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吃点益生菌哪种比较好?

粉哥导读:日常生活中,喂养不当对宝宝脾胃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儿童群体中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也很普遍,所以想要宝宝身体壮,调理脾胃是关键。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脾胃虚弱类型?脾胃虚弱对宝宝有哪些危害、如何调理呢?脾胃虚弱的宝宝如何选择奶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的宝宝是哪种脾胃虚弱

脾胃是后天之本,《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就是储存粮食的地方。脾胃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起重要的作用,脾胃虚弱的宝宝表征明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脾胃阴虚表现为干燥、燥热,宝宝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眼袋偏紫红、舌头红、舌苔少或者有裂纹,除此之外,宝宝还有手脚心热、心烦、眼睛干、怕热等症状,脾胃阴虚也就是家长们常说的“上火”。

脾胃阳虚表现为宝宝口淡、口水多、眼袋偏青色、舌头胖大、舌苔腻、手脚冰凉、容易怕冷、多汗气喘,以及身体容易浮肿。

脾胃气虚的宝宝口淡、口甜、眼袋大、大便干或溏稀、舌头大、舌苔白、面色萎黄、身体消瘦,气虚严重的孩子整个人无精打采,容易疲惫,平时不愿意动弹。


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宝宝,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旺盛,然而有些宝宝却不爱吃饭,或者吃得多但不长肉,出现这些情况一般都与脾胃虚弱有关。

中医认为,食物和饮水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营养物质,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脾胃虚弱则运化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量少,吸收不良,大便偏干或偏稀,久之就会导致宝宝面色不佳、形体瘦弱、不爱长个儿。

脾胃虚弱还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古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不良常常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翻滚哭闹,但是促进宝宝长个头的生长激素80%都是在睡眠中分泌的,因此睡觉不佳的宝宝不仅消耗父母的精力,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也会减缓。


保证消化好,是脾胃虚弱孩子的饮食要义。消化好,得到充分休息的脾胃,才有时间和能量修复自己。家长要尽量让宝宝少食多餐,预防积食,不要过度喂养;其次要饮食清淡,避免油炸、过凉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家长还可以给宝宝适当补充益生菌,促进消化和肠道健康。

捏脊:两手捏住宝宝背部尾椎处的皮肤,提起,沿着脊柱向上提捏至脖颈处,连捏 6 遍。注意捏三下,提一下。每天坚持为宝宝捏脊,可以强壮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而且还免去了宝宝吃药的烦恼。


按摩:可以沿着宝宝肚脐,用手掌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肚子,每天早晚2次,每次10-15分钟。还可以给宝宝揉一揉拇指末节外侧和手掌大鱼际,调理脾胃。




脾胃虚弱的宝宝如何选奶粉

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含量非常高。在人初乳中,乳清蛋白的占比在90%以上;过渡乳中,乳清蛋白的比例为80%左右;成熟乳中,乳清蛋白的占比为60%~70%。乳清蛋白含量高的奶粉与母乳越接近,宝宝更容易消化吸收。

乳清蛋白含量高的奶粉:圣元优博瑞慕,乳清蛋白占比达到90%。此外,飞鹤星飞帆、海普诺凯1897荷致、蓝河姆阿普、君乐宝恬适等产品也添加了适度水解蛋白。

OPO结构脂又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这种结构脂较易被孩子接受,同时,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和钙皂,促进钙的吸收,其代谢负担也比较低。

OPO含量高的奶粉:金领冠珍护、合生元派星、海普诺凯1897荷致、蓝河姆阿普、澳优能立多、惠氏蓝钻启赋等。

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抑制肠道病原体的生长,改善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

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奶粉:海普诺凯1897萃护、蓓康僖、金领冠塞纳牧、佳贝艾特悦白、蓝河春天羊、麦蔻乐享等。

乳铁蛋白是一种非血红素铁结合蛋白,有助于抗菌和抑菌、抗病毒效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乳铁蛋白含量高的奶粉:皇家美素佳儿、美赞臣蓝臻、优博剖蓓舒、高培迪唯恩、咔哇熊亲融、蓝河姆阿普、贝因美爱加等。

脾胃虚弱在孩子中很常见,对于宝宝的饮食营养,家长注意避免过度喂养,要让宝宝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另外可以多给按摩捏脊,促进宝宝消化,避免积食。在选择奶粉时,要选择不含敏感成分的奶粉,多留意奶粉中的乳清蛋白、OPO、益生菌和益生元、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不少妈妈听说给宝宝吃益生菌能治湿疹,那么到底宝宝湿疹吃益生菌有用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宝宝湿疹吃益生菌有用吗

不少妈妈都知道益生菌有调节肠胃的作用,但又跟湿疹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宝宝湿疹主要是由于自身肠胃菌群不健全,体内IGE过敏抗体浓度高导致的过敏性体质引起,比如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导致的湿疹。所以说,及时补充益生菌可以平衡肠胃菌群,提升肠道屏障功能,有效提升免疫力,扭转过敏体质,对治疗湿疹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益生菌必须是“活的”,才能起到健康作用,这是益生菌产生功效的基础。益生菌是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从生产(包括菌种的筛选、生产环境、包装等)、在货架待售、食用后通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到达肠道——这层层考验均会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通过这些关卡并最终在肠道定点繁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有的益生菌产品虽然菌数高,但由于缺乏保护,能成功到达肠道繁殖的活菌数量其实很少。而且往往一瓶里同时含十多种菌,其中只有一种有可能对湿疹起作用,这个起作用的比例是44%,所以购买应慎重。建议购买品牌产品,像崔玉涛推荐的美国合生元LGG、汉臣氏、妈咪爱、纽曼思、优之元这些牌子都是很不错的。

