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否应该追求时尚?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当代青少年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朦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直接解构的作用。大众文化猛烈的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大众文化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

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在大众文化的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正由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这种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生活观的影响 1.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赋予青少年乐观的生活观,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多样的生活色彩

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赋予青少年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使他们能在娱乐中忘记烦恼,这为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据笔者调查,听音乐磁带,参加其他活动(如跑步、玩其他球类、游戏等)、听CD、看电影、在家看VCD、使用电脑(但不玩游戏)、在家看录像带、踢足球等都属于高参与度的活动,大众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各种文化场所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电子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时尚,并且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脑与网上世界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

2.大众文化的运行促使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青少年的消费主义观念

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使大众文化以盈利为目的,大众文化的运行必然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大众文化的炒作和现代广告来实现的。“炒作”实质上是当代大众文化对宣传的重新界定,并由此将宣传的中性意味消解掉了,保留了宣传中的广而告之的功能之时把夸大、虚假注入其中,它所依靠的手段仅仅是喧闹的媒体渲染。《泰坦尼克号》以文化帝国的一个极端例证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炒作现象,《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上映引起无数青少年的狂热,他们为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付出了一张张门票,这部被称为“雕刻精美的萝卜花”的好莱坞大片并无多少思想内涵,但依靠其浮夸的外壳、巨额投资以及别具匠心的炒作注定了大片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所有副产品从文化衫到时装表,从印花信纸到铅笔橡皮,从儿童拼图玩具到少儿科技模型,都有“泰坦尼克号”的影子,青少年并以此作为消费时尚,让这部雄壮的泰坦尼克号捞足了钱。由此可见,追求时尚是当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费方式。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青少年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而又生动的广告定位,使得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心中,并且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一个牢固的无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为广告定位的切入口,使现代广告强化了青少年消费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名牌可谓是最大的时尚,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少年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把该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3.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当代青少年“酷”的时尚

据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1997年以来在京、沪两地进行的一次探索性调查表明,510名受访的青少年中,5%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这个字眼,19%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这个词,41%的调查对象偶尔用这个词;三成多的调查对象表示喜欢“酷”的东西。这项调查表明,“酷”已成为时下青少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青少年一代成为“酷”的一代。在笔者调查的数百名青少年中,男女中学生对“酷”的理解有显著差异,女生更乐于认为“气质冷漠,不轻易说话”为“酷”(34.3%对男生的16.9%),而男生则将充当电脑黑客当作一件更“酷”的事情(19.6%对女生的8.5%)。

青少年更多的将“酷”表现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现象,一种欣赏的对象,他们或认为“酷”代表一种个性,“酷”是有自己的个性、见解,举止风度带着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气质,接近于帅,或认为“酷”代表一种前卫的风格。在受访的青少年中,大多将“酷”理解为冷,或为高仓健式的孤傲,或为王杰般的忧郁,还可以理解为高消费,模仿明星的动作。“酷”的形象代言人是大众文化明星,香港的男明星几乎一统天下,刘德华以14%的比例独占鳌头,成龙以5%居第二,以下依次为周润发、郑伊健、林志颖、郭富城、张信哲、周华健,前八位几乎全是以青春偶像定位的男明星。由此可见,“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源于大众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歌星影后的英俊、潇洒、冷面、反叛,是它最好的注解。

“酷”之所以会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青少年文化消费心理,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是个性的一种充分张扬,而不是简单的追随与模仿,它比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独特的个人目标。从对“酷”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在文化工业的背景下,以彰显个性为特征的文化成为泯灭自我的刽子手,批量生产的大众文化无法代表人的个性,在丰富多彩的流行文化中,人们一步步迷失“自我”,“从众”心理成为工业社会最明显的心理状态,人们害怕茫茫人海的孤独,但更渴望异质化的表现。青少年作为工业社会的大众,为得到被众人发现的满足,也必然选择“酷”这一彰显个性的生活方式。

形象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随着形象化文化的浸透,形象由一种代表文本的直观性解释异化为文本自身,异化为本体的形象必然要有一个被展示的载体以成就一种文化的潮流,明星作为文化潮流的外化形态必然成为大众追逐的对象。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制作人已普遍接受了包装意识,目前“酷”相已成为文化市场上走俏的包装形式,从影坛到歌坛,不少人争相扮酷,许多人陷入了“流行歌坛流行酷”的巨大误区,以为冷艳就是艺术的成功,面无表情就是艺术。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大众文化明星就这样成就了一种“酷”式文化潮流,青少年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领导群体,也必然是这一文化潮流的最早接受者。

“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酷”的本质内涵是现代竞争下产生的孤独感、挫折感和焦虑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态,是人类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少年一代不应是冷酷的一代,病态的一代,更不应该将病态的“酷”作为一种前卫的风格。青少年应充分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而不应将“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应视酷为艺术,以酷自我定位作青春偶像,应发展多元化的文艺风格来领导时尚,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二)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层面,它的变化更能代表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轨迹,体现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冲击,经调查发现,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文化有助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大众文化对于人性的重构是其重要的实践功能。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人格的嬗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巨变已极大触动了我国的文化精神体系,对传统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模式形成新的震荡和冲击。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青少年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成熟度的认定上,认为自己在心理上“很成熟”和“比较成熟”的人不很多,同时大多数人都同意“我觉得大部分同龄人都很幼稚”这一观念,在种种群体特征的认同中显现出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标示的代际群体的尺度:“自我肯定,坚持自我”。可见理性精神在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体现是,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2.大众文化的商业化使青少年文化正在经历世俗化的洗礼,世俗性成为当代青少年文化的精神特质

大众文化的传播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世俗化首先是一种对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的反叛,对宗教般迷狂的反思,“追求世俗的幸福”是它不变的目标;其次,由于大众文化的盈利性特征,使它在传播过程中,蔓延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一种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这是世俗化的另一种情形。世俗精神在青少年身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理想主义淡化,理论性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偏移的特点。调查显示,虽然多数中学生将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但其价值观已明显向个人本位偏移,在中学生人生价值的调查中,只有三成的人愿意“做人民公仆”将社会价值的实现放在第一位;三成的人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理想实现的首要因素;四成的人主张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结合下实现人生理想。如果说中学生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偏移只是初见端倪,而大学生价值观则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北京六所高校择业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把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在人数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分别占36.6%、27.1%、23.4%。

(2)当代青少年的行为和成功观念呈现功利性。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诸如实业家比尔·盖茨,歌星任贤齐、童安格。大众文化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青少年的成功观到爱情观几乎都带有明星的印记。大众文化所塑造的魅力人士对青少年一代更具时尚动员力。从自我塑造方面来看,对当代青少年最具稳定动员力的是那些有一定成就又具个人魅力的人士。大众文化明星的成功之途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最近成千上万的青春少女对张艺谋选秀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可见一斑,这反映了他们“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价值观念,体现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误区,这实际上是媒体误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媒体给大众制造了明星之路就是“潇洒走一回”的假象,使千千万万青少年对明星梦趋之若鹜,很多青少年由于仅仅看到赵薇式的成功,就以为当明星完全归属于命运的机遇,这使他们只看到明星的成功,而未看到明星成功的艰辛。青少年对明星的追逐不仅仅是对明星之路的艳羡,明星崇拜的同时也是信仰缺失状况下的填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加崇尚自由与个性,领袖不再是人们敬奉的神明,中国本身有缺乏宗教信仰的根基,当代中国缺乏神祗,更缺乏英雄。在英雄与上帝退场之后,明星自然被推上宝座,青少年对明星之路的追求和对明星的崇拜说明了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的世俗性。

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上,这种趋势在大学校园里尤为突出,这使大学文化越来越受到来自大众文化的严峻挑战,大众文化已逐步扩展到高等学府这块历来被认定是属于精英文化的领地,校园文化模仿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使校园文化的发展更具功利色彩。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有些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大,如十大歌王比赛只是模仿文化炒作,只为少数人的“成名”。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青年一代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当代青少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他们相信权力尤其相信金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认为金钱、权力和声望是当代成功人士所追求的目标。当代青少年的功利性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文化“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欲的满足以追求世俗的幸福。

