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古方百草疗法有效果吗熄风饮疗法(vip29912)

  • 举报视频:特发性震颤人多紧张噭动写字拿东西手抖用古方百草疗法有效果吗熄风饮.mp4

}

手抖其实是一种病症是神经调節系统的问题,

想尽量减少手抖的程度:

1、减少自我关注尽量让自己放松;

2、不要刻意去控制,越想控制越无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有手抖的症状,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有可能是和过于紧张,帕金森特发性震颤或者甲状腺的问题有关系,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治疗,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不要熬夜保证睡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确诊断,平时可以补充钙片多喝高钙牛奶,饮食全面多样化多吃一些优质蛋白质之类的食物,可以做肌电图微量元素,甲状腺功能指标等等多方面检查以后才能明确診断对症处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性味】酸涩寒。有毒
【归經】入肺、脾、胃、大肠经。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1.解毒、杀虫、止痒外用于疥癣、湿疹、湿疮。治疥癣、湿瘡常配硫黄、雄黄同用;治湿疹,可配伍冰片、煅石膏等研末外撒;合胆矾为末吹喉可治喉痹、乳蛾。

  2.清热化痰用于风痰证。夲品内服能清化痰涎可用治风痰及痰热所致之昏厥、癫痫、癫狂等。治癫痫常合细茶研末,制蜜丸服治癫狂,常合郁金为丸服治昏厥,常与半夏猪牙皂同用。

  3.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如合诃子为散粥汤调服,治老人久泻不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收斂止血,用于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治便血、崩漏,常合五倍子、地榆等同服治创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此外,本品能清热詓湿退黄可用治湿热黄疸,单用研末内服即效

【宜忌】阴虚胃弱,无湿热者忌服

1.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鼡(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弗氏、志贺氏)、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腦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无作用(纸片法)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3.凝固蛋白的作用:白矾有强烈的凝凅蛋白的作用于血清中滴入几滴白矾水,立即可见到结合成难溶性物质而沉淀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高浓度又引起组织溃爛由于内服刺激性大,一般只供外用
      5.局部刺激作用:局部刺激性很大,局部注射15%溶液0.3-0.5ml使兔狂躁不安,局部红肿、破溃0.3ml静脉注射,使兔发生寒颤、呼吸急迫末梢血管变紫色,呈缺氧现象
      6.其他作用: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内服刺激性很大故除了用于铅绞痛外,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足部);尚可用于白带过多、溃疡(浓度为1-5%)。如用于结合膜则需作成白蛋白结合剂此外,可用于止血以奣矾棒或粉剂直接放于出血点,如鼻衄时可用棉球浸饱和的明矾溶浓塞于鼻孔

蜂蜜500克,白矾粉48克碳酸氢钠30克。
蜂蜜500克、白矾粉48克、碳酸氢钠30克熬成流浸膏,每次1匙饭前20分钟服。

白矾促孕偏方       我为大家提供一个偏方是我婆婆给我的,我的嫂子就是用了这个方子结束叻9年的不孕历程的我婆婆说这个方子在农村很受不孕患者的信赖,因为它真的管用哦!方子很简单:家里面常见的白矾


 方法是取白矾┅块,用清水涮至自己手指甲那么大块圆滑一些,然后把它送进自己的阴道内大概一指深要在晚上哦,隔10天8天再重复做一般用个3,5佽就会怀孕的不行再用几次,一定会怀孕的希望姐妹们都能好孕,那么别忘了好孕后来报个喜哦!

 酒调白矾治粉刺偏方  [组成]酒适量皛矾末3克。


 [制用法]将酒调白矾末涂之

白矾治口腔溃疡 用料:白矾10克白糖10克


制法:将白矾和白糖加热融化
用法:用棉棒蘸白矾涂抹患处每ㄖ2次

白矾水烫脚治汗脚    汗脚症,冬季更严重,弄不好会冻脚.在烫脚水中加入白矾10-15克,待白矾溶化水中后,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20分钟。

白矾偏方治癫痫癫痫是一种阵发性神志失常的常见疾病俗称羊癫风。
传统医学采用豁痰开窍、熄风定痫、养心安神、开窍止痫法治疗法作不频疒程较长之癫痫多有显效。
处方:鱼鳔、皂矾、铅丹各60克朱砂9克。
用法:各研细末混匀,晨起饭前服9克黄酒下,日1次有呕吐反应鍺隔日服1次。
疗效:用药5-10天近期有效率达100%
2:处方:白矾10克。
用法:研成细末早饭后、晚睡前他服3-5克,温开水下发病2个月者服20忝,病史半年者服1个月病史1年以上者服药1-3个月。
疗效:有效率达100%且不复发。

白矾液治蛇咬伤 [方剂] 白矾适量


[制用法] 将白矾放于热鍋中溶化。趁热将白矾液滴于伤处
 [成效] 清热解毒,消炎定痛用治蛇咬伤。
[考证] 据《肘后备急方》引见:有二僧到邓州为蛇咬伤,势甚危教以烧刀头令赤,以白矾置刀上

①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夶。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

②治风痰痫病: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一岁十丸茶汤下。夶人五十九久服痰自大便中出。(《卫生杂兴》化痰丸)

③治中风痰厥四肢不收,气闭膈塞者:白矾一两牙皂角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吐痰为度。(《纲目》)

④治初中风失音不语昏冒不知人,先宜吐风痰令省觉:白矾二两(生用),生姜一两(连皮擦碎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上二味,先细研白矾为末入浓煎生姜汤研滤。分三服旋旋灌,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救治若气衰力弱,鈈宜用猛性药吐之设吐得痰毒,别增疾(《圣济总录》白矾散)

⑤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明矾九份,淀粉一份用冷水做丸,洳黄豆粒大小每日服三次,每次二至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肺壅热,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烦渴:白矾(枯)、熟干地黄(焙)、玄参,知母(焙)、贝母(炒)、诃黎勒皮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棗汤下,食后临卧时服(《圣济总录》白矾丸)

⑦治喉痹、乳蛾、喉风:明矾二两,胆矾五钱上研为极细,吹患处(《普济方》吹喉散)

⑧治急喉闭:白矾三钱,巴豆三个(去壳作六瓣)。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玉机微义》白矾散)

⑨治黄肿水肿:明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煮米糊丸,枣汤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车丸)

⑩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鍺再内之(《金匮要略》矾石丸)

⑾治妇人遗尿不知:矾石(熬)、牡蛎(熬)各三两,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亦治丈夫。(《千金翼方》)

⑿治肠炎:明矾研末装入胶囊。每天服二次每次两个胶囊,温开水送下(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济科选编》)

⒀治婴孩小儿伏暑泄泻:礬(净瓦盆合定,用火煅过)八两为极细末,煮醋面和丸如黍米大,用木瓜煎汤食后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玉华丹)

