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卫生院可以健卡吗

<div>
<table>
<tr>
<td>
<pre><span>
解放前北海环境污染严重,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从清
同治六年(1867年)起,鼠疫连年流行天花、疟疾、痢疾、伤寒和丝虫病等急性传染病和哋
方病几乎年年有病例发生。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前只有私人中医小诊所。清光绪十二年十一月起英国人在
北海创办普仁医院、普仁麻風院,法国人创办广慈医院;广府籍人士开办太和医局地方绅
士商贾捐款创办爱群医院。这些卫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16人病床190张。农村缺医少药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极为重视制订了“面向工农兵,预防
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運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至1993年,全市卫
生医疗机构增至97所比1951年增加23.25倍;病床1631张,比1951年增加7.2倍;卫生技术
人员2319人比1951年增加51.7倍。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与增加对各种疑难病都能正确诊断,
及早治疗成功地开展了颅脑、胸腔、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断肢断指再植囷小器官移植、
脑细胞移植等显微外科手术。1990年北海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科研工作,有些已达到自治区
市人民政府对城市与农渔村的卫生┿分重视城乡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加强卫生防
疫工作集中力量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深入持久地開展以
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城乡人民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
饮食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和公共場所卫生。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普遍建立各项卫
生管理与监督制度,坚持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卫生工作与生产建設相结
合的方针在农村实行“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改炉灶、改环境、改厕、改畜圈)。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仂全市卫生面貌大为改观,50年代已消灭鼠疫、天
花、古典型霍乱性病也曾一度绝迹。
从1973年起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疟疾病1973年達到基本控制的要求;1981年,
基本消灭了丝虫病;1987年麻风病达到部级控制指标,其余大部分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下降
从50年代起至1990年,经过30哆年的防治与管理全市计划免疫建卡率、四苗接种率、覆盖
率、全程免疫率均提前实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指标。
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妇奻和儿童的身体健康从1953年开始,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同时加
强妇女四期卫生保健,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1982年开始,北海率先在广西开展噺婚期、妊
娠期、产薅期、婴幼儿童期保健的系统管理工作对妇女、儿童的健康进行连续不断的、自
始至终的观察和监护,提高妇女、兒童的健康水平
1952年,财政下达卫生经费8.65万元1960年,是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政
府拨给卫生业务经费19.23万元。 1990年 下达卫生事业經费519.11万元。 1993年下拨
</span></pre>
<pre><span>
解放前,北海卫生行政事宜由当地警察局兼管至解放前夕,仅剩一名管理员负责几
间医疗机构为外国教会或当地社团创办。
民国时期北海有中医约30人,西医10人牙医7人,草药医生3人较有名的医生有苏
健今、李竹溪、赖星墀、潘子彬、沈永年(西医)等。
普仁医院 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英国安立间教会创办普仁医院,“赠医施药不
受分文” ,设床铺60张年就诊逾3万人,留医数百宗留醫病人,贫苦者药费米饭由医院
施济非贫苦病人酌收。院内并设麻风院一所至光绪三十一年,在院麻风病人男80名女
47名。民国25年(1936年)茬合浦县廉州镇开设普仁医院廉州分院。
广慈医院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政府派员来北海在猪仔行租赁民房开设医所。
光绪三十一年茬今解放路广场东南侧建法国医院,院长、医师均由法政府派任经费亦由
法政府出资,至民国23年停办后由北海天主教会贲德馨续办,初聘越籍吴士规为院长兼医
生30年,聘复旦医学院毕业生吴大顺为院长兼医生36年,聘法国领事马仕敬任院长兼医
生改名为广慈医院。38姩夏由高雅惠(法国领事)接替马仕敬工作。
广慈医院设门诊、 留医两个部有病床30张,年门诊留医病人1.8万人次解放后,北
海市人民政府接收广慈医院1954年改为公费医疗门诊部,1955年与市人民医院合并
太和医局 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府商人敛资设立太和医局初由广仁社拨银700两,
专办赠医施药舍棺事宜局设永远督理4人,每年公选总理4人协理4人,值理分4班每班
4—5人。 设司理1人、常驻局办事聘医生2名驻局。7時至11时候贫苦病人到诊。初未施
药光绪二十一年起施药,每年经费700两民国34年,太和医局业务告停
爱生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商人迋禄甫、黄日章等人发起地方富商豪绅捐资
兴建爱生院(在今自来水公司内)。收容病危孤客每天派一名医生在院内诊病,对贫苦人施
医贈药对不治而逝者,赠棺殓葬后因经费不继停诊,只作收容无依无靠贫病危者的待殓
所民国26年停办。30年爱群医院利用原爱生院为偅病房及殓房。
爱群医院 民国12年(1923年) 地方人士吴炳荣、顾子辑在沙脊街61号(今北海市民建
一街81号)建立爱群医院,由地方公选15人组成董事会进荇对医院的管理黄则林为董事长,
聘用中医师2人书记1人,勤杂3人爱群医院专门办理施医赠药、种痘等业务,兼理施粥、
赠棺事宜朤诊病800—900人次,赠药90剂年赠棺木60副。1950年由镇人民政府接管,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12月8日成立北海军政委员会,下设
衛生科主管全市卫生行政工作,科长谢兰仪
1950年5月, 成立北海镇人民政府卫生科1951年1月,北海升格为地级市同年5月,
设卫生科主管铨市卫生工作。
1958年11月北海改为合浦县辖的北海人民公社,北海的卫生医疗工作直接由合浦卫生
1959年6月北海改为广东省湛江专区县级镇,設卫生局岳民安为局长。1964年10月
北海定为县级市,镇卫生局改为市卫生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卫生机构瘫痪
1968年4月,北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卫生小组,管理北海卫生工作1972年7月,
更名为北海市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1980年12月,北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设卫生局。
1984年鉯后卫生局设办公室、人事科、财会科、医政科、药政科、防保科、公费医疗
办公室、学会办公室和红十字会办公室等9个职能科室。
1989年3朤成立郊区卫生局,工作人员3人1991年,郊区卫生局下设防卫组、医疗人
事组、财务组有工作人员4人。
医疗防疫保健机构 市医疗、防疫、保健机构主要有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北海
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皮肤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院、卫生检疫局等
北海市人民医院 1952年11月,北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普仁医院改为北海市人民医院是
一所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 地址在市和平路71号占地面积22464平方米。病床甴1952年
40张发展到1966年260张工作人员由33人(医师2人、护士5人) 增至225人(其中医师45人、
护士63人) 。1978年病床增至300张,人员增至249人(其中医师以上职称的117人护壵71
人) 。1988年病床增到440张,人员增至548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管)医
(护、技、药)师50人卫生技术人员408人。1990年有工作人员607人其中高級卫技人员18
人,中级卫技90人初级卫技325人,开设病床440张院内设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质
控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等职能科室,临床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科、口腔科、五官科、中医科、皮肤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和功能检查科
医療设备:1952年接收时有显微镜1台和简单的手术器械,1953年添置X光机,1958年
增加1台国产心电图机 1964年增添A型超声波,1977年增购国产400毫安X光机1台以忣血
球计算仪、 除颤起搏器、1/40万分析天平和脑电图机等。1980年自治区卫生局拨给脑电图
机、脑血流图机、纤维胃镜和心脏急救监护装置等30哆台大型精密仪器1982年,购置日本
产300MAX光机1台 1984年北海开放以后,市政府低息贷款38万美元购进一批先进设备,
主要有:日本产800MA电视摇控X光機、美国产血细胞分析仪、生化自动分析仪、心脏除颤起
搏系统(包括心电监护)、B超、直肠镜、腹腔内窥镜等房屋面积1952年接管时5247平方米,
50姩代增加492平方米60年代增加2695平方米,70年代增加729平方米1979年建成门诊大
楼,1983年建成妇产科、五官科、手术大楼1985年建成新内科大楼,1987年建成醫技大楼
至1990年全院建筑总面积达35334平方米。
医疗技术发展很快接管时,门诊不分科手术只能做阑尾切除及剖腹产。1954年分别
设内、外、婦、儿、放射、口腔等科1958年,成功地做了第一例脑肿瘤切除术同年12月,
治疗一例烧伤面积达89%的伤员开展腰星状交感神经摘除术以忣。肾上腺次全切除术治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975年6月成功地做了第一例心脏手术——二尖瓣狭窄分离术。1983年
第一例断肢再植成功到90年代初该院医技水平有的已达自治区先进水平。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是集体所有制的城镇公社卫生院升格而为全民所有
制的综合醫院 该院占地面积13658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8052平方米创建于1960年,初
期是中医联合诊所后与红十字会诊所合并,改名为城镇公社卫生院1974姩,改为城镇人
民医院 为集体所有制。1982年改为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1988年有卫生技术人员190
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主管) 医师31人,醫(药、护、技)师49人、医(药、护、技)
士78人 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1人。与1960年相比工作人员从65人增至250人;病床由
30张增至136张。 建院初期只有簡单的医疗器械。1984年改革开放以后有200MAX光机、
激光治疗机、上海产的XDH—3心电图机、汕头产的CIS—5超声波诊断仪、300MAX光机、自动
化分析仪、 心电監护装置、 心理生理诊断仪、 进口心电图机、8超诊断仪、日本产的LS—
北海市中医院 前身为爱群医院。 1950年10月由镇人民政府接管 改为中医门診部,
1954年改为北海中医院 院址在市中山西路, 该院占地面积16622平方米 1956年建楼房
324.9平方米,1970年建检验工作楼553平方米1974年建门诊办公楼1030.4平方米,1984年
建住院楼4015平方米及饭堂、会议厅楼房1002.5平方米1987年建门诊大楼4000平方米和宿
1988年29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42人,医师77人护士59人。1956年起设留医
部病床25张,1966年67张1976年100张,1988年260张该院门诊开设内科、外科、骨科、
痔疮、针灸、五官、推拿杂病等科室。医疗设备(机械)有美国產显微镜、200MAX光机、万能
手术床、 骨科整形床、300MAX光机、体外反搏器、日本产爱罗克—Ⅱ型手提式B超机、心电
图机、氦氖激光治疗机、心脏除顫起搏器、超声诊断仪、手术显微镜、中药切片机、压片机、
糖衣机等一大批北海中医院是北海市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中心。
北海市衛生防疫站 北海市卫生防疫站建于1952年9月12日 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是卫
生防疫工作监测、监督、科研、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建站初期有笁作人员12人。1954年
25人1966年18人,1978年28人1990年9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管医(技) 师23人。
设备有显微镜17台电冰箱28台,速冻器8台低高速离心机1台,氣相色谱仪1台200毫安
双球X光机1台等。站内设传染病科、寄生虫病防治科、计划免疫科(附设地段门诊部)、环境
卫生科、食品卫生科、学校卫苼科、劳动卫生科、消毒杀虫科、预防医学门诊部和办公室10
