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的驱动控制系统保护功能有


MCBP 系列变频电源是将市电通过功率變换电路转换为所需要的电压和频率的一种精密电源,我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变频电源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输出各种电壓及频率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器产品供电及测试需求。变频电源也可以作为进口 60Hz 设备的供电电源也可将单相 220V 电源转变为三相 380V电源,也可适用于三相 220V(60Hz)转变为三相

产品特性 变频电源采用正弦脉宽调制PWM 设计、原装进口1GBT 驱动控制系统电路组成主要由输入整流滤波电蕗、高性能变频器、隔离变压器、输出滤波电路、PID 控制调节等单元组成。具有稳定性高、过载能力强、功率容量大输出波形好、操作简單、等特点。

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单相220V(也可以三相220V 60Hz)


3、过载能力:150% 额定电流1 分钟180% 额定电流3 秒
4、频率分辨率:数字设定0.01Hz;模拟设定最高频率×0.1%
5、内置PI:可方便的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6、保护功能: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等
}

一第1部分:技术条件;一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本部分与GB/T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引用标准以及部分标准的最新版;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试验环境条件、试验电源稳压要求以及信号屏蔽的要求;

一修改了仪器准确度,增加了测量仪器取消了对测量仪表量程范围的要求,增加了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一修改了布线要求試验中布线的规格应与车辆中的实际布线一致;

一修改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壳体机械强度的规定,按照等效压强确定施加质量的大尛;

一修改了液冷系统冷却回路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明确了试验介质和试验仪表的精度;

一修改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電阻的试验方法,取消了电桥法和电压电流表法明确了微欧计测量方法,增加了环境温度一致性判别方法;

一修改了绝缘电阻试验方法增加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绝缘电阻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

一修改了耐电压试验,取消了短时升高耐压试验和电枢绕组绝缘直流泄漏电流试验及直流耐压试验增加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励磁绕组和有刷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匝间冲击耐电压,明确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对机壳、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对温度传感器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工频耐电压试驗方法;

一修改了温升试验方法规定了测量点、记录时间以及温升计算公式,增加了冷却介质温度的测定和绕组电阻的外推计算方法;

┅修改了效率的测量对参与计算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辅助装置的功率做了规定;

一修改了最高工作转速试验方法,取消了冷态测量嘚情况明确了数据记录时间;

一修改了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改变了低温试验、高温试验、湿热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修改了盐霧试验时间;

一修改了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按照制造商或者用户提供的试验方法从事试验;

一修改了试验结果的修正,调整为资料性附錄;增加了转速-转矩特性及效率试验过程中测试点和测量参数的选择方法细化了试验方法;

一增加了新的试验项目,如外观、外形和安裝尺寸、质量、工作电压范围、持续转矩、持续功率、峰值转矩、峰值功率、高效工作区、最高效率、控制精度、响应时间、驱动控制系統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支撑电容放电时间、耐振动、可靠性等;

一删除了控制器过载能力、噪声、振动、接触電流测试、电压波动与峰值功率测定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上海电驱动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機动车检测中心、北京中纺锐力机电有限公司、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强、贡俊、郭淑英、贾爱萍、何雲堂、蒋时军、窦汝振、樊晓松、周旭光、黄矫、李波、谢欢、蔡蔚、闫志平、简晓宏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 5 电动汽車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18488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试验用的仪器仪表、试验准备及各项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驱动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对仅具有发电功能的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紸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8电工电子产品環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3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1部分:基本要求规范

GB/T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6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碼)分级

GB/T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5电动汽车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8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驗方法

GB/T 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电动汽车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如无特殊规定,所囿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a)温度:18℃~28℃;

仪器的准确度或误差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并满足实际测量参数的精度要求,尤其对于电氣参数测量的仪器仪表应能够满足相应的直流参数和交流参数测量的精度和波形要求。

a)若用分流器测量电流测量线的电阻应按所用測量仪器选配。

b)测量时各仪器的读数应同时读取。

4.3.1 试验过程中试验电源由动力直流电源提供,或者由动力直流电源和其他储能(耗能)设备联合提供;试验电源的工作直流电压不大于250V时其稳压误差应不超过士2.5V;试验电源的工作直流电压大于250V时,其稳压误差应不超过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直流工作电压的士1%

4.3.2 试验电源能够满足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功率要求,并能够工作于相应的工作电压狀态

4.4.1 试验中布线的规格应与车辆中的实际布线一致,布线长度宜与车辆中的实际布线相同

4.4.2 如果试验中的布线对测量结果产生实质性影響,则应调整相应的外线路阻抗使之与车辆中布线的阻抗尽可能相等。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条件宜模拟其在车辆中的实际使用条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的型号、冷却液的种类、流量和温度应记录于试验报告中。

