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高中的地理题第二问,这样回答会有多少分?

除了帮考生们加油打气外

给陪考的家长们整理下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奇葩高考题! 承包今日笑点

测试下,家长们的文化水平

跟着偷偷做,看能做对几道题!

上最奇葩最鬼畜的高考题

看完这些题目,真的心好累

1.为什么长寿村大多在半山腰?

山上空气好,没有污染?

然而答案十分接地气 ,而且让人完全无法反驳:

答案: 天天走山路, 锻炼身体

2.问陕西的地坑院为什么要在中间种一棵树?

很多人在遮挡风沙、遮阳挡雨中纠结好久,但是!

答案是C!!!防止外人跌入!

这一点在航拍中国的纪录片里有提到过,好吧,我输了

3.以下四个国家哪个城市化率最高?

A法国 B日本 C荷兰 D沙特阿拉伯

答案是D沙特,因为热带沙漠气候基本没有农业和农村。

4.地理题,问为什么沙漠里的公路是歪歪扭扭的?

对呀,有没有阻挡的要避开的东西,为什么不是直的呢?

难道是因为沙漠里风力太大了??

答案是为了防止行驶在沙漠里的司机驾驶疲劳,弯一点让他保持清醒......

像这种问题其实也算是常识的一部分吧,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的时候,新闻上记者采访设计师,问为什么不把跨海大桥修成直的?

设计师说的是:要考虑潮汐对桥墩的冲击,也要考虑到司机可能会驾驶视觉疲劳。

5.地理题:文成公主为啥选择在冬天出嫁?

答案是:因为冬天河面结冰,可以直接从河上走,节省时间。

请听第六题---划重点,陪考家长给分析分析?

6.江苏某题与2017全国卷一文综某题

还有人记得几年前江苏这道题目吗!!!

微信开启图是几月份拍摄的!!!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分析,有人能帮助一下吗?

陪考的家长没事,点开微信,好好瞅瞅,怎么分析??为什么,能给我个解释吗?

7.有一道文综全国卷,说的是一名罗马美女犯了罪,按照法律应该判死刑,但是辩护人辩护说:同胞们,你们忍心让这么一位美丽的女子,让阿芙洛狄忒(美神)的信徒香消玉殒吗,陪审员纷纷表示有道理,最后美女被判无罪释放,这说明了什么?

哇塞,看到这里我真的想说:说明庭审制度不完善啊

结果答案是:说明罗马法律制度相当完善,原因是既有辩护人又有陪审员

8.去年浙江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所谓的”十年寒窗苦读败给一条草鱼“

文章结尾说“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发出诡异的光”,最后一题问的是“诡异的光指的是什么?”

关键是,文章原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巩高峰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啊。我是真做不出来,我估计我做出来还没有他们做得好,现在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我又哪里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9.一道地理题,问青藏高原的卓乃湖为什么是藏羚羊的产仔地?

不知道答案的我百度了一下

只能感慨说,出题人把我们这么一群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想象得太高明了

小编就给家长留点面子出9道题

100分错一道扣10分

}

  速看!2022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权威解析

  信息来源:首都教育

  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科目的考试已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地理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

  2022年是北京市实行新教材与新高考结合的第一年,是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北京全面落地之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卷在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指导下,完善“德智体美劳”考试内容体系,丰富“四个突出、四个考出来”内涵。

  试题设计注重价值引领,守正创新,突出四个持续,构建地理学科测评的四个体系,力求在人才选拔、提升首都地理基础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一、持续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构建时事热点素材体系

  1.倡导担当尽责,树立资源环境的国家安全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试卷开篇聚焦我国粮食储备,意在引导考生理解粮食生产和流通在我国发展中的“压舱石”地位。

  第18题以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为载体,意在引导考生理解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其生态安全意义。

  第6、7题以我国深海科学与资源考察为主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追寻美丽中国,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地理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试题选用江苏盐城湿地保护、泃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性开发、某陶瓷集团企业转型升级等案例,强化对区域发展方式和路径的多维度认识,深入思考高质量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内涵,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3.聚焦“双奥之城”,弘扬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第20题聚焦中学乡土地理课程中开展的“北京奥运遗产”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学生视角呈现首都北京从“夏奥”到“冬奥”取得的巨大成就,唤起考生家国同脉的时代豪情,彰显自信从容的中华气质。在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而振奋的同时,试题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论述奥运遗产对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持续探索地理试题的情境任务变化,构建素养立意考查体系