(3)青少年的社会观日趋现实化。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并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虽然各种各样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口号仍然萦绕在他们的耳际,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取代了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允诺和动员,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通过分析青少年对媒体的接触情况可以发现,当代青少年更愿意选择娱乐性的节目类型,而对于政治型的节目却缺乏热情。青少年对专业板块性质的电视节目、开放性的注重受众参与的综艺类节目尤其喜欢,经常观看综艺类节目的人最多,其下依次为影视类、音乐类、体育类、科技教育类、新闻类。即使从大学生对看电视的诉求来看,大学生对娱乐的关注超过对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的关注,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生活、娱乐层面,沉重而艰难的话题不再是大学生媒体的重点,体育类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其下依次为影视剧、新闻类、综艺类、社会类。从媒体接受的诉求来看,当代大学生正从思想先锋转化为时尚先锋。

生活于大众文化环境中的青少年一代,从政治倾向和选择上更少理想主义色彩,政治不再是当代青少年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成为政治的简单动员对象和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的社会观呈现出更多的世俗性和现实化的色彩。

(4)受大众文化的冲击,当代青少年文化世俗性的精神特质呈现庸俗化的倾向。大众文化在适合大众消费的同时,由于其商业追求,以娱乐消遣为主,不可避免的造成固定化的消费模式,不仅把自身推向平庸低俗,也把大众推向平庸低俗。

受大众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会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主要表现在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和“波普主义”所代表的颓废主义的精神生活取向上。青少年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主要表现在青少年行为和成功观念的利益驱动性及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上。青少年颓废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则表现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特有的反叛性的消解,当今的青少年对现实的适应性大于批判性,对于现实生活采取极为冷漠的态度。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着“一无”、“二没”、“三拉倒”的口头禅。“一无”就是无所谓,“二没”就是干活没劲、玩也没劲,“三拉倒”就是“一切都拉倒吧”。这是一种消极的文化倾向。这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倾向已逐渐渗透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中。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另类活动的追求已成为一种追随潮流性质的行为:上网与染发在中学生流行程度较高,在校谈恋爱、逛酒吧成为有一定好奇心驱使但可能谨慎尝试的行为。在极谨慎的条件下在校中学生会尝试的行为有:性行为、做朋克头、抽烟。全国11所高校1000名研究生婚恋和性价值取向调查表明:80%以上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宽容,对婚外性行为或第三者插足有66.3%持“理解”、“说不清”,有43.8%的人把“托付终身”放在第一位,34.2%的选择“感情深厚,不一定白头偕老”,这体现了文化进程中扬弃和背叛的关系,也反映出研究生性价值取向的迷失。

(三)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化的舞台,伴随着大众文化繁荣的现代步伐,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感性化与低俗化的趋向。

1.当代青少年审美追求的个性化

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的生活使青少年的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性和多种选择性。这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表现为他们追新求异,展现绚丽多姿的自我,从自己的服装样式、发型设计乃至自我形象和文化品位都体现了新时期青少年审美的个性化特征,这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自由意志,表明新时期青少年对自身发展的重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以及对审美自身的追求。

2.当代青少年审美追求的感性化

大众文化的类像化特征一方面利于大众文化产品的接受与理解,另一方面也造就大众审美趣味的感性化。青少年审美追求的感性化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图形、图像成为当代青少年阅读的主体内容,从青少年对媒体的接触情况来看,电影与电视成为当代青少年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同时,大众文化正以图解的方式冲击着文字这种媒介,图片成为一些杂志的主角,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此外,古典艺术、精英文化也正不断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青少年,如《红楼梦》等名著被影视化、光盘化,《老子》、《庄子》漫画化,甚至出现了《图解资本论》,把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予以图解。大众文化对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的意义放逐,使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呈现感性化特征,如大学生对电影的诉求更为强调对视觉的冲击,调查表明视觉效果突出、制作精良的美国大片更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美国片占据了最受大学欢迎的影片的前六席,他们分别是《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勇敢的心》、《魂断蓝桥》、《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

青少年审美情趣的感性化还表现为包装、表演与虚幻,大众文化往往通过精美的包装向大众提供一个虚幻美好的世界,大众文化的虚幻往往遮蔽青少年对现实的视线,如娱乐剧《还珠格格》及其续集,不过是一个毫无思想内涵的“故事大王系列”,却俘虏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小燕子赵薇成了他们追逐的偶像。

3.青少年审美情趣的低俗化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使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但高雅艺术的审美对青少年具有永久的魅力,青少年仍然在从古典艺术的神圣与抒情,长篇名著的理智与深邃,革命文艺的激情与斗志中吮吸甘露,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寻求生命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牛仔裤、文化衫、艳情VCD、迪斯科成为时尚;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如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速食主义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减少了浪漫情调,而更具“快餐”特色。

大众文化的流行必须借助于高雅文化的扶持,它本身具有高雅文化的痕迹,当代青少年内心仍然存在着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等古典西方影片历久弥新,仍归属于大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行列。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通用11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1

  曾经有过这样的幻想:在微风之中,仰卧在万花丛中,头顶着天空,背靠着大地,体会着说不出惬意。那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美景啊!

  然而,事实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美好的景色,而是一堆堆白色垃圾,一堆堆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使我感到压抑,于是我便去寻找能够带给我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终于重重考验,我选择了调查平日里人们的消费情况与方式。

  说干就干,我自由地在街上走着,走了半天都没人理我,我倒有些气馁了,突然看见一个阔绰的老板从一家饭店里出来,我想,他应该对我很有帮助吧,于是我冲上前去,一把拦住他,先生,您好!占用你几分钟的时间,做个调查好吗?”他爽快地答应,请问你们平日里都是怎样消费的呢?”像我们这类人,平日里除了尽力花钱,没其它目的,每天除了泡泡网、唱唱歌,吃吃饭等就是睡觉”那您不觉得无聊吗?”不会啊,只要有钱,什么我都消费得起,怎么会无聊呢!”说完转身进入车中,车子喷出一股刺鼻的气味便扬长而去。

  天啊,这些大款们都是这么消费的,他们是不因为钱”而担心,他们是作文可以每天随意性进入城市中各个娱乐场所,他们是不可以一生都过得逍遥快乐,但他们的这种行为,才是最严重的浪费现象,设想一下,如果他们的钱全都变成了时间,如此消耗下去,就会衰弱得更快,用最通俗的话主,这种人死了都浪费土地。

  调查很不成功,我垂头丧气地漫无目的地走着,路经一家书店,一块钱大减价”的招牌吸引了不少顾客,我也跟着过去瞧,刚进门,一股书香和地板发出一清香使我感到精神振奋,我想:这可比网吧里香多了!我看见很多少年在认真选书,慎重考虑后,选下一本走向收银台,即使只是这么一件小事,但它至少也是正确消费的表现,看至此,我拿笔为我的调查添上一笔:大批人有正确消费观,异同于浑浑噩噩的人。

  一天奔波下来,我早已精疲力竭,无力地躺在床上,心里却无比欢愉,人们能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国家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从而间接性地保护了生态,保护了地球。

  微风吹拂,万花齐放,天高气爽,土地肥沃,无尽的惬意奔泻而来”我的梦境中又出现这幅唯美画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2

  大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们班做了这次调查,心里也有了许多感想。

  学生的消费来源无非就是来自家庭、亲友资助、打工、学校的贷款和贫困补助等四个方面。当然家依然是大学生经济的最主要的来源。经过调查,在所调查的211位同学中,有197个同学选择的上学花销主要来自家庭。只有7个人选择用打工的方式来解决花销,只占到了总人数的3%,而这其中只有6个人是女生。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消费相对来说也更趋于理性化。但也不能掩饰其中的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工俭学,去校外做兼职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1500元之间,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学校要继续教育引导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向和理财能力。学生自己,要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自律自省,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地消费观和科学的价值观。

  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的花费甚少,常常有同学会花近百元购买服饰,却很少有同学会花费百元去购买书籍或者其他文具用品等。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定位自我,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消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留下合理的消费方式父母的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抛开盲目的,过于追求名牌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消费逐步走向合理化。

  我也会时常想到父母在家挣钱的艰辛,可是一旦跟同学出去逛街,看到别人大手大脚的消费,就管不住自己了。”我们系大二的小胡这样告诉我们。小胡说,她每月除了吃饭、交手机费等生活必需,大头的花销还是买衣服,每月基本也得三、四百元。“看好了就想买,有时候为了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宁可在吃上多省点,少则几十块钱一件,多则一、二百元的不等。”小胡说,吃饭跟买衣服的花销比例基本是1:3,身边的女同学基本上都跟她差不多,虽然有些衣服穿不了几天就后悔当初的冲动购物了。