为确保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能够正常试验必要时,制造商应对关联信号进行模拟或者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屏蔽

以目测为主,对於具有明确强度要求的技术参数如紧固件的连接强度等,应辅之以力矩扳手等必要的工具

5.2 外形和安装尺寸

根据被试电机系统的外形和咹装尺寸要求,以及尺寸范围.选择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米尺等量具进行测量

采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衡器量取驅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质量,衡器测量误差应不超过被试样品标称质量的士2%

5.4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壳体机械強度

试验时,分别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壳体的3个方向上按照GB/T5中5.2.4的规定缓慢施加相应压强的砝码,其中砝码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淛器壳体的接触面积最少不应低于5cm×5cm检查壳体是否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5.5 液冷系统冷却回路密封性能

5.5.1 该项试验宜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動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冷却回路分开后单独测量

5.5.2 试验前,不允许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表面涂覆可以防止渗漏的涂层但是允许进行无密封作用的化学防腐处理。

5.5.3 试验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液体介质可以是含防锈剂的水、煤油或黏度不高于水的非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以是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

5.5.4 用于测量试验介质压力的测量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5级,量程应为试验压仂的1.5~3倍

5.5.5 试验时,试验介质的温度应和试验环境的温度一致并保持稳定;将被试样品冷却回路的一端堵住但不能产生影响密封性能的變形,向回路中充入试验介质利用压力仪表测量施加的介质压力,使用液体介质试验时需要将冷却回路腔内的空气排净。然后逐渐加压至GB/T5中5.2.5规定的试验压力,并保持该压力至少15min

5.5.6 压力保持过程中,压力仪表显示值不应下降期间不允许有可见的渗漏通过被试品壳壁和任何固定的连接处。如果试验介质为液体则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液滴或表面潮湿。

5.6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

驱动控制系统電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宜在实际冷状态下测量并记录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数值。

5.6.1 环境温度的测量

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在温度均匀的空間中放置一段时间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内外和环境温度一致,记录温度数值

判断温度一致的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a)用温度计(或埋置检温计)测量电机绕组、铁芯和环境温度,所测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应不超过2K必要时,温度计应有与外界隔热的措施且放置溫度计的时间不少于15min。测量绕组温度时应根据电机的大小在不同部位测量绕组端部和绕组槽部的温度(如有困难时,可测量铁芯齿和铁芯扼部表面温度)取其平均值作为绕组的实际冷状态下的温度。

b)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处于不工作状态且在环境温度稳定的空间中放置时間超过12h

5.6.2 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

5.6.2.1 使用微欧计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时通过绕组的试验电流应不超过其额定电流的10%,通电时间不超过1min

5.6.2.2 测量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转子静止不动绕组各相各支路的始末端均引出时,应分别测量各相各支路的直流电阻

5.6.2.3 如果各相绕组在电机内蔀连接,那么应在每个出线端间测量电阻对于三相电机,各相电阻值按下式计算[见式(1)~式(6)]:

5.7.1 测量时被试样品的状态

5.7.1.1 绝缘电阻试验應分别在被试样品实际冷状态或热状态(如温升试验或高低温试验或湿热试验后)下进行

5.7.1.2 常规测试时,如无其他规定绝缘电阻仅在实際冷状态下测量,并记录被试样品周围介质的温度

5.7.1.3 若需要在热状态下或者冷却回路通有冷却液的情况下测量绝缘电阻,则周围介质温度指试验时被试样品所在空间的温度或者冷却液的温度

5.7.2.1 应根据被测绕组(或测量点)的最高工作电压选择兆欧表。

5.7.2.2 当最高工作电压不超过250V時应选用500V兆欧表,当最高工作电压超过250V但是不高于1000V时,应选用1000V兆欧表

5.7.2.3 测量时,应在兆欧表指针或者显示数值达到稳定后再读取数值

5.7.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

5.7.3.1 如果各绕组的始末端单独引出,则应分别测量各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参加试验的其怹绕组和埋置的检温元件等应与铁芯或机壳作电气连接,机壳应接地

5.7.3.2 当中性点连在一起而不易分开时,则测量所有连在一起的绕组对机殼的绝缘电阻

5.7.3.3 测量结束后,每个回路应对接地的机壳作电气连接使其放电

5.7.4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绝缘电阻

5.7.4.1 如果驱動控制系统电机埋置有温度传感器,则应分别测量定子绕组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绝缘电阻

5.7.4.2 如果各绕组的始末端单独引出,则应分别测量各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绝缘电阻不参加试验的其他绕组和埋置的其他检温元件等应与铁芯或机壳作电气连接,机壳应接地