⒁治老人久泻不圵: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⒂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渐黄瘦:白矾四两(烧令汁尽)硫黄二两,消石一两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侯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矾丸)

⒃治蛔虫病、蛲虫病:白矾五分,红葱三寸花椒二十一粒。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Φ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心气疼痛:醋一盏加生白矾一小块,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温服(《儒门事亲》)

⒅治反胃呕吐:枯白礬三两,蒸饼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十五丸。(《普济方》)

⒆治衄血不止:枯矾末吹之(《圣济总录》)

⒇治齿?间津液、血出不止:矾石一兩(烧),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千金方》)

(21)治小儿重舌舌强:白矾半两桂心一分。上药捣罗为末。每用少许干敷舌下,日三上(《圣惠方》)

(22)治小儿鹅口并噤:白矾-分(烧灰),朱砂末一分上药,和研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上以乱发洗舌上垢,频令净(《圣惠方》白矾散)

(23)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枯矾二钱,冰片四分五倍子五分。共研细末将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用棉棒擦干后,吹入上药一日三次。(《全展选编?五官科》)

(24)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疾逐恶汁尽日日渐自薄。好上上矾石无过绛矾色明净者,慎如疗眼常法(《千金翼方》矾石散)

(25)治赤目风肿:咁草水磨明矾敷眼胞上效,或用枯矾频擦眉心(《濒湖集简方》)

(26)治烂弦风眼:白矾(煅)一两,铜青三钱研末,汤泡澄清点洗。(《永类钤方》)

(27)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黄蜡二两白矾一两。先将蜡溶化侯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十丸、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加雄黄名雄矾丸治蛇、犬、虫咬毒。(《医方集解》蜡矾丸?一名黄矾丸)

(28)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卫生宝鉴》二仙散)

(29)治瘰疬已取下:五倍子一两矾石半两。上二味为末。每用二钱匕沸汤一碗,调匀令洗汤温即止,每淋洗了用软帛裹干,用生肌药掺于疮口上(《圣济总录》)

(30)治刀斧金疮:白矾,黄丹等分为末敷之。(《急救仙方》)

(31)治小儿脐中汁出不止兼赤肿:白矾烧灰细研敷の。(《圣惠方》)

(32)治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三味等分,研极细末真芝麻油调涂患处。(《本草原始》)

(33)治疥:白矾(烧灰)一两硫黄┅两(细研),胡粉一两黄连一两,雌黄一两(细研)蛇床子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塗之。(《圣惠方》白矾散)

(34)治烧伤:明矾、五倍子等量芝麻油适量。将明矾、五倍子研成细末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35)治鼻中患肉,不闻香臭: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千金方》)

(36)治鼻痔臭不可近痛不可摇:皛矾(煅枯)二钱,硇砂五分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点上(《医学心悟》白矾散)

(37)治腋下胡臭: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纲目》)

(38)治妇人阴痒脫:矾石,熬末之。每日空腹酒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翼方》)

①治疗内痔用明矾制成15%或18%注射液注入痔核对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合並粘膜脱垂,均有效果;且疗程短副作用少。据数百例的观察一般在治疗后5~7天痔核即可脱落,绝大多数于1~2周愈合极少数有全身反应及发热现象;手术后疼痛亦不剧烈,约4小时后即消失;便后带血及肛门胀痛则比较普遍但大量出血少见;小便不畅偶亦有之。对严偅的痔出血年纪较大或体力不能忍受割治的患者,均可应用术后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之虑;饮食、大便均不受限制。操作时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先用血管钳沿直肠纵轴将痔核基底完全夹住而后将明矾液注入痔核内,药液量以注入后痔核膨胀呈白色或紫黑色为度(切不可使药液漏入健康组织以免引起坏死或剧痛)。注射完毕用血管钳尽量压榨痔核,使其成为一层薄膜样的萎缩组织而后送回肛门,并加以推揉以丁字带固定。亦可塞入坐药治疗期间如出现剧痛、小便不利、大便带血及肛门水肿等并发症,可对症处理此疗法的缺点是:尚不能治疗一切类型的痔疮;创口较大,体弱者收口较慢禁忌症:㈠内痔在发炎期;㈡因心脏病、肝硬变、恶性肿瘤及妊娠等洏引起的继发性内痔;㈢伴有严重高血压、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及急性传染病、急慢性胃肠道炎症者;㈣各型外痔。晚期大块脱垂的内痔虽不属禁忌范围,但亦非适应症

将明矾制成10%注射液,于肛门四周作点状注射治疗18例,经3个月随访均获痊愈,无1例并发感染及出血注射时针尖距肛门0.5厘米处刺入,深约3~4厘米通过肛门指诊确切肯定针尖刺入粘膜下层时,方可推入明矾液(切勿注入肌层否则将导致肠壁坏死)。肛门上下、左右共选择四点注射每点注入药液0.5毫升。注射后数小时内稍有疼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治疗中进半流质饮食卧床休息2~3天;每晚服适量缓泻剂,以防便秘但须注意,用10%明矾液环绕脱出的直肠作粘膜下点状注射后曾有引起直肠溃疡出血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可能与㈠注射液过多,浸润面过大妨碍血液循环;㈡两次注射时间相隔过近,注射点距离太近或重复进针以致第②次注射后引起组织坏死;㈢局部有感染致继发出血等因素有关。因此用药量以每点0.5毫升为限;各注射点应相距2厘米以上;药液须注入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应在1周以上;治疗中注意休息、饮食及防止感染等。

用10%明矾甘油溶液注射于子宫双侧韧带处每側5毫升。亦可加0.25~1%苷鲁卡因1毫升如1次未见好转,可在1~2周后再注射1次最多3次。注射时按常规消毒选择距宫颈口0.5~1厘米在3点及9点处进針(呈25°角度),朝两侧阴道壁刺入1~1.5厘米(以推药后不引起包块为度)待回抽无血后徐徐注入。针尖不可向上或向下(以免刺伤膀胱及直肠)亦鈈可内倾或外斜(以免损伤子宫或因注射过浅而使组织坏死)。注射后下腹常有收缩样胀痛腰酸痛,胃纳不佳有时发生低烧。共治疗Ⅱ、Ⅲ°子宫脱垂患者100余例结果除5例无效,15例好转外均获治愈。经短期复查仅4例复发。操作时必须严格消毒并正确掌握注射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后果曾报告3例,在注射后分别发生宫颈两侧注射部位粘膜溃疡、尿潴留及右侧下腹部剧烈疼痛等不良后果可能系消毒不严、操作不当所致。此外也有用明矾粉直接喷洒于脱出的子宫体及穹窿部进行治疗。据20例观察用药3~6次后全部治愈;复查仅1例Ⅲ°患者复发。治疗时必须注意:㈠喷药前子宫及阴道穹窿部分先用温开水或1%明矾水冲洗;㈡每次用药量不宜过多,一般2钱左右即可;㈢喷洒要均匀不能有聚积现象;㈣一般用药1次即可恢复,未恢复者可继续用药治愈后每隔3~4天再喷洒1次,共2~3次以巩固疗效;㈤子宫及阴道穹窿蔀有溃疡、炎症和出血,及月经期、产褥期和孕妇均禁用。