  相对于女生爱打扮的花销,男生则更注重于课外的娱乐生活。来自江苏的小远现在就读园林系,小远说暑假留在武汉打工没回家,并不是因为家里困难,而是因为平日花销太大,不好意思总跟家里要钱。“手机、电脑,跟朋友出去吃饭、娱乐,哪样不需要花钱?”小远认为,大学就是半个社会,为了锻炼自己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早做打算,交际花钱是难免的。吃顿饭、打场台球、唱次KTV,几百块钱就这样进去了。交谈中,小远的消费理念俨然一位工薪族。

  高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是社会消费状况的缩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罗不同观念、家庭条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消费的内容、结构和方式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位‘¨,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急需完备的消费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在大学生消费教育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

  通过这次调查感觉到父母赚钱的艰辛和自己及同学没有合理利用现在我们做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发现自己的不足用最大的热情来接触这个社会,充实自己,不要有慵懒,自狂自傲的心理,学以致用。这次调查也充分的让我们体验了团队精神的力量,其中有艰辛也有困难,但我们做完后是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上课时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们做到了自己感觉做不到的事,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做好每件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3

  一、农村消费维权现状

  总体来说,农村消费维权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一是维权力量薄弱。大多数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少,而监管的区域又比较广,基本上是一个人负责两个乡镇的投诉量,导致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容易出现盲区。二是农村大多地处偏僻、路途遥远,农村消费需要投诉时,一般要到工商所,有的要跑到县里,不仅耽误了农时,而且还要花费很多费用,导致农民维权投诉成本高。三是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具体来说其一是消费观念比较落后,有些农村消费者为了节俭,买东西只看重价钱、外观和数(重)量,盲目攀比贪便宜,对是否合格厂家、合格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符合相关安全强制性标准等不上心、不上眼或根本不知如何辨别,权益受到侵害只好自认倒霉;其二是消费知识缺乏,由于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等原因,许多消费者缺乏科学消费知识,一些落后的、非科学的消费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其三是维权意识比较差,缺少防范意识和消费维权知识,购物时一般都不索取票证或购物凭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知如何投诉,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四是不法分子利用农村知识水平有限和消费水平低下的特点,将假冒伪劣商品大量转移到农村消费市场,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假劣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仅坑农害农,而且影响农民的收入。其五是碍于情面放弃自我保护,农村开小店的`多少与村民存有族人关系,相熟或亲戚,当遭遇消费权益侵害,只要不是大问题都忍气吞声。

  二、做好农民消费维权工作宜“把握特点、狠抓要点”

  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故消费维权事关国计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保障,是“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暨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工商部门是消费者的保护神,提高农民消费维权意识、提高农村维权工作水平,无疑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消费维权工作,需把握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狠抓消费维权要点,不断摸索监管规律,积极创新维权方式。

  1、加大维权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法制意识,转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基层工商所可以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节假日,采用多种形式在辖区内搞好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告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存在的消费陷阱及注意事项、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等,向经营者耐心讲解其作为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承担起《消法》规定的经营者的十项义务和有关社会责任。

  2、强化维权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打击违法经营,规范合法经营,完善红盾护农行动长效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将农村视作假冒伪劣的倾销地,还美其名曰送货上门,服务“三农”,所以基层工商所要加强对送货经营者的监管,大力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资是农村市场的重要消费品,假劣农资不仅坑农害农,而且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基层工商所必须把整治农资市场做为一项长抓不懈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资市场。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来来进行规范:首先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农资店挂牌创建为农资经营诚信示范店,并对这些示范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农民在示范店购买农资的质量;其次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巡查力度,建立巡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农案件的违法经营者,从严从速查处,决不姑息。用法治的力量震慑胆敢以身试法者,达到查处一个,警示教育一片的目的,让不法经营者产生畏惧感,给广大农村消费者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3、加强维权站点建设,降低维权成本,拓宽维权渠道。面对农村人口多,地处偏僻、路途遥远的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农村“12315”联络点的创、扩建工作,使“12315”联络点深入到农村的偏远地区,使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就近申诉、投诉、举报,尽快使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可考虑在设立的经营组长家中或者村委民调组织中建立维权投诉站,不仅可以减轻工商所往返费用,而且可以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减少农村消费者到工商所投诉的费用,充实农村消费维权力量。

  4、及时彻底解决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处理各类消费纠纷首先要及时,才能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议工商所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周末节假日,一旦接到申诉举报都应立即处理,经办人员必须根据《消法》的有关规定,向当事人讲明消费者享有的权益及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后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向消费者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避免同样的纠纷再次发生。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4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5

  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时代,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盲目消费的现象也愈加严重,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会合理消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我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盲目消费的现象。其中,买衣服、上网、送礼物所花费的钱占总开支的比例最大,到了用钱的关键时刻却又没钱了。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盲目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攀比,不要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这样做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本有益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适度消费是对生态文明的重要贡献。如果每人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将减排74克;自带包装袋购物,减排62克……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并不是要降低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当一个理性消费的文明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6

  我们应该正视现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确认金钱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使用技巧、正当投资、节俭等正确的积累方式及金钱与人格的关系等,树立健全的经济意识,成为有着精明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人。

  实际工作中,我让孩子们参与实践,指导他们学会消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住时机,指导消费

  与孩子们在一起,是非常有趣的。他们会把什么事儿掏出来,说给你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缺了橡皮、直尺、铅笔,细心的老师也会发现。买学习用品是孩子们最多的消费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购物指导,无须刻意做什么准备,随意性强,实际效果好。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但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美,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这是孩子中常常发生的购物情形),教师可抓住机会,与他谈心,适时引导。如果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比较普遍,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专门的晨会、班会时间,做充分的准备,用较为生动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消费教育。当班级里开展集体活动时,(如过集体生日、出去春游等)孩子们都会饶有兴趣地购买东西,作好准备。教师可在活动准备时,和小朋友一起商量买些什么东西,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采购。总之,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当孩子需要购买东西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消费指导。

  二.觅取时机,指导消费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今天某同学买了一支漂亮的钢笔,第二天、第三天,教室里就会出现相同的钢笔,甚至比他的更好看、更高档。这是纯粹的羡慕、攀比心理在作怪。没有购物之需,因为羡慕和攀比而盲目购买,这不仅浪费钱,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想着法子去买东西,要和人家一样,甚至比别人更高档。

  教师对这种学生(或现象),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指导。如:我班一位学生,他看见其他小朋友买了一架高档的卷笔机,心里痒痒的,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要买一架。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走神。我了解情况后,利用晨会课,和小朋友们一起谈话讨论。有的小朋友说:"卷笔机是好看,可是,你已经有卷笔刀了,不是一样可以卷铅笔的吗?"有的小朋友说:"我妈妈说,太好看的学习用品会影响学习,还是不要买的好!"那位拥有卷笔机的小朋友说:"我的卷笔机是阿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是祝我能练出一手好字的。我带着它,就是要时时记住阿姨的话。练好字。你要用的话,我可以借给你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教育了一人,也教育了全班小朋友。

  三.搜集信息,指导消费

  当今的广告铺天盖地,现在的商店星罗棋布,孩子面对的诱惑真的很大。与其躲躲藏藏,还不如让孩子直面诱惑,正确地指导他们学会比较,学会选择。校门口的商店,附近的超市,电视的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有质优价廉的,也有以次充好的。如果多留一个心眼,你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蹊跷。让孩子们自己或帮助他们收集一些信息,价格有高低,质量有优劣,零售价和批发价不一扬,还可以打时间差。让他们自己对比、评价,孩子们一定能睁大眼睛,明白购物需"多长一个心眼"。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我们班一位同学就准备这样采购他的东西:

  我从家里带2个煮鸡蛋,这样,可以节约一些钱。买一个面包,2元钱。另外,我想和同学合作购买火腿肠、矿泉水和牛肉干。火腿肠每根1元,但如果买一包(10根),只要8元,那么,我要两根,只需要1元6角。矿泉水一箱36元,两瓶2元4角。我想,春游时一定会走得很热,所以,我要买两瓶。这样,我用6元钱,买到了我所需要的旅游食品。

  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想到了从家里带些东西,节约一些钱,而且考虑到了批发与零售的差价,从而几个人合买,享受批发价。看得出,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购物消费计划。

  四.开列清单,指导消费

  在美国,经过有关专家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广泛存在于少儿身上,在理财方面最容易犯的若干种错误:滥用父母的钱。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只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感。钱在被花掉之前,已经有过好多次购买欲望了。

