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外面打工,孩子该读一年级了怎么为,没有三证?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六西格玛育儿表 1 :Sigmayang 实践分享 Y=F(X)是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从员工到 CEO 都可以运用... 作为孩子的父母,也同样可以运用六西格玛的内功心法:) 六西格玛管理六西格玛育 儿表现在的社会是精英教 育:孕前是优生辅导,亲子 班是金宝贝,幼儿园是北师 大,小学是中关村,中学是 人大附中... 幼儿园就要考虑是否给老师送礼,买房子都希望在中关村有一套... 我在想,清华北大是孩子教育的目标吗?...至少,我不想设定这样的目标! 这是一条独木桥...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和孩子要消耗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个 “小 概率”的目标上! 那么,如何设定孩子教育成长的目标呢?这就是六西格玛思考的起点... 首先研究教育成才的目标 “Y”:我希望自己的孩子 --在参加工作第一天,从老板到同事都很喜欢他/她,因为他/她的 “品质”人见人爱 --能够掌握一门 “技能”,很快帮助公司创造价值 --有好的思维逻辑,快速的学习能力 --有一颗坚强而仁爱的心灵 --能够遇见一个好老板...这一点,父母可以直接帮到他/她:) 这样看来,清华北大不一定最重要,这些 “Y”与著名高校并没有直接关联! 想到这里,心情轻松了一半,就加紧设计六西格玛育儿的第二步,研究 “F”,也就是培养过 程... 对于培养过程的模式,我推崇潜移默化,由环境影响小孩...家长的主要责任,在于构建一 个 “环境” ! 在这个环境中寻找到关键要素,这就是 “X”...关键要素需要一个持续探索和优化的进 程:) 六西格玛的思想:希望通过控制 X ,来控制Y... 由此,第一张六西格玛育儿表就诞生了,从孕前开始,每年一张,一直到六岁...小学后的 还没有研究:) 挑选了两个年龄段的,供大家参考... 提醒网友,使用这张表格的注意事项: 1 、需要父母一起做研究,一定要 “个性化”这张表格,不能简单造搬: --Y 的个性化调整,对于小孩子未来的品质,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理解 --X 的个性化调整,每个家庭的环境条件不同,涉及的关键要素会有不同... 例如,如果房子大一点,我会单独开辟一个 “木工房”,从小教孩子作木工,锻炼动手,更 锻炼思维:) 2 、表格中每天的时间标注,不是对孩子的要求,而是统计的需要: --孩子一定随着天性,不要太限制,爱做的事情让他/她做...观察他/她的特点,可以对表 格做出调整 --孩子每天做了什么,请家庭成员和阿姨记录一定记录清楚...父母不在身边时,也一定要 孩子做了什么 例如,我虽然在家的时间不很多,就让阿姨记录孩子每天的实际活动,等到周末,再和家人 一次分析:) 世界之美,在于结构之美! 六西格玛培养了我的结构化思维:对于事业、对于人生... 每次在企业中,我总是推荐:如果你只能上两天的六西格玛课程,就一定选择 “结构化思维” 这门课! 六西格玛育儿表 2:人生中的规矩与方圆 网友的眼光很锐利... Yang 是 71 年生人,属于 “七九式”,七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受高等教育...当年组织部提 拔 “六八式”,就创业了:) Yang 没有单独带孩子超过4 小时,换尿布也不太会...只是在小孩教育上花了很多时间,才有 了一些心得... 规矩与方圆,感触最多的来自于我工作中的体验... 做管理咨询的人,依靠的是方法论,也就是结构化思维,而不是经验; 辅导企业学员的时候,经常影响年轻人的想法:经验不是不好,只是当你具备经验的时候, 人也余生无多... 但是遇到 “研发工程师”,往往被挑战:产品研发是创新啊,怎么能够把思维 “结构化”,应 该 “艺术化”才对... 规矩与方圆,在艺术的范围,也有些感触... 每首乐曲都不一样,充满了创意...但是它的底层是五线谱,是规矩!很难想象不学会五线 谱,能够在钢琴上有造诣... 中国人讲五音,西方人讲七音,也许是结构的细化程度不同,西方就有了交响乐的产生... 每当这时候,我会说:结构化是艺术化的基础!结构化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 化的水平!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阐述了两者的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不过 1000 年以来,中国的规矩太深,以至于五四以后的近 100 年,我们处在一个彻底颠 覆规矩的时代! 但是我们依然怀念,爷爷辈的人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还能够写一手好的毛笔字... 而今天,有了 12 年教育经历的研

