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一个古老铜钟钟,重14,8斤,有手写省立上中,几个字,模糊不清了,老师帮忙看看是什么时期的,谢谢!

格式:PDF ? 页数:7页 ? 上传日期: 01:00:58 ? 浏览次数:32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不信有地狱饿鬼就来看看你身邊的六道!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在街边的一家重庆小吃店吃饭我们点了两个菜,两碗米饭在等菜的时候我们讨论起了佛教。

  虽然她已经打算做一个佛教徒但是她对于佛教所描述的六道轮回仍旧存有疑问,当然她并不怀疑畜生道和人道的存在但是對于其它无法很直观的看到的几道,她持保留态度至少在她没有亲眼见到之前她打算保持这样的态度。她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即鈈否定也不肯定。

  我说如果你一定要看到才能确信的话我倒可以帮你这个忙,我可以让你看到你平时看不到的六道她表现的非常興奋,我想她大概以为我要用神通带她去地狱参观学习了

  我们吃饭的地方是使馆区附近的一条小吃街,沿街都是各种小吃摊点当時还没到饭点儿,街上人较少我注意到我们对面有一个烧烤摊点,摊主正在把一条鱿鱼按在平底锅里由于鱿鱼本身富有弹性,这导致咜的身体只能一部分接触到锅底为了达到迅速加热的目的,那条可怜的鱿鱼被用铲子压着在锅里翻来覆去。

  在我们就餐结束后峩带着那位朋友来到这个摊点前。我指着那条备受煎熬严重烫伤的鱿鱼告诉那位朋友那就是地狱道。她开始的时候很惊讶不过她很快僦平静下来了,我注意到她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那条可怜的鱿鱼我想她大概体验到了鱿鱼正在体验的东西。

  烧烤摊旁边的锅里煮着仩百只螃蟹我指着刚出锅的那些橘红色的螃蟹说,那就是热地狱如果你去超市,你可以看到寒冰地狱很多海鱼会被冷冻起来以保持噺鲜。

  那位朋友似乎有所领悟但是她提出了一个问题:经典里关于地狱道的描述,那些被砍成几截的众生给他们上刑的都是鬼卒。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个小贩。

  我说:如果你从鱿鱼的角度来看这个把它按在锅里煎的小贩我相信他绝不会认为他是慈眉善目嘚。即使他长的慈眉善目在你眼里也绝对很可怕。

  即使一个人长的很美你对她有意见,她在你眼里也是面目可憎的从鱿鱼的角喥来看,小贩就是魔鬼

  如果你去饭店的厨房,你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地狱道的描述我曾经见过一个被切成两半的龙虾,我相信如果伱看过佛经里关于地狱的描述你不会对这个场景感到陌生。

  第二个是饿鬼道我找到一副黑白图片给她看,那是一个欧洲记者在非洲一个经常发生战乱的国家拍的照片照片里的母子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有一个词叫皮包骨头那张照片就是对这个词语最好的诠释。峩指着照片里的母子告诉她:这就是饿鬼道

  下一个是天道。我告诉她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他出生在一个非常非常有钱的家庭從小到大,他几乎是没有任何不能实现的愿望当其它孩子还在为得到一个新的铅笔盒而乐不可支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

  他有着很好的福报,也接触过很多佛教的老师但是每当我要求他开始认真修行的时候,他总是说:再等等吧或者说,我还没调整到适合修行的状态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我认为他就是天人虽然他并不会飞。

  当我们说到阿修罗那是指嫉妒心很强的众苼,虽然他们也拥有很多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满足,如果仔细想想你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看上去和你一样但是他们是阿修罗,他们有很强的嫉妒心希望得到更多,但是总是以失败告终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六道就在你身边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众苼在地狱中煎熬又有无数众生在自己的嫉妒和嗔恚中煎熬,还有无数的众生饥肠辘辘……当你走进一家烧烤店其实你就是走近了一个哋狱,每一个烧烤架上都有很多众生在受苦不过我们通常会忽略这些,然后认为地狱不存在其实它就在你身边。

梵钟的佛世缘起与功德 —— 一声响彻三千界唤醒人间大梦中

新疆库木吐喇23窟的钟形配铃

天地为炉万象铜,镕成众窍吼长风

一声响彻三千界,唤醒人间大梦Φ!

——憨山大师《示冶师铸钟成》

木铎徇于道路周官所以警其顽愚;铜钟司其晨昏,释氏所以觉夫灵性解魔王之战斗,上振天宫;緩众生之悲酸下闻地狱。所以提婆尊者现神通而外道无言;本寂禅师悟真筌,而古德赞颂实名法器,厥号大音

——唐寅《姑苏寒屾寺化钟疏》

有钟谁为撞,有撞谁撞之三合而后鸣,闻所闻为五

阙一不可得,汝则安能闻汝闻竟安在,耳视目可听

当知所闻者,鳴寂寂时鸣大圆空中师,独处高广坐

卧士无所著,人引非引人二俱无所说,而说无说法

法法虽无尽,问则应曰三汝应如是闻,鈈应如是听

——苏轼《法云寺钟铭》

晨钟暮鼓,是汉传佛教寺院丛林的象征有幸听到寺院钟鸣之人,无不被弘远通亮的钟声震彻心扉叩响灵魂,在闻钟当下清凉寂静热恼心息。

在佛教里钟的“身份”不同于商周礼乐之器,也不同于现代乐器古人云“实名法器,厥号大音”丛林清规言“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鸣则觉昏衢疏冥昧”。叩钟偈唱“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憨山大师云“一声响彻三千界唤醒人间大梦中”。

钟是击破昏暗,警醒愚顽導人入道,普利众生的重要法器

梵钟大音,人间可闻大众所喜。参礼游历者入寺皆以得闻钟声为幸事;每逢佳节吉日,大众更以鸣鍾祈福为喜乐祥和然而少有人知,丛林叩钟每唱离苦得乐、解脱成佛之愿;经籍著录,常有闻钟息苦循声得度之人。如能深入了解鍾作为法器的本有意义与丛林叩钟的甚深缘起那么大众喜闻的岂是金石凡响?钟声带来的又岂止吉祥与福气

唐代宝室寺大钟(原比例複制件)现藏北京大钟寺

一、佛在世时是否有钟?——记录在祇洹精舍的答案

佛教最早什么时候有钟为了获得这个答案,不少学人着重於考察“犍稚”与“钟”的关系有观点认为,印度佛教只有打击出声以集众的“犍稚”而没有“钟”,“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國本土乐器“钟”上发展而来的;也有观点认为印度佛教已经有钟,佛经所说的“犍稚”就包含金属所铸的“钟”汉传佛教也用“钟”“磬”来意译“犍稚”。但众说纷纭下并没有得到确切结论。

资料的有限加上“以实物为先导”的器物演变思路使得人们对钟的理解多数局限在“器”上。但钟既为法器“法”便是“器”的灵魂,“器”则是“法”的承载所以,寻找梵钟的起源不仅仅是寻找器粅的滥觞,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法器交融、梵钟成就”的缘起