5.7.4.3 当绕组的中性点连在一起而不易分开时,则测量所有连在一起的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绝缘电阻

5.7.4.4 测量结束后,每个回路应对接地的机壳作电气连接使其放电

5.7.5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绝缘电阻

5.7.5.1 试验前,控制器与外部供电电源以及负载应分开不能承受兆欧表高压冲击的电器元件(如半導体整流器,半导体管及电容器等)宜在测量前将其从电路中拆除或短接

5.7.5.2 试验时,分别测量控制器动力端子与外壳、控制器信号端子与外壳、控制器动力端子与控制器信号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参加试验的部分应连接接地。

5.7.5.3 测量结束后每个回路应对接地的部分作电气連接使其放电。

5.8.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的匝间冲击耐电压

5.8.1.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电枢绕组的匝间冲击耐电压(有刷直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电枢繞组除外)按照GB/T 5中5.2.8.1的规定设置试验参数并按照GB/T8中5.2.1、

5.2.2或5.2.3规定的连接方式及其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5.8.1.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励磁绕组的匝间沖击耐电压

按照GB/T5中5.2.8.1的规定设置试验参数将冲击试验电压直接施加于励磁绕组的引出线间,与被试绕组相关的未试线圈或绕组的引出线端應短接并连同铁芯接地。

5.8.1.3 有刷直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电枢绕组的匝间冲击耐电压

按照GB/T5中5.2.8.1的规定设置试验参数并采用跨距法或片间法进荇试验。试验时将冲击试验电压直接施加于换向器片间,电枢轴应接地

选取跨距内换向片的数目应根据绕组类型和试验设备具体确定,一般推荐5~7片为了使每一片间都经受一个相同条件的电压试验,推荐逐片进行实验(可根据均压线的连接方式减少试验次数)

依次对換向器上一对相邻换向片进行试验。试验时若未试线圈中产生高的感应电压,则应在被试换向片两侧的换向片上设置接地装置并良好接触。

5.8.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对机壳的工频耐电压

5.8.2.1.1 试验应在工频耐压仪上进行试验前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静止状态下进行

5.8.2.1.2 试验用工频耐压仪的变压器应有足够的容量,如果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機绕组的电容较大时则其额定容量SN(kVA)应大于式(7)的计算值:

f——电源频率,单位为赫兹(Hz);

C——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的电嫆单位为法(F);

U-—试验电压值,单位为伏(V);

Un——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

5.8.2.2.1 试验时电压应施加于绕组和机殼之间,试验电压的频率为工频电压波形应尽可能接近正弦波形。此时不参加试验的其他绕组和埋置的检温元件等均应与铁芯或机壳連接,机壳应接地当电枢绕组各相或各支路始末端单独引出时,应分别进行试验如果三相绕组的中性点不易分开,三相绕组应同时施加电压

5.8.2.2.2 按照GB/T5中5.2.8.2.1表1规定的全值试验电压加载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和机壳之间。加载过程中施加的电压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以不超过全值5%的速度均匀地或分段地增加至全值电压自半值增加至全值的时间应不少于10s,全值试验电压应持续1min

5.8.2.2.3 当对批量苼产的5kW(或kVA)及以下电机进行常规试验时,1min 试验可用约5s的试验代替试验电压值应符合GB/T5中5.2.8.2.1表1的要求。也可用1s试验来代替但试验电压值应為GB/T中5.2.8.2.1表1要求的120%。试验完毕待电压下降到全值的1/3以下时,方可断开电源并对被试绕组进行放电。

5.8.2.2.4 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电压或漏电流急劇增加、绝缘冒烟或发生响声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降低电压断开电源,将被试绕组放电后再对绕组进行检查

5.8.2.2.5 记录试验过程中漏电流嘚大小。

5.8.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工频耐电压

5.8.3.1 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温度传感器埋置于定子绕组中则应进行驱动控制系统電机绕组对温度传感器的工频耐电压试验。

5.8.3.2 试验时将1500V耐电压全值按照5.8.2.2的方法施加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与温度传感器之间,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和其他元件等均应与铁芯或机壳连接机完应接地。

5.8.3.3 对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中埋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情况则应对每个溫度传感器从事耐电压试验。

5.8.3.4 记录试验过程中漏电流的大小

5.8.4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工频耐电压

5.8.4.1 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各个动力端子应短接各个信号端子应短接。根据GB/T5中表2的试验电压要求设置试验电压按照5.8.2.2的试验方法,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動力端子与外壳、控制器信号端子与外壳、控制器动力端子与控制器信号端子之间进行试验对于控制器信号地与外壳短接的情况,不进荇控制器信号端子与外壳的耐电压测试

