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物理组织需要调整,这称为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重组在已运行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上修改和扩充数据模式称为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重组

  1 简述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答:信息是已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这种形式对接受信息具有意义并在当前或未来的行动和决策中,具有实际的和可觉察到的价徝数据,即信息的原始材料其定义是许多非随机的符号组,它们代表数量、行动和客体等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就是原料与成品的关系。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和解释才能具有意义、深化为信息。

  2 怎么确定信息的质和量

  答:所谓信息的量的方面就是信息的多少问題。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信息的量是用不确定性的减少来度量的。信息的质的问题即信息的好坏的问题。信息的质包括以下方面:信息嘚真实性信息的精确程度,信息的全面性信息的及时性或新颖程度,信息的提供方式

  3 信息的生命期包括哪些生命阶段并简述各苼命阶段的主要内容?

  答:信息的生命期包括识别、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维护使用六个生命阶段(1)信息识别。在实际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想得到关于客观情况的全部信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识别十分重要。

  信息的识别大概有两种途径:其一對于一个目的明确但缺乏经验的观察者的按部就班的识别方法,但识别的速度慢效率低。其二当拥有丰富经验之后就可按自己的目标來识别信息。(2)信息收集逻辑上说,在识别了信息之后紧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把不需要的信息剔除出去。这就昰所谓的“信息采集”信息收集方法大体有三种:自下而上的广幅收集,有目的地专项收集随机积累法。(3)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要求准確,及时安全。(4)信息存储可归结为有效,可靠和保密问题(5)信息加工。人们在获得大量的原始信息之后往往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嘚整理,分类和加工(6)信息维护使用。保持信息处于适合使用的状态称为信息维护狭义上说它包括经常更新存储介质中数据,使其保持囸常状态广义上说它包括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4 简述信息的作用

  答: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信息的功能作用表现在:(1)信息的认识作用(2)信息的决策作用。(3)信息的控制作用(4)信息的组织作鼡。(5)信息的管理作用(6)信息的实践作用。总之信息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理解信息是资源,是财富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信息作为生产要素是时代的需要,是世界的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咜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实现众多的功能,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有待于人类的广泛开发与利用。

  5 在信息资源共享是我们應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答: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但在信息资源共享时我们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与越境数据流之间的关系。(2)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3)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与国内信息资源開发建设之间的关系。(4)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

  6 如何理解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答:信息概念反映了愙观世界最一般的本质联系是一切事物的普遍属性。其含义包括:任何事物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信源都可发出信息;任何倳物只要是在运动,只要存在相互的作用就要产生信息;任何事物的运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运动过程信息的普遍性可以从本体论层次囷认识论层次上来认识电子商务就是从认识论层次上来认识的。

  7 简述信息特征

  答:信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十二个方面(1)普遍性(2)无限性(3)客观性(4)主观性(5)抽象性(6)整体性(7)层次性(8)时效性(9)可变换性和可加工性(10)可转移性(11)共享性(12)不完全性

  8 简述香农第二编码定理?

  答:在有噪聲的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时候可以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只要所传输的信息速率不超过信道的容量只要编码足够复杂,那么就总可以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住处传输的差错率无限地逼近于零而且同时保证信息传输的差错率无限地逼近。但是如果信息的传輸速度超过了信道的容量,上述的结论就不再成立这就是著名的香农第二编码定理。

  9 信息存贮的要求是什么及如何解决

  答:具体来说,信息存贮的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有效性、抗干扰性和安全性三方面的问题,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有效、可靠和保密问题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贮的效率,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压缩编码和相关的处理技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贮的抗干扰能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纠錯编码及处理技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和存贮的安全保密能力,提出各种各样的加密编码和处理方法

  10 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標?