婴儿湿疹严重还得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

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

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

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

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

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注意: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

作为丁香妈妈的铁粉,对于儿童安全用药一定积累了很多小锦囊,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锦囊中反复被提及的一点叫做:

能用一种药物成分解决问题,就不要给孩子使用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就不要两种药物联用。

因为一些药物成分,是不适合「混搭」在一起的。

今天就请专业药师刘子琦老师,来跟我们具体说一说:哪些药物不适合「搭着吃」。感冒药 + 退烧药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感冒了要吃感冒药,如果紧接着又发烧了,当然要再吃退烧药才行。

其实,大多数感冒药里都含有退烧作用的药物成分,如果同时再给孩子服用其他的退热药,容易造成剂量超量,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等。

比如吃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再吃泰诺林,就等于吃了两次退热药,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的风险。

但是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本身,在常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也是世界公认的首选儿童退热药物,正常服用不需要担心。

感冒药 + 感冒药所谓感冒药,是由几种不同作用的药物成分,搭配成的复方制剂,感冒药 a 和感冒药 b 同时使用,就可能出现一些成分是重复使用的情况。

比如很多家长熟悉的「小 X 克」和「小 X 花」,都是小儿氨酚黄那敏,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

同时服用非但不会促进疾病恢复,还会增加中毒的风险,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是绝对不推荐搭着吃的。

这里还是要跟大家老生常谈一下,儿童复方感冒药不适合 4 岁以下儿童使用。

对孩子来说,使用这类药物的风险远大于收益,而且这种药物只是缓解症状,对疾病恢复不会起到很大帮助,还会承担不良反应,得不偿失。

对于 4~6 岁的孩子,可以根据感冒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6 岁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感冒药并没有所谓 1+1 > 2 的功效,但却有着 1+1 > 2 的用药风险,因此一旦决定使用,要万分注意,一次病程只可以服用最多一种感冒药。

抗过敏药 + 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雷他定(开瑞坦)是常用的口服抗过敏药,因为是二代抗组胺药物,不是激素,很多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也可以放心使用,所以在家庭中很常见。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氯雷他定的同时,也服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就会提高抗过敏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药物过量,增加不良风险。

如果真的需要同时服用这两类药物来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更换抗过敏药的品种,比如把氯雷他定换成西替利嗪(仙特明)。

益生菌 + 抗生素益生菌,顾名思义,大多归属于细菌的范畴。

而我们俗称的抗生素则大多是抗细菌药物,主要的工作就是杀死细菌。

如果益生菌和抗生素一起吃,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把益生菌杀死,那益生菌就白吃了。

所以原则上建议,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两个小时以上。

不过也有个别益生菌例外,比如在服用了抗生素之后发生腹泻时,医生会推荐的布拉氏酵母菌。

这种益生菌属于真菌,除非抗真菌的药物,普通的药物,如头孢类的对它没有杀灭作用,可以正常服用。

铁剂/锌剂 + 牛奶等奶制品含钙高的食物或者药物,会减少铁、锌在身体里的吸收。

而母乳、牛奶、酸奶、奶酪等,都属于含钙高的食物,通常不建议和铁剂、锌剂同时服用。

我们建议儿童长期日均饮奶量最好不超过 720 ml,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饮奶量过高也会造成钙含量高,妨碍食物中铁的吸收,长久下去容易造成缺铁性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

蒙脱石散 + 其他药物说起蒙脱石散,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固定消化道内的病原体,然后一起排出体外。

蒙脱石散的「吸星大法」注定了这个药物无法与其他药物和平共处,因为和它一起吃进去的药物,很容易被它敌友不分的统统吸附在表面。

而蒙脱石散又是个压根儿不怎么被吸收的药物,通常都是以原形的形式排出体外。

这样一来,被吸附的那些药物根本没机会发挥功效,就会被排出体外,等于白吃了。

比如细菌性肠炎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服用抗生素。如出现急性腹泻、水样便,需服用蒙脱石散,为了稳妥起见,最好间隔两个小时以上再服用。

晕车药 + 感冒药常用的晕车药比如茶苯海明,是利用苯海拉明和氨茶碱产生具有抗组胺作用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会有镇静的作用,也是让晕车药能够起效果的主要成分。

而常用的感冒药也会有抗组胺成分,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同样也有嗜睡作用。

两种嗜睡的成分重复使用会产生叠加效果,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不要给 4 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

止咳药 + 化痰药化痰药不会让痰液凭空消失,只能把痰液变得更稀释,但并不能利于排出。

稀释过的痰液体积会增大,如果不及时排出,特别容易堵塞呼吸道,所以我们要利用咳嗽的方式把痰排出去。

而止咳药偏偏妨碍了排痰,不建议同时服用,也不建议间隔时间服用。

事实上,我们通常不推荐儿童使用止咳、化痰药,大一点的孩子如需使用,也要充分衡量利弊,正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越小的孩子呼吸道堵塞的风险越高,排痰能力越差,越要警惕。

总之,食物搭着吃会促进营养更加丰富,药物随便搭着吃,却有可能造成不良风险,尤其是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胡乱吃药,万万使不得。

年纪稍大的孩子,如果确定需要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请务必遵医嘱并仔细阅读说明书中药物相互作用一栏。审核专家 孔令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儿科学硕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岁孩子吃什么益生菌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