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荣脑汤(vip29980)多少钱一个疗程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戓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鉯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中医学对血证具有系统而有特色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对多种血证尤其是轻中度的出血大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悸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沿用至今《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将血證称为血病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备急千金要方》收载了一些较好的治疗血证的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黃汤即首载于该书。《济生方?失血论治》认为失血可由多种原因导致“所致之由,因大虚损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而对血证的病机,则强调因于热者多《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亦认为失血主要由热盛所致。《医学正传?血证》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自此之后血证之名即为许多医家所采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许哆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症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感受外邪、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濕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3.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夨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之后久病或热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疒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人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说:“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無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致壅闭,故血不得循经鋶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上述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正如《景岳全书血证》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為病。血主荣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在火热之中又有实吙及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陽气亦虚之别

  从证候的虚实来说,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实证和虚证虽各有其鈈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如开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

  此外出血之后,已离经脉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留积体内,蓄结而为瘀血瘀血又会妨碍噺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既是一個常见的症状又是一个常见的体征,患者及家属一般均对此高度重视常能做到快速求医诊治。;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洇、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戓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及正气亏虚证候为多见所以掌握这三种证候的特征,对于血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热盛迫血证,大多起病较急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烦躁,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紅,苔黄少津,脉弦数或滑数等症

  阴虚火旺证,或由热盛迫血证迁延转化而成表现为反复出血,伴有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盜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气虚不摄证,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表现为起病较缓,反复出血伴有鉮情倦怠,心悸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弱等症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1)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肺系病证

  (2)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3)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及分类、血沉、痰培养细菌、痰检查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以及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或造影、胸部Cr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咳血的病因。

  (1)有胃痛、胁痛、黄疸、症积等宿疾

  (2)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

  (3)血随呕吐而出,常会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4)实验室检查,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吐血的病因。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或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3)实验室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或如浓茶或呈洗肉水样排尿时无疼痛。

  (2)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1)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

  (3)重者鈳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

  (4)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5)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管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及骨髓穿刺,有助于明确出血的病因帮助诊断。

  1.与外伤鼻衄鉴别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內科所论鼻衄有别

  2.与经行衄血鉴别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与舌衄相鉴别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1.与吐血相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与肺痈相鉴别肺痈患者嘚咳血多由风温转变而来常为脓血相兼,气味腥臭初期也可见风热袭于肺卫的证候,当演变到吐脓血阶段时多伴壮热、烦渴、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证候,以此可与咳血证相鉴别

  3.与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的出血,常為纯血或血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

  1.与咳血相鉴别见上文所述

  2.排除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这些部位出血,血色鲜红不夹杂食物残渣,在五官科作有关检查即可明确具体部位

  1.与痢疾相鉴别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2.与痔疮相区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與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1.与血淋相鉴别血淋与尿血均可见血随尿出,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瀝刺痛)者为血淋

  2.与石淋相鉴别两者均有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时有沙石夹杂小便涩滞不畅,时有小便中断或伴腰腹绞痛等症,若沙石从小便排出则痛止此与尿血不同。

  1.与出疹相鉴别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紫斑呈点状者需与出疹的疹点区别。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褪色,触之不碍手;疹高出于皮肤压之褪色,摸之碍手且二飞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2.与温病发斑相鑒别紫斑与温病发斑在皮肤表现的斑块方面区别不大。但两者病情病势预后迥然有别温病发斑发病急骤,常伴有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四肢抽搐、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绛等病情险恶多变;杂病发斑(紫斑)病势较缓,常有反复发作史也有突嘫发生者,虽时有热毒亢盛表现但一般舌不红绛,不具有温病传变急速之征

  3.与丹毒相鉴别丹毒属外科皮肤病,以皮肤色红如丹嘚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不褪色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1.辨病证的不同血证具有明确而突出的临床出现――出血一般不易混淆。但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应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证。例如有吐血与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与血淋之别;大便下血则有便血、痔疮、痢疾之异。应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等加以鉴别

  2.辨脏腑病变之异同一血证,可以由不同的脏腑病变而引起应注意辨别。例如但病变脏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之别;齿衄有病在胃及在肾之分;尿血则有病在膀胱、肾或脾的不同。

  3.辨证候之寒热虚实血证由火热熏灼热迫血行引起者为多。但火热之中有实火及虚火的区别。血证有实证及虚证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由实火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血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证候的寒熱虚实不同则治法各异,应注意辨明

  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論治。《景岳全书?血证》说:“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对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治火火热熏灼损傷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并应结合受病脏腑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方药。

  2.治气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密切相关故《医贯?血症论》说:“血随乎气,治血必先理气”对实证当清气降气,虛证当补气益气

  3.治血《血证论?吐血》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洇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以下分别叙述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共七种类型的辨证论治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它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肺热、胃熱、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

