一把害人的“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老师不回复家长的信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