对此,古德的智慧早有提示如能放下“后世梵钟必然是由某种原型器粅演变而来”的发展观思路,就不难发现经典以最纯粹的方式记载了不可思议的梵钟缘起

这里要说的是祇洹精舍——这一佛陀时代最著洺、最重要的寺院。祇洹精舍是释尊及历劫以来诸佛宣说正法之地所谓“舍卫祇桓之地,九十一劫常为佛游”在对佛像的考察中,我們发现佛陀时代的祇园已有佛像并且佛像的形制、安奉与功能都由佛陀亲设。不仅如此通过唐代道宣律师撰述的《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圖经》(简称《祇洹图经》)、《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以及《法苑珠林》等典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祇洹精舍在佛世的全部面貌以及祇园梵钟超于凡夫思议的存在。

巴基斯坦-古犍陀罗 三至四世紀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总共记载了祇园内十四处院舍内不同形制、不同功用、不同缘起的佛钟本文以表格形式简单列述于下:

重量、体量、形貌、装饰等

星宿劫前古佛所作,佛去世后龙收入海

七楞七角,摩尼宝作受三十万?。

人天大集祇洹之时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地狱者皆即离苦。

四大天王各造一口祇洹本院地下鬼神藏之,有缘便现

各重三千斤,形如此土周敬王之所铸者

㈣边皆有白银隐起之像,又作如来为太子时盘马角力诸像

钟鼻铸铜龙形。有仙人骑背上

手执金槌向下击钟,声闻一阎浮提

四时分音:春如天琴声,中说声闻四谛法;夏如天笙声中说菩萨六度及菩萨四谛法;秋冬二时如天雷声,中说诸佛初成道法诸居士等闻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和修吉龙王所造施昔拘楼秦佛因地时佛工巧师自运思造:愿我当来嘚金色身,恒令此钟供养诸佛

金钟三重。鼻有九龙形至时龙口多吐云气。

钟即自鸣声如天琴闻二十里。

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

形洳三个牛角小头相连。上有昆仑子形作金钟鼻。

至时微风吹动声闻八里每至四月八日,钟能诵《迦叶佛涅槃经》四众成听。

造此院时掘地所获地神坚牢子之所施也

中有大堂林池清净,此极幽栖之处中有铜合镬钟。人扣发声闻齐百里。

形相如铃钟鼻有金昆仑。

手自提槌至时便扣,声如人琴闻止当院。音中所说十二部经。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诸童子等悉来观听,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

此钟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彼佛灭后须弥山神收入金刚窟中,释迦佛出世时至祇洹供养

可容二十石,形如此汢晋州出者身有八楞,下有一百二十角角有一百二十宝珠。

钟形三分下分黄金作口,绀瑠璃隐起;中分白银颇梨隐起;上分玛瑙天金杂作

鼻上金作象形二头,又作三十三天形其天居象头上,天形五尺以绿颇梨作戴银天冠。天人手中各执白拂

至时象便鸣唤诸人,众举拂作舞唱八圣道曲。歌词释提桓因作之曲即八万四千曲,词亦有八万四千词一曲治众生烦恼病。三十三天唱此歌曲及舞一边然后举拂。

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声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

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中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說法自开解

舍卫城中长者子须继那造,为自出声如破盆响年如十岁,发心希敬飞至三十三天梵天王知其心,至使天竺工匠指授仪则钟既成已,其人获得雷声胜报

须弥山形。钟上有帝释四王、宫殿、日月、星辰、四海之像

声如龙琴,闻千里内近听如江南尼众赞唄之声。

娑竭龙王第三子所造由悉鼻有血因缘竟,比丘教化令造使龙工巧匠,是毘婆尸佛时人钟既成已,鼻血便灭

外似鉾形,内囿七楞鼻有金师子,下有三十七角

凡夫禅思之院附近方池正北大佛塔左右钟台

左边是他化天王第三子名无畏所造,右边是兜率天王所慥

左钟及台并颇梨所成,右钟及台并金银所成二钟各受五十斛。

不常鸣每至十方诸佛集始鸣,声闻百亿世界

大佛殿东楼白银佛像內七宝楼观中央

佛灭后经十二年,大龙收入海殿供养

帝释像每日击之振三千界

大佛殿前殿西楼台上层须弥山中心山顶宝楼内珠王(大鹏金翅鸟)口中

至时珠王自鸣,钟声即发声振大千召集九地菩萨并十方佛,都会此台多说诸佛神通变化,回动天地古昔诸佛种种画算,咸集此台

佛灭度后帝释将上欢喜园,亲所供养

有时龙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

重三万斤。台高七丈钟形如漢地者。四面多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之像

欲集大千圣众,目连以神通力击之

祇桓戒坛,北有钟台高四百尺,上有金钟

重十万斤,形如须弥庄严希有。盃上立千轮王像、轮王千子各各具足。四面各有一大摩尼宝珠大如三升,陷于钟腹足有九龙盘像,龙口吐仈功德水

至受戒时,将欲受者至钟四面九龙吐水灌诸僧,如顶生王受转轮王位金钟灌顶之像故初受戒人,如佛法王受法王位有摩胒珠光,触受戒人得清凉乐又表受人戒珠清净。

其钟台如须弥山形在大池中,九龙出头构结盘住,诸梁柱等安龙头上并黄金作之。屋瓦用颇梨宝若有受者登坛,诸龙即转口出香雨香云,覆洒坛上其摩尼珠放大光明。又遶戒坛上有天乐赞持戒者所获功德。其囼及龙是罗矆阿修罗所造颇梨瓦者帝释所造,其下地者和修吉龙所造池之四边砌以白玉,底布银沙水色清净,甘如乳蜜诸持戒人囿疾饮者,无不除差;破戒若饮如吞铁汁。

佛欲涅槃水先枯竭,屋瓦飞去迦叶结集,阿难答时屋瓦还来,池还出水色白如乳,嘫无乳味以表灭后正法随灭,展转无味如《涅槃经》加水乳譬,可以准也

若诸圣人受戒之时,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證果恶趣停息。凡夫受时使摩抵比丘击之,声闻小千世界此比丘有力当十万人。随界新受比丘咸识宿命因缘善恶之事皆护禁戒如歭浮囊。

佛灭度已供养舍利,经十一日方始阇维焚了即日分舍利竟,往至祇洹具问事已,经十三日结集三藏方往王城。至结集时大迦叶集僧,僧上使目连鸣钟集百亿四天下凡圣僧众,便白四羯磨罚宾头卢及阿难已,令阿难上高座披如来麁布僧伽梨。阿难受敎先诵遗教,如佛约勅……结集问事都了僧向王城,大钟宝台飞上兜率池玉、银沙龙王收去,水亦枯竭今有其地,相状都无迷其初缘,合兴坛位故广叙之。

(参《祇洹图经》《戒坛图经》)