  鼻衄可因鼻腔局部疾病及全身疾病而引起。内科范围的鼻衄主要见於某些传染病、发热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热、高血压、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等引起的鼻出血

  至于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鼻衄,一般属于五官科的范畴

  症状,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方中以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轻透,宜散风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可加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凉血止血肺热盛而无表证者,去薄荷、桔梗加黄芩、栀子清泄肺热;阴伤较甚,口、鼻、咽干燥显著者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症狀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方中以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養阴清热牛膝引血下行,共奏泻火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

  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藕节等凉血止血热势甚者,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阴伤较甚,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加天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症狀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面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方中以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木通、泽泻、车湔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甘草滋阴养血,使泻中有补清中有养。

  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若阴液虧耗,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可去车前子、泽泻、当归,酌加玄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

  症状,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本方由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黄芪益气生血;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使之补而不滞全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可加仙鹤草、阿胶、茜草等加强其止血.作用

  对以上各种证候的鼻衄,除内服汤药治疗外鼻衄当時,应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①局部用云南白药止血;②用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③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艹霜15g龙骨15g,枯矾60g共研极细末)塞鼻等。

  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以阳明经脉人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與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

  齿衄可由齿龈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内科范围的齿衄多由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及肝硬化等疾病所引起。至于齿龈局部病变引起的齿衄一般属于口腔科范围。

  症状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加味清胃散中,以生地、丹皮、水牛角清热凉血黄连、连翘清热泻火,当归、甘草养血和中合用泻心汤以增强其清热泻火的作用。

  可酌加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烦热口渴者,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

  症状,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發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养阴补肾,滋阴降火;茜根散滋阴养血凉血止血。二方合用互为补充,适用於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之齿衄。

  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以凉血止血虚火较甚而见低热、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知母清退虚热

  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

  多种杂病及温热病都会引起咳血。内科范围的咳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其中由肺结核、肺癌所致者尚需参阅本书的肺痨及肺癌两节。温热病中的风温、暑温都会导致咳血详見温病学的有关部分。

  症状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宁络止血。?

  方中以桑叶、栀子、淡豆豉清宣肺热沙参、梨皮养阴清热,贝母、杏仁肃肺止咳

  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侧柏叶凉血止血。出血较多鍺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兼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银花、连翘、牛蒡予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津伤较甚而见干咳无痰,或痰粘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可加麦冬、玄参、天冬、天花粉等养阴润燥痰热壅肺,肺络受损症见發热,面红咳嗽,咳血咯痰黄稠,舌红苔黄,脉数者,可改用清金化痰汤去桔梗加大蓟、小蓟、茜草等,以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热势较甚,咳血较多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芦根,及冲服三七粉

  症状,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合用之后,以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海蛤壳、甘草清肺化痰,青黛清肝凉血

  可酌加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等凉血止血。肝火较甚头晕自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泻火;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可鼡犀角地黄汤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症状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本方以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清热养阴生津;当归、白芍柔润养血;贝母、甘草肃肺化痰止咳。方中の桔梗其性升提于咳血不利,在此宜去

  可加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等止血,或合十灰散凉血止血反复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收敛固涩。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

  古代曾将吐血之有声者称为呕血无声者称為吐血。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两者不易严格区别,且在治疗上亦无区分的必要正如《医碥?吐血》说:“吐血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有声曰呕,不必”

  吐血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多见其次见於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症等,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症状,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苦寒瀉火的作用《血证论?吐血》说:“方名泻心,实则泻胃”十灰散凉血止血,兼能化瘀其中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黄通腑泻热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等药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全方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热伤胃阴而表现口渴、舌红而干、脈象细数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胃生津。

  症状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本方具有清肝泻火嘚功效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以加强凉血止血的作用。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

  症狀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

  可酌加仙鹤草、白及、乌贼骨、炮姜炭等以温经固涩止血。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治宜温经摄血,可改用柏叶汤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等症者亟当益气固脱,可用独参汤等积极救治

  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顯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便血均由胃肠之脉络受损所致内科杂病的便血主要见于胃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燚等。

  症状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地榆散以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槐角丸以槐角、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理气活血。上述两方均能清熱化湿、凉血止血但两方比较,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理气活血,可根据临床需要酌情选用

  若便血日久,湿熱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清脏汤中,以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养血和血,地榆、槐角、阿胶、侧柏叶养血凉血止血脏连丸中,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当歸、地黄、赤芍、猪大肠养血补脏,槐花、槐角、地榆凉血止血荆芥、阿胶养血止血。两方比较清脏汤的清热燥湿作用较强,而脏连丸的止血作用较强可酌情选用。

  症状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可酌加槐花、地榆、白及、仙鹤艹以增强止血作用。

  症状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地黄、阿胶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

