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抚养孩子可以去举报吗?

    怀揣教育梦想,情系乡村学生。为了乡村孩子,他大学毕业后毅然来到偏远山村,为这里的学生带来希望之光。

    一个喜欢逃学的乡村孩子,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有了自信,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当老师,还入选2019年“马云乡村师范生”、2020年湖北省“长江学子”。这个乡村孩子就是唐杉,她说,“遇见吴艳锋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幸运,我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幸运”。

    13年扎根在乡村,吴艳锋点亮着一批又一批“唐杉们”的梦想。

    2007年,吴艳锋从三峡大学毕业,曾任院学生会主席的他,主动报名来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凤镇龙马村的龙马初级中学任教。

    吴艳锋的家乡在湖北枣阳,对于偏远的恩施山村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外来户。初来乍到,看到龙马村群山环绕、山色苍茫,全校仅有500多个孩子,吴艳锋有那么一点点失落。校长读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别看我们学校小,想当年几亩薄地搞建设,一排瓦屋办学堂,硬是托起了山里娃儿的希望。”

    听着校长的话,看着校外蜿蜒的山路,吴艳锋想,这是孩子的求学之路,也是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之路。吴艳锋对自己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选择一个职业就是给自己选择一条路。今后,在这里走的每一步,其实都是自己的人生之路。

    吴艳锋循着山路,开始了家访。他要努力去了解每一个山里孩子的情况。龙马山大人稀,有的地方不通公路,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但吴艳锋说,每到学生家里,当淳朴的家长、可爱的孩子递上毛巾、端来热水让擦脸洗手的时候,身上的疲惫刹那间一扫而光。

    学生赵莹一提起吴艳锋,脸上写满感激之情。“那时,我认为自己没救了,我妈天天头痛我的学习,总是骂我。但有一天,吴老师来我家家访,跟我妈不知道聊了些什么,我妈突然扭过头来对我笑,从那以后她就觉得我有希望了。”赵莹说,吴艳锋这个外乡来的老师,最清楚每个学生的家在哪里。13年来,他差不多走遍了龙马片区的山山岭岭。

    学生王小文,刚出生不久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爸爸后来遇到车祸去世了,孩子一直由奶奶抚养。奶奶年事已高,就靠种一点薄地为生。小文小时候,奶奶怕他到处乱跑,经常用绳子把他拴起来。吴艳锋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帮这一家人募集到长期的爱心资助。

    学生向芸来自青堡村的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因为车祸去世,爸爸要照顾4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吴艳锋向家长建议,让向芸在学校住读,更安心学习,还专门拜托食堂梅师傅帮忙多照顾一点。

    吴艳锋在家访中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劝辍学学生返回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资助。家访的路很难走,但吴艳锋认为,自己把路多走一些,孩子未来的路也就更顺畅一些。慢慢地,家长和孩子越来越信任吴艳锋。许多家长说,这么优秀的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留下来。吴艳锋说:“放心,我哪儿也不去,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

    后来,由学生“说媒”,吴艳锋真在龙马镇成家扎根了。2010年12月,当时张维、袁洪平等几名学生病了,吴艳锋把他们送到龙马卫生院打针,紧接着自己赶回去上晚自习。没想到,孩子们发现打针的护士既热心又漂亮,就在护士面前一个劲儿地夸吴老师关心学生、心地善良。等晚自习结束后,吴艳锋去接学生,没想到这一接还真和护士建立了联系。两年后,吴艳锋与卫生院李宗梅幸福地结婚了。现在,吴艳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吴艳锋把新理念、新思维、新知识带到乡村。他把“舞台教育理论”运用于乡村教育教学实际。舞台教育理论提出,“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台上台下都是主角”。他努力让大山里的孩子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生活经历的主角,每一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搭建一个又一个舞台。

    大山里条件艰苦,开展活动很不方便,吴艳锋就地取材,用啤酒瓶举办“钓鱼”大赛,评选“钓鱼大王”;开展“寝室美化大赛”,让孩子的被子从“花卷”变成“豆腐”;教孩子用废纸箱做成小树,“生长”在寝室的墙壁上;围绕龙马的“马”字做文章,组织师生进行“马拉松”比赛;带着孩子们远足,感受家乡、大山的美好。