  万事预则立。消费前,指导孩子作个购物计划,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想买啥就买啥,一切随心所欲,孩子就不会懂得金钱的价值和财富的宝贵。反过来,有了计划,孩子就会感觉到钱不能乱花,东西也不能乱扔,能领悟到钱应该省着点花,动脑筋少花钱,多办事。或者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积攒零花钱,控制一时一事的欲望和冲动,耐心等待,不乱花钱。既培养自制力,又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一位8岁孩子的购物计划。

  我听妈妈说,文峰大世界的牛奶,晚上8:30以后,降价优惠。2元5角的牛奶,我8:30以后去买,只要2元,所以,我买一瓶牛奶,只要2元。汉堡包非常适合出游时吃,它既能填饱肚子,而且营养丰富,我准备花4元钱买个鸡蛋汉堡。水果和水,我想就不买了,从家里拿了带上就行。这样,我可以节省下来4元钱,放进我的储蓄罐,以后要用的时候就方便了。

  真是太棒了!打时间差,最经济地买到所需的东西,还能考虑节省和储蓄。美国专家发现少儿易在理财方面犯的一个错误买东西时,喜欢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想不到,在我们一个普通的小学课堂里的一个普通小学生,就有了储蓄的意识,真是了不起。真是一份让我们都为之叫好的购物计划清单。笔者曾看到过"少年戴尔"的故事。(戴尔是谁?戴尔是品牌电脑,这种电脑以企业创始人戴尔的名字命名。)上小学时,戴尔酷爱集邮。他曾悄悄地到街头的餐馆打工,用赚来的钱买邮票。他发现同一张邮票能卖出不同的价格,而且差别不小。

  "妈妈用股票赚钱,我难道不能靠拍卖邮票赚点钱?"戴尔突发奇想。12岁的戴尔说服小伙伴把各自的邮票交给他处理,然后又在杂志上以"戴尔邮票社"名誉刊登广告,还用电脑打印邮票名录四处寄发――充满好奇心的戴尔巧遇邮票价格攀升,他靠邮票赚了2000美元呢!

  今天,理财教育是美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人认为,创造财富和支配财富的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我想,我们无须回避孩子,不让孩子接触钱,不让他们自己买东西。相反,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些购物的自主权,让他们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参与实践,从而更加珍惜金钱,学会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7

  “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古往今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们也一直都在倡导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可是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如今的青少年开始有了独立消费的行为,只是他们中的部分经常盲目从众,互相攀比,挥钱如土,这种风气正渐渐毒害着中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没错,作为一名中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学会花钱,学会消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做到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消费只是满足我们正常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而不是沉溺于物质享受,“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本来就困难,仍盲目跟风,其结果只会让自己和家人负债累累;有的人家庭经济状况好,有条件消费,却热衷于到处炫耀,讲排场,比时尚,玩潮流……长期下去,只会让他们误入歧途。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所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不是让你来挥霍的,更不是理所当然的给你消费的,务必量力而行。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主人的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是的,如果我们都能在消费中注重节约,讲究文明,合理支出,那么在此同时,就可以适当的增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费,这样才是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光要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还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做健康、快乐、积极的好少年!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8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闲、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人们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我们要学会合理消费。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理性消费、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每人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注重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节约的不仅是个人的财产,更是国家的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应该理性消费不追风赶浪,少买不必要的物品,反对奢华攀比,彰显低碳生活的节能减排主旨,只买对的,不买费的,尽最大努力减少资源的浪费,让理性消费成为一种文明生活符号,成为时代不变的主题。

  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这样做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本有益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9

  消费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无非就是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只要是学习上、穿着上、食品消费等方面的消费。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很多东西都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往往需要控制金钱的使用情况,这不免得我们跟其他人的消费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拿我自己来说,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富裕,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有一定的金额,也不好意思让父母多给,怕自己克制不了一下子就挥霍完了,于是我就每天做一个理财的小本本,把每天的支出都记录下来,清楚的知道每一笔金钱都花到了哪个地方。对于一些我买不起的商品,我也会等自己完全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再购买,或是买便宜一些的.东西。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名牌,认为穿一些有牌子的衣服出去会更有面子。但我不觉得,像我这种对牌子毫无认知的人,看那些衣服和鞋子跟平常的也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有些廉价的东西比店里的东西还好看,质量也是非常不错的。

  但我并不是对那些买得起牌子货的人持有什么偏见,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有能力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不一定要非常好,它适合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跟风购买毫无价值意义的商品,把金钱用在适当的地方会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10

  从呱呱坠地之是起,人们就开始了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有许多商家为了挣更多钱,往往设下许多陷阱,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就拿到饭店吃饭来说吧,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帐单上明明写着一百三十一元五角,服务员却说要一百三十二元。把五角变成一元了,他还会振振有词的说:“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或者是“我们老板说的。”有的消费者心想:就这点钱,算了。可是这5角虽小,那么一天下来就有好多钱了。

  再比如说,有些饭店写着:谢绝自带酒水。这其实也是违反消费者权益的事儿,大家以为这件事是经过有关单位批准的,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法律上有这样规定的吗?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其实,你肯定发现了,在饭店里一听可乐要10元,在超市里只要四元就够了。还有些商家说:“要是让客人带酒水的话,我们只卖点菜,赚什么钱啊。”

  能更安心地消费,是每个消费者心中最朴实的愿望。我的消费观就是做理智的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我们是学生,花的是父母的钱,在自己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我们是学生,花的是父母的钱,就要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家庭的收入相适应。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 篇11

  在这个用钱为上的社会,我们,这群阳光开朗的青少年,正用我们的青春来换取极富罪恶的金钱。

  人力三轮车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一种交通方式,走在街上,总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们优雅地坐在上面,他们中,有兴奋新奇的游客,有疲于奔命的中年人,有懒于走路的娇小姐,然而,更多的还是穿着校服,有说有笑的青少年。一次,我站在某个地点等人,旁边有好几辆三轮车,车夫门因为没有生意,就坐在后座上闲聊,我听到这样一番对话:

  “唉,现在的小孩子都真有钱,手机里留个我的号码,要到哪里去,都让我载着去,一天下来光在我这就花了40多块!想想我们那时候,就算几十里路也要用一双脚走着去,鞋子磨破都会心疼半天。”

  “那是的,这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想的.,我们的很多顾客,都是这些小孩子,说难听一点,我们还要靠他们吃饭呢。”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过着近乎“奢侈”的生活,当然,这是对于这些三轮车夫来说的。

  青少年消费者经常表现出这样一种消费心理:大家都没有的自己要有,某些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大家都有的自己不想有。这是一种典型的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所以青少年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都会花费大量的金钱。青少年的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他们的爱好,都是商家谋取利益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老师让一个班的学生买同一本书,那么这一次大量卖出,会给商家带来不菲的利益,这样一个班的举动,其他人,其他班,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等等都会纷纷效仿,这样的话,带给中国商家的利益就是不可估量的。

  青少年消费群体带给商家的利益如果换成给贫困山区的同龄人门,那么带给中国的利处也是不可小觑的,希望大家能注意到这一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心得体会(通用11篇)】相关文章:

}

当代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看法

摘要:流行文化意指流行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中国古代没有对应词,只有像时尚般的相似词。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推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热,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大学生 流行文化 选择

流行文化在这个时代具有很多特点,例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随着大众传媒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泛,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形成不断升温的状态,从客观上讲,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主观上则存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这使得流行文化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与判断,也将深刻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本课题对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的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调查从中分析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流行文化,又称为普及文化或大众文化,是指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吸引一般大众或最为一般大众所喜爱和热烈追随的人类行为的结果或意识。其主要功能是娱乐,也可以用来指单个的文化产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形象。形象由服装、发型、饰品等表现构成,这是流行文化作用于社会人群的外在体现。

2、语言。语言是特定群体形成最重要的符号,流行文化中的概念、价值等通过它都能找到最完整的表达。

3、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偶像崇拜、网游等。

4、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社会人群对客观对象的效用、作用和意义的认可和判断。

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为91.4%。问卷调查的对象涵盖了部分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其中男生241人,占52.7%;女生216人,占47.3%。

二、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流行文化形式

(一)网络文化的持续热潮显示大学生的交流意识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信息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我们调查发现,网络文化在所有流行文化形式中对大学生影响最为巨大,有的大学生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上网群体在全体网民中占21%,高校上网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递增到现在的95%以上。上海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30万, 44.3%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0—20小时,每周上网5—10小时的占29.7%,20.4%的同学每周上网20小时以上,其余的同学每周上网5小时以下。