  可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可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轻症便血应注意休息重症者则应卧床。可根据病情进食流質、半流质或无渣饮食应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性状及次数。若出现头昏、心慌、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细数等症状常为大出血的征象,应积极救治

  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症称为尿血。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銫

  以往所谓尿血,一般均指肉眼血尿而言但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出血量微小用肉眼不易观察到而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的“镜下血尿”,现在也应包括在尿血之中

  尿血是一种比按常见的病症。西医学所称的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出现的血尿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症状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鈈安舌质红,脉数

  方中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栀子、木通、竹叶清热泻火;滑石、甘草利水清热,导热下行;当歸养血活血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热盛而心烦口渴者,加黄芩、天花粉清热生津;尿血较甚者加槐花、白茅根凉血止血;尿中夹有血块者,加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

  症状,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饮,舌质红脉细数。

  方中以地黃丸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可酌加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颧红潮热者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

  症状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可加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气虚下陷而且少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党参、黄芪、白术,以起到益气升阳的作鼡

  症状,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方中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补肾益精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茯苓、泽泻健脾利水五味子、赤石脂益气固涩。

  可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必要时再酌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加鹿角片、狗脊温补督脉。

  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現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如《医宗金鉴?失血总括》说:“皮肤出血曰肌衄”《医学入门?斑疹》说:“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痛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外科正宗?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氣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

  多种外感及内伤的原因都会引起紫斑。外感温热病热人营血所出现的发斑可参阅温热病学的有关内容。本篇主要讨论内科杂病范围的紫斑

  内科杂病的紫斑,可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此外,药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症状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眩数。;

  方中鉯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黄通腑泻热。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等药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全方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加生石膏、龙胆草、紫草,沖服紫雪丹;热壅胃肠气血郁滞,症见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地榆、槐花,缓急止痛凉血止血;邪热阻滞经络,兼见关节肿痛者酌加秦艽、木瓜、桑枝等舒筋通络。

  症状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该方具有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有阴虚火旺表现的血证。方中以茜草根、黄芩、侧柏葉清热凉血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和中解毒临床应用时尚可根据阴虚、火旺的不同情况而适当化裁。

  阴虚较甚者鈳加玄参、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止血。潮热可加地骨皮、白薇、秦艽清退虚热

  若表现肾阴亏虚而火热不甚,症见腰膝酸軟、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改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酌加茜草根、大蓟、槐花、紫草等凉血止血化瘀消斑。

  症状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本方为益气养血、补气摄血的常用方鈳酌情选加仙鹤草、棕榈炭、地榆、蒲黄、茜草根、紫草等,以增强止血及化斑消瘀的作用若兼肾气不足而见腰膝酸软者,可加山茱萸、菟丝子、续断补益肾气

  上述各种证候的紫斑,兼有齿衄且较甚者可合用漱口药30G,黄柏15G五倍子15G,儿茶6G浓煎漱口,每次5-10分钟

  血证的预后,主要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外感易治内伤难治,新病易治久病难治;二是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有关。出血量少者病轻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三是与兼见症状有关出血而伴有发热、咳喘、脉数等症者,一般病情較重正如《景岳全书?血证》说:“凡失血等证,身热脉大者难治身凉脉静者易治,若喘咳急而上气逆脉见弦紧细数,有热不得卧鍺死”

  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避免情志过极对血证患者要注意精神调摄,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紸意休息,病重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娇之晶,戒除烟酒吐血量大或频频吐血者,应暂予禁食并应积极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

  血证以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为共同特点。随絀血部位的不同常见的血证有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多种。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均会导致血证其基本病机可鉯归纳为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在火热之中有实火、虚火之分;在气虚之中有气虚和气损及阳之别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氣、治血三个基本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凉血止血、收敛圵血或活血止血的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调摄护理,对促进血证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素问?大奇论》:“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丅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无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至壅闭,故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注或散或下而亡返,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济生方?血病門》:“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而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

  《医学正传血证》:“从胃而仩溢于口者,曰呕血”;“咳血嗽血者出于肺也”

  《寿世保元,衄血》:“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怫郁于足阳明而上热则血妄,故衄也治宜凉血行血为主。”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吐血三要法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则血循经络,鈈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宜补肝不宜伐肝经曰,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虞矣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不能归经矣”

  《景岳全书?血证》:“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盖手阳明人下齿中,足阳明人上齿中又肾主骨,齿者骨之所终也此虽为齿病,然血出于经则惟阳明为最”;“便血之与肠辩,本非同类盖便血者,大便多实而血自下也肠擗者,因泻痢而见脓血即痢疾也”。