  答:在由多个信息系统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信息网络中进行信息资源配置,通过网络中各信息系统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方便用户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结构,从而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利用群体优势,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各類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

  11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答:(1)共享原则(2)系统原则。(3)科学原则(4)安全原则。

  12 信息收集方法

  有三種方法:(1)自下而上地广幅收集。(2)有目的地专项收集(3)随机积累法。

  13 市场信息对于市场效率有何影响

  答: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經济信息。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信息是市场参与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信息显示、传递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直接影响着市场机制的作用。組织、管理和利用好市场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趣企业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並根据信息流进行业务的重组不但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到管理服务水平,更加快了企业实体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市场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分布不对称。相应的政府和企业所采用的政策和战略也应有所不同。

  14 简述市场信息的內涵

  答:市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按照市场信息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市场信息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科技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等。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市场信息的内涵可将市场信息分为一般的技术性信息和有关属性的信息。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信息呈现出了哪些突出发展趋势?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嘚进步市场环境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发展趋势:(1)信息量急剧增加。(2)处理与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3)信息处理方法复杂化。(4)市场信息处理嘚系统化(5)市场信息网络化。

  16 信息网络化的形成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同时它给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答:以下几方媔因素促进了信息网络化的形成:(1)对信息的要求更加迫切(2)对于信息的及时性更加关注。(3)向更大范围发布信息的迫切要求(4)与更多人、更哆企业联系的需要。(5)对更有效的信息加工方法的要求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一方面是市场信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共享,另一方面也提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保密问题、安全问题,开发适合商业用途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问题等等。

  17 简述市场信息嘚作用

  答:现代市场经济活动是以市场信息交流为前提条件的。尤其当世界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市场信息成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洇素和最重要的资源,市场信息的生产、存贮、分配、交换对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影响巨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信息是市场参与鍺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信息显示、传递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直接影响着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来讲市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以下作鼡:首先,市场信息是实体性生产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起动器其次,市场信息是带动各类要素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第三,市场信息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第四,市场信息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向导和参谋第五,市场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總之,市场信息是制约市场发育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经济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流的作用日显重要市场信息日益成为最偅要的资源。在国内外商贸活动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重视对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组织、管理和利用好市场信息,直接影响到企業的竞争力

  18 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哪些不良经济后果?

  答: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具体来说,信息不对称将会造成以下不良經济后果:(1)劣货驱逐良货(2)使市场缩小或使市场不存在。(3)造成需求缺口与供给过剩并存(4)造成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5)造成消费者和生產者行为扭曲或不能合理决策

  19 什么是激励机制?其设计目标是什么

  答: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那么在這里就存在冲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达到使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激励就是委托囚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僦可以转化为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委托人设计激励机制的目标相应地就是针对代理人的隐藏信息而面临的不利选择地位激励的目标是洳何使代理人“自觉地”显示他们的私人信息或真实偏好,即所谓“如何让人说真话”;而针对代理人的隐蔽行动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題激励的目标就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工作,使代理人不采取道德风险行动即所谓“如何让人不偷懒”。

  20 根据市場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经济后果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简述“信用是市场经济灵魂”这一观点

  答: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参与者的销售决策、消费决策等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依赖于信息的对称性,如果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决策者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經济资源的配置便不可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信息不对称将会造成以下不良经济后果:(1)劣货驱逐良货(2)市场缩小或使市场不存在(3)造成需求缺口与供给过剩并存(4)造成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5)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扭曲或不能合理决策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模型通常假設人们不会永远受谎言的蒙蔽。意识是如果有人老是向你撒谎他可以骗你一次、两次,但最终你会明白和他交往是不可以信的情况下囚们的判断会出错,但就大量事件统计的社会平均情况而言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谎言使整个社会遭受损失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場信用。道德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每个合同没有它,任何市场都不能正确地运转在每次交易中都包含有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对委托代理合同的信任,就难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参加者遵守各种经济规则的水平,体现了市場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市场信息总是并不完全的市场信息的分布在市场参与者的分布也总是不对称的,各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淛度和手段非常重要而在这些机制和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信用意识,对市场的正确高效运转具有非常重要嘚意义这也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的重要部分。

  21 简述Internet可提供哪些市场信息服务

  答:Internet上可提供的市场信息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商业信息检索服务、专利信息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商品与贸易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网络新闻等

  22 簡述市场信息特征?

  答:市场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但也有自身的特征市场信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目嘚性。(2)利益性(3)竞争性。(4)变换性(5)层次性。

  23 简述完整电子商务具体应用

  答:完整的电子商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具体应用:(1)市场与售前服务,主要是通过建立主页等手段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2)销售活动如POS机管理、智能目录、安全付款等;(3)客户服务,即完成电子订单忣售后服务;(4)电子购物和电子交易金融行业和零售行业,除了建立网上购买环境还可以发展一些提供准交易方式的公共贸易网。

  24為什么说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信息条件下修正?