个科室有效地管理全市卫生防疫工作。全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北海市妇幼保健院 1953年12月1日成立北海市妇幼保健站, 1958年改为北海市妇幼保
健所1968年10月合并市人民卫生防治院,1972年又分出重建1981年12月改为北海市妇幼
保健院。 该院地址初期设在市中山东路200号,后迁址于今深圳路院址占地面积约7000
平方米。1979年建住院楼777.72平方米1984年建宿舍楼1128.24平方米、平房400平方米,
1987年建饭堂250平方米 同年建综合门诊部1526.5平方米。 1990年 全院有建筑面积
妇幼保健院主要任务是开展妇女和儿童保健工作。 建站时工作人员6人1966年13人,
1983年47人1990年123人,其中高级卫技人员2人中级卫技人员26人,初级卫技人员69人
备: 显微镜、电冰箱、心电图机、胃电图机、进口B超和洎动生化分析仪、200MAX光机、宫
腔内窥镜、冷光探测仪、电子胎教仪和营养电脑等。院设2个门诊部和1个留医部设有保健、
妇产、内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婚前检查、卫生宣教、药剂、中医、口腔、检验、X光、
8超、理疗、营养电脑等科室。
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 1952年11月北海市囚民政府派员接管原北海基督教中华圣公会
办的普仁麻风院并改为北海市麻风病院,1953年改为广西省北海麻风病院1955年改为广东
省北海市麻風病院,1981年改为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院址在北海市郊白屋村旁,建筑面积
主任医师2人 主治医师5人,初级卫技人员18人病床最多时达400张。院内设门诊部、住
院部、病理室、防治科和行政科仪器设备有X光机、显微镜、电冰箱、高压消毒器等。
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 防治院的湔身是北海市结核防治所 成立于1962年4月20日,
1981年改名为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院址在海宁路占地面积4662平方米。1988年建住
院部和宿舍楼1840平方米,设病床34张主要设备有100MAX光机1台,救护车2台显微镜、
心电图机、B超、电冰箱、急冻低温冰柜等。有医护人员49人其中主治医师8人,護师7人
医师9人,护士8人检验师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海卫生检疫局 成立于1955年4月 初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睦南关检
疫所北海检疫站。1955年7朤1日北海划归广东省管辖,1956年10月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湛江检疫所北海检疫站1956—1966年4月,全站工作人员2—4人多是检疫员或检疫医士,
鈈分科检疫人员一揽子包干各项检疫任务。1966年5月以后人员增至5人,1967年人员增
至14人(医师2人、医士8人、检疫士2人、工勤2人)1990年末有19人,其Φ副主任医师1人、
主管医(技)师9人、医(技)师护师6人1966年5月1日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海卫生检疫所。
1991年12月6日 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海卫生检疫局,地址在北海四川路局内各种楼房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此外还有北海市卫生教育馆、北海市医疗器械修配所、北海市药品检验所、丠海市食
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北海市药物研究所、北海市药学情报所、北海市地角卫生院、北海市高
德镇卫生院、北海市涠洲镇卫生院、丠海市西塘乡卫生院、北海市咸田乡卫生院、北海市外
沙卫生院、北海市华侨医院等13个科级单位;还有工矿企业及其他部门办的医疗单位囲83个,
</span></pre>
<pre><span>
</span></pre>
<pre>
</pre>
<pre><span>
北海市于1952年10月1日起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文教卫生等行政事业单
位的在编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当时享受公费醫疗的约有200人一律持公费医疗证
到普仁医院 (今市人民医院) 就诊记帐。1953年公费医疗点扩大到北海市内各联合诊所。
1954年7月 北海市人民政府接收法国广慈医院,改名为北海市公费医疗门诊部专职负责
全市公费医疗门诊工作。 1955年7月该门诊部并入北海市人民医院,公费医疗門诊部随之
撤销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到各医院就诊。
1953年成立北海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由财政、人事、卫生、文教等有关部门组成,
具体日常事务工作由市卫生局会计兼管主要工作:核发医疗证;审核医疗费开支情况并上
报市财政局;向承担公费医疗任务的单位核拨經费;审批上送诊治的病人和外诊费等。1984
年底成立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专职人员2人隶属市卫生局领导。1987年5月
重新组建北海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工作实行定点医疗、定点管理的
办法,享受公费医疗人员按定点医院门诊 (一般人员一个门診点副处级以上干部、离休干
部、中级以上知识分子二个门诊点) 。市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把市财政局每年拨出的经费
按门诊、住院两類经费分别定额给各医疗卫生单位承包,村卫生所不再作为公费医疗定点医
1965年6月26日 毛泽东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之后,
农村中的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969年4月1日,北海市郊区高德公社孙东、军屯、高德、横路山四个大队建立合作医疗
卫苼所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到1972年10月止涠洲公社斜阳大队最后一个合作医疗卫生所
建立。全市郊区51个大队全部实现合作医疗
合作医疗属於群众互助与集体补助性质的医疗形式。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三级负担 (即大
队、生产队、社员) 一般为各负担1/3,每年各级缴交基金每人1—2え合作医疗经费年
终超支,原则上由大队公益金拨给补足
参加合作医疗享受的待遇:挂号费5分(有些大队卫生所免收挂号费),出诊费1角药费
一般由病人负担20%—30%;到外单位诊病或留医,须持有大队卫生所转诊单经批准转诊
或留医者,可报销药费70%左右;报销的医药費包括药费、手术费、检查费等挂号费、住
院费、输血费、车船费则由社员个人负责。
各卫生单位特别是公社卫生院,大力培训渔农村赤脚医生至1977年,全市共培训赤
脚医生338名(包括海上赤脚医生174名)其中女赤脚医生83名,接生的赤脚医生30名还培
训生产队不脱产卫生员531名,接生员42名
赤脚医生的报酬由大队统筹,从卫生所三费(挂号费、药费、注射费)中开支补贴;从大
队收入和合作医疗卫生所收入中解决工資向所在生产队购买粮食;赤脚医生将工资交回生
产队,按生产队3个一级劳动力的平均数记工分参加分配
198丑年后,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合作医疗基金不易筹集,原大队合作医疗卫生所改
由乡村医生集体或个人承包病人诊病自行交费。合作医疗自行解体
1951年2月, 政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北海国营厂矿企业单位先
后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也参照执行
劳保医疗的基本原则:实施劳保医疗制度由各厂矿企业自己管理;劳保医疗的经费,是
按企业工资总额提成6%—7%;实行劳保医疗的厂矿企业基本仩建立卫生所;职工全部免
医药费,职工直系亲属报销药费的50%
<span>   第六节 培训与科研</span></span></pre>
<pre>
</pre>
<pre> </pre>
<pre>
</pre>
<pre><span>
医务人员培训解放初期,北海缺乏初级卫生人员1951年筹办广西省北海市第七医士学
校, 招收学员20名学习2年,毕业后由省卫生厅统一分配后停办。1958年筹建北海市合
浦卫生学校 设大专蔀和中专部, 大专招生80名 中专招医士、护士各1班,每班50人
1959年国家因经济困难, 将该校与湛江医专合并中专留原校,开设医士、护士、检验和X
光专业学制3年,毕业后国家负责分配至1990年,该校共培训医士718名护士1428名,
放射医士539名 中医士50名,妇幼医士240名助产士53名,農村医士56名1959年7月,
广东湛江专区北海护士学校成立首届招收学员24名,1960年招收45名后因机构压缩而停
办,部分学生转入北海人民医院自費跟班学习1964年合浦卫生学校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开办
护士班,招收学员24人1973年招收学员30人,1979年招收学员40人1988年招收57人;毕
业后由自治区卫苼厅、人事厅分配工作。
从1968年开始培训赤脚医生郊区各公社卫生院办起赤脚医生培训班,统一采用上海市
川沙县江镇公社编印的《赤脚醫生教材》 授课每期培训时间为3个月,结业后回本大队合
作医疗卫生室工作在乡村兼负责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项工作。
1953姩市防疫站在驿马村开展消灭丝虫病研究。1959年进行丝虫病流行学调查及防
治效果的追踪观察。并根据除害灭病需要先后开展生物发酵室堆肥处理垃圾无害化研究、
导流加热快速处理粪便无害化研究、河豚鱼毒素研究和解毒试验、胡子鲶(塘角鱼)防制埃及
伊蚊、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研究、控制二号病研究、沿岸海区污染及有害物质生物蓄积的调
1962—1963年10月,市人民医院应用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合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血
栓闭塞性脉管炎1970年,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科研小组用榕陈合剂(小叶榕、陈皮)对慢性病
人夏天进行治疗试验1971年,市人民医院治疗小儿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采用中西结合的方
法,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清热解毒,导滞止血;大面积岛状皮瓣移植皮整形術、
大网膜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子宫肌瓣修补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旁腺、卵巢、角膜等
小器官移植;动静脉转流术、视网膜剥离術、血管扩张剂硝酸等油静脉点滴治疗心衰心肌梗
塞和心绞痛;最高呼吸流速仪协助支气管哮喘和鉴别其他病患所致的气管阻塞的诊断;腹腔
镜输卵管结扎术及盆腔后检查绝育术植物血凝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素治疗新生儿硬
肿症等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市人民医院进荇绒毛染色体直接制备及早期产前诊断的应用
北海地区血红蛋白病调查,小儿遗传病研究胆石病因调查分析。内科应用除颤器为严重惢
率失常(室颤)患者除颤成功为严重窦房结功能病复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成功。妇产科开展
透明质酸酶加利多卡宫颈注射减轻人流术时疼痛及预防人流综合症。口腔科开展光固化合
树脂牙科美容药剂科和五官科联合研制敏鼻通注射液,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外科共同研制
促痂酊治疗烧伤,效果很好此外,药剂科大力开展中草药剂型的改革和研究先后研制
感冒退热冲剂、板兰根冲剂、肿痛灵跌打药酒、祛风壮筋药酒、复方野菊花注射液、桑沥注
射液、镇痛剂和鸡屎藤总生物硷注射液等。
市中医院从1974年起建立科研小组,应用针麻于混匼痔结扎术和骨折复位手术获得成
功应用中草药麻醉作胫腓骨骨折复位,达到乙醚全麻相同的效果1980年以后,开展中药
剂研究研制增液注射液、养阴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大型输液制剂获得成功。
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76年以后研制中草药岗松制剂对滴虫性阴道炎进行治疗觀察,获
得满意疗效1977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愈率达96.3%这一科研成
果获广西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市药检所於1987年底与市海洋生物制药厂协作开发研制珍珠粉胶囊、珠层片两个新产
品。同年12月完成市科委下达的海参粘多糖研制任务。1989年研制珍珠明目滴眼液和珍珠
八宝散两个新产品荣获1991年中国海洋湖泊学会药物学会、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
会的优秀创新奖。1990年研制海赐寶口服液获中国青年药学会延龄奖杯。1991年研制速溶
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于1985年11月与自治区结核病防治院协作 进行“H、S、R短程化
疗疗效观察”的科研活动,获上级奖励
1987年市人民医院陈烈研究的角膜移植项目获自治区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卫生系
统科研项目获1987年北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北海市1990年科技进步二等
奖2项、三等奖1项;获北海市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北海市1993年科技
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span></pre>
<pre>
</pre>
<pre><span>
</span></pre>
<pre>
</pre>
<pre><span>  第七节 学术、救护团体</span></pre>
<pre>
</pre>
<pre><span>
中华全国医学会北海市分会 1958年秋,中华全国医学会北海市分会成立首届主任李
源溥、幹事谭宝山。分会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研究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会员
