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3岁,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了,听说心理专家彭华勇在这一块很专业?有没有了解的?

“你好烦呀”、“能不能不要管我了”、“我是你妈(爸)怎么就不能管你啦”,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在我们身边听到,对话的双方就是父母与孩子。 

彭老师最近就接到一位母亲的抱怨,说与孩子吵架了,关系冷到极点,不知道孩子怎么了,老是厌学、不写作业、不想去上学、做事拖拉、成绩还下降了,甚至每天还玩到深夜,中午起床。每次与孩子沟通时,还没说到两句,孩子就开始不耐烦,甚至发起脾气顶撞自己,让她不要管自己,极其叛逆。这让她十分生气,但更多的是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许多家长也和这位母亲一样面临相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厌学,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叛逆的行为呢?调查研究表明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孩子学习不主动,不爱学不上学,叛逆网瘾,多是家庭教育的过失。

过失1:没时间学,教育只凭感情,凭经验

很多家长缺少科学方法,其方法不科学和片面,导致孩子性格发育不全。很多家庭都保持着中国固有的教育观念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教育很苛刻,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更多的是苛责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就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长期压抑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干脆破罐子破摔,厌学叛逆。

过失2:说教、唠叨、比较,引发叛逆

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或者又做错了,家长往往以说教的态度指责孩子总是记不住、做了多遍还是做错或者唠叨孩子不好好学习会产生什么后果,甚至拿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比较,不断重复刺激孩子,久之孩子产了生不耐烦,想和家长对着干逆反的心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总认为是自己孩子错了,却从来没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

过失3:隔代溺爱,毛病多

大多数家庭因为经济因素,父母不得不外出挣钱,孩子便交给了老人。但由于老人的教育方法跟不上,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身上的臭毛病越来越多,想扳过来不容易。随着孩子长大,老人逐渐管不住,在没人约束的环境下,尤其是青少年容易受外界诱惑,贪图享乐,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荒废学业,甚至追求另类的东西,更加叛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家长处理的好,能够拉近自己与孩子的距离,处理不好,便会留下极大的隐患,不管是对孩子还是整个家庭。所以如何在发现孩子厌学叛逆时及时帮助孩子呢,在这里彭老师将给出一下几点建议,可供父母们进行参考。

1.正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首先家长们应正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不要让孩子孤立无援。

2.认真耐心与孩子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对他是一个压力,而玩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压力而逃避学习,这时父母非常的焦急,会担心孩子的学习甚至前途会收到影响。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跟孩子进行认真耐心的沟通,让孩子认识到他的学习压力是一个过程,一定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这种压力父母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帮他缓解,比如唤醒他对于一些学习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让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

3.营造专注学习的环境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需做的就是让孩子专注学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时间阅读,别干扰孩子阅读,留意学习进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父母应有步骤的讲解,先示范,再让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当场改正。

最后,彭老师在这里想说的是孩子厌学叛逆不是大问题,但家长们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与选择,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好的!

}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些逆反心理,孩子会不听话,经常惹父母生气,其实这是孩子自主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一种正常反应。

1.首先孩子独立意识觉醒导致了孩子出现逆反。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也有了做事的一套行为规则,但是家长总是将他当作小孩子看,处处予以管束,于是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家长作对。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严厉,不给孩子机会。有的家长总喜欢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给孩子空间,孩子就会产生逆反;父母期望值太高,提出了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这样孩子在长期无法达到家长要求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压抑孩子的好奇心,有些孩子好奇心非常重,遇到什么事情都希望研究一番,但是家长对孩子研究这项事持反对态度,认为没有用,这样孩子就可能会产生逆反;反复唠叨引起厌烦,有的家长,总是反反复复的唠叨自己的孩子,孩子听唠叨听多了,就会非常烦躁,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各类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孩子厌学叛逆,不读书等教育心理问题,欢迎关注,有问题可以私信我,免费领取《亲子关系修复秘籍》。

}

在我从事青春期教育问题咨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当孩子只是出现厌学时,家长往往还没那么着急;但是,一旦当孩子辍学了,不去学校了,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非常着急焦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就会病急乱投医,比如找一些人上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期望孩子做心理咨询;将小孩子打一顿,武力镇压;实在不行,和孩子谈条件,用物质诱惑吸引孩子去学校。这些方式都是无效的,家长越着急越容易走进误区。因为真正有效的人只有一条,就是家长沉下心来,下决心自我学习。

那么,为什么当孩子辍学不读书的时候,家长这么着急呢?因为很多认为,孩子如果不读书了,那么未来他能干什么?未来肯定没出路,没出息,所以家长心中会非常焦虑。

那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家长真的抛开表面的现象,看教育的本质,往往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当家长没那么焦虑的时候,教育才容易回归到科学有效的方向。

第一点,学历与未来的收入、人生幸福并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虽然在顶尖学霸当中,往往会出现明显的优势,但是大部分普通的收入未必就比没有读大学的高,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很多时候,南宁的工资收入比白领的收入高。

因为大学生太多了,但是技术工人并不多,尤其是需要付出体力劳动、辛勤工作的技术工人,往往不多,因为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他们的收入往往比较高。

所以家长的思维不要停留过去,过去读大学确实稀有,而现在大学已经烂大街,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且现在很多大学里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并没有学到很多实用的,往往大学三四年就是吃喝玩乐,潇洒度过,等到走向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

第二点,孩子的内在动力,自立自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辍学不读书了,说明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抓表象,就是一个劲的盯着孩子,期望孩子早点返回学校学习。

如果我们能够抓本质核心,我们就会重点帮助孩子恢复内在动力,让孩子未来走向社会能够自立自强。

如果孩子读书,靠老师、家长前拉后推,勉强推进了大学,那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往往是迷茫的,往往是混日子的。在我看来那还不如早一点让他走向社会,早一点跌打滚爬,早一点经历磕磕碰碰,这样子他反而早一点真正成长成熟。

所以我为什么强调,孩子读不读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根本不需要着急担心。因为家长越是着急担心孩子,孩子更加感觉读书是家长的事情,他更加不会有内在的动力,所以更加不会返回学校。

所以我们不应该以孩子返不返回学校,作为衡量孩子好转的标准,而应该以孩子是否恢复内在动力作为衡量的标准,我们应该朝着孩子未来走向社会,能够真正自立自强,为自己负责这样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第三点,教育孩子,我们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所谓先成人就是先确保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对自己负责,有内在动力,未来走向社会能够自立自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在引导孩子提升自己,有更高的学历,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有更高的目标和志向,有实现目标的更强能力。

孩子出现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这个时候,伴随着,孩子往往没有内在动力了,也不懂得为自己负责,可能对父母往往也没有感恩心,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首先确保孩子先成人,而不应该一直踮起脚尖,抱有高期望,期望孩子成才。

所以,不读书并不代表未来没有出息,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不懂得感恩才会代表未来真的没出息。

总而言之,孩子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家长一定要破除过去无效的思维,放下孩子一定要读书才好的执念,不再替孩子承担,不再替孩子着急,把属于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真正抓住教育的核心本质,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未来独立自强,真正懂得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才是家长真正重点要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岁是叛逆期的高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