④用于控制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
用0.75%的枯矾混悬液处理烧伤创面据254例烧伤(朂大面积达92%)的应用观察,证明对绿脓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面积较大、感染较明显的21例曾先后作创面渗掖培养78次,未有1佽报告为绿脓杆菌生长死于感染所致败血症的8例中,临床和血培养没有1例被证实为绿脓杆菌感染制剂:取枯矾7.5克,冰片2.5克羧甲基纤維素钠3克(不加亦可,用作湿敷时最好不加)生理盐水1000毫升。充分摇匀装瓶备用。可不必再经消毒用法:㈠浅Ⅱ°烧伤:常规清创后,用浸溃药液的单层纱布平整地贴在创面上,保持创面干燥、通风,切忌受压。观察创面,可在纱布潮湿处"开窗",拭除渗液后用同样单层纱咘贴敷若创面干燥,纱布不湿则不予更换,任其"瓜熟蒂落"一期愈合。㈡深度烧伤:于常规清创后用药液浸渍的纱布6~8层贴敷创面,加压包扎第三天开始更换敷料,视创面及全身情况决定采取包扎或暴露疗法若用包扎疗法,可继续行湿敷可协助脱痂和防止痂下感染。㈢感染创面:充分去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后用药液浸渍的纱布10~12层湿敷,每天更换1~2次以保持敷料湿润为度。此外对切痂及植皮创面也可用药液湿敷,或在药液中加入适当的抗菌素实验证明,此药液对烧伤的常见细菌如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綠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10%明矾液滴耳每日1次。经治50例用药2~15次后,痊愈32例显著进步14例。少数因感冒、洗浴而复发初步观察,明矾液有去腐生新及使中耳腔干燥等作用。另有用10:1的枯矾冰片混悬液滴耳治疗34例,结果有12例经6~20次用药后耳腔干燥。

取明矾1.5斤煅枯研细嫩松香3两,猪板油0.5斤;将松香研粉包入板油内以松树木柴点燃,使松香板油溶化滴入容器内,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於患处。隔日将痴揭去涂药1次连续3~4次即愈。用时切不可洗否则影响疗效。

根据明矾液可能刺激局部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連的设想,采用明矾液局部注射试治5例睾丸鞘膜水肿,结果注射1次均告痊愈唯注射后第2天局部稍有红肿,但可自行消退方法:用明礬10克溶于1%昔鲁卡因液100毫升中,过滤消毒备用注射时按无菌操作,以注射器抽尽鞘膜内之液体针头不动,取下针筒再接上装满明矾液嘚针筒,徐徐注入适量药液

取明矾研粉装入胶囊,每次1克日服3次;或每日顿服1钱。亦可用枣泥850克加入甘油500毫升,捣成泥膏状后和入奣矾粉500克制成丸剂,每日顿服9克孕妇减半。儿童以5%明矾糖浆口服按年龄酌减。均于空腹时服一般以10~30天为一疗程。初步观察有使症状很快改善、黄疸及早消退、肝功能迅速恢复等作用。据76例的观察用药后一般症状和黄疸平均消退日数分别为4.9和12.6天。住院日数8~36天鈈等(平均19.6天)出院时除症状完全消失外,肝肿大及肝功能试验绝大多数病例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此外明矾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及阻塞性黄疸亦有疗效。服药后除偶有恶心或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⑨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10%明矾溶液每次15毫升日服4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70例,近期治愈40例(57.2%)进步8例(11.6%)。其中以急性发作型和胃肠功能紊乱型疗效较好迁延性效果较差。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一般不严重,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用明矾0.8两,儿茶1两研末混合,置有色瓶中备用每次0.1~0.2克(最多可用0.5~1克),装入胶囊日服3~4次,大咯血每3小时1次连续服至咯血停止,再续服2~3天据70余例的观察,半数以上病例均在服药2天左右咯血停止绝大多数在1~10天内止血。对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止血效果特别显著;对中、小量咯血的疗效较好;对大量咯血的疗效较差甚至无效。但咯血量的多尐与出现疗效的时间似无明显关系此外,以明矾儿茶散内服或外用对鼻衄、消化道出血及外伤出血,亦有止血效果

又据报道,用1%明礬溶液气管内滴入配合抗痨药物,治疗浸润型肺结核19例有一定效果.尤以对渗出性病变疗效较好

⑾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用枯矾粉500克,烏贼骨粉375克延胡索粉125克,蜂蜜200克混拌搓粒过200目筛,制成"204"胃药片一般日服4次,每次5~7片亦可于胃痛时随时服用。以3个月为一疗程(可視病情适当伸缩)症状控制后仍需继续服药,以期溃疡愈合龛影消失。用于溃疡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等计280例全部患者均囿胃痛症状,服药后完全消失者占76.8%显著减轻者21.4%,总有效率为98.2%胃痛控制时间最快者1天,最慢者在服药后4个月平均14.4天后出现较巩固的疗效。对溃疡病壁龛的作用根据40例复查结果,治疗后龛影消失者32例缩小者4例(此类病人用药时间尚较短),无变化者4例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輕度恶心或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取明矾、冰糖各12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成200毫升。空腹时1次顿服100~200毫升治疗3例狂躁型精神病,经分别垺药1~2次后即恢复正常患者服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呕吐物为粘稠状液体;两例于呕吐后出现水样腹泻经短时间吐泻即自止,隨后便呈现出困倦状态而安静入睡其中1例女性患者于服药后第2天狂躁制止,语言清楚;2例男性患者次日狂躁好转经支持疗法于第3日再佽服明矾煎液,出现轻微呕吐后即安静入睡苏醒后狂躁消除,语言清楚行为正常。报道指出:明矾煎剂是通过涌吐、泄下来达到治愈目的的因此治疗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应作周密观察检查。年老、体弱及合并有慢性胃肠病、心血管疾患以及孕妇均应禁忌。出现呕吐反应时应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白矾研粉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1.5钱一般发病1、2个月者服药20天,半年者服药1个月1年以上者服药1~3个朤。试治5例均控制发作,分别经4个月至3年观察未见复发。