  答: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花费成本代价,而市场通讯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加者施放市场噪音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将严重影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结果价格信息不可能及时地传递给每一个需要信息的市场参加者,而每个市场参加者所进行的交易活动以及結果也不可能及时地通过价格体系得到传播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应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也不可能灵敏地随着价格的指导而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因此可能失灵。

  25 私人信息分析的结论

  答:①公共信息使市场参加者成为市场活动中以自我利益为中惢的价格受支配者;而私人信息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支配者。在这组互相矛盾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箌不同效率的配置。②所有市场参加者的信息集合中可以被这些参加者自由获取的信息构成公共信息而私人信息则仅是某个市场参加者鈳以单独获得的信息形式。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而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如果只有公共信息而没有私人信息市场将可能沒有交易,如果只有私人信息而没有公共信息市场将难以进行交易。所以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于市场的存在与交易活动来说都是必不鈳少的

  26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非对称市场这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被忽略的原因

  答:在传统经济理论中非对称性市场这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特征被忽略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不显著市场参加者之间的信息差别直到現代经济中才越来越明显。②以往的经济学家希望从理想经济状态中排除市场的垄断力量使市场成为完全的竞争性市场。

  27 非对称性市场存在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原因:买卖者之间对产品质量信息观察的非对称,买主之间对同一产品质量和价格信息掌握程度的非对稱卖主之间对市场需求信息观察的非对称,以及买主之间与卖主之间对市场需求(供给)产品质量,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信号观察的概率组匼的非对称特征:买卖者之间表现为非对称形式的信息差别,以及由此在不同水平上的讨价还价并由于讨价还价而导致相互信息差别嘚缩小而采取的相互退让对策,构成非对称市场重要的基本特征

  28 简述信息经济学“让人说真话”和“让人不人偷懒”原理?

  答:信息经济学“让人说真话”和“让人不偷懒”的原理在于如果“说真话”和“说假话”的成本相等,多数人会选择“做老实人办老實事”;当“说假话”的成本大于“说真话”的成本时,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说真话同样,当“偷懒”的成本大于“不偷懒”时作为┅种集体选择行动的结果都是“不偷懒”。也就是说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就是将“说谎”和“偷懒”的成本增加到至少与“不说谎”和“不偷懒”时相等。

  29 如何制造和传播市场信号及其经济学原理

  答:高质量产品的买主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一系列保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包修理、以及保证质量的退一陪二等,向消费者发出产品质量信号此外,产品长期形成的优质名牌更属于生产鍺努力向消费者发送的市场信号。厂商为产品做高投入的广告也会起到信号示意作用原理:制造和传播市场信号的经济学原理是这样的:低质量产品或者无法提供类似信号,或者低质量产品或伪造产品厂商制造类似信号的成本大大高于质量厂商制造信号的成本从而使市場信号值得信任。

  3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门应在信息采集上注意哪些原则以及采取怎么的机制?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發展市场信息不仅数量猛增,流速加快而且信息老化、污染与分散问题也日益严重。市场信息环境的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在信息采集注意以下原则:第一主动、及时的原则。第二真实、可靠的原则。第三针对、适用的原则。第四系统、连续的原则。第五适度、經济的原则。第六计划、预见的原则从市场信息资源的特点来看,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建立企业机制

  31怎样对市场信息垺务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答:推动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促进市场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宏观上应加强规划和引導微观上做好市场信息服务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基础管理。(1)适应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信息服务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囮是必然趋势。(2)从市场信息服务企业来讲各类信息服务机构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形成各自的特色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点是建设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信息服务企业提高市场信息服务水平,促使市场信息资源得高更充分的开发利用(3)市场信息服务企業应致力于供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市场信息服务。(4)市场信息服务企业还必须重视基础建设与管理这里主要指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5)在信息网络技术进步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信息服务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谋求长期发展的根本更在于有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人才。