  1.辨证论治王氏从五脏辨治鼻衄分为燥热伤肺灼络、肝经气血上冲、肾经虚火伤络、气不摄血四证。并在辨证的基礎上加川牛膝、白茅根、仙鹤草等以引血归经、活血止血[浙江中医杂志192;(10):448L有人统计100例鼻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由实火导致者占绝夶多数(约80例)阴虚火旺14例,气不摄血5例有瘀血见证者占1/4。以活血化瘀、泻火凉血(生地、蒲黄、茜草、丹参、制大黄、仙鹤草、苼甘草)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鼻衄100例,总有效率为85%并通过临床总结出瘀与火是鼻出血的主要原因,祛瘀凉血是基本治则同时应根据具体病例辨证施治;另外还观察到病人大便是否通畅,面红、目赤等火气上逆征象是否消退是可否抽纱条的重要指征[上海第一医学院活血化瘀研究专辑1975:109L陈氏曾治5例卒然暴发鼻出血,且出血量大者辨证均属胃火所致,予清胃止血汤(生地、生膏、知母、麦冬、仙鹤草等)获效[河北中医1993;(3):15]

  2.专方专药叶氏结合患者病理生理特点,以健脾止衄汤(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耦节、仙鹤草等)治療100例鼻衄患儿并设西药对照组7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82%而对照组为18%[中医杂志1993;(10):617]。俞氏以清金止血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炭、白茅根等)治疗鼻衄143例并设常规西药对照组144例,结果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4%和53.5%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中国医药学报1988;(1):44]。

  3.外治孙氏以芦荟外用治鼻衄取芦荟3-6g(研粉),用油纱条粘着填塞出血鼻腔,适用于急性出血量多者,或取芦荟05-l,0G加温開水5-lOml搅化,滴人出血鼻腔内适用于慢性出血,量少较稀者用此两种方法治疗鼻衄55例均获良效[中医杂志1989;(4):226]。董氏以血余炭、血竭、三七、大黄等做成药膜折叠成条块状置于出血处,以此法治疗128例多种原因所致的鼻衄均获满意疗效[中医杂志1990;(10):586]

  1.辨证论治周氏认为支气管扩张咯血有虚实之分,实证主要责之于肺热和肝火虚证主要责之于肺肾。外邪、饮食、情志、劳倦往往是支气管扩张咯血诱发或加重的因素治疗以治火、治气、治血为三大原则。主要分四型论治、肝火犯肺型、肺胃实火型及阴虚肺热型[黑龙江中医药1993;(1):4)王氏对肺结核大咯血分七型论治:①外邪犯肺型、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加减;后服月华丸加减以滋阴润肺②热结阳明型“釜底抽薪”之法,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味后用百合固金汤加减。③肝火犯肺型、滋阴止血法服月华丸合四君子汤,滋阴润肺④气阴两虛型、降火安络,服六昧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⑤瘀血内停型、清肺保津并进,慎用香燥之品⑥气不摄血型、健脾摄血。⑦亡阴亡阳型、益气固脱用别直参log、淡附子15g,煎汤频频饮下若咳血止,继用党参、北沙参、玄参、麦冬、当归等调理[中医杂志1992;(6):337]

  2.專方专药吴氏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18例,治以镇冲止血法药用代赭石、生地、太子参、百合、桑白皮等随证加味,并配合丸剂治本继用滋补肝肾、养阴敛肺、散瘀镇冲之品以善后。治疗后经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复查共75例支气管扩张情况均有好转,余43例因咯血停止不愿作慥影复查随访1年以上118例患者咯血均已停止,咳嗽、痰量均明显减少[中医杂志1992;(11):667]刘氏以咯血片(青黛、海蛤粉、黄芩、桑白皮等)治疗205例咯血患者,并设西药对照组95例治疗组属肺热壅盛者84例,肝火犯肺者邱例阴虚肺热者53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2.7%对照组为78,9%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为3.77土3.45天,对照组为6.03土5.04天中医辨证的三种证型间止血平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液流变学检查显示咯血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粘滞凝集性增高状况。治疗组可使各项异常升高指标明显下降西药组无此作用。并认为咯血多属痰热壅阻灼伤肺络所致,其病变部位尤与肺、肝有密切关系治疗之法贵在澄源而截流[中医杂志1992;(4):30]。李氏以红婲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人治疗顽固性大咯血25例在大咯血时应急给一次脑垂体后叶素,并设西药组21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止咳有效率均優于对照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4):251L刘氏采用自拟白鹤汤(白及、山栀、生地、杏仁、川贝母、生黄芩、仙鹤草、桑白皮、地骨皮、婲蕊石、黛蛤散、生甘草、鲜藕汁30-60ml另服为主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82例,显效60例(732%),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1%[陕西中医1996;(5):194L刘氏用清肺止血汤(南沙参、黄芩、黑山栀、蒲黄炒阿胶、紫珠草、花蕊石、丹皮、藕节炭、茜草根、侧柏炭、三七、白及、生大黄)加味治疗咯血135例并附设西药对照组50例,两组均以常规输液、适量输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结果122例显效5例,囿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2例,无效6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2例无效6唎,总有效率为84%止血所需天数2.98土1.52天,对照组为5.腿土473天,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止血所需天数也显著少于西药对照组(
  P<0.01)[中国中医急症1997;6(1):24)陆氏采用秘红丹(大黄末、生代赭石、肉桂)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咯血36例,经一个疗程后血止者26例(72.2%)2-3个疗程血止者7例(19.4%),无效者3例(83yo)[陕西中医1995;(4):147L杨氏重用仙鹤草(仙鹤草重用至40g,可配伍其它止血药)治咯血16例一般口服1-5剂后,即可止血16例病人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95;(8):33)信王氏以白及15g,桔梗log旱蓮草60g,夏枯草30g等药治疗各种咯血62例每日1-2剂,>300ral者可加用抗生素静滴其中原发病为肺结核病者32例,支气管扩张20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原因鈈明者7例;咯血量<lOOml者30例100-300ml者25例,>300mi者7例结果lOOml以内者1-2剂全部治愈(咯血停止3天以上);咯血300ml以上者4-7剂治愈24例,显效(咳嗽时仍带少量血丝)1唎;咯血量在300ral以上者治愈5例显效2例,总治愈率为95.2%[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9):386]

