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给老师送礼好吗?

今天看到论坛上有朋友发表这个话题,好多人均表示送礼很正常,此处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不就是尽心尽力去教育学生吗?如果连教育学生都需要额外回报的话,那她当老师是为了什么,为了收钱吗?

教育局明明有明确的规定,老师不可以收礼。规章制度摆在这,但还是有很多人违规我的同学说,他有一个老师特别特别好,不收礼。这样的评判标准是多么的可悲呀。如果一个老师因为不收礼而被表扬,那这个社会真的是太惨了

家长送礼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在学校受欺负,被老师关注吗?老师难道不该自觉去关注需要关注的人吗,还需要收礼吗?给了让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送礼,老师收了,在老师的角度上,,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受贿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变得麻木了,觉得理所当然。这样的社会多么的可悲呀。

用一下可能有点不恰当的比喻。给老师送礼的这种现象如同,一个人盗窃,其他人看到他通过盗窃得到了钱财,纷纷前去盗窃。这不就是随流吗?

学生在学生时代就习惯了各种违规行为,那长大后不就会习惯于世界的黑暗,缺乏正义感吗是,有的人说,老师教育学生很辛苦,理应收到一些补偿。但是,难道他们没有工资吗,国家已经给他们发了工资,也有丰厚的福利待遇,这有什么无法补偿他们的。

给老师送礼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从这一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社会的黑暗,那么,往大了看,这个社会又会有多少黑暗的地方呢假如只有用钱才可以让老师来夸奖自己的孩子,关注自己的孩子,那么这就是师德的问题,那么这就该引起教育部门的强烈关注。一个好的老师是会主动去鼓励同学、关心同学的。

以上仅为我的看法,或许某些地方有点夸张,勿喷

}

  每逢节日来临,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教师收礼,但送与收的行为仍普遍存在,而且价码也在不断攀升。对此,当事双方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说法。

  送与不送 家长们的烦心事

  很多家长认为,老师非常辛苦,尤其是初、高中老师。在过节时适当表达心意,作为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应该的。也有家长说,给老师送礼是必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得到一些关注,多得到一些辅导。除非是没有经济能力,现在不送礼的家长实在太少了。

  一位杨姓家长说:“上学期期末,孩子在学校违规使用手机,班级被扣了分,我们感觉很对不起班主任。正好趁着过节给老师送点礼,一方面替孩子谢罪,另一方面希望老师多加照顾。听孩子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给老师送过礼,我们不送就显得很另类,我们又不是拿不出这点钱,更重要的是别让老师误会,以为我们对他有意见。这年头,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老师。”

  在某机关当处长的狄先生说,自从孩子上学,自己基本成了孩子老师的专职司机,随叫随到。此外,还要帮老师发论文,帮老师计算机考试过关,等等。狄先生不无抱怨地说,这应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送礼吧。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想让孩子得到特殊关照是大多数家长送礼的出发点。给老师送礼的大多是中等生和差生的家长。尤其对差生来说,送礼就更被家长认为是寻求老师关注的唯一办法。

  目前,学生家长在年节时特别是教师节前给老师送礼已成了一种习惯。

  给老师送礼作用究竟有多大

  在某机关工作的王女士,从孩子上小学起逢年过节就给老师送礼,除班主任外,主要科目的老师都送。孩子在市属重点高中上高三时,由于班风不正,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听说老家县城高中管理严格,就托人把孩子送到这所高中借读。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第一天,王女士就偷偷给每位任课教师送了一张500元的商场购物卡。其实此时,任课教师还没见过孩子。在孩子借读的半年里,王女士不仅请老师吃饭,而且还给班主任的手机里充了1000元电话费,以方便经常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今年高考,王女士的孩子考了296分,远远低于当地大专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王女士一再感叹,孩子不争气,送老师一座金山也没用!

  但在沈阳一位潘姓家长眼里,送不送礼还真不一样:“我给老师送了两件名牌内衣后,老师平时非常关照孩子的考试、发言和作业情况。”这位家长说:“现在,我逢节必送,教师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甚至元宵节。不用送太贵重的,一般二三百元就打点了。孩子的班主任都和我成为朋友了,还经常主动打电话向我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

  据了解,作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可以关照学生的确实很多。比如说在高中阶段,现在上大学的途径不只是6月高考一条路,依靠其他途径,比如保送、自主招生、小语种、艺术特长等,要比参加6月高考来得轻松得多。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去争取这些特殊高考应具备的条件,或者很多家长并不一定有这种想法。班主任老师如果适时指点或“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收与不收都是一种负担