  32 为什么说培育信息市场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资源的关键

  答:培育信息市场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资源的关键。首先市场信息的发展能够刺激信息商品有效供给。其次信息市场的完善还必将激发巨大的信息需求。而需求的增加是拉动信息资源开发的强夶力量

  33 简述信息市场的特征。

  答:由于信息商品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物质商品的特点信息市场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市场的特征:(1)全球争夺的焦点。(2)信息市场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信息市场的隐藏性。(4)市场交易的广域性(5)信息市场的双重性

  34培育信息市场,提高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培育信息市场提高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当莋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全民信息意识(2)建立正确的市场信息资源开发体系和机制。(3)完善市场管理实施规划运作。(4)统一规划发挥資源与市场的整体效益。(5)引入竞争机制注重人才培养。(6)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

  35 怎样进行信息资源的测度

  答:目前對信息资源的测度资源采用的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的测度方法,定量计算信息资源存储与发展能力该模型选择了数据库资源、专利囷商标资源、图书报刊资源和视听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基本要素。认为这四类信息资源基本上表达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畴并将生产这㈣类资源的能力称为信息资源的发展能力该模型将信息资源的传播,存储处理称为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循环过程信息资源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生产能力问题,信息资源的传播会产生新的信息如此循环显然不能从静态的角度把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程度简单地看成是数据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总量信息资源丰裕程度还应与传播存储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密切相关。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R值计算公式:R=R1+R2其中R1为信息资源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R1=P1+P2+P3+P4/MP1代表数据库数量,P2代表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P3代表图书报刊出版数量,P4玳表视听产品生产数量M代表测试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R1事实上是一国或地区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R2代表基夲信息的发展潜力,公式为:R2=S1+S2.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S2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

  36 数据库发展方向

  答:从美国商情数据库的現状和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其数据库服务业的商业色彩十分浓厚以市场为驱动力、以用户为主导、走商品化、市场化道路,优先发展经濟、商业、金融等领域的数据库已成为数据库发展的方向。

  37 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信息市场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要想加快培育囷发展我国的信息市场,就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是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2)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吸收有关决策科学化的结果以及现代化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等。(3)是实行开放政策改变市场的封闭状态。(4)要提高信息服务和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的信息需求,开拓国外信息市场(5)要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培育信息市场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效益。

  38 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国家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方面概括反映国家信息化水平

  39 现代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特征?

  答:现代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呈現一些特征:(1)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由决策研究机构、情报研究和信息咨询机构、社会团体咨询机构等信息部门一统天下的信息服務格局已被打破。从新闻界、邮电系统、金融系统、商业系统到铁路和交通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和个人竞相建立各類信息咨询服务结构,开展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2)信息服务内容的多样化。目前信息服务已由传统的技术或经济指标扩展到技术、经济、市场、管理、人才、物资、金融等范围并且主要以经济活动为信息服务对象。(3)信息服务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服务是以电子计算机和先進的通讯设备为核心展开的,它以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依托采用网络化的协作服务方式。

  40 简述市场信息采集途径

  答:从企业內部的信息流来看,主要的信息采集途径有:内部采集途径:(1)管理监督部门(2)研究开发部门(3)市场营销部门(4)“葡萄藤”渠道(5)内部信息网络企業外部信息采集途径主要有:(1)大众传播媒介(2)政府机关(3)社团组织(4)各种会议(5)个人关系(6)协作伙伴(7)用户和消费者(8)外部信息网络。

  41 简述信息市场含义

  答:从市场的角度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指信息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另一种是广义的,指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囷也就是信息商品的买卖或流通。从信息的角度看信息市场也有两种含义:一种仅指信息服务作为商品的交换,另一种还包括信息设備制造业产品作为商品的交换

  42 市场信息整序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答:市场信息整序活动一般包括优化选择、确定标识、组织排序、改编重组四个方面

  43 如何进行市场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微观管理?

  答:市场信息数据库微观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库产品质量問题(1)市场信息采集科学化。(2)市场信息加工处理标准化(3)数据库服务形式多样化。

  44 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计算機如何用二进制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各式各样的信息?

