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课程对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什么作用?

机构等级是腾讯课堂官方认证的机构评级,通过教育服务竞争力指数(TSCI),从教研、教学、服务、规模等维度筛选出综合实力优秀的机构,有助于学员从众多课程中更好的作出选择

}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育他。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

17年前,《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风靡全球,也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财商”的重要性。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豆瓣上评论此书称:“高中读过的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泛指“一个人对所有财富的认知、获取、运用的能力”。这本2000年引入中国的畅销书也是很多家长的财商教育启蒙读本。

然而10多年之后,我们仍经常能在新闻媒体报道中看到这样的消息——

  • 邻居家5岁的小朋友把百元压岁钱当废纸撕掉,或者直接放在嘴里嚼烂了。

  • 一个12岁的男孩,不到半个月疯狂打赏女主播9万元,其中金额最多的一笔资金,刷新了整个网络的消费新数据:5秒钟6万元。

  • 大学生P2P借贷数千元因未能及时还款,利滚利成数万元,连续在多个平台借贷,最终不堪重负产生轻生行为。

  • 某男子买彩票中500万,本想以此为起点打造自己的事业,结果却沉溺于股票和赌博,财产很快挥霍一空,严重的甚至负债累累。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少数,反映出背后目前我国很多儿童和成人金钱管理能力薄弱,缺少对金融风险的基本认识。

财商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认识财富,管理财富,创造财富,享用财富的能力。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必须与金钱打交道,财商逐渐成为智商和情商之外的一项重要能力,体现出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具体来说,财商可以视为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前者是财务知识的积累,而后者是知识之外的财商思维转变。

“我们把财商思维分为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两种”,致力于做财商教育的“杜亮说”创始人杜亮说道,“比如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认识很多人,有高学历或者有一定的财富,但他们都被困在穷人思维当中。很多高学历的人心甘情愿的做着打工族,很多有钱人为了赚钱疲于奔命,却牺牲了时间、感情、健康等。”

财商培养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成为真正高财商的人,用富人的思维去想事情做事情,合理的运用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实现财富倍增,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享受财富。

>>国外的财商教育如何做?

在财商教育这条道路上,国外部分国家有更加成熟的经验,财商在英国发源至今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与中国孩子几乎从未在教育体系中学习过财商课程不同的是,目前已经有18个国家将金融教育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体系,通过中小学财商课程、图书绘本、家长引导等多种方式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识,其中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特色。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美国已经制定出了适合各年龄段的儿童财商评判标准——

3岁:应学会识别硬币;

4岁:学会用硬币买简单商品;

5岁:知道管理少量零花钱,知道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

6岁:会识别大面额纸币,知道简单的零钱找换;

7岁:懂得阅读价格标签并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保证找回的钱数正确无误;

8岁:知道估算所要购买商品的总成本;知道节约以应对近一个月内的需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

9岁:知道订立简单的每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货比三家;

10岁:知道每周储蓄小笔钱以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懂得阅读商业广告;

11岁:知道进行较长期的银行储蓄,包括储种、利率,学会计算利息,知道复利的原理;

12岁:知道明智投资的价值,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并知道钱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13岁—15岁:可尝试一些安全的投资工具和服务,知道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投资;

16岁—17岁:要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全球市场信息,了解简单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并将这个循序渐进的理财教育计划称之为“从三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此外美国还提倡打工赚钱的理念,据悉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以赚取部分日常生活费用。与美国类似,日本也提倡孩子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

英国父母则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为儿童设立储蓄账户,英国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与英国类似,法国很多家长在孩子10岁左右时会为其在银行设立独立账户,并且定期给账户存钱,而在此之前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家庭理财课程”了。浪漫的法国人认为让孩子们早些拥有自己的私房钱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会经济上的独立,他们会陪孩子将私房钱花掉,然后和孩子们交流消费感受,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消费是否合理。

在犹太家族,孩子一周岁的时候,父母会把股票当礼物送给孩子,这是犹太家族的惯例。此外犹太人还注重孩子对物权的清晰认知,教导孩子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另外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一定不要吝啬给自己的投资”这是犹太人反复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财商是一个人追求一辈子的事,按照受众可以简单分为少儿财商与成人财商,两者有较大的不同。成人一般具有一定的财富获取能力,自然而然地在赚钱、消费的过程中对财富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但很多人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财商教育不同,造成了自己财商的不足。

