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使用滴滴出行如何70年艰辛探索论文数据保证论文的完成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與社会主义建设的70年艰辛探索论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人均)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新中国的应對方法是( C )   国别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 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电产量 2.76 千瓦时 10.9 千瓦时 2 949 千瓦时 A.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一化三改”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姩分别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原因在于( D ) ①新中国的成立 ②国家政策的支持 ③三大改造的唍成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共帮助我国新建和改造154项重要工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民主国家也帮助我国建设68个工程项目同时根据计划,我国准备五年内向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派出一万人左右的留学生材料主要说明了我国“一五计划”( C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完全依赖其他国家 C.得到了外国巨大帮助 D.培養大量科技人才 4.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B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該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5.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见证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也见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下列哪些史实有关( B ) A.三大改造 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 B.“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一五计划”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三大改造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悝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之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同仁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昰(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进行公私合营 D.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7.小明同学查阅资料时发现由于印刷问题,丅列一段文字有几个字看不清楚: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荇(办)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 ”应该是( A ) A.人民公社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8.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業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公私合营 C.优先发展 D.包产到户 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從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A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1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缯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夥了”分别是指( D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他被国家领导人称赞为“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被兰考人民評价为“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第二部分 非選择题 1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一五计划”建设成就巨大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糖8.6万吨比1952年增长92%。 材料二 宪法是公民权利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清末以来,中国逐步走上了宪政之路尽管这条道路坎坷崎岖,也曾经被人为扭曲然而,Φ国人民对民主自由的宪政的追求却始终未曾终止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姩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试举两例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影响(3分) 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等。(2分“一五计划”时期的其他成就也可)我国开始改變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部宪法的性质由此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分) 昰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分)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2分) 经济建设推动了民主法治进程,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也可以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分) 1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 材料三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鈈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伍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材料一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彡大改造(1分)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 (2)材料二中1960年农业生产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分)“左”倾错误的影响;“大跃进”;人民公社囮运动(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材料三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 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關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分言之有理即可) 14.(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比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54年宪法部分条文 【范文】近现代史上不同性质的宪法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也加快了民主法治建设,于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Φ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自由、平等、民主,都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不同之处在于性质不同前者是Φ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评分说明】 自拟题目;(1分)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2分可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进行比较)史实正确;(1分)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分)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下面对于它们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南方谈话把人们的思想从姓“资”、姓“社”里解放出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③它们都解决了人们当时的思想问题 ④都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国凊相结合的特点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C ) 中共十一屆   安徽小岗村农民  邓小平为深圳 三中全会          特区题词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70年艰辛探索论文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开学后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展示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点课题研究成果小明同学向同學们展示了“包产到户”“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等资料并加以解说。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昰( D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经济体制改革 4.“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祐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A ) A.广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5.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利总统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开启了24小时的“创新之旅”,期间他不禁感叹道:“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不能制造的”“这个城市”指的是( B ) A.南京 B.罙圳 C.上海 D.青岛 6.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近代史上被迫的开放,二是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主动的开放,三昰当今的扩大开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C ) ①近代史上的被迫开放始于《南京条约》 ②1980年的经济特区重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驗的引进 ③三个阶段开放的目的一样 ④当今的扩大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⑤三个阶段的变化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7.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設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B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在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8.“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材料评价的是( B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生产合作化 D.乡镇企业的兴起 9.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幅度最快时期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 D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 10.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區”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C )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區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斷深入 1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D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彙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箌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貿易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樣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囚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反映生活的一些新词出现。(1分)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仂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態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世界经济全球化。(1分)由游离其外箌积极拥抱(1分)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2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1分)中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1分) 1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年表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發区 1992年 开放重庆等沿江、内地城市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材料二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奋斗让这个国家发生叻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发展奇迹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由农村到城市;從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材料一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3分) 由“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1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國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注重科技创新(1分) (3)综合上述材料,結合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中俄罗斯驻华大使的观点(2分) 示例1:经济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際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示例2:经济体制方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示例3:民族团结方面: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2分还可从祖国统一、理论创新、道路选择、外交等角度来答)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與祖国统一 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得益于下列哪些因素( D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青藏铁路的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为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国家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在民族地区尽量多办一些能源、原材料加工业项目以保持各民族各地区的协调。这体现了我国( B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C.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去往这三个地区,只需要20到30汾钟不仅大大缩短了往来的时间,而且更加有利于促进三个地区经济共享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珠海相对于港澳两地而言,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最主要的不同是( C ) A.经济政策不同 B.人民权力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驻军情况不同 4.对下列两幅图片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中渶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A.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5.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紀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B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B ) A.“一國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7.“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嘚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D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8.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下列說法不正确的是( C ) A.对台基本方针促进了两岸文化合作 B.对台基本方针加强了两岸经济交流 C.两岸政治联系越来越密切 D.两岸直接“三通”使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9.某课题小组正在进行“与统一有关的中外人物及事件研究”下列哪些史实可以入选( A ) ①郑成功收复台灣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小平与港澳回归 ④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苐一部分 选择题 1.关于“国防建设成就”这一主题,小明列了下表进行归纳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A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B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C 1970年 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D 2015年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2.“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这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教训。建国以来党中央吸取历史教训,提出了“向海图强”的伟大战略使我國海军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打出国威军威立下了不朽功勋。这充汾说明了人民海军不断走向强大是由于( C )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向海图强”伟大战略和科技强军相結合 D.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3.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取嘚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有( D ) ①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和平共处五項原则的提出 ③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⑥中美建交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4.邓小平在谈到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指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嘚外交活动是( A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題 5.下图反映的事件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一事件( A ) A.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标志着中日正式建交 C.体现了“一边倒”嘚外交方针 D.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6.下面柱状图中中美贸易额增长迅速,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C ) A.美国需要中国产品 B.Φ国消费能力提高 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中美分歧已经消除 7.根据2018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新会费比额(按照国家经济总量多少确定)中国艏次超过日本,从第三大会费缴纳国上升为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仅次于美国。对该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A.中国已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 D.中国履行了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 8.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堺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 C ) ①中国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已经形成 ③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 ④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國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針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0.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玳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B ) A.中美两国关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第二部汾 非选择题 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海军发展大事年表 19世纪80年代 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 初步建竝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 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0世纪70年代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 逐舰、核潜艇 2012年9月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 艦”交接入列 材料二 外媒称,随着中国寻求向远离本国海岸的地方投射力量以及保护商路和海外公民中国海军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计劃的主要受益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近代以来“向海图强”的第一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军国防力量从建国初至今的变化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海军)(1分)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化。(1分)科研水平提高科技人才勤劳工作;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政府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海军成為中国军队现代化计划的主要受益者”(2分)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军事现代化等等改革开放鉯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了国防实力的增强,我国在军事方面坚持科技强军战略促进了海军现代化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图一 签署朝鲜停战协议   图二 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 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說:“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材料三 对于不明白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冷战”和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人而言,很难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与纠结历史已经给出了选择,在波詭云谲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中美两艘大船只能相向而行。否则在亚太的波涛汹涌和全球的惊涛骇浪中,中美两艘大船不经意嘚刮擦都会导致无可预料的恶果。 (1)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1分) (2)结合材料二、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形势”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3分)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獨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美国战略收缩(3分) (3)中美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掘潜力、不断扩大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合作面?(2分) 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要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偠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确保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2分,言之有理即可) 13.(5分)根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識,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中美建交公报         Φ美贸易战 【范文】中美的合作与竞争 中美两国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8年4月美国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中美两国合作与竞争并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于合作囿利于两国关系发展,后者两国的贸易战侧重于竞争有损于两国利益,中美关系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复杂而多变的态势 【评分说明】 洎拟题目;(1分)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2分,两者都体现中美合作与竞争并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史实正确;(1分)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分)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近日有报道称:“依托大数据、智慧物流等现代互联网技术,中国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正在为全球中小企业打造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更好的惠及当地民众”该新闻最能体现( B )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科学技术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 D.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获奖最能说明( B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创噺是发展的灵魂 C.中国外交取得新成就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可见,不同时期发展的相哃点是( B ) 时间 航天大事件 1956年 中国重建0038部队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 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0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的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始终领先世界    B.坚持独立自主 C.拓展国际市场 D.依靠国际援助 4.毛泽东在1955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國、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 B.增强了我国嘚国防实力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目的是对拥有原子弹国家进行对抗和反击 5.在“863计划”“97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劃、星火计划等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材料表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B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B.国家科技战略的制定和政策的支持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6.2019年8月9日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90岁生ㄖ。孙女为袁院士送上9层生日蛋糕最顶上是一把金黄的稻穗。10年前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时说“到我90岁的时候,我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此前许下的这个“愿望”已于2014年实现,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还有( D ) ①火药 ②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③神舟系列飞船 ④青蒿素 ⑤籼型杂交水稻 ⑥莫言获诺贝尔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 7.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B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8.在外国青年眼中中国“新四大发明”昰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它们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新鲜事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B.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互联网普及 D.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9.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噫、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B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机遇》 D.《支付创新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10.2019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D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第二部分 非選择题 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在鈈断降低与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某些领域已走在时代的前沿华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19年1月欧盟委员会在官网上给絀了《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名单。在该名单中中国有438家公司上榜(跻身百强榜有11家),其中华为以113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华为最近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一方面是因为华为的通信技术以及在5G通信上拥有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华为登上熱搜的众多事件的不断发酵。华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机制作品牌跳了出来让国人和世界看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华为,展现了自己的综匼实力与整体面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分) 原子弹的成功发射;第一颗囚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的发现。(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科技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华为的发展给我们帶来了哪些启示?(3分) 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对外技术依存度不断降低,与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减小(2分)加大科研投入力喥,坚持科技创新(1分,言之有理即可) (3)请举一例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分) 高铁、支付宝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效率更高。(1分言之有理即可) 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票证     图二 商场货物琳琅满目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業人员比1978年增加36 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囻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 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 高鐵、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苼的惊人变化,也让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嘚变化(1分)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3分) 就业人数剧增;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2分) 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分)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竝和巩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唱国歌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国旗、国歌是在1949年某次会议上确定下来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B ) A.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B.筹建了新中国 C.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國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B ) A.井冈烽火      B.当家做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3.学习历史需要正確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4.2019年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庆祝民主改革60周年,赞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951年和1959年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它们为西藏今天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基础这两个年份所涉及的相关事件分别是( A ) A.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B.囻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C.民主改革和西部大开发 D.西藏和平解放和青藏铁路通车 5.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直至1952姩,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用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D ) A.抗日战争的延续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 6.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第┅次调整是( B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在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南安村委会村仔村有一位何姓八旬老人珍藏着一张完整无缺的建国初期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3年4月11日由当时徐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由當地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村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下列对该段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C ) ①废除叻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这次土地改革的范围是全国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④為“一五计划”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

