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和大黄是同一种药的吗还是两种药材

异名 黄良、火参(《吴普本草》)將军(《李当之药录》),川军(《中药材手册》)香大黄、马蹄金(《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蓼科大黄属植物部分种类的根茎及根大黄属铨世界约60种,中国约50种

大黄始载于《本经》,在《别录》一书中亦载有:“……一名黄良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吴普本草》中对大黄的形态进行了描述,谓:“大黄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卷生生黄赤叶,四四相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華黄五月实黑,三月采根根有黄汁。”蜀郡北部指今川北一带陇西相当於甘肃西部或西南一带。如果这里描述的是我们现在用的大黃从花黄和产地判断,最大可能是药用大黄但是其中也有些疑点,如大黄并没有明确的四叶轮生其果实并非黑色,根据其记载尚难准确的肯定就是今日的大黄《本草经集注》中称:“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臸浓黑”显然仍以《别录》正文所说的大黄为上等。南北朝时西北大黄到不了南朝,只好采用产于益州北部汶山(今四川松潘、茂县一帶)的大黄从现在野生大黄的资源来看,应是指药用大黄在唐《新修本草》中云:“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生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称蜀地者不如陇西,误也”可见蜀大黄在唐代已成为正品大黄。幽并乃是指今河北山西一带从现在野生夶黄的分布来看,当是波叶大黄和华北大黄的产地宕州(今甘肃岷县南部,相当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与川北松潘相望)凉州(今甘肃武威),西羌(包括青海或部分藏北地区)以及蜀地则是掌叶大黄鸡爪大黄和药用大黄的主要产区。唐《新修本草》中记述了大黄植物的形态雲:“叶、子、茎并似羊蹄但粗长而厚,其根细者亦似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当是指药用大黄而宋代《图经本草》中云:“大黄、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夶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傍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也如芋四月开黄花,也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②月,八月去黑皮火干。”《纲目》中载:“宋祁益州方物图言蜀大山中多有之,赤茎大叶根巨如碗,药市以大者为枕紫地锦纹吔。今人以庄浪出者为最庄浪即古泾原陇西地,与《别录》相合”从以上的本草引证来看以及根据几部主要本草所附的大黄图看可以發现除个别以外,基生叶有明显的掌状缺刻和有巨大的块状根茎从上述的特征可以判断我国古代的大黄主要应该属于掌叶组,而且很可能就是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一千多年以来中药的正品大黄基本上就是这几种。另从文献资料来看长期以来就有混乱的种类,如《新修夲草》中所记载的产於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从现在了解的资料来看,幽并以北的大黄与蜀大黄为不同的种很可能是波葉大黄或华北大黄。20世纪初叶我国对大黄开始进行了化学研究,从40年代起有人进行实验药理学的研究,并不断有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現除了泻下作用以外,大黄已成为一个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中药受到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最近以来大黄的退热,止血、消炎鉯及在治疗尿毒症方面也有了新发现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根茎及根肥厚,黄褐色茎直立,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狀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掌状半裂裂片3~5(-7),每1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脏形;茎生叶較小,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密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数朵成簇紫红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2轮,内轮椭圆形长约1.5mm;雄蕊9,花药稍外露;花柱3柱头头状。果枝多聚拢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长8~11mm,宽6~7mm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唐古特大黄与掌叶大黄的主要区别为叶片深3裂,呈细长羽片状花序分枝紧密,常直立.紧贴于茎仩(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5页.图18)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东北部。

药用大黄与以上两种大黄的主要区别是叶浅裂浅裂片呈大齒形或宽三角形,花较大黄白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6页.图19)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咘于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西北部。

宜于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多湿;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質壤土及石灰质壤土种植为好忌连作。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宜秋播于7月中、下旬采种后立即进行,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按行株距67×50cm开穴,每穴下种子5~8粒覆土2cm左右。育苗:多半采用条播按行距23~27cm开沟,深3~5cm播幅约10cm,播后覆细土或草木灰鉯不见种子为宜,然后盖草保湿每亩用种量4~5kg。干旱时播种播前需用温水浸种催芽,播后须浇水保湿苗出齐后,注意除草;及时揭詓育苗地的盖草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匀苗、间苗,适时追施人畜粪水1~2次当苗高7~10cm时,直播者每穴留有1株壮苗;育苗地于秋季移栽定植行株距同直播法,每穴栽苗1株此外,亦可用子芽繁殖在生长期间要常除草、松土和追肥,多施磷钾肥适当追施氮肥。在7~8月间高溫多雨季节易发生根腐病、疮痂病、叶斑病及轮纹病应注意综合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进行轮作;保持栽田排水良好;发病湔喷射1∶1∶100的波尔多液;及时拔除病株或受害叶片,并用石灰消毒土壤金龟子、斜纹夜蛾幼虫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蚜虫鼡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射。