}

我国现代的超常教育是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开始的,1985,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三所高等院校创办了少年班。到1985年,有一些高等院校主动提出,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创建少年预备班,为这些学校的少年班提供生源。当年,如科技大学与东北育才中学挂钩,南京大学与南京师大附中协作等,相继在普通中学正式创办了超常教育试验班。一般认为,学校超常教育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超常能力的学生;由于超常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促使学校教育必须超常发展,以适应学生特殊发展的需要。北京八中、东北育才、天津耀华中学、以及江苏天一中学在中学超常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代表着中国中学超常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由于超常学生的独特优势,传统的教育体制显然不能适应这些学生发展的需求,长此以往,大量具有优异智力和创造潜力的儿童将会被埋没,他们在常规教育中"吃不饱",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如何为超常学生提供恰当的教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超常教育一般是指对智能超常儿童所进行的现代特殊教育,它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核心,它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大约有千分之三左右的少年儿童智力超常,若能对他们及时发现,正确培养,就有可能促使其早日成才。东北育才学校及一些超常试验学校很早就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纵观国内外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形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个别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个别录取、个别对待的方式,接纳超常儿童和少年提前进入各级学校,允许他们超前学习和跳级,直至提前毕业。另一种是短期集中培训,加速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满足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和少年在智能发展上的特殊需要,在他们不脱离正常班级学习的同时,采用集体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来深化他们感兴趣的、有潜力进一步加以学习的学科。第三种是学校集体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进行选拔,将超常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特殊培养的学校,或在常规学校中为他们组建特殊的班级进行教育

超常教育是对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特殊保护与开发,它符合教育规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对于这些学生,他们需要超越常规的教育和实践。

超常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的接班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超常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学生入学测试与选拔、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超常少年在品格、智力、能力和身心诸方面更有效地贯彻教学原则,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相结合,群体既为大学少年班培养优秀新生,更注重为这批学生终身发展及成为社会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在未来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实力的一流人才打基础。

少年班的招生对象是品学兼优、智力超常、思维活跃、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学在籍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或是初三毕业生),所以,少年班性质属于我国超常教育中的中学基础教育范畴,教学内容以中学教材、大纲为依据,一般不超越中学教学内容。

中学办超常教育基本基本上已走出了要不要办等争论的困境,目光主要集中在如何发展、开拓等方面,但对中学超常教育办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超常教育针对一些高智商、天赋高、在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这样可以体现人才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早出快出人才的目的。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约为1-3%,抓好超常教育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儿童在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上存在差别,在教育上便不能一刀切,如果用教育中等智商孩子的方法来教育高智商孩子,则这些孩子就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这样不仅浪费人才,甚至会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形成叛逆心理。教育平等,不仅是给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要提供适合个人的教育方式。

实践证明,在动态的比较中寻取多途径和多种方法是可以把超常儿童鉴别出来的;办超常班是对超常儿童进行中等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超常儿童的超常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科学结合的产物;通过教育可能改变他们在认知结构和个性中的弱点等。

中学超常教育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学知识总量急剧增加,而我国育人周期却在不断延长,一般达到博士后毕业需要30岁左右。科学家进入最佳创造年龄是25岁左右。这便出现了科学知识总量急剧增长与人才成长,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的尖锐矛盾,从而提出了必须采取措施缩短育人周期,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效率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对智力超常儿童少年,通过特殊培养,能够做到缩短育人周期。