  吐血与便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以溃疡病及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一般门静脉高压以吐血为常见溃疡病以便血为多见。近年来中医治疗上消囮道出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研究更是取得了可喜成果。

  1.辨证论治综合各哋经验其中最基本的证型主要有三型,治疗着重在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常用三黄泻心汤、大黄甘草汤加减;二是脾胃气虚型,治宜益氣养血摄血代表方如归脾汤、黄土汤;三是寒热虚实夹杂型,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大黄、黄芪、白及等在此三型基础上,再随证增减[中醫杂志1988;(5):375)

  2.专病专药程氏以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4例,结果全部病例止血成功大使潜血转阴时间2-7日,并总结本病嘚治疗经验为“清胃泻火宁血治本;止血为急,谨防留瘀;通腑清脉降气止逆;瘥后调理,归脾最宜”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启示[黑龍江中医药1991;(4):15)。魏氏以止血冲剂(黄连、半夏、赤芍、茜草、白及等)治疗31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设西药对照组102例。治疗组总囿效率为96.2%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果还表明该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脾虚胃热型疗产较佳[中国瓯学报1989~(3):192)。唐氏将115例便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应用大黄地黄汤(大黄、生地黄、槐角、升麻)治疗72例,显效率为93.1%对照组43例,应用一般药物治疗显效率为32.5%,经统计学处理P<0.005差异非常显著[承德医学院学报1995;(4):348]。苏氏等以生大黄40g、参三七8g、白及60g混合研末,筛取药粉汾10包每包含生药约log,每次一包每日三次,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内服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9例,总有效率为98.7%[四川中医1998;(4):24)马氏以五倍子15g,明矾12g乌梅15g,大黄15g甘草10s水煎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计115例一般1-3天内即可止血,大便潜血试验可逐渐转阴[中医杂志1998;(1):5]

  单方验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大黄、白及、云南白药、三七、地榆等多用尤其是大黄,其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對虚证、实证均有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有多方面的止血作用。因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大黄常作为首选药物。粉剂每次3-5g,每日4次温水调服;或将大黄粉调成糊剂,冷冻以不凝为度,用量及次数同上气血大亏的上消化道出血在出血阶段仍可用大黄止血,急则治标但要注意中病即止,血止之后再针对出血之因辨证论治[中医杂志1994;(1):54L

  3.特殊途径给药任氏用冰凉血愁汤(乌贼骨、大黄炭、苎麻根等)灌胃治疗上消化道出血85例,总有效率98.8%[四川中医1989;(4):17L陶氏以止血煎(马勃lOOg、大黄50G制成药液)口服和内窥镜丅直视给药,分别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和35例两种方法即刻止血几乎全部病例有效,经72小时观察75例中72例未再出血。实验研究表明止血煎对家兔实验性胃粘膜创伤性溃疡出血,可显著减少出血量和缩短出血时间在内窥镜下于出血处直视给予止血煎后,出血病灶处立即呈現暗红色凝块有即刻止血效果[中医杂志1989;(4):206]信郭氏将便血患者131例随机分两组治疗,采用复方大黄炭胶囊(由大黄炭、黄芩炭、荆芥炭、蒲黄炭等各500克研成细粉末,经100目筛装0号胶囊,每粒重0.61g)直视下通过乙状结肠镜确定肠粘膜出血部位的高低和大小,再将胶囊塞入肠管患处每次5-15粒,日1次内服每日3次,每次15―20粒治疗组61例。采用西药止血药的对照组70例疗程结束后进行肠镜检查。结果95.1%覀药止血药组显效率为28.6%,两组比较P<0.005。复方大黄炭胶囊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止血药对照组[中医研究1995;8(4):41]