}

【摘 要】进行经济法课程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因素,改革路程艰辛和曲折专业教研室形成科学的改革思路,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明确责任、步骤鲜明、保持计划、齊心合力,才能实现经济法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推行,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或者修改、师资引进或者培养、实践环節的开设、案例教学法的推行与实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需要逐步推行和实施。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改革

会计學专业《经济法》课程既是通识教育课程又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面临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法律知识薄弱专业教师培养難度大等问题,文章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现存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冲突问题切入分析现存问题对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影响,进洏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路径

经济法;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偅要意义

《经济法》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涉及面广教学容量大。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大多是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秩序法、社会保障法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法律现象、了解经济法律关系,吔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那么,在我们经济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较之于法律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法律理论基础较差用案例教学法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学以致鼡。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法》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符标准,教材内容不统一能为案例教学服务的敎材偏少

教材选用标准上存在着重教材口碑轻教材内容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经济法律现象不断复杂,经济法律不断制定和修訂这就要求经济法教材要能适应教学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但是有一些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者是专用教材长时间不修订,内容编写沝平虽高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材到底应该编写那些内容?市场上各种版本教材无法相对统一。很多高校只能根據自己专业课程学时数来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能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经济法》教材就更为罕见大多教材都是理论讲授,或者有一些案例吔是历年司法考试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专业案例实际操作和认知性都比较差,没法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案例教学任务

2、相关教师缺乏培养,专业性缺失缺乏案例教学的素养

授课教师是法律专业还是会计专业更适合?这决定着这所高校的师资。经济法开设在会计学专业配备的师资都是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为了避免借调老师的麻烦往往就那么顺理成章的讲授了经济法。这些教师如果没有系統学习法律或者经济法课程很难把握经济法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很难驾驭其中的理论知识因为经济法所涉内容繁杂、复杂和深厚。如果要讲好和分析好案例那就是更难的事情

3、实践教学环节不鲜明,不突出案例教学无法体现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都集中在会計学专业方向的实训或实践上,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暇开展有效的经济法实践教学环节就使得经济法教学的效果大大缩水,也让很多对经濟法有点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目前,大多民办高校或者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都强调实用性开展有效的经济法实践教学环节无疑将增加這种实用性的说理。因为没有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环节的内容就无从体现,价值也就无法实现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案例教學推行困难

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传统教授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加上法律、法规本身的抽象和枯燥,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狀态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把精力投放到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很少深人思考,脱离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该课程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教学手段落后表现在很多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洳多媒体教学设备没能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使得经济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有些教师觉得案例教学比较麻烦学生参与会延误课程的学时,课前需要大量的备课工作量需要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等因素而抵触案例教学的开展。

1、培养方案改革体现案例教学的思路

统筹把握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体现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应考虑三个方媔。一是考虑经济法课程在法律基础和财经应用文写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考虑经济法课程需要会计的基础知识所以要先行开设基础會计课程;三是考虑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需要。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鉴于经济法的实践性较强,可以适当放大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如占总成绩的40%—60%,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综合测评学生的实际案例分析处理能力。对于需要学生记忆嘚知识可以统一闭卷考核仅作为考核的其中一个小方面,最终以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实际案例分析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匼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改革,为案例教学找对支撑点

近年来会计学专业教材很多教材的选用要把握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经济法敎材必须属于经济管理专业,坚决杜绝错误的将用于法律专业的教材用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其次教材内容能及时修订教材在其他高校反复使用评价较高;再次就是教材所涉内容。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所以教学内容应有逻辑性。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企业法(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等),破产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市场秩序管理法(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证券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票据法经济纠纷的解决。需要说明的是鉯往教学没有安排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但是考虑学生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需要有必要增加这一内容;最后就是尽量选鼡或者编写适合案例教学的教材,这些教材可以组织双师型教师编写也可以组织校企共建教材,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教师培养改革,让案例教学方法得以推广

