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大二院,想去那复印自己的病例怎么做?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陈世文)16岁时被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后实施第一次手术,22岁时病情复发实施第二次手术,今年33岁的李先生被确诊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全身水肿,医生判断他将活不过一年,唯有心脏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幸运的是,他终于等到了适合的供体,一名外伤脑死亡患者捐出心脏。近日,生命垂危的李先生在河北医大二院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8月12日,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李先生已转回当地进行康复治疗,李先生重获新生。

据悉,自2003年河北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河北医大二院成功实施以来,李先生成为该院心脏移植史上完成的第三例成功病例。

刚过33周岁就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今年刚过33岁生日的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今年年初他在上班时感到异常劳累,同时伴随憋喘,呼吸困难。“久病成医”的他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早在17年前,也就是他16岁时就被北京一家医院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多因衰竭、腹腔积液及周围水肿或严重心脏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如能及早进行彻底的心包剥离手术,大部分病人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回到当地后李先生在一家医院做了第一次心包剥脱术,术后恢复不错。所有不适症状慢慢消失,又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之中。

一直到了22岁时候,他又一次出现劳累后喘憋,同时伴有发烧、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随后又给他做了第二次心包剥脱手术。但是,这次手术效果不是很好,恢复期间还出现间断胸腔积液。为了抽取这些积液,李先生在随后的几年内一直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治疗。

今年年初,李先生的病情急速加重,开始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症状,不断涌现的积液造成全身水肿,尤其双下肢肿大到常日的一倍多。医生诊断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进入3月份,李先生生活已经无法自理,终日躺在病床上进行维持治疗。

当地医院组织了多次多学科联合会诊,根据多项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已无法再次进行心包剥脱术,最后得出结论是,如果不尽快进行心脏移植,那么李先生生存期已不足一年。

供体捐献,濒死生命出现转机

今年3月份,李先生进入心脏移植等候名单中,等待着合适的心脏供体。对于这个不幸的人来说,近乎绝望的等待并没有煎熬他多久。

7月底,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严重外伤男子。7月29日,这名不幸的男子被第一次判定为脑死亡,24小时再次做出同样的判定,家属作出器官捐献决定,其中就包括捐献心脏,其供体的信息随即在国家器官分配共享系统进行公布。

这个供体的血型和李先生完全吻合,李先生的抗群体反应性抗体呈阴性,完成符合移植条件,李先生成为了幸运儿。

根据供体就近分配原则,国家器官分配共享系统把李先生心脏移植手术分配给河北省唯一具有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在获得这个消息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立即激活心脏移植协作组。医院党委书记张万生、院长时保军亲自部署,副院长阎雪就组织召开了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血库、药剂科、手术室、医务处、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等所有涉及的科室进行术前筹备会议。在患者还未到院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医院传来的患者资料,首选和备选等心脏移植手术方案均制定完成。

7月30日中午,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乘坐急救车赶到了河北医大二院,开始接受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

在对病人做过查体后,河北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陈子英发现,虽然已经提前得到患者的全部检查结果,但眼前这个患者的外部体征还是让人感到吃惊,“全身水肿相当严重,尤其双下肢,每条腿肿得快和腰一样粗了。”他预感,这个手术不会太简单。

严重粘连 仅心包分离就耗时6个多小时

7月31日上午8点,李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在打开患者的胸腔后,眼前的一幕让所有医生都大感意外。“所有解剖组织都粘连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器官和血管。”陈子英说,这些粘连都是因为患者本身就做过两次手术,再加上后期的病情加重,造成如此眼前的现状。

为了避免伤害大血管和心脏,医生们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和耐心,一点一点进行剥离,最后耗时6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剥离工作,将心脏和大血管全部游离。而此时,捐献者的供体心脏已在另一个手术室内完成修剪。

连接体外循环机,开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心脏,开始正常心脏移植,将供体心脏的血管与患者的对应血管连接起来,开放升主动脉后,恢复血液供应,移植的心脏恢复跳动。一切都有条不紊,但每一刻都惊心动魄。

由于患者的肺组织及心脏在胸腔内都黏连严重,游离过程中造成大面积创面,移植心脏缝合完毕后,止血成了主要工作。心外科副主任马千里说,“光止血就耗时近5个小时。”

依靠手术医生们和麻醉师精湛的技术,李先生度过重重难关,前后历经近18个小时后,移植手术终于完成。随后他被送进了“心脏移植隔离病房”。

据介绍,供体心脏移植入受体胸腔的最佳时间窗口仅为6小时。“虽然心包剥离浪费了一些时间,但血管缝合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个病例的供体心脏植入时间远远小于6个小时。”陈子英说。“虽然前期剥离费了点时间,可移植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连接好血管后,供体心脏就开始有规律、强劲地搏动起来,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术后恢复同样关键,一般要经过“感染关”、“排斥反应关”、“肾功能及肺功能恢复关”、“循环及内环境的管理关”等重重难关。

为了让患者更快更好恢复健康,在河北医大二院心外科护士长郭艳慧的带领下,10个护士分成5班倒,再加上两个ICU专家,对李先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护理治疗。

在医护人员精心的照料下,李先生顺利度过所有难关:术后10个小时左右清醒;术后三天拔出气管插管,心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经过肾脏替代疗法,患者水肿已经基本消除,无大出血及术后手术并发症,也无排异反应。术后第10天,李先生已经可以下地围绕病床进行小范围活动。