  1.创设梯度任务,考查地理探究思维

  试题加强对考生地理探究思维的考查,通过创设野外考察、走访调查、研学旅行和学农体验等情境设计指向探究环节的测试任务。

  第16题围绕地跨京津冀的泃河流域开展研学考察,从走访水文站分析数据,到泃河发源地考查察山楂产业发展条件,再从流域整体视角探讨水资源保护措施,通过引导考生经历探究过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2.关注地理表达,探索“三性”有机融合

  试题在继承以往题型的基础上探索地理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融合试题。

  第20题要求考生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考生可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和碳排放等多个视角进行自主建构,鼓励考生提出独立的、有创造性的地理观点,有逻辑的阐述和论证。本题任务目标明确,答案多元开放,能够为不同层次考生充分展现地理写作素养和创新思维提供良好平台。

  三、持续引导学生重视地图语言的应用,构建图表信息表达体系

  1.延续丰富性,创新图表呈现形式

  地图等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试卷中最具特色的叙事方式,考查考生对地理图表的应用是区分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试卷图表科学规范、清晰美观,涵盖不同类型地理单元和不同时空尺度,既有传统的地图图表,也有形式新颖的创意图。

  图1(b)基于粮库管理系统设计粮情信息界面,图13基于学生视角设计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通过构建试卷图像体系利于考生养成读图习惯,达到以图促学目的,有利于引导考生体会地图的美学意蕴,培育美学素养。

  2.增强故事性,激发阅读思考兴趣

  试卷文字叙述充实鲜活,贴近学生实际,力求通过地理故事将考生对事物和现象的体验与体悟结合起来。

  第19题通过讲述美国塔克马市的约克家族与北太平洋铁路的故事,展现交通变化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约克的生活轨迹,体现城市服务设施、功能区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关系。地理故事的铺陈增强了试题情境的沉浸感和亲和力,有助于考生从中迁移地理原理与规律,真实表现素养发展水平。

  四、持续聚焦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衔接,构建主干知识评价体系

  1.基于学科本质,考查基础主干内容

  试卷坚持考查考生义务教育以来的地理积累,着力整合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测试内容突出基础性,通过主干内容的考查引导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双减”落实。

  例如,第1、2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地势、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主干内容的理解。

  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山东丘陵某村落土地利用状况的模式图,完成选址判别,距离计算,推测林地类型等任务。

  2.重视学情变化,适度开发教材案例

  试题充分考虑教学、教材与考试之间的关系,重视三者内容范围和要求的差异对试题命制的影响。

  以新增内容为例,第4题围绕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创设问题,要求考生根据生物多样性、地表温度的变化判断生物演化特点。

  基于两版教材共同使用的陶瓷产业案例,第12、13题展现陶瓷产品开发历程,要求考生推断设计研发对陶瓷产品升级的重要作用。

  3. 体现学段衔接,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试题依据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目标要求,合理设计试卷难度结构和题型题量。试题兼顾考生作答思维过程与结果,发挥试题衔接高中和大学地理教育的功能。

  第17(1)要求考生结合图像分析海岛天气状况。考生需要结合海岛位置、天气系统、地形等分析主导风向和降水情况,融通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体现试题选拔性。

  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依据,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是北京考生使用新教材和落实“双减”政策的首考之年,地理试题实现了平稳过渡,体现了较好的连续性。试题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科学设置试题难度,稳中求新,体现首都特色。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选拔和育人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地理试题的主要特色

  1.着眼全面发展,强化育人价值

  试题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选择题第9题,通过比较图中林地、耕地、菜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渗透劳动教育;综合题第19(3)题“说明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渗透体育教育;综合题第20题“北京双奥之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例如:选择题第1题,比较“冬至”这一天两地的昼长时间;选择题第14题,判断苏里南与中国广东省迎来“中国农历新年”的早晚等。

  试题考查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例如:选择题第1-3题通过“智慧粮库管理系统”考查粮食安全;选择题第6、7题通过“中国某科考船赴西北太平洋进行深海科学与资源考察”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综合题第18题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考查生态安全等。

  试题注重拓展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例如:选择题第14、15题,考查南美洲北部国家“苏里南”;综合题第17题考查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综合题第19题考查太平洋东岸的港口城市美国塔科马市等。