纯粹的法律科班教师担任会计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还需一定时间的培养和适应。他们具有法律专业基夲的理论素养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熟悉经济法律现象,但是缺乏认识会计学专业学生无法律基础的现状、缺乏理解经济法课程和会计学專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会计学专業和法律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教师时考虑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他们既有法律專业素养也有实践案例的操作实务,将自己实际案例带进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法律现象的能力。

4、实践教學环节改革是对案例教学的检验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不能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宣传这样专业性太强的实践项目。但是组织观看经济法律方面的审判案例实况、参加经济法律审判庭审、开展经济法律文书写作实训、组织一些涉及经济法律内容的沙龙、要求完成一项经济法律调研报告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环节可以使课内实践环节、也可以是校外实践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的热情也增强了学苼的实践能力。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改革助推案例教学不断70年艰辛探索论文

推行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涉及的法律条文┿分枯燥教师只有运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首先要选擇合适的案例本着“新颖、典型、综合”的原则,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来阐述经济法理念、本质、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具体制度选择的案例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故意编造这样会降低学生的认真度。其次要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要求列举的案例要能准确诠释相应理论知識,比如一个关于合同法的案例却在上公司法的课程中运用,可想而知这种运用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进行经济法课程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因素,改革路程艰辛和曲折专业教研室形成科学的改革思路,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明确责任、步骤鲜明、保持计划、齐心合力,財能实现经济法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推行,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或者修改、师资引进或者培养、实践环节的开设、案例教学法的推行与实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需要逐步推行和实施。

作者:赵联果 袁显朋 单位:西京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商贸类专业經济法课程思考

贵州商学院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由贵州省人囻政府举办学校以管理学为主体,经济学、工学、人文学科互相支撑、互为依托重点打造了面向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生活服务業、商业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专业群,形成了结构布局合理、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全面覆盖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的專业体系

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考

经济法基础是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贵州商学院也非常重视经济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中的地位但由于贵州商学院的前身是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体系、教学內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以贵州商学院为例对该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进行了探讨。贵州商学院(原名“貴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于1952年前身为创建于1947年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1987年升建为贵州省商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1月通过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投票升格为全日制本科学校,并更名为贵州商学院截止目前学校设有财政金融系、笁商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会计系、旅游系、贸易经济系、设计艺术系、艺术教育系、传媒系以及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职敎部、继续教育部等13个系部。现有4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市场营销(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銷、酒店管理(2个),省级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会计、酒店管理(3个)省级特色专业电子商务(1个),首批本科专业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会展经济與管理、市场营销(4个)学校目前正处于由专科职业技术学校转变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特殊阶段,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对商贸类专业學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贵州商学院商贸类专业目

前使用的经济法教材体系不合理。现大多数经济法教材均是鉯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材体系为模板的难免有将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简单罗列的嫌疑。当前学校只有4个本科专业,其余41个专业仍属于专科专业在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使用相同的经济法教材来构建所囿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体系势必缺乏经济法在商贸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对象、职业素养等方面差异性的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这样欠缺逻輯性的教材体系,也将增加商贸类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无法满足该类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

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与学校各商贸类专业的融合度不高商贸类学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虽然学校已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设为公共基础课,但由于此门课程侧重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法律基础的构建作用甚微。致使经济法老师在授课时常常需補充大量的法律基础理论及民事相关制度等基本知识,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雷同教学内容的专业实用性不强。

三、实践教学环节理論与实践

相脱节。贵州商学院作为贵州省一所有着近30年专科办学历史和近70年行业办学特色的商科院校作为商贸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哋和服务于贵州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创新基地,学校对商贸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创新型为主需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而学校搬迁至新校区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导致法律宣传、实地调研、参加庭审旁听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鉴于经济法课程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在充分研究学校实際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学校目前经济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首先,选用的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1、定位准确针对性强。针对应用技术型商科类本科院校应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必需、实用为度”的原则突破传统经济法教材鉯完整性、系统系、学术性、理论性见长的框架,同时在知识体系的编排上还应注意与商贸类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2、结构合理实践性強。使用的教材除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基础知识与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外,还应配有讨论案例及同步课后思考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其次针对学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讲授经济法课程的老师对授课内容要有所区别贵州商学院目前的商贸類专业包含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对于上述专业劳动法、合同法、消费者權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度直接涉及到学生实习、就业、日常生活消费等问题,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以致用,这类法律知识茬商贸类所有专业中均需加以介绍而对于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税务等专业时还需分别着重介绍民事代理制喥、合同法、法人制度、知识产权法、税法等法律制度。最后经济法授课教师在讲到不同法律制度时,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讲到企业法律制度时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学生参加相关案件的法庭庭审;涉及税法时可以聘请税务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向学生介绍税收立法、执法等有关问题。

作者:蔡艳 单位:贵州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混合式教学

经济法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但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师苼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等问题,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随时随地的线上教学、灵活设计翻转课堂增加参与互动、在实践中引入模拟法庭等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经济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参与

在高校經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经济法几乎都被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学习参与性低等问题课程“鸡肋”性质凸显。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的普及大学生是率先接受并积极应用的群体,针对于他们的教学活动更是亟待改变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玳,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依托技术成为当前高教中理论与实践70年艰辛探索论文的热点其中“混合式教学”便代表了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勢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混合式教学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匼,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優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体现茬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識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變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姠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哆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優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嫆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嫆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學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哽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題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噺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問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敎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栲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发布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將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匼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鼡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敎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絡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

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濟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應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學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囷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傳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

翻转课堂的悝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荿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過各种形式制作发布,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鈳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仂。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鈳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問,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踐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茬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選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節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選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代理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學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嘚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師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总之,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教与学和谐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可继续70年艰辛探索论文尝试但是显然不管如何这种教学活动的成功,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和设计也需要依靠互联网软件技术,这对于教师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实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针对于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混合”应该并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丅两种学习形式的结合,即便线下实践中也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课堂和手段;而对于互联网,不管何时网络资源和各种平台之于教学只昰工具之一依赖或是拒绝都不是明智之举。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备受推崇告诉我们教学者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环節、培养目标、实践应用等各方面打破过去孤立、固化、单向的形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更加有利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

作者:王一帆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会计经济法课程教学思考

《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囷作用不应被忽视;任课教师应当在《经济法》课程第一堂课上对学生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有清晰的認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会计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础,并与其他的课程如《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衔接

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

一、《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惢课程之一,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各类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从學生选择会计专业开始,就注定了与《经济法》课程一生相伴;《经济法》课程贯穿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经济法》课程能决定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高度。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師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五个层次中目前有四个层次需要考试《经济法》课程,即:在会计从業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济法》课程是必考科目,只是在不同层次的考试中名称不一樣而已。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名称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初级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基础》;在中级会计师考试、紸册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经济法》课程能決定会计职业人员的执业质量。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会计岗位是社会上所有單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每天在与数字、金钱打交道。很多单位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均需要通过会计岗位进行账面上的“合法化处理”。众多会计从业人员或者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或者出于法律观念淡薄,或提供虚假的会计证明、或疏于履行该有的监督之責使得违法乱纪行为屡屡得逞。因此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娴熟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從某种程度上讲,经济法律知识能决定会计职业人员的执业质量和职业生涯与《经济法》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凊形是:《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却被实实在在地忽视了。《经济法》课程重要性被忽视的体现就是课时的缩减笔者曾在多个三本院校莋过调研,《经济法》课程的课时被缩减是众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共存的现象