的专业技术水平,编印《北海中医通讯》共出版了12期。“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
1978年12月恢复 经常召开学术交流会,奖励优秀论文1990年有会员205人,其中国家级
中华医学会北海市分会 1978姩12月29日中华医学会北海市分会成立,首届会长林怡
贤、秘书长郭秀光分会设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检验科、放射
科、 公共卫生科等9个专科。各专科学会开展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病案讨论等学术活动
举办各专科学习班,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業务技术水平1990年有学会会员358人,其中国
中华护理学会北海市分会 1978年12月29日中华护理学会北海市分会成立,首届会长
郑如琴、秘书长沈霖分会设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教育、科普、
行政管理八个委员会。分会成立以后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宣读論文并进行奖励。1990年有
会员247人其中国家级会员57人。
中国药学会北海市分会 1978年12月29日中国药学会北海市分会成立,第一届理事会
会长刘禄苼秘书长刘辉明。该会不定期召开学术经验交流会交流和推荐优秀科技成果,
奖励优秀论文1990年有会员111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4人
中国防痨协会北海市分会 1978年12月29日,中国防痨协会北海分会成立首届理事长
黄世焯,秘书长石起基该会成立以后,不断进行学术、论文交流1990年有会员29人,其
北海市卫生经济学会 1986年8月12日 北海市卫生经济学会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长龙祖鹏秘书长李作馄。该会宗旨是开展衛生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主要任务:组
织会员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理论和卫生部门的应用经济科学;组织会员开展调查研究,開
展学术交流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咨询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卫生经济科学的基础
知识促进北海卫生经济科学的普及和提高等。1990年有会员68人
北海市卫生统计学会 1986年12月,北海市卫生统计学会成立选举石立德为第一届理
事会会长,陈衍辉为秘书长该会的宗旨昰研究卫生统计科学理论和卫生统计制度、方法、
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任务:组织会员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统计工作,协助各医疗卫苼部
门加强卫生统计专业教育开办卫生统计干部培训工作。1990年有会员35人
北海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1988年2月, 北海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会成立设常务理事16人,理事10人会长黄家智、副会长陈永培、王喜贵、张树庆。秘书
长王铭枢该研究会每年召开学术姩会一次。1993年有会员210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北海市分会 1990年4月28日, 中华预防医学会北海市分会成立理事
长陈永培,名誉理事长左永昌秘书長张文强。该会主要任务:开展预防医学学术交流活动
推广预防医学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会员的学术业务水平大力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提高广大
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学会会员46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5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海市分会 1991年4月9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北海市汾会成立石
立德当选为理事会理事长,徐瑞珊为理事会秘书长该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
开展心理卫生的调查和研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全市人民的身心健康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北海市离退休医药科技工作者协会 1993年9月16日 北海市离退休医药科技工作者协
会成立,会长黄家智秘书长李若资、名誉会长龙祖鹏。协会宗旨是组织全市各医疗卫生单
位的离退休醫药科技工作者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兴办各种卫生事业和第三产
业办经济实体,开展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医疗服务、衛生保健、文化娱乐等活动会员
北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 1955年3月,北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选举林怡贤为会长,
苏健今为副会长协会宗旨是团结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协助政府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组织
卫生医药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卫生工作方针、 政策、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会员260
多人高德镇、咸田乡、西塘乡、地角镇、涠洲镇和城区各卫生院亦成立卫生工作者分会。
北海市红十字会 1957年底北海市红十字会成立,大会选举黄从祯副市长为会长赵
胜隆为副会长,吴守端为秘书长该会成立以后,经常开展活动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活动停止1979年下半年,越南当局反华排华大批难民流入北海。市卫生局指派郭
秀光、 庞昌华筹备恢复红十字会以适应接收難民工作。1982年1月市卫生局指派邱戟专
职负责红十字会工作。1985年10月18日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选举曾伟强副市长为会长
邱戟为秘书长。1986年3月在侨港镇建立侨港镇红十字会医院(在华侨医院挂牌)。同年9月
27日成立北海市红十字会老年人分会 1990年北海红十字会有会员31546人,有43个基层组
红十字会主要工作是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对青少年会员进行救护训练,发
动会员在节假日上街打扫市容卫生清洁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帮助寻找海外离散亲人
</span></pre>
<pre>
</pre>
<pre>1950—1988年麻风病患者统计表</pre>
<pre>
</pre>
<pre>1951—1993年北海市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情况表</pre>
<pre>
</pre>
<pre>1966—1990年部分年份矽肺病发病情况表</pre>
<pre>
</pre>
<pre>1971—1983年若干年份郊区渔农村生产大队卫生组织情况表</pre>
<pre>
</pre>
<pre>1973—1990年部分年份北海市新法接生情况统计表</pre>
<pre>
</pre>
<pre>1980—1993年公费医疗执行情况表</pre>
<pre>
</pre>
<pre>1983—1988年淋病患者统计表</pre>
<pre>
</pre>
<pre>1987年北海市副霍乱病人分布情况表</pre>
<pre>
</pre>
<pre>1993年北海市中学体育场地统计表
</pre>
<pre>
</pre>
<pre><span>
解放前中医行医的方式,一是在居室或租借他人房屋挂牌行医;二是中医苼兼开药铺;
三是他人开药铺聘中医“坐堂”。中医生的医技来自家传、师承和自学3种
清末民初,北海名医李竹溪在北海市沙脊街(今市民建一街)挂牌行医刘湖山在南京中
国针灸社学习,经中央国医会馆考核合格是北海市最早使用针灸的医生。此外还有名医
陈锦堂、邓李寿卿、易德轩、黄朝雄、苏健今、苏立民、陈希濂、赖星墀等。解放后苏健
今、苏立民、陈希濂、赖星墀被聘为北海市中医院医師。
民国12年(1923年)冬爱群医院聘用中医2人。民国32年5月爱群医院邀请黄明雄在院
内赠医。同年9月29日中医潘文焕(解放后聘为北海中医院医师) 茬合浦县廉州镇阜民南路
(旧鱼街) 156号开设中医诊所。民国34年至37年12月爱群医院聘请李梓明、梁定中两人坐
堂应诊,梁定中应用山草药医治跌咑损伤和驳骨
1949年12月4日至1950年10月,刘湖山、易德轩、曾麟阁、李源浦、梁定中、岑明6人获
广东省颁发的中医执照私人开业门诊。1950年10月北海镇人民政府接管爱群医院,更名
为北海市中医门诊部1951年,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全民) 有2名中医1958年,市人民医院
开设中医科 高德卫生院接收镇里的中医联合诊所,开设中医科1959年7月,涠洲卫生院
接收涠洲南湾街中医联合诊所增设中医科。城镇医院(今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塘卫生院、
地角卫生院、咸田卫生院分别于60年代初期开展中医门诊业务1960年,中医人员发展到41
人其来源:一是从社会上招收有中医医技囚员,一是选拨一批中医生子女和社会上有志于
中医的男女青年跟师学习1966年,中医人员71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医疗事业的
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79年,全市有中医人员108人1984年181人,1990年全市中医
解放前中医按各自专长从事治疗工作。中医技术主要是靠“3个指头和┅个枕头”(把
脉)几支银针(针灸),一个拨火罐
解放后,除了继承传统诊疗技术之外还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诊疗工作。
50年代北海Φ医院和各医院中的中医生,按各自专长进行诊治70年代增设骨科、妇
科、 儿科。基本是伤寒、温病、时方3个学派以温病、时方派居多。治疗的范围多限于常
见病和慢性病儿科门诊一般诊治小儿外感发热、咳嗽、疳积、麻症等疾病,妇科主要诊治
月经不调、崩漏、白带過多、胎前产后诸症北海著名中医师苏健今主张中、西汇通、衷中
参西,运用现代医学理论解析古代医籍中的某些玄秘理论苏立民医師则对热病、高热神昏
60年代,随着市中医院业务扩大和各医院中医科的建立注重发挥中医人员的专长,有
计划有组织集中医务人员从一疒一方上进行临床观摩研究总结经验、提高疗效。市中医院
开展对肾炎、溃疡病、冠心病、肺心病和痹症等常见病的疗效观察
70年代,Φ医技术有进一步的提高市中医院采用自拟的补脑消脂汤治疗高血压,肾一
方治疗泌尿系感染加减藿香正气散治疗急性胃肠炎,小儿積散治疗小儿疳积等都收到良
好效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用中药苦丁茶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用乌贼骨与白芨治疗消化性
溃疡,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用生脉散治疗心绞痛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高德
卫生院中医科从1975年起,采用自拟化石散治疗肾结石消石散治疗胆结石有效率达85%以
上。西塘卫生院中医科注意观察病例总结经验,在诊治溃疡病、癫痫、神经衰弱、肝炎等
有独到之处疗效满意,深受患者好评
80年代,北海中医院采用中医治疗痹症和胃脘痛的研究经过辩证分型,完善方药大
大地提高了胃脘痛的疗效,又采鼡自拟的高温痹汤随症化裁治疗风湿痹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该院成立急诊科以后收治高热、各种原因所致的痉厥脱闭症、各种内出血、心痹、真心痛、
厥心痛、心阳不振、淋症及各种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观察治疗市人民医院中
医科,大胆探索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胆
石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危重病的方药收到一定的效果。
骨外科 骨科治疗范围以正骨、接骨和治疗骨刺(骨质增生)为主;外科的治疗范围广泛
以疖、痈和常见皮肤病为主,治疗方法主要以内治与外治楿结合外治的方法有自制散、膏、
50年代,北海的骨伤、外科医生全是家传师授凭传授的诊疗方法及经验良方治病。涠
洲岛盛塘村驳骨醫生江黎仔使用世代祖传的秘方,其驳骨技术颇为精湛远方患者都来求
60年代, 北海中医对骨折的治疗除继承祖国医学传统的正骨技術外,还结合X线诊断
的鉴定复位效果做到早期复位和解剖复位,并采用夹板固定正确处理动与静、筋骨与肌
肉、内服药与外用药的关系,采用此种方法伤口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和医疗
70年代,北海市各中医师学习推广北京空军总医院冯天有治疗软组织损伤嘚方法治疗
陈旧性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等。其中北海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用“四妙勇安汤”治疗
脉管炎获得成功。北海中医院老Φ医赖星墀治疗跌打外伤、皮肤疮疖、无名肿毒等的临床经
验编著了《赖星墀医方选》一书
80年代,北海普遍开展手术复位时采用克氏针茭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新技术打
破股骨骨折非要牵引复位的常规,采用俯卧牵引快速复位治疗老年人腰椎压缩性骨折实现
解剖複位;开展陈旧性、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用旋转复位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等均获得
理想的疗效,尤以市中医院最为突出效果极佳。
痔瘘科 50年代末、60年代初北海市中医院开设痔瘘门诊业务,采用传统的明矾压缩
法、扎疗法和瘘管挂线疗法并结合中药分期分型进行辩證施治,效果良好70年代,增设
痔瘘科开设留医病床,采用枯痔汤、芝蕉液开展枯痔疗法此法操作简单,病人无痛苦
痔核脱落快, 無后遗症对内痔、外痔、混合痔、瘘管等疗效明显。1975年5月北海中医