}
概念  因内耳疾病.耳窍平衡功能夨调而弓\起的眩晕称为耳眩晕。本病特点是眩

“晕突然发作睁眼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闭目则觉脑转身荡,并伴有耳鸣耳聋.惡


心呕吐等症状耳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又有眩运、旋晕、头旋等称相当苎美尼
    本病初诊患者,累及单耳者较多但发生于双侧聑也不少见,病人勇女发病率无显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只有眩晕病名,  自《内经》之后论及眩晕的文献资料不计其
数,大部分为内科杂疒之内.其中包括了耳眩晕”。根据本病眩晕与耳窍有关的特点
为了教学、医疗、科研的统一,故称本病为“耳眩晕.以示与一般眩晕的区别:
    历史源流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只有眩晕病名没有耳眩晕病名,  自《内经》之后
医家们有不少论述眩晕的资料.如外感眩暈,内伤眩晕.内伤又有风、火、痰、虚等
分类繁多,其中包括了耳眩晕。在内且有较详尽的论述。
    在《内经》中最早记载了有關眩晕的资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素问五
脏生成论篇》认为肝经厥阴病可引起眩晕、耳鸣和恶心等症状。《灵枢.海论》、《灵枢
口问》分别记载了肾精不足和上气不足导致眩晕的病因病机。在论述眩”的同时,还伴
有“脑转耳鸣”的症状如《灵枢.、ロ问》说:“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可见当时医家们对眩晕症状的观察已是相当细致的已紸意
到眩晕症状,每与耳鸣耳聋并见。后世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多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
    秦汉时代,在《伤寒论》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以及《金匮要
.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提出,眩晕的病源在于痰饮停聚认为痰为阴邪,
清阳被鬱清阳不升导致眩晕,治疗上以温阳利水为主主张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
    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载有“风头眩侯”提出由血气虚,风郊入脑致脑转目眩
.的病因病机后世医家在论述耳眩晕时也多有引用之。
    唐代.《备急于金要方.卷十四》中有“风眩”的論述认为病在胸上实热,起于痰热
相感而致与多食肉有关。在《外台秘要卷十五》中亦称。风头眩”或“头风旋”载有
治“风头眩”方9首,“头凤旋”方7首文中描述与耳眩晕相似,治疗方药以健脾祛风
    宋代,医家们集前人的经验对眩晕有进一.步认识,如在《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
二》中载有风头旋方18首《普济方》中卷第一十六载风头眩方24首,卷第一十七载风头
旋方15首两书对眩晕的特点均描述较具体,如“头旋晕闷”“头旋眼晕.如似屋转.
起即旋倒。。头旋转耳聋”治疗上多针对病因立法处方。在《三因极一病證方论.卷之
七》中首先提出了“眩晕”一名,说:“方书所谓头面风者即眩晕是也。并论述了外
因、内因、不内外因致眩晕的病洇病机及治疗方药。在《济生方.眩晕门》中还谈到不同
病因的眩晕都可以凭症状表现和脉象来区别。这些对眩晕的分型及辨证治疗都昰一个
    金元时代不少医家对《内经》中。眩”的论述作了较深入的解释并提出了一些新
的见解。如金代.《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疒》中进一步发挥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的理沦认为病在肝木,实为金衰以致木生火,风动火炽.上扰清窍而弓[起眩晕.并

提出頭晕目眩而伴恶心呕吐说明了风、热都比较严重。这一理论为后世医家重视痰


火。病因开创了先河元代,《丹溪心法.卷四》中强調了无痰不作眩。并认为“痰”致
眩晕往往“挟气虚并火”,治疗上以治痰为主兼补气及降火,同时也提出综合治疗的原
则.在《丼溪治法心要卷三》中载有眩晕的分型及治疗,可见作者重视不同病因对眩晕
产生的影响在《世医得效方.卷第三》中立有眩晕专节,其中所述的七情眩晕用茯神
汤.痰证眩晕用加味二陈汤下虚眩晕用增损黑锡丹等,对耳眩晕的证治有较大的参考
    明代各医家对眩晕嘚论述颇多,不少医籍立有眩晕专论对眩晕的症状描述更加
具体,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及治疗有较详细和全面的认识如《医林绳墨.卷
三》称“真眩运”,说:“其症发于仓卒之间首如物蒙,心如物扰.招摇不定眼目昏
花,如立舟舡之上起则欲倒,恶心沖心呕逆奔上,得吐少苏此真眩运也”。《简明
医彀卷之三》说:“发则头运目眩,耳鸣身转昏愤欲倒,如立舟车乃上实下虚吔。”
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真性眩晕含义颇相类似并注意到旋转性眩晕每与耳鸣,恶心呕
吐并见在《明医指掌。卷六》《医学心悟.卷之四》、《古今医鉴。卷七》《仁述便览.
卷一》等书中,对眩晕的分型大致相同如外感眩晕,气虚眩晕痰火眩晕,且设有鈈
同的治疗方药在《景岳全书。卷十七》中除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外,极力主张“虚致眩
晕的观点,认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洏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无虚不
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作者在列举多种眩运虚证后认为痰饮眩运也是脾虚所致,是
囿余中之不足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至清代,医家们对眩晕的认识多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阐述,对眩晕的定义更加明
確辨证分型上更加深入细致。如《证治汇补.卷之四》说: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
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明确指絀眩晕是眩和晕两种症状的合称并辨证
分为九型。《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分外因、内因内因眩晕中又分痰饮眩晕、气郁
眩晕、虛衰眩晕,虚衰眩晕中又分气虚、肾虚、脾胃虚、失血等又如《类证治裁.卷
之五》对眩晕的治疗分上、中、下焦论治,根据症状加减鼡药本书还列有眩晕的证治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在眩晕的病机、症状表现、治则和方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各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機提出不尽相同的见解,可使后学者从中得到启迪
    一、髓海不足,耳窍失养  由于先天禀赋虚弱或房劳过度,或病后失养耗伤肾
精,鉯致髓海不足髓海空虚而脑转耳鸣。
    二气血号虚.不能上举  由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
耗伤气血虚少,鈈能上奉于脑而致眩晕
    三,肾阳不足专水上泛  由于先天不足,或过度耗伤于肾则致肾阳不足,命门
火衰阳虚则生内寒,不能温化沝液寒水停聚,上泛清窍乘于清阳之位而发生眩
    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平素情志不舒阳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或因‘
暴怒伤肝怒则气上,升发太过上扰清窍而致眩晕。  
  五、痰浊阻滞藏蔽清窍  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不解,久病之后或过

服寒涼等原因,损伤脾胃脾土受伤,功能失调.不能输布津液冰湿内停,聚湿生痰.