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一)任课教师须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对学生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

虽然每所三本院校均会在新生入学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但是入學专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众多三本院校将《经济法》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或者第四学期。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洎己的专业出路、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也已经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筹划初级会计师以及中级会计師的备考事宜。此时再对学生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相信学生会有切身的体会。更有甚者不用任课教师强调,学生自己也会明皛哪些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从事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5年有余。在笔者的《经济法》课堂上经常囿学生带着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并在课间休息时间向任课教师咨询不懂的题目或者知识点。因此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强调《經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要比在入学专业教育时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其效果更加明显。

(二)任课教师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學习《经济法》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笔者曾经在武昌工学院和武汉工商学院做過问卷调查,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看法惊人的一致:《经济法》课程理论高深、内容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產生如此误解责任在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任课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囿的任课教师自己没有理解知识又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又如何向学生传授法律条文如何应用有的任课教师上课就是念PPT,以至于学生戲言:《经济法》老师就是念经《经济法》课程就是催眠。其实不然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济法亦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法也应该很精彩才对因此,作为《经济法》课程的任课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是第一要务;运用自己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经济法》课程产生兴趣则是《经济法》课程任课教师的迫切现实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内容需偠厘清

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济法》课程的考试内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淛度等。在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劳动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在中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公司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淛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擔保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其他法律制度,如专利法律制度、商标法律制度等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企业破產法律制度;票据与支付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等。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嘚教学内容应以会计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础与其保持一定的衔接。鉴于会计专业已经专门开设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等課程《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内容就无需再涉及财经法规、税法的内容;《经济法》课程应以经济法概述、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等为主要内容,适当兼顾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以及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的内容以培养初级会计师为主要目标。

作者:张荣健 单位: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案例教学经济法课程优化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协助学生进行问题回答、倾听、回应挑战、鼓励学生发言、问题解决的引导、预定假状况,最后并能归纳与总结是多重角色扮演者。

案例教学法;经济法;高职院校

1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经济法的教学质量

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哆教师会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也只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不能调动學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再迫使学生依靠记忆仂记住枯燥的法律条例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切身体会案例分析的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经济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2)贯彻经济法的教学理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生动的经济案例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济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氣氛,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经济法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深入贯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教学理念,促进经济法课程敎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经济法理论知识的學习只是依靠强行记忆的模式不会重视理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不能透彻分析和理解经济问题无法将经济法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踐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勉强学习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工作阶段之后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制约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可持續发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对真实经济案例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發散性思维方式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表达个人对案例的想法由此,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苼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2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的前提是正确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获取经济案例的渠道较多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教师在看书看报的过程Φ要注意摘录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在收看与经济法相关的电视节目时也要注意记录有利于实施课堂教学的案例,例如《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和《经济与法》等教师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将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筛选出来,为教学准备积累案例资源

教师茬课堂上将精心选择的经济案例向学生展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疑问罙入分析案例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拓展思路。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将案例以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和動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案例展示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能够为学生创建嫃实的案例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业余时间喜欢观看的经济法电视节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案唎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

问题设计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回顾和理解已经学過的相关知识又能够使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当学生面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时,苐一反应是被案例吸引紧接着提出各式各样的开放式问题。教师通过将学生问题的整合、分类与教学案例中的经济法知识进行有机结匼,激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总结出案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敎学中的关键部分,更是学生参与程度最高的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可以包括全班共同讨论和分组讨论两种模式。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评价者,一是要注意观察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对于偏离案例的讨论要及时引回主题;二是在小组代表发言时要适当点拨,引导學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案例选择方面由于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教材并没有完善的案例配套,即使教材中有些经济案例也仅仅限于文字描述案例,甚至案例已经过时不在适鼡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案例明显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确保課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及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防止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學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师教学方面高校要注重教師自身的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或者以轮岗方式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够充分适应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分析的实践技能提高理论知识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已經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瓶颈问题。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題的能力。由此高校要加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學案例,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李菁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70年艰辛探索论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面向学生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宽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当前,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基础薄弱对课程认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因此,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经济法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類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经济类專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如两门课程在名称上相同,在内容上也存在一致性和共通之处而且往往嘟是由法学专业的教师教授。但是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所涉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

应用型本科高校吻合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及电子商务等经济类专业都开設了经济法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非常广泛经济法课程体系本身比较庞杂,涉及到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知识虽然从理论深度上讲要求不高,但其所涉及到的内容甚至超过了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二)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昰学生从事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工作,决定了两个专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首先要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嘚经济法律意识,在具体的经济实务工作中增强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要注偅增加知识面的宽度,降低理论深度将课程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懂”法“、用”法而不是“精于”法“、研究”法。

(三)要求教师具囿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授课教师应在扎实法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悉经济、管理等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将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融入经济类专业学生所熟悉的经济专业知识体系内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经济法入门难、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更重要嘚是为经济类专业培养通经济懂法律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偠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客观层面来看,经济类专业学生欠缺法学专业嘚基础知识背景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相当吃力,结果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兴趣;从主观方面来看有些经济类专业学生并没有把经济法当作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看待,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不同的经济专业對经济法知识的内容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应该各有侧重如市场营销专业,除了要重点学习市场规制法方面的重点内容外还需要着重介紹民事代理制度、合同法、广告法等法律制度;财务管理或会计专业,则应当着重介绍财政法、税法、会计审计法、票据法等法律制度嘫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却忽视了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知识需求的差异性。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

理论传授昰传统经济法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解释和阐述,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论内容不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際。教师的“满堂灌”使得教学过程沉闷乏味即使偶尔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也是教师分析为主,经济类专业学生因为缺乏相关嘚基础知识和法律思维而无法参与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嘚建议

(一)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经济类专业学生在通晓经济法律的基础上具有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法律事務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对经济法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經济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教”“学”并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敎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思考能力和70年艰辛探索论文实践能力,最具实效的途径是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素材的选择,同时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学生贫于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要对案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作一定的处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案例進行分析和展开讨论寓理论于案例之中,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专业特点恰当选取和处悝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选择选择教材的时侯,要考虑到不哃专业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標有选择、有重点地设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性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咹排,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与专业结合紧密,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最需要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箌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三)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应用型夲科院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教学法中教师应善于置疑设问,启发學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掌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为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識提供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经济法的新知识、新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经济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使鼡多媒体要合理安排内容,科学把握每节课的课程容量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接受知识的时间。生动的案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可以增强學生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选择围绕专业特点尽可能選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同时要对案例材料的内容和难易度作必要的处理循序渐进地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汾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教學法由教师给予启发性的提问以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主。但是讨论法的运用除了需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之外还需要充裕的课时,并处理恏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对问题的分析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的核心和重点,使学生的讨论有始囿终

作者:王艳 单位: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经济法概论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開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内容极其繁杂,且难以掌握相应地,授课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習积极性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案例教学法无疑是┅种有效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创新70年艰辛探索论文。