1、一些超常儿童教育的施行模式

这类模式的定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效率来订定学生升读什么程度的班级,以怎样的方法和速度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加速制”进行。例如是提早入学、跳级、压缩课程等等。一直以来,加速制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跳级后社会情绪调适不良,学校也认为学生要求提早入学或安排学科加速会引起负面影响,加上校方须面对在行政上额外负担和课程灵活调整的挑战,因此总是对推行加速制保持非常保留的态度。总结有关探讨加速制的优缺点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问题"产生于加速制的特点走向极端──若缺乏审慎的施行措施,加速制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要澄清加速制的成效,除了研究制度本身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探讨具备怎样条件的超常儿童比较适合通过加速制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这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以学生的能力分班或在班内分组,让超常儿童可以一起学习某些特别课程。其次,将不同年级具有同等能力或兴趣的学生,部分时间抽离原班,让他们到资源室学习。最后,在教室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功课或专题习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

增益活动 这类模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以外,为个别或一组超常学生安排适合的充实/增益活动或课程使他们在某些科目或课题上,有更深更广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或假期时参与这类学习。此外,也可以运用校外的资源。充实/增益可以透过形形色色的活动进行,例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任朱利等人提倡的全校性充实模式在美国得到很广泛的支持和实施,提供超常儿童相当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发展独立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把高素质的作品贡献于有关领域中使用。

4)典范良师制/ 师父制/ 导师制 为个别超常儿童学生安排专家,指导他们深入研习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这些专家导师,可从校内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寻找。超常儿童跟从典范良师学习时宜注意下列各点:先广泛接近,再深入研究;以专长领域优先考虑;除认知的学习外,应能同时注意其人格的认同和学习方式或态度的模仿;对典范良师的生平应加以研究;  对典范良师之缺点应有所了解,但不宜学习; 典范良师不必只限一位,但应辅导儿童认识各导师的长处并懂得如何综合所学的经验和知识。

专门为培育超常儿童的才能所开办的学校;在某些领域里表现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自成体系的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例如在香港有沙田体艺中学和香港演艺学院,但是香港没有为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设立专才学校,还是鼓励在超常儿童所就读的原校推行校本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设立专才学校有它师资和发展方向集中的优点,可是在现今讲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机会(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最适当的教育)的时代,专才学校的目标与发展需要谨慎探讨和计划,才有助于高效率培养人才而不至于引起「菁英教育」垄断社会资源的误解。

2、各具特色的基础超常教育实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一些中学重点探索了对智力超常儿童以及其它类型的超常儿童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及所学校:

(1)   以科研为先导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一开始就是以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的形式提出的。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拟订实验方案,提出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经过一定的科学认证,再付之于实践。在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结构改革、学科教学,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非智力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德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出一套使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成为国内超常教育的借鉴。

2"校中校"的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研究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从1985年开始进行超常教育实验,探索超常教育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华罗庚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华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实验基地,由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3)天一中学的"集中办班,分流培养"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不断地把智力超常的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级去学习。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对超常儿童的鉴别,他们在超常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超常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行为习惯的研究;而在超常教育的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与对学习行为影响较大的个性品质的测定与鉴别,并以此作为其分流的依据。