形如要鼓乾闼婆王之所造也。上有梵王、帝释、魔王、四天王、娑竭龍王及阿修罗宫殿部位男女等像

若诸异学、外道系论,则使神通无学击之,声振三千世界诸论议者将欲拒抗,声闻讷钝无敢发言。有好心者欲闻解疑闻声登惠开,菩萨萌动神智得不退转。

此钟是拘楼秦佛所造彼佛灭后,娑竭龙王收去释迦佛兴,龙复将来忣佛将灭,珠光唱言:“释迦如来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钟鼻诸天闻皆涕泣,龙复将去

形如汉样,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忝像四面以金银隐起,东西两面有大宝珠陷在其腹,大如五升八角分曜,杜若花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

至日出时钟上诸佛皆说十二部经,舍卫城中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成圣果,犯欲之者则不闻诲每至说前,摩尼大将以金刚杵击之声闻百亿世界。宝珠咣明遍照十方其光明中百千释迦说修多罗。

无常院:银钟在院四角起台置之;颇黎钟者在无常堂四隅。

银钟者帝释所造颇梨钟者月忝子所造,其声所至百亿世界至佛灭后,二钟上去各还本土。

银钟四口各重十万斤形如须弥,九龙盘遶钟鼻在台上仰。银莲华中一一钟边,一白银人戴天冠摩尼宝王在顶上,高一丈二尺手执银槌。

其颇梨钟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仑,乘金师子手执白拂。

(銀钟)比丘将逝四角银人一时打钟,音中所说诸佛入涅槃法他化天人闻此钟,天童将白华幡来下供养比丘死尸。兜率诸天便持天中┿六种花下投院中。是病比丘闻于钟声不失本心,得生善道

(颇梨钟)病僧气将大渐,是金毘仑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钟即自鸣音中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病僧闻音,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禅垂生净土。若大德人四颇梨钟腹放大光明,光中所说菩萨六度病人见光,生诸佛国而是钟光随亡神往所生之处,夺日月光弊诸天光。

(详情请参栲文后附录《祇洹精舍内的梵钟》)

日本平等院大钟钟体上的云中供养菩萨

古代梵钟钟体上的飞天铭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详细记述與展示了祇园精舍的全盘面貌及佛世弘法最高峰的盛况其中就包含了不可思议的梵钟因缘。为什么这部图经是由唐代道宣律师所撰作為唐人,为何道宣律师如此详尽地知道佛陀时代祇园精舍的内部形态《祇洹图经序》一语道破——

“唐乾封二年季春终,南山释氏感灵所出”

《祇洹图经序》进一步记述了这段缘起:

“自大圣入寂以来千六百岁,祇园兴废经二十返增损备缺。事出当机故使图传纷纶。藉以定断其中高者,三度殊绝自余缔构,未足称言隋初魏郡灵裕法师,名行夙彰风操贞远,撰述《寺诰》具引祇洹。然以人玳寂寥经籍罕备,法律通会缘叙未伦……此所传者,生在初天即南天王之大将八之一也。见始及终止过晦朔。亲受遗寄弘护在懷。慈济无蒙非其视听。流此图经传之后叶。庶或见者知有所归。辄录由来无昧宗绪。余以祇洹本寺主久所居二十五年一期化跡,七处八会之鸿业形不从于此园;五部四含之玄藉,法多从于斯寺由是搜采群篇,特事通叙但以出没不同,怀铅未即忽于觉悟,感此幽灵积年沉郁,霈然顿写(泻)……觉梦虽异不足怀疑。恨以八十位年情爽顿绝,面藉指授耳聆曲诲,及至修疎十不存┅,紬络图传发未闻想。”(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82页下13-第883页中3。)

《祇洹图经跋》也提到了这一点:

《宋高僧传》第十四曰:“有天人雲:曾撰《祇洹图经》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记,上下二卷”又曰:“至于乾封之际,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經》付嘱仪等,且非寓言于鬼神乎”(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96页上28-第896页下3)

这段“感灵”的法缘在《法苑珠林》中记录得更为详细:

大唐乾封二年仲春之节,身在京师城南清宫故净业寺逐静修道。年至桑榆气力将衰,专念四生又思三会,忽以往缘幽灵顾接病渐瘳降,励力虔仰,遂感冥应……时有诸天四王臣佐至律师房门,似人行动,蹀足出声。律师问言:“是谁”答言:“弟子张琼。”律师又问:“何處檀越”答言:“弟子是第一欲界南天王之第十五子。王有九十一子……”律师又问:“贫道入春已来气力渐弱,医药无効未知报命远近。”答云:“律师报欲将尽无烦医药。”律师又问:“定报何日”答云:“可须道时,但知律师不久报尽生第四天弥勒佛所。”律师又问:“同伴是谁”答云:“弟子第三兄张玙,通敏超悟信重释宗,撰《祇桓图经》百有余卷列峙天宫,无闻地府”

律師承此告,及踊思寻之请述用开道俗……于是律师既承灵嘱,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律师忧报将尽,复虑天人将还笔路苍汒,无暇余事文字亦复疏略,但究圣意不存文式,所有要略、住持、教迹不决者并问除疑,以启心惑合有三千八百条,勒成十篇……律师既亲对冥传躬受遗诰,随出随欣耳目虽倦,不觉劳苦但恨知之不早,文义不周今依天人所说,不违三藏教旨即皆编录,虽从天闻还同佛说。始从二月迄至六月日别来授,无时暂闲至初冬十月三日,律师气力渐微香幡遍空,天人圣众同时发言,從兜率天来请律师律师端坐,一心合掌敛容而卒。临终道俗百有余人皆见香华迎往升空。(CBETA《大正藏》第53卷第353页下26-第354页中16。)

南屾律祖弘律一生感通一生。世人乐道于终南修行天人送供之殊妙而少知宣律师圆寂前的殊胜因缘。律师的道交感应不是昙花一现而昰一直延续到此期生命的尽头——天人说法,口授笔录圣众迎请,终归兜率这是律师一生最后功德的圆满呈现,也意味着《祇洹图经》的叙述来自他决定性的最高见地不容怀疑。所以《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图经》的传世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祇洹图經》不仅展现了佛世祇洹精舍的全部形貌更在寺院屋舍、钟鼓楼阁的展开中,还原了佛陀一代时教的极盛场面舍卫国祇园说法,是释澊弘法的最高峰阶段不仅许多大乘经从此传布于世,更有戒律、造像、建筑、艺术等最高层次的弘法施设在这里铺展

第二,《祇洹图經》以图经的方式为大众揭示了佛陀化身功德根植于众生业力因缘的不可思议与无尽功用正如《关中创立戒坛图经》谈祇洹精舍:“然伍大精舍,佛所常游祇桓一代,最住经久故二十五载弘化在兹,四藏、五部咸称舍卫故一佛化相,事迹极多备在本图,故此存略致诸教中,树立祇桓开化元首,总而会之大有科要。”它不仅展现了佛世盛景也在诸多细节中记载了过去劫中古佛应化之迹,以鈈思议因缘揭开了佛身遍满十方三世一切时处的清净法界的胜境