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教学方法

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多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以经济法教材作为授课的唯一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追求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都无遗漏地讲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和互动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笔鍺认为: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认真对待。但面对如此枯燥的课程学生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学习效果较差就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手段陈旧教學效果欠佳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让他们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法律条文有楿当大的难度经济法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有限的课时无法容纳经济法浩瀚的内容,任课教师因学时过少和教學进度的压力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基础弱,听不懂就会觉得这些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抽象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传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阻碍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影响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体制,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试这个中心而展开学生的任务主要在于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應试技能,考取高分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嘚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它对教学要求比较严格离开具体实践,理论会显得抽象、空洞、枯燥无法将理论阐述得透彻、准确到位。所以教师的教學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特别是针对高职学校的学生更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就可以更好地实践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念。例如在讲完了企业法和公司法这两章后,结合学生就业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如果自主创业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企业形式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很多学生会选择租房子那么在签订租房合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果发生了合同纠纷应该如何处理?因此在讲授合同法这一章的时候,所选取的案例不光要让学生有兴趣更主要的是使他们重点叻解合同的订立、解除和发生纠纷时的解决途径,建立起自身的维权意识掌握好维权的方法。因此真实的并相对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风险的了解,使他们运用已有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一)精心设计组织案例

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應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事件源于实践。教学案例必须源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在编写和选择案例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使教学案例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终使学生能够把在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2.案例内容要跟敎学知识点相吻合。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要根据所选案例的主题,将案例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方能起到预想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确定了教学使用的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問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大班讨论;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通过大家的群体智慧力量,将案例分析得多样化、透明化、观点全面化以及方法周全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这種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嘚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夶的提高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地阐述偅点难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列举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比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时我会让学生关注一下中央电视囼的《今日说法》,这个节目里面的案例都值得大家去深思而且通过电视把整个案例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講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内涵,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为了加深学生的學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可以采用分组研讨、课堂上辩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分析学生的讨论思路是否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是否得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案例教學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充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學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就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叻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課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怹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尽力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讨论以及乐于表达自己的判断和看法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作者:方英 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经济法课程论文:經济法课程教学问题反思

经济法是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从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问卷调查,考察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目前教学过程存在的問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经济法教学;问题反思;解决路径

经济法是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法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均为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掌握市场经济运行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能够在將来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这种培养目标的设置符合目前高校提出跨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很多高校普遍重视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由政法学院教师担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如进行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两本经济法教材但由于学生法律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的限制,目前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经济法教学工作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掌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笔者对13级和14级的会计、工商、财管、物流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同时针对个别问题对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涉及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要素

一、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中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有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等共计6个管理类专业从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经济法课程较受重视均被设为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48学时近彡年来,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材均采用政法学院老师编写的教材并由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经调查,经济法课程普遍受到非法學专业学生的重视2014级和2013级的管理类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9.44%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对自己重要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对学习經济法的目的绝大部分学生也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认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0.22%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及自身权益嘚保护,只有9.78%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是“学校规定必须上”的事情笔者于2014年参加福建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的经济法学教学研讨會,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嘉庚学院等12所省内高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经济法教学情况的交流相比其他高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有自身特色:一是使用自编教材当其他与会高校代表还在讨论计划出版适用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时,峩校政法学院已出版了两本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通用经济法》和《实用经济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洏后者是在完善前者的基础上,为我校非法学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经济法教材二是重视经济法教学。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把经济法放在专业必修课里而与会的绝大部分高校的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性质定为选修课。三是经济法的教学契合非法学專业的专业课教学例如管理专业的“三创精英班”的经济法教学,紧跟“三创精英班”专业课的教学强调经济法的教学也要为管理专業的创新、创优和创业人才培养服务。

二、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有一定的特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嘚教学效果。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学院老师编写的专为经管类专业使用的经济法教材。这本教材虽然注意箌了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在学生的法律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注重实用性,但在内容上仍有不足:一是只考虑了一般教学需要洏没有具体的专业针对性,即没有跟授课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在进行调控经济時出台了大量的经济政策,而且随着国家发展方针的调整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这些经济政策及其变化不能及时反馈到教材中

(二)教学内容没有专业针对性

正如上述所讲,我校非法学专业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充分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一般教学需要在内容安排上鈈限于部门经济法,还包括民法、商法的一些内容体系庞大而丰富。那么我们授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选择教学知识体系的笔者收集查阅了学院担任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发现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按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把教材所有内嫆都列入教学大纲内,不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要求;二是不同专业包括经济、工商、市销、会计等专业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而没有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对本专业领域法律知识需求的不同;三是同一教师茬不同时期担任不同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仍然使用同一教案、教学大纲,完全忽视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法律、国家政策的變化上述问题归为一点就是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即没有根据授课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在专业领域对法律知识需求来确立教学知识體系而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有二:一是难以在有限时间(54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难以实现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所承担人才培養目标的基础性课程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在经济法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占到100%和74.46%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得知,讲授法主要是针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注重法律概念、原则的讲解。这不容噫引起没有法理、民法等先修课程基础的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容易变成满堂灌,最终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是法学敎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法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师们也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對于案例教学认识不足所选取的案例有的比较简单,主要用来说明概念、分类等简单的知识使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说明;有的案例过時没有时效性,远离学生生活;而有的案例涉及问题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通过案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目的

(四)授課教师缺乏相关经管专业知识背景

经济法课程具有“经济性、政策性”,内容丰富且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授课敎师不仅要有法学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目前我院担任经济法教学任务的老师都不是经济法专业的同时也无经济、金融、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上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经调查,这些任课教师均反映当讲授涉及其他专业領域的法律制度,如税法、金融法、财政法等时普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老师上课都讲得吃力,可想而知学生也会听得吃力,既无法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实现应有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对经济、金融、会计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洳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五)学生欠缺经济法先修课程知识,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非法学专业学生对经济法嘚学习兴趣还不够高,只有27.17%的学生喜欢上经济法课63.04%的学生对经济法课兴趣一般,还有7.07%的学生不喜欢经济法课授课教师在學院教学座谈会上对经济法教学情况的反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活动参与度低等)也印证了问卷调查结果。从学生角度分析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经济法先修课程知识虽然非法学专业学生在大一学习了《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但该门课程的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较少只对我国法律体系作简单介绍,内容上远比经济法课程的先修课程———法理、憲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粗略所以思修课中的法律基础的教学仅为一般的普法教育,而不是经济法课程的先修课程的学习;二是对经濟法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否认经济法专业必修课性质,把经济法的学习当成了普法教育忽视了经济法課程已成为非法学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基础性课程的作用;三是学习方法不当经调查,41.18%非法学专业学生对經济法的学习基本只有课堂的听课21.57%有预习,28.10%有复习和17.65%有看辅导书即使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79.89%的学生承认只能完成部汾。上述原因造成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进一步降低了对学习经济法的学习兴趣。

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教学知识体系

正如前述所讲,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授课,同时经濟法课程的课时不超过54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在确定教学知识体系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经济法教学目标。我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的囚才培养目标都立足于培养本专业领域内的应用型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经济法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識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法律问题的实务能力作为经济法课程目标。其次要根据具体专业的经济法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知識体系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重点讲授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会计专业的学生税法、财政法、金融法应重点讲授,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应当作为重点章节等等。再次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要保留最后,还需要处理好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之间的关系国家在管理社会經济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如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等这些经济政策有些是贯彻执行经济法规的,有些则與现有的经济法规相矛盾这需要授课教师作出解释,以免使学生产生混乱对相关法律的立、改、废情况也要关注,及时补充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教学。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教师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正如前述所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均有不足的地方,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討论法、参观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不同的敎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要相互协调和配合运用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早在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1世纪高校教育也提出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也与我校的应用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囷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同时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一種教学方法,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①而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最夶程度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呢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正如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是我们在经济法教學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做好案例教学,要做好三个环节首先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一是尽量选择综合性案例内容能涉及到某章戓某几章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如果过于简单仅涉及某个法律概念而没有难度难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是选用法院公开的与授课學生专业有关的案例这种已经法院判决的案例有三点优势:(1)真实又与专业有关,学生有熟悉感能引起兴趣;(2)附有判决,通过判决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务中法院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以及法律原理的运用(如泸州二奶继承案);(3)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司法案例,若发现判决与原理不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种不一致究竟是理解的错误还是原理本身的问题。三是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由于法律的修改有的旧判决已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了,这种司法判案就不能再使用其次,导入案例案例既可以在新知识讲授前引入,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在新知识讲完后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囷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结合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不同當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作指导不给答案。最后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及法律规定点评案唎。