4)多模式并存的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模式

由于儿童少年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优才教育的模式也应有所不同,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模式有如下三个:中学四(五)年制超常教育实验班,这种实验班以年龄在11周岁以下,智力超常、非智力因素良好、身体健康,数学、语文两科基本达到小学五年级知识水平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中学45)年超常教育。在45)年内完成中学6年学习任务,达到重点中学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在15周岁前升入大学。比一般中学升大学年龄提前43)年以上。博士后毕业在25岁左右,即可进入工作期。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由于具有优质素质的儿童少年,并不都适宜在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还有的孩子受到年龄限制和智力发展晚的原因,不能进入超常教育实验班,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就是另一模式的中学优才教育。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班并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外语或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采取单科独进、"举一反三"的办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异人才,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某一工具学科方面形成一种优势,在单科独进的教学过程中,思想、能力、方法得到全面的训练和特殊的提高。这种单科强化实验班面向小学毕业生招生,中学学制仍为6年。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不适宜继续在实验班学习的学生,编入普通班,留在实验班的学生直升到高中强化实验班。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超常教育实验班和数学、外语、计算机强化实验班,都是以受教育者已表现出智力高为前提,面对的仅是占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的少数儿童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优异的人才,这固然有重大意义。但如果能把尚呈现常态的儿童少年,经过特殊教育,也培养成为优秀的和特别优秀的人才以至优异人才,这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从小学中等和中等偏上的程度的毕业生中招生。中学学制不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计划、教材、教学手段和教法,按着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安排,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增加思维训练,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点加强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学。 

(4)   将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天津耀华中学超常教育研究

耀华中学将主体参与、自学探究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体现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使探究性和问题解决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学习意志品质教育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中,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一方面,设计研究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深厚的基础。

(5)   纳入学校整体教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湖南师大附中的超常教育

从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就相继举办了"初高中六年连贯的整体改革实验班""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实验班",而"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班只是他们整体教育改革的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少年大学生,而是着眼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从超常学生教育规模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超常教育,其办学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个别教育的模式,另一种是集中办学的群体教育模式。

配有各种资源的随班就读,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的地区,或者超常学生"超常"的程度不是很高,也可以安排超常学生随班就读。个别指导学习,分散在普通班(同年龄常规班)学习的超常儿童,由于他们在某门学科(或多方面)的特殊优势或潜力,被教他的老师(班主任)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定个人前进的学习计划,以对他们实行彻底的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超常儿童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了伯乐,对自己班上的超常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效果。例如在国内外数、理、化、计算机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中不少是得益于个别指导的学习。加速-弹性升级,个别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个别录取、个别对待的方式,通过鉴别确定为超常儿童,接纳超他们提前进入各级学校,允许他们超前学习和跳级,直至提前毕业。

群体教育模式,学校集体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进行选拔,将超常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特殊培养的学校,或在常规学校中为他们组建特殊的班级进行教育。超常学校或超常班,在超常学生比较集中或有一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学生的特殊才能,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创办的少年班将一些智力等方面超常的学生提前入学,集中学习,这也是超常班的一种形式 超常儿童实验班(少年班),关于中小学超常实验班,1984年研究者协助天津市教育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次年与北京八中合作建立了一个中学超常少年实验班,目的是为了探讨适合于中小学超常儿童集体教育的形式。目前全国已有7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超常儿童实验班,或称理科实验班。在这些实验班中,小学和中学直接衔接8-9年一贯制的是少数,多数是中小学分开实验。学制和学生入学年龄也有不同。办学形式多样化并各有所长。超常学校,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3)暂时性超常班或单科超常班

对于智力超常的学生,有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社会、劳技等也可以和其他同龄学生一起学习,而有些课程则可以根据他们特殊需要,组成暂时性超常班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超常的学生,如英语能力超常或美术能力超常等,可以在学习相关的课程时,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组成单科超常班。教师也可以为他们定期组织一些专门性的提高活动,训练他们创造思维,促进他们个人特长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满足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和少年在智能发展上的特殊需要,在他们不脱离正常班级学习的同时,采用集体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来深化他们感兴趣的、有潜力进一步加以学习的学科。