    学生黎萍读小学时,一直在海拔1200多米的小村寨里生活,升入初中后,性格腼腆内向。考虑到她经常在陡峭的山路上求学往返,练就了良好的体质,吴艳锋鼓励她参加运动会,还专门安排她举班牌,第一个上场。黎萍很紧张,也很开心。她一鼓作气,一口气连拿4个第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张又一张奖状,铺满了家里的一面墙。吴艳锋还鼓励她当主持人、参加演讲、征文比赛,舞台上的黎萍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

    多年后,黎萍考取华中师范大学,还成为全校开学、毕业典礼的发言代表。如今成为公务员的她,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23年,一个湖北女孩的成长史》,文中专门提到了自己的恩师吴艳锋。

    学生唐杉读初中时,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直活在“学不好、考不好”的阴影里,甚至还逃课。

    有一天,吴艳锋发现她的数学课本上抄满了密密麻麻的流行歌词,课本被涂成了歌词本。吴艳锋说,你不是很喜欢抄写吗?我们马上就要搞手抄报比赛了,你参加吧,就用自己写的歌词,办一期手抄报。

    原以为吴老师要批评自己,没想到老师却满是鼓励。唐杉内心忐忑,将信将疑,但还是按要求参加了比赛,哪晓得一举夺魁拿了一等奖。

    得奖后,唐杉在作文里写道:从小我就不让人省心,很少有人发现我的优点,包括我自己,直到遇见您,您硬拉着我去参加比赛并得了一等奖,这让我喜出望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唐杉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开始有了自信。2018年,大学毕业的她也选择像吴艳锋一样,回到乡村当教师。她把吴艳锋鼓励她的故事写成德育论文——《以一个问题学生的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文中写道:感恩学生时代的幸运,此刻我是一个老师,希望我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幸运!后来,这篇文章获得了恩施州德育论文一等奖。

    2019年,唐杉获评“马云乡村师范生”;2020年,她又获评湖北省“长江学子”。无论是黎萍,还是唐杉,只要有了舞台,就能闪闪发光,开始变得自信,变得自强,变得不一样。

    吴艳锋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价值所在,都有属于他们的灿烂未来,决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从活动中看到彼此的闪光点,让每一个人充分认知自我,找回自信,茁壮成长。

    “我们只有让每一个孩子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光发亮!”吴艳锋说。

    由于乡村学校缺教师,13年来吴艳锋先后承担过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他认为,教育有规律可循,关键是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发现力、实现力和呈现力。

    每一次外出培训学习后,吴艳锋都会将宾馆里的一次性牙膏、车票以及随时碰到的废旧电子元件等搜集起来,变成物理课上学习摩擦力、压强、运动、电学等内容的教具,让学科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吴艳锋找来许多老花镜和三棱镜,通过凸透镜成像、利用光的色散制造彩虹,把手机用保鲜袋封装后放入水中开展声音传播的演示实验……

    正是吴艳锋生动形象的教学,让学生对原本枯燥乏味的物理学习开始感兴趣。课堂上,吴艳锋还积极推行学习小组建设,通过实验探究带着学生学习,让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和有用。

    近年来,吴艳锋先后获得恩施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师基本功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多种奖项,并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018年,吴艳锋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他所在的学校也发展成为恩施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20年,吴艳锋又调任新塘乡双河初级中学校长。

    特岗教师叶琴入职后,吴艳锋经常与她交流育人理念和教育实践经验,积极促使她与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取得联系,后来又为她争取到去武汉和杭州参加培训的机会。叶琴也很上进,培训回来后带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第一个在班级利用视频设备进行精准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在恩施市有了一定影响。

    教师钟雨龙常回忆起自己刚做班主任的情景,那年班上有个叫张礼顺的学生,因为家里父母生病和其他一些原因,小家伙总惹一些小麻烦。许多次,吴艳锋都跑在前面去解决问题,对孩子微笑着询问,有如朋友一般谈心。看到那样的场景,钟雨龙认为看到了一个好老师的榜样。

    这些年,吴艳锋努力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为他们争取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为新教师成长提供帮扶。5年来,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先后获得党政表彰、教科研成果奖,其中市级有60多人次、州级有10人次,省级以上有5人次。教师袁泽勇多次获得市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优秀奖,带领学生获得恩施市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第二名、篮球赛第六名、足球赛第五名的成绩……张垒、叶琴、向爱平、涂爱玲等教师成长为学科新秀和骨干,为乡村孩子点亮人生梦想。