  其实,送礼是一把双刃剑。“送还是不送”令家长们烦恼,“收还是不收”同样也让老师们背上了不小的负担。

  在某小学工作了14年的翟老师说,逢年过节都会有家长送礼,过去是送挂历、水果等,现在常常是请客吃饭,送美容券、购物卡等,而且事后家长都有一定的“请求”。翟老师说,她非常不希望家长这样做。因为,作为教师,会照顾、关心每一个学生,请客送礼不仅浪费家长的金钱,也使老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在某重点中学当班主任的黄老师说:“其实我们心里清楚,虽然家长送的时候都说是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但背后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更可悲的是,可能在家长送你礼物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积满了对你的怨恨和不屑。”

  另一位班主任张老师说,他不想因为收了家长的礼而作茧自缚,更不愿意因此而败坏名声。所以,就多次把家长送的礼物退回去。可是当因为某件事对其孩子要求严一些时,家长就会揣度“是不是上次送的礼太少了,老师没看上”,于是,下次就想方设法在礼物上“增值”。

  据笔者了解,虽然很多老师对家长送礼持否定态度,但当面拒绝的并不多。一位老师说得十分坦诚:“我们不是非得要那点礼物,我们也不是很想吃那一顿饭。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家长对自己小孩是否重视,也可以看出对老师是否尊重。”事实上,无论教师收礼是如何不得已,但只要收下家长们的礼物,就有可能遭致家长和社会的非议,而且还可能背上师德低下的骂名。

  尽管社会上对老师收礼一再诟病,但教师收礼现象却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位退休老教师将教师收礼的心态归纳为三类:情非得已类,本心是不愿收的,但往往碍不过情面,勉强收了;来者不拒类,没有过重的道德负担,认为你既然送,我就收,我平常为你孩子付出的也很多,拿你一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正中下怀类,这是少数,这种教师好占点小便宜,一到年节,就盼着家长送礼品,个别沉不住气的,甚至还会暗示学生。这位老教师认为,教师是坚决不能收家长礼物的。因为收礼的弊端太大。在家长和学生看来,老师吃的是“皇粮”,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应该比常人略高一筹。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返回太平洋电脑网专题。

}

  教师节是否给老师送礼,不送会被区别对待吗?一位老师说出心里话

教师节近在眼前,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自是理所当然,但如何表达感谢的心情就是一个问题了。为了自家孩子,有很多家长会通过送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心意,但有的家长却在想教师节有必要送礼吗?难道不送礼孩子就不被关注了吗?

针对此类问题,很多人都抱有疑虑。在送不送礼这件事上,家长们也自觉分成两个阵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想法。

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礼吗?

有家长表示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很多,有的老师甚至还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他们的行为应该得到感谢,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也是情理之中。

也有家长表示给老师送礼是想让自家孩子得到关注,在学习方面受到更多照顾。现在很多地区都面临着班容量较大的问题,老师们精力有限,如果这个时候不表示,生怕自家孩子被老师“搁置”。

当送礼成为一种趋势,难免会助长不良风气。部分家长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保持纯粹,尽心尽力地教书是老师的职责,不应该和物质挂钩。并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若因送礼而导致孩子们被区别对待,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家长们的考虑都有一定道理,那么作为话题的主人公,老师是怎么想的呢?一位工作了6年的中学老师透露:绝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因为礼物而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自己作为人民教师就应勤恳工作,学生的进步才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的确,老师们教书育人,一般都会用严格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若全都有着不明媚的想法,那么学校也就丧失了其淳朴的本质。但这终究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问题,需要家长们更好地处理。

为什么会形成送礼的风气?

1.部分教师被“好处”蒙蔽双眼

有些老师难以承受诱惑,被一时之利冲昏头脑。家长们为了孩子,也会选择“投其所好”,致使送礼现象愈发严重。

2.社会广泛存在送礼现象

在一些场合,送礼会成为一种“规矩”,也会成为自己办好事情的催化剂。一些家长会把社会中的做事方法迁移过来,用在老师身上。

家长应如何应对教师节“送礼”?

1.可以让孩子亲手做有意义的礼物

在很多情况下,打动人的并不是昂贵的东西,而是一颗赤诚、感恩的心。在教师节之际,家长可以向孩子说明老师的辛苦,让孩子自己动手为老师制作礼物。这样既对孩子进行了相关教育,又能以较合理的方式表示感恩。

正常情况下,老师们都不会通过价格来判断价值,满满的诚意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馈。老师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继续保持讲台上的一腔热血。

2.向学校反馈差别对待的老师

一般来说,学校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教师职责。近些年来,有关该话题的讨论较为热烈,很多学校也积极回应,明确表示杜绝老师此类行为。如果家长发现有教师违反相关规定,可以向学校反映情况。

教师节是为了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感谢的日子,不应被人们赋予太多的变味含义。老师要遵守职业规定,做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园丁”。家长们则应理性对待“送礼”之事,不应将其作为获取格外关注的筹码,应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老师送礼好还是不送礼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