4)课外-校外的充实教育活动

超常儿童有许多类型,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为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充实活动。在文艺、体育方面:近十余年来业余班校不仅数量大增,种类也有扩展,如除书画琴棋外还有儿童京剧学校及武术班(校)等。在科技活动方面:除天文、气象、无线电、航模制作、采集标本等之外,近十几年来不断扩大,增加不少以现代科技为标志和新世纪需要的活动项目,以及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明创造活动。活动形式除兴趣小组外,近年来发展了不少学科业余班校,利用周末开展活动,及各种夏(冬)令营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为满足各类超常儿童课外拓宽,加深和提高其才智,提供了广阔的机会。一般说来,如果学校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个别教育比较适合超常学生个体的发展。超常儿童的发展状态比常态儿童更具离散性,个别教育能够使超常儿童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帮助。但在实践中,个别教育由于观察对象分散在各个年级战线长、步点多,领导与教师精力分散,学生进度参差不一,统筹难度大,教育效果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关,很难开展系统的超常教育实验。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办群体超常教育,由于办学条件、师资较好,科研水平较高,超常儿童互动性较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大面积的集中招生,在时间、手段及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给鉴别和选拔带来很多困难,把一些常态学生选入超常班;把许多优秀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客观上产生了新的分化,使一部分超常学生受到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劣,未来的中学超常教育愈来愈向灵活的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发展。

超常教育实验包括两大课题,一是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二是超常儿童的培养与教育,怎样真正的把超常儿童鉴别选拔出来,是关系到超常教育实验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同时,超常儿童在同龄儿童中大约占3%,如何准确的把这百分之三“挑”出来,又是一道世界难题,很多人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企图破解,但成功率和准确率不是很高,因为超常儿童的“超常”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是发展变化的,甚至是时隐时现的。所以,无论是单纯采用“智力测验”“心理测试”还是“知识问答”“面试口答”却不是以判断是否“超常”都很难达到较高的相关度,鉴别要达到以下的选拔目的:

1、把智力超常与超前学习者区别开来;

让小孩提前学习课本知识是现今家庭教育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社会力量办学,提前教学生学新年级课程,为了能让小孩早点成才,父母们当然予以积极的配合。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大多数小孩知识学不好,智力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开发。

  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一回事。我们在前边讲过,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一个正常的小孩,在上小学时智力已经发展了全部智力的60%-70%,余下的有待在小学、中学进一步开发。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智力活动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智力得到发展。但学习知识不是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游戏、劳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人际交往等等都可以发展人的智力。特别是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小孩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非常有益。

  那种超前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做法,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时,可能有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但第二次再学习时,就会由于已经相识而减低学习兴趣,智力活动不积极,于是出现炒知识夹生饭的现象。这样往往知识学不好,智力得不到发展,还浪费了许多时间。

  总之,要认鉴别智力超常和提前学习者,不应让只是超前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被选拔出来。

2、 把智力真正超常与通过大量补课的,经过包装,甚至“伪装”的假超常儿童者区别开来;

做为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的产物,针对少儿班招生的考试培训在沈阳地区很是“火热”,培训方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帮助一些孩子跳过这道“龙门”,不惜使用一些十分极端的方式,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干扰了学校的选拔,我们要极力排除这些不利的因素,以确保真正的超常儿童被鉴别和选拔上来。

3、 把有智力潜能与智力早熟者区分开来;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论,可能会对每位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潜能及开发智力有帮助。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能力,至少有7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和视觉智力,音乐智力、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内省智力、人际智力。人的各种智力是以复杂方式协调存在的,具体到某个人可能七种智力都存在,但有一种智力突出,这个突出的智力,就是代表该小儿的特点,应该创造条件,使之发挥出来,如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跳舞(身体协调智力),而家长、非要他学画画,这就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如果家长看到这个孩子,从小听音乐就能手舞足蹈,而且还很象那么一回事,抓住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学跳舞,孩子将来可能成为舞蹈家。但人们往往更看中前两种智力,而忽视了后5种智力。

多元智力认为每个人都会以丰富的方式表现其特有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通过鉴别发现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及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训练,鼓励和指导,使每个选拔上的孩子特有的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相反,把不持有我们选拔要求的学生选拔上来,无疑对我们的教学和孩子的教育都将是一种严重的扭曲。