  2.回归地理教材,注重课堂表现

  落实新课程标准,回归教材主干知识。

  有的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并充分考虑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落实和考查,引导教学重视课程标准、用好教材。

  例如:选择题第4题,不同地质时期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相关问题的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意在落实新课标点“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有的试题材料源于教材,以考生熟悉的情境,变换设问角度,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深层理解。

  例如:第12、13题,某陶瓷企业集团新产品开发历程及区位变化的资料源于不同版本教材共同熟悉的案例,旨在考查主干知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综合题第18题,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材料回归教材,设问角度新颖,从不同视角回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注重课堂表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学习过程,既有经典的图像,也有新颖的设问,体现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思维逻辑的外显,也有地理数据与图像的转换。

  例如:选择题第5题通过经典的地质剖面图考查学生对于时空信息的逻辑表达与分析;

  综合题第18(2)题用水分的“收支”状况判断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主要依据;

  综合题第16(1)题依据数据表格绘制统计图,将数据信息转换为直观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描述和分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学习过程。

  3.呈现多样情境,突出素养导向

  试题情境丰富多样、真实鲜活,包括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学术情境等。试题考查学生基于复杂现实情境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素养导向。

  试题图文并茂,图像科学、美观,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全卷地理图像共计13幅,涉及区域图、地质剖面图、土地利用示意图、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统计图等,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开展多角度、有深度的思考,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通过表达的条理和层次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刻画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核心素养水平。

  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生活。

  例如:综合题第20题创设了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调研的情境,通过呈现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和的相关资料,调动学生自身关于“双奥”的体验和经历,拉进试题与考生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从多个方面、系统思考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展现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水平。

  生产情境聚焦产业发展。

  例如:选择题第8、9题创设了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的情境,学生需要在耕地、菜地等不同农业生产活动下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低,判断化工厂选址的合理性。

  综合题第16题创设了某校中学生到泃河流域进行野外研学的情境,根据海子多年入库净绘制统计图;根据兴隆县山楂产业资料,概述当地发展山楂产业的有利条件。学生可以结合在学农等劳动教育和野外考察中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思考,综合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特征,展现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水平。

  学术情境展现学科魅力。

  例如,选择题第4题创设了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变化的情境,展现了漫长地质历史中生物多样性、地表温度、物种大灭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综合题第17题创设了毛里求斯岛的情境,学生根据地图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综合分析毛里求斯的半球位置、相对于气旋中心的位置、地形特征分析在强热带气旋影响下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展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水平。

  4.设问灵活开放,考查创新能力

  试题设问灵活开放,体现了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融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综合题第19题提供了美国塔科马市的图文资料和喜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约克的经历,增强了情境的代入感,引导学生“置身其中”从多个方面、有创造性地思考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

  综合题第20题,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图文资料,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既可以按照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也可以自己建构新颖的分析思路,并组织语言作答,充分展现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培养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基本知识点,明确主干内容及其体现的地理原理、地理方法、地理思想。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能力层次要求,界定行为动词对应的水平,挖掘课标内容对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乃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

  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理解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2.优化课堂教学,体验问题解决过程

  回归教材,关注多个版本教材,将教材内容与时代性强的社会话题、学生熟悉或身边的真实案例整合,创设能够贯穿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对于每个单元、每个课时,要厘清核心问题线索,借助问题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将知识体系问题化,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开展教学。

  合理设计、有序推进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合理运用地理工具,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培养学生“基于情境、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地理思维过程。

  3.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户外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规范的实践过程。

  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时,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实践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表现性评价。

  4.设计开放问题,开展思维结构评价

  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中设计更为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摆脱答题模板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对学生思维的过度牵引。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汇报、撰写论文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使用结构化的评价方案,判断学生思维结构所属的无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等思维发展状态,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北京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高考真题】获2022北京高考卷各科真题答案、全国/新高考/上海/天津/浙江卷各科真题答案。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第37题第(3)问VS2018年高考地理三仿卷1第4题

考点相同,都考查锋面气旋;考查区域和示意图类型相同,都是我国及蒙古部分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或天气形势图;考查方式相同,都是预测锋面气旋中某点的天气变化。真题考查北半球锋面气旋中暖锋将要过境的天气变化,三仿卷题目考查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冷锋将要过境的天气变化,虽然锋的类型不同,但是北半球锋面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两题的分析方法一样,考生掌握了三仿卷的分析方法,再结合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真题便可轻松得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