8月12日,已达到出院标准的李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返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在这次心脏移植过程中,河北医大二院心脏外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关爱患者的人文情怀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外科有强大的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能够有效治疗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各种复杂畸形心脏病),各类后天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肿瘤等),在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等),风湿性心脏病(三个瓣膜同时替换),马凡氏综合症、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替换、冠心病冠脉搭桥等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技术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一站式”杂交手术、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低体重重症小儿先心病急症手术、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瘤手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成形技术、心脏移植手术等,也处于河北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风正一帆悬。本次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再次彰显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医院领导靠前指挥,各科室紧密配合,医护人员团结奉献,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章。

}
哈医大二院完成国内首例OCT指导下的应用药物球囊对双支静脉桥血管再狭窄介入治疗

近日,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团队为一名冠脉搭桥术后10年、双支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患者成功完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的药物球囊介入治疗。此病例的成功完成是哈医大二院再一次对冠脉介入诊治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属国内首例。

今年57岁的王女士(化姓),在2011年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在外院利用自身的静脉血管进行了冠脉搭桥术,术后恢复良好。1个月前王女士突然又出现了胸痛,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及冠脉造影,提示桥血管再狭窄及闭塞,由于医院无法进一步处理,随即转入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经过全面检查,诊断王女士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

根据造影显示,患者自身冠状动脉两支闭塞,另一支发育较小。四支静脉桥血管病变也十分严重,第1支大隐静脉与LAD行端侧吻合,近端吻合于主动脉(AO),桥血管狭窄95%;第2支大隐静脉远端与右冠远端行端侧吻合,近端吻合于AO,桥血管狭窄95%;第3支大隐静脉近端吻合于AO,远端与对角支行端侧吻合,桥血管通畅;第4支大隐静脉闭塞,病情极其危险。

经过团队讨论,打通自身血管及开通闭塞桥血管的机会极小,选择处理双支严重狭窄桥血管为首选治疗方案。

于波介绍,静脉桥血管(SVG)的解剖特征与本身冠状动脉有明显的不同,SVG的中膜层与自身血管比非常薄,在对SVG进行支架治疗过程中容易因为机械作用发生撕裂,松软的血管组织易通过支架网眼突出管腔从而造成慢血流、无复流,这些SVG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在SVG中行支架植入术后非常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且围术期心梗、住院死亡率较高,SVG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高危的介入手术,让很多介入医生望而生畏。

前降支静脉桥血管术前造影影像

前降支静脉桥血管药球治疗术后影像

由于进行支架植入风险极高,所以于波团队考虑为患者进行药物球囊。药物球囊已是一种成熟的新技术,是在冠脉病变处进行精准球囊扩张后,对病变处进行药球贴靠,可以将预防血管再狭窄的药物浓缩并集中于局部的血管病变中发挥抗内膜增生作用,随即撤出体外,无金属支架残留,保留了原有的生理结构还原自身的舒张及收缩功能,避免了对血流的影响,达到“介入无植入”目的。术后也无需长期服药,可以极大地减轻脏器负担。

介入团队中刘慧敏副主任医师指出,既往药物球囊主要适用于一些小血管病变、分叉血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血管病变的处理且证据较充分,但在SVG再狭窄中应用报道极少。而王女士冠脉搭桥手术术后10年,桥血管出现了新的病变,其粥样硬化斑块多为易碎、富含脂质和血栓的粥样斑块,对这类病变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必须要充分评估病变的特点和风险,选择合理的策略,以取得介入治疗的最佳结果。因此,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来判断静脉桥病变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OCT检查对静脉桥血管直径大小判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也能识别SVG病变的斑块性质,是否存在血栓等,综合判断介入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大小,有利于术前充分准备预防措施。

右冠静脉桥血管药物球囊治疗前后影像对比

团队凭借对上万例OCT影像的精准分析经验,对该患者的术中影像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判断。OCT结果提示,两处再狭窄桥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均为局限病变,长度10mm以内,斑块内脂质成分虽多,但从象限分布情况及体积来看,充分的球囊扩张预期不会引起无复流等并发症,所以该患者在OCT精准的指导下综合评估不需要进行支架植入,药物球囊的精确使用是对患者最佳的诊疗方式。

左冠静脉桥血管药物球囊治疗前后OCT影像对比

右冠静脉桥血管药物球囊治疗前后OCT影像对比

经过术前缜密地准备,团队凭借多年的介入经验,成功完成国内首例OCT指导下的应用药物球囊对双支静脉桥血管再狭窄介入治疗。王女士脱离生命危险,顺利出院。

于波强调,更深入的研究SVG的病理改变机制及再狭窄的特点,才能更加准确地指导选择支架植入治疗还是选择药物球囊等无植入技术。目前国内外OCT指导下冠脉原位血管介入治疗已非常成熟,但对于静脉桥血管的成像和指导治疗的病例数还很少,相信随着OCT技术的进步及临床应用的增加,未来OCT可更多地应用于指导SVG粥样硬化研究、再狭窄SVG介入治疗及术后随访等领域。此病例的成功完成属探索性诊治,是对目前指南指导意见的一项补充,即刻疗效非常良好,但仍需进行长期随访,总结经验,争取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医大一院病案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