    近年来,看到一批批农村孩子从这里出发,有的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有的在职业院校有了一技之长,吴艳锋内心变得越发充盈。他说:“我相信孩子们能走出大山,看到山外的世界;我也相信孩子们会回到大山,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新冠疫情发生后,吴艳锋和老师们组织学生拍摄防疫小视频,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渠道传播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还通过绘画、手抄报、征文等形式加强防疫知识和抗疫精神的教育,同时积极做好网课与开学复学工作。吴艳锋的爱人李宗梅不但坚守在医院岗位上,而且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报名到一线检测点工作。他们夫妻俩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抗疫之歌。

    让吴艳锋骄傲的是,他的许多学生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承担起社会责任。

    学生蔡宇现在是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月湖派出所95后民警,学生吉媛媛现在是江汉区检察院的一员,两人结婚时邀请吴艳锋做证婚人。回老家不到一天的他们,毅然选择成为无数“逆行者”中的一员,赶回武汉投入到抗疫中。“平安汉阳”的微信公众号专门报道了蔡宇,称他书写了当代青年民警的“硬核”担当。

    学生朱治民现在是湖北星斗山泉公司的一员。作为一名90后,他在“美丽青堡村”微信群里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之后,曾平安、徐付全、刘瑶、胡珊等同学主动加入进来,并把募集到的40吨蔬菜、禽蛋运到武汉。抵达武汉后,黎萍赶到高速路口接应、转运,和同学们一起将蔬菜送到江汉区唐家墩街、北湖街、常青街的疫情防控社区工作者手上。彼时,黎萍还有援汉医疗队接待、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等,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这些,令吴艳锋同样感动和骄傲的学生,还有很多,比如陈航宇、陈祖海、章萌等,在疫情防控的几十天里,坚持战斗在社区或村居卡点,进行疫情宣传、值班、巡逻……

    一场疫情,让吴艳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说,不管身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我们守着初心,用爱发光,就可以星火燎原,共同把未来照亮。

    (吴艳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初级中学校长,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恩施名师”等称号。2020年9月,入选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事迹报告团)

}

——记上海市杨浦区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有一种爱,叫师爱;有一种关心,叫坚持。面对管教失败、自我放弃的孩子,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们,以父爱般的真诚感染他们,一个都不放弃。他,就是上海市辛灵中学校长谢小双。

  救火校长,用强烈使命感创造特殊教育奇迹

  那一年,辛灵中学突发一起学生自杀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家长带来极大冲击……谢小双临危受命,从包头中学调到辛灵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当谢小双踏进辛灵的校园,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学生中来自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占63%,低保家庭的占1/3。学生绝大多数是行为不良、学习困难,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沉湎网络、小偷小摸的情况经常上演……

  谢小双的震惊,不仅因为学生偏差的行为,更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他知道,每一名成长困难学生的心灵,一定遭受过伤害;他们的经历,一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辣。他更知道,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于是,谢小双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让人人成功,人人成才。他对教师们说,这个“成功”的定义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公民。

  从此,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轻抚校园时,谢小双的身影便会出现;每周伊始,当学生照例到校开始一周的住校生活时,谢小双就会出现在某个学生家门前接他(她)上学;每月下旬,当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时,谢小双就会召开质量分析会,细致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每个学生的状况,给出对策。

  夏天,谢小双冒着高温,四处奔波,精心策划,建立起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并不断完善。他说:“育德要育心,有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的成长就有了全面的支持系统。”

  冬天,谢小双带领教师顶风冒雪走访每个学生家庭。这让家长感动:好多年没有老师来家访了,何况还是校长?这也让学生踏实:原来家访不是告状,而是一股寒冬里的暖流。

  为了系统了解特殊教育的特点,谢小双主动去华东师大进修特殊教育学。为了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他携手杨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布置法制教育展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他请求区心理教研活动中心组配合,组织有心理辅导、咨询资质的志愿者举办“我的明天如此美丽”心理咨询活动;他联合社区,合作召开了“杨浦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座谈会”,为推进青少年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确保杨浦平安而积极探索……

  在谢小双不懈的努力下,辛灵中学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学生从刚进校时不愿意来发展到初三毕业时不愿意走,每年初三告别会,毕业班的学生都会满含热泪拥抱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开,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了还要求再回学校住一宿!

