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哪个幼儿园绘本开展比较好?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1

  为了提高县级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实施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促进均衡,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县级园办学水平。我园和咸阳市机关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特制定如下计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1、互相交流、切磋、创新幼儿园管理模式、普及学校教育先进理念

  通过园长与园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学习完善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幼教队伍素质,在教育、教研、资源共享库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学习内容。

  A、树立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B、全面发展,五大领域的游戏不可缺少,全面提升,协调发展。

  ①我园指派优秀教师到结对园驻园学习。定期分批派优秀教师去学习。

  ②加强与结对园的交流,学习结对园的汇报课并及时评析,共同研究上好每节课。

  ③加强业务学习活动,学习结对园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反思能力。

  五月份:制定学习计划

  将以A、掌握标准B、师德修养C、专业知识D、业务能力等方面计划

  六月份:环境布置,去结对园参观学习

  八月份:制定交流学习计划,与结对园共同研究,制定学习计划

  十月份:去结对园听观摩课

  十一月份:中旬送教师去市机关幼儿园学习2次

  十二月份:中旬送教师去市机关幼儿园学习2次

  20xx年一月份:帮扶老师来园指导观摩课,并进行说课、评课,帮扶工作总结,制定新学期计划。

  三月份:业务学习,纲要、指南学习

  四月份:去结对园观看教师观摩课

  五月份:上旬送教师去市机关幼儿园学习2次

  六月份:我园教师上课、说课、评课、看观文艺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2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同时,以农村幼儿教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朴素的作风影响城市幼儿教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1、改善办园条件。

  依据市级优质园的办园标准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2、提高管理水平。

  城区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人员深入乡镇幼儿园指导、交流,或请农村幼儿园园长到城区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乡镇幼儿园全面了解省优质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4、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城乡幼儿相互学习交流。

  1、幼儿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要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1、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严格按《纲要》精神实施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

  2、教师优课率达30%,合格率达100%。

  3、有专题研究的方案、计划,有每次研讨过程的详实资料。

  4、家长工作有计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总结,资料健全。

  5、特色建设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资料齐全。

  6、每学年有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1、每个月有专人到被帮扶单位看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2、不定期送教到帮扶单位,每学期送教不低于10课时。

  3、接受帮扶单位老师的跟班学习,做好跟班学习老师的后勤服务工作。

  4、每学期根据被帮扶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两次专题讲座。

  5、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过程资料。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3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机关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工作计划》,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特拟定2014年秋季学期结对帮扶计划。

  开展集团化办园要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政府主导”为基本前提,以集体化办园为基本模式,以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园示范幼儿园办学优势,促进幼儿园之间相互交流,帮助二级园规范管理和保教行为,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幼儿园均衡健康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

  1、我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帮扶二级分园管理团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带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根据二级园目前现状,结合我园的优势,重点帮扶在环境创设、区角活动、等几方面。

  3、采取我园教师到二级园进行工作指导,与二级园进行结对帮扶等形式,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4、取长补短,促进二级园发展的同时,提升我园的办学品位。三、组织领导

  xxxxxx中心幼儿园、xxxxxx中心幼儿园、xxxxx中心幼儿园。

  (二)成立集领导小组,负责集团化办园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领导。

  组长:xx园长副组长:xx副园长成员:xx保教主任xx教研组长xx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幼儿园园务室,xx任办公室主任、xx负责帮扶二级园日常工作。教师负责业务指导

  1、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集团化办园计划,部署总体工作,协调工作安排和工作进度,总结经验。

  2、集团化管理主要把示范园规范化管理经验进行推广,带动二级园开展好区角活动及教学管理,加强对的教师培训及业务指导。

  3、镇中心幼儿园负责人定期了解所帮扶的各园工作运行情况、幼儿园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开展的思路、办法等,提出针各本园工作的建议意见。

  1、各二级园根据我园制定的计划拟定各项工作计划,从幼儿园教师队伍、常规管理、档案管理以及教研管理系统地进行指导。

  2、从幼儿园教师基本素质及教学模式抓起,规范教研活动内容,围绕五大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好区域活动。科学合理开展一日活动,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场地开展户外活动,设置共同性区域,主要指活动区域活动及一日活动。