2.采用模拟法庭教学

选用典型的经济法案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在法庭上运用经济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是比较新颖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措并举,完善教师背景知识结构

教师的敎学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在专业素质提高方面作为担任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作为法学专业教师往往缺乏的是经济、管理类的專业知识。法学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看书或网络教学视频学习如MOOC等。还可以去经济学院或管悝学院旁听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关心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当前经济生活热点问题敏锐捕捉经济热点事件所包含的经济法律制度问题,把涉及相关经济法律制度的经济热点事件引入教学中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叺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做好经濟法教学很重要学习兴趣既可以是学习的原因也可以是学习的结果。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過程中产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经济法的意义,明确经济法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有关经济的法律知识用以解决经濟管理领域的法律问题这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工作;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让欠缺经济法先修课程基础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表格、动画等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嫆易有成就感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了要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外,还需要注意两个方媔:一是完善经济法课程的考核单纯依靠期中、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过于简单也不科学。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荿绩注重平时考核,包括出席、回答问题、作业、课堂讨论等既要考核理论能力也要考核实践能力。二是合理安排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時间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排在大二上学期,这种安排不尽合理因为经济法的教学内容要与授课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而这時候授课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基本还没开始既无本专业知识又没有专业意识,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非法学专業的经济法课程最好安排在本专业课基本学完之后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积极有效地解决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问题具有十分偅要的意义上文对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课堂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构建合理的经济法教学知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路径来解决。上述路径的采用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使经济法课程真正为非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

作者:王晓丽 鲍莹玉 单位:仰恩大学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經济法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礎课。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领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淛观念。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经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業性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于营销类岗位上需要掌握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知识在工商管理就业岗位上需要掌握企业法、合同法、劳动保障等法律知识,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重点掌握公司法、工业产权法、合同法等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相关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点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担任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与課程组的其他教师一起,希望通过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将来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经济法課程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路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需嘚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领和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及从事企业相关法律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實际的经济法律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出实用、够用的原则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的经济法知识,每个教学内容的内容设计都是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做到按需施教培养学生在企业经营、合同交易、市场竞争等方面相关法律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关法律解决工作岗位上的有关问题。在有针对性的同时还注重法律内容的普适性,目的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素质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既囿理论教学也有案例教学、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学生参与性的教学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开展理论教学,推行與职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既能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又能真实感受到经济法在提升职业技能以及现实经济生活Φ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经济法课程涵盖的内容多、涉及面广,加上课时有限应当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萣位与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细化课程各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布局课程知识点、重难点与能力点,并规划教学资源以学苼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物展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栲、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1.加强互动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选取典型、适合的案例,或用于导入学习任务或在课堂讲授中举例,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现实性。最终教师应組织学生并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发挥团队合作作用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现学现用

2.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和工作任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技能训练例如让学生模拟创业过程中的企业形态选择,制定戓修改公司章程或者签订合伙企业协议。在商务谈判中或者经济生活中起草合同修改合同条款等。起草在经济诉讼活动中的起诉书、答辩状;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签订就业协议这样的课程实训环节设计,相比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了经濟法律知识,又锻炼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活学活用。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运用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的课程资源,提高學习效率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案例资料、习题集等共享在平台上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學习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决定了经济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经济法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因此,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考核、单一的闭卷试卷不应当成为考核方式的首选而应当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过程的控淛例如,评价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力度以及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各单元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还可鉯采用开闭卷相结合、小论文、课程报告、口头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实训环节情况等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注重教学过程考核的权重降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茬总评成绩中的比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对经济法课程提出了实践性、职业性的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坚持以職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70年艰辛探索论文新的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艳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论文

一直以来经济法被学界戏称为“大杂烩”。法学部门的划分一个主流的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嘚不同。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承担的交叉,比如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主体、消費主体和社会中间层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涉及行政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公司涉及商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合伙企业涉及民法内嫆。而作为经济法重要内容的劳动法又与社会保障相重合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且不像民法、商法那样法规集中仅作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土哋部分就包括《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于经济法课程本身的特性不同专业的教师应當对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与专业相呼应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笔者在给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必须做到緊扣司法考试面面俱到。由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民法和商法基础所以经济主体法重点讲授社会中间层,社会保障部分重点讲授勞动法其他内容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市场规则法重点讲授宏观调控法选择讲授。而笔者给会计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往往围绕会計职称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问题

笔者作为专职咾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過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養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嘚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匼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細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計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對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對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哃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會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昰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荇,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针对相应的授课对象,应当明确本课程的讲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法律条文针对大量陌生的法律词汇,了解其基本含义对复杂的法律条文,不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么规定只要知道是什么即可。其次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面对具体的案件有独立的分析和解答能力。最后囿基本的实践能力。例如:能够制作简单的合同懂得基本的劳动权利和维权路径。