例如,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信用卡活卡量为3.5亿张,人均持卡率不及美国的1/10,很多人在工作三年后都没有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个人信用体系一片空白。

现已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们大多从未进行过系统的财商教育,智联招聘对职场白领进行过的一次调查显示,60%以上的年轻白领都是月光族,花起钱来没有限制。财产管理不当的问题迫使他们不断寻求科学有效的理财方法。有需求就有市场,为此一些面向成人的财商培训方法应运而生,在为成人“填充知识”的同时“改变观念”。

各种记账理财应用是多数人最熟悉的理财工具,记账应用大多数是简单的记录和统计,让用户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金钱使用情况。但记账APP同质化严重,且大多需要用户手动录入账单,用户活跃度大多不尽如人意。

还有部分理财产品网站上也会部分提供理财知识,但往往不成体系且为售卖理财产品服务。部分资讯网站也有类似的内容,同样相对零散不成体系。

投资理财类的图书是针对成人财商的重要理财方式,多数图书往往是介绍股票、基金、期货、债券、信托等金融基础知识,这类图书除了《富爸爸》这一爆款IP之外,其余难以再有爆款。

在内容创业和短视频风口下,出现了一些面向成人的理财视频课程内容提供方,财商网、简七理财、杜亮说均是其中的一员,这类机构往往专注面向成人提供科普知识类的视频内容,将金融行业的基础知识用图书之外的视频和音频的方式传达,前两者在尝试视频内容付费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后者以讲解理财书籍的形式进行摸索。

反观儿童财商培养,由于财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学校未提供系统的财商相关课程,儿童的财商培养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有意识的培养,而目前多数家长本身财商基础就相对薄弱。

一些财商素养较好的家长已经开始用储蓄罐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对金钱的认知,一些正在学习成人财商课程的新一代们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此外专门针对儿童进行财商培训方式也在探索中。

北师大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曾经发布《2017年小学生压岁钱调研报告》,9个城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99%的小学生都会收到元不等的压岁钱,而超过6成小学生不做压岁钱使用计划,小学生觉得钱不够用、应该花父母的钱等问题普遍存在。但只有小部分人进行家务赚钱、记账、列购物清单等实际行动,家长和儿童没有方法让这些零花钱很好地利用起来。

受家长财商素养影响,家长的一些做法也抑制了孩子的理财能力养成,该报告显示,拥有越大的压岁钱管理权,越有利于儿童财经素养的培养。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家长在发现儿童金钱使用不恰当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收儿童的大部分零花钱。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零花钱多的孩子较为普遍的存在着自由散漫、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任性、自制力差、贪玩等不良习惯。最严重的是零花钱少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心理,怨父母赚钱少,怨自己没有投好胎。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

由于儿童图书逐渐成为图书出版发行产业的新兴力量,很多出版社加强了对儿童图书的引进,除了常见的儿童文学、儿童科普、儿童常识及习惯培养之外,儿童性教育、儿童财商等新兴的细分图书也已经成为日渐丰盛的儿童图书中的一员,这些图书往往从海外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国内部分家长的注意力。

以某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儿童绘本为例,通过系列故事的方式为儿童讲述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如何为特定目标存钱、如何正确认识并利用借贷、如何进行预算及记账、如何进行消费取舍及优化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对金钱的认识。

但芥末堆走访发现,多数图书受制于分发渠道等因素,能影响到的受众有限,学生的阅读效果也难以考量。

部分儿童财商培训机构也在专业的内容之外,加入了服务的因素,取代父母对孩子进行财商培训。例如香港少儿财学院,通过加盟的方式为儿童提供培训并进行少儿理财能力等级考试。

不同于商业组织,百特教育则是青少年经济公民教育的非营利组织,由花旗银行基金会资助创办,由专家和志愿者们联合为中小学的学生们提供公民教育、财商教育等,通过进入小学、初高中举办活动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校内教育的方向上探索出了一条路径。

整体来看,无论是面向儿童还是成人,国内财商培训都是一个接近于空白的大市场,碎片化且不成体系,这片初生的大蓝海或将是教育行业又一个细分领域的金矿。

1、本文是 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

}

南都讯 记者卢亮春节到,压岁钱不能少。压岁钱不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父母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念的好时机。

按照此前的机构调查,在深圳,一个春节下来,“资产”数百上千甚至过万的“小富翁”大有人在,个别小学生甚至可以拿到10多万的压岁钱。压岁钱是中国传统习俗,它传递着长辈亲朋对孩子成长的祝福,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里金钱观的一个载体,现代社会,更应该是关乎财商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深圳的家长来说,如何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管理的成长密码,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计划,正是这个岁末年初要思考的重要功课。

