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地背诵一篇课文?

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求学生涯都有一个共同的噩梦:朗读并背诵全文。每当课文后面出现这几个字时,就会看到班级里的同学集体抓耳挠腮。

为什么会觉得课文难背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背课文而背课文,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抽查或考试,根本不理解课文的意义,也不明白需要背诵的原因,所以即使暂时记住了,也很快就会忘记。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在于学生们的畏难情绪,他们主观认为背课文很难,如果已经预设一件事很难,那这件事完成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虽然课文背诵是个老大难,但我们仍会发现有不少孩子能很快背出古诗和文章,并且可以长久地记忆,继而使用在作文中。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差别呢?

其实,背诵并不只是“死记硬背”这么简单,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事半功倍。今天,爱丽丝就为家长们介绍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赶快收藏起来吧~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背诵诗词或短文时,可以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这样下来,不仅会背也可以顺利完成古诗文的默写要求一举两得。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掌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比如背诵《观潮》三四段结合观潮时间变化、潮水位置变化、人群反应变化顺序的词:午后一点左右,远处.....人声.....;过了一会.....响声...人群....;再近些,浪....;浪潮越来越近........,大家.......

按照这样列出关键词,对应填空就更容易背诵了。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段,抓住风的特点(大自然的音乐家),当他翻动树叶时,树叶像歌手........;当微风拂过时,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刮起时,像雄伟的乐曲.......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段:

①首先“我”会思考什么?

(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这样写?)

②然后“我”会怎样做?

(续写--回头品味--读其他部分内容找到别忽略的东西--列单子。)

③最后“我”还要做什么?

(关于作者的想象:怎样的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利用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出这一段了。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如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大量列举了园内各异景观,可以将其从类型上进行分类,提炼出景观名称,加上对应的景观修饰词,进行感官串联,即可迅速完成背诵。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秋天的雨》第二段:可先分别背熟银杏叶色彩形态;枫叶色彩形态;田野色彩形态;菊花仙子的色彩形态。然后再把这几个画面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运用课文朗读音频,反复收听,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背诵课文或是字词不能怕重复,要不断循环巩固,当天背;第二三天复习检查、一周后再巩固一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2、背诵课文的实用小妙招

除了以上的十个方法,在具体背诵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专注力水平、记忆力好坏等选择不同的技巧。

首先背书考验的是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如果一个孩子专注力不行,那么背书也是相当困难的。

如果孩子的专注力比较弱,那么背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要做的是切分,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切吧切吧分了吧。

是的,很长一段东西对于专注力弱的孩子来讲需要背下来是很难的,孩子有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他只能小和尚念经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把自己念睡着也没能背出来。

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把小块的内容一块一块地背,背完后拼接,再重复几次基本上就能搞定了。

02、遵循记忆规律,事半功倍

当然,我也遇到过前一天晚上家长说背得好好的呢,第二天早上又成一块白板了,这种操作简直能把人气晕,对于这样的娃怎么办?

心理学上有个伟大而无聊的心理学教叫做艾宾浩斯,他发明了记忆的遗忘曲线,如图所示:

艾宾浩斯把自己当做小白鼠,记忆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音节符号(是的,他自己发明了一套没啥意义的符号,然后让自己去记忆),然后检查遗忘的规律,他发现第一天的遗忘率是最高的。

后来,从他这条遗忘曲线中我们得出了一个学习的规律,那就是:及时复习。

对的,你今天让孩子背诵的内容,记得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再让他背一遍,这样的话,巩固的效果会好很多省时又省力。

一般来说,同一个内容,第一天背出来,第二天及时巩固,这样反复巩固三五次,孩子一般就会牢牢记住了,但是这需要家长持续的督促。

之所以很多家长辅导孩子背书很累,抱怨孩子背了又忘,是因为没有坚持持续跟踪,你时不时地想起来,提醒他背一遍,这样孩子的背书久而久之就不成问题了。

前面我们说了拆分,接下来我们说说巧用图示,如果你发现一则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那么你就可以引导孩子用关键词的方式把这段材料概括起来,让孩子看着关键词背诵,然后再过渡到脱离关键词背诵,这种方法也是比较方便操作。

至于古诗和古文,如果是很小的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就让他感受韵律,如果较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背古文,是一定要理解意思去背诵的,因为有意义的识记比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要简单得多。

04、背书时间段选择很关键

最后来讲讲背诵的时间点选在什么时候最好。

很多人会觉得是早上,因为早上的脑子最清醒,然而,其实对于遗忘来说,遗忘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时长,而是干扰。

啥意思呢?你背诵一则材料,并不是间隔的时间越长遗忘得越多,而是在你背诵和回忆之间被干扰得越多,遗忘越多。

比如说,你背完一首古诗睡觉去了,过了一个小时再回忆,和你背完一首古诗去做题目了,过了一个小时再回忆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睡觉醒来的回忆效果要远远好于做题目之后再回忆的效果。

因为记忆保持的阶段最忌讳其他刺激的干扰。

所以,如果孩子今天回家有背诵的任务,那么你可以把这个任务安排到最后,甚至可以洗刷刷结束坐在床上背,背完立马睡觉,第二天早上一起来马上再回忆一遍,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3、拓展:提高记忆力助力背诵的实用小游戏

背诵的快慢与孩子的记忆力密切相关,在小学阶段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显得尤为迫切。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其实只需做一些轻松的记忆训练游戏,也能轻松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同时促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在规定的时间里去背诵一些数字、人名、单词等等,可以锻炼博闻强记的能力。

在3分钟内,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数字;

在2分钟内,背诵十个陌生的人名;

在10分钟内,背诵十个外文生词。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

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识记了很多东西,却很少去回忆。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不平衡,使我们的记忆变得十分模糊。经常回忆,回忆得尽可能精细,是锻炼记忆力的好方法。

●  想一想一小时前你在做什么?你在哪里?和什么人在一起?你们在一起都说了什么?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如何向别人描述他的长相?

●  回忆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电影里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做了什么?结局如何?要尽可能回想电影中每一个镜头。

●  回忆一下你童年的伙伴,你们在一起都做过什么?还能记起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家都住在什么地方?

总而言之,背诵这项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孩子背得越多,他的记忆力就会越好,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会非常有助于他背诵全文的。语文的背诵之路漫漫,加油吧!

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下册背诵课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