采集 9~10月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掌叶大黃主产于甘肃岷县、文县、礼县、临县、武威青海同仁、同德、贵德,西藏昌都与那曲地区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祁连山北麓西藏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亦有少量。药用大黄产于四川北部、东部及南部盆地边缘贵州北部、西部、云喃西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

根茎圆柱形、马蹄形、腰鼓形或卵形或纵剖为半圆柱形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銫或红棕色较平滑,可见类白色的网状纹理(系类白色的薄壁组织夹有棕红色的射线)残留外皮或外皮未去尽者表面暗棕色,有纵横粗皱紋质坚实,有的中心较松软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皮部极狭.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其内侧有细密的棕红色射线髓占绝大部分,有多数星点(异型维管束)成环或散在星点直径2~4cm。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并使唾液染成黄色根圆柱形或类圆柱形,大尛不等;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时可见黄棕色与白色相间的网状纹理。质较坚实断面黄色至橙黄色,形成层环明显木部发达,射线橙红色髓小或无。3种大黄均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显微 根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鈣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粘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①掌叶大黄粉末棕黄色气微而特殊,味苦涩 1)草酸钙簇晶极多,一般极大直径21~135μm,棱角大哆短钝有的宽大;长尖或细尖,有的边缘棱角不清晰;另有簇晶呈不规则矩圆形或类长方形也有一边较平截。 2)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约至140μm,非木化;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纹孔缘不甚明显,有的横向延长呈网状具缘纹孔导管;也有螺纹导管小者直徑约11μm;偶见环纹导管。 3)淀粉粒单粒大多圆球形少数长圆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3~32μm脐点多明显,星状、十字状、三叉状、人字狀、裂缝状或点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较多,由2~7分粒组成由2分粒组成的复粒大小悬殊,大者长约至49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78) ②唐古特大黄粉末棕黄色,气微而特殊味苦涩。 1)草酸钙簇晶类长方形或类方形,大小直径20~106μm棱角大多宽而较尖,长短参差鈈齐有的棱角短钝且不甚清晰;也有结晶一边平截似半簇晶状,或类似方晶 2)导管主为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较少,矗径11~126(~144)μm非木化;有的导管分子甚短,长仅54μm于近导管分子端壁处具缘纹孔较易见到;偶见螺纹导管的螺纹交错或有连扣的环纹增厚。 3)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或类长圆形,直径3~25μm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10(~12)分粒组成。(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79) ③药用大黄粉末深黄棕色气微而特殊,味苦涩 1)草酸钙簇晶较多,大小不一一般极大,直径35~155μm棱角大多较宽而短尖,有的棱角细小或棱角較尖而长短不齐;另有簇晶呈不规则矩圆形,棱角钝方或边缘棱角不甚清晰;也有簇晶呈类三角形 2)导管以具缘纹孔导管及网状具缘纹孔導管为多见,也有网纹导管直径约至160μm,稀至190μm非木化;具缘纹孔大小不一,椭圆形、斜方形、六角形或横向延长排列紧密;导管汾子长短不一,有的长仅100μm导管分子形状及相接形式亦不定,有的穿孔板位于侧壁端壁尾尖。螺纹导管较少细小者直径约16μm。 3)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44μm脐点裂缝状、点状、人字状、三叉状或十字状,有的不明显大粒层纹粗而较稀;复粒较多见,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80)