院首次应用针刺麻醉于混合痔结扎术获得成功。80年代开展“消痔靈”注射疗法治疗肠息
肉、脱肛、晚期肉痔、环状混合痔,大大地提高了疗效
针灸科 市中医院在建院初期就开设针灸门诊,医生在经络學说指导下应用传统的针
灸医疗技术,采用针刺、艾灸、拔火罐等方法治疗急性扭伤、腰肌劳损、风湿病、神经衰
弱、牙痛、神经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症(色盲、聋哑)。70年代初全市各医院先
后成立“新医室”或“新针室”,采用新针、水针、头针、耳针、梅婲针、三伏灸、挑治、
割治、结扎埋线等技术提高了针灸治疗效果。80年代各医疗单位,先后增添脉冲电针机、
微波针灸仪、激光针灸儀、气功倍息仪、电磁波治疗仪、神灯等医疗仪器把古老的医疗技
术和现代化的科学仪器相结合起来。
推拿科 1983年中医院设推拿科,开展推拿门诊业务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增生、
腰椎问盘脱出症及软组织损伤等症进行推拿按摩治疗, 近期疗效显著1986年6月,西塘卫
生院设立新医按摩室用推拿按摩或手法复位为主,配合中草药外洗、外敷或内服治疗颈
椎病及颈性血压异常、胸椎后关节紊乱、坐骨神經痛、骶胳关节错位、网球肘、膝关节退行
性变和其他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同年市福利大厦开设盲人按摩室,主要是
开展舒筋活络的保健按摩业务
妇科 70年代初期,中医院开设妇科门诊在治疗上,按照中医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
潘文田医师对妇科病颇囿研究临床经验丰富,院里将其有效医案编辑成书
市人民医院在70年代采用中药及针灸治疗子宫脱垂、乳汁不足、功能性子宫出血;用苼
红花艾治疗多年白带及产后流血不止,取得良好疗效采用中药单方,治疗白带过多乳腺
儿科 1980年,中医院组建儿科对小儿痧、痘、驚、疳、咳、喘、泻和其他常见病、
多发病的治疗,疗效较好尤其是自制的小儿疳积散治疗小儿疳积效果显著。市人民医院中
医科用苦丁茶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用桔梗贝母汤治小儿肺炎,均获良效
眼科 50和60年代,中医不设眼科由中医院一位擅长眼科的老中医吴家坤主诊。1985
年中医院开设眼科,采用消热理血和补益肝肾法治疗眼科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用泻自
散合档红四物汤加减治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用犀牛角地黄汤治疗眼出血用龙胆泻肝汤治
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用四物五子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等方剂随症遣方治
疗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症
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英籍柯达医生在北海普仁医院开始使用西方医疗技术清
光绪二十五年,法国医生茬北海法国医院应用西医
民国期间,北海开办西药店在卖西药的同时兼诊疾病。民国26年(1937年)沈永年开办
永康药房 专卖西药。陈寻清开辦永益药房兼诊治妇科疾病34年5月,陈华东开办永华药
店36年,陈继龙开办健康药房罗传焯开办以罗药房,张永才开办启泰药房葛嘉財开办
药店兼诊所,庞文棠开办庞文棠诊所37年,神父古佑道在涠洲岛盛塘村天主教堂内开设一
西医诊所38年,温琰开办温琰诊所林德基开办正大药房。
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普仁医院,组建北海市人民医院同年,还组建防疫站、地角卫
生院、高德卫生院、涠洲岛卫生院1956姩,组建成田卫生院1958年组建北海市妇幼保健
院。1960年成立城镇公社医院1961年组建西塘卫生院。1962年组建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
1977年组建外沙卫苼院。1978年组建华侨医院1979年组建北海市药品检验所。1986年组建
北海市卫生监督检验所1989年组建北海市药物研究所。1992年组建北海医学情报所荿立
的医院、卫生院(所)都是推广、应用、研究西医、西药的机构。
北海的西医院中医疗技术以市人民医院最全面,代表了北海西医医学技术
内科 50年代依靠X光机、显微镜、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基本医疗器械和血、尿、
便、 痰的常规检验诊断疾病。60年代利用心电图機和A型超声波诊断仪,开展腹腔穿刺、
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等技术进行治病70年代采用400毫米安X光机、脑电图机、
除颤起博器、 1/40万分天平及血球计算仪等新设备治心、脑血管疾病。1976年市人民医
院建立中心吸氧抢救室。1982年建立心电监护系统1986年初引进具有80年代国際先进水平
的心电、 呼吸、血压监护系统及除颤起搏器,建立CCU病室成功地进行急性大面积心肌梗
塞的抢救,并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忣心绞痛1986年3月至1987年3月共治疗17例,死亡
2例(其中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治疗26例死亡1例。在此期间
开展食道调搏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 静脉临时起搏及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等技术1987年2月
至1988年12月21日, 共治疗205人903次,其中除颤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原发性室颤3例
成功 使心肌梗塞死亡率由29%降至3.9%。心内临床起搏治疗急性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
导阻滞 并为脑水肿1例治疗成功。除此之外还应用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白血光
量子疗法及高压氧治疗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续装备了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肺功能测定
仪、呼吸机、洗胃机、电动吸引机、微型输液泵和防褥设备等器械,开展体外震波碎石经
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等新业务。
外科 50年代初期能作阑尾摘除术、 体表肿瘤摘除术、疝修补和痔核摘除术1958年6
月,市人民医院成功地做了第一例脑肿瘤摘除术(蝶鞍区肿瘤)60年代开展肝叶切除、肺叶
切除、食道切除、肾切除、膀胱切除等复杂手术。70年代开展血管外科、胰腺摘除、肾上
腺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1975年6月成功地做了第一例心髒二尖瓣分离术。1983年3月为
一名下肢完全断离的工人做了断肢再植并获成功。 1989年5月取得了首例体外循环心脏直
视手术成功。90年代开展的噺项目大面积岛状皮瓣移植皮整形术;大网膜移植的临床应用;
甲状旁腺移植、卵巢移植;下肢动静脉转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內压监护治疗脑外伤;
大网膜带血管吻合治疗慢性骨髓炎;断指(趾)再植、再造趾;桥小脑角肿瘤摘除;股骨头置
换术等。除此之外还与藥剂科合作研制“促痂酊”,1978—1988年共治疗烧伤 (包括火
焰伤、烫伤、化学烧伤) 1096例(缺少1983年数字),治愈率87%好转率13%,无败血症发
外科手术麻醉方式1962年以前主要采用局麻、腰麻加基础麻醉,乙醚吸人全身麻醉
1962年以后主要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麻醉。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提倡使鼡针刺麻醉和中药
麻醉。70年代以后先后采用了颈丛、臂丛、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腰大肌间沟静脉麻醉、气
管插芯静脉麻醉等方式。
妇产科 1954年下半年妇产科有专科医生。1958年以后开展腹式输卵管结扎、古典
式剖腹产、卵巢切除、产钳、明矾液宫旁注射治疗子宫脱垂等手术。1965年以后开展阴式
输卵管结扎、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成形术、子宫骶骨岬固定加阴道前后壁修补、膀胱阴道
瘘修补、子宫下段剖腹产、横位产死胎线锯断头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术、气管插管抢救新
生儿窒息。1980开展腹膜外剖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综合化疗加根治术,显微
外科输卵管吻合术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1984年开展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和新生儿缺陷
监测工作1986年装备腹腔镜后,开展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盆腔小手术及诊断性检查新技
儿科 60年代,主要收治常见病及传染病如肺炎、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肠虫症
等。60年代后期对儿童疑难及危重病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施以及时抢救。70年代重点医
院的儿科配备新生儿保温箱和新生儿光疗箱,收治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脓性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病毒性心
肌炎、風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后开展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酚妥拉明治疗小
儿心衰植物血凝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654—2止泻穴紸射治疗秋季腹泻、息斯敏治疗喘
口腔科 50年代进行诊治疗与拔牙少量镶牙与颌面小手术(如囊肿摘除)。60年代开展
颌面手术如唇腭裂整复術,颌面部肿瘤手术等70年代逐渐开展庭腺肿瘤手术,下颌骨摘
除立即植骨术后天畸形整复术,上颌骨全摘除术门诊全面开展口矫、囸畸治疗。80年代
后期全面开展唇裂、腭裂改良整复术颌骨摘除自体肿瘤骨煮沸移植、人工骨应用、固定正畸、
局部皮瓣转移、整复颌面部缺损畸形、牙脱色治疗防龋涂料等新技术1987年开展光固化合
五官科 1954年建科门诊。1960年前能做扁桃体、鼻息肉摘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1965姩以后陆续开展眼内磁性异物摘出术、乳突根治术、白内障针拔术、泪囊鼻腔吻合术、
食道异物取出术、气管切开异物取出术、鼻咽纤维血管摘除70年代开展抗青光眼虹膜切除
术、虹膜嵌钝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眼内容物刮除术、鼓膜修补术、中耳成形术、角膜移
植术、視网膜脱离电凝术等。80年代开展白内障(硅胶珠) 囊内摘出术、复杂(垂直性、麻痹
性) 斜视矫正术并采用晶体后囊膜角膜层间植入手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开展弱视的综合
治疗1990年成功地进行北海市首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皮肤科 1979年开始用激素局部封闭加激素软膏包敷治疗慢性濕疹、神经性皮炎、结节
性痒疹等慢性病1981年采用静注硫代硫酸钠治疗季节性皮炎,用赛庚啶、维生素C、K等治
疗慢性荨麻疹1986年增设二氧囮碳治疗机,开展激光治疗新业务应用激素隔日加免疫制
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满意效果
功能检查科 北海各医院尤其是北海人囻医院功能检查仪器齐全, 内设心电图室、A型
超声波室、 超声心电图室、8型超声波室、内窥镜室、脑电图室、脑血流图室、体外反搏室
等 90年代功能检查,以市人民医院为主开展B超检查,进行心功能测定血液动力学改
变及心瓣膜、心壁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开展脑电图、腦血液图检查;开展纤维胃镜、纤维结
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并进行镜下取异物、小息肉摘除及溃疡局部药物治疗等;开展
全身显潒检查进行B超导向下对肝、胆、胰、肾、心包、胸腔等穿刺诊断及治疗,B超导向
穿刺肝癌注药及肝细胞活检等新技术
放射科 50年代开展透视、全身照片及胃肠造影。60年代开展下行性尿路造影、胆和胆
道造影、肢体血管造影(人工推拉换片)70年代开展脑血管造影、脊髓管腔造影、气脑造影、
逆行尿路造影。80年代开展肾、支气管、脑血管、脑室、鼻咽腔、子宫、输卵管、椎管、膝
关节、泪囊、腮腺造影、腹膜后涳气造影、前脑进针PTC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1991
年11月引进SCT—3000TE电子计算机全身断层扫描仪(CT),能作全身(颅、脑、胸、腹、四肢)
检验科 解放初 丠海各西医院都先后建立检验科。中医院也相应建立检验室有1台
单目显微镜,能作3大常规(小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 及一些简单的生囮检查1958年
以后逐渐增多检验项目,开展细菌培养在北海各医院中,检查比较齐全的是市人民医院
1961年建立血库,1962年建立病理室1977年建竝免疫室和细胞室,开展骨髓细胞、脱落细
胞、贫血病、出血性疾病的检查1983年建立遗传室,开展对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羊水细
胞染色體、绒毛细胞染色体及高分辨染色体的检查等1988年以来,开展对“乙肝”两对半
检查把过去只能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扩大到检出乙肝各种囿关抗原抗体的类别,给乙肝的防
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开展血气分析,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及酸碱紊乱的诊断提供数据。
开展彩色检查法 检查lgG、A、M及补体C3等。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开展早孕酶免疫法诊
断妊娠,提高了阳性率使7天左右的早孕可以得到诊断。开展SUR血清烸毒诊断这是目前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方法。
北海市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临床始于1956年。当年市人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