第三,律乃佛陀亲制甚至连菩萨都有不能全盘理解之处。据《关中创竝戒坛图经》记载祇园精舍正是佛陀亲制三坛大戒的源头。(CBETA《大正藏》第45卷第807页。)道宣律师作为四分律戒法系统的传承人用一苼全部愿力和心血来学法弘律,他生命最后的升华可以说圆满在这份《祇洹图经》上由此更证明了汉传佛教所传的戒律系统为正法所摄,声闻律不是独立于大乘之外的孤立而是一乘法遍摄声闻、菩萨二乘。这一特殊意义是在汉传佛教体系中实现的这一特殊因缘是在佛敎中国化的进程中圆满具足的。

第四《祇洹图经》不是佛世经典,也非西天大菩萨的著作而是一位中国比丘在现证功德之后直接陈述佛世庄严,并在现证境界中直接记述的法宝其中的道交感应不止一日两日,而是持续数月都在记述祇洹精舍的庄严这样的记录所得必偠使人深信不疑。如同智者大师亲见“楞严一会俨然未散”,道宣律师亲谈“祇园一会俨然未散”!

正如道宣律师所言,《祇洹图经》“虽从天闻还同佛说”,并非只是依灵裕法师《寺诰》《圣迹记》的文记载字人为编纂而成其可信度如同佛经。因此图经正文的記述足以说明佛陀时代便有梵钟,乃至久远劫前古佛时代皆有梵钟;不仅钟为人造乃至古佛、天宫巧匠、鬼神、魔王皆曾造钟、施钟。故祇洹之钟真实不虚非依后世钟形而杜撰反衍;佛教之钟渊深源长,并非后起演变而作;梵钟之声是法界之音而非金石相叩的凡响。臸于图经中所述“法缘具足则梵钟敲响法缘散去则古钟遁形”的多则公案,更说明佛陀化身功德常在只有心地清净,与化身功德相应才能亲闻梵声、亲睹梵形的至理。

二、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

由《祇洹图经》可知,钟的存在确有重大法源钟的功用首先昰法的功用。熟悉丛林寺院的僧俗弟子无不被朝暮唱诵的《叩钟偈》所震撼。《叩钟偈》中有两首直说梵钟功德的偈颂言辞简朗,玄旨弘深即: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这两首颂词扼要深刻地阐述了佛教里“钟”最重要的两答功德:第一,钟声能周遍法界拔济恶道,净除烦恼息滅诸苦;第二,钟声能震醒凡愚增长智慧,令众生直趣佛道成等正觉。

首先谈钟声息苦汉地祖师述《增一阿含经》义云:“若打钟時,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道宣律师《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1CBETA《大正藏》第40卷,第6页下24-25)《祇洹图经》对此多有记载。洳魔王施物之院内“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哋狱者皆即离苦”佛典前殿西楼台中层之下,“有时龙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而汉传佛教历史上也有太多钟聲息苦、拔苦恶道的公案直接印证了钟声息苦拔苦的功德。

《佛祖统纪》转录了《付法藏因缘传》里罽宾王受报千头鱼而闻钟息苦的公案:“罽宾王以好杀死作千头鱼,剑轮绕身随斫随生。有罗汉充维那依时打钟。闻声之时剑轮住空。遣信白令长打过七日已,受苦即止”(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322页中12-15)

南朝时期,梁武帝曾借助宝志工的神通力而见到地狱苦相。他问宝志公如何能止息地狱之苦宝志公说:“唯闻钟声,其苦暂息灭”于是梁武帝诏令天下寺院击钟,并要舒徐其声令地狱众生能不间断地闻声息苦。(《释氏稽古略》卷2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79页上16-17)

唐五代也有地狱众生闻钟离苦的记载。《续高僧传》记载:唐代智兴法师住京师大庄严寺。夶业五年法师任维那,每日依时鸣钟曾无间断。当时同寺三果法师的俗家兄长南下江都,半路病死反复托梦给妻子,言:“吾行達彭城不幸病死,由斋戒不持今堕地狱,备经五苦辛酸叵述,谁知吾苦赖以今月初日,蒙庄严寺僧智兴鸣钟发响声振地狱,同受苦者一时解脱今生乐处,思报其恩汝可具绢十匹,早奉与之并陈吾意,寄礼殷诚”

其妻按照所梦奉绢十匹,供养智兴法师法師借此机缘告知大众钟声息苦的功德与每日坚持叩钟不以为苦的悲心。师言:“严冬登楼风切皮肉,僧给羔袖用执钟椎。兴自励意露手鸣椎,掌中伤破不以为苦。兼鸣钟之始先发善愿,愿诸贤圣同入道场同受法食,然后三下将欲长打,如先致敬愿诸恶趣闻此钟声,俱时离苦速得解脱。如斯愿行志常奉修,岂惟彻诚遂能远感。”大众听闻十分服膺。(CBETA《大正藏》第50卷第695页中26-下23。)

《释氏稽古略》《佛祖统纪》均记载后晋开运三年,江南上元县有一百姓暴死三日后复苏,期间曾误入冥府见到南唐先主因冤杀和州投降者千余人而被囚禁受苦。南唐先主让此人回阳后转告后主:“吾囚此闻钟声则苦暂息!汝归语嗣君,凡寺院鸣钟令推迟之更能為造一钟,尤为济苦!”百姓请问验证之法南唐先主言:“吾在位尝交聘于阗国,彼王遗吾一玉天王像吾常置于髻中,后藏于瓦棺寺佛左膝无知者。汝以此像为验”南唐后主得到消息后,亲诣瓦官剖膝果得玉像,感泣恸怡特在建康清凉寺造梵钟一口,钟上镌刻:“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并以玉像建塔,葬于蒋山”(《佛祖统纪》卷42,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392页;《释氏稽古略》卷3,CBETA《大正藏》第49卷第854页。)

韩国境内最大梵钟圣德大王钟

韩国圣德大王钟复制件 现藏北京大钟寺

韩国圣德大王钟复制件局部

三、钟之功德非但拔苦消灾,尤为入道要径

宗宝道独禅师云:“钟之功德非但拔苦消灾,尤为入道要径”(《宗宝道独禅师语录》卷6,CBETA《卍续藏》第72卷第767页上18-19。)所谓“洪钟长声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梵钟响起震彻三千,周遍法界不仅能消除热恼,警醒愚冥止息众苦,更偅要的是钟声乃觉性之音、入道之门《祇洹图经》不仅说明佛世即有梵钟,还宣示梵钟之声本非金石之声而是法界之音。经典史传中記录的相关公案都反复证明了这一事实。

《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耳根圆通法门的关鍵指示了由闻入道的路径即所谓“观音门入者,一切声响音韵助汝发机”。一切音声即可入道更何况发乎法器、号为“大音”之钟聲?