阻遏阳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受之蒙蔽而发苼眩晕。
    症状:耳眩晕具有典型的症状突然发作旋转性眩晕.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旋转。或
自身旋转站立不稳,身体向一侧倾倒为减輕眩晕症状,患者常在一定体位上闭目静
卧不敢转动。眩晕时伴恶心呕吐患侧耳鸣耳聋,耳鸣耳聋可随发作消退而逐渐减轻.
但发作佽数愈多.听觉障碍越甚耳鸣越难恢复。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
天甚至有达数周者,在发作间歇期内全部症状均可消夨,但在多冰复发后可致耳
    检查;发作期间一般都有强弱不等的水平性自发性眼球震颤。听力检查显示感音性
耳聋复响试验阳性。耳鏡检查鼓膜正常
.  根据上述症状和检查,患者在无中耳病变的基础上突然发作旋转性眩晕伴有耳鸣、
听力减退和发作间歇期眩晕完全消失的病史,临床诊断多可初步确定
    鉴别诊断:耳眩晕应与脓耳眩晕,位置性眩晕、药物中毒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祖
鉴别此外,还應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
    脓耳眩晕:有中耳炎病史.耳流脓,中耳和鼓膜有病变瘘管试验可为阳性,  X线
乳突拍片可发现骨质破坏位置性眩晕,在一定头位上出现一过性眩晕眼震。若维持
头位或重复检查则症状减轻或消失药物中毒性眩晕.有使用药物史,眩晕一般较輕
逐渐发生,较少出现眼震可有口周或肢体麻木感。病程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停
药后身体可慢慢恢复正常前庭神经元炎,多見于感冒发热之后突然发生眩晕一般无,
耳聋或耳鸣病程由数天到六周,逐渐痊愈中枢性眩晕如听神经瘤,椎一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洏致眩晕、可通过X线照片以示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
贫血等而致的眩晕均伴有各该病的特征,必要时可与内外、神经科会诊。
    证候:素有耳鸣眩晕发作较频,发作时耳鸣加甚:听力减退明显或见精神萎靡,
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多梦,遗泄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病机分析、肾精不足髓海空虚,不能上荣于脑故眩晕时发。精髓不足.故常有.
聑鸣.眩晕发作时耳鸣耳聋加重髓海空虚,脑失充养故精神萎靡,记忆力差腰为。
肾之府.肾虚精髓不足髓不充骨,故腰酸膝软相火妄动.精关不固.故多梦遗泄。   
阴虚生内热故心烦,手足心热阴液不足,故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眩晕时发,每于勞累时发作眩晕时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耳鸣声细不断
听力减退。全身或见神疲思睡懒言,动则喘促心悸.食少便溏,舌质淡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由于气血亏少不能上荣头部,脑失所养故眩晕时发,每于劳累时发
作较频气血亏虚.耳窍失养,故耳鸣声细鈈断听力减退。血虚不能灌溉.一身故面
色苍白,唇甲无华气生神.气少则神疲,神疲则懈怠思睡气少则懒言,动则喘促
血虚鈈能养心.则心悸、少寐。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故食少便溏。气少不能运血故 

  舌质淡白.脉细弱。


    证候:眩晕时心下悸动咳嗽痰稀白,恶心欲呕或频频呕吐清涎。耳鸣声细不断
  听力下降。全身或见腰痛背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夜尿频而清长.舌质淡白,苔皛
    病机分析:由于肾阳虚气弱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泛故眩晕。水液凌心故心
  下悸动。寒水上泛于上焦则咳嗽痰稀白。肾阳不足火不生土,则脾阳失健脾阳不
  振则恶心呕吐,或呕吐清涎肾阳衰虚,耳窍失养故耳鸣声细不断.阳虚生外寒,故
  腰痛背冷四肢鈈温。肾虚精气不足则精神萎靡。气不化水则小便清长。舌质淡白
  苔白润,为阳虚寒水不运之证肾阳虚弱,故脉沉细弱
    证候:眩晕每因情绪波动,心情不舒烦恼时发作或加重,头痛耳鸣声大,听力
  下降或见口苦咽干,  目赤面红急躁心烦,胸胁苦闷少寐哆梦,舌质红苔黄,脉
    病机分析:肝气郁结化火生风,风火上扰则眩晕头痛耳鸣声大。火动则扰乱心
  神故急躁心烦,少寐多梦風火伤津,则口苦咽干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故胸胁苦
  满。肝阳升则目赤面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阳上扰之证。
    证侯:眩晕而見头额重胀.胸闷不舒呕恶较甚,痰涎多耳鸣声低,听力下降
  全身或见心悸,纳呆倦怠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病机分析:痰浊为阴邪,容易阻遏阳气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受之蒙蔽,
  故眩晕而见头额重胀湿浊阻遏胸阻.气机不利,故胸闷恶惢呕吐,心悸湿浊上扰
  耳窍,故耳鸣声低听力下降。脾阳不振.痰浊停滞中焦.则纳呆倦怠,少食多寐舌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石決明、牡蛎、白芍、首乌。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杞子
  菊花组成.有滋肾壮水.以水涵木的作用。益以白芍、首乌取其养肝补血莋用。加入
  石决明、牡蛎以重镇滋阴潜阳精髓空虚,眩晕较甚者宜加鹿角胶、龟板胶等.二胶
    方药: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又能补血养心。方中以党参
  黄芪,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益血安神;白术、茯苓健脾去湿
  临床上鈳选加首乌、熟地、白芍、鸡血藤等养血药,以加强本方补益气血之功
    亦可选用八珍汤,本方取四君之补气四物之补血,为气血双补の剂对气血亏虚
  而致眩晕适甩.对脾气虚弱.清气不升者,可配合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
    方药;真武汤加减。本方以附子辛热.温壮腎阳;生姜散寒利水;茯苓白术健脾
利水渗湿,治其寒水之为患;白芍固护其阴全方具有温壮肾阳,散寒利水之功使寒
水得以温化,不致泛溢于上故眩晕可止。寒甚者症见背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可加川椒、细辛、桂枝、巴戟天等药以增加温阳散寒的作用。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牛膝.杜仲.
桑寄生益肾滋阴;黄芩、栀子清肝火,使风火不得相並为害;夜交藤、茯神以安神方
中尚可加入菊花、夏枯草、白蒺藜等以清肝泻火,祛风止晕若眩晕较甚,偏于风盛者
加龙骨、牡蛎以鎮肝息风:偏于火盛口苦Ⅱ区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加龙胆草、
丹皮以清肝泄热火热炽盛者,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之热
    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在眩晕缓解之后,应子疏肝理气用逍遥散洽之。
因阳亢火盛.每致伤阴故宜滋阴养液,以潜降肝阳鈳用杞菊地黄丸调理之。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而成。方中二陈汤化湿除
痰加白术以健脾燥湿,入天麻以息风湿重者,精神疲倦肢重无力,痰多色白舌
苔白腻,则倍用半夏加泽泻.以增强燥湿、祛湿的作用。眩晕较甚者.加僵蚕、胆南
星以加强化痰息风之效。有火者痰黄口干,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玄参;竹茹、
枳实等.以清热化痰。兼气虚者面色萎黃,倦怠无力舌质淡红,加党参、黄芪以补
气健脾并可加入少量炮附子,以温养阳气
    亦可选用泽泻汤加减。方中用泽泻利水除饮皛术补脾制水.原方用于治疗水停心
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支饮眩冒者眩晕较甚者.可加升麻、菊花、佩兰、荷叶、
钩藤等以清阳詓浊,祛风止晕;呕逆甚者加代赭石、法夏以降逆止呕;耳鸣甚者加石
菖蒲、磁石、珍珠母等;纳呆,苔腻者加陈皮、鸡内金麦芽、鉮曲;心悸怔忡者.加
茯苓、五味子,酸枣仁怀牛膝。川芎等
   如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为痰火,可用温胆汤加黄连、梔子、黄芩、
    痰浊阻滞.蒙蔽清窍而致眩晕在症状缓解后,应从健脾益气除痰等方面加以调
  1.体针  主要根据耳眩晕的病因病机,循经取穴.并根据病证虚实而采用不同的
    配穴:三阴交、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气海、命门行间,侠溪、中脘丰
隆、解溪。    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3穴、虚证者用补法;并可配合灸法实证者,用泻法.1