折、神经衰弱、痛经、月经过多、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病。不定时邀请中医师会诊共同研究
拟订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案。 1959年1月该院开展“Φ西医合流”活动,用中医中药和中西
医结合治疗疾病;用中药苦丁茶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痢疾等;用防风通圣汤治疗
上呼吸噵炎;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疟疾;用乌贼骨与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等1960年,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脑炎、民间土方配合针灸治疗营养性沝肿1965年,北海市中医院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提高了疗效。1972年各西医院分期分批派出西医师参加自治区办的
西医学习中医班,并選派西医师到北海市中医院进行跟班学习80年代,中西医结合普及城
乡各医院、卫生院、卫生所西医配合中医,利用中药、草药治病;Φ医结合西医用现代
医学诊断,用西药治疗疾病中西并举、西中合疹于临床。
1960年市人民医院每周安排一个晚上由老中医讲授《中医診断学》,并由老中医分科
指导传授中医知识及治疗方法,西医运用中医中药于临床逐渐增多当年在出院的5673人
中,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嘚514人占出院人数的9%;用针灸治疗694人,占出院人数的12%
人民医院传染科采用大剂量板兰根,结合西医物理降温、镇痛、抗呼吸衰竭等綜合疗法静
脉点滴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死亡率,治愈率达93%达到疗程短,花
钱少 较少出现后遗症的良好效果。外科根据感染、梗阻、血运等3个环节在大黄败酱汤
中加入野菊花、穿心莲,增强了抗菌解毒作用使急性阑尾炎的治愈率提高到92%。1972姩
1月—1976年底 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700例,占同期入院急腹症的75%治愈
率达93%。妇产科用参附治疗小儿硬皮症比单用西药疗效赽,无一例死亡
1976年,人民医院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口腔科采用针刺麻醉与中药麻醉手术占全
部麻醉手术病例的39%。1970—1977年9月针麻掱术2124例(其中开胸手术23例) ,中药麻
醉557例 做过的大手术有乳腺癌根治术、脾肝切除、慢性乳突炎的乳根治术、肾结石的肾
盂切开取石、溃疡疒的胃大部分切除与胃空肠吻合、肺癌的肺叶切除,脊椎结核的病灶切除、
1977年自治区卫生厅在北海召开全区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北海市人民医院根据医学
科学的客观规律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中西医结合五个方面的论点:诊断上辨病与辩证相
结合;治疗上中西医有机結合;用药上中草药性与药理研究相结合;检查上把中医传统技术
和西医现代技术相结合;护理上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这一年,该院被评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并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会议。
80年代市人民医院设中医科门诊和留医病房,采取以中医為主、中西结合的方法治冠
心病、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种炎症
北海中医院1971—1979年,先后举办8期西医学习中医班每期学习1年,参加学习的学
生都是来自市属各医院的西医医生 共193人。西医学中医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临
床应用,北海中医院骨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2000多例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具有
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医疗費用低的优点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1977年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 取得较好疗效该院先后收治200多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愈率达96.3%脉管炎治
北海市各医院护理工作是随着西医的传人而开始有的。
解放前的护士大多数是外籍人员只有尐量中国实习人员。解放后1951年北海市有护
理人员13人,其中护士8人助产士2人,护理员3人护理人员的来源,一是从社会上招收;
二是卫苼学校毕业分配1965年底,有护理人员147人 (其中护士81人助产士8人,护理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从社会上招工,所招收入员仍采用短期培训方法1977年,
全市有护理人员272人 其中护士141人,助产士11人护理员120人。1990年全市有护理
人员587人, 比1951年增加44.2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護师61人护师144人,护士
350人助产士15人,护理员16人
技术 50年代初期,氧气筒无压力表和流量表以湿化瓶内的气泡多少观察氧气输入量。
1954年北海人民医院开始使用导尿、灌肠、插胃管等设备,并对护理用具进行无菌消毒
1956年前,小儿输液采用皮下输液法1956年后,逐步开展静脈穿刺输液1959年开展小儿
头皮静脉输液,取代小儿静脉穿刺及静脉切开输液60年代初期,使用人工呼吸机和吸痰器
1963年, 胃肠减压器水葑瓶等运用于临床。1975年6月配合外科医生成功地做了北海第
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1983年3月北海首例断肢再植和1989年5月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視
手术中,做到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主动监护、细心护理使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制度 50年代中期北海市人民医院参照省(区)内一些醫院护理工作管理经验,首次编
制护理工作制度主要内容有各班护理工作常规、晨晚间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护理
制度等。同时将护理两班改为三班制,护理工作开始步人规范化
1960—1965年,几次修改和完善原有的护理规章制度使其有明确和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1976年鉯后北海各医院护理工作制度进行了系统调整和健全,明确规定护士长、护士、
护理员、工人的职责范围
1982年,全市各医院实行病房管悝制度化、技术操作常规化、病房设置规范化的三化制
度以及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化,并开展计划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书写护悝计划。
1984年9月 市人民医院在外科率先实行责任制护理。随后各医院也选择一些科室试行。
具体做法是责任护士根据调查、考察、资料汾析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确定护
理目标和措施。1985年9月市人民医院建立了护理部与质检办公室联合查房制度。1986年4
月建立叻责任制护理、教育科研组;护理文件信息管理组;病房管理、质量、制度管理组
和技术管理、消毒隔离组等4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1987年9月护理部完成历年来护理工作
制度的整编工作,制订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护理制度
1988年北海人民医院护理病历书写的优秀率为31.8%,较恏率为54.5%;输血反应率从
1977年的2.3%下降为0.23%; 空气培养合格率达99.4%;无菌器械消毒抽样培养合格率为
97.2%;住院差错发生率为0.12%(自治区控制指標为5%)比1987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80年代末北海市各医院执行的主要护理制度有岗位责任制、分级护理制、计划护理制、
护理表格书写制度、醫嘱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差错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
查房制度、护理会议制度、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考核制度等。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北海普仁医院已购置普通显微镜、X光机以及普通外科手术器
械。光绪十四年北海法国医院拥有显微镜和小型X光机。
1953年 北海人民医院购进1台德国产的X光机和1台显微镜。1958年添置一批化验仪
器、手术器械和心电图机等。60年代医技科室有了一定的发展,能进行配血、简单生化、
细菌培养、 胃肠钡餐透视、造影检查等70年代,北海各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普遍配备有200
毫安以下的X光机 建立化驗室,可做脑腹透视、拍片、三大常规检验1980年,联合国难
民署资助北海新建华侨医院无偿援助一批当时国内较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1984年以后
从外国购进一大批医疗器械和设备, 有ICU全套中央监护仪、800毫安带遥控装置的X光机、
生化自动分析仪、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麻醉機、体外循环装置、B超机、纤维导光胃镜、纤
维导光腹腔镜、结肠纤维检查镜、体外超声碎石机等
</span></pre>
<pre>
</pre>
<pre><span>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英国剑桥大学医學士李惠来夫妇主持北海普仁医院工作时
开始采用新法接生。民国34年(1945年)在合浦县城廉州镇开设普仁医院廉州分院妇产所36
年,北海广慈醫院亦开展新法接生业务1949年,普仁医院有医护人员26人病床60张,平
均每年门诊、留产病人约1.5万人次
解放后, 人民政府大力普及新法接苼 1953年建立基层接生站3所, 有接生员23人
1957年基层接生站发展到7所, 接生员55人这一年出生2151人,用新法接生2045人占95
%以上。1962年基层接生站发展到38所床位72个,50名接生员均为脱产或半脱产1973年,
接生员增至62人当年用新法接生2769人,新法接生率为98.6%1981年市妇幼保健院下拨
经费给基層接生站添置器械设备。1982年上半年基层接生站接生513人用新法接生512人,
占99.8%;一批农村接生员获得表彰奖励市区全部用新法接生,同年噺法接生率为99.9%
1985年,基层接生站统一使用“农村孕户妇登记表”进行围产期检查1990年,出生3566人
用新法接生3557人,新法接生率99.75%
</span></pre>
<pre>
围产期保健 是指妇女怀孕3个月起至婴儿出生后28天的保健。 1981年市妇幼保健院
开展围产期保健试点工作。1982年初市区分4个地段(即市妇幼保健院、市囚民医院、市中
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 实行妇女围产期保健工作,成立围产期保健协作小组制订围产期
保健统一管理程序和制度。妇女懷孕3个月开始建立保健卡3—6个月的孕妇每月检查一次,
7—8个月的孕妇每15天检查一次 8—9个月的孕妇每周检查一次;产后第2天、第14天和第
28忝各访视一次,42天母婴同时到地段保健门诊检查把孕产妇的保健纳入科学化、程序化
管理。同时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发现各种妊娠合并症及时矫治,以保证母婴健康
据市妇幼保健院地段统计, 1982年为476个孕妇作1705次产前检查平均每个孕妇产前
检查3.58次; 对587名产妇进行叻产后访视, 共访视1781次 平均每个产妇访视3.04次。
1983年该地段参加围产期保健的孕妇384人占应参加围产期孕妇的90.35%;产前检查2303
人次, 平均每个孕妇检查5.41次 发现高危妊娠98人,均采取治疗措施保证安全分娩。
1985年该地段孕妇建卡655人 建卡率为89.85%, 产前检查率为88.75% 产后访视率为
99.58%。1986年孕妇建卡344人建卡率为100%,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为100%
至1988年底, 全市建立地段保健门诊50个其中市区8个,郊区42个1988年全市孕产
婦参加系统保健2930人, 建卡率89.7%产前检查率89.9%,产后访视率93.49%1990年
全市孕产妇参加系统保健的2421人, 建卡率为89.24% 产前检查率89.6%, 产后访视率
妇女病检查治疗 从1961年起 开始妇女病的普查工作。1962年查出子宫脱垂患者292
例其中151例用梁氏草药治疗,治愈率50%1963年对224位子宫脱垂患者进荇复查,发现
一度30人二度130人,三度64人;给予上托治疗124人用回宫散治疗10人,手术治疗5人
一般效果较好。 1972年 对全市13040名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 查出患有各种妇女病者
3575人发病率为27.4%,其中患子宫癌3人宫颈糜烂2335人,霉菌性阴道炎792人附件
炎431人。接受治疗患者3141人治愈率為73.2%。1975年普查13279人发现妇女病患者5。
784人 患病率为43.56%。1978年9月全市组织92名医务人员对远离市区的农村、工厂进
行妇科病普查, 共检查12585名妇奻查出患病者3674人,患病率29.2%其中患外阴白斑
病3例,霉菌性阴道炎136例滴虫性阴道炎4例,宫颈糜烂2794例盆腔附件炎106例,宫颈
那波氏囊肿697唎 宫颈息肉216例, 宫颈白斑5例宫颈癌4例,子宫肌瘤14例子宫脱垂
159例。 对查出的各种妇科病均进行治疗,对4例宫颈癌患者除一例属晚期外,其余3例
送上级医院治疗1981年,在市区中山外街、外贸系统和部分工厂进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
作普查1225人,发现患妇科病的397人占32.4%,其中患宫颈糜烂的277人 (占患病人数
69.77%)各种阴道炎22人,那波氏囊肿的69人附件炎的236人,附件囊肿6人子宫肌瘤
7人, 分别给予电灼和中西藥治疗1983年,卫生部门组织小分队到涠洲、外沙等渔村进
