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跟湘潭大学有什么渊源?

郴州市人民政府 11:22

信息来源:市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袁亚湘,男,1960年1月出生于资兴。1981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所所长,1998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3月31日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并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大会上作1小时报告。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2013年2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运筹学学会理事长,国际数学规划学会会员。

“家乡,是我最怀念的地方。”1月26日,记者电话采访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时,家乡的山水让远在北京的他多次提及。袁亚湘出生在资兴廖市上村湾,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在念初二时,由于家庭困难,袁亚湘被迫中途辍学回家务农一年。艰难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性格,也让他的心紧紧地贴在了这片黄土地上。只会算术的母亲对袁亚湘来说,可谓是数学启蒙老师,小时候趴在床上跟母亲学打算盘,枯燥的口诀在他看来却是奥妙无穷。1974年,袁亚湘高中毕业后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又回家务农。此后一段时间里,当数学教师的叔叔留下的数学书籍,让他有机会继续钻研数学,并开始接触三等分任意角、费尔巴哈定理等数学问题。恢复高考后,1978年,袁亚湘考入湘潭大学数学系,学习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考取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生,师从著名计算数学家冯康院士。之后又赴剑桥大学深造。1988年回到中科院工作,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时年28岁。

“在上大学之前,我没离开过资兴。那时从老家去一趟郴州可谓艰辛,先步行两三个小时山路到蓼江镇,然后坐班车到三都镇,再坐火车去郴州。”袁亚湘回忆当年的情景,交通是那么的不方便。而阔别多年的袁亚湘回到家乡时,家乡的变化让他欣喜。去年4月份,袁亚湘带着学生再次来到郴州进行学术交流,郴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给了他诸多惊喜, “这几年郴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交通,不管是从北京回郴州,还是从郴州去资兴,甚至是从资兴去我们村子里,交通都十分便利。”袁亚湘表示,他将继续加强与家乡高校教师的联系,既为他们来北京访问提供便利,又鼓励更多的学者到郴讲学,为繁荣家乡学术科研作贡献。

}

       2019年高考已拉开序幕,湖南49.9万考生步入考场,迎接人生最大的挑战之一。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带来社会巨变的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高考季之际,湘声报推出“院士忆高考”特别报道,通过数位在1977年、1978年参加高考的湘籍两院院士的经历,折射时代发展,展现一代人的记忆,也为所有高考生传递一份关于梦想的力量。

袁亚湘,湖南资兴人。1977 年12月参加高考。1982 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86 年取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信赖域法、拟牛顿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14 年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已在家务农3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40多年前的那场高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我相信,即便是晚两三年恢复高考,我的生活轨迹也会与现在彻底不同。

  改变一个农民一生的机会

  我出生在湖南资兴的一个乡村,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算起我跟计算最早的接触,就是小时候趴在床上跟母亲学打算盘。

  我当时才4岁多,总是跟母亲吵着要去上学,后来母亲便掏钱给我买了课本。但她没有文化,自己没法教我,我便每天等村里的堂兄堂姐放学,求他们教我。通过这种方式我开始了学习。

  1975年初,我15岁,高中毕业。我没有悬念地回家务农,插秧、犁地、种田……,还先后兼任过生产队的出纳、会计、保管员。

  如果说我与其他回乡务农的同学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在干农活之余还在继续学数学。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的书籍非常贫乏,在3年时间里,我把能找到的初高中教材翻来覆去看。在中学教书的叔叔给我找来了“文革”之前的教材,那些教材比“文革”时期的教材难度大。因为我对数学感兴趣,三等分任意角、费尔马大定理等数学知识,就是当年在煤油灯下接触到的。不过,那3年我没有继续物理化学这些课程的学习了。

  1977年,改变命运的消息是父亲从镇上带回村里的,我那时已过了17岁。当时,父亲找到了生产队队长,请求给我一个月的脱产时间准备高考。请假获批了之后,我就回到原来的高中母校去复习。

  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时虽然身处湖南一个落后乡村,但中学校园里却有不少下放到乡下的好老师,他们中好几个是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老师们认真地指导我们复习,也会出一些模拟题给我们做,我这样的乡下孩子意外遇到了良师。

  对于恢复高考,家里人和我自然都挺高兴,但也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小时候一直希望能读遍5个学堂但只能上4个学堂,现在终于有机会尝试考考最高级别的那个了。如果能上大学,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就意味着你能成为“国家的人”,大学毕业了国家会分配工作,就有工资,捧上铁饭碗,有能力赡养父母了。