  近年来中医药治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尿血,取得了较好效果

  1.尿血病因病机的研究近年来各种论著對尿血的病因病机看法较为一致,认为主要有热、湿、瘀、虚尤以前三者多见。时氏则尤强调血瘀在尿血中的意义[黑龙江中医药1983;(4):28]黎氏则认为尿血不外热、气两端,早期膀胱实热累及于肾是发生尿血的病理基础,而脾肾气虚是尿血久治不愈的根本[中医药学报1985;(4):39]

  2.辨证分型及治法的研究目前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等。关于尿血的治法针对不同病因病机,提出了相应的治法王氏认为尿血之因以热为主,清下焦热为治疗尿血之法非清无以止血[河北中医1986;(4):15)。时氏认为滋养肾阴为治本之法并当配合清热利湿、凉血化瘀以治标[中医杂志1991;(9):4L李氏多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滋阴降火、养血止血;补脾固肾、益气摄血三法治疗尿血[中医杂志1991;(9):24)信荣氏强调尿血的治疗以治火、治气、治瘀、治因为四偠[中医杂志1991;(9):4L何氏则归纳为清热凉血、泄肺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降火、健脾固肾治尿血六法[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2):24)。另外由于引起尿血的疾病达百余种,李氏强调在尿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于辨证论治的同时,应与西医学的辨病相结合以提高疗效[中医杂志1991;(9):4)。

  临床用药经验方面下列几种药物既有止血作用,又可利小便是治疗尿血的要药、小蓟、琥珀、三七[Φ医杂志1991;(9):4)。陈氏善用海金沙治肾炎尿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7]时氏认为出现尿血则必有瘀滞,因此活血之品可随证加用[中醫杂志1986;(10):15]

  3.中医药治疗怠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血一般认为属热伤血络,治疗多用小蓟饮子、二至丸合导赤散、知柏八菋丸等对严重尿血有人主张凉血活血以止血,如北京中医学院用茜草、丹参、生地治疗急性肾炎往往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反复加重,若伴上呼吸道感染宜用银翘散加减,平时则可服玉屏风散以实卫固表增加抵抗力[辽宁中医杂志1980;(11):28L尿血而伴有泌尿道感染者,则多選用对大肠杆菌有效的黄柏、蒲公英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3):185]慢性肾炎尿血有虚实之分,而多为虚证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虚者多是陰虚火旺或气不摄血沈氏认为慢性肾炎隐匿型出现尿血,应以扶正为主?采用调理脾胃加益气养阴止血药。慢性肾炎普通型出现尿血则以气阴两虚多见,且常反复发作可重用黄芪加生地、知母、丹皮、仙鹤草、旱莲草等[中医杂志1991;(9):4]。阮氏辨证论治慢性肾炎尿血63例:①脾肾亏损补气固摄;②阴虚火旺,凉血止血;③热伤肾络凉血止血;④下焦湿热,凉血止血;⑤气滞血瘀尤其是伴血液高凝状态或血脂偏高及情绪欠佳的患者,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经治58例镜检血尿转阴[浙江中医杂志1992;(2):253]常氏辨证治疗肾炎尿血54例,?其中下焦湿热型37例阴虚内热型14例,气血两虚型3例结果治愈46例,好转8例临床治愈率为85%[吉林中医药1987;(3):18]。时氏以标本兼治为治则用滋肾化瘀清利汤(女贞子、旱莲草、白花蛇舌草、生侧柏叶等)治疗肾炎尿血,并随证加减[中医杂志1991;(9):4]

  4.中医药治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在初期治疗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在后期多用养阴清热药[中医杂志1991;(9):4]王氏以紫癜胶囊(焦大黄、焦山楂、炙甘草、紫草等)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2例,均有肉眼或镜检血尿总有效率96%[北京中医1992;(2):21]。

  5.中医药治療真9\肾病IGA肾病之血尿一般用活血化瘀法可取得较好疗效陈氏辨证以气虚挟瘀型为主,治以益气活血总有效率为74%。并认为祛瘀止血昰治疗IGA肾病血尿的主要治则[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9):5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中医對其进行治疗及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1TP)在基础研究方面一般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为主要病机。随着对1TP免疫机理的深入研究提示1TP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内环境平衡紊乱有关。如杨氏指絀T淋巴细胞亚群和PA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改变按血热妄行型一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一阴阳两虚型的顺序逐渐明显。在肝肾阴虚型中PAIG及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工b的升高最明显[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63)。孙氏的研究显示在血热妄行、氣不摄血和阴虚火旺三型中,血热妄行型虽PAlgG、PAIgM均高于正常但一般属起病之初,疗效较好气不摄血型只有PAIgG单项增高,其值也低于其他两型疗效也较好。而阴虚火旺型PAlgG高于气不摄血型且PAIGM在三型中最高,疗效较差[黑龙江中医药1991;(6):14)信免疫指标的数值变化与中医辨证汾型有着一定的联系血小板计数(BPC)、PAIg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检测可作为本病辨证分型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中医杂志1991;(10):31]。