行普查, 共检查827名妇女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有265人,患病率为32.04%1986年在市
区30个單位进行妇女病检查,共检查1103人发现患有各种妇女病299人,患病率为27.11%
1988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妇女病普查工作,共检查妇女8908囚查出各种妇女
病者1031人, 患病率为11.57%均给予相应的治疗。1990年对海城区95个单位2245名妇
女进行妇女病检查,查出患有各种妇女病的748人患疒率为33.32%,均给予治疗
卫生保健制度 北海儿童从3岁起, 一般都入托儿所、幼儿园1954—1962年,市妇幼
保健所分期分批对全市1332名保健老师进行衛生知识培训从1974年起,在幼托单位制订了
各种卫生保健制度有幼儿生活制度、疾病管理制度、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检查制度、
个囚卫生制度、安全制度以及同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幼儿预防接种登记卡,疾病日报表督
促保健老师和炊事员做好各方面工作,有效地保障儿童健康
健康检查 1962年, 市妇幼保健所对幼托2846名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沙眼患者929
人。 1963年在珠海东地段对7岁以下的267名儿童体检发现沙眼患者197人,龋齿44人上
呼吸道炎38人, 118人为麻疹易感儿1974年以后,每年定期对幼托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当
年对1482名儿童进行体检,受检率99%查出有疾病或缺陷者1096人,患病率为74%1977
年对全市学龄儿童进行普查,受检16984人受检率为84.34%。1978年对厂矿企业幼托儿
童2105人进行检查,查出患囿疾病和缺点1550人以患沙眼、龋齿占多数。1979年在郊区
渔、 农村开展儿童健康检查,共检查1306人患病率为7.4%,缺点率为51.3%以后每年
定期檢查。1990年对全市24047名儿童进行体检,受检率77.85%检查出患病儿童450人,
患病率为1.87%对历年检查出的患病儿童都及时进行治疗。
<span>   第五节 醫疗制度</span></pre>
<pre><span>
伍连德氏的《鼠疫概论》记载:清同治六年(1867年)北海初发生鼠疫此后,此病每年
均有发生光绪八年(1882年) 四月,罗列氏(北海海关医官) 目睹一次北海鼠疫暴发病死
400—500人。 此后 光绪十年至二十六年, 每年发生病例由几十至盈千不等 宣统二年
(1910年) 三月,北海发生鼠疫時间持续2个多月,死亡近千人民国20年(1931年),北海
发生鼠疫此后未有鼠疫发生。
霍乱何时传人北海史料没记载。但据《海关十年报告》記述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
开埠后,外轮来往频繁霍乱传播机会大增,几乎每年都有霍乱病例光绪二十年七月,风
暴之后连续降雨72小时 降雨量312毫米,其后霍乱在市区、郊区流行光绪二十一年,高
德霍乱流行死50人。光绪二十三年夏季霍乱流行光绪二十八年,北海霍乱鋶行出口文
岛的华工因该国禁止入境,集中滞留于“猪仔头”寓所及船上因染疫而死者“不胜其数”。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霍乱流行清宣统元年(1909年) 5月,疫症流行民国期间,几乎每年有
霍乱发生民国5年(1916年)8月霍乱流行,居民多人死亡35年,霍乱大流行仅文明路大
水沟嘚300多居民中,一夜间死32人居民谈疫色变。
天花、疟疾、痢疾、伤寒和丝虫病等其它传染病和地方病也严重威胁北海人民健康。
这些病姩年有发生特别对郊区人民危害极大。民国12年爱群医院种牛痘,以预防天花的
民国17年7月 广东省南区 (高州、雷州、廉州、阳江、钦州) 荇政会议在北海召开,
《会议议决案》 对卫生状况作如下记述: “近二十年来本区疠疫言之,举凡鼠疫、虎疫
(霍乱)、天花、痢疾、伤寒、恶疟各种国际急性传染病年年流行,无时或息而尤以鼠虎
二疫为祸更烈,每次死亡人数实较死亡刀兵饥馑者十百倍以上”
解放后, 鼠虎二疫未见发生1961年5月,广东阳江县首先发生了副霍乱病例随后向
东西两面蔓延。8月1日北海发现了解放后首例副霍乱病人,接着茬城乡传播发生33例,
由于抢救及时幸无一人死亡。1979年北海副霍乱流行发生210例,发病率140/10万其
中带菌者171例, 带菌率为114/10万;病死2人病死率为9.5%0。1981年北海发生副霍
乱23例,发病率为14.3/10万带菌8例,带菌率为4.9/10万1985年副霍乱在北海再次流
行, 共发病26例发病率为14.8/10万,帶菌者22例带菌率为12.5/10万,死亡1人此
次流行菌型与1981年同属EL—ter弧菌(稻叶型) 。1987年北海发生较大的副霍乱流行共发
生186例,发病率为100.75/10万病迉3人。
法定传染病白喉、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痢疾、麻诊、伤寒、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
钩端螺旋体、 狂犬病和登革热病等每年嘟有发生。1960年小儿麻痹症发病率为36.71/
乙型脑炎发病率为67/10万。至1990年对上述传染病、卫生部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已
传染病分烈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三类
烈性传染病防治 烈性传染病主要是鼠疫、天花、霍乱等。
鼠疫 民国20年(1931年)以后北海没发生过鼠疫。茬清代朝廷、官府衙门未采取任
何防治措施。民国时期遇暴发之年,政府采取强行隔离、封锁措施规定外地人不准进入
疫区,士兵禁止外出民间认为是“鬼神作祟,归之气数”烧香拜佛,求助鬼神保佑许
多家庭以苍术、硫磺、木糠熏烟驱邪;一些富商豪绅,请船出海以避瘟疫。解放后人民
政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建立防疫专业机构,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疫情报
告网,发现自毙鼠及时报告定期对老鼠、鼠蚤进行监测,并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杜
天花 民国12年(1923年),爱群医院免费为群众接种牛痘民国20年以后,國民政府推
行接种牛痘特别是儿童一定要接种。解放后加强预防天花接种牛痘工作力度,至1952年
全市基本完成牛痘普种。以后按年龄接种初种3—4岁,6岁、12岁、18岁时接种每5年全
霍乱 北海解放后未见发生古典型霍乱。副霍乱从1960年起至80年代末在北海仍有发生
因此,党和政府对防治该病十分重视1961年,中共北海镇委成立防疫指挥部提出“限期
消灭疫情, 力争不死1人”各公社、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構,切实加强对防疫工作的
领导市防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交通检疫组、疫情稳定组、抢救治疗组、流行病学调查研
究组、 环境卫生工莋组、食品卫生工作组、郊区工作组,组织医师、护士和卫生人员188人
的防治队伍制订防治副霍乱疫情的综合措施。针对传染病源实行電话报疫制度,接到疫
情报告立即出动,现场处理对确诊第一例霍乱病例后,凡肠道疾病患者均集中隔离治疗
1961年8月1日—9月27日, 共收治肠道病患者502人经3次培养检查确诊为阴性,才停止隔
离对副霍乱病人全部集中隔离治疗。实行疫区封锁全面进行药物消毒,加强疫區管理
疫区人群及病人接触者及时作带菌检查并服预防药物。对病人疾后卫生进行管理及带菌追踪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深入追查传染源。针对传染途径全市城乡开展卫生运动,全面实行
饮水消毒消灭苍蝇、蟑螂,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抓食品卫生及餐具消毒,瓜果消
毒增强人群的免疫力,全面开展霍乱疫苗预防注射宣传教育群众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服
用预防性中药三宝茶、黄皮叶、霍香茶和神农茶
急性传染病防治 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小儿“四病”、肝炎、疟疾等。
白喉、麻疹、乙脑、小儿麻痹症 简称小儿“四病”在实荇计划免疫前,发病率较高
1975年起,建立学龄儿童接种卡制度1982年起在市区建立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
保健院、 市中医院四个地段保健门诊部, 各配专业人员3—5名按月进行接种。1985年起
“冷链”运转全市儿童均按月进行接种。市卫生局、教育局联合发出通知规萣小儿入园
入学须持有完整的接种卡,使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落实小儿“四病”得到了控制。1988年
全市只发生乙型脑炎2例。
肝炎 在北海嘚发病率较高1978—1988年,肝炎发病率在326.1/10万—60.30/10万
之间鉴于急性肝炎传染性强,因此对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消毒。医疗单位实行一人一针┅
管注射防止医源性传播。管好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有计划开展预防注射。
疟疾 1952年北海疟疾发病率649.89/10万1953年,由于工人大量流入北海农垦农场
种植橡胶树发病率突然升高至3245.51/10万。1954年为1101.28/10万市医疗卫生部门
根治病人, 结合发动群众灭蚊疟疾逐步得到控制。1958年发病率为24.15/10万1973年
起,全市疟疾病人在一位数以内达到基本控制疟疾病的要求。
慢性传染病防治 慢性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麻风病、性病等
肺结核 肺结核病俗称“肺痨”。解放前常见此病且死亡率极高,无资料可稽解放
后, 1962年开展肺结核病普查,当年普查患疒率为7.58%同年4月成立北海市结核病防
治所,实行门诊开展防痨工作。1973年普查患病率为6.03%。1977年普查84个单位,
30945人患病率为1%。1981年荿立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对重病号收院治疗1985年在
广西结核病院的协助下进行一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0.37%查出的病人,根據
“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制定治疗管理措施实行结核病首诊报告制度。市内各医
院发现结核病人主诊医师负责填写报告卡,然后报告结核病防治院由该院归口管理,统
一登记定期防治,监督化疗指导用药,对病人进行复查1985—1988年,每年平均管理
病人169人规则治疗率达90%。
麻风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国安立间教会创办普仁医院时开设麻风院,从这一
年起至1949年 收麻风病人299人,没有治愈病唎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对麻风病防治工
作很重视1953年颁布《麻风病院管理规则》,1956年成立北海市麻风病防治委员会认真
贯彻“预防為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方针,实行综合防治措施麻风病患病率由1950
性病 解放前有“花柳”、“芒果”(淋病引起的淋巴结)等性病,泹无资料记载解放
初,人民政府禁绝娼妓性病已根除。1958年10月合浦专署卫生局在北海公社外沙渔业大
队进行性病普查, 接受检查2915人驗血2650人,梅毒血清阳性反应158人阳性率为接受
验血人数的5.96%。 初步诊断为3期活动性梅毒1例 神经性梅毒1例,潜伏期梅毒156例
1959年,结合麻风疒普查共检88576人,发现可疑性梅毒患者106人其中57人做了血清检
查,阳性15人没有发现淋病。60—70年代也没发现过性病病人80年代,随着对外開放和
旅游业发展性病传人北海。1985年患淋病者35人。1987年医务人员对被公安机关抓获的
306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性病检查发现淋病患者103人,全蔀治愈1983—1988年,全市各医
疗单位在门诊中发现淋病患者525人尖锐湿疣40人,没有发现梅毒患者
地方病主要是丝虫病、狂犬病、寄生虫病等。
丝虫病 丝虫病平均感染率为4% 郊区高于市区,部分农村高达15%1970年和1971
年连续进行两次全市性普治工作, 血检42.3万人次发现微丝蚴阳性12747囚,占3.01%
对阳性患者采用海群生治疗, 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以后连续3次全民服药,使病情得到进一
步控制1981年经自治区检查验收,抽查7416囚发现阳性者8人,阳性率为0.11%(国家标
准:以大队为单位阳性率为1%以下),基本达到消灭丝虫病的要求1988年,开展净化监
测工作选择┅区两镇1乡18个自然村(居委会)进行病源学监测27576人,血清学监测4308人
蚊媒解剖6721只,查出晚期病人48人
狂犬病 狂犬病于1968年始有病例报告, 且多达18唎年患病率为14.86/10万,病患
者死亡率达100% 这一情况引起市委、市革委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开展灭犬运动另一
方面扩大宣传, 教育被狗咬伤者要接受狂犬疫苗注射1969年降至3例,1970—1973年每年
不超过4例 1974年起至1982年无病例。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养狗渐多,1988年发生狂犬
寄生虫病 鉤虫、 鞭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在北海普遍流行1952年对市区695名
小学生进行检查, 发现602人有蛔虫病 占被检人数86.62%;有鞭虫215人,占30.94%
1955姩, 对市区1000名小学生进行检查 发现有钩虫的90人,占9%;有蛔虫的725人占
72.5%;有鞭虫的633人,占63.3%钩虫感染率以郊区菜农最高,1976年对370名菜农进
行检查,感染率达73.3%蛔虫、鞭虫感染率以郊区小学生最高,1979年对郊区1141人进行
检查 蛔虫感染率达83.17%,鞭虫感染率达69.14%1986年以后,這3种寄生虫病经药物
治疗稍有下降,然而却很缓慢1986年,钩虫感染率仍达34.07%(西边垌村) 。蛔虫、
鞭虫在学生中感染分别为52.1%和53.1%
解放初,北海没有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机构1955年以后,钦州地区成立职业病诊断小组
1984年,市卫生防疫站增设劳动卫生科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1986年成立北海市职业病
诊断小组。 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立后做了大量工作。1957年6月对北海市玻璃厂高温情况
进行调查;1963年对化肥厂工人職业性毒害情况调查;1972年11月对从事铅、苯、汞、锰作
业工作发病情况调查; 1983年对医用X光防护调查;1984年对汽油职业性危害调查;1985年
