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好的旧工业建筑结构是?

结构加固论文碳纤维加固论文工业民用建筑论文
浅谈工业建筑改造与加固现状

国外的工业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已进入大规模的加固改造阶段,国内的工业建筑进入加固改造较晚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工业建筑的开始进入了加固改造的阶段,以后的加固改造量逐年提升。工业建筑加固改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鉴定改造与加固软件的发展,促进了鉴定与加固标准和规范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加固改造材料和方法的发展。随着工业建筑加固改造的深入反过来要求加固改造市场进一步规范,如何进一步提高加固质量有待各方的努力与多方面支持。
关键词: 工业建筑;加固改造

1 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加固发展情况
工业建筑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工业建筑构成了建筑物非常重要的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现存的各种建(构)筑物的总面积至少在500亿m2以上,工业建筑占40%,其中绝大多数是混凝土结构,而且至少有50%以上已投入使用20年以上[1]。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转型和工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工业建筑拆除重建,部分工业建筑经过加固改造后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继续发挥作用。我国的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加固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2],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加固工程量平均年递增量达到3 0%以上,到2000年全国年加固修复工程量已突破100万m 2。工业建筑改造的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经加固改造后工业建筑继续使用经过改造后规模更大更节能,空间使用上更加合理、高效美观和符合人性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典型的例子如上海宝山钢铁厂、北京现代轿车生产工厂改造;另一方面改造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由于的内部空间大、并且承载力较大改造为民用建筑基本上都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外观和内部经过改造和装修后即可使用。典型的例子如798工厂改造为综合艺术中心,沈阳铁西旧工业区改造为现代工业文明长廊,有的改为文化娱乐中心、酒店等。
国外方面欧美等国最先进入后工业社会,是最先进行大规模城市结构性调整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出现了大规模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3],20世纪70~80年代就已成为一种趋势[4],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革命时代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建筑及少量重工业厂房。近年来建筑物的改造与加固发展比较迅速,出现了许多的工业建筑改造的优秀作品,煤厂改造为工业博物馆,将鲁尔煤气罐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法国巧克力工厂改造成的雀巢公司总部、意大利林格图工厂改建的林格图大厦等。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发展,资源的再利用和节能减排提上日程,建筑作为耗能垃圾制造大户,减少资源浪费和垃圾制造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最大贡献。据西方发达国家198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对工业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比新建同样规模、同样标准的建筑可节约1/4~1/2的费用[5]。英国国家资金用于新建与改建的比例从70年代的75∶25提高到90年代的50∶50[6]。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建筑业中最兴旺行业之一的将是旧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和建筑的垃圾的回收利用。
2 工业建筑结构改造鉴定及加固软件的发展
结构的改造鉴定及加固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要进行合理的改造首先是要在结构方面进行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经验法和实用评估法即规范中的分级评估法,但评估是一个非常系统和复杂的过程,仅靠知识和经验来处理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够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这些经验和理论来转换成计算机程序来处理,需要能对建筑鉴定改造和加固的智能化软件系统。在结构改造鉴定与加固方面,我国1986年把“工程建设中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重大项目,1991年开发出了结构评估鉴定方面方面的专家系统,城市现有建筑物震害预测与防预对策的专家系统,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可靠性评估与对策的专家系统(RAISE-3),单层混凝土厂房抗震评定专家系统SAIBR[7]。进入21世纪陆续研究开发出了一些常规结构的鉴定与加固专家系统,R.C.框架抗震鉴定与加固可视化程序(2001年)[8],结构加固设计与东大迪普(seu-deep)软件系统(2003)[9],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鉴定的专家系统(2004年)[10],砖混结构可靠性鉴定程序(2006年)[11],这些软件对建筑鉴定加固领域的专家系统的研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程序的完善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用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待实践中检验,并且专门用来作为工业建筑结构的鉴定加固专家系统近年来开发的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维修加固改造为主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因此我国应该投入力量开发工业建筑的鉴定与加固专家系统。国外的建筑结构鉴定程序最典型的成果是美国历经5年于1985年开发出的土木工程系统,它的前身是现存结构的破坏评估专家系统。美国从八十年代初便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结构工程的预测评估领域。
3 工业建筑改造鉴定与加固相关标准规范情况
建筑物的鉴定与加固作为一门学科,理论成果最重要的体现的是相关标准的编制与颁布,这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法定依据,目前已出版的标准包括: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 B J 1 4 4-9 0,《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石油化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YBJZ19-89.《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试行)TJ23-77。
《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 E C S 2 5:9 0,《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与验收安全技术规范》。
4 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的发展
在上部结构中,工业建筑的加固方有加大截面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体系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是常用的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2]。但这两种加固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大,而且增加截面尺寸,减少了使用空间,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预应力加固法锚固构造困难,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存在施工时侧向稳定及耐久性问题。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氧树脂黏结剂的问世,一种新的加固方法—外部粘贴钢板加固法开始出现,这种加固方法是用环氧树脂黏结剂把钢板等高强度材料牢固粘结于被加固构件表面,使其与被加固构件共同工作。20世纪末,随着国际市场纤维材料的大幅度下降,一种类似于粘钢加固方法的外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逐渐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外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法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好、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我国已经制定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5 提高工业建筑改造加固质量的措施
工业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和修复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规范。其次支持加固材料和鉴定加固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再次要提高加固专业队伍的施工水平。其他方面是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提高对工业建筑加固改造研究方面的积极性。同时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引导也必不可少,提倡全民节约,节约即创造财富,加固后的建筑同样美观实用并且费用低廉。
[2] 沈实现,韩炳越.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J).工业建筑.):45-47
[3] 张艳锋,陈伯超等.国外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再创造(J).建筑技术,-47
[4] 付瑶,刘文军等.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3-36
[5] 叶雁冰.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价值探析(J).工业建筑.):32-34
[7] 何志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验算人机交互程序的开发与研究(D).青岛: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999
[8] 李培根,殷杰等.R.C.框架抗震鉴定与加固可视化程序的开发(J).工业建筑.):68-71
[9] 孙宝俊,李秉南,金晓宏.结构加固设计与东大迪普(SEU-DEEP)软件系统的研发.工业建筑.)
[10] 杨晓明,王新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鉴定人机交互程序的开发与研究(J).工业建筑.):84-86
[11] 马云飞.砖混结构可靠性鉴定程序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东南大学.2006
[12] 张立人.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网易建筑结构论坛开办以来,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而且很多资料都是免费的,我非常喜欢,不像有的论坛,还要积分或者财富,我希望网易建筑结构论坛越办越好,永远免费