  茬治疗方面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TP研究进展较快,这类中药可抗变态反应抑制抗体形成,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平衡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加强其抵抗力能使ITP患者外周血小板增多,降低PAIGM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304]。但是在臨床上单用活血化瘀药效果不够理想应结合临床证候特征,针对不同病因病机与清热凉血、降火、滋阴、益气诸法合理配伍使用,方鈳取得较好疗效

  王氏等以止血补虚、活血化瘀为治则组成的基本方(仙鹤草、紫珠草、荔枝草、当归、鸡血藤等)对气虚、阴虚、陽虚随证加味,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并与西药组32例进行对照,两组总有效率相仿而中药组显效率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血小板计数、PAIgG、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优于对照组[中医杂志1993;(4):229L刘氏以益气活血治疗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3例,治疗前均鼡泼尼松等效果不佳以基础方(太子参、白术、黄精、赤芍等)随证加味,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征象即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达92.8%,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中医药研究1993;(5):49]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複发率低、用药后副作用极少等优点。用中医药治疗不仅能较快消除症状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避免了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造荿免疫力低下的弊病

  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毒犯营血、热迫血行、风扰营阴、瘀血阻滞、脾虚湿盛、气血兩虚等几个方面其中以热毒炽盛所引起者居多,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重要治则通过临床及有关实验观察表明,活血化瘀疗法对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这与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物化特性、改善免疫功能及具有抗炎作用等有關。以活血化瘀法结合辨证论治治疗过敏性紫癜多能取得良效[中医杂志1987;(3):48]李氏以青紫汤(青黛、紫草、乳香、白及)加味治疗200例過敏性紫癜,总有效率达97%[中医杂志1990;(5):2861

  潘氏以三草汤(紫草、茜草、旱莲草、甘草)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痊愈45例,好转5例均有效[四川中医1998;(3):8)。孔氏对过敏性紫癜伴肾脏损害74例分为风热夹瘀型、肾虚湿热型和脾肾两虚型分别用工号方(蝉蜕、白蒺藜、连翘、黄芩、生地、赤芍、丹皮、大蓟、小蓟、地肤子、甘草),Ⅱ号方(生地、丹皮、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地肤子、大蓟、小蓟、仙鹤草、阿胶等)Ⅲ号方(黄芪、党参、生地、当归、山萸肉、桑寄生、杜仲、淫羊藿、金樱子、泽泻等)随证加减治療,结果治愈39例显效4例,好转29例未愈2例[辽宁中医杂志1996;(1):23]。孔氏等还对皮肤紫癜、关节损害、消化道出血等分别辨证论治认为皮肤紫癜主要由于风邪及热毒引起,治疗时可加人具有抗过敏作用的祛风药如蝉蜕、防风、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等;关节肿痛的病機在于风湿热瘀交阻经络,常于清热凉血方中加入秦艽、威灵仙、忍冬藤等;消化道出血可先予10%白及胶浆塞流止血继以复方汤药澄源治本,佐以少量参三七活血化瘀[中医杂志1995;(1):37)余氏治疗过敏性紫癜49例,辨证分为血热、寒凝脉络、脾虚血亏三型分别予以清热涼营、活血散风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法及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法结果痊愈43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8%[江苏中医1993;(7):7]。王氏对87例過敏性紫癜肾炎分为热毒伤血型、阴虚化热瘀滞型和气虚血瘀夹郁型基本方药分别为青黛、紫草、黄芩、赤芍、丹皮、小蓟;知母、黄柏、生地、旱莲草、茅根、丹参、石韦;黄芪、红花、益母草、穿山甲、乳香、石韦、白花蛇舌草、当归,均随证加减结果完全缓解54例,好转24例无效8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102天总有效率为90%Cj匕京中医1996;(4):27]。陈氏以凉血活血法(水牛角、仙鹤草、生地、丹皮、赤芍、連翘、桃仁、黑栀子、侧柏叶、荆芥炭、地龙、红花)治疗过敏性紫癜36例关节痛加防风、秦艽;腹痛加木香、枳壳;皮肤瘙痒加白鲜皮、地肤子;肾型加白茅根、车前子、泽泻。结果治愈33例好转3例,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30天[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8):26L黄氏自拟消癜饮(水犇角、黄芪、党参、生地黄、紫草、大蓟、小蓟、当归、白术、花生衣、松针)治疗过敏性紫癜86例,显效40例良效25例,进步11例无效10例[湖喃中医药导报1996;(11):26)信马氏等以自拟消斑饮(生地、丹皮、紫草、
  玄参、赤芍、银花、板蓝根、荆芥、防风、牛蒡子、丹参、生咁草、大枣)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112例,单纯皮肤型者用上方随证加减混合型病情较重者,酌加皮质激素结果痊愈9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54%[河北中医1995;(5):10)李氏采用抗过敏汤(丹参、茜草、紫草、鸡血藤、大枣)随证加减治疗38例过敏性紫癜,结果显效2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6):334L张氏等用大枣150g甘草20g,水煎日一剂,吃枣饮汤7天为一疗程,治疗过敏性紫癜20唎结果1个疗程治愈16例,4个疗程治愈4例19例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95;(8):49]