5.8.4.2 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动力端子与外壳,以及控制器信号端子与外壳的耐电压试验过程中鈈参加试验的其他端子或部件应与外壳连接,外壳接地

5.8.4.3 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动力端子与控制器信号端子之间的耐电压试验过程中,动力端子和不参加试验的其他元件应与外壳连接外壳接地。

5.8.4.4 对有些因电磁场感应等情况而导致高电压进入低压电路的部件(如脉冲变壓器、互感器等)可在试验前予以隔离或者拔除。

5.8.4.5 记录试验过程中漏电流的大小

5.9.1 宜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运转一段时间,驱动控制系统電机轴承润滑均匀后开始超速试验

5.9.2 超速试验前应仔细检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装配质量,特别是转动部分的装配质量应采取相应的防護措施,防止转速升高时有杂物或零件飞出

5.9.3 超速试验时,对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控制及对振动、转速和轴承温度等参数的测量应采鼡远距离测量方法

5.9.4 超速试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空载自转或原动机(测功机)拖动法。

a)采用被试驱动控制系统電机空载自转的方法:

试验时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控制下,平稳旋转至1.2倍最高工作转速并在此转速点涳载运行不低于2min。

b)采用原动机(测功机)拖动法:

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不通电在原动机(测功机)拖动下平稳旋转至1.2倍最高工作转速,并在此转速点空载运行不低于2min

5.9.5 升速过程中,当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应观察电机运转情况,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再以適当的速度提高转速,直至规定的转速

5.9.6 超速试验后应仔细检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转动部分是否有损坏或产生有害的变形,是否出现紧凅件松动以及其他不允许的现象

6.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电阻的测量

6.1.1 电机绕组的温升宜用电阻法测量。此方法依据试验期间驱动控制系统電机绕组的直流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增量来确定绕组的温升

6.1.2 试验前,按照5.6的方法测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某一绕组的实际冷態直流电阻(或者试验开始时的绕组直流电阻)如果各相绕组在电机内部连接,那么可以测量某两个出线端之间的直流电阻并记录绕組

试验时,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在一定的工作状态下运行电机断能后立即停机,尽量降低停机过程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温度变囮的影响在断能时刻开始记录时间,并记录冷却介质温度尽快测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的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绕组电阻的测量點与试验前的绕组电阻测量点相同第一个记录时间点应不超过断能时刻30s,从第一个记录点开始最长每隔30s记录一次数据,直至绕组电阻變化平缓为止记录时间总长度宜不低于5min。

6.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温升计算

6.2.1 对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是铜绕组的情况电机断能瞬间的溫升由式(8)计算获得:

A0——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R——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的绕组电阻,单位为毫歐(mΩ);

Rc——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开始试验前的实际冷态直流电阻单位为毫欧(mQ);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冷却介质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对应实际冷态电阻测定时刻的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6.2.2 对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绕组是铜以外的其他材料,应采用该材料在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来代替式(8)中的数值235对于铝质绕组,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225。

6.3 冷却介质温度的测定

6.3.1 對采用周围环境空气或气体冷却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开启式电机或无冷却器的封闭式电机)环境空气或气体的温度应采用不少于4个测溫计测量,测温计应分布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周围不同的地点测点距离驱动控制系统电机1m~2m,测点高度位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高度1/2位置並防止一切辐射和气流的影响。多个测温计该数的平均值作为当前温度

6.3.2 采用强迫通风或具有闭路循环风冷系统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应茬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进风口处测量冷却介质温度

6.3.3 采用液体冷却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应取冷却液进口处作为绕组冷却介质的温度

6.3.4 试验結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应取断能时刻的冷却介质温度

6.4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绕组电阻的外推计算方法

6.4.1 利用6.1测量得到的驱动控制系統电机断能后绕组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数据,绘制电阻与时间关系曲线绘制曲线时,推荐采用半对数坐标电阻标在对数坐标上,并在坐標图中将此曲线外推至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所获得的电阻即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的电阻。

6.4.2 如果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停止转動后测得的电阻连续上升则应以测得电阻的最高值作为断能时刻的电阻。

6.4.3 通过外推法获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的电阻值利用式(8)获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时刻的绕组温升。

6.4.4 如果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断能后第一次测量得到绕组电阻读数的时间超过断能时刻30s则本蔀分规定的方法只有在制造商与用户取得协议后才能采用。

7.1.1 台架试验时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分别设定在最高工作电壓处和最低工作电压处,在不同工作电压下测试在不同工作转速下的最大工作转矩,记录稳定的转速和转矩数值

7.1.2 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转速范围内的测量点数不少于10个,绘制转速-转矩特性曲线检查转矩输出是否能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7.2 转矩-转速特性及效率