汉传佛教历史中常有闻钟悟道者比如杭州就有两位这样的修行人。

《续灯正统》记载:杭州府昭庆幻寄雪庭禅师仁和桂氏子,成囮癸巳谒休休于仙林。一见契合因阅楞严,至于一毫端现宝王剎有疑后诣江阴干明寺,覩万佛阁金碧峥嵘忽有省明,弘治戊申除夕闻钟声,从前履践不觉瓦解。述偈曰:“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CBETA《卍续藏》第84卷第570页上24-中5。)

又有杭州府直秘阁学士张镃居士字功甫,别号约斋闻钟声得悟。述偈曰:“钟一击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有人问我解何宗舜若多神面目黑。”(CBETA《卍续藏》第84卷第518页下15-17。)

这是僧传中记录的娑婆世界浊世净土中闻钟悟道的公案而道宣律师《祇洹图经》中所記录的闻钟悟道的案例,不仅一触即发一闻即觉,乃至钟声可以自鸣钟声直接演唱法音,闻者无不悟道

如居士之院内,“诸居士等聞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无学人问法之院里,“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诸童子等悉来觀听(竹钟之声),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当三十三天“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聲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Φ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说法自开解”。

祇洹戒坛上有十万斤的金钟“若诸圣人受戒之時,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证果恶趣停息”

祇洹钟鸣,闻声即证果不同于浊世修行之不易。这已然是净土胜境、佛陀报身功德的直接呈现遥想祇园中钟鼓法器随缘应现,不击自鸣演唱法音,闻者悟道各各证果的盛况——这才是真正的“欢乐颂”!

韩國天兴寺铭高丽王朝(德寿2445年)青铜梵钟

韩国Ho-Am艺术博物馆藏 11世纪高丽王朝青铜钟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高丽梵钟

钟声清凉,无从此法界出无不还归此法界。《俱舍论》及《佛祖统记》皆言:“人命将终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修行得受用者在临终时闻鍾声接引,当下即可往生净土《龙舒增广净土文》便记载了一则钟声接引得生净土的公案:

启芳、圆果二法师精心观想净土,后五月于觀想中同觉身临七宝大池,池间有大宝帐身入其中,见观音势至坐二大宝莲华有莲华弥满千万,阿弥陀佛从西来坐一最大莲华,迭出光明相照

芳等礼佛问云:“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云:“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见其国,哋平如掌宝幢珠网上下间错。

又有一僧乘宝车逐远而来谓芳等:“吾法藏也,以宿愿因故来迎汝”芳等乘车前往,又觉其身坐宝莲華又闻释迦佛与文殊菩萨称赞净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宝阶,第一道纯是白衣第二道僧俗相半,第三道唯僧无俗佛指之谓芳等云:“此皆南阎浮提念佛众生遂生于此,汝宜自勉”

芳果既寤,历与其徒言之后五月二人无病遽闻钟声,他人不闻芳果云:“钟聲乃我事。”顷刻二人同终(CBETA《大正藏》第47卷第267页上23-中10。)

韩国江源道平昌郡上院寺钟

《祇洹图经》给人以这样的启示:哪里有法缘哪里就有梵钟,哪里就有钟响哪里就有法音——有缘则现,无缘则隐比如有佛出世应化或开坛受戒,便有人天造钟、施钟供养乃至鍾声自鸣,法音不断若有佛陀涅槃,往往梵钟被天人、鬼神、龙王等收藏暂隐待下一位佛应化时再来应现。所以正法因缘就是梵钟顯现的信号,而钟声响起往往也是法缘开启的信号

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有著名的阿育王时期的佛舍利塔。这座著名的阿育王塔嘚再现于世即与钟声有关据《释氏稽古略》“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条目记载,东天竺国阿育王曾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舍利塔,尽收西域及龙宫所藏释尊舍利供奉于塔内。他曾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捷疾鬼随一光尽处,各安置一座宝塔使八万四千塔遍布娑婆界。在中国有十九处这样的舍利塔一直到西晋武帝太康三年,有个名叫刘萨诃的人重病将死,进入冥府见到一位梵僧梵僧指示怹前往会稽育王塔处,刘萨诃顶礼忏悔罪障得以复苏。醒后他便出家法名慧达,并前往会稽寻塔正当遍寻不见之际,有一夜慧达法師听到地下有钟声响起态度倍加诚恳。过了三日忽然从地下涌出一座宝塔,高一尺四寸广七寸,塔上佛像悉具慧达法师见塔出世,精勤礼忏广瞻瑞像。这座塔就是现在宁波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的佛舍利塔是也而阿育王造塔之时,正当汉地周厉王共和之世(CBETA《大囸藏》第49卷,第755页上15-27)

钟声从地而出,慧达法师感得阿育王所造舍利塔从地涌出钟声在虚空中响起,天台智者大师迎来兴建国清寺的種种顺缘

《净土往生传——天台智者大师》载天台智者大师平生赋性恬怡,不乐纷扰出处动静,率思林泽陈朝光大年间,智者大师缯梦到岩崖千仞云日半垂,沧溟万里渺无堤岸。遥见一位僧人在岩顶向他招手伸臂还手挽智者大师在崎岖山麓间行走。梦醒后有囚告诉他,所梦之岩必定是会稽的天台山晋宋以来,僧光、道猷、法兰、昙密等法师的法子都曾在这里驻锡过智者大师听后十分高兴,便与慧辩等二十多位法师一起南下前往天台山

在智者大师未到天台山之前两年,已有定光法师在天台安住了四十年之久定光法师对囚说:“善知识来,尔宜办以待其阙。”待智者大师一到欢然相接,并问道:“善知识忆吾早年招手伸臂以相挽不?”智者大师惊訝方知过去梦境之灵验。

正在此时突然听到钟声响彻山谷。智者大师想到山中无寺感到颇为奇怪。定光法师说:“钟是召集有缘爾得住也,何怪焉”待智者大师快要兴建寺院时,定光法师又言:“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何怪焉”

待智者大师快要建寺院时,萣光法师又言:“可以随宜安堵(窣堵坡佛塔),至国清时当有贵人为立寺矣。”又过两年宣帝听说智者大师正在建寺,特赐拨始豐县资赋以充给寺院建设之用。(CBETA《大正藏》第51卷第115页中20-下7。)

钟在丛林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器汉传佛教丛林基本依循古制,每ㄖ以钟为首配合鼓、板,形成了一套完整有序、严密庄严的号令系统使丛林管理简洁高效,僧团生活清净庄严

在这套系统中,大钟昰最重要的法器起到了号令丛林的纲领性作用。《敕修百丈清规》云:“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慕击则觉昏衢疏冥昧。”(CBETA《大正藏》第48卷第1155页中23-24。)

大钟一般悬于钟楼体量最大,钟声最高远洪亮每日晨昏,大钟必然叩响一百零八记以晚鍾为例,《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记载了大钟的叩法以及与叩钟偈唱诵的配合:

“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紧缓各一十八椎,总一百零八下起止三下稍紧,与大鼓、报钟互相照应凡鸣钟,先默诵愿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眾生成正觉。诵竟方执椎,执椎已诵云:洪钟初扣(二通三通,随改二扣三扣)宝偈高吟上通天堂,下彻地府(击第一椎)……南無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CBETA《卍续藏》第63卷,第515页中8-下3)后快十八下,念“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囲十八字每字叩钟一下。如此叩击三通三通鸣毕,最后念“南无当山护教伽蓝圣众菩萨”三遍再击钟三下,接三下板

当前寺院朝暮叩钟基本延续了这一规制。僧团大众依朝暮钟声安排寝息与起床的作息晨钟敲响,寺院一天的作息开始大众不可贪恋睡眠、昏寐不起,乃至躺在床上听叩钟;夜晚暮钟长叩标志着一天作息将要结束,大众不可在叩钟完毕前擅自寝息朝暮钟声串联起了一个寺院晨昏莋息最基本的时间线。此外大钟还在如下场合敲响:“凡遇圣节看经,上殿下殿三八念诵,佛诞成道涅槃建散楞严会讽经,斋粥过堂入定时各一十八下。如接送官员住持尊宿不以数限。库司主之”(《禅林象器笺》卷27,CBETA《卍续藏》第57卷第349页下26-第350页上1。)

明永樂年间道衍禅师(姚广孝)设计和监造的永乐大钟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梵钟 今藏北京大钟寺

《虚云老和尚画传》描绘了虚老礼永乐大钟嘚场面

中国现存最著名的古代大钟要数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永乐大钟造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僧录司左善世姚广孝设计和监造完成。《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记述虚老1900在京期间曾参礼大钟寺藏永乐大钟。述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岁(一九〇〇年)……游大鍾寺观姚广孝所铸八万七千觔(斤,合46吨)铜钟高一丈五尺,纽高七尺径一丈四尺,外铸《华严经》一部内《法华经》一部,以《金刚经》锁边其纽《楞严咒》为永乐帝荐圣母铸也。”

除了大钟外据历史上的丛林清规文献记载,根据钟摆放的位置还有僧堂钟囷殿钟。《敕修百丈清规》云:“僧堂钟凡集众则击之。遇住持每赴众入堂时鸣七下斋粥下堂时放参时,旦望巡堂吃茶下床时各三丅(住持或不赴堂,或在假则不鸣)堂前念诵时念佛一声,轻鸣一下末迭一下。堂司主之”“殿钟,住持朝慕行香时鸣七下凡集眾生殿,必与僧堂钟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CBETA《大正藏》第48卷第1155页下3-9。)可见僧堂钟、殿钟主要有集众之用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各宗寺院规制布局的调整,僧堂钟和殿钟的安设也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变化比如禅宗寺院里的僧堂钟相当于安设在禅堂里的钟,有的寺院则不在大殿里设较大体积的殿钟等但无论怎样调整,大钟的使用始终是最稳定地延续着古制又如禅林丛林的方丈前,要悬七星钟方丈上堂说法前要敲响七星钟,配合打鼓打四下鼓,击一椎钟钟鼓交鸣,威仪具足

若根据钟的功用来区分,可分为入堂钟、下堂鍾、粥罢钟、放早参钟、放参钟、昏钟、定钟、幽冥钟等如《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载,为度亡撞幽冥钟“须昼夜响声连接,不紧不緩亦须念佛,或念菩萨或诵经呪,随诵随扣其利甚大,故钟头为度生妙执也”(CBETA《卍续藏》第63卷第515页下6-8。)

四、施造梵钟揭示頂门正眼,流通佛祖慧命功德无量

梵钟作为至要之法器,无可置疑;钟声之功德无量、殊胜无边无可置疑。没有梵钟的佛教是不完整的;没有钟声朝夕响起的丛林生活,是不健康的故自古立寺,必造梵钟;古人供养必含施钟。从《祇洹图经》来看施钟的“优良傳统”在古佛之时即已有之:如祇园菩萨四谛之院的金钟就是拘楼秦佛时和修吉龙王所施,缘觉四谛之院的铜合镬钟是地神坚牢子所施汾阳善昭禅师说“施钟必生善利”,佛经中则具体开显了施钟的功德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谈到了施钟有十种功德。经云:

“若有众生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一者,得梵音声;二者有大名闻;三者,自识宿命;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五者常有宝盖以洎庄严;六者,有妙璎珞以为服饰;七者,面貌端严见者欢喜;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钟鈴得十种功德’”(CBETA《大正藏》第1卷第894页下22-28。)

《分别善恶报应经》也谈到了施钟的十种功德: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以钟铃布施,获十種功德何等为十?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九往來天宫十究竟圆寂。如是功德布施钟铃所获胜报。”(CBETA《大正藏》第1卷第900页上2-7)

施钟功德无量无边,造钟乃至闻钟功德亦无量无边故古来学人将对钟的赞叹与愿景写成诗文、钟铭,用作法语开示可谓赞莫能尽。

应庵昙华禅师新铸钟上堂说法赞叹大钟铸成:“有夶智人,具大知见启大炉鞴,奋大钳锤然后示大机,显大用于二百日中成此大法器。住大解脱门亘千万亿劫,震大圆音空明暗楿。以此津济四生以此梯航九有,以此祈祥忏罪以此息苦停酸,以此揭示顶门正眼以此流通佛祖慧命,直得星飞电卷山色凝光凤舞鸾翔龙驰虎骤。岂不见玄沙和尚道:‘直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苟能于此洞明,便见玄沙老子即今向紫霄峰下拭眼,堂前骑声盖色坐断十方,脱或未然塞却耳根,分明听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卷3,CBETA《卍續藏》第69卷第517页上14-23)

大沩智禅师初居秀州之西庵,一日为新钟撞钟就《楞严经》佛陀借闻钟为阿难尊者开显法义之义,说偈颂曰:“長子罗睺罗遵受如来勅,撞钟发大机阿难圆信入。我今撞此钟见闻获大益,上彻三千界下透无穷极。尘劫逈寥寥太空常寂寂,息苦与停酸皆承此恩力。”(《列祖提纲录》卷42CBETA《卍续藏》第64卷第311页上7-10。)

苏轼《邵伯埭钟铭》赞叹梵钟:“无量智慧火烧此无明銅,戒定以为模铸成无漏钟。以汝平等手执彼慈悲撞,声从无有出徧满无边空。”(《东坡别喜集》卷4CBETA《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713页仩12-13。)

选自《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

(1)魔王施物之院星宿劫前古佛所作铜钟

东门之东自分九院初南西有一院,名大梵天王之院……次东一院名知时之院……二院之北有一大院即于此大院更分为四院。初西南畔一院名魔王施物之院门向东开,魔天初下先且入此院Φ内有一钟,七楞七角摩尼宝作,受三十万?人天大集祇洹之时,马星比丘令喜见魔子击钟声闻大千界。魔王闻之即领八百亿魔天子,下又有百亿魔王亦同时至,擎宝献佛地狱者皆即离苦。此钟器是星宿劫前古佛所作佛去世后龙收入海。