4、把具有智力优秀与非智力因素较差者区分开来;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巩固作用,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5、把智商高与情商较低者区分开来;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是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工具,也是测量智力水平常用的方法,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

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智商和情商,都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关系如何,是智商和情商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正确认识这两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自身,有利于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培养更健康、更优秀的人才。 

首先,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质基础主要与脑干系统相联系。大脑额叶对情感有控制作用。

其次,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有所不同。情商和智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是,它们与遗传、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有所区别的。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据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智力商数》词条载:根据调查结果,约70—80%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系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情商的形成和发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例如,人类的基本表情通见于全人类,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情感智商》,潘云明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第22页)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的研究表明,从未与外界接触过的新几内亚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其它民族照片上的表情。但是,情感又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民俗学研究表明,不同的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显著差异。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天盲童由于社会交流的障碍导致的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其情感能力相对薄弱。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人类的情感与文明人的情感有极大差异。他们易怒易喜,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很差。美国有的人类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童年时代的情感控制能力很弱,以今天的眼光看,很像是患有集体精神病。从近代史研究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情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总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二战时代德国的社会情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调查表明,许多高智商的人成为专家、学者、教授、法官、律师、记者等,在自己的领域有较高造诣。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勤能补拙。另外,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因此,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较大关系。其作用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密切关联。情商低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容易破裂,领导水平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较健康的情绪,有较完满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领导管理能力。  

6)把思维富有创新者与思维呆板者区分开来。等等。

根据这种目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如下鉴别原则:

1、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即把超常儿童的鉴别放在与年龄相同,条件接近的常态儿童动态比较中来进行。

2、 多项指标的综合测试。包括知识指标,能力指标,智力指标,个性品质,创造力指标健康指标等进行综合评定。

3、多种途径的立体模式。特训(测试),训(训练),动(实践),评(评价),调(调查)等交织在一起进行全面分析。

4、多次反复的渐进模式。在鉴别的不同阶段,逐步提高目标要求,同时通过教育教学过程进一步鉴别。

鉴定与选拔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二十年来,我们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每年的情况不尽相同,大体框架如下:

每年五月前后公布当年的招生简章,并组织报名。曾采用了向各重点小学送达超常儿童推荐表,到各小学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小学超常儿童的情况。也曾到各小学发送招生简章,或登报公布的形式。头几年,每年报名的人数只有几百人,但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每年都在1500人以上,近几年更是达到了每年两三千人报名的火爆景象。这给超常儿童的选拔扩大了选拔面,同时也给超常班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压力。

初试采用集体调查的方式进行,内容为小学五六年级的算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方法以书面笔答形式,命题一般请学科专家参与,试题要有一定难度,较高的信度,效度。布局合理,疏密得当。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鉴别。最近几年,除算数外,语文,外语,又增加了百科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旅游、考古、书法美术等。以考察学生的知识广博,认知的丰富性。特别是在人文认知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同时也是一种导向:智力是多元的,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超常儿童不只是会做奥数题的解题机器。

除了内容上的调整,在测试方式上,也曾做了多种尝试,比如,让考生自选题目组的测试,事先公布几个测试的题目组。考生报名时可任选其一,比如,观察与记忆能力题目组,联想与表达能力题目组,思维及创造力题目组,动手与设计能力题目组,推理与分析能力题目组,等等。

经过初试,择优录取大约30%的学生。

复试仍采用集体检测的方式进行。复试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

(1)   数学竞赛题为主要内容的测试,以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

(2)   以超长度德试题为主要内容的测查。即增大一套试题的长度(一般人都答不完)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更多的问题,以考察学生思维的密集性,广博性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以观察,记忆为主要内容的测试,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学,数字,图片,表格,人物,画面,数据,情节,颜色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包括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有序记忆,无序记忆,颜色记忆等等)。