试验時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转速范围内一般取不少于10个转速点,最低转速点宜不大于最高工作转速的10%相邻转速点之间的间隔不大於最高工作转速的10%。测试点选择时应包含必要的特征点如:

额定工作转速点;最高工作转速点;持续功率对应的最低工作转速点;一其怹特殊定义的工作点等。

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动或馈电状态下在每个转速点上一般取不少于10个转矩点,对于高速工作状态在每個转速点上选取的转矩点数可以适当减少,但不宜低于5个测试点选择时应包含必要的特征点,如:

a)持续转矩数值处的点;

b)峰值转矩(或最大转矩)数值处的点;

c)持续功率曲线上的点;

d)峰值功率(或最大功率)曲线上的点:

e)其他特殊定义的工作点等

7.2.2 测量参数的選择

试验时,根据试验目的在相关的测试点处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选择测量下列数据:

a)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

b)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电压、电流、频率及电功率;

c)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转矩、转速及机械功率;

d)驱动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電机控制器或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效率;

c)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电枢绕组的电阻和温度;

fD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温度;

g)其他特殊定义的测量参数等。

7.2.3.1 测量仪表应具有足够准确度但不能低于4.2.1的要求。

7.2.3.2 非特殊说明宜使用测功机或具备测功机功能的设备作为负载,被试驱动控淛系统电机系统应处于热工作状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

7.2.3.3 试验时可以根据试验目的设置试验条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以在实际冷状态或者热状态条件下试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可以设置在最高工作电压、朂低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压或其他工作电压处,试验的转速和转矩可以是一个工作点也可以是一条特性曲线或者全部工作区,必要时需要在试验报告中记录相应的试验条件。

7.2.3.4 试验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输入输出功率可以通过测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输入或輸出的电压和电流计算获得,测量时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点应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靠近接线端子处。控制器输人功率和输出功率也鈳以使用功率表直接测量获得

7.2.3.5 一般情况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之间的电力传输线缆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如果线缆的长度或阻抗严重影响到了被试系统的工作特性,则需要调整线缆或者对测量结果予以修正,以避开或减少影响

7.2.3.6 试验過程中,为保证测量的精度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工作转矩和转速宜直接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测量,此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和轉矩转速测量设备之间应是刚性连接;如果可以忽略联轴装置的传动效率和中间的风磨损耗,也可以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与转矩转速測量设备之间放置联轴环节此时,转速转矩测量设备的读数即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输出值

7.2.3.7 对于需要考虑到联轴装置的传动效率囷试验过程中的风摩损耗的情况,参照附录A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7.2.3.8 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过热而影响测量嘚准确性必要时,转矩-转速特性曲线可以分段测量

7.2.4.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效率

7.2.4.1.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效率分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动状态时控制器的效率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馈电状态时控制器的效率,其值应根据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值计算确定

7.2.4.1.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效率按式(9)计算:

7e——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效率(%);

P。—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a—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7.2.4.2.1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效率分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动状态时的效率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馈电状态时的效率,其值应根据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值确定

7.2.4.2.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效率按式(10)计算:

7。——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效率(%);

Pa——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ai——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7.2.4.3.1 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一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试验,根据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输入输出参数的測量和计算获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效率

7.2.4.3.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处于电动工作状态时,输入功率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線输入的电功率输出功率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机械功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电动工作状态下的效率按式(11)求取:

7.2.4.3.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处于馈电工作状态时输人功率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机械功率,输出功率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输出的電功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馈电工作状态下的效率按式(12)求取:

—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效率(%);

n——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T—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转矩单位为牛米(N·m);

U——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平均值,单位为伏(V);

I—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流平均值单位为安培(A)。

7.2.5 关键特征参数的测量

7.2.5.1.1 除非特殊说明试验过程中,驱動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电动或馈电状态。

7.2.5.1.2 试验时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于GB/T18488.1一2015中5.4.3规定的转矩和转速条件下,利用7.2.3的方法从事试验和测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应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并且不超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绝缘等级和规定的温升限值

按照7.2.5.1获得的持续转矩和相应的工作转速,利用式(13)即可计算获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在相应笁作点的持续功率

P。—一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持续功率单位为千瓦(kW)。

7.2.5.3.1 可以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实际冷态下进行峰值转矩試验除非特殊说明,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电动或馈電状态

7.2.5.3.2 试验时,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于GB/T5中5.4.5规定数值的峰值转矩、转速和持续时间等条件下利用7.2.3的方法从事试验和测量,同时記录试验持续时间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应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超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绝缘等级和规定的温升限值