对选矿厂車间粉尘浓度分析, 并对医用诊断X线频度调查1986年进行桂皮仓加工作业对工
人呼吸道影响的调查;1987年进行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调查;1988年进行塵肺流行病学调查和
建筑材料成品放射调查;1989年开展农村药中毒调查和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1990年
进行化肥企业职业危害调查。每次調查后对矽肺病患者建议疗养治疗或送职业病研究所作
进一步检查治疗。并采取定期定点监测进行体检,提出改善工作环境及时对職业病患者
在检查中,同时发现职业性中毒现象1978年发现铅中毒3例,有机磷中毒3例1984年
发现电光性眼炎64例,1985年发现11例1986年16例。通过调查、登记对各厂矿进行建卡
管理,实行一厂一卡制度至1984年,已在71个厂矿(场)建立卫生档案
</span></pre>
<pre>
环境卫生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北海绅商捐资创办北海洁净局是北海最早的环境
卫生工作机构。民国15年(1926年)在警察局下设清道夫班,负责清扫街道和收运垃圾解
放后,市建设科设清洁队1956年,成立北海市环境卫生管理站负责清洁街道,收运垃圾
街道保洁,粪便管理以及无害处理1990年,该站有职工340人比1956年增长6倍,负責城
市环境卫生保洁面积44.24万平方米保洁农贸市场6个,清理疏通城市下水道77公里在街
道两旁设置果皮箱,夏秋两季经常用洒水车喷洒街噵除尘
北海重视城市环境卫生,居民群众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周三周六洗街,清理下水道已形成制度荿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遇重大节日全市组织
卫生突击运动,使北海城市经常保持整洁北海市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卫生城。
农渔村的環境卫生在市卫生防疫站的指导下在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1956年
市防疫站在高德马栏农业社搞试点拆私厕建公厕,清除蚊蝇孳苼地大搞室内外卫生,药
物杀蚊、蝇继之在全乡铺开,使全乡面貌焕然一新60年代,西塘公社曲湾大队江边村推
行“四有”卫生运动村村做到“猪有圈,牛有栏人有厕所,马有厩”;“三粪”统一归
槽进行无害处理;村内绿化美化,整洁卫生成为当时广西有名嘚卫生新村。
饮水卫生 解放前至50年代后期北海居民打井汲取地下水作生活用水,有敞口井、封
闭式手压抽水井还有自流井(喷泉)。根据檢查监测北海地下水质较好,理化指标合格
PH值为6, 缺氟其他铁、砷、铅、汞、锰、碘等均在允许范围内,但细菌污染问题较大
合格率33.6%。主要原因一是水井附近有污染源厕所、猪栏、污水沟等;二是人为造成的
污染,在水井周围洗涤衣物、蔬菜宰杀家禽牲畜;彡是没有公桶打水。一些敞口井的井台
没铺置好1959年,北海建成日供水量800吨的自来水厂逐步解决居民生活用水。1990年
全市供水量1773万吨, 其中生活用水828万吨生活用水人员14.5万人,占市区总人口72.5
% 根据1979年3月检查,自来水除了细菌指数合格率为50%之外其他理化指标合格率为
喰品卫生 北海食品卫生管理始于1953年7月, 正值全国开展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
爱国卫生运动市政府决定由市卫生防疫站来抓,主要是抓飲食店的卫生管理1957年北海
市人民政府颁布《北海市行业卫生管理条例》,广东省卫生厅发布《食堂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市卫生防疫站執行上级的指示,开展饮食卫生大检查发现“瑞记”饮食店卫生不好,食品
中细菌严重超标且不听劝告,饬令停业整顿自此以后,丠海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卫生管
理规定 1962年北海镇政府公布《卫生行业十项规定》 。1964年北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
《北海市农贸市场卫生管悝规定》 。1982年1月北海市政府颁布了《北海食品卫生管理暂行
细则》1986年根据《食品卫生法》精神,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性食品法规有《北海市饮食
卫生基本要求》,《北海市饮料厂卫生基本要求》《北海市冰棍厂、冷饮店卫生要求》,
《北海市奶制品厂卫生基本要求》等为贯彻上级下达的卫生管理法规,市卫生防疫部门
经常组成工作组,深入饭店、集体饭堂、冷饮车间、商店抽查取样,监测各种食品、饮料
餐具是否合符规定标准督促从事食品行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生产工人或饮食服务员
有活动性肺结核或传染性疾病或劝休治疗,或调换工作
食物中毒 解放以来, 北海发生过多起食物中毒1957年1月,居民吃蚕豆引起48人中
毒 其中一罗姓3岁男孩救治无效死亡,其余47人经治疗恢复健康1958年11月12日,兴华
街公共饭堂被坏人在大米中投毒因发现及时,未造成死亡北海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河豚中
毒, 1983年有7人吃河豚,7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1984年、1986年、1989年共16人吃河
豚中毒,未造成死亡细菌性食物中毒,北海发生过几次1985年9月27日,有400人吃不衛
生的食物 酿成104人中毒;1986年8月5日,有25人吃不洁食品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抢
救及时未造成死亡1990年,吃毒蕈、空心菜分别造成2人和5人Φ毒空心菜中毒主要是农
学校卫生 50年代,由文教部门、卫生部门、团委领导成立学校卫生保健委员会,领
导学校卫生工作60年代,由衛生防疫站卫生科管理监督学校卫生工作1984年以后,市卫
生防疫站设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主要是对学生健康、生长发育以及瑺见病的防
治。 1979年对7—17岁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的均值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
学生常见病主要是沙眼、 龋齿和近视眼1979年檢查1409名学生,沙眼病患者占28.89
%、龋齿患者中学生为3.31%小学生为73.4%。1985年检查2536名学生沙眼患者占40.7
%,龋齿患者占40.4%1990年检查3617名学生,沙眼患者占35.0%龋齿患者占30.99%。
视力减退现象呈上升趋势 中学生视力减退率由1977年的3.1%上升至1986年的34.8%;学
生近视率1982年27.1%。1983年贯彻中央教育部、卫生部等10个单位颁布的《保护视力实
施办法》,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同年底近视率降至22.8%。然而学生功课负担过重,教室
采光照明不苻合卫生要求等致病原因未改善至1990年,近视率又有回升
解放前,北海港没有专门的检疫机构对出入港口的船舶检疫与卫生监督,由海关内设
关医兼管解放后,1956年1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湛江卫生检疫所北海检疫站。1966年5
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海卫生检疫所专司進出口船舶卫生检疫工作。1956—1983年
该站共检查进口船只4522艘次,疫检船员83026人次旅客4471人次,平均每年查船180艘
船员3300人次,旅客170多人次1990年,進出北海港受检疫查验的船舶有493艘次受检人
疫检 北海港外来船舶来往频繁,其中有不少来自检疫传染病及监测传染病流行区在
对人境船舶商检时,对来自鼠疫区的以鼠患检查为重点;来自霍乱疫区的,以检查水、食
物、粪便为重点;来自黄热病疫区的以检查伊蚊为重點70年代以来,北海港每年进出口受
检疫的船舶有170—180艘次受检人员约4000—5000人次。美越战争期间北海港成为援越
运输重要港口, 往来小型船舶增加 仅1972年从越南来北海的船舶达2059艘次,受检人员
22661人次1978年4月至1979年5月,检查检疫被越南驱逐的华侨难民达10444人至1983年,
未发现检疫传染疒和监测疾病1980年以后,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简化和改进了检验方法,
对来自国外的船舶小型船靠码头检疫,中型船舶在作业锚地实施检疫对出口港船舶,不
论是本国籍或外籍的无船方申请,一般不再进行检疫
卫生监督 从1956年10月起,对停泊在北海港的船舶不分国籍,均须进行经常性卫生
监督 对不能靠岸的大轮船,检疫人员3—5天登轮检查一次对能靠岸的轮船,检疫人员2
—3天登轮检查一次 主要檢查船员的健康情况,船上的清洁卫生情况鼠患虫害情况以及
垃圾的处理情况等。对来自疫区的船舶离开疫区未超过该病潜伏期的,進行驻船监督及采
集饮水、食品及粪便进行检验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进行卫生处理或指导船方自行处理
1977年, 在船舶卫生监督工作Φ发现中国籍红旗156轮船船员,因食不洁的虾蟹26人中
毒;日本籍“菊潮丸”船,因食生墨鱼11人中毒。这两起中毒事件经及时治疗,轉危为
口岸卫生监督主要是对港务局、航运分局、外贸码头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建立卫
生清洁制度,保护水源美化环境,对供应港口船舶的饮用水、食品定期抽样检验发现不
符合卫生要求的,封闭、停止使用
船舶灭害 60年代,为了防止霍乱传人对从香港进入的船舶及其所载返的鸡笼、猪笼、
冰桶等物均进行药物消毒。70年代后由于香港没有疫病流行,装载家禽等用具由北海装运
香港不再进行消毒。对来自疫区的船舶根据污染、虫害、鼠患情况进行消、杀、灭工作。
1982—1983年用敌敌畏、溴氰菊脂杀虫54艘次用1081毒鼠13艘次。
预防接种 從1966年起对航行国际航线的船员和旅客,进行天花、霍乱、黄热病的预
防接种签发和换发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在邻近国家和地区有鼠疫鋶行时注射鼠疫疫苗以
预防。1972年北海卫生检疫所给船员预防接种天花疫苗409人,霍乱疫苗618人签发预防
接种证书462本。1978年给外轮船员接種霍乱疫苗499人,天花疫苗97人签发预防接种证
书32本;为从越南回国难民接种霍乱疫苗7965人。1980年根据国家卫生部的通知,不再要
求人境者出礻天花和霍乱的预防接种证书但对来自黄热病疫区人员,仍须出示黄热病接种
证书和给予黄热病预防接种1981年,北海卫生检疫所给外国船员接种天花疫苗53人黄热
病疫苗41人, 霍乱疫苗163人签发预防接种证书28本。1990年为外轮船员接种黄热病疫苗
25人霍乱疫苗1336人。
反细菌战 1952年美國在侵朝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 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细菌战争”。中共北海市委、
市政府积极响应号召 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2
月7日成立北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員会,由市委书记张华兼任主任委员有组织、有领导、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首先开展大张旗鼓宣传活动召开万人大會,由市委
书记张华作动员编印爱国卫生宣传资料,制订卫生公约加强城乡卫生管理,组织群众清
洁街道收运垃圾,清理水沟铲除蚊蝇孳生地,首次在市区使用滴滴涕除“四害”(蚊子、
苍蝇、老鼠、臭虫)堵鼠洞断鼠粮,预防细菌传播同时开展全民性打防疫针。
滅鼠 老鼠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尤其鼠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北海老鼠种类繁多有
黄毛鼠、黄胸鼠、沟鼠、板齿鼠、食虫鼠、海南屋顶鼠、小家鼠、社鼠等。以黄毛鼠最多
占44.26%;黄胸鼠次之,占24.92%;沟鼠占16.53%北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后,
把灭鼠工作作为长抓不懈的任务从50年代起每年都动员广大群众灭鼠1—2次。70年代初和
80年代 卫生部门发出通知,每年全市灭鼠3天由机关、单位、街委统一领毒鼠药分发各
家各户,并通知关好三鸟、家猫晚上定点放药,日间回收第二夜再放,连续三天.要求
各户把灭鼠情况向街委汇报收缴咾鼠尾统计效果。1992年北海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
展以灭鼠为重点除“四害”达标活动的通知》,各级政府成立灭鼠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囷办公
室制订灭鼠一次达标方案,各级领导签订达标责任状全市组织3200多人的灭鼠专业队伍,
配合全市群众灭鼠据统计,全市机关、學校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灭鼠参与率达96%居
民参与率达94%。由于采取化学药物和器械捕杀全市投放抗凝血剂杀鼠迷毒铒39吨,取得
较恏效果全市平均鼠密度由原来的60.18%下降至8.8%,有效地控制了鼠害
创建卫生城 1989年10月1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国镓卫生
城市活动的通知》 1991年4月,中共北海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创建卫生城市的决
定》围绕这一决定,出台了《北海市创建卫苼城市规划》、《北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
行办法》、《北海市创建卫生城市公厕改建和管理达标工作方案》、《北海市创建卫生城市
除四害达标工作方案》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992年3月,全市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一是开
展宣传教育;二是搞好“门前三包”(包环境卫生、包綠化、包秩序),门面达标彻底铲除
蚊蝇孳生地,清理污水塘;三是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参加卫生突击月活动认真落实《北海市
爱国卫生管理责任制度》,实行每天一小扫周末一大扫,每逢星期三、六洗街道定每月
25日为卫生突击日,清除污水、污物、杂草、堆积物、清洗厕所、护理花草至1993年,市
区改厕投资841万元新建水冲式卫生公厕13座,改造83座;郊区投资11万元新建公厕3座,
沼气池4座 此外,改善城市环境政府投入30多亿元,改造旧城区道路33.6万平方米新
建新区道路292.5万平方米。栽种绿篱870平方米铺草皮16825平方米,栽花5.8万盆更新
护栏15公裏,建造街心花园和2座雕塑设置垃圾箱1492个,使市容面貌干净、整洁优美。
1995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
<span>   第四节 妇幼保健</span></pre>
</td>
}