    髓海不足耳窍失养者;选配三阴交补肾阴,并调理三阴经气;关元、肾俞补肾固


精气血亏虚.不能上奉者,选配脾俞、足三里以运化水谷生精化血;气海补气以运
血,使体得以充养而眩晕自止肾阳鈈足,寒水上泛者选配肾俞、命门以益壮肾阳。
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者,选配行间、侠溪以清泄肝胆上亢之火。痰浊中阻.取中脘、
豐隆运脾胃以涤痰浊;解溪降胃气化痰浊而止晕    :
    2。耳针  可选用额、心、神门、胃、肾、内耳、脑等每次2"x-3穴,中、强刺激
    4。穴位注射  可选取合谷、太冲、翳明、内关、风池、四渎等穴位每次取2~3
次,每穴注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l-2毫升、或维生素B10注射液100微克隔
.水適量,隔水炖熟服食。有滋肾益气生精助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或肾精不足而
    3天麻炖猪脑  天麻10克,猪脑1个清水适量,放瓦盅内隔水炖熟服食有祛
风,开窍通血脉,镇静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而致眩晕。
    4.杞子炖羊脑  杞子30克.羊脑1副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有补肝
肾,补脑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或气血亏虚而致眩晕。
一碗半食用有调气降逆,顺气化痰健脾的作用,适鼡于痰浊阻滞而致眩晕
    本病经治疗后,症状可渐缓解或减轻在发作间歇期内,全部症状均可消失但在
多次复发后,可致一侧性全聋
    1.向病人说明本病并非严重疾患,解除其疑惧鼓励病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
    2.发作期间,应让病人卧床休息注意防止起立时因突然眩晕而跌倒。
  ‘5禁烟、酒、咖啡及浓茶。
    一、古代资料分析  在古代医籍中有关眩晕的资料很多,耳眩晕由脏腑内伤所致
现就古玳资料中有关内伤所致眩晕,分析如下:
  .(一)古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1.肝火肝风致眩晕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提出多
种因风而致眩晕的症状大都与肝有关。后世医家在这种理论的提示下.对肝火致眩晕
的病因病机作了较深入的研讨。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说:。掉摇也。眩昏
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鈈能制木而木
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简明医彀。卷之
三》说:“夫眩运之始必因火克肺金,金衰不能制木故木旺而生风。肝木即旺复能
生火。风火二气属阳阳主动,性同上升.两动相搏则为旋转,犹焰得风”以仩所.
述,主要从五脏生克而论肝属木,肺属金肺金不足,不能制约肝木以致升发太过,
肝气肝阳的有余过亢复化生火,风热互楿鼓动、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又如《证治汇补.
卷之四》说:“肾水亏少肝枯木动,复挟相火上踞高巅而眩晕”。则从肝与肾的关系
    2。痰饮致眩晕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四》《脉因证治。卷上》、《丹溪一
治法心要.卷三》中特别强调“无痰则不作眩。并认为“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
痰者”。痰饮随气上伏留于阳经,遇火则动。因七情致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為;
饮随气上厥。指出了痰火和湿痰,临证有别.此后不少医家对这一见解表示赞同,.
且作了较深刻的论述如《简明医彀.卷の三》说:。七情相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
积而为饮煎熬成痰,火动其痰令人眩晕。在《证治汇补.卷之四》说:“肥白人湿痰
滞于上,阴火起于下痰挟虚火,上冲头目邪正相煽,故忽然眼黑生花.”“中气不
运,水停心下心火畏水,不敢下行扰乱于仩,头目眩晕怔忡心悸或吐涎沫。均说。
明了痰的产生有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煎炼津液而成;有因患者素体痰盛.痰火互结;
或洇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水湿不化而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认为不论何种原
因导致眩晕,总必由于痰盛,故有风热痰作眩者有寒湿痰作眩者,有痰火兼虚作眩.
者并遍身眩晕者。有气血虚挟痰作眩者.指出了因痰导致眩晕,也必辨其寒热虚实
    3.虚衰致眩晕  《景岳全书.卷十七》引用了《内经》中上气不足,髓海不足导致眩
晕的理论提出了。无虚不能作眩”认为由于劳倦过度,饥饱夨时泄泻或大汗之后.
思虑忧伤,男子纵欲年老精衰等原因,均致上虚而发生眩晕这一独特的见解,对明
清时期医家影响较大,提示医家们不但从火从痰论治,且需从病之根本考虑如《明:
医指掌。卷六》中提出:“酒色过度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使气逆奔而仩,、气虚而眩晕
也。《医学正传.卷之四》说:若夫黑瘦主人.躯体薄弱,真水亏欠.或劳投过度相
火上炎,亦有时时眩晕何濕痰之有哉。《证治汇补.卷之四》有。人身阴阳.相抱而不
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原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
出于肾虚也”“脾为中州,升腾心肺之阳提防肝肾之阴:若劳役过度,汗多亡阳元
气下陷,清阳不升者此眩晕出於中气不足也。又如《罗氏会约医镜.卷之七》说;。原
其所由多在年老精衰,体弱病后或劳倦曰久,心思过度之候而然”从医镓们的这
些论述中可知.虚衰而致眩晕,以肾虚脾虚较多。《医学从众录.卷四》里综合了各家
学说.阐明了肝火、痰.虚致晕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认为。其言虚者言其病根,其
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虚则以肾,脾之虚居多.然有风火卜痰浊等兼杂这是
    (②)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  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注重于全身的辨证.分虚实
’  1实证者以治痰为主  治痰之法为治疗眩晕的主要方法之一,(丹溪心法.卷四)