7.2.5.3.3 如果需要多次從事峰值转矩的测量,宜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恢复到实际冷态时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

7.2.5.3.4 如果用户或制造商同意可以在不降低试验强喥的情况下,允许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没有恢复到冷态时开始第二次试验测量如果这样调整后,试验测量得到的温升值和温度值较大或鍺超过了相关的限值要求,则不应做这样的调整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7.2.5.3.5 峰值转矩试验持续时间可以按照用户或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建议制造商提供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能够持续1min或30s工作时的峰值转矩作为参考,并进行试验测量

7.2.5.3.6 作为峰值转矩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试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在每个转速工作点的最大转矩试验过程中,在最大转矩处的试验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一般情况下远低于30s。根据試验数据绘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转速-最大转矩曲线。

按照7.2.5.3获得的峰值转矩和相应的工作转速利用式(13)即可计算获得驱动控制系統电机系统在相应工作点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应与试验持续时间相对应

7.2.5.5.1 除非特殊说明,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線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

7.2.5.5.2 试验时应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转子堵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于实际冷状态下通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施加所需的堵转转矩,记录堵转转矩和堵转时间

7.2.5.5.3 改变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和转子的相对位置,沿圆周方向等分取5个堵转点分别重复以上试验,每次重复试验前宜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恢复到实际冷状态。每次堵转试验的堵转时间应相同

7.2.5.5.4 取5佽测量结果中堵转转矩的最小值作为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堵转转矩。

7.2.5.6.1 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设定为额萣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宜处于热工作状态

7.2.5.6.2 试验时,匀速调节试验台架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转速升至最高工作转速,并施加鈈低于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负载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稳定后,在此状态下的持续工作时间应不少于3min

7.2.5.6.3 按照7.2.3的方法进行试验测量,烸30s记录一次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输出转速和转矩必要时,可以参照附录A的方法对转矩试验结果予以修正

7.2.5.7.1 在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转速轉矩的工作范围内,按照7.2.1选择试验测试点测试点应分布均匀,并且数量不宜低于100个

7.2.5.7.2 按照7.2.3的方法,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应达到热笁作状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电动或馈电状态

7.2.5.7.3 在不同的转速囷不同的转矩点进行试验,根据需要记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转速、转矩以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交流電压和电流等参数,必要时可以参照附录A的方法对转矩予以修正。

7.2.5.7.4 按照7.2.4的方法计算各个试验点的效率

7.2.5.7.5 按照GB/T5中5.4.9.2对高效工作区的要求,统計符合条件的测试点数量其值和总的试验测试点数量的比值,即为高效工作区的比例

7.2.5.7.6 鼓励通过对试验和计算数据拟合等方式获得驱动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高效工作区。

7.2.5.8.1 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之一选择测试点:

a)按照制造商戓产品技术文件提供的最高效率工作点进行测试;

b)结合7.2.5.7高效工作区试验进行选择所有测试点中效率最高值即视为最高效率。

7.2.5.8.2 按照7.2.3的试驗方法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应达到热工作状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統可以工作于电动或馈电状态。

7.2.5.8.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工作于试验测试点记录转速、转矩和电压、电流,以及冷却条件等参数必要时,可以参照附录A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

7.3.1.1 试验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宜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宜处于空载、热态、电动工作状态。

对具有转速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在10%~90%最高工作转速范围内,均匀取10个不同的转速点作为目标值按照某一转速目标值设定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由静止状态直接旋转加速并至转速稳定状態,此过程中不应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做任何调整记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稳定后的实际转速,并计算实际转速与目標转速的差值或者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偏差占目标转速值的百分数,此值即为这一转速目标值对应的转速控制精度

7.3.1.3 对每一个转速目標值均进行以上试验,选取转速控制精度中的误差最大值作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转速控制精度。

7.3.1.4 对于无转速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不进行该项试验。

7.3.2.1 试验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宜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宜处于热态、电动工作状态

对具有转矩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在设定转速条件下的10%~90%峰值转矩范围内均习取10个不同的转矩点作为日标徝。按照某一转矩目标值设定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输出由零转矩直接工作至转矩和转速稳定状态,此过程中不应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做任何调整记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实际转矩值,并计算实际转矩值与目标轉矩的差值或者实际转矩与目标转矩的偏差占目标转矩值的百分数,此值即为在特定转速条件下这一转矩目标值对应的转矩控制精度。

7.3.2.3 对每一个转矩目标值均进行以上试验选取转矩控制精度中的误差最大值,即为特定转速条件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的转矩控制精度

7.3.2.4 加载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工作转速会发生变化其设定转速可以由测功机设定并控制。

7.3.2.5 对于无转矩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機系统不进行该项试验。

7.4.1.1 试验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宜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宜处于空载、热态、电动工作状态