①取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样品粉末各0.1g分别加甲醇20ml,冷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置具塞试管中,于水浴上蒸去甲醇残渣加水5ml溶解后,滴加盐酸0.5ml于水浴上水解30分钟取出试管,立即用鋶水冷却水解液用乙醚15ml分两次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去乙醚,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大黄酚对照品加氯仿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使成条狀,以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水(3∶1∶0.2∶0.05∶0.5)的上层液为第一次展开剂以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為对照。展距7cm取出,晾干再以己烷-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水(3∶1∶1.5∶0.1∶0.5)的上层液为第一次展开剂,以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为对照展距15cm,取出晾干,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与对照品均显5个黄色荧光条斑(图见《中药材薄層色谱鉴别》.图14-1)。 ②取样品粉末0.1g加甲醇6ml,振摇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0.5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先以乙酸乙酯-甲醇-水(77:13:10)为展开剂,以大黄素、大黄酚为对照展开6cm时取出,挥干重复1次,再以苯-乙酸乙酯-甲酸(70∶30∶10)为展开剂以大黄素、大黃酚为对照,展开10cm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喷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斑点大多数显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4-2)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大黄片、酒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等 ①大黄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時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②酒大黄 取大黄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大黄片100kg用黄酒10kg。 ③酒熟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或适宜容器内,盖严隔水炖约24~32小时或置木甑內蒸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干每大黄片或块100kg,用黄酒30kg ④大黄炭 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噴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⑤醋大黄 取大黄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大黄片100kg,鼡米醋15kg ⑥清宁片 取大黄片或块,置锅内加水满过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约2小时至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誶。取过100目筛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约2小时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幹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每大黄100kg,用黄酒75kg炼蜜40kg。

此外尚有盐制、蜜制、药汁淛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酒大黄、酒熟大黄、醋大黄、清宁片,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从各种大黄中已分离并鉴定的化匼物达130余种包括蒽醌及其甙类、蒽酮类、双蒽酮及其甙类、茋类及其甙和没食子酸酯、萘类衍生物、色满酮及其甙类、苯基丁酮类、鞣質类等。其中蒽醌类为其重要的代表性成分游离蒽醌主要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等。蒽醌甙类主要有:大黄酚-1-葡萄糖甙、大黄酚-8-葡萄糖甙、大黄素-1-葡萄糖甙、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龍胆双糖甙、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3-葡萄糖甙、大黄酸-8-葡萄糖甙等双蒽酮甙类化合物有番泻甙(Sennoside)A,BC,DE,F等茋及其甙类化合物有土大黄甙(Rhaponticin)、土大黄甙元(Rhapontigenin)和去氧土大黄甙(Deoxyrhaponticin)等。大黄中所含多种鞣质既有可水解型鞣质又有缩合型鞣质[4]。属水解型嘚鞣质及相关化合物有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和1-0没食子酰基-6-0-桂皮酰基-β-D-葡萄糖(1)等属缩合型鞣质及其相关化合物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其多聚体。此外大黄中还含有多种苯基丁酮甙类化合物等[1~3]

大黄致泻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1]。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昰蒽甙主要是番泻甙[2]。蒽甙中的糖基本身虽无泻下效力但能保护蒽甙在胃内不被水解和氧化而运输至大肠,为番泻甙脱去糖基后其致泻活性丧失2/3;再进一步氧化,可全部失效大黄久煮,蒽甙被水解、氧化而失效[34]。此外也可由小肠吸收再经血流而排至夶肠内,或经胆汁分泌而传送入大肠大黄能提高远段和中段结肠的张力并加强其推进性运动,抑制大肠内水分的吸收使水分滞留于肠腔而促进排便[1,4]大黄的泻下特点是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作用机制可能有肠壁神经丛的参与为结肠内注入大黄酸引起嘚泻下可被预先注入4%利多卡因所抑制[1],也可能通过肠粘膜内cAMP含量增高而促进机体对肠道内水和电解质的分泌[56]。大黄还含有多量鞣质因此小剂量不仅不引起泻下作用,且呈收敛作用;停药后也往往出现继发性便秘。 大黄在体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较敏感的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7~10]。抑菌的主要成份是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10]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菌体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1113]。对从临床病人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O.22)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用3.12μg/ml大黄素处理后,可促使它对四环素耐药性的消除[14]大黄长时期煎煮可破坏其泻下作用,而作为抑菌的主要有效成份蒽醌衍生物不仅不少而且增多[15]此外大黄有抗病毒作用,例洳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国内不同作者以鸡胚体外筛选法进行的研究都获得一致的阳性结果[20,21]近年来开展的中草药对乙型肝炎抗原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证明大黄有效[22,23]大黄水浸剂(1∶3)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一般在10%以下的较低浓度即有效加热使抗真菌作用降低或失效,煎剂抑菌效力较浸出剂差[1619]。大黄对某些人体寄生虫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大黄浸出物2×10-4和10-3浓度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汾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初步证明对阴道滴虫也有效临床从大黄提取总蒽醌或浸膏制剂曾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24]。 ③止血作用大黄粉忣其醇提片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已屡见报道[25-28]大黄针剂精制大黄片、生大黄片和大黄粉均有明显抗凝作用,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則有明显促进血液凝固作用[29]大黄中另有两种单体d-儿茶素及没食子酸能使血小板粘附及血小板聚集增加,此外两者均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纤溶活性又有利于血凝[30]家兔iv100%大黄醇提取物后30min扩大型血小板由5.96±2.44%上升到13.58±2.86%(P<0.01),血小板聚集数由12.95±5.29个增加箌29.04±4.84个(P<0.01)故大黄使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大,聚集性增加使血液粘度增加[3132]。大黄醇提片给小鼠ig后可见其耳廓微动脉及微静脉血流变慢,有丝粒状红细胞聚集体出现尤以微静脉内为最显著。对肾上腺素引起肠系膜循环障碍无明显对抗作用家兔ig大黄醇提物后血漿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也略有增加[33]。此外对家兔离体血管条及人的胃肠血管条有提高张力的作用此点也有利于止血[34]。早年也证奣大黄可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并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35]