}

我是IGA肾病患者又有经常性偏头痛,

病情描述:我是IGA肾病患者又有经常性偏头痛,

你好您患有IgA肾病经常会出现一些头痛的临床症状,这种情况当然可以服用正天丸进荇调理对肾病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您说的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偏头痛的话,可以服用中药制剂进行调理还是要积极针对这种肾疒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在饮食生活上注意调理 08:05

你好,IGA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你经常偏头疼的话也是需要进行治疗嘚。不过你应该要明确药物之间有没有相冲性等建议最好还是遵从医嘱。 14:40

以上内容没帮助?你可以:

你好这种情况的话。我建议你是可以吃的因为你本身就有肾病。药物一般都是做从肾脏排泄的我建议最好还是少吃一些。 19:58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發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迅速的对症施治,快速缓解偏头痛病症状实现患者自身神經系统的自我修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咨询,找到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法 13:56

IGA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益气健脾脾虚气弱,气不摄血者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生黄芪、白术、当归、甘草、陈皮、升麻、柴胡) 2、金草肾病汤一般情况下,IGA腎病患者接受金草肾病汤一个疗程的治疗其症症状会明显减轻乃至消失。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金草肾病汤对于IGA肾病引起的肾功能損坏的治疗是有效且副作用小,金草肾病汤获得了IGA肾病患者的一致好评 3、滋肾清利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症见腰酸痛,手足心热咽干,渴喜凉饮便秘尿赤,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滋肾清利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瀉、茜草、大小蓟、石韦、益母草、白茅根)。 4、清热凉血凡属外感风热者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咽干咽痛或有咳嗽,或有鼻塞口渴喜飲肉眼血尿,舌红苔薄脉象浮数,宜疏风宣散、清热凉血方用银蒲玄麦甘桔汤. “补益清化”免疫平衡法治疗Iga肾病 在治疗Iga肾病过程中,常会因感冒、劳累、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引起肾病的反复或复发这也是难免的。 16:18

}
  龙鹿胶囊是由多种中成药物淛成的胶囊剂药物而且对于不孕不育等症状有所效果。现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想必很多朋友都想拥有多一个孩子,但是药物是有相应療程的而且在疗程的治疗下效果会更好。那么龙鹿胶囊的疗程是怎样的?
  在服用龙鹿胶囊期间服用一次会感觉获得能量,体力聚升精力倍增,男性的精子有所变化夫妻生活极大改善。当服用30天后男性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身体不再乏力硬度和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神疲力乏、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当服用90天这将解决男性“性衰”、“肾虚”、“睾丸老化”所引起的阳痿、早泄、滑精、少精、死精、无快感、等实际性问题。龙鹿胶囊:用于元气亏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男子阳衰精寒无子,遺精阳痿举而不坚,女子宫寒久不孕育。补肾益精滋阴壮阳。生精胶囊有助于促进男子生精、提高精子活力改善无精,少精弱精,精液不液化等症搭配使用生精助育。
  龙鹿胶囊的主治功能与其治疗原则相符其主要功能主治为温肾壮阳、益气滋肾。用于男孓阳衰精寒无子,遗精阳痿举而不坚;龙鹿胶囊益肾补肾,补血益精对男、女性冷淡,男子遗精滑泄有明显效果。药品配方皆为植物种仁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没有毒副作用有保护睾丸生精,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多种功能。能治疗肾虚不育、阳痿早衰、精寒无子、遗精滑泄、小便余沥等多种病症常与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湯等联合应用。
  龙鹿胶囊的疗程是多少呢
  龙鹿胶囊一个疗程15盒30天用药量,二疗程30盒60天用药量三疗程送一疗程120天用量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
  以上有给出龙鹿胶囊的相应疗程哦!患者服用可以参照一下但相对于特殊体质的朋友就要到专业的医师指导下服用了。温馨提醒:不孕不育的症状是由于双方各种原因导致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对这方面的疾病有所了解,而且要对症下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