  3、对教师进行《环境创设》培训。

  4、在各二级园的`指导工作中,采取实地考察、座谈、查阅档案、访谈、观摩幼儿园教师上课,了解保育及卫生消毒工作等多种形式了解试点幼儿园园情,明确指导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结合试点园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园理念和办园思想。

  5、加强保教工作指导。

  指导内容:指导活动内容不限,形式多样。可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学习、保教观摩、业务培训、送教到园、参与式学习、跟班指导学习、联谊、结对、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来整体提升各园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以教科研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落实,促进城乡之间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六、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按照《纲要》和《指南》的要求,指导各二级园开展好各项工作。

  2、九月份到村级园了解本学期的工作开展情况,我园教师到二级园进行环境创设的指导,特别是区角活动的创设,让两所村级园的室内外环境和区角创设能够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3、十月份通过看课、送课等形式提高教师保教水平,增强业务能力。

  4、十一月份村级园教师到我园交流学习,加快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步伐。

  5、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帮扶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完善帮扶工作的档案资料建设。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4

  x镇幼儿园现为现代化幼儿园,该园占地面积大、绿化条件好,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各项设施、设备完善,管理也规范化、人性化,教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有供教学、办公使用的先进设备,各班配有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和生活设备,户外有大型组合式儿童玩具、戏水池、沙池、种植园等,全园的教玩具配置均己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标准。在社会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幼儿园的新生入园率一直较高。

  1、幼儿园由于经费紧张,幼儿人数较多,教师外出学习的次数与人次得不到保证;

  2、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少,教师展示、锻炼机会更少,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缓慢;

  3、农村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幼儿园存在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制订本计划的目的是将我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一流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她们,带动该园共同进步。拟采用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方法,在教育管理、教育理念、物质材料上为她们提供帮助。

  1、重在行动,将三方面的支持落到实处。

  一是物质支持。坚持“硬件量力、软件尽力”的原则,本着“互惠双赢”的理念,园所之间互通有无,相互给予,相互促进。对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计划及保健安全工作等方面作认真的指导。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作为重点来实施。

  二是理论支持。在环境创设、备课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到农村幼儿园进行课改培训,开展讲座、研讨等双向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观摩课活动。

  三是活动支持。欢迎该幼儿园的同行们来我园参观、进行跟班活动。

  2、坚持“本色”与“特色”共发展。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主张“模仿”、“同化”,而注重发挥该园自身乡土特色,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园所内涵。为活动角的布置、教玩具的准备、活动场地的选择、活动形式的确定出谋划策,注重就地取材,既经济又实惠。

  3、率先示范,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

  树立自身形象,努力为农村幼师上好观摩课,开好教研会。邀请该园教师前来参观,指导她们合理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年青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真诚地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深入班级进行随堂听课和作课后反思指导;亲自上示范课,帮助她们解决活动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鼓励她们多利用直观教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她们大胆开展教育实践,并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5

  本学年,我园以教育局幼教中心下发的结对帮扶文件精神为指导,2013年9月与张八桥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我们结合两个幼儿园实际情况共同制定计划,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结对帮扶。在整个帮扶过程中,始终坚持对象针对化、内容实效化、形式多样化的帮扶路径,以此增强帮扶活动的有效价值。现将近一年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

  为了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我们共同成立了结对帮扶领导小组。双方共同承担,组织并领导帮扶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其中组长张红梅;副组长张平平、薛向丽;组员:裴彩霞、张海平、段鲁亚、于红丽。

  (二)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

  为了使帮扶取得切实成效,我们领导小组成员对帮扶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交流,共同制定帮扶计划。例如: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山川乡幼儿园人员少,园舍较为陈旧。教师能有效开展日常工作,但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档案资料整理、科研活动开展方面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新教师担子重,急需有针对性培养。因此,本学年我们的计划主要是,根据“所需帮扶”。