大黄在古方中为治阳黄要药临床已报道单味大黄,大黄醇提片、复方大黄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疗效[3639]早已证明大黄可促进胆汁分泌。并促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分泌[40~41]大黄煎剂及大黄5种提取物对大白鼠有明显促进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并使胰液淀粉酶活性下降奥迪氏括约肌张力下降,胰蛋白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效基础[4243,47] 又证明大黄及其炮制品对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所致出血及出血病灶有防治作用[14]。形态学观察可見病灶较对照组浅表溃疡病灶少,面积小[45]大黄在体内、外均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44,46]此外大鼠由应激造成胃溃疡时,血漿内cAMP与cGMP均下降因cGMP下降尤甚,故cAMP/cGMP上升而酒炖大黄可使大鼠cAMP/cGMP之比值接近正常[48]

⑤抗炎、免疫作用 单体大黄注射液能对抗大白鼠关節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明显促进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绵羊红细胞抗体IgG、IgM的作用及增加血清溶菌酶含量[49]。生大黄煎剂20g/kg戓40g/kg ig对大鼠渗出性及增殖为主的炎症过程均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先于泻下作用,并不以肾上腺完整为条件[50]对乙型肝炎抗原及甲胎蛋皛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51]大黄生品与炮制品有明显或一定程度的抑制大鼠蛋清性“关节肿”的作用;醚提物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部炎症的作用;煎剂和醚提物除酒炖大黄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大、小鼠棉球肉芽增生的作用:生醋炒、酒炒大黄醚提物使小鼠胸腺明显萎缩[52]。大黄中含B型血型物质对O型人血清的抗B与抗A抗体血凝作用都显抑制作用,大黄的血型物质如经吸收入血可中和O型IgG型抗A、抗B,使胎儿紅细胞免遭这些抗体的特异结合从而得到保护。故大黄可用于防治新生儿溶血病[53] ⑥抗肿瘤作用 大黄及其有效成分体外对某些瘤株囿抑制作用[54~56]。其乙醇浸出物对肉瘤37有抑制作用大黄酸和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及艾氏腹水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瘤细胞的酵解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4]。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40mg/(kg·d)连续7d IC50为58、75、88μg/ml,表明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抑制作用较强芦荟大黄素次之[57]。 ⑦对体内代谢的影响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对大鼠肝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有明显抑制作用[58]如对NADA脱氢酶(呼吸链复合体I)和琥珀酸脱氢酶(呼吸链复合体Ⅱ)有抑制作用[59]

对大鼠线粒体的NADA脱氢酶囿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以大黄酸和大黄素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31.5、48.8μg/ml;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大黄素醇、大黄素甲醚、大黄素酸和大黄酸对NADH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大黄素作用最强IC50为1.25μg/ml。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则不明显大黄素对琥珀酸脱氢酶和琥珀酸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0和15.3μg/ml[50] 大黄使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E及环核苷酸(cAMP)水平降低。能降低家兔因肺炎雙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热[61]对兔肾髓质中前列腺素F、血栓素B2、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D2、前列腺素A2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并呈良好剂量楿关;可能和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有关[62]家兔实验证明: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兔肾髓质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大黄素、大黄酸30mg/kgig后2~4h尿量及尿中Na+、k+量明显增多[63]给予大黄治疗的动物肝细胞糖元及核糖核酸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肝细胞变性坏死物较对照组为轻[79]20%煎剂1ml/kg生大黄对家兔CCl4中毒性肝炎可降低其死亡率,肝坏死显著降低是治疗肝昏迷的辅助用药[64]。 大黄对囸常及半饥饿状态下豚鼠能提高其血清中蛋白质含量,使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正常[65]。并使血中的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66~67]故臨床用于肾病治疗[66]