  当年队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当时,对于能不能考上大学我没有把握,毕竟高中毕业已经3年,而且身处偏僻的乡村,不晓得自己和母校以外的人比是个什么水平,心里想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另外,也不了解录取比例是多少。同时,我还是一个恋家的人,和母亲感情非常好,一点也不希望离开湖南去读书工作,就连长沙都觉得已经蛮远了。于是,老师们综合我的情况,指导我填报了高考志愿:湘潭大学数理系计算数学专业。

  在专业的选择上,当年我的中学老师可以称得上很前卫、很有远见。因为在我国,计算机是“文革”时期刚兴起的东西,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听都没有听说过。老师们觉得我喜欢数学,认为数学跟计算机挂钩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于是帮我作了这个选择。

  我的高考是在初中的母校考的。那是1977年的12月,我记得考了四门:语文、数学、政治、理化。英语好像没有考。

  考完试以后同学之间没有相互对答案或者打听什么,两天考试结束后我便径直回家干农活去了。因为当初请假复习已经耽误了不少农活。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到县城卖菜的邻居回来说,在县里张贴的大红榜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又过了一些天,生产队送来了湘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成了那年队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家里人都很高兴。

  和现在每年9月开学不一样,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是1978年3月入学的。我是坐绿皮火车从郴州去的湘潭。习惯了现在高铁和飞机的年轻人可能难以想象,这趟列车停停走走,30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20多个小时。

  车到了湘潭大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大学看起来和我们农村差不多嘛!湘大当时位于荒郊野岭,而且因为处于复校阶段,到处都在搞基建。我下车时一脚就踩在了稀泥里,一双新鞋变成了泥巴鞋。

  好在我在农村长大,并不知道大学校园应该是怎样美丽,所以也没有失落感。

  第一个学期,学校没有教学楼,我们很多课都是在食堂上的。吃完饭,赶紧把食堂布置成简易课堂就开始上课。一间食堂里不同的角落上着不同的课。有时,我们还得走上近2里路,去学校大门外6路公交车终点站旁边的一排小平房去上课。

  湘大让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基础课,让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培养。学校还专门安排老师给我们几位学习好的同学开小灶,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老师们还辅导和带领我们参加湖南省高校数学竞赛。在我参加的那次湖南省大学生理科数学竞赛中,一等奖获得者一共有4位,其中湘大就占了2位。

  湘大4年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关键的4年,不仅是身高从1.69米长到1.77米,更重要的是世界观的形成和基础知识的积累。现在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湘潭大学毕业的。

  从事数学研究多年后,曾经有记者问我,我收到过的最糟糕的审稿意见是什么?其实,我人生中最深刻的批评意见,是初中数学老师给我的。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班某个同学在班上数学成绩好一点就自以为了不起,尾巴就翘起来了。实际上还是很小很小的小溪里的一条很小很小的小虾,连大江大河都没去过,就更别提大海了!”

  上大学后我觉得这句话很客观,知识的海洋多么辽阔,即使我学了很多东西了,我还是很无知。

  感谢40多年前的那场考试,给了小虾从小溪游到江河,然后见识浩瀚大海的机会。

  (特别报道来自《两院院士忆高考》一书,有删减)

}

8月30日 ,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举办揭牌成立后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该学术委员会由12名院 士、5名领域内知名专家以及企业代表组成,阵容强大。 本次会议有7位院士到会。会上,大家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学科建设等角度,为中心的重点研究方向、中心建设运营等开展战略咨询,履职尽责。
会议开幕式由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主持。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二级巡视员周文能、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刘琦、湘潭大学校长李伯超分别致辞。 副校长刘长青、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心研究骨干、湘潭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众多业界大咖受聘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今年2月,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28日,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 湘潭大学 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湖南数学界首个国家级平台正式落成。
会议开幕式上,李伯超为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到会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任江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励建书,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教授,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包刚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艳萍教授,京东集团城市副总裁赵英等欣然受聘。

其中,张平文为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今年初,科技部批准成立13个首批支持建设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获批。该中心整合了湖南数学学科优势,按照规划,该中心以湘潭大学为依托单位,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为核心共建单位,充分利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计算资源与优势,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建设。该中心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建设方向,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提出、凝炼和解决一批国家和湖南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工程、区域及企业发展中的数学问题。
6月28日,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湘潭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湖南数学界首个国家级平台正式落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潭大学是哪4个院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