  我们的做法是:她们需要什么,我们给予什么。借助各种途径实施帮扶,如: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幼儿园软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创特色教科研活动、开展各类培训竞赛、教学活动展示等活动。进行面对面交流、力争做到有求必应、尽力而为。每次活动我们都会借相聚进行交流探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或实际问题。

  二、自主拓展、主动出击

  在结对过程中,我们将目标提升到结对的实效性上,积极联系,主动出击。

  (一)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针对性指导。

  本学年根据结对园的要求,我们安排了:保教主任鲍xx针对辅导林x作好业务管理、资料整理工作,韦x与沈xx老师做好后勤与卫生保健工作。三位年段组长与结对园的二位骨干教师结对,并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结对活动。九月份,举行了幼儿园签订了结对协议书,各自明确了职责,保障了结对活动的实效性。结对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箱、互访等形式及时交流,既快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灵活开展活动,提升教学质量

  我园教师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我们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专家讲座、学区教研、科研培训、园内教研等活动,都一一邀请他们参加,智慧共享。如:本学年我们邀请他们参加了:绘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题展示课活动、教师技能技巧培训(我们还为来园培训教师准备好材料)、3年内新教师同课异构活动等。如:我们多方努力创造机会将天荒坪学区教研活动放到山川幼儿园举行,使那里的教师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教研的浓浓研讨氛围,同时观念上有了触动。如:我们都在积极创建特色幼儿园,大家共同探讨选定目标,并对开展工作实时切磋,共同进步。再如:课题一直是山川幼儿园最为薄弱的,我们帮组年轻教师林蝶,根据幼儿园与其自身实际情况帮助她选课题、做课题。

  一是送教学活动(现场指导、说课、评课)。二是送管理经验。本学年我们安排了张海平、裴彩霞老师上门送教活动;安排了薛向丽老师上门进行教研、科研的管理介绍,并送上规范课题的记录册以作参考,资料整理样表等,教师在科研、管理上意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早出成绩、快出成绩。

  县里进行创特色幼儿园活动,借此东风,我园邀请了幼儿园的领导、教师来园参观,并组织了指导小组登门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指导,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三、初现成效,在帮扶中共同成长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共同取得了一些成效。山川幼儿园的教师逐步成长,个人课题初见成效。教师观念也逐步改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引领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帮扶活动也带给了我园参与帮扶的教师很多启示,大家受益匪浅。通过帮扶,感受那里教师的尽职精神。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特别是我们的年段组长在管理、指导上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在近一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们经过双方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帮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了一些进展。帮扶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作为帮扶工作的新手我园的结对帮扶活动正在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和结对园同进步,共发展,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 篇6

  为了贯彻落实康县教育局20xx年康教发第192号文件《关于印发康县中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征求受帮扶学校的意见后,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结对帮扶工作,提高片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成立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

  1.提高管理水平。云台镇中心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教师深入迷坝幼儿园参观、交流、指导,或请迷坝幼儿园园长到我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方式,互相了解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彼此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云台幼儿园为迷坝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交流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

  1.幼儿教育结对帮扶工作,要以我园各项大型活动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通用6篇)】相关文章:

}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探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复苏阶段

1966—1976年,我国的“”使国民经济几乎瘫痪,国家遭受严重灾难,人民受到巨大创伤,教育领域也成为“重灾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几近瘫痪,学前教育毁坏严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是畸形发展。十年间,学前教育方针被歪曲,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被批判。音乐、美术、文学成为政治教育的工具,造反歌舞、样板戏成为幼儿园的全部教学内容。孩子们得不到完善的教育,失去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失去了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这一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政治倾向和成人化倾向严重,全然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整个幼教管理体制被破坏的体无完肤,艺术教育相关的师资培训全面被叫停,致使大量师资流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接近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初期,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挖掘整理我国早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著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步探索我国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使儿童艺术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得以恢复,各项研究工作也陆续开展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同时也唤醒了儿童艺术教育事业。有少数专家学者开始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进行专项理论研究,并探索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摸索建构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在探索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问题上,大家开始逐步认识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非常有益,同时能带动其他科目的教学。这一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将美术与音乐教育采用分科教学模式,美术教学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音乐教学的内容很宽泛,有唱歌、游戏、舞蹈律动、欣赏、及演奏打击乐器等,但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原因,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唱歌课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实际教学中,艺术教育只是为智育作陪衬,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音乐与美术课程二者独立教学,其他科目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更是毫无联系,教学组织形式也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为主,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向着纵深发展,我国社会的主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阶级斗争过渡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经济迅速恢复带动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素质教育的概念适时被提出并在全国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儿童艺术教育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得到高度推崇,忽视了对儿童的权利和主体地位的尊重,当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此类问题也普遍存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教育信息交流日益频繁,许多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对儿童权利以及儿童的主体地位日益关注。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标志着我国儿童权利保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后,我国又相继出台了《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一系列文件纲要的出台都充分保证了儿童的权力,肯定了“以儿童为本”理念的正确性。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是还是显露出了一些变革的迹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可喜变化,为其顺利过渡积蓄了力量,打好了基础。