财商启蒙教育对深圳父母孩子的重要性

犹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股票。

如果每年攒1万元压岁钱,复利达到14.8%的话,20年后这笔钱就可以达到100万。

7岁开始用压岁钱理财二十七岁就成功买房……

这些关乎财富的故事,追根溯源,都折射了财商启蒙教育的要义所在。

何谓财商?财商教育就是管理压岁钱吗?这显然是偏颇的见解。在深圳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看来,财商教育既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创新创造、成就自我的路径。

教育科研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春红

教育科研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春红阐释,财商教育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行为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其内涵已不局限于早期的理财技能教育,更包括着认识金钱规律、理性消费、投资理财等知识传输,以及金钱观、消费观、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钱一定会带来问题。”李春红表示,6-12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成长阶段,是三观形成初期,这个时期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最适合的时候,所以不要回避孩子对于金钱的好奇,家长应该认真、正确地回答他们的提问。家长不去这么做,以为孩子长大后就会有正确的财商,这是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了,是“想当然”。

“财富重镇”深圳如何探路财商教育

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也许需要探路更远,思考更深。据南都记者观察,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财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早在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2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近期,结合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已商请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金融教育的知识要点,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课程教材中有机融入金融知识,切实为提升学生金融素养提供重要保障”。换而言之,财商教育纳入国家正式课程或指日可待。

作为大湾区的财富引擎和创新重镇,深圳同样未雨绸缪。目前,越来越多的深圳一些中小学将财商教育看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2018年底,原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在全国城市教科院大会上说,深圳在财商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市教科院将加大推广力度,支持学校在校本课程内探索财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金钱观、财富观以及消费习惯。

相得益彰的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市教育局及有关机构制作编辑的动漫视频课件——《金融安全伴我行》,在“深圳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线,被纳入深圳市中小学生在线课程,目的是提高民众金融风险识别与自我保护能力,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

部分金融机构同样先行先试。就在上个月,平安银行联合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水围校区发布“一起橙长计划——橙宝贝金融俱乐部”,专为6~12岁孩子打造的少儿财商精品教育课程也上线。

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财商教育在深圳,可谓渐入佳境。有业内人士呼吁,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协力先行示范,让深圳财商教育为全国教育建立标杆和样本。

实操时刻:深圳父母如何用压岁钱培养孩子财商

眼下,面对压岁钱,也许正是深圳父母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和启蒙的最好“实战时刻”。

“压岁钱需要明确四种使用维度,消费、储蓄投资、回馈社会、投资自己。按照绝对金额或者比例分配都是可以的。”李春红如是表示。

作为最早一批系统化开展财商教育的教育科研机构,深圳市李春红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历经十年研究,开发了1-9年级的《财商》课程,1-6年级教材被政府评定为广东省地方教材,20219年立项为深圳市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项目,目前有50多所实验校。

在压岁钱是使用上,李春红建议深圳家长,在孩子收到压岁钱之后,就可以和孩子讨论按照什么原则、什么比例来分配使用。

首先要考虑孩子的日常支出情况,哪些费用是父母应该开支的,哪些是应该由孩子自由支配的。

在投资储蓄方面:建议先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储蓄习惯,给孩子开立单独的银行账号。其次给孩子购买教育金等保险产品,或者以父母的名义开始尝试基金定投等,再次满足孩子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在责任心培养、回馈社会方面,她建议让孩子拿出一部分压岁钱去帮助别人,或者感谢亲朋好友对自己的关爱等。

“自我投资方面,容易被家长忽视。”她提醒,家长要用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做主,允许孩子动用自己的压岁钱,这会让他们更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在“处置”压岁钱的时候缺乏仪式感,也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参与感,导致孩子没有正面积极的反馈,只有冷冷的“谢谢”。面对这种现象,李春红特别提醒,压岁钱是主要是文化载体,是长辈的祝福,人的社会性决定了需要彼此的良性互动,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接受大人的压岁钱时,表达真诚的谢意和对大人的祝福和关心,不能以钱多钱少来判定关爱的多少,也不要把压岁钱作为大人之间交易的工具。另外,希望家长能启发孩子对金钱、财富的体验和探索,不要美其名曰帮你管,剥夺扼杀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和好奇心、不要错失了启蒙培养孩子财商的好机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商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