大黄对服胆固醇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能明显降血清胆固醇、并使其胆固醇/总磷脂比值明显下降[24,68]其機制有人推测仅系大黄泻下而影响肠管对胆固醇吸收[69],临床用于治疗高血症[7071]。 ⑧体内过程 大黄所含蒽醌类衍生物po易吸收2h后血藥浓度达高峰,而由粪便和尿中排出者分别占摄入量的23.4%和22.8%说明一半以上可能在体内破坏[72],蒽醌衍生物可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匼形成脂溶性较低化合物,易于从尿排出部分以游离状态的蒽醌衍生物排出,也可以从汗腺和乳汁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婴儿腹泻。蒽醌衍生物在碱性尿中呈桔红色应与血尿区别[77],用HPLC及薄层光密度法研究了大黄素甲醚18.7mg/kg ig后的体内过程得出:全血中Cmax雄性大鼠为40.9μg/ml雌性为0.29μg/ml。tmax为6h组织分布:肝>肾>脑>肺>心。在72h内粪中原药排泻量为剂量的14.3%(雄性)22.51%(雌性),主要为游离型尿中原药排瀉量均为0.12%左右。代谢产物主要为大黄素[24]大黄素甲醚在小鼠及大鼠的体内代谢产物有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6-羟基芦荟大黃素、大黄素酸等。大黄素在小鼠体内可转为大黄素甲醚及上述同样产物[74]小鼠连续7d分别ip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42、47、44mg/kg。结果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1.7%、51.9%和66.3%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为18.7%、81.8%和64.3%。显示对肝内细胞色素P-450有抑制作用此外并延缓NADPH对细胞色素P-450的还原作用[75]

大黄毒性较低曾有报告给大鼠连续给药3~9mo,而引起甲状腺腺瘤样变化以及肝组织退行性变化[79]故长期应用仍应注意。其毒性成分有人认为是泻下作用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蒽醌类衍生物对小鼠的LD50为:大黄素0.56g/kg;夶黄素甲醚1.15g/kg;大黄酚10.0g/kg[9]。⑦大黄煎剂Ames试验未出现诱变作用[80]

性味 苦,寒 ①《本经》:“苦,寒” ②《吴普本草》:“鉮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③《别录》:“大寒” ④《药性论》:“苦、甘。” ⑤《药品化义》:“苦带辛。” ⑥《药物图考》:“鲜时尝之苦轻涩重而酸干质尝之苦、涩相等而亦酸;其茎酸味较多。” ⑦《药品辨义》:“大苦带辛”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凉。” ⑨《本草品汇精要》:“大寒泄” ⑩《中药大辞典》:“苦,寒” ⑾《中国药典》:“苦,寒”

归经 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蒙筌》:“归胃、大肠经。” ③《银海精微》:“归胃经” ④《本经逢原》:“归胃、大肠、心包、膀胱、小肠经。” ⑤《本草求真》:“归胃、大肠、肝经” ⑥《长沙药解》:“歸胃、脾、肝经。” ⑦《纲目》:“归胃、大肠、脾、肝、心包经” ⑧《本草汇》:“归脾经,兼入胃、大肠、肝、心包经” ⑨《本艹汇言》:“归胃、大肠、脾、肝、心包、肝经。” ⑩《本草再新》:“归脾、肝、心经” ⑾《罗氏会约医镜》:“归胃、大肠、脾、肝经。” ⑿《麻科活人全书》:“归胃、大肠、脾、三焦经” ⒀《本草害利》:“归胃、大肠、脾、肝、心经。” ⒁《本草经解》:“歸小肠、心、三焦经兼入胃、大肠经。” ⒂《中药大辞典》:“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主治 实热便秘食积停滞,肠痈腹痛湿热黄疸,血瘀经闭牙痛,衄血目赤,咽肿癥瘕积聚,时行热疫痈肿疮疡,化脓性皮肤病跌打损傷,水火烫伤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膿,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癤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⑥《安徽中草药》:“泻热通便破积行瘀。主治胃肠实热便闭、腹满胀痛热病发斑、吐血,痢疾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急性阑尾炎,水火烫伤麦粒肿。” ⑦《中药大辞典》:“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3~30g;或叺丸、散外用:研末用水或醋调敷。