}

如何把废弃旧厂房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出商业功能?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从改造背景、构思与策划、规划布局、建设运营4大要点,解读北京方家胡同46号、成都东郊记忆、上海同乐坊、上海1933老场坊的成功改造方法,为改造型项目提供思路借鉴。

1、北京方家胡同46号:文化创意提升产值与品牌

方家胡同46号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将旧有厂房改造并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扩大方家胡同为特色商业街区的影响力。

a、整体构思: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丰富旅游内涵

方家胡同46号院为胡同里的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除了扩大雍和宫、国子监地区的文化旅游范围外,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旅游内涵。

园区组成包含现代化特色的小剧场、猜火车电影主题文化沙龙、经济型酒店、文创企业、影视动漫基地、设计展示空间、特色小店、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

b、改建策略:整体园区结构不变,保留部分工厂遗留楼宇

整体园区结构和氛围不变,保留部分有特色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厂的历史遗存楼宇,突出历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艺的墙面等。

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展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整体园区为综合式园区,整体业态包含小剧场、电影文化沙龙、影视动漫制作基地、经济型酒店、设计展示空间、文化创意企业、配套餐饮等,同时为园区企业服务并提供良好氛围,园区中央还设计了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设计:红盒子似的剧场保留原旧厂房的主体结构,巨大的红色垂直钢条从四面向中心辐射,直线在表面形成轻微的凹凸感。