3.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全面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知识技术更新速度飞快,尤其是网络使人们社会交往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这种形势下的学校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扩展到整个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过程中。众多儿童教育工作者开始从多角度对儿童艺术相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生态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都被借鉴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来,日益走向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自此,美育真正摆脱了从属于智育的附属地位。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分析

1.开阔视野,启发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

学前儿童利用感觉器官感受客体的存在,从而引起人脑对客体各个部分产生审美心理的反映,被称为审美感知。审美感知不同于一般感知,虽然他们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但是一般感知更加直观,实用,而审美感知则更倾向于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现性的真实感受。譬如当儿童看到一棵盛开桃花的树时,一般的感知会告诉儿童它是一棵桃树,并盛开着花朵,而审美感知则会触动更深的情感,可以在怒放的桃花的姣好姿态中感觉到幸福,希望等。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感知的培养,最主要的不是让他们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认知,把握客观事物的情感表现性才是关键所在。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文字、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时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我们可以运用简单的画面,与音乐的配合,视觉与听觉、触觉等的感官体验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儿童的视野就会被打开,生活经验也得以丰富。

2.调动想象,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联想

学前儿童在欣赏音乐和绘画作品时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受到感染而展开的想象被称为再造性想象,譬如在观赏桂林山水或泰山“十八盘”时,能从中联想到各种熟知的事物的形象。一切审美活动得以顺利展开需要学前儿童的审美想象力作为基础,孩子们通过客体刺激感官,从而激发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和体验,继而协调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使审美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审美想象的过程也一并完成,从而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和审美想象能力的发展。

3.触动心灵,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的体验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审美活动的动力。在审美活动中情感可以使欣赏者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在创作中又是灵感的巨大推动力,所以它具有特殊的地位,连接审美心理的各个要素,使他们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譬如: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欣赏浩如烟海的优秀艺术作品时,孩子们可以掺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感受不同的内心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情感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到,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为了使他们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调动孩子们各种感官,从整体上把握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从而引导学前儿童更深刻的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4.深化感受,提高学前儿童审美理解力

学前儿童对现实生活中与艺术作品中的事件、情感区分开来,并对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完全理解是审美理解旨归所在。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使整个审美活动完整进行,审美活动不能缺少审美理解这一重要环节。学前儿童单纯、未经世事,右脑功能占优势,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想象、理解所遇到的人和事。因此,为了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艺术作品,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引导方法必须要恰当。

5.协调沟通,塑造完满型人格

艺术审美是情感的的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是学前儿童最佳的教育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艺术与德智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使社会性、科学性和审美性得到完美结合,获得审美教育的自动调节,为塑造孩子完美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的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这一问题。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潜能、能力,成为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艺术使人类的情感体验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生物,这也正是人类区别与其他生物的关键,艺术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类的必需品。学前艺术教育能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并带给他们美好的体验,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前儿童的最佳学习途径是艺术教育进行的,艺术教育能够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并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并创新对客观事物想象,完全是因为艺术科目自身的属性使然。对学前儿童来说,音乐、美术、文学是最能发掘儿童的感性潜能的科目,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会使用艺术语言表现和表达自我的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感性与理性得到统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前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并积极借鉴国外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飞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探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美术、舞蹈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让学前儿童初步感受美,体会艺术美的情趣,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及爱好应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者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学前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制定艺术教育目标,这是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也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更贴近孩子特点的方法,在观念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应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体验,而不应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家长与艺术教师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这一成长阶段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来进行艺术门类的选择,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孩子天性与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艺术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通过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儿童的自然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达到或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1.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及交流的工具,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艺术熏陶。