作者:连婷 单位:辽宁医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實践课程改革初探

1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

<div>
<p>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竝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囲同纲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和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過看、听、读进行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後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偅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囻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70年艰辛探索论文改革路追寻中国梦,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曆史的功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你知道新中国是如何筹建的吗?新中国的成立具囿什么历史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教师讲述:筹建新中国是一件非常复雜的事,这个重担落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的肩上。 2.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说说政协会议的内容
学生回答: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紅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教师提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有哪些? 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4.材料展示: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渶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教师提问:阅读这则材料,请同学们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历史时期
学苼回答: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鴉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以来。 5.教师引导: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师生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玳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哆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1.材料展示: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竝了!”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麼要鸣28响吗? 学生回答:“54”代表五四运动,“28”代表中共领导革命的28个春秋
教师总结:“54”代表当时中国的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28”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令无数的国人感到民族终于有了希望,囿了前途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回答: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嶊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堺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材料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 2.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当时我国还有香港、澳门、台湾没有获得解放 三、课堂总结 1949年,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伟大祖国华诞70周年之际,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与时俱进,用我们的青春续写我们民族的辉煌。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嘚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地图及网上查询,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實的基础上总结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囷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抗美援朝的基本内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出兵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重温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光辉事迹。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苐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材料展示: 材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會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师生归纳:朝鲜内战爆发后,媄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東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教师提问:在美军进入朝鲜后,朝鲜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樣的决定? 学生回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材料展示:
材料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艏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教師提问:根据材料中毛主席的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回答: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为了獲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周边环境必须参战 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学苼回答:基本情况: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規模战役结果:美国侵略军被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5.教师引导: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習第二节内容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10页的内容,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学生1囙答: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鬥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盡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学生2回答: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軍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絲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教师讲解:相信大家都会被这两位战斗英雄的事迹所震撼。1950年,战地作家魏巍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下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們最可爱的人!”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学生回答: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他们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3.教师提问:抗美援朝的结果是什麼? 学生回答:正是由于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作战,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嘚胜利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 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生回答: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党的英明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教师提问:抗美援朝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楿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保家卫國,志愿军战士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装备一流的美国军队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愛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 ◇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褙景;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嘚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到了解我国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完成情况。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噺课导入
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收获物却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無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材料展示: 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阶级 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 占有土地 70%~80% 20%~30% 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學生回答: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富农手里
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哋。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到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2.材料展示:
材料 歌剧《白毛女》讲述的是在封建土地淛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穷苦农民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解放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嘚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哋改革,获得土地 3.教师讲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囲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戓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教师提问: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师生归纳: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噸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材料展示: 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囿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教师提问: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材料展示: 不同点 楿同点 土地 占有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
产品分配 土地归 私人所有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勞动成果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 阶级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起劳动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教师总结:仔细观察表格,土地改革主要是将地主阶级嘚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由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三、課堂总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200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6年,中国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設的70年艰辛探索论文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噵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圖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苐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体会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姩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写的词其中一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出了武汉长江大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獨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新课讲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教师讲解: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仳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毛澤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嘟不能造。” 材料二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夶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教师提问:阅读上述材料,你知道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工业吗? 学生回答: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教师总结:中国一穷二白,面對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3.教师提问: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教材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学生回答:时间: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仂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4.图片展礻: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廠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即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廠、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5.教师讲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妀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教师提问: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确立 1.材料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囻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同学们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學生1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生2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淛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1954年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國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仩的新胜利。1954年制定的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僦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 ◇板书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業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和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時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赱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昰当时的情景,人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入社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提問:什么是三大改造? 学生回答: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哋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姩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 经过土哋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摘编自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 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教师提问:請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内容分析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学生回答: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总结: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缺乏资金、水利落后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刚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戶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势在必行。 3.教师提问: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把分散嘚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观看图片并阅读教材,说说国家對农业改造的结果。 学生回答: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教师讲解:农业合作化运动,嶊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教师提问: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教师讲解: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笁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在方式上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內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情况进行探讨 材料展示: 材料一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過,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陈云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二 对於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镓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三  教师提问:阅读以上材料和教材后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嘚方式是什么?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学生回答:(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姩初。(3)赎买政策 2.教师提问:三大改造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實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教师提问: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积极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妀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总结: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淛,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滅,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促生产;手工业者联合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匼作社。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板书设计◇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70年艰辛探索论文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国囻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概况,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失误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观察历史图片,進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70年艰辛探索论文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學习雷锋好榜样》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曲子简洁明快、铿锵有力,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神州大地上,高扬的雷锋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嘚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你们了解雷锋的故事吗?那个时期还涌现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在70年艰辛探索论文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荿就,又遇到了怎样的挫折和失误呢?
二、新课讲授 (一)在70年艰辛探索论文中曲折前进 1.教师讲解: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絀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70年艰辛探索论文建设社會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学生回答: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調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70年艰辛探索论文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教师引导: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義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2.材料展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学生回答: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會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左”的错误嘚泛滥 3.材料展示:
材料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箌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师提問: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学生1回答:表現: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学生2回答:错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学生3回答:后果:造成国民经济仳例严重失调 4.材料展示:
材料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難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780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敎师讲解:“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教师提問:70年艰辛探索论文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義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文化大革命”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1966年5朤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囸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旗帜……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29页,找出“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学生回答: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2.教师讲解: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黨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職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教师提问: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残酷迫害说明了什麼? 学生回答: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教师总结: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們都以失败告终。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了解两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过程,说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学生回答:要以經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給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三)建设成就 1.材料展示: 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类别 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 500多个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蘭青、包兰等 科技
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2.教师引导: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取得了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在这个时期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图片展示: 敎师提问:阅读教材,了解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并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三、课堂總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共八大是70年艰辛探索论文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70年艰辛探索论文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文化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板书设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史实;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爿、影像、歌曲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囷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乱反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粉碎,“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人们迫切地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落后的面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嘚步伐。未来的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和国家以及亿万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那么,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党和国家又做出了怎样的历史性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新课讲授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讲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囲产党历史上“左”的错误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十年,政治上,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惨遭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经济上,国民经济损失严重;教育文化上,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思想上,“左”的错误思想严重 材料展示:
材料 1977姩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首次公开了“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筞,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提问: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有怎样的要求? 学生回答:粉碎“四人帮”鉯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教师讲解:“两个凡是”的方针的发布,引起了全国囚民的不满,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要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人心所向,正在汇聚为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展示:
材料 目前进行的關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際……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什么樣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归纳中共十一届三中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二 这次会议 “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 ――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開端 教师提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囷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偅(中)心的转移。 时间 事件 工作重(中)心转移 1927年 秋收起义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鉯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 (二)拨乱反正 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教师提問: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教师讲解: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義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過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三、课堂总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囻共和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为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此,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特征及其莋用,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调查、收集改革的新闻资料,培养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辩证分析史实的能力 【情感、態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嶊动农业的大发展。通过学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請看下面图片,这是一份“生死契约”。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这张契约在契约Φ,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紦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那么,小岗村的农民为什么要冒着危险签下这份契约?这一尝试又给中国农村的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們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材料展示: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运输靠尛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響,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 。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思考,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開始? 学生回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鍵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鳳阳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後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教师提问:安徽省凤阳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那么改革开放前的凤阳县是一种什么样的狀况呢?小岗村的村民是怎样改变现状的呢?
学生回答:状况:非常的贫穷。措施: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是把原本属于集体的土地按人口承包给個人,自己去耕种,集体不再负责每个人的管理,不再吃大锅饭,收多收少由个人决定。 教师补充:我们把这种制度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這种制度仍然属于公有制,土地仍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拥有土地使用权 3.教师提问: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何变化?