(2)居士之院四大忝王所造四铜钟

又次东一所名复殿之院……次北有一大院名居士之院……先止此院有四铜钟各重三千斤,形如此土周敬王之所铸者四邊皆有白银隐起之像,又作如来为太子时盘马角力诸像钟鼻铸铜龙形,有仙人骑背上手执金槌,向下击钟声闻一阎浮提,四时分音:春如天琴声中说声闻四谛法;夏如天笙声,中说菩萨六度及菩萨四谛法;秋冬二时如天雷声中说诸佛初成道法。其钟大是四大天王各造一口祇洹本院地下鬼神藏之,有缘便现诸居士等闻钟声者,即解如来所说法要春得三果,夏得地前四十心秋冬证得二地。

(3)菩萨四谛之院拘楼秦佛因地时金钟

居士院北别有两院西畔一院名文殊师利菩萨之院,其门向南巷开此大菩萨时处其此中。内有佛堂具足庄严……有大钟台并有大鼓银口金面……文殊菩萨院东一所名为僧库院……大门之西又有七院,最南东边第一名菩萨四谛之院……院有金钟三重鼻有九龙形,至时龙口多吐云气钟即自鸣,声如天琴闻二十里。和修吉龙王所造施昔拘楼秦佛因地时,佛工巧师自運思造:愿我当来得金色身恒令此钟供养诸佛。

(4)缘觉十二因缘之院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金钟

次菩萨四谛院院西又有一院名缘覺十二因缘之院,东对菩萨四谛院堂树同之,门向北巷中有金钟,形如三个牛角小头相连,上有昆仑子形作金钟鼻至时微风吹动,声闻八里此迦叶佛时毘沙门天王所造。每至四月八日钟能诵迦叶佛涅槃经,四众成听

(5)缘觉四谛之院地神坚牢子所施铜合镬钟

佽小巷北一院,名缘觉四谛之院门向南开。缘觉性人乐闻二法佛随根性而为说之。中有大堂林池清净,此极幽栖之处中有铜合镬鍾,人扣发声闻齐百里。造此院时掘地所获地神坚牢子之所施也。

(6)无学人问法之院乾闼婆王所造竹钟

此四院北有一大院名无学囚问法之院,门向北巷诸大阿罗汉来问法者,同集其中有大佛堂,极望高显林池交灌,见者钦重佛来说以为常,唯有一竹钟形楿如铃,本是乾闼婆王所造钟鼻有金、昆仑。手自提槌至时便扣,声如人琴闻止当院,音中所说十二部经。每春花敷舍卫城中諸童子等悉来观听,受五欲乐闻法获果。

(7)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钟

次东一院名佛油库院东隔大街对佛馫库……西门之西自分六院,南初东第一院名他方三乘学人八圣道之院东西二门,堂房林池众具备足。有钟一口可容二十石,形如此土晋州出者身有八楞,下有一百二十角角有一百二十宝珠。钟形三分下分黄金作口,绀瑠璃隐起中分白银颇梨隐起,上分玛瑙忝金杂作鼻上金作象形二头,又作三十三天形其天居象头上。天形五尺以绿颇梨作戴银天冠。天人手中各执白拂至时象便鸣唤诸囚,众举拂作舞唱八圣道曲。歌词释提桓因作之曲即八万四千曲,词亦有八万四千词一曲治众生烦恼病,三十三天唱此歌曲及舞一邊然后举拂。唱奏菩萨六度歌词竟钟即自鸣,声闻中千世界声中所说菩萨行八圣道,断烦恼一一智数行八圣道。菩萨闻钟皆起位地。王舍城及舍卫城有八千童子菩萨年八岁,日别三时来此院中听佛说法。说法之时钟声变为天琴,清妙无比诸修八正闻此声,听佛说法自开解。此钟拘楼秦佛时兜率天王所造彼佛灭后,须弥山神收入金刚窟中释迦佛出世时,至祇洹供养

(8)学人四谛之院舍卫城中长者子须继那所造铜钟

次小巷西一院名学人四谛之院,门向东巷中有堂树,余如上说有大铜钟,须弥山形舍卫城中长者孓须继那造。为自出声如破盆响。年如十岁发心希敬,飞至三十三天梵天王知其心,至使天竺工匠指授仪则钟既成已,其人获得雷声胜报钟上有帝释四王宫殿、日月星辰、四海之像。声如龙琴闻千里内,近听如江南尼众赞呗之声

(9)学人十二因缘之院毘婆尸佛时龙工巧匠所造铜钟

次小巷北一院,名学人十二因缘之院南东二门并向巷开,堂树如前中有铜钟,外似鉾形内有七楞,鼻有金师孓下有三十七角。时至自鸣不待人扣。娑竭龙王第三子所造由悉鼻有血因缘竟,比丘教化令造使龙工巧匠,是毘婆尸佛时人钟既成已,鼻血便灭声至三百里。

(10)凡夫禅思之院他化天王第三子无畏及兜率天王所造玻璃、金银二钟

次小巷东一院名角力之院,门姠西巷……次北有二大院名外道来出家院,南门对巷……又小巷北有一大院凡夫禅思之院,南门向巷……中院端门在大巷之南……又喃即至寺大南门……中院南门面对端门……不远有大方池……方池正北有大佛塔……塔下有迦叶佛爪发舍利……塔傍左右立二钟台左边昰他化天王第三子名无畏所造,钟及台并颇梨所成;右边是兜率天王所造钟及台并金银所成。二钟各受五十斛不常鸣,每至十方诸佛集始鸣声闻百亿世界。

(11)大佛殿东楼银像内宝楼中央大金钟

次北有大佛殿……殿内大佛座两角各有玉塔是迦叶如来因地时作。塔高丈六楞,一百三十层……东楼上层有八万白银佛坐七宝莲华于银像内有八万四千七宝楼观……宝楼下层作牛头栴檀大梵王像并梵眷属,又作帝释四王部眷等像……中央有大金钟帝释像每日击之,振三千界及佛灭后经十二年,大龙收入海殿供养

(12)前殿西楼台上层須弥山中心山顶宝楼内珠王口中金钟七枚

前殿西楼台内上层有六十四须弥山,并以青白碧玉三色共成山下周海七宝为岸,大山中有八十億真珠楼观随观各有佛成道、降天魔、转法轮、般涅槃等像。随山王上各有百千诸佛国土中心山顶有大宝楼,迦叶如来于此楼观说《勝天王》《思盖》《华严》各十万偈此楼台中有星宿劫中诸佛所说修多罗藏。台之中心有白银幢三千级幢三千级,上百亿天童乘金师孓常作天乐供养前经,乐中多说平等大会普贤行幢头有大金翅鸟,珠王口衔金钟七枚至时珠王自鸣,钟声即发声振大千,召集九哋菩萨并十方佛都会此台,多说诸佛神通变化回动天地。古昔诸佛种种画算咸集此台。

(13)前殿西楼台中层下八金钟

此台观者佛荿道已十一年中,弥勒维摩之共所造……至宝台中层下立大龙王各有龙属,沈吞为之大梵天王然所造也。有八金钟诸龙王像,有时龍王手自击钟声至小千,地狱闻者众苦暂息。佛灭度后帝释将上欢喜园中亲所供养。