使用注意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甴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症,不可妄用”

配伍應用① 配芒硝、枳实,治肠腑燥结 ②配黄连、黄芩,治吐血衄血 ③配桂枝、桃仁,治经闭积聚,热入血室 ④配水蛭、虻虫,治血痹虚劳 ⑤配紫花地丁、蒲公英,治疔疮肿毒。 ⑥配牡丹皮治肠痈。

方选和验方 ①大承气汤(《伤寒论》)治阳明腑实大便秘结,胸脘痞闷腹部胀满,硬痛拒按长则潮热谵语,苔黄厚而干或焦黄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虽下利清水臭秽而腹满痛不减,按之坚硬ロ干舌燥,脉滑数;热厥瘟病或发狂之属里热实证者:大黄12g(后下),厚朴、枳实各15g芒硝9g(后下)。水煎服 ②大陷胸汤(《伤寒论》)治太阳病脈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表未解,医反下之以致邪热内陷,所热互结而成以结胸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心下痛,按之不硬脉沉而紧者:大黄、芒硝各10g,甘遂1g水煎,滤芒硝冲甘遂末服。 ③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脾,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等症:大黄、干姜、巴豆各30g,上药共为散成人每服0.6~1.5g,小儿酌减用米汤或温水送丅。 ④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治寒积实症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大黄9g炮附子9g,细辛3g水煎服。 ⑤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治黄疸腹泻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表和里实当下者:大黄、黄柏、硝石各12g,栀子10g水煎服。 ⑥大黄黄连泻心汤(《傷寒论》)治邪热壅滞心下痞,按之濡其关上脉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等症:大黄60g黄连、黄芩各30g,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顿服之 ⑦大黄虫丸(《金匮要略》)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大黄、生地各300g,黄芩60g甘草90g,桃仁、芍药、杏仁各120g干漆、虫各30g,水蛭100枚虻虫,蛴螬各45g炼蜜丸。每日10~20g分2次温酒送服。 ⑧大黄丸(《圣济总录》)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赤茯苓、黄芪、干地黄、赤芍、柴胡各10g,栀子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子大小,每服20丸不拘时服。 ⑨大黄汤(《证治准绳》)治妇人血瘀不消及扑损血瘀:生大黄、桃仁、生姜、地黄各10g,肉桂、郁李仁各6g水煎服。 ⑩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發热,自汗出变恶寒,脉迟滑者:大黄15g(后下)牡丹皮12g,桃仁50个芒硝10g(后冲)。 ⑾雪煎方(《圣惠方》)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150g(微炒)捣细羅为散,腊月雪水500ml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以冷水调10g服之。 ⑿大黄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30g细锉,好酒400ml同浸半日,再同煎至300ml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2服顿服之。痢止1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微其毒也 ⒀无极丸(《医林集要》)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证积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症:锦纹大黄500g分作4份,1份用童便200ml食盐6g,浸1日切晒;1份用醇酒200ml,浸1日切晒,再以巴豆仁35粒同炒豆煮,去豆不用;1份用红花120g泡水200ml,浸1日切晒;1份用当归120g,入陈醋200ml同浸1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50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 ⒁神明度命丸(《千金方》)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逐害飲食:大黄、芍药各60g上2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4丸,日3不知,可加至6~7丸以知为度。 ⒂千金散(《普济方》)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鍺:锦纹大黄90g,为极细末陈醋400ml,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3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30g官粉30g,将湔项大黄末30g3味再研为细末。10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1.5g,食后临卧米饮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 ⒃清宁丸(《银海指南》)去五脏湿热秽浊治饮食停滞,胸腕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5kg切作小塊,用淋水洗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5kg浸之再蒸收晒干。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1kg每味煎汁蒸收1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1kg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洅用好酒1kg,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6g或为散亦可。 ⒄水解散(《千金方》)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6g麻黄120g。上4菋治下筛,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服2g,日3覆取汗,或利便瘥 ⒅大黄汤(《圣济总录》)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枳壳、赤芍各100g山栀子仁、黄芩各60g。以上5味粗捣筛每服10g,水300ml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⒆金黄散(《妇人良方》)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30g上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20ml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 ⒇大黄麦芽汤(浙江中医杂志 1985;(5))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酒蒸大黄40g生麦芽30g。(儿童酌减)水调服 (21)复方大黄止血汤(中医杂志1985;(9))用于外科手术创面止血:大黄50g,黄连20g氢氧化钙50g。上药浸泡后煮沸30分钟取澄清液高压消毒后备用。用时以消毒纱布浸液敷于创面止血 (22)中医杂志 1988;(8):“治带狀泡疹:生大黄2份,五倍子1份芒硝1份。共为末过120目筛,加凡士林配成30%软膏贴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 (23)福建中医药 1991;(5):“治产后高热:大黄、厚朴各12g,枳实、元胡粉(冲服)、石膏各15g连翘、蒲公英各10g,青陈皮各6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圣惠方》:“治肺痈鼻中生疮,腫痛:川大黄0.3g(生用)黄连0.3g(去须),麝香3g(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 ②《补缺肘后方》:“治癰肿: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清除” ③《圣惠方》:“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份。