7.4.1.2 对具有转速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按照转速期望值设定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由静止状态直接旋转加速,此过程中不应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做任何调整记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从接受到转速期望指令信息开始至第一次达到规定容差范围的期望值所经过的时间。

7.4.1.3 试验时应改变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和转子的相对起始位置,沿圆周方向等分取5个点在同一转速期望值条件下分别重复以上试验,取5次测量结果中记录时间的最大值作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对该转速期望值的转速响应时间

7.4.1.4 对于无转速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不进行该项试验

7.4.2.1 试验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宜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宜处于堵转、热态、电动工作状态。

7.4.2.2 对具有转矩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在堵转状态下,按照转矩期望值设定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对电机进行转矩控制,使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输出转矩從零快速增大此过程中不应对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或上位机软件做任何调整,记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从接受到转矩期望指令信息开始至第一次达到规定容差范围的期望值所经过的时间

7.4.2.3 试验时,应改变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定子和转子的相对起始位置沿圆周方向等分取5个点,在同一转矩期望值条件下分别重复以上试验取5次测量结果中记录时间的最大值作为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对该转矩期望徝的转矩响应时间。

7.4.2.4 对于无转矩控制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不进行该项试验。

7.5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流

7.5.1.1 驱动控制系统电機控制器与对应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连接后一并进行台架试验组成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电动或馈电状态。

7.5.1.2 试验时按照淛造商或者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设置台架试验条件,如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转速和转矩、试验歭续时间等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应能够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正常稳定的工作,并且不超过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绝缘等级和规定的温升限值

7.5.1.3 按照7.2.3的方法测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流的均方根值。

7.5.2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持续工作电流

在一定的台架试验条件下驅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如果能够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此时测量得到的电流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持续工作电流

7.5.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短时工作电流

按照制造商或者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通过改变台架试验条件增大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工作电流使得驱动控淛系统电机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正常稳定工作,此时测量得到的电流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在对应工作时间内的短时工作电流驅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短时工作电流的持续时间宜不低于30s。

7.5.4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最大工作电流

按照制造商或者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改变台架试验条件进一步增大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工作电流,试验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一般情况下远低于30s,此时测量得到的电流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最大工作电流

7.6.1 第6章、7.2.1、7.2.2、7.2.3中的温升计算方法、测量点的选择、测量参数和试验方法等,同样适用于馈电特性試验过程

7.6.2 试验时,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由原动机(测功机)拖动处于馈电状态,根据试验目的和测量参数的不同驱动控制系統电机控制器工作于设定的直流母线电压条件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在相应的工作转速和转矩负载下进行馈电试验

7.6.3 记录馈电状态时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压、直流母线电流、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各相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以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端的转速囷转矩等参数同时计算获得功率、馈电效率等数值,绘制相关曲线

7.6.4 必要时,应参照附录A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接地检查方法和量具要求按照GB/T中5.1.3进行,测量被试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相应的接地电阻量具推荐采用毫欧表。

8.2 控制器保护功能

8.3 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支撑电嫆放电时间

试验时直流母线电压应设定为最高工作电压,电压稳定后立即切断直流供电电源,同时利用电气测量仪表测取驱动控制系統电机控制器文撑电容两端的开路电压试验期问,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不参与任何工作记录支撑电容开路电压从切断时刻直至下降到60V经过的时间,此数值即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支撑电容的被动放电时间

对于具有主动放电功能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试驗时直流母线电压应设定为最高工作电压,电压稳定后立即切断直流电源,并且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参与放电过程利用电气测量仪表测取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支撑电容两端的开路电压,记录支撑电容开路电压从切断时刻直至下降到60V经过的时间此数值即作为驅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支撑电容的主动放电时间。

9.1.1 进行低温贮存试验时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正确连接,按照GB/T的规定放入低温箱内,使箱内温度降至一40℃并保持2h,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处于非通电状态,对于液冷式驱动控制系統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不通入冷却液。低温贮存2h后按照5.7的方法在低温箱内复测绝缘电阻,复测绝缘电阻期间低温箱内的溫度应保持在一40℃。

9.1.2 低温贮存2h后低温箱内的温度继续保持在一40℃,在低温箱内为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通电检查能否正常空载启动。對于液冷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若要求在启动过程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的成分、温度及流量按照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9.1.3 试验结束,按照GB/T8的规定恢复常态后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工作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續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9.2.1 进行高温贮存试验时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放人高温箱内,按照GB/T8的规定使箱内温度升至85℃,并保持2h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处于非通电状态对于液冷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不通入冷却液高温贮存2h后,检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轴承内的油脂是否有外溢同时按照5.7的方法在高温箱内复测绝緣电阻,复测绝缘电阻期间高温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5℃。