  这一切,都源自谢小双的“一个都不放弃”!

  司机校长,用深沉师爱拨正失足少年的脚步

  学生晓黎,因为抽烟、逃学、沉迷网游、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被家长送到了辛灵中学。那年,她升初二,进校时染着黄发,穿着奇装,走起路来耳环、挂饰叮当响。

  九月进校,“十一”长假后,晓黎就逃学了。当谢小双踏进她家,眼前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母女俩蜗居在一间小屋,家徒四壁,一片凄凉。原来,晓黎自幼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可母亲没有正当工作,靠低保生活,对这个不听话的女儿更是无力管教。谢小双心里很沉重:“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如果我们不拉她一把,再滑一步,她很可能一辈子无法回头。”于是,谢小双将她“请”回了学校。

  可是两周后,晓黎故态复萌,再次逃学。谢小双再次家访,晓黎的母亲过意不去,劝谢小双“算了吧”。但谢小双不放弃,反而决定每周一早上,自己开车到晓黎家把她接到学校。

  一次、两次、三次……从此,每周一的早上,晓黎都会享受“公主待遇”,校长开车接她上学。由于成绩不好、行为偏差而经常遭人白眼的晓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和呵护。这是校长对一个学生的爱,对一个学生的不放弃。终于有一天,这个叛逆、执拗的女孩提出不需要接了,她能按时到校。之后,她再也没有逃学。

  校长谢小双的深沉师爱为晓黎筑起一座坚固的堤坝,抵挡住所有不良的诱惑。初三毕业,晓黎考进了理想中专,而两年前刚进校时,她5 门课总共才100多分。

  信使校长,用如山父爱解开失亲少女心结

  《诗经》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学生莎莎就是这样一个弃婴,不知亲生父母是谁。独自抚养她的养父多次违法犯罪,并染上毒瘾。为此,少年莎莎饱受歧视和欺辱,不得不用拳头维护自己仅剩下的尊严,于是她被送到了辛灵中学。

  进校后,莎莎依然孤僻、不合群,总是沉默地呆在角落里。家长的过错怎能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承担呢?谢小双常常找莎莎谈心、聊天,节假日,谢小双也会带上水果、礼物上门看望他,给她父亲般的关爱,并告诉她,家庭不能选择,但前途可以靠自己创造。

  中考前,谢小双得知莎莎因想念正在服刑的养父变得很忧郁。为了解开莎莎的“心结”,谢小双决定做一回“信使”。那天,他带着几位老师去青浦监狱看望莎莎的养父,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一告知。看到心爱女儿的照片,莎莎的养父流下了眼泪。“我在大墙里几年,都不知道孩子已经初三了!”他对谢小双说,“孩子跟着我没出息,我也没有能力照顾她,就托给你们学校吧。”由于担心女儿毕业后没人照管,养父甚至想让她留级,继续待在辛灵中学。

  回到学校,谢小双将养父的话转告莎莎。心结解开了,莎莎的脸上露出了花季少女应有的笑容。谢小双又买了好多书送给她,让她和好书交朋友。校长的如山父爱支撑着莎莎考入了一所中专,彻底走出了生活阴影,迈向了人生新的旅途。

  终身老师,用无疆大爱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有一份爱,不会因毕业而消散,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在辛灵中学,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对毕业生要继续跟踪回访至少一年。这个惯例,让学生们在走出校园后还能够继续得到老师的关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谢小双和老师们也因此继续资助和帮助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学生。对家庭困难、单亲甚至失亲的学生,谢小双会在每年春节请他们回到学校吃年夜饭,还给他们压岁钱。

  直到现在,谢小双每月还给晓黎和莎莎充手机费。“我要和她们保持联系,万一她们的手机因为欠费而停机,我就找不到她们了。”谢小双说。因此,谢小双第一时间知道了晓黎的母亲因违法行为被判刑,没有人给她付学费。得知消息的谢小双立刻前往晓黎的学校说明情况,为她争取到学费减半,剩下的学费则由辛灵中学和谢小双共同承担。

  谢小双给学生们的又何止是手机费、学费?没有父母呵护,没有经济来源,柔弱的小鸟如何抵御外界的风雨和诱惑?而每次接到母校校长的电话,都让这些学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她们说:“谢校长,您放心,不管多苦多累,我们永不会再走歪路!”

