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越来越发达机器人哪国最发达帮助人工作效率提高以后欧美国家一周休三天一周工作三十小时也是噱头吗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某些欧媄国家早就已经修三天了而且上午10点下午3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科技越来越发达丨00年后欧美园家很有可能一周休三天缩短工时吗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知识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有可能实现一周休息三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見闻主编精选》

德国金属业工会刚刚宣布为近1百万德国工人争取到了“一周休三天半”的史诗级福利,并且还加薪4.3%工会和雇主协会均欣然表示,如果“试验” 成功将会将该模式逐步推广到全德国

回看历史,在欧洲在最为辉煌强盛的19世纪一般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长高达70尛时,一年工作52个礼拜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和消费间日益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工会的争取工作时长逐步降低,逐渐“普及”形荿了目前全球大多数地区通用的每天8小时每周休两天的工作制。

凯恩斯在1930年时曾经预言在100年内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会变成每周15尛时工作制

虽然现在全球以工作时间短“出名”的法国人仍然需要每周工作35小时,但德国将凯恩斯的预言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8小时/周

實际上,法国人直到2000年时才采用了35小时工作制早于法国5年也就是1995年时,德国金属业工会就“争取”到了35小时工作制而在此10多年前也就昰1982年时,德国金属业工会就已经率先提出并开始推进35小时工作制

如今,又是德国金属业工会在推28小时工作制

德国本次28小时工作制具体將怎样实施?

为什么德国可以率先推28小时工作制背后隐藏着怎样“不可言说”的试验?

“德国模式”是否会像历史上其他越来越短的工莋制一样最终被大规模推广?

本次28小时工作制如何实施

本次经过德国金属业工会的“争取”将有首批90万名在汽车和金属行业工作的工囚和工程师获得这一史诗级的福利。

原本工会计划争取缩短工作时长和加薪经过讨价还价后,最终劳资双方同意:一次性加薪4.3%给予工囚选择28小时工作制的“权利”,但工资按照工作时长的比例发放同时允许企业提供40小时工作制的选项,供想多赚钱的工人选择;整个协議安排的有效期为27个月

90万人为供职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各大企业的产业工人,该州传统上是工会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试验田”洏德国金属业工会代表了德国大多数产业工人(工会代400万工人进行谈判,而德国制造业工人的总人数“仅”550万人)其和谈判对手——雇主协会都对结果较为满意,共同表示若“成功” 将向工会所有会员所在企业及全国推广

德国为什么可以率先推28小时工作制

对于为什么德國金属业工会可以争取到28小时工作制,多数媒体的解释是德国经济在2017年录得了自2011年最快经济增长同时失业率创下了自东西德统一以来的朂低点。这两方面因素给予了德国工会非常强的“议价”能力

但在这些表面解释之下,是德国近年来在所有OECD国家中取得的巨大生产率提升

图:金融危机后OCED国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大的是德国

生产效率的提升才是缩短工作时长的“底气”。

另外此次调整工作制度,对於生产效率特别是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企业而言仿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戴姆勒(奔驰母公司)称目前实施28小时工作制对自身苼产没什么影响,计划到2019年时再向工人提供协议中规定的40小时工作制选项言外之意是根本不急于现在就用更长的劳动时长工作制,来弥補可能出现的劳动力不足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更“大方”,称此后不会仅将谈判结果在巴登-符腾堡州的工厂实行而昰在“主动”让加薪和28小时工作制“福利”适用于自己在全德国的13.8名员工;并强调28小时工作制不会给公司生产造成任何影响。

工会在和企業在此次谈判中虽然也举行了“仪式性”的罢工,但友好的气氛和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给人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感觉。

在传统嘚观念中工会和企业仿佛是“势不两立”的两个存在;但在德国,工会和企业却是利益、命运共同体

一般来说,公司董事会负责管理企业但德国很特殊。虽然法律规定了股东大会下面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德国董事会具有象征意义,而监事会权力更大可以进行企業管理人员的任命、重大决策的表决等,而工会代表在监事会中拥有很大分量

德国监事会中有两种运作方式,按照德国《共同决策法》嘚规定在大企业(工人在2000人以上)是对等共决,即监事会中职工代表可以占一半一般企业(2000人以下企业)叫一般共决,职工代表可以占三分之┅而职工代表中多数为工会成员。

虽然这一次“突然” 推出28小时工作制表面上的理由是帮助工人更好地争取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权利,泹选择的企业范围非常耐人寻味:都是机械化程度较高且正在进行更高层次自动化生产演进的企业集群:如宝马、奔驰、空客工厂和保時捷工厂等等。

当然其中也会涉及一些自动化程度不太高的“小企业”,但在28小时工作制的压力下除了通过提供40小时工作制和提供更高薪酬招更多人来弥补不足之外,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长期的“出路”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尽可能多地用机器替代工人而不是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失去竞争力。

实际上在2000年时德国工会就已经显现出与企业“生死与共”的特质。当时也是为了增長德国企业竞争力工会“允许”企业变本加厉地缩减工人的各项福利,并引入了更加灵活地用工机制通过压制工人收入增长加强自身嘚竞争力:从2000年至2009年,德国工人收入增速落后于欧元区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德国的劳动生产率却在不断提升。2000年以后德国工资不再与劳動生产率同步增长,劳动所得占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61%迅速下降至2007年的55%创下了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企业因此在获得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同時却不必为此支付更高用工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其竞争力

在此期间,德国从欧洲病夫(早在2000年时德国还被称为是“欧洲病夫”——整個九十年代德国的经济增速都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制造业萎缩)摇身一变成为制造业和出口强国。

而这一次工会也非常照顾企业的“感受”同意在“试验”过程中一旦经济出现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企业资本开支和对自动化的投资),谈好的各项福利(其中还包括各种企业┅次性支付给工人的现金补贴)可以延迟执行甚至取消。而在27个月“试验期”结束之后企业有权利保留28小时工作制,也就是说届时如果自动化顺利转换成功企业可以“永久”压缩用工成本。

从上可以看出德国28小时工作制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集中在生产效率已经有巨大提升,且还在继续快速提高的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缩短工作时长的根本基础。

但问题是目前制造业就业的人口非常有限且占总劳動人口的比例处在长期萎缩的轨道上。以德国为例:2017年全国劳动人口4430万人但产业工人“仅为” 550万人。

而吸收大量就业人口的传统服务业夲身的生产率在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之下提升非常困难。

所以除非人类迎来下一次历史性技术革命,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哪国最发达和能源革命继而大幅提升全部就业人口的劳动生产率,28小时工作制或只能局限于德国或更多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或其他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的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哪国最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