2.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通过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的去创新与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儿童大胆去想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床在,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或肢体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艺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与审美情趣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智力全面发展与健康和谐成长,培养儿童创造意识及形象思维的能力。

5.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有间接的影响与延续作用。通过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学前儿童艺术作品与艺术创造去影响社会整个的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艺术文化,为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心

当前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认为社会竞争压力大,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有立足之地。而某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在进行艺术培训教育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是让孩子不断的考级或参加各种比赛,以赢得在社会上的声誉,以便更好地招生。在这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孩子很难在艺术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强调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儿童艺术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影响及作用,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及体验的获得。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最终决定了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当前许多儿童艺术教育机构的教育缺少艺术欣赏以及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欣赏活动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始终是体现审美目标主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环节十分薄弱,由于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所以在这一方面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

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为了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解决目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艺术教育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或艺术要想学好,必须是兴趣作用的结果,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也应该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避免急功近利。慢慢去观察或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如给孩子听音乐,看舞蹈,让孩子自主去模仿,或者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去自由的绘画,教师或家长再适当的去引导,帮助孩子去认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按照成人的想法或模式去限制及否定孩子的创造或发挥,而是应凭借经验与敏感性的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再进行适当的启发与鼓励,这种艺术萌芽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留下愉快的记忆,再以此为起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开导,不断的进行深入教育,并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等等,不断的加强与稳固儿童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地发展。

艺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艺术教育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体现应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艺术教育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逐步的过度,教育上的循序渐进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让孩子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根据学前儿童不会抽闲思维,难于集中精神这一特点,多采取直观演示法教学,不要单纯的讲解,让孩子跟着做或看着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孩子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探讨: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阐释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名词,它集各种艺术类别于一体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创造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范围里的艺术教育通常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来实现的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热爱艺术,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成长。但现实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却与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反而出现了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思想内容的说教,其教学方式单一、注重模仿忽视创造、缺乏学科的综合迁移、忽视儿童个体差异和过分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强调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动的、发展的。同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关于审美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歌唱家、画家、舞蹈家等。我们期望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输,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和生命教育为情感目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咸阳周边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就咸阳市农村地区来看,农村学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咸阳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咸阳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咸阳市的幼儿园则可以咸阳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咸阳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咸阳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乡家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80后、90后家长的育儿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开放的,城乡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咸阳周边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有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轻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则认为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才是必要的。对于出现的乡村爷爷奶奶们落后的学前艺术教育观,我们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留一个人陪孩子等主题,呼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至少留一个人陪孩子;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再教育。

(四)幼儿艺术能力较弱

幼儿的艺术能力是什么?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培养儿童艺术能力是指,通过对艺术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操作和控制与创造,使幼儿的眼脑手口相互协调、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与艺术实践活动相关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和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表现,发现城乡学前儿童的艺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且农村儿童的艺术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在音乐方面,歌唱活动城乡幼儿差别不大,但在对乐器的掌握上,农村孩子落后于城市孩子;在舞蹈方面,城市孩子表现的更专业些,农村孩子表现的随意一些;在美术方面,城市孩子的美术教学更系统,孩子的作品更成熟些,农村孩子的美术教学不系统,表现的作品比较生活化。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城乡师资的差异,教学环境的不同,家长支持力度的不同等因素最终导致城乡幼儿艺术能力的差异。所以广大农村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做好家园公育的相关配合工作;农村幼儿园应积极向城市幼儿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实力;同时政府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利用政策倾斜,使农村学前艺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梁晶库晶晶王钊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探讨:浅议艺术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育担负着培养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创造者的任务,幼儿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随着幼教理论的不断发展,证明了幼儿教育对幼儿完美人生建构的奠基作用,也就是说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宗旨,为整体素质教育打好基础为最终目标。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教育的培养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进程。针对如何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认识、重视开展优质量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做法和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艺术领域要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以前我们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意识单一、模糊,设置的艺术课题、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东西,现在我们通过网络学习,“纲要”的学习,对《纲要》精神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在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而制定发展目标。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本义是:萌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师应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成为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如让幼儿通过活动真正认识到幼儿园可爱的地方,从而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思想感情,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为幼儿今后在园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整个活动既有音乐知识的了解,又发展了动作技能,又从视觉中欣赏到幼儿园的美,更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又体验了幼儿园生活的愉快,丰富了幼儿的感情。所以教师对艺术课程教育的目标意识正确、全面,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二、开展多样的教育途径和教学尝试