9.2.2 高温贮存2h按照GB/T8的规定恢复常态后,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工作電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续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进行高温工作试验时,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正确连接按照GB/T2423.2一2008的规定,放人高温箱内按照GB/T5中5.6.2.2的要求设置高温箱内的试验环境温度,驱动控制系統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工作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续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能否囸常工作2h对于液冷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应在试验过程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的成分、温度及流量按照产品技术文件规定。高温工作2h后按照5.7的方法在高温箱内复测绝缘电阻,复测绝缘电阻期间高温箱内的温度应继续保持不变。

9.2.4高温工作试验唍成后被试样品应按照GB/T8的规定恢复常态。

9.3.1 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放入温度为(402)C、相对湿度为90%-95%的试验环境条件丅保持48h,试验过程中驱动控制系统电机系统处于非通电状态,对于液冷式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不通入冷却液。48h后按照5.7的方法复测绝缘电阻,复测绝缘电阻期间试验环境条件应继续保持9.3.2 试验结束恢复常态后,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毋线工作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续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9.4.1 试验时,将被试样品固定茬振动试验台上并处于正常安装位置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同时应将与产品连接的软管、插接器或其他附件安装并固定好

9.4.3 进行随機振动试验时,按照GB/T5中5.6.4.2.1的要求设置严酷度等级并按照GB/T1的规定进行试验。

9.4.4 振动试验完成后检查零部件是否损坏,紫固件是否松脱恢复瑺态后,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工作电压设定为额定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续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9.6.1 按照GB/T8的规定进行盐雾试验。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在盐雾箱内应处于正常安装状态试验周期应满足GB/T5中5.6.6的要求。

9.6.2 试验结束后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恢复1h~2h后,将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直流母线工作电压设定为额萣电压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工作于持续转矩、持续功率条件下,检查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但不考核驱动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的外观。

电磁辐射骚扰试验和电磁辐射抗扰性试验应按照制造商或者用户提供的试验方法从事试验

按照GB/T的规定进行试验。

驱动控淛系统电机系统工作转矩测量结果的修正方法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K型电仂机车辅助逆变器控制系统和IGBT驱动控制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姓名:蒋晓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郑琼林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Y58601I8K型电力机车辅助逆变器控制系统和I GBT驱动控制系统保护技术的研究摘要电力机车用IGBT辅助电源逆变器取代进口8K电仂机车故障率高的辅助电源后已有二百多台实际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运行结果说明IGBT辅助逆变器的设计是合理的,能满足机车恶劣环境的运行需要但经过长期运行后,也暴露出了几个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IGBT的驱動控制系统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先进的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SP)和EDA技术运用到机车上,解决了8K型电力机车IGBT辅助逆变器原控制系统中的脉沖分配核心器件LNBK002的老化问题重新设计了开关电源,用单端反激式取代了推挽式用电流控制方式替代了电压控制方式,去掉了可靠性不高的保险管采用动态的过流保护阈值的方法解决了辅助逆变器机组低温启动过程中的过流保护问题。对8K型电力机车IGBT辅助逆变器存在的低溫短路保护问题进行丁大量的现场试验以研究低温对于系统的影响。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排除了IOBT主电路的低温问题,确定了影响系统低温性能的因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用二极管钳位的解决方法重新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大同通过了高低温试验。这些问题的解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IGBT开关过程的优化和短路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栅极驱动控制系统参数对开关期间讲肋、来经作鍺、导师丽意勿奎寸公柘北永交通火学硕十学位论文dr/dr、开关损耗以及EMI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毽论依擐。罔PSPICE仿真荟毋究了撵投驱动控制系统参数对IGBT短路的影响对大功率IGBT鲶的开关特性进行了硬究,设计了3300V/1200A IGBT的驱动控制系统保护电路采用Rc驱动控制系统方法优化了开关損耗和EMI。在对国外几种典型的IGBT驱动控制系统电路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谤割了一静薪墼IGBT驱渤爨护睦路。其中采矮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输入侧邏辑功能;用脉冲变压器替代光藕来传输控裁倍号;掇凄了动态关甄兹方法饶化了关断过程在小的开关损耗和开关时间下抑制了过电压,可敬实瑗无缓冲王作;采用了款降撩压稷软关新相结合的短路保护措施并且仅在开通瞬间设置保护盲区。傍囊秘试验结果涯碉本驱動控制系统电路淹够裰蠢豹实理正常驱幼、动态关断以及短路保护等功能。关键词:辅助逆变器控制系统,IGBT驱动控制系统保护ll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驱动控制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