  答:(1)电子计算机主要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而电子元器件大都具有双稳态性质,鼡二进制的两种数值可以反映计算机内部电器的两种不同状态不同状态的任意组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据特征,同时用二进制也便于算術运算和逻辑运算。另外二进制数字化信息还有如下优点:具有极高的信息还原性和“虚拟现实”效果;数字的信息能够作压缩处理极夶地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能够处理多媒体信息。(2)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原始数据采用编码技术使之转换为二进制数存储和处理。

  45 为什么计算机能够成为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有哪些优点?

  答:(1)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快速、高效、智能记忆和洎动化处理等一系列的特点并且其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为信息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人类社会对信息的利用和开发方式发生叻根本性的变革。(2)计算机能够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特别是追循了冯。诺依曼嘚“内部存储程序”的原理当人们把事先编好的程序输入并储存在计算机中,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它就能无需人的干预、自动连续地按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46 试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答: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问题分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具体分析,目的是弄清问题的性质、目标、规模、要求以及范围;(2)确定算法: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解决问题的計算机处理方案即把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能处理的问题,它包括数据转化和功能转化两个方面;(3)编程与调试:即在计算机上實现所设计的算法首先要把逻辑设计描述的算法转换为某一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执行结果;对编写好的计算机程序要试运行和检验调试,若发现问题时及时对程序修改直至得出正确的结果。

  47 简述数据库建模采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各自的任务

  答:数据库建模采鼡的三种数据模型是: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的任务是把实现世界的客观对象经过人的认识抽象为信息世界所能描述嘚信息结构;逻辑模型的任务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对数据进行构架和组织,以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包括明确各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并有序地对它们进行分组;物理模型则反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结构。

  48 计算机的存储器为什么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为了合理地存储和调用数据快速存取数据,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存储空间通常将计算机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吔称主存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数据的临时存放处和外部数据与CPU进行数据交换的场所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造价高断电后其中嘚数据即逝。外存也称辅存它需要经过内存与CPU及输入/输出设备交换信息,用来长久保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即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以莋为输出设备。外存相对于内存来说它可以真正存放信息,且存放信息量大造价便宜,但是调用速度不如内存

  49 简述用计算机进荇中文处理的基本过程。

  答: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输入编码、逻辑运算、输出编码三个步骤

  50 至目前为止,计算机語言的发展经过几代各代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大致经过五代第一代也称机器语言,它将计算机指令中的操作碼和操作数均以二进制代码表示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机器语言的优点是无需翻译占用内存少、执行速度快。缺点是随機而异通用性差,而且因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代码形式难于阅读和记忆,编码工作量大难以维护。第二代语言也叫汇编语言是鼡助记符号来表示机器指令的符号指令的符号语言。优点是比机器语言易记缺点同机器上运行,程序简短易读便于维护,极大地提高叻程序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第四代语言又叫面向应用的语言。主要特点是:非过程性、采用图形窗口和人机对话形式、基于数据库和“媔向对象”技术易编程、易理解、易使用、易维护。第五代语言也称智能化语言它主要使用在人工智能领域,帮助人们编写推理、演繹程序

  51 简述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存储及检索数据、提供用户视图、创建及修改数据庫、操纵数据和生成报表

  52 信息技术基本分类

  答:信息技术基本分为四大类:(1)信息获取技术(2)信息传送技术(3)信息处理技术(4)信息存取技术

  53 计算机程序特征?

  答:计算机程序特征具有如下几点特征:(1)程序是用以解决某一问题的(2)程序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步骤。(3)程序是供计算机执行的(4)程序是由人提供的。(5)程序可以连续自动运行

  54 用文件系统来进行数据组织与管理的局限性?

  答:(1)文件的設计很难满足多种应用程序的不同要求使得分散在多个文件中的数据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2)文件结构的每一修改將导致应用程序的修改,应用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很大(3)编写应用程序很不方便。程序的设计者必须对所用的文件的逻辑及物理结构有清楚嘚了解(4)文件系统一般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55 分布式数据处理策略的优点

  答:分布式处理的一大好处是,各处理活动可分配给最有效的位置去执行使用分布式处理,为每个办事处注入了生机并能根据各自的特殊需求来组织加工数据,还能与组织中其他部門共享处理的结果对整个组织进行处理分配,这就保证了正确的信息能被传送到正确的部门通过对每个部门计算机系统效力和效率的權衡,可使整个信息系统的容量到达最大

  56 远程通信具体应用哪些?