(1)幼儿应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总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则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发挥,影响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教育 教的是“技术”,而非“艺术”。“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提升,但“艺术”只有靠长期用心感受。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美术的技法,但对美的感知是不能教给的,只能进行引导和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开启幼儿自己的感官让幼儿处在主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在一些活动中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与谁做伙伴。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启发孩子的独特性,并开放地接纳孩子个性化“艺术符号”的表现,从旁对幼儿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在技能方面给予帮助,对幼儿的活动过程所表现出的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创造性表现等表示肯定和鼓励,敏锐地去意会他们背后的精神寓意。

(2)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艺术教育活动,侧重幼儿学习掌握有关艺术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情趣。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各环节有机地把音乐、色彩带进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视听环境,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的主题的、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形象性发展性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日常观察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3)幼儿艺术教育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纲要》的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五条规定: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没有学习的任务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可以自由尽情地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可以乐此不疲的像做游戏一样地从事艺术活动,追求过程的快乐。幼儿的游戏具有审美、创美的许多特点。反过来,幼儿的艺术活动又充满着游戏性,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艺术活动当作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地审美和创美活动,他们只是满足活动的需要,为了自己喜欢才去做的。艺术活动和游戏一样,有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过程,令幼儿高兴。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感受快乐,继而分享快乐!正如心理学家弗莱德罗所说的:“那些对于成人来说是认真的、常常是艰苦的工作――培养自己的脑和眼,使之成为艺术家意志的绝对温顺与可靠的仆从――对于幼儿来说却是纯粹的快乐。幼儿以无穷的乐趣去重复每一种新的工作、新的本领与新的花样。”

(4)艺术教学指导中,家长与教师的情绪表现,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理解作品情感的催化剂。家长与教师对作品表示喜爱之情,并把作品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指导中,感情溢于言表,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传递着作品的情感,这样就能唤起幼儿情感的共呜,激起幼儿投入。在作品和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幼儿逐渐产生对结果的兴趣,逐渐产生审美、创美的意识,对艺术的兴趣也就更加深厚。

(5)运用多种感官,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要求。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认知开始的,感识是认知的开端。幼儿受身心发展的制约,感知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在“看”中才能学会看,在“听”中才能学会听,在摆弄物体中学会触摸物体的特性。教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色彩、声响等的意蕴,调动想象、思维、动作、语言的参与,反馈感受程度,促进理解。