室内设计:所有的室内空间都尽可能保留旧厂房原有的结构,突出原工业厂房的原汁原味。

重点功能区设计:园区中心400平方米的公共休憩空间,设计之初设计为草坪绿化整体园区,后根据实际需求改为户外活动平台,可作为平日园区活动空间,同时增加中间电影文化沙龙的活动空间。

多功能厅设计展示厅:整体空间内部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保留原厂房高挑的结构,墙面刷白处理,空间两侧和屋顶上通透的窗户兼备良好采光和绿色节能效果。

同时制作可活动式的白色大型展板作为整体空间隔断,能满足小型会议、发布会等空间的多功能使用。

园区改造前的物业出租率很低,空间多为闲置,单位面积创造经济价值较低,租金水平也较低,改造后,通过一定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园区整体的出租率提升,单位价格也提高。

另外,创意企业创效能力远高于原有的旧厂房,整体园区的品牌效益提升,租金水平也有所提升,可收回改造所投入的投资成本。

(5)小结: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a、传统人本、天人合一居住理念,营建了胡同院落式的厂区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再创意、再利用的胡同生态和人文底蕴的空间平台。

b、现代化特色小剧场、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高品位特色功能内容。使其中心厂区建筑及空间规划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高品质的定位、跨越式的内涵与环境的提升,同时使该园区在内容和形式上建立起系统独立运行方式。

c、在业主与设计师的通力协作下,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体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成都东郊记忆:始于音乐,集合多元文化

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史的工业建筑群。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

成都活跃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熟的音乐产业环境也为东郊记忆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持。

a、整体构思:一基地、多名片

“东郊记忆”将从以前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和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以音乐产业为核心集聚相关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艺术门类,并建设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园区内道路基本按原厂区道路布置,宽度为6~9米。主要的两个人行及车行的入口和广场均设在东侧和西侧的城市支路上,并在用地范围内专设出租车停靠站;

东侧规划路处开有地下车库的出口,以及人行与地下车库的入口;

规划地面汽车停放数量为2477辆,地下停车1230辆,自行车地面停放3990辆。

通过对园区各建筑的充分调研,结合目标和规划定位的要求,制定了各栋建筑改造的导则。其总则的关键词为:“保留、融合、对比、细节。”

A类建筑:有特定历史感,外观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其改造方法分为两种:①在保证功能使用前提下,尽量少改动外观,配合抗震加固,稍加调整或复原即可。②新旧对比:在不影响保留建筑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时尚元素。

B类建筑:外观没有保留价值的。采用新旧融合的方式,将外观改成具有历史感和工业特征的“老工业建筑”。也可采用新旧对比的方式。

C类建筑:新建建筑。采用新旧融合方式:新建筑的设计与老建筑的风格、肌理协调融合。

建筑空间和室内:应尽量减少改动,灵活布置功能,保留有价值的细节。

总体风貌的色彩节奏:不同时期修建的原厂房从形体、肌理上已有很大差别,为保证建筑风貌总体协调,各有差异的特征,特定色彩节奏的变化导则。

保留原有植物:遵循规划原则,保留了园区内大部分的树木,对被新建建筑占其位置的树木,实行园内移栽处理。

声、光环境:由于园区大量的业态为音乐类,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规划中要求各栋建筑必须在室内实施声音屏蔽;对都舞台的露天演出,要求必须在晚上十点钟之前结束。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一个开放的音乐基地,目的性人流和通过性人流都较大,根据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标准,在园区内进行景区设施配置,设置园区咨询中心、医疗点、报警点和公共厕所,以及公共导向系统等。