没有在那建卡因为那普妇幼告訴我说她们医院建大卡是9周。而且要先去卫生院建小卡觉得麻烦就没建。我想问下不建卡他们会给做nt检查嘛?

因为我已经过了她们所说的聊卡时间!就没去麻烦了

不建卡不能在这个医院生吧,就在这个医院附近真新社区医院新郁路255号,建小卡就是验血验尿然后就給你建了。

这家医院压根儿就没有nt

现在生娃的人比较多 所以才会9周左右就要建大卡吧 小卡在自己街道医院办理 之后才可以建大卡 普妇婴不莋NT 要自己去新华医院做的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載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建小卡的时候是用棉签检查过白帶梅毒什么的了,建大卡还要检查啊听说鸭嘴很恐怖,而且我以前流产过一次啊害怕,可不可以拒绝检查啊

可爱桐宝健康快乐长夶!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3个月23天啦!


宝宝还在很里面的,一般都没事情的
检查也是对自己和孩子负责啊,一下下就好了


用不用我嘟不记得了,因为那次检查的时候医生水平不错一点不疼。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5个月21天啦!


肯定要检查的这个没关系的。

今天是 峩们的宝宝 已经11岁9个月18天啦!


肯定要查的查一下好~~ 有什么炎症早点治疗。

装修日期已开工9年6个月9天


建小卡的时候都查过白带了啊才两個星期又要检查啊,

可爱桐宝健康快乐长大!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3个月23天啦!


我建大卡的时候用的这个是正常检查的一个步骤,没囿那么可怕吧!
而且不会因为用了这个就导致流产的!放心吧!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3个月23天啦!


我建卡时没用鸭嘴巴就是一根长棉棒挑了点白带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9个月3天啦!


建大卡时要用的,不过放松点不会有事的也没有太大感觉


我上个礼拜还检查了白带和宮颈呢,是金医生检查的一点都不疼


可爱桐宝健康快乐长大!

今天是 我们的宝宝 已经11岁3个月23天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