三、幼儿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为健康型人格的塑造打基础

心理学范畴的“个性”,又称“人格”。它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五个方面。其中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属于狭意的个性的范畴。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哲学美学范畴的人格则是对个体人的全部本质、属性和丰富性的高度综合。其发展是有层次的,即经过两次超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再到“审美的人”。当个体行为都以实用功利为目的时,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不可能总是和谐的。所以培养下一代具有与社会、自然和自我和谐的“健康型”人格幼儿,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对生命的愉悦和创造价值的实现。艺术教育在“健康型”人格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栽培少数的艺术家,而应着重“全民美育”的实施,以促进全民精神面的提升。学前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只要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坚持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直觉感觉和理性领悟相结合,在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处理方面,坚持艺术与体、智、德、美相结合,艺术氛围与道德氛围一致,使幼儿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为健康型人格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探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摘 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功利化的技能训练,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述谈起,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有的“人本性”,并针对人本主义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意义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反对心理学思潮中的两股主流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运动中提出的观点并没有体系化,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仍然有其鲜明的特征——以人为本。关注体验本身和其对个人的意义,强调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特品质,如创造性、自我实现,从根本上关心和重视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内在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以整体人作为出发点理解和解释人的行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就成了一个热点。艺术是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方式,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还可以抒发情绪情感,产生人与人,人与物的良好互动,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连这些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儿童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人本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性”。成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儿童的发展,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主张艺术能力是儿童自然发展的结果,强调通过艺术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1]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强调完整人的培养。可见,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中蕴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有其“人本性”。第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蕴含着“人本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儿童参与到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并注重这个过程中儿童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造性”,另一个是“体验”。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类的独特性,例如选择性,创造性等。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对儿童创造性的激发和保护。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体验着”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的体验,其次是理论解释和对外显行为的观察。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强调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过程来说,它与人本主义又不谋而合。

二、人本主义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创造性潜力的保护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创造性,认为创造性人皆有之,或者说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好坏之分,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艺术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儿童的创造动机,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首先,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受每个儿童的个人价值,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只有儿童感受到了这种态度,他们才会成为他们自己,不伪装粉饰,释放真实的自己,不循规蹈矩,以新的、自我的方式发现自己,进而向创造性迈进。其次,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没有过多外部评价的环境。罗杰斯有一个基本观点,即“当我们停止从我们自己的评价着眼点去对其他人作出评价时,我们就在发展创造性”。他认为:“评价总是一种威胁,总是会使人产生—种提防,这就会拒绝某些经验,就会迎合他人的要求,无疑这些东西对创造性是十分有害的。相反,如果没有依赖于外部标准而作出的评价,那么,我们自身就能对我们的经验更加敞开,就能认识到我自己的好恶、活动材料的性质以及我对它们更加敏锐的反应。我开始能认识到自身的评价点。因此我正在迈向创造性。”[2]但是罗杰斯又指出,停止评价别人并不是连对这个人作出反应都不允许了。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毫无拘束地对他人“反应”(reaction)。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潜能是引导儿童表现出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放任儿童。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该淡化评价的意识,但并不意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种平等地“反应”回应儿童的艺术表现。如“我喜欢这边这些颜色,但是我不喜欢那边。”

(二)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实际上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情知合一的人,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因此,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该遵循学前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完整的人格发展和培养。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情操,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次,应在艺术教育活动实践中要穿插人文教育,具体来说包括儿童对社会、儿童对自然、儿童对他人、儿童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同时,通过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互助、合作及容忍,倾听别人意见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在一次以“人类的好伙伴——狗”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通过观看以狗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以及多种多样狗的图片,欣赏以狗为主题的绘本,聆听狗叫等。让儿童对狗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让儿童亲身感受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随后组织儿童用唱、舞、画、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再现情境,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合作、互助。在这个活动中,充分给予了儿童人文精神的熏陶,不仅触发了儿童爱护动物之心,而且促进了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

在大多数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中,人类的内在天性包括基本需要、情绪,以及中性或积极善良的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认为儿童具有积极向上的、善良的内在天性,我们应该鼓励它们的释放和表达,而不是压制它们。因此,引导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鼓励儿童内在天性的表达,而艺术则是儿童释放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自我的释放。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儿童的绘画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涂鸦;儿童的跳舞可以联声起舞,边唱边跳;学前儿童的故事可以发挥想象,自编自讲。因此,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能够充分表现他们自然、真诚、积极、向上的原始情感和情绪。具体来说,对于学前儿童,特别是早期的学前儿童要给予他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提供给他们多样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涂鸦中用无序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满足自己需要,在随意哼唱中表达自己的天性,抒发自己的情绪。

人本主义以“真诚”、“接纳”、“理解”为优秀,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空间,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儿童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让儿童学会自由是一个不断体现潜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和谐氛围中不断发挥潜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说明教育不仅要考查儿童现已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更要注重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开发处于萌芽状态的能力。虽然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某些局限性,比如过分地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们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娃娃绘本馆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