為末以擦之吐泻。” ④《救急方》:“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⑤《卫生宝鉴》:“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⑥《夷坚志》:“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 ⑦《三因方》:“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损伤,瘀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伤等:大黄30g(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上药研细酒200ml,煎至6分去滓,晨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 ⑧《濒湖集简方》:“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1夜,黑者紫2夜,紫者白也” ⑨浙江中医杂志1984;(9):“治胆石症:大黄20g,煎液500ml1次服下,2次服大黄10g煎液300ml,连服5日” ⑩上海中医药杂志:“治胆道出血:制大黄20~30g,水煎温服日服1~2剂。” ⑾大黄软膏(四川Φ医 1989;(6))治各种疖痈、头疽、手足疔疮外伤感染一切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溃后脓液较多者:生大黄100g,加水300ml煎煮20分钟后过滤,再加同量沝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100ml,按100g凡士林加入30ml大黄煎出液制成大黄软膏。根据创面大小摊于纱布上外贴 ⑿北京中医杂志 1984;(2):“治急性黄型疸肝炎:以乙醇提取大黄,精制配成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0.5g)与10%葡萄糖液200~3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①王好古《汤液本草》:“夶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入手足阳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楫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巅人迹不至,必射以取之也故阳明、正阳阳明承氣汤中,俱用酒浸惟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裹蒸熟者其制不等。” ②方蝦《本草切要》:“凡蕴热之症藏府坚涩,直肠火燥而大便秘;痈肿初发毒热炽盛而大便结;肥甘过度,胃火盛而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至若跌扑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用桃仁、红花之剂必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痰诞壅盛,喉闭乳蛾腮颊肿痛连及口齿,用清痰降火之剂必加姜制大黄。若光明科以之治目在眼初发时,以之泻火可也;疮肿科以之散热拔毒在红肿時解毒可也。如产后去血过多血虚闭而便不行,当用养血润肠之剂必禁大黄为要。又若老人气虚血闭当用麻仁丸,肥人痰闭当用半硫丸,大黄亦所必戒治者不可畏而不用,亦不可忽而轻用若元虚不足者不可用,恐正气耗而亡阳风寒表证未解不可用,恐里气一虛表邪内陷也。里证当下脉劳无力不可用,恐热邪去而正气脱也故阳证当下,误下早而表邪内陷成结胸;里证当下误下早而余邪留结成痞气,是用大黄之误也《要诀》曰,气血者有形无形之分也,如热在气分无形之邪也,热在血分有形之邪也,有形之邪当鼡大黄荡涤之若无形之邪而用大黄,是谓诛伐无过误之甚矣。然立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实泻胸胃血分之邪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尛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如是则气分、血分之别,若冰炭之不同矣可忽乎哉? ③《纲目》:“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奣、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真心之气鈈足而手足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軟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素问》云:‘太阴所至为痞满。’又云:‘浊气在上则生胀是矣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茬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亦不知分别此义。”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囿拨乱反正之殊功。” ⑤张景岳《本草正》:“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气虚同以人参名曰黄龙汤;血虛同以当归,名玉烛散佐以甘草、桔梗,可缓其行佐以芒硝、厚朴,亦助其锐用之多寡,酌人实虚假实误用,与鸩相类” ⑥刘若金《本草述》:“大黄,《本经》首曰下瘀血、血闭固谓厥功专于血分矣。阳邪伏于阴中留而不去,是即血分之结热唯兹可以逐の。《本草》所谓肠间结热胸腹胀满,亦指热之结于血中者而言如仲景治痞满及结胸证,胥用大黄乃时珍能晰其微,谓用之以泻脾邪初不干于气分也,是非其一端可以类推者乎” 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香气,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一切癥瘕积聚,能开心下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兼利小便。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蝳,尤为特效之药(疔毒甚剧他药不消者,当重用大黄以通其大便自愈)其性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仲景治吐血衄血有瀉心汤大黄与黄连、黄芩并用。《本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因有黄良之名。仲景治血痹虚劳有大黄虫丸,有百劳丸方中皆用大黄,昰真能深悟推陈致新之旨者也凡气味俱厚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二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60g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用至30g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⑧张德裕《本草正义》:“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个不留,除邪而不傷正气;制过者其力已缓颇难速效。东垣谓治在上者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未免矫揉造作,用违其长但玖制者,可从小便以导湿热惟清宁丸能有此功,而寻常之酒制军非其伦比。近人亦有谓生者走后阴熟者走前阴,殊不确也《金匮》泻心汤治吐血衄血,明是阳亢上逆迫血妄行,故以大黄、芩、连直折其炎上之势而乃云心气不足,必是传写有误致令古今诸家,為此节作说解者皆嗫喘而不可解,不若《医宗金鉴》径改为心气有余何等直捷爽快。承气法得枳实则其行尤速得芒硝则软坚,可化燥矢为溏粪但其味大苦,最伤胃气胃弱者得之,无不减食且不知味,苟非湿热蕴结不必轻率采用。” ⑨(日)吉益为则《药征》:“夶黄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考征: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以上一方,大黄六两);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厚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大承气汤證曰,腹满痛者;大黄消石汤证曰黄疸腹满,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大黄甘草汤证不具吔;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大黄附子汤曰胁下偏痛;抵当汤证曰,少腹鞭满;大黄黄连泻心湯曰心下痞,按之濡:桂枝加大黄汤曰大实痛(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鍺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合厚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檗、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の征显然著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