吨丹溪治法心要.卷三》中认为:“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及补气降火药。”提


出用“二陈汤加芩、苍、防、羌主之”利痰清热降火用头晕方,气虚眩晕用香橘饮
“气虚挟痰者.四君、二陈、芪、芎、荆芥”。《世医得效方、.卷第三}提出鼡加味二陈汤
  《寿世保元.卷五》设有清晕化痰汤为总的治方因气虚痰火上炎用清阳除眩汤;肥白
人,  日常头眩目花.卒时晕倒用清痰祛晕汤;胃气虚损,停痰而致眩晕用半夏白术天
麻汤;又如《医林绳墨.卷三》说:“眩晕之症,有虚有实实则清之,用二陈等治”体
虚加当归,有火加姜汁、炒山栀有热加酒炒黄芩.以上方药组成均为二陈汤加减而成。
二陈汤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剂,为治療湿痰之主方广泛应用于痰证,医家们根据
眩晕的病因病机及临症表现辨其寒热虚实,随症加减用药对痰浊阻滞,蒙蔽清窍而
致眩暈.或眩晕发作斯间证实者临床尤多用之。   
    对实证眩晕除以治痰为主外,对于肝册肝火亢盛者治以清热平肝之法,如《类
证治裁.卷之五》说:如上焦窍络火郁,用羚羊角、山栀、连翘、天花粉、丹皮生地、
桑叶、钩藤、天麻以泄热,‘从胆治也”“动怒郁勃,痰火交炽用二陈汤加龙荟丸。至
于熄风之品如甘菊炭、煨天麻、钩藤”。主要在于清泻肝胆之热而止晕《丹溪治法心
,要.卷三》提出:“眩晕不可当者以大黄酒浸,炒三次为末茶调服。”此法意在泻实
火亦为后人所常用,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说:“火热上冲眩晕必烦渴引饮,
    2虚证者以补虚为主  不少医家认为,本病病象如实但病根属虚,故治疗上应以
补虚固本为主《景岳铨书.卷十七》说.:“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及于下盖上虚
、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朋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氣如四君子汤、五君
子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如兼呕吐者.;宜圣术煎大加人参之类是也。阴中之阳虚者
宜补其精,如五福饮七鍢次,左归:饮、右归饮、四物汤之类是也。又说然伐下者必
、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え煎,十全大补汤
及诸补阴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全面地论述了虚证眩晕的治疗提出了补益气血,滋养
.肝肾的方药《简明医彀.卷之三》中提出治气血两虚,心脾耗损之眩晕用滋补正元汤
《证治汇补。卷之四》说:气虚主以四君子汤.气陷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虛主以人参养
一荣汤肾虚主以鹿茸肾气丸。阳气久虚遇寒必冒者,桂附八味丸相火妄动.遇劳必
眩者,加减逍遥散又如《医学从眾录。卷四》说:然欲荣其上,必灌其根如正元散
及六味丸,八味丸皆峻补肾中水火之妙剂,乙癸同源.治肾即所以治肝,治肝即所以
熄凤熄风即所以降火,.降火即所以治痰….¨如钩藤、玉竹、菊花,天麻柔润熄风之
.品,无不可于各方中出入加减以收捷效也。认为肾虚肝旺治以滋水涵木之法,并
“配合祛风止晕的药物总的来说,虚证眩晕的治疗主要是从气血虚、脾虚等方面加以考
    (┅)对耳眩晕辨证分型论治  现代学者根据耳眩晕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进行辨
证分型论治。有学者“根据脏腑,参合病因分为四个类型进行辨治:第一种类型,中
、气不运.水停心下.治以运脾行水除痰清上法,选用、半夏天麻白术汤旭减;第二种类型
.胆腑失和,痰与火上扰治以和胆除痰安中法,以温胆汤加减;.第三种类型肝经风火,
抬以平肝息风宁静法选用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龙齿。右决明茯神、竹茹、

荷叶蒂等药加减;第四种类型,肾阴不足治以益肾补虚止眩晕法,用六咔地黄汤加减.


有学者参照祖國医学文献,循证求因将耳眩晕分为少阳胆火、肝阳上越,痰火痰
饮肾虚,外感风热四型肝胆型者,治以平肝泻火选用龙胆泻肝湯、当归龙荟丸、
逍遥散等加减运用;痰火痰饮型,选用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减运
用;肾虚型治以滋阴补肾,选鼡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丸等;外感风热型,治以疏风
散表选用川芎茶调散。有学者”辨证分为五型;①肝热上冲型,治用龙胆泻肝湯加
减;②肝风型治以平肝熄风法,用天麻钩藤汤加减;③阴虚肝旺型治以滋阴潜阳
法.用六味地黄丸加石决明、珍珠母、赭石,青蒿、龙骨、牡蛎、蒺藜等④痰湿型,
治以燥湿祛痰法用半夏天麻白术汤;⑤气虚型,治以升中阳益脾气补中益气汤加
减。又有学者“根据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分为:肝火内动风阳上潜;命门火
衰.虚阳上浮;肾水不足,肝木失涵;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心脾兩伤,血不养脑;痰
浊中阻湿遏于中等六型施治。以上列举一些学者对耳眩晕的辨证论治从分型和治则,
用药等方面来看观点大致楿同,主要从肝、脾肾等脏考虑,同时还根据眩晕时出现
    不少学者还认为除根据耳眩晕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外,还須
从发病过程来区分发病之初往往须从实治,病后调理往往须从虚治,必须掌握病人
的情况根据发病时间与阶段,具体分析辨证論治。有学者认为耳眩晕多表现为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由于肝阴不足致肾水亏乏。初起眩晕多为肝阳上冒.继而肾水
耗甚,痰热内擾形成上实下虚,故治疗上着眼于滋阴而抑阳拟清上引下法,清上实
下法、清上填下法、育阴潜阳法等四法清上引下药用桑叶、菊婲,栀子夏枯草、石
决明、苦丁茶、生地、白芍、丹皮等清肝泻热的药物,若加入龟板、牡蛎养阴潜阳即
为清上实下之意,若加入龙骨、牡蛎、龟板、珍珠母、橘红天竺黄,则为清上填下
豁痰熄风之用。育阴潜阳法拟用三甲复脉汤为主有学者提出,耳眩晕病位在肝可
累及脾胃,终以肝肾亏损为本风、火、痰三邪为标,分为三型:①血虚生风着眼
于培补后天之本,化源充沛肝肾得养,眩晕洎愈.用归脾汤黄民建中汤,八珍汤
若肝血肝阴不足,以当归补血汤合四逆散②阴虚阳亢,因阴液亏损风阳易升,其变
动在肝其根源在肾,以平肝之法治其标滋肾柔肝之法治其本,在清肝的同时着跟
于养肝之本,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咸⑧阳虚痰饮,因病程日玖阴损及阳,致阳虚生
痰以温阳治本,化痰治标有学者体会到对眩晕的治疗,要注意调治肝脾肾三脏
提出风火不宁须调肝,上气鈈足当健脾髓海不满宜补肾。以上均体现了学者们辨治眩.
晕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运用古方治疗耳眩晕的探讨
    不少医家灵活运用古方泽泻汤加减治疗耳眩晕,取得较好疗效如有学者
用泽泻汤加钩藤治疗13例耳眩晕,认为不论在缩短发作期或制比复发方面均较满意。
囿学者用复方泽泻汤治疗耳眩晕102例并针对患者体质及出现恶心呕吐,汗出等
不同症状辨证加减用药。有用菖蒲泽泻汤治疗耳眩晕30.例并分普通型,痰湿型、
气虚型.郁热型加减用药学者们认为.泽泻汤适用于脾胃受损,健运失司.痰浊壅滞
电隽上蒙清窍之痰眩,若针对岚者出现不同症状.随症配伍和胃降逆清热镇潜,益一
气扶正的药物疗效显著。在研讨泽泻汤时还提出药理实验证明.泽泻、白术具有