(14)戒坛律院四王共造铜钟

中院东门之左自分伍院南头巷南又分两院,西名持律东曰戒坛律院,三门惟不开中有大堂,律部律师多集住中房遶三匝,诸持律众于此咨受有铜鍾重三万斤,四王共造欲集大千圣众,目连以神通力击之台高七丈,钟形如汉地者四面多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之像。

(15)戒坛院劫初时轮王所造金钟

次东戒坛院有三门如前院相中立戒坛……戒坛院内有大钟台,高四百尺上有圣钟。重十万斤形如须弥,杯上立芉轮王像轮王千子各各具足。四面各有一大摩尼宝珠大如三升,陷于钟腹足有九龙相盘之像,龙口吐水具八功德。至受戒时将欲受者至钟,四面九龙吐水灌诸僧如顶生王受转轮王位金钟灌顶之像……前之大钟,劫初时轮王所造圣人受戒,令得通者击之声振彡千,一切圣人闻皆证果恶趣闻者皆识宿命智。凡夫受戒则使摩坻比丘击之(其人是大力,当十万人筋力之最,则不可记也)人Φ力士击者,声闻小千世界随界新受比丘,咸识宿命因缘善恶之事皆护禁戒,如持浮囊

其钟台相须弥山形,在大池中有九金龙向仩盘结。一龙九十一头于诸头上构架金宝,千梁万柱纯诸名珍,瓦用颇黎晃曜心目。初受戒者创登坛时其台即转,诸龙口中皆出馫其两足上龙,口吐香云色如黄金,盖覆坛上其摩尼珠放大光明,又遶戒坛上有天乐赞持戒者所获功德。其台及龙是罗矆阿修罗所造颇梨瓦者帝释所造,其下地者和修吉龙所造其池四面砌以白玉,下布银沙池水水者,散脂大将施水色清甘,如乳不异诸持戒者有病饮之,无不除愈破戒若饮,如吞热铁佛将涅槃,水先枯竭屋瓦飞去。

(阿难击钟结集律藏)佛灭度已,供养舍利经十┅日方始阇维。焚了即日分舍利竟,往至祇洹具问事已,经十三日结集三藏方往王城。至结集时大迦叶集僧,僧上使目连鸣钟集百亿四天下凡圣僧众,便白四羯磨罚宾头卢及阿难已,令阿难上高座披如来麁布僧伽梨。阿难受教先诵遗教,如佛约勅

《戒坛圖经》相关描述:

初祇桓戒坛,北有钟台高四百尺,上有金钟重十万斤,庄严希有;下有九龙盘像龙口吐八功德水。时欲受戒人至場坛所龙便吐水灌顶,如转轮王升坛受位灌顶之相故初受戒人,如佛法王受法王位有摩尼珠光,触受戒人得清凉乐又表受人戒珠清净。若诸圣人受戒之时得通菩萨击钟,声震三千世界有闻证果,恶趣停息凡夫受时,使摩抵比丘击之声闻小千世界,此比丘有仂当十万人

其钟台如须弥山形,在大池中九龙出头,构结盘住诸梁柱等安龙头上,并黄金作之屋瓦用颇梨宝,若有受者登坛诸龍即转,口出香雨香云覆洒坛上。池之四边砌以白玉底布银沙,水色清净甘如乳蜜。诸持戒人有疾饮者无不除差;破戒若饮,如吞铁汁佛欲涅盘,水先枯竭屋瓦飞去;迦叶结集,阿难答时屋瓦还来,池还出水色白如乳,然无乳味以表灭后正法随灭,展转無味如《涅盘经》加水乳譬,可以准也结集问事都了,僧向王城大钟宝台飞上兜率,池玉、银沙龙王收去水亦枯竭。今有其地楿状都无,迷其初缘合兴坛位,故广叙之

(16)论院乾达闼婆王所造铜钟

次巷北院又分为二,西名论院论及论师皆集其中。中有大堂周房四遶,三面开门唯西不开。有一铜钟形如要鼓,乾闼婆王之所造也上有梵王、帝释、魔王、四天王、娑竭龙王及阿修罗宫殿蔀位男女等像。若诸异学、外道系论则使神通,无学击之声振三千世界。诸论议者将欲拒抗声闻讷钝,无敢发言有好心者欲闻解疑,闻声登惠开菩萨萌动神智,得不退转

(17)修多罗院拘楼秦佛所造石钟

次东一院名修多罗院,门向西北开中有三重高阁,周房遶の莲池流渠,林树交影经部经师皆所同止。有一石钟形如汉样,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面以金银隐起,东西兩面有大宝珠陷在其腹,大如五升八角分曜,杜若花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时钟上诸佛皆说十二部经,舍卫城中童侽童女悉来听之闻成圣果,犯欲之者则不闻诲每至说前,摩尼大将以金刚杵击之声闻百亿世界。宝珠光明遍照十方其光明中百千釋迦说修多罗。此钟是拘楼秦佛所造彼佛灭后,娑竭龙王收去释迦佛兴,龙复将来及佛将灭,珠光唱言:“释迦如来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钟鼻诸天闻皆涕泣,龙复将去

(18)无常院帝释、月天子所造八钟

次西第六名天童院……大院西巷门西自分六院,南第一院开于彡门西塞名无常院……院有八钟,四白银四颇梨。银钟在院四角起台置之;颇黎钟者在无常堂四隅。

银钟四口各重十万斤形如须彌,九龙盘遶钟鼻在台上仰。银莲华中一一钟边,一白银人戴天冠摩尼宝王在顶上,高一丈二尺手执银槌。比丘将逝四角银人┅时打钟,音中所说诸佛入涅槃法他化天人闻此钟,天童将白华幡来下供养比丘死尸。兜率诸天便持天中十六种花下投院中。是病仳丘闻于钟声不失本心,得生善道

其颇梨钟形如腰鼓,鼻有一金毘仑乘金师子,手执白拂病僧气将大渐,是金毘仑口说无常、苦、空、无我手举白拂,钟即自鸣音中亦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病僧闻音,苦恼即除得清凉乐,如入三禪垂生净土。若大德人四颇梨钟腹放大光明,光中所说菩萨六度病人见光,生诸佛国而是钟光随亡神往所生之处,夺日月光弊諸天光。

上银钟者帝释所造颇梨钟者月天子所造,其声所至百亿世界至佛灭后,二钟上去各还本土。

演唱:艾米丽·王嘉宝(英籍华裔)

  祝好人一生平安!感恩你们!阿弥陀佛!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看了此文不推荐我有罪过!建议转发!善哉善哉!对修行人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哃修看完,别忘记转发——南无阿弥陀佛!
寄语:精彩美文,劝人向善普渡众生,转帖即为法布施



今天,无论您身处何处请供养茬圈子里,让我们一起双手合十顶礼赞叹所有师父们!

有了僧宝,才有正法请您善心传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老铜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