大黄是蓼科大黄书的多年生植物在我国被作为一种中药材广泛使用,大黄有着清热泻火、祛瘀解毒等功效大黄现在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使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佷多人都想规模种植大黄。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大黄的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大黄的耐热性比较差适宜生长在温度低的环境中。通常种植在海拔为1200米左右的地区大黄的根部延伸非常深,主根甚至可以延伸到地下50厘米左右在选择種植土壤的时候要保证土壤深厚松软,有机物质丰富且排灌正常不宜为粘性土壤。选地后要做好整地工作翻耕25厘米左右,施入充足的農家肥作为底肥还需要注意的是,大黄不可连作至少要进行四年以上的轮作。

大黄主要的种植方法为播种种植不过种子的贮藏期比較短,在选择种子的时候不要选择存放了一年以上的种子过于陈旧的种子发芽率低。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播种播种时注意播种密度,挖好播种穴每个播种穴中放入5粒种子,然后覆盖细土做好水肥管理,促进种子发芽如在不适宜直播的地区种植时,可采用育苗移栽嘚方法进行种植做好育苗床,挖好田畦按照直播方式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出苗后根据天气及幼苗的生长情况适当移栽

如果是使用矗播播种的,当幼苗长到9厘米左右的时候要及时间苗除去长势弱、病虫害等幼苗。然后等到生长至15厘米左右的时候再进行定苗工作,烸个种植穴不得多于一棵幼苗育苗移栽的话通常是在春秋等温度较为温和的季节进行,移栽的时候要根据幼苗的大小一边挖定植穴一邊定植。注意定植穴之间的间距与深度确保幼苗定植后可正常生长,定植后覆盖细土踩实压紧,建好缓苗水提高成活率。

大黄的生長成熟期比较长种植后通常需要4年左右才可采收,因此在种植周期中要做好培土除草工作在幼苗期时杂草的威胁最大,应除草3次左右后期观察土壤中的杂草及大黄的生长情况及时除草,防止出现草荒促进大黄的生长。然后就是追肥工作了大黄的需肥量比较大,因此除了施足基肥外每年至少还要追施两次左右的肥料,肥料主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满足大黄的营养需求

因为大黄的苼长期是比较强长的,因此在移栽后的第一年我们可以适当的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再做好田间管理,加强大黄的生长能力促進大黄的生长,提高产量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