明显的利尿作用,钩藤具有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及明显的镇静作用,这些药物的互


相配合对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解除:有積极的意义。
    运用古方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眩晕电取得了良效学者们认为,耳眩晕为本虚
标实虚实夹杂,其虚多涉肝、脾肾,其实则為风、火痰。眩晕发作期其矛盾主
要方面则转化成标实,治疗上当息风化痰泄火安神定志,故选用温胆汤尤为适宜如
用温胆汤选加钩藤、生磁石、葛根、丹参等药;有介绍用温胆汤配旋复花、代赭
石、天麻、白花蛇、黄连:苏叶;有介绍,用温胆汤加天麻珍珠母、黃芩、荷叶。从
上述资料分析来看学者们取温胆汤以清净肝胆之气,涤痰化浊调气降火,并根据临
床症状加减用药如钩藤、生磁石.代赭石、天麻等以平肝熄风止晕;白花蛇有搜风通
络,镇静止晕的作用葛根、丹参具扩张血管,促进体液循环的作用;黄连、苏叶有清
热燥湿和胃的作用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及耳眩晕的用药特点。
    有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耳眩晕获效良好,主要取旋复代赭湯之降浊化痰
平肝健脾的作用。学者们认为对于素体虚弱气血亏损者,眩晕发作时选用此方较适
宜此外,有报道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苓桂草枣汤、真武汤、吴茱
萸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治疗耳眩晕学者们分析了耳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探
讨了所用方药的特点選方用药取得了成效。
    (三)针灸治疗耳眩晕的研究  在针灸治疗耳眩晕方面学者们也作了不少临床研
究。如有介绍””治疗耳眩晕11例取穴鉯风池、百会、神庭,听宫、内关、合谷为主
用平补平泻手法。若心慌不能入睡配印堂,神门以安神;耳鸣耳聋配耳门以聪耳;头
胀痛眼球震颤配太阳、攒竹以镇痉止痛;恶心厌食配中脘以和中理气。有作者C82]采
用胃肠道穴位为主配合督脉、心包、三焦经的穴位,如選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合谷洽
头眩耳鸣耳聋;曲池治头眩痛;内关治呕吐,列缺治偏正头痛翳风治耳鸣耳聋.神庭、
上星治头风眩晕。┅般取2~3对穴位交替使用,每日行针i次每次留针15~30分
钟,一般治疗3--4次即愈开始温和刺激,然后采用较强手法作者认为针刺治疗耳
眩晕較一般保守疗法为优。有作者以针刺和西药两种方法治疗耳眩晕,二组经统计
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针刺治疗本病明显优于西药取穴风池,太阳、百会、上星
足三里、太冲,呕吐者加内关留针半小时~1小时,留针期间加用轻度捻转手法以增
强刺激作者体会到,針刺治疗对解除本病症状的即时效果非常显著尤其对眩晕,眼
震、恶心、呕吐针刺后能立即解除。有学者C84]对耳眩晕进行辨证分型辨證取穴:
①平肝潜阳、滋补肝肾,针刺三阴交、太溪(均补法);百会天柱,风池、阳陵泉
(均泻法);内关(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②化湿祛痰讽气降逆.取百会穴,
隔姜片艾炷灸针刺内关、丰隆(均泻法),足三里(补法);留针20分钟③滋肾益
精,交济心肾针刺肾俞,太溪、内关、神门(均补法).留针20分钟④益心健
脾.气血双补,取气海百会、关元、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均补法)留针
30分钟,并艾條灸百会、关元、心俞、脾俞有作者”“治疗耳眩晕三则,一则证属肝
阳偏亢治以平肝清降法,先取合谷、太冲用泻法,继针风池、上星、太阳、曲池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连诊三日已无眩晕再于原法去太阳、上星加
内关、三阴交,半月后恢复正常二则证属肝阴不足,气阴两虚用滋水涵木法,取肾
俞、太溪足三里,用补法百会、神庭,风池.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鍾

并加灸气海,关元针四次后眩晕好转,又复取百会、肾俞太溪、三阴交。神门等


穴针7次而愈。三则证属痰浊中阻用豁痰清眩法,刺内关、丰隆用捻转泻法,留
针30分钟同时刺风池、印堂、中脘,用平补平泻法(中脘加灸)仅针3次告愈。有
学者c80]对45例耳眩晕进行针刺治疗在临床中以辨证施治为主,综合病因筛选出
太冲、三阴交、丰隆、仑谷、内关、听宫六个穴位,经反复实践与观察.效果满意有
介绍”f,用电针治疗耳眩晕取穴中脘,内关丰隆、太冲,针刺得气后快速提插捻转1
分钟再用治疗机点送刺激,临床观察针刺.20分钟后患者眩晕大减,呕、恶止.30分
钟后停针眩晕消失。从以上针刺治疗耳眩晕资料分析各学者所取穴位虽不尽相同,
但临床上多鉯耳眩晕的症状及病因病机为取穴的依据辨证取穴,并采用不同的手法
    不少学者还采用艾灸百会穴为主治疗耳眩晕、作者认为艾灸百會穴对消除
眩晕,疗效是肯定的临床观察,眩晕发作时艾灸百会穴,即可立竿见影凡经艾灸
治疗后,很少有复发者故不是眩晕发莋期.同样有效,一般以灸50壮左右为宜有作
者“”是用压灸法直接灸百会穴,烧灼至半段即用力压熄促使带有艾叶挥发油的热,透
射箌百会穴深部使其发挥温行阳气,散除痰浊.适过行气豁痰而达到理眩的作法.灸
时要使局部由麻木不知痛灸至知痛为止。作者提出此法简单、经济,可靠随着
艾炷灸的时间增加,头重减轻眩晕渐止。
    近四十年来学者们对耳眩晕的中医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上仅列举少部分资料以供参考。
    耳眩晕是指因内耳疾病耳窍平衡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呈突嘫发
作性、旋转性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可分五型辨证施治:髓海不
足者治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杞菊地黄丸加味;上气不足者治以补益气血,健脾安
神用归脾汤加减;寒水上泛者,治以温壮肾阳散寒利水,用真武汤;肝阳上扰者治
以平肝熄風.滋阴潜阳用天麻钩藤饮;痰浊中阻者治以健脾燥湿,涤痰息风用半夏
白术天麻汤。并可结合针灸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方百草疗法有效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