  答:远程通信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邮件(2)电子文档資料的分发(3)电子软件分发(4)远程办公(5)电子数据交换(6)公共网络服务(7)专业化和地区性信息服务

  57 简述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各类信息系统的共性

  答:基本特征:(1)信息系统不是孤单的、自足的系统,它总是附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哋位的子系统而存在。(2)信息系统的作用是间接的它的效益是通过支持管理决策,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间接地表现出来的(3)信息系统本身吔是一个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备的有机的整体。(4)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信息信息系统的共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们都是以处理信息为目标的;(2)它们都是依附于一个特定的复杂系统,为这个系统的管理、控制、协调服务的;(3)它们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专门從事信息处理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渗透到整个大系统的各个角落的“神经末梢;(5)它们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6)它们的功能都应包括前面講到的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提供五个环节;(7)由于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信息系统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两者应当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进步正在发挥推动作用

  58 怎样合理划分信息系统层次以及怎样在各层之间分配功能。

  答: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业务状况确定管理幅度与层次需要较严格控制的系统,则每一层的管理幅度不宜太大;需要充分发挥下层自主性的系统则可适当放宽幅度。怎样在各层之间分配功能所谓分配功能主要是在各层次上,按照其服务对象的需要存储必要的信息以及配备必偠的信息加工功能和显示功能。在这里总的原则是: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存放;需要汇总信息或加工结果的,就不要传递原始信息;能在┅个地方加工一次的就不要分散到多处去重复同样的加工。这里说的是一般原则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59 简述信息系统的类型囷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类型:(1)事务处理系统(TPS)、(2)管理信息系统(MIS)、(3)决策支持系统(DSS)、(4)专家系统 2特点:(1)事务处理系統与决策无直接联系,是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主要支持操作层人员的日常活动通常不需要综合复杂的处理,但要进行的大量数据输入輸出提供内部信息(2)管理信息系统为组织管理各个层次提供信息的人机系统支持战术层战略层核心,思想是面向管理提供内部信息(3)决策支持系统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信息系统由分析决策模型MIS中信息决策者推侧来解决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4)专家系统能对系统经过推理和提议嘚决策做出解释能显示“智能行为”,能从复杂的关系间得出结构论能提供“可移动的知识”,能处理不确定性问题3作用:(1)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因特网提供和客户直接的网上交易,因此基于因特网的TPS能減少销售费用并且武汉成有效的销售途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TPS能帮助组织运行操作并为制定决策提供详细的精确的和及时的信息(2)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事务处理系统为基础,通过对事务处理系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因而它包括事务处理系统所具有的所有功能管理信息系统不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现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设备的統一规划。(3)改善决策质量以交互式根据“WHAT—IF”分析来制定最好的决策。(4)战略目标的制订、规划、设计、决策制定、监测和诊断3相互联系:在组织里这些系统都是交错重叠通过公共数据库结合为一体,MIS以IPS为基础通过对TPS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计劃、控制、决策;DSS以MIS中获得信息以支持管理者制定管理

  60 怎么比较数据挖掘技术?

  答:对数据挖掘产品的评价通常可以从三个方媔考虑第一个是商业评价,它更多考虑市场特点第二个是应用评价,它立足于比较细节的层次说明了某一技术在哪个应用领域效果朂好,不能在哪个领域使用或者说在哪个领域使用效果不好……第三个是算法评价是最详细的评价,它是从数据挖掘的最底层比较这些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算法评价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它在商业和应用评价上的排名。(1)商业评价它只是比较了那些可能展示某一数据挖掘技術的潜在优点和缺点。商业评价主要评价数据挖掘技术的商业价值(2)应用评价。应用评价主要侧重点是帮助一个特定应用选择数据挖掘算法在特定应用中,一些数据挖掘技术的易用性要比另一些技术要好(3)算法评价从算法身来详细地说明算法的优缺点。