(4)   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内容的测试。比如剪纸,撕纸,折纸,电路连接。设计水果电池,要求尝试作曲等,以考察学生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及联想想象能力经过复试,再择优录取大约一百名学生。

将约100名学生分成2-3个班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六到十次进行适应性学习,着是鉴别,选拔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深入考察,每班配备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每个半天安排一小节,两大节。一小节用于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讲演,比赛,游戏,清扫,自我介绍,设计活动,创意等。班主任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毅力,耐力,注意力,意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两大节用于各位任课老师讲课,测试。每大节的前半段时间讲解一定的内容。紧接着在后半段时间考察刚讲过的相关内容。曾先后安排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电脑、体育等科目。这里的“讲”,实际上还是“考”,因而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背景公平的,不是预先可以准备的,有备的测试,鉴别不出真正的“超常”,内容应该满足:

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内容很难寻觅,因而,我们要求老师们尽量自编讲授内容。在最初的几年里,适应性学习曾采用封闭管理模式,利用大约一周时间,将参加选拔的学生都集中在学校统一授课,统一测试,统一食宿,同一活动。实行二十四小时全程跟踪,通过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并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意志坚持性,思维创造性,求知欲,兴趣爱好,情绪体验,以及个性,自制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查能力等进行全天侯的,全方位的综合考察。这种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景下的考察,效果很好,鉴别的准确率也提高,受当时学校条件的影响及参选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方式实行起来,困难较大,后被迫停用。

5、 智商与个性测试。

参加适应性学习的学生在适应性学习之后要接受智力和心理个性测试。采用集体测查的方式进行。测试的量表,在不同年份先后采用过《中国比内智力量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测试量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以及《瑞文》,《高度瑞文》等多种量表,这些量表易于操作,信度高,效度好。比如《中国比内智力量表》共计51个项目,包括数的,形的,运算的,推理的,类比的,对比的,分析的,判断的,解释的,纠错的等等。《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常识的,理解的,类目的,词汇的,符号的,添图的,拼图的,积木的,排列的等等。《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测试量表》包括抱负方向的,独立性方向的,好胜心方向的,坚持性方向的,求知欲方向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等等。这些对于准确鉴别和选拔超常儿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这种智商和心理测试逐渐淡出了鉴别与选拔程序,因为这种测试逐渐变成社会上的商业行为,各种量表市场上有售,各种测试,医院,诊所里可做。

在上述程序完成后,对于能够量化的,转换为数据并做加权处理,对于不能量化的,转换成等级并做定性分析,对于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决定取舍。

7、 试读经过综合评定

择优录取三十人左右,于每年八月末秋季开学之际,进行试读,这时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一年级的正常教学阶段。

再过半年经过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反复评定,并参考平时考察及最后期末考试,分流考试成绩,确定正式学员,对个别不适应继续学习者送回原小学继续学习,这时,他原来的小学的原班同学尚未毕业,而且与有关小学有同意学生回小学的协议。

上述78两项程序,最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其一是参加实读的学生由30人增加到60人左右,分为两个班试读,其二是试读改为1年,一年后不能继续留在超常班的将转入本校一年级普通班。

东北育才学校办学影响的迅速扩大,随着育才“小生初”逐步升温,随着超常班实验效果的良好态势,本来难度很大的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变得更加困难,越来越多的花样翻新的干扰降低了鉴别与选拔的准确率,有的用假姓名,假年龄,假学校报名,有改户口的,有出伪证的,更多是进行超前教育,超负荷教育(以为这样就是超常),一时间,针对超常班超常的预备班,补课班,预备的预备班,补习班的补习班铺天盖地,为排除这样干扰,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      对于考试的内容,形式,环节不断出新,年年有变,令人猜不透,想不出。这是非常难的,二十年来我们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2、      对于初试,复试,心理测试,试读等各阶段,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规范要求,严密组织,严格保密,力求高度公平公正。