(4)小结: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a、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b、园区“多业态”的现实呈现与“多名片”的需要有超越具体文化艺术门类的抽象表达,东郊记忆提供进入者较大的想象空间。

c、总体风貌的色彩节奏,不同时期修建的原厂房从形体、肌理上,为保证建筑风貌总体协调、各有差异的特征。

d、景观重温工业时代的情感记忆,加强与建筑的融合,小品利用原厂旧物,表现音乐时尚,植物保留原生,补充野趣。

e、规划设计把厂区的保留建筑比作古董,景观设计看作古董的基座,综合保护嵌入新功能、新元素全面提升园区的文脉与时尚特色。

3、上海同乐坊: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

始于1928年,在近80年的发展演变中,同乐坊已经成为上海变迁的最好见证。同乐坊是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定位为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代表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整体构思:与其它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拥有别具风情的酒吧,精致典雅的餐厅,标新立异的概念零售店,艺术前卫的画廊,文艺实验的小剧场等等。

西侧5-6层的厂房多改为LOFT办公,集中了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类企业。

以芷江梦工厂为核心,聚集画廊、琴坊等零售店,形成艺术文化的聚落。

餐饮和俱乐部主要面向南北两广场分布, 易于聚集人气,多为1-2层旧厂房改造。

改造宗旨:“整旧如旧+后现代设计元素”的运用。

主要手法:拆除破旧水泥厂、保留钢制框架和人字形、众字形、齿轮状等带有当时工业机器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再加以鲜亮的色块、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质感的金属装饰。

酒吧面积均在1000-2000平米之间,可以容纳1000余人;内部利用原厂房的结构,结合玻璃等现代元素运用形成两层以上的高挑的空间;除饮酒、跳舞、音乐外,还可以利用宽敞的空间举办各类晚会、公司聚会等。

利用闲置厂房改造办公场所,吸引多家媒体企业入驻,包括第一财经、理财一周、东方之星等;与这些媒体展开合作,利用户外广场,经常性地举办各类时尚活动。

(5)小结: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a、以酒吧+俱乐部为休闲商业的主打特色,锁定时尚人群。

b、与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各类时尚发布、访谈等活动。

c、区别于其它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建造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4、上海1933老场坊:产权交流、交易、供需平台

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

总体构思:从对建筑历史特征要素的提炼与价值评估的结果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添彩,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

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融时尚发布、创意设计、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创意休闲为一体,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

全新的产业布局旨在打造产权交流、交易、供需平台,将知识产权通过创意转化为产品,产生交易推动经济高聚集、高增长。整个园区主要涵盖时尚发布、创意办公、休闲体验、娱乐总汇以及配套餐饮等五大产业系统。

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功能区:中心主楼区域和西厂区为公共空间部分,原东南北三块厂区空间作为创意空间部分。

室内部分充分尊重原设计的手法和特点,以“不为”或者“少为”为原则,采用统 一水泥混凝土饰面打磨顶篷、立面和地面,门、窗的设计也保持统一的风格,主要通过可移动饰品和景观加以点缀,将新的功能自然融入原室内空间之中。

老场坊5层工场被加上一个圆顶瓦楞铝板,形成一个透明玻璃打造的“空中秀场”。共有600个座席,作为歌剧、音乐剧等的举办场所,舞台可自由分割,局部升降。

1933老场坊,由于其极好的地段条件,因此土地本身的价值量就极为巨大。同时虹口区以1933老场坊为核心,辐射周边1.1平方公里的范围,将被打造成“上海原生态城市博物馆”。

在这里,石库门的里弄被改造成有特色的家庭旅馆、老上海的生活起居将被原汁原味展现,另外,开放式创意街店等也将在这里出现。

(5)小结: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a、以旅游业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打造上海时尚表演、发布、展示、交易、设计、服务、消费、休闲的中心;

b、结合虹口区北外滩的改变形成互动,成为极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特色产品;成为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费的重要特色基地;

c、文化形态保护性开发修整还原老上海的街景、生活、人文、历史、商业特征; 展示虹口区历史、人文、民俗等,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开放式的原生态人文历史博物馆,老上海的影视拍摄基地;

d、上海“城市再造”的典范、上海新城市功能的标地、环闭式多业态创意社区、上海时尚休闲体验区。

总结:旧厂房改造型文化创意产业园特点

核心功能是商业休闲,创意办公仅最为点缀;

商业业态比较丰富,包含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形态;