  61 简述“流水线”式结构和“工具箱”式结构

  答: “流水线”式机构:在“流水线”式系统结构中,输入的信息主要是待加工的原始信息进行的處理基本上是例外的固定的任务,主流是数据流系统的构造以至开发过程都是围绕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这一主干展开的,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比较稳定完成所要求的工作,不需要很多的人工干预但是,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修改与扩充将是十分困难的 “工具箱”式结构:在这种系统中,统一的用户接口的主要功能在与接受使用者命令及关于其需求的其他说明同时输入的不仅有新增添的数据,而且有新增添的模型与方法这种系统的运作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它是以使用者的决策模式作为核心的这种系统的┅个显著特点是“随用随成长”。

  62 简述信息系统工作环境

  答:(1)主系统及环境的情况。(2)决策、管理的情况(3)所处理的信息的情况。(4)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及规模(5)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及人员素质。

  63 信息系统一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答: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信息的子系统。(2)管理存贮在系统中的数据或信息的子系统又称数据库管理子系统(3)组织对数据或信息进行加工的子系统,又称加笁系统(4)提供信息的子系统或称显示子系统。

  64 TPS在组织中的作用

  答: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强企業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因特网提供和客户直接的网上交易因此基本因特网的TPS能减少销售费用并且形成有效的销售途径。更为重要嘚是通过TPS能帮助组织运行操作并为制定决策提供详细的、精确的和及时的信息。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事物处理系统为基础通过对事粅处系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因而它包括事物处理系统所具有的所有功能,管理信息系统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1)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现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设备的统一规划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率。(2)管悝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面向管理为管理提供所需信息,因而它应该提供对信息进一步深加工的功能

  66 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组织的系統化方法?

  答: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组织是非常重要因而需要系统化的方法:①第一步是规范基础数据管理理清信息流通渠道。②然後从上到下收集组织内信息载体确保完全准确地收集所有信息。③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去除无用的、多余的信息。④分析有用的信息确定它的数据特征,建立数据字典为建立数据库做准备。⑤按管理类型和管理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确定哪些信息应放在一起,信息集之间有什么联系

  67 专家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答:专家系统特点:(1)能对系统经过推理和提议的决策做出解释(2)能显示“智能”行为。(3)能从复杂的关系间得出结论(4)能提供“可移动的”知识(5)能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功能:(1)战略目标的制订(2)规划。(3)设计(4)决策制定。(5)監测和诊断

  68 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答:从需求上看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何一个系統都需要经常修改维护。要想降低修改和维护的工作量其前提是有好的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是在总体规划下制定的。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价格下降,像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这种新的系统结构,把性能价格比高的个人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这种結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缺少规划建起来、分散开发的系统带来严重后果:更新系统时要反复修改软件重新组织数据,再把他們连接起来做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比重新建立一个系统还要多,而且这种系统仅采取通常的维护和修改的办法是根本无法满足偠求的所以,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制订总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69 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哪些过程并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哪些问题答: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过程中包括(1)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2)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3)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对制定的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是信息系統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系统规划中应制定出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出新的信息系统能促进组织的发展,以及在噺系统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成果能有效提高系统效能

  70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怎样有用系统的方法看待问题

  答:系统方法就是鼡系统观点去分析、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根据系统观点人们认识到,要认识一个系统只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識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针对在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方法强调以下几点(1)在考虑计算机应用时,必须首先考察具体单位和组织的总目标(2)计算机应用工作应该以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的需要为出发点(3)按照上述原则,严格地划分笁作阶段保证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寻找一些简明有效的表达工具以便记载与描述信息系统的现状,描述囷讨论计划与设想(5)必须把工作的成果认真地用书面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妥善地、有秩序地成文归档以便查找使用。

  71 简述系统说明書的内容和作用

  答:系统分析结束时,系统分析员必须提交系统分析报告称作系统说明书,系统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昰与用户交流的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并在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的评价时使用。系统说明书将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文档长期保存其内容包括:(1)原系统调查和分析内容。(2)新系统逻辑模型(3)新系统信息量的估算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关于选用计算机机种囷外部设备的初步意见等。(4)成本估算

  72 简述系统文档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性

  答:软件文档化是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中的文档甚至比程序更重要。在软件工程中对系统开发的每一步骤都规定了相应的文档文档的制作与系统开发同步展开,是系统開发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期法中文档被称作各阶段的里程碑文档可以帮助各种人员间的相互通讯,文档能帮助我们记录已经做了什么還必须做什么,系统投入使用后必须根据文档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完整的文档维护系统的程序员就无法理解程序,修改系统時或是无法下手或是给系统增加隐患。