  辛灵中学的毕业生们都记得谢小双说过:“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那年,毕业一年的学生们回母校看望老师并要求回校住几天,重温在教师百般呵护下的集体生活并参加新一届毕业生的离别仪式,谢小双一一答应。在毕业离别仪式上,其中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眼含热泪对谢小双和全体老师说:“谢谢你们,我的再生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那一刻,全场动容。

  成功校长,用科学发展观培养整个教师团队

  谢小双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凝聚众人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促成“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满园”的美好局面。所以,他很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他让教师们坚定两个信念。

“一个都不放弃”。谢小双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学生太差”、“教不会”的说法以及畏难情绪,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抛弃“等、靠、要”的做法,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全体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在学校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上达成共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练兵活动,针对每位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与每一个学生“手拉手,结对行”,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学生增强自尊,提升自信。

   “人人都会成功”。谢小双利用各种场合宣讲,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转变一个学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消除一个社会隐患,引导教师培养和发扬“爱心、耐心、信心、尽心、恒心”,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精雕细刻,通过赏识教育,发现学生优点,促进学生转变,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

  谢小双让教师发扬三种精神:吃大苦、耐大劳、献大爱。 这三种精神似乎与崇尚个性自由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特殊教育的教师却必须具备这样的精神。

  在辛灵,学生住宿在学校,教师是24小时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谢小双要求教师把关于学生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心里,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学习上还有哪些不足,随时给予关心与帮助,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生活、主动学习。

  在辛灵,教师的节假日也属于学生。节假日,谢小双会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全情投入“结对、帮困、助学”活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满怀挚诚地走进困难学生家庭,送上慰问品,开展家访活动。此外,学校还成立关护小组专程陪学生到监狱探望服刑的家长,为家长的改造及学生的成长献出一份爱心。

  在辛灵,学校的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不仅属于辛灵的学生,还会整合区域内各教育部门举办各种活动,送教上门、开设讲座,促进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杨浦区检察院、团市委先后在辛灵中学揭牌成立杨浦区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和杨浦区“青苹果”课堂,使辛灵中学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的教育辐射功能更为强大,惠及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

  谢小双让教师们转变四种观念。

  变“教书育人”为“育人教书”。区别于普通学校和以往的工读学校,谢小双强调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准军事化管理,从内务整理、生活自理、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等德育系列校本教育入手,把每天早晨15分钟的内务整理作为学校拓展性德育系列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变“单纯的教师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育人教书的氛围中,谢小双引导学生参与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的布置,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探究社会热点问题,并将探究成果用绘画形式渲染在墙面上;谢小双将《弟子规》作为拓展型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发领悟,绘制成画,张贴在楼道,创设出适合两校学生特点的育人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不开口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人尽其才,增强了自尊、提升了自信。

  变“老师爱学生、学校爱学生”为“学生爱老师、学生爱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营造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学在校园、乐在校园、爱在校园,谢小双主持建设了健身形体房、多功能电子阅览室,满足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对业余生活的需求。谢小双还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仪式教育,利用各个契机寓教于乐。这些举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老师和学校由衷的挚爱。学生们不仅在毕业离别仪式上泪眼婆娑与老师难舍难分,毕业之后更是难忘母校生活,渴望返校住上几晚,重温辛灵美好时光。

  变“单一强调文化学科质量的提升”为“以开设适合学生的拓展型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来带动文化学科质量的提升”。为此,谢小双在学校特设剪纸刻画、形体瑜珈、素描绘画、电子阅览、心理导航、影视欣赏等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先静心,后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谢小双的努力给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五年,《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上海分社内参、《环球时报英文版》、《青年报》、上海市党建文化研究中心刊物《东方社区》杂志、上海中学生导报《学生导报》、《东方教育时报》、《杨浦教育党建》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共新闻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辛灵中学创造的奇迹……

  就这样,谢小双校长执著地坚守着“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用 “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挽救着一个又一个迷途的孩子。就这样,谢小双带领着辛灵中学的教师团队,坚守着“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的信念,坚守着“对社会负责”的使命,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风雨兼程,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老师当小三怎么举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