从上网内容来看,大学生网民在交友聊天、看新闻、查找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网络游戏、跟帖灌水和网络影视等任务项选择中,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其中网络聊天是同学们上网的首选,比例高达83.1%。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还形成了特殊的网络流行语,不少用字母、数字代替汉字的新名词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从上网时间上看,网络游戏、交友聊天和查找信息超过其他任务项,居于前三位。而大学生上网场所选择依次是在网吧(34.8%)、宿舍(29.5%)、学校(25.2%)、其他(4.8%)。在选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中有86%的同学把上网场所选在网吧。一个接受访问的大学生说:“到网吧玩游戏,才能感受到对手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脚戏。”

手机短信则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延伸。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已超过90%,短信成为大学生主要而便捷的沟通方式。短信之所以流行,首先由于发短信价格比较低,一般来说不超过0.1元/条,其次短信联系便捷实用,此外短信还让大学生将一些不方便用语言表达的话变成了文字,并且能够保存下来。有人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那短信文化就是其最主要的传播内容。

(二)平民文化的一夜崛起显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平民文化也被称为草根文化,有人还称之为“低俗”文化,即“门槛低、通俗”的合称。从《一站到底》到《超级先生》,从《爸爸去哪儿》到《我是歌手》,在这些收视率排在前面的王牌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一种共性——那就是都有平民参与其中,并且取代明星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恰恰能够更好地印证“平民主导娱乐”的新主张。在我们的调查中看到,大学生认为平民文化的崛起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

在平民文化的崛起过程中,大学生始终是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的推进者。从网络歌曲、博客、“超女”这三个被认为是平民文化崛起的代表来看,网络歌曲的创作者往往是大学生,《大学自习室》就是其中的杰作,而《丁香花》本身就是一首校园民谣;“博客”的代表芙蓉姐姐本是一个游荡在清华北大校园周边地带、号称以考研为业的“校漂族”,但因为清华、北大学生在校园BBS的强大宣传攻势下一举成为网络明星;“超女”更不用说,前三强选手都是高校在读大学生。调查中发现,有75%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或了解“超级女声”,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这档节目。不可否认,平民文化取代精英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走向是一致的,它的崛起意味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三)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显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

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是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耐克、看着哈里·波特长大的。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图书影视文化、节日文化、快餐文化、服饰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追捧。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吃过洋快餐;在对运动品牌的知晓度中,耐克和阿迪达斯高居前两位;在节日文化调查中,选择过情人节的大学生占到了54%以上,而选择过圣诞节的达到了72%;有24.2%的同学坚持名牌服饰才是他们的最终选择,而这些名牌大都来自国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外来文化的来源主体也在发生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外来文化主要发源于欧美,而新世纪以来韩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形成了独特的“哈韩”、“哈日”一族。其中韩国与中国同受儒家文化熏陶,大学生对于“韩流”更加容易接受。据调查,看过或了解韩剧的大学生达到78%,。近几年跆拳道协会在高校的流行和普及也是“韩流”对大学生活影响增强的有力明证。外来文化的广受追捧反映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在不断增强。

(四)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大学生的归属意识

高校社团是指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在高校中的繁荣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团文化。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1276个,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文娱体育、兴趣爱好、志愿服务、综合七类,增加了80%。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是或者曾经是社团成员,而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达到了74.3%。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一些有较强专业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此外,一种新型的网上社团也正在悄然兴起,占总数的1.5%。

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圈子文化”。它指的是社会阶层内部的一些人群源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品性而聚合成一个小圈子所形成的文化,也被称为“小众文化”,如高校中的“国际标准舞协会”、“欧洲电影俱乐部”、“DV爱好者协会”等等,他们围绕这些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小圈子”,有各自的活动地点和交流模式,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显示出大学生强烈的归属意识。

如果扩展开来,还有一些“圈子文化”不是以社团组织形式存在的,但是也具有了社团文化的模式。如一些大学生在节假日共同出行,节伴做一回“驴族”;还有的大学生进行一些刺激的极限运动,包括滑板、攀岩、蹦极、野外生存、越野等等,这些也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圈子外的人是很难进入其中的。流行文化中以社团文化为代表的“小众化”板块,虽然参与人数并不庞大,但却是更大范围内的大众流行文化策源地,其影响力不可忽视。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评论,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参与评选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超级女生优胜者等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主精神。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现代观念。大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群体,他们在流行文化中感悟着时代精神,同时,大学生所参与的手机短信,网络聊天,网上博客等流行文化形式,也已经使他们感觉到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特征。3.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流行文化涉及面比较广,领域较多,大学生参与其中,能扩展自己知识面。例如,韩剧日剧的流行,使他们了解了韩国日本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再如,网络文化的盛行,使他们增强了电脑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使得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诚信观念缺乏。流行文化是一个大杂烩,它蕴涵多种因素,有精华也有糟粕,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资历、经验等因素影响,相对缺乏判断力与自控力,往往会耽于娱乐而忘却了法纪、道德的约束。比如网络中的一些谩骂侮辱之词不经意间就会蔓延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导致有的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可能会表现出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诚信观念缺乏等现象。当代流行文化使得大学生过于追求一些轻的、软的、平俗的东西。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娱乐,喜欢轻松,综艺节目、网络聊天、电子游戏等成为他们的主要消遣方式,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人人网,还有日韩明星等。很多人政治意识淡漠,对经典文本感到陌生,习惯了从网上搜索各种资料,然后收为己用。在很大程度而言,他们靠近了流行文化,却疏离了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3当代流行文化导致大学生的功利心加重。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功利观念在大学生中极其盛行,使得大学生功利心过重。对于各种活动首先想到是是否对自己现状有利,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利。大部分的大学生参加活动仅仅为了加分,入党仅仅为了找工作,功利心过重。甚至有些大学生放弃学习的时间到处打工,美其名曰是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

四.高校则相应的成为我国流行文化实践的重要阵地

(一)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挑战。一方面流行文化具有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形成全球意识、拓展学校的教育资源,繁荣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与健康成长、刺激了大学生高消费行为、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意志。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流行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周围的社会环境;不断革新的现代传媒技术强化了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们的视听感受,满足了大学生心理需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流行文化发展。在规范流行文化自身的发展同时,通过从流行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文化人格,达到发展流行文化,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综上所述:大学生和流行文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促使二者关系良好的发展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就大学生我们本身而言,强甄别、判断流行文化优劣的能力,努力利用流行文化的优势因素来提升自己,而力争避开其不利的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策划、制作者而言,不能仅仅考虑商业利润,还要考虑到流行文化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改变观念,以虚心的态度深入了解流行文化,以学术的眼光关照流行文化,并对学生进行流行文化教育,使他们增强识别力。这样,大学生和流行文化就能互相很好的融合、发展下去。

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的生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说是越来越频繁,也可以说越来越稀少,人与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现在社会崇尚自由与平等,深信女子也可以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譬如对于性交等。同时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在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如不婚、闪婚、裸婚等。此次我们通过“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展开调查,主要目的是探知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认知。 【关键词】 婚姻 大学生 财产 家庭 爱情 社会

男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女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据前两个面积分布图的分布数据显示,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对于外貌的偏好差别基本一致,但也表现出一些差别。经分析,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重视其结婚对象的外貌,话虽如此,现阶段已有不少女大学生加入了“外貌协会”,但从第三张比较图来看,外貌成分比重似乎还不是很大,这说明咱们大学生重视内涵的还是大有人在的。同时,大部分女生都认为顺眼就行,以自身的舒适度为主。至于无要求这一选项,则是几乎没人选择,试问:哪位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婚姻时丝毫不重视自己结婚对象的相貌呢?至少,才华或样貌任选其一。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外貌的看法:

据以上饼状图的分布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另一半样貌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顺眼就行”,所谓顺眼,就是不论对方长得丑或美,都能够在婚后的日子里对对方不离不弃,而且对方一定有其自己独特的气质或特质,因为你被吸引了。我想,当代大学生们的对此的看法也应不外乎此。然而,欣赏美是每个人的权利,让我们也支持这类外貌至上者吧!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年薪的看法:

从上述数据显示,男方比女方年薪高将近占了50%,而且从主动性上来讲,男大学生认为女方比男方年薪高的比重为0,说明当今男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普遍比较强,另外,也凸显出其大男子主义思想尚存。就女大学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认为男方年薪比女方高是理所当然的,这也体现了女大学生们对未来丈夫的依赖性,然而,其中也不乏少数“女中豪杰”,认为女方年薪要比男方高。但在目前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男女双方年薪基本相当的趋势想必在将来应该更为乐观。

3、房产(婚前)方面: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房产问题的看法:

通过调查,女生中,将近49%左右赞成婚前男方有房,女方无房,这还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难道女方就不应该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吗?其实,大多数男大学生也是赞成男方有房,女方无房,综合前面的

1、2两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婚姻这个问题上,还是如履薄冰的,简单来说,就是女方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男生,而男生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也很愿意让女生依靠,大家在婚姻观上还是较为传统的。

男女大学生分别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其结婚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64%的大学生们期待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水平相当,女生更甚,很显然,共同语言是维持一段美好婚姻的绝对保证,另一半会理解你的各种想法,如此一来,家庭纷争自然会相对减少,想来,当代大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19%认为比自己水平高的更适合自己,而17%的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无所谓。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没有人愿意自己未来的结婚对象受教育水平比自己低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择偶条件的选择方面相对明智、成熟,但也不够大胆、开放。

(二)关于考虑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的意见

男女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对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否考虑父母意见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但又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感,那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会有怎样的特别的看法呢?以上图表是我们走访不同学龄层次,男女比例相近的情况下做出的统计。可以发现,会稍微考虑一些父母意见的大学生占大多数,但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独立,几乎没有男生愿意完全听父母的,而女生就不一样了,她们心思细腻,有些过早地意思到父母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自己好。相对地,男生比较叛逆,他们有人会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在女生中就很难发现。其实,后两者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大学生们要想婚姻久长,父母的意见要进行必要地参考。

(三)关于促使大学生们结婚的最大因素

男女大学生们对促使他们结婚的最大因素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们对促使他们结婚的最大因素的看法:

51%的大学生相信爱情是促使结婚的最大因素,其中男女比重基本持平,42%左右则认为归属依靠更为重要,而且女生居多,这也深刻体现了当代女大学生强烈渴望未来家庭能够成为自己的依靠。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会把父母、环境的影响发挥到极致。实际上,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爱情也好,归属也罢,只要双方自愿并且幸福就好,相信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们希望看到的。

(四)关于理想中的家庭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论男女都偏向于核心家庭的模式,即由父母和小孩组成的家庭。虽然曾经有一段时间“丁克家族”这个词语在不少年轻人之间比较流行,但受我国传统思想所影响,大多数的人仍希望组建自己的家庭,养育自己的小孩。然而,中国古代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等家庭模式也同时逐渐在衰退。这表明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受父母及祖父母的管制约束,希望独立在外。这固然体现了现代人的独立不依靠家族的新新思想,但也反映了古代许多传统思想的转变。现代人成夫成妻,但缺少长辈的教导指点,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其实是难以维系一个家庭的平稳的。

(五)关于心目中的家庭教育方式

与家庭模式相似,现代人心目中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前的家庭教育模式普遍都是“严父慈母”。但是慈母并不只是慈祥,更多的是溺爱,放任孩子们的骄纵。现在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父母皆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选择将孩子们放在与他们等同的位置上,平等的对待他们,不会强加自己的想法于他们身上。除此之外,也有一大部分人选择“父严谨,母民主”的教育模式。这反映了传统思想对我们的深刻影响:父扮黑脸,母扮红脸。

“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由此表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支持计划生育,少部分选择不支持,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视情况而定。中国处于老龄化阶段,在不久后的今天,大部分中国人都将进入老龄阶段,一个国家若没有年轻人的打拼是难以支撑下去的。国家也有发现这个现象,所以已经放宽了条件。这些数据反映了大多数大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婚姻的法律。但相对来说,女性超过半数人支持计划生育,低于五分之一的人不支持计划生育。我觉得,女大学生们应该更加主动关心国家的实时事新闻,毕竟这是与自身紧密相连的。

工作与家庭一直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但是根据数据分析,大学生认为家庭和工作是同等重要的。若真要在家庭和工作中选择一个,男女大学生则是都选择了家庭。由此看来,家庭在大学生的心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而且,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重视家庭,而不是工作。这打破了固有的传统,女性开始将重心移向工作,男性开始关注家庭。古代的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性是一家之主,一家之柱。女性没有权利选择夫家,全权由父母做主,女性只能将毕生的精力放在家庭里。而现代女性渐渐展现她们的风采,自然也将她们对于工作的心态展露出来,女大学生尤是如此。

从曲线可以很明确的看到男女大学生普遍觉得婚后爱情仍然存在。极少数认为爱情会消失。所以说大学生们还没有特别浮现社会人士的现实主义,对于爱情、对于婚姻仍然是报以浪漫主义的想法。男女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达到了共识。

从此题数据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在对待出轨现象时,大多持以平和的态度,选择与对方好好谈谈的方式解决出轨的情况。但也有人选择离婚这一决绝的方式以期彻底解决婚姻中出轨问题,或者是自己也给对方戴一顶绿帽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明智的。给对方戴绿帽子纯粹是争一口气,自己不舒心绝对不会让他人安心。如此下去,两人只会陷入更加尴尬且不适的境地,对方也很难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这样的做法的结果大多也是以离婚收场,并且是狼狈的离婚,离婚后还可能会与对方纠缠不清。选择直接离婚的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姿态离去,但是不会知道对方找小三的真正原因,原因可能在他/她,但也有可能在自己。不管怎样,从此表看来,大学生都是比较冷静的看待小三现象。

(八)关于家庭矛盾处理

2%7%3%A.无论是谁的错,自己承担责任 B.等着对方承认错误C.和对方好好商量商量,力求和解 D.其他88%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如图所示88%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矛盾的解决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的努力与相互谅解,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不可先向对方低头,2%的大学生认为夫妻双方关系的维持需要自己的忍让。

有此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绝大部分学生对待婚姻都有非常理智的认识,只有小部分大学生在对婚姻的看法中存在偏差。

A.无论是谁的错,自B.等着对方C.和对方好好商量商己承担责任

承认错误 量,力求和解

0240A.无论是谁的错,自己承担责任 B.等着对方承认错误C.和对方好好商量商量,力求和解3319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通过A选项男女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男生认为应该对女生有所忍让。通过C选项可以看出女生比男生更希望男女双方的共同努力与相互理解来维持家庭关系。

(九)关于喜欢的电视剧

E.不感兴趣,没看过C.《裸婚》系列1A.《奋斗》

A.《奋斗》B.《蜗居》 C.《裸婚》 D.《北京爱情故事》E.不感兴趣,没看过男女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做出选择的女生大部分选择《奋斗》,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女生并不是只是一味的向“钱”看,而是更注重自我奋斗。但也有小部分选择《裸婚》,可以看出部分女生还是对爱情的固执。

50A.支持B.不支持C.不清楚男男女男女女男女A.支持 B.不支持 C.不清楚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从女大学生折线图呈现下降的趋势来看,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对同性恋持认同的态度。反观男大学生折线图呈现倒V型,大部分男生不认同同性恋,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对于同性恋有更加开放的思想认知,男生相对于女生就有一点小固执。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随大众,态度模糊,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1050A.男人应该在外面做大事系列1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家庭幸福就好,并不在意家庭琐事由谁负责,几乎没有人认为家务应该有女主全权负责,看来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点在B选项与C选项都有一定的体现。

(十二)关于“闪婚”与“早婚”(如大学生结婚)

A.幸福B.闪离C.不离但不幸福D.其他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存在闪婚的结果是闪离的认知,其实事实正是如此,现在许多年轻人由于年少一时冲动或与家长唱反调,而随便与以刚认识不久、了解不深的人结婚,通常造成的结果总是闪离,如果离婚时已有孩子,这不仅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同时也给社会加重了负担。男生无一人认为闪婚的夫妇会有幸福的结局,而仍存在6%的女生认为会以幸福结局,相比之下,男生对于结婚有更理智的选择,而女生 仍对婚姻存在童话的幻想。 282011系列1S1C.随便A.支持 B.不支持

我们从图表中得到的信息如下:早婚(如大学生结婚)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由于大学生仍没有经济独立,不具备成家的条件外,还有就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以学业为主,为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应该发挥过多的时间在其它方面。由图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早婚不反对,甚至持支持的态度,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婚姻不负责任的做法。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仍然有许多大学生对此的正确态度。