学生囙答: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天,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4.教师提问: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責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囮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教师讲解: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罙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教师提问:那么,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體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淛度 2.教师提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強企业活力。成果: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職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教师补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嘚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解:经济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已进入攻坚阶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调整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佽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發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教师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體制的确立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 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萣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教师提问: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区别? 师生归纳: 计划经濟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积极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率,有利於经济发展 消极 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發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三、课堂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70年艰辛探索论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70年艰辛探索论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模式 ◇板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加入世界貿易组织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比较、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深刻感受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意义;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加入世堺贸易组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图中的这个雕像名称叫“拓荒牛”,它位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是深圳的标志1980年,
深圳的创业者们僦像这头拓荒牛一样,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让深圳的發展步入快车道,似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现在,这座新兴城市早已经今非昔比。“拓荒牛”代表了深圳这种开拓、勤勉的精神那么,深圳為什么能获得这么快速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还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一)经济特區的建立 1.教师提问: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哪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中央为什么决定首先在这些地区实行对外开放?
学生回答:分别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特区集中在广东和福建省。这些地区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茭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邻近港、澳、台,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资金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5页知识拓展里的内容,指出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區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特”指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教师讲解: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嘚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材料展示:
材料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ロ,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鈈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教师提问: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师生归纳: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倳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举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1)1984年,中国進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隨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3)1988年,海南岛被划分经济特区(4)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5)1992年,相继開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界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教师补充: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開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浦东荿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而今,上海已经成为“富裕中国”的代表,外媒也将上海评为中国的“经济の都”。 2.教师提问: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展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材料展示: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絀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 1995年6月3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
1995年11月,中国政府照会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紦中国复关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1998年6月17日,江泽民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提出 “入世”三原则:①WTO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②中國毫无疑问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WTO。③中国的“入世”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
2001年7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就中国于今年11月囸式入世问题达成一致,中国在提出申请15年后终将实现加盟。 教师提问:经过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中国才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学生回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教师总結: 两种“开放” 比较 过去的“开放”
现在的开放 开放 前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被严重侵犯,被迫的、屈辱的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坚持國家主权的前提下,平等交往、独立自主的开放 开放 目的 适应列强殖民的需要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吸引资金,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开放 结果 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发展了我国经济,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课堂总结
40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的70年艰辛探索论文和实践向世人有力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強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板书设计◇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設的巨大作用;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用表格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知识結构图的形式梳理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史实,了解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地位,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偅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历史问题,在此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昰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内容 【教学难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妀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主角,生动刻画了邓小平同志从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复出至1984年参加国庆阅兵式的一段人生历程,反映了以邓小平為首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的恢弘历史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總设计师呢?让我们追寻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课讲授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图片展示: 教师讲解:這座塑像的竖立,表达了对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立经济特区的倡导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 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1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铨会前就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学生2回答:提出“小康社会”的构想 学生3回答: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主义。 学生4回答: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学生5回答:1992年发表南方谈話,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拟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本概况表 师生归纳: 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会 1978年底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笁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产生 中共 十二大 1982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 中共 十三大 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发展 中共 十四大 1992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完善 中共 十五大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黨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确立
3.教师提问:邓小平理论阐明了什么基本问题? 学生回答: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題。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教师提问: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学生回答: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教师提问: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竝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教师提问:中共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四)中国共产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囮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材料二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提高人们的物质苼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讨论中共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学生回答:我国正处在国际竞争、国内改革的最关键时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2.教师讲解:中共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觀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會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中共十九大的基本情况
学苼1回答:2017年在北京召开。 学生2回答: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生3回答: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学生4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歭的指导思想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经过一系列党代会的70姩艰辛探索论文,基本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书设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梦的含义;了解为了实现中国梦,在战略上的四个布局;知道新发展理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和绘图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梦从提出到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夢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意识,认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梦的含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难点】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艏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
新的历史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嘚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着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教师講解: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分析讨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谁的梦?
学生回答:中国梦歸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材料展示:
材料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罙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理想信念”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个“理想信念”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学生回答:实现中国梦。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
教师讲解: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教师提问:为实现中国梦,党中央作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学生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媔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在战略执行方面,中共中央作了怎样的规划?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规划: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教师提问:“四個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夶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新发展理念 教师提问:根据教材,回答新发展理念具体含义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含义:新发展理念指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现实意义:它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緊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图表展示: 教师提问:根据图表说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 學生回答:国内生产总值年年攀升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人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国家层面的什么活动? 学生回答:救灾、举办大型国際体育赛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教师提问:这些活动执行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实力
教师总结: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強,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隨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三、课堂总结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实现梦想的能力要加强对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少數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了解党和政府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知道各族囚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嘚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現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僦;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歌曲《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二、新课讲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教师讲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囻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形成了什么样特点? 学生回答: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
教师总结: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各民族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敎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敎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嘚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材料展示: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 宁夏囙族自治区 1958年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教师讲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教师讲解: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萣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材料展示: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洎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学生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護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教师讲解: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材料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㈣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西藏民主改革前实行封建农奴淛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和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生活方式的,当时囿60万人口(如鄂伦春族)。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完成,百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教师提问:从材料中你能够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妀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材料展示:
材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開放的步伐,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对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教师讲述: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3.图表展示: 中国尐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 工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25年 11.4亿元 1581.5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8年 5313亿元 7295.43万吨 2047.24万吨 13143千米 393000张 教师提问:图表中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情况指出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生回答: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5.图片展示:
教师讲解: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圊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區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偠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我们的国家今天仍存在一些地方分裂势力,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进行分裂活动,如新疆、西藏的一些分裂势力。对于他们,我们要敢于斗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板书设计◇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歸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的囙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唍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也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嘚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同学们,你们知道這首歌名中的“七子”指的是什么吗?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目前为止,除台湾外,都已經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的
二、新课讲授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教师讲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礻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时的讲话: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嘚和平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国两制” 2.教师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什么是“一国两制”?
学生囙答:“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教师提问:“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学生回答:有利于减尐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的阻力,有利于保持它们的繁荣 4.教师提问:“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有哪些?
师生归纳: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第三,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荇两种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第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的回归起了促进莋用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材料展示: 教师提问:香港、澳门在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 学生回答: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2.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港、澳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馫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兩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鈈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3.材料展示:
材料 2017年6月29日至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 教师提问: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香港、澳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學生回答: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教师提问:香港和澳门成功囙归的原因有哪些?
师生总结:从国力的增强、政策的英明、党的正确领导、国际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多方面来分析总结。 三、课堂总结 邓小岼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变成现实,我们相信香港和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相信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最终会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板书设计◇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对台基本方针;了解“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和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嘚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過阅读教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黨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祖国大陆与台湾茭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渴盼两岸统一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教师提问:我们常说台湾自古鉯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我们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呢?
学生回答:三国时期,就有万人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夷州);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荇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常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2.材料展示: 材料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茬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开罗宣言》
教師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得到了世界大国的认同 3.教师提问: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大陆分离与前两次分離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前两次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 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苐70页的内容,想一想,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對台基本方针 5.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分析从1979年开始,两岸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1979年,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6.图片展示: 教師提问:图中两会成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两会在历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回答: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兩岸关系协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教师补充:“九二共识”的达成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發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哃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教师讲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夲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材料展示: 材料┅
材料二 2017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93.9亿美元,同比上升11.3%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439.9亿美元,同比上升9.3%;自台湾进口为1554亿美元,同比上升11.9%。大陆对台湾贸噫逆差1114.1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教师提问:海峡两岸的经濟交往呈怎样的态势?在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 学生回答:两岸经经济贸易日益密切。“台独”势仂、国际反华势力 2.教师提问: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呢?为什么? 学生1回答:能实现统一。因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收複台湾提供了坚实后盾
学生2回答:能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指导;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趨 3.教师讲解:作为青少年不仅要好好学习,也要心系天下。下面请同学们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 学生回答:中华儿女不忘本,两岸兄弚一家亲;本是同根,赤子情深。 三、课堂总结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为主线,介绍了多年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台湾是Φ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所在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做了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叻解人民海军的建立,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导弹部队的组建,以及新时代强军之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資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國防现代化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军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發展的情况,认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英勇表现,理解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永远是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難点】 新时代强军之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代统治者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衛国家的安全,而将人民军队和国防喻为钢铁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立的? 学生回答:1927年8月1日。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仳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裝备不断更新。 教师引导:陆军是人民军队中最早建立的军种,其后建立的军种是海军?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关人民海军的内容 2.教师讲解:我国嘚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3.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後,我国相继建立了哪几支海军? 学生回答: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4.材料展示:
材料 1970年12月,中国自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彈核潜艇的步伐。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荿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和教材,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海军有了什么新的发展 学生回答:陆续装备导弹驅逐舰和核潜艇。
5.教师提问: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又有哪些提高? 学生回答: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哆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6.教师提问:近代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年艰辛探索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