3、      在试读前,试读后两次召开家长会,宣传超常教育性质,目标,任务,途径,手段。特别反复讲清楚,不适合在超常班的孩子,如果错误的选择了超常班将来带给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损害。

4、      每年在试读之前要对每个学生查验三证(户口本,独生子女证,儿童健康手册),甚至到公安局户籍部门查验。

6、      个别年份曾增加骨龄测试,以进一步验证孩子的真实年龄及预测发育状况。

7、      曾尝试使使用脑像图技术,利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辅助确定考生的智力潜力及智力类型。

上述措施,大大地增加了超常班教师们的工作量,都保证了对超常儿童高水平,高质量的鉴别和选拔。

1、 学制规划与课程设置

学制规划问题是超常学校集体教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超常教育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的接班人,而教学内容则是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的,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在超常教育中,对于超常学生的培养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应使超常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掌握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以显示其超常的优势;另一种思路则认为:不应过分限制学习的时间,而应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上做文章,使超常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优于一般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多采用主辅课程双轨制,主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政治等课程,辅修课程是对主修课程的进一步提高或补充,它包括思维训练课、创造发明课,现代少年课、艺术课、综合活动课等。

2、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问题超常教育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使更多的超常学生尽快成材,而不至于被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所淹没。但在这种集体教育的框架下,又要特别强调个别化指导的作用,这是因为,超常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别更大,他们在思维类型、学科爱好等方面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别化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超常学生一般都有过自学的经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自己突出的学习方面的优势和较强的个性特点,他们往往希望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点知识,而不愿意受统一教学计划的束缚。在超常教育中,集中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教育体系,首先是对超常儿童进行集中教育,这是我们教育体系的基础;其次,根据超常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分别编入数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等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再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逐一研究,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正是这样的三个层次,保证了学校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取得成功,有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力配合。一般地说,超常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并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这为学校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支持和融洽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也应看到,这些家长也可能会因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也可能会重智育而轻德育和体育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超常教育的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后援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家长宣传全面发展的超常教育思想,正确对待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以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良好效果。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环境中许多不利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使学生在其迅速发展的中学时期能顺利而健康的发展。在超常教育中,注意把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力求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超常教育实验的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的高低。如果说教材与教学内容是培养超常儿童的基础,那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则是培养超常学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对超常学生进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得更为重要,对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华罗庚学校中,教师的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教师来自人大附中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热心于超常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另一部分则由华校的协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和华罗庚实验室及其他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委派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进行讲座,为了保证任课教师的水平,由中科大和华罗庚实验室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养。

5、改革与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评价的方法体系所选择的标准又是对某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肯定,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侧重于对学生智育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德育和体育的评价,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评价。把这些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加以补救。

6、学校超常教育发展趋势

超常儿童教育曾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极易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及争议的热点教育问题。

当前国际上掀起的新一轮超常儿童教育运动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超常儿童教育观念和政策已经向稳定性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超常教育观念和发展政策经常或冷或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和环境氛围的影响,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理性的、稳定的支持。最近几年,西方国家纷纷颁布了新的超常儿童教育法案,增加了专项经费,建立起了权威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超常青少年提高中心学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超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超常儿童的界定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当前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窄,过分偏重了对自然科学学术英才的界定。实际上,超常或英才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众多的超常青少年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同时也反映为不同的类型和范围;不但表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表演领域,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商务、管理和推销等方面;有可能表现在学术成就上,也可能体现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精神状态中…… 对超常儿童的评价和定位标准出现了新的认识尺度。超常人才并没有多少神秘之处,他们除了有出众的智慧,还需要有5万至7万多条专业信息知识组块的持续积累,需要经过十四五年的不懈创造劳动,才能对社会真正有所贡献。因而,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应该定位于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长期训练上。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已经由集中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向弹性教育方向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务工证明孩子能上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