(十三)关于“单身老人再婚”现象

从总体上看,只有很小一部分大学生不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而绝大部分是支持或者看起个人意见的的,其中支持的比例又大于看起个人意见的,就我个人而言是赞同单身老人再婚的,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在家,老人会觉得很孤单,如果有人陪着他们,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老人的幸福感,也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心理负担,不必太担心老人。另外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在以前,单身人再婚尤其是女性会遭到冷嘲热讽,甚至被驱逐出家门,这不仅对当事人的心灵造成伤害,也对家庭和睦不利。在我们国家。老龄化趋势也呈上升趋势,老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急需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而单身老人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如果他们再婚,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的负担。另外我们再从男女选择比例上看,明显可以看出女生更赞同单身老人结婚,我想这可以体现出女生比较重感情些,能够从老人的角度去考虑的更多,而男生大部分是心思不如女生细腻。

(十四)财产权问题 1.房产

首付 D.都可以C.一起付 B.女方A.男方070男女总

房产权A.男方B女方C男女双方D女方父母E男方父母F都可以

两图同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首付一起付和最后房产权拥有着是成正比的,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出饼状图中“男女双方”共有,占了一半以上,而柱状图中“一起付”并没有占到一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还是挺强的,既然是一个家庭,都为之付出了很多,就该共同去拥有。柱状图中“女方”付首付的则占很小比例,这与我们的观念有关,通常认为男士应该提供房子,女士只要和丈夫一起生活就可以了,但是有人选择也反映出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进步。并且在现在社会中,女权主义有所抬头,女士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足够的资金去付首付。

①婚前财产婚后如何分配?

此题涉及的婚姻法中夫妻财产权中的一条为“分别财产权”。分别财产权是指夫妻双方约定婚前及婚后个人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的权能。夫或妻对本人全部财产单独享有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权利。配偶他方不得干涉或妨碍其权利的行使。对个人债务应有个人清偿。为保护交易安全,但债权人不知夫妻之间的约定或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配偶他方有以个人财产给予垫付的义务,因此而享有要求对方补偿的请求权。夫妻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及个人财产对家庭生活所需负有经济或财产责任。如一方无个人财产而负担了料理家务,照顾老少,协助对方工作,其劳务应视为对共同生活负担的完成。如一方有个人财产而为以上行为,在分割财产时,享有补偿请求权。对作为婚姻家庭共同生活基本条件的个人财产,所有人不得擅自做出危及婚姻共同生活的处分,否则,另一方有权阻止。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大学生认为婚前财产应该共同享有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这表明我们的法律意识还是有待提高,并且对此方面还没有足够的了解,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②假若离婚,您认为财产应当如何分配? A.所有财产平均分配 B.(若有孩子)抚养孩子的一方多得财产

C.“婚前财产”按婚前分配,即婚前该财产属于谁离婚后仍属于谁,其余财产平均分配 D.都可以

50A.平均分配男女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平均分配”的占极少数,“抚养孩子的多得财产”占很大一部分,但从财产权法中我们可以得出“婚前财产应属个人,婚后财产安其个人意愿分配(夫妻双方健在)”是最正确的,在我们设置的选项中没有这一项,同样也没有学生提出这一条,综上所述,我们大学生对婚姻的了解还是不够成熟,没有考虑到那么多,而这在以后都是会遇到的,早点了解或许会更好些。分析一下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学生一方面是觉得谈钱伤感情,另一方面是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并且认为步入婚姻的最主要原因是爱情,爱情是纯洁的,掺杂不得其他东西。

(十五)“网上结婚”现象 D.其他 C.无所谓B.不影响A.违法男女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网上聊天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很重要途径,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网恋”,“网上结婚”,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到1/3的大学生认为“网上结婚”是违法的,而超过2/3的同学认为是可以接受或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普遍更加开放,如果说这是违法的,也没有什么根据,从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中,可以得出“网上结婚”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结婚,不受法律保护。我个人觉得一个同学说的还是比较好的,他说:“只要别玩过火就行,最好别玩,”确实是如此,网络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虚拟的,对此我们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以防被欺骗,虽然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人,不论等级身份可以很自由的交流感情,或许也会找到真爱,但还是要小心。

(一)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

1.当代大学生对于另一半样貌的要求大部分都是“顺眼就行”,说明其中重视内涵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2.如今男大学生们的家庭责任感普遍比较强,女大学生们对未来丈夫的依赖性较强; 3.大学生们期待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教育水平相当,有较为准确的定位;

4.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但又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感,会稍微考虑一些父母意见

5. 此外,爱情是大学生们心中结婚的种子,且他们普遍觉得婚后爱情将仍然存在; 6. 现代大学生们心目中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打“父母皆民主”; 7. 女性开始将重心移向工作,男性开始关注家庭;

8. 大学生们在对待出轨现象或其他婚姻关系问题时,大多持以平和的态度,选择与对方好

好谈谈的方式解决出轨的情况,显示出大学生们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 9. 还有,大多数认为奋斗是结婚的前提,体现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婚姻观。

(二)男女大学生婚姻观折射出的一些社会现象

1.在目前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男女双方年薪基本相当的趋势想必在将来应该更为乐观,然而还是出现了“大男子主义”和不少“女强人”;

2.如今男大学生们的家庭责任感普遍比较强,女大学生们对未来丈夫的依赖性较强,女方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男生,而男生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也很愿意让女生依靠,大家在婚姻观上还是较为传统的;

3.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没有人愿意自己未来的结婚对象受教育水平比自己低的;

4.几乎没有男生愿意完全听父母的,而女生就不一样了,她们心思细腻,有些过早地意思到父母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自己好。相对地,男生比较叛逆,他们有人会从来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在女生中就很难发现。其实,大学生们要想婚姻久长,父母的意见有必要进行参考。现代人要成夫成妻,但缺少长辈的教导指点,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其实是难以维系一个家庭的平稳的;

5. 就计划生育而言,女大学生们应该更加主动关心国家的实时事新闻,毕竟这是与自身紧密相连的;

6. 工作与家庭一直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代女性渐渐展现出她们的风采,自然也将她们对于工作的心态展露出来,女大学生尤是如此,毋庸置疑,女性开始将重心移向工作,男性开始关注家庭。而且,在现在社会中,女权主义有所抬头,女士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足够的资金去付首付;

7. “同性结婚”之门已经打开,女大学生对于同性恋有更加开放的思想认知,而男大学生相对有一点小固执;

8. 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对婚姻存在童话的幻想;

9.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早婚不反对,甚至持支持态度,当代大学生对婚姻不负责任的做法可见一斑;

10.女生更赞同单身老人结婚,这可以体现出女生比较重感情些,能够从老人的角度去考虑的更多,而男生大部分是心思不如女生细腻。

11.大学生们对财产权问题还没有足够的了解,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对电子竞技文化调查问卷

您好:耽误您几分钟!我是14连锁二班的调查员,我们正在面向大学生进行当代青年对电竞文化的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3、你了解电子竞技吗?(

4、你认为电子竞技是一项体育运动吗?(

5、你经常关注电竞方面的新闻吗(

6、你们班有多少电竞爱好者(

7、你觉得女生玩电子竞技吗?(

B女生很少 C女生很多

8、你每月在电竞方面花费比重(

9、你平均每次电竞时间是多久(

10、随着时间的流逝,你认为电子竞技会被各个年龄阶段所接受吗?(A会

11、你玩电竞的原因(

12、你认为电子竞技对人们有益的方面(

B增强人们的团结意识 C增强思维能力 D宣泄情绪 E开发潜能

H与朋友一起玩,增进友谊

13、你认为电子竞技对人们不利的方面(

B浪费时间 C影响身体健康 D容易产生孤僻

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看法

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字眼,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象征着纯洁、忠贞、美好和神圣。是男女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最热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虽然基本成熟,但性心理还有许多不足,人生观不够稳定,学习基础不够牢固,但大学生迫切渴望爱情,但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2、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3、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但往往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则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总之,爱情,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她不仅是我们大学生的热点话题,也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当我们面对她的时候,除了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接受她外,更要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经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这个美丽的花园之中培育出灿烂的爱情之花。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前言:文化环境对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种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同时青年处于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青年所处的环境,特别是,青年也在创造和累积具有自身属性的文化。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群体思想状况紧密相联,流行文化尤其能够反映一个群体的普遍的思想状况,甚至是塑造其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会化机制。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趣取向和文化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表态,但他们又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等方面特征而与社会其他青年群体有所不同。