清水混凝土界的,上古颜神——19叁Ⅲ老场坊

呃......觉得也就那样对不对?虽然挺漂亮的,但也算不上颜神吧。

啧啧,图样图森破!我当时也是这样想滴,然后,就被打脸了~~~

当时,第一眼看到的其实还没上图那么漂亮,而是是下图这样的:

因为当时也没多高的期许,所以看到那儿有个通道就直接走进去了,周边虽然比较有文艺感,但进去之前还真没觉得,出来的时候就觉得什么都是好的了~~~史上最快打脸。

这个通道差不多10米长,当时入住的商户不太多,而且天上还下着小雨,没怎么有人,加上其前身是屠宰场,那氛围。妥妥的恐怖片场景啊!

走道尽头,豁然~见光~

瞬间被震撼了!好丰富的空间啊,目之所及都是清水混凝土廊道,而且里面还是双层空间。

在室外的时候,你根本想象不到它内部是怎样的丰富多彩!

出于习惯,我们选择了往右走,然后就看见了赫赫有名的牛道,没错,就是电影小时代里的一个场景——信息来源于来自室友,有求证!

当时我的状态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了,整个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一些构件全是清水混凝土,特情切!

这条牛道的旁边有一个很窄的楼梯,约500-700mm那么宽吧,超级窄。刚开始不太理解,回去搜集资料的时候才知道这么窄是因为防止牲畜失控时给人留下的逃生通道。除了功能性,个人觉得还很漂亮、神秘。这座建筑里光是楼梯形式,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通过牛道我们上了二楼,再通过建筑东面两个角落处的楼梯继续往上走,建筑外围方形主体高四层,西面部分5层;内部圆形主体四层,改造时加建了一层顶楼展览空间,玻璃楼板!一般用于时尚展览。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刚好有车展,只能通过圆筒内部的电梯到达,我们进不去,就只在四层瞻仰了一下~~~

方形外围建筑内部走廊上的巨型伞状柱(无梁结构)

越往上走,空间越丰富,特别是三层和四层四角,空间处理得更加有趣。

这个空间光影特别美,我们从这儿走出去之后就直接出去了~去了~了,原因是朋友觉得整个建筑内的氛围太压抑略恐怖!虽然我完全不认同,但是,最后还是就这么走了......

可能现在描述起来感觉没啥内容,其实当时我们已经逛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了。只能说,这个空间真的太诱人了,能让人完全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所以,一年后我又去了一次~~~

这次呢,参观重点放在了圆形空间内部构造方面,第一次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对内部构造没什么印象。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知道即使这个圆柱空间看上去没什么特点,但它的内部一定另有乾坤!

进去后果然没让我失望!现场感受空间体验更加强烈一些。

其实从之前的平面图就可以看出来,圆形平面内部还套有一个环形中庭和一个核心实体结构。一层顶部是封闭的,二、三、四层共享一个中庭,这个环形中庭上也架有5个连廊,其中1个比较宽,其余四个大小相似,差不多都是只能单人通过。

核心筒由两个巨型方柱和两边的楼梯组成,楼梯仅容单人通过。廊桥与内圆处交接的地方有六边形的柱子,没错,整栋建筑的的柱式就不下五种!

整个圆形空间内部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在外环处还有外挂螺旋楼梯,当然也是仅容单人通过,不过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这种外挂楼梯都过不去了。

整个建筑的有很多特色,总结起来就是:

比较有意思的是正立面的柱式它又不一样~~~

2、楼梯(各种楼梯、牛道)

4、及其复杂的平面和空间

最后再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说了半天的这个项目1933老场坊:

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药厂在上海虹口区沙泾路正式建成。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它的每一个地方都彰显创意,每一层都是一种风格,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也都无从可寻了。

从外观上是个蛮有意思的建筑,灰色的石头厚重而冷冰,形体简洁,立面装饰几何化,强调虚实对比。它而且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的机器,主体结构是由东、南、西、北四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合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是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若迷宫。

来源:筑梦师、知学学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文章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请联系本微信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旧建筑改造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