一、 流行文化与大学生已经密不可分。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如大众娱乐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聊天”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及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就是其表层的、集中的,也是颇为典型的代表。

现象1:动漫形象在我们生活在广泛蔓延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看国外动漫。他们认为国外动漫已经影响生活。而大街小巷,我们不难看到各种服饰、背包、饰品中好多熟悉的卡通形象。比如犬夜叉,一个勇敢坚强,而又温柔善良的半妖;流氓兔,它胖乎乎的身体、小咪缝眼,身背马桶,手拿马桶刷,极尽流氓之能事;而蜡笔小新以其成人化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偏爱。

现象2:哈韩族、哈日族相伴而生

哈韩族是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形成的,也叫“韩流”,他们以另类独行的生活方式和形象外观引导着时尚,他们热衷于韩国化的装束,韩国化的化妆,韩国化的饰品,韩国化的音乐,以至于大大小小的“韩品店”、韩国语培训班众多,韩国风味餐厅也是“花开遍地”,“哈韩族”的队伍日益壮大。

哈日族原先是指热衷崇拜、复制日本流行文化的青少年族群,这群人从生活、娱乐、思想上,大量地从日本文化中吸取养分。现在不论在台湾、香港,还是在大陆,都有相当数量的哈日族。这个词汇的推广主要是起自哈日杏子的哈日族系列漫画。

韩剧和日剧是造成哈韩族、哈日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6%的学生认为周围的朋友中哈韩族、哈日族有挺多的。而35%的学生则认为周围的朋友,喜欢日韩,但并非哈韩族、哈日族。由此可见,韩日为主流的外来文化对学生影响还是较大的。

现象3:网络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而传遍一时的“王老吉事件”则靠“网络打手”的推动。“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名词,但是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而大学生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

很多大学生现在宁愿对网上的陌生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很少和父母联系,在大学还算好,很多小学生为了不让父母涉及自己的生活,开创了火星文,足以见得亲情现在的落寞。

现象5:流行文化中的「性」特点对大学生影响

对于在传统上一向崇尚贞操的中国社会来讲,高中生这种对性的开放态度让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吃惊。但是,有学者指出,这种反叛的城市青少年文化正是中国社会30年转型的结果。 与他们父辈不同的是,现在的青少年拥有很多渠道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未成年人占网络用户的20%,充斥在网站上和垃圾邮件里的煽情与色情内容都某种程度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流行语反映了与大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大学生较为关心和关注的方面。比如,考研、班花、校草、 大喜(洗)之日、 翘课、挂科、Hold住、坑爹、郁闷等。

1. 流行文化更加缩短其生产和在生产的周期 ;

2. 流行文化界主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更加技术化和技术复制化 ;

3. 流行文化随着电子化和技术化的发展,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途径,越来越符号化和幻影化;

4. 流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颠倒现象,当代流行文化将其形式的变化列于比其内容更加优先的地位;

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离开理性主义的传统文化形式越来越远,神秘性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无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种“不需要理解的东西”;

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体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可以说当代流行文化几乎等于性和身体的特殊文化;

7. 流行文化更加消费化和商业化

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与流行文化两者相互交融,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1、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流行文化涉及面比较广,领域较多,大学生参与其中,能扩展自己知识面。例如,韩剧日剧的流行,使他们了解了韩国日本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再如,网络文化的盛行,使他们增强了电脑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2、丰富学生生活。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课余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表演节目,互相交流,表达自身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并且,大学生在运用流行文化的过程中,还常常结合校园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流行文化新的意义,如校园歌曲、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3、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促进其树立现代观念

大学生在流行文化中获得了共同的社会身份和认同,表明自己是被群体接纳和认可的,而不是落伍的,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流行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正如波兰思想家塔达基维奇所指出的:“这些风格并不是从一代人向另一代人过渡着的,他们是与生活和文化一道在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并成为时代的表现。”可以说,流行文化常常很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某些变革。因此,通过流行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人情、国情和世情,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角色的顺利转化,加快社会化进程。例如,通过偶像崇拜,青少年可以达到对自我成长的最理想设计,通过学习偶像,可以不断督促、完善、更新、武装乃至呵护自己。另外,大学生可以通过流行文化获取许多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形成现代化观念,比如时尚观念、创新意识、时代精神等。也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活动范围,对以后进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评论,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参与评选各个大小活动的优秀节目,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主精神。

5、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创造性、多元性、积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流行文化崇尚个性、新潮、前卫、刺激、暴漏、叛逆和创意,这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催生了一批年轻的网络作家、网络明星和创新小发明家。其次,本身具有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流行文化可以使接纳性比较强的大学生文化视觉多元化,文化选择多元化,形成和发展多元性的思维方式。再次,流行文化以非理性为支撑,它的知识是个性的、块状的,激励鼓吹跟着感觉走,走自己的路等非理性情绪,受其影响,大学生较少受传统思想的禁锢,能够比较率真、直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致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从中心理

流行文化的精灵在于跟风,没有思考,没有判断,没有选择,仅仅是不加抵抗的接受,以一种物质性标志昭示意识形态方向,从而升入一个精神范畴,抽离原来从属的文化领地,于是很多年轻人有一种媚洋心理,流行过洋节;而很少关心政治问题,道德观、法制观。并且在“21岁年龄,12岁风度”的不愿长大的心理驱动下,不少人喜欢看卡通节目,以此回避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2、盲目地追求“个性”自由

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主要的,这也就意味着追求个性与独立。蹦迪、追星、染发、奇装异服常常令家长老师莫名其妙,但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个性的表现。但是我们从这些流行文化中不难发现,青少年的自由观、个性观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明显缺乏浓度,只看到了流行文化的表面,而没有对其内涵深入思考而盲目随行。比如他们追求服饰要有个性,但把其理解为韩国潮、日本风,这实际上泯灭了个性,这类症状在中学生和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尤为明显。

3.当代流行文化导致大学生的功利心加重

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功利观念在大学生中极其盛行,使得大学生功利心过重。对于各种活动首先想到是是否对自己现状有利,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利。大部分的大学生参加活动仅仅为了加分,入党仅仅为了找工作,功利心过重。甚至有些大学生放弃学习的时间到处打工,美其名曰是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

现代广告的消费文化的灌输,刺激了学生消费,而这种昂贵的生活方式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他们非名牌不穿,非肯德基不吃,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追求超前消费,高档消费,讲虚荣,摆阔气,攀比思想成风;生活中直来越大的贫富落差,甚至会激起“反叛”的情绪,极易为不法组织和个人所利用。近年来学生犯罪率上涨就是一个证明。这也是学生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5.逃避现实,幻想虚拟世界

电脑、网络、科幻小说、电影、卡通系列、电子游戏等构成了我们社会中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宣泄情感、张扬个性,这是一个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奇迹的世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不安精神找到了归宿。然而,这个世界也把一些过时的甚至错误的观念传输给了青少年,如暴力崇拜,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结帮成派以及西方文化推崇的暴力、色情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使人脱离现实,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流连。一旦面对现实的平凡、困难、烦恼,他们便恐慌,不愿面对现实,甚至逃避现实。一旦遇上困难就选择逃避,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只能回以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

当然流行文化也对传统文化有很大冲击,很多人只是单纯过洋节,不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甚至在盲目追风中丢失了很多传统的精神文明。中国的历史不晓,对政治漠不关心,怀疑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道德认知、道德实践能力弱化,五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满和个人品德,或者只是为了自己;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流行文化在学生中广为传播的原因

1、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的极力宣扬

2、同辈群体之间互相模仿,追求时尚

3、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

4、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沟通障碍,影响力下降

大学生和流行文化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促使二者关系良好的发展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就大学生我们本身而言,应加强甄别、判断流行文化优劣的能力,努力利用流行文化的优势因素来提升自己,而力争避开其不利的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策划、制作者而言,不能仅仅考虑商业利润,还要考虑到流行文化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改变观念,以虚心的态度深入了解流行文化,以学术的眼光关照流行文化,并对学生进行流行文化教育,使他们增强识别力。这样,大学生和流行文化就能互相很好的融合、发展下去。

1.邓清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2.王萌《大学生流行语与大学校园文化初探》

3.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4.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 5.中国报刊学会网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影响;道德;意识

附注:原本进行相关调查问卷,但是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没得以进行,所以本文只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以及上网查资料所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