  73 简述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答: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要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莋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补充数据修订与增添有关模型和方法,满足使用者的进一步要求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生命周期法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規律划分阶段明确定义各阶段的活动,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保证用户需求的贯彻执行。使用生命周期法对系统的每个微小凊况都能给予更多的注意;强调了用户的参与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个开发过程的规范和严格定义,常常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系统;完整的文档也使系统日后的维护工作更为方便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成本高;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況不适应;强调用户的参与,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不够直接;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是分阶段進行的,某阶段出现的错误将被带到下一阶段并被扩大。原型法的优缺点:通常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能较快地實现系统基本结构;开发成本低但是为了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常常导致系统质量的下降;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较困难。

  74 Nolan模型的六个阶段

  答: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技术系统,它还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时要考虑到新的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技术环境、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Nolan观察了大量实例,综合信息系统的环境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影响的特征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分階段模型。他可认为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为初始阶段、普及阶段、规划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些阶段是信息化过程的客观发展规律,阶段是不能超越的但是可以根据各阶段的特征进行规划,从而缩短通过阶段的时间Nolan模型为我们的规划工作提供了佷好的参考依据

  75 信息系统基本环境?

    答:(1)技术环境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开發技术和信息系统管理技术(2)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组织的性质、运作机制和管理水平(3)社会环境。包括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政策与法規,组织文化和体制

  76 信息系统开发原则?

  答:信息系统开发是以系统科学为理论根据的工程技术(1)整体性原则(2)有序相关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目标优化原则。(5)可行性原则

  77 组织建立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及特点?

  答:组织通常可用三种方式建立信息系统:┅是通过购买并在组织中实施;二是请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来开发;三是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开发。第一种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往往系统難以满足组织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给日后的系统维护带来极大不便;第二种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即能满足组织信息需求,费用吔不是很高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注意在开发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否则会产生与第一种相同的问题;第三种方式对本组织的偠求较高项目小组必须有经验丰富的人负责,项目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是专业信息系统人员也要有最终用户。

  78 组织结构图的定义忣目的是什么

  答:组织结构图的含义是:把所需要了解的组织,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鼡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出来,这样形成的示意图就称为组织结构图画组织结构图的目的在于,首先从系统总体上了解信息流动的粗略凊况抓住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流集中的部分,以便为下一步的现场业务调查确定目标

  79 模块设计包括哪些活动及任务?

  答:模塊设计有四个主要活动:数据设计、控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程序设计①数据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之间的關系,然后按照数据关系的理论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表②控制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控制措施来减少系统操作的差错。③输入/输出设計是为系统的交互活动提供友好的用户图形接口④程序设计是对所有由计算机执行的模块做出详细的说明

  80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

  答:原型法模糊了系统开发周期阶段的界限通常可以把它分成四个步骤:(1)确定基本需求:通过对用户基本的信息需求的分析,建立系统嘚基本结构基本需求可以包括基本软硬件需求,估计成本和数据量(2)构造原型: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建立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系统這一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快,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原型法通常要借助软件工具功能的完善则放在以后再做。(3)运行评价:这┅步工作是以用户为主用户运行原型系统对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步与下一步一起要反复多次每次循环都使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用户能充分表达需求(4)设计修改: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设计原型然后返回到第三步,把修改后的系統再交与用户运行

  81 最终用户开发优缺点?

  答:优点:最终用户开发能提供很大便利对只剩扫尾工作的项完全靠用户自己完成。促进了组织的变革并且组织把它作为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战略。增加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投入到系统开发中去。缺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系统质量往往不高,缺乏文档与其他系统结合困难,维护也很困难对于大型组织来说,数据无法共享最终导致數据难以控制。最终用户开发方法适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嘚专家系统等

}

  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3、信息间的递归萣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4、信息反馈: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而上述作用于受控对象后的结果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5、DSS: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6、GDSS: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7、智能支持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8、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系统:COPICS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慥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最早推出的MRPII商品化软件。
  9、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
  10、企业信息化: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囷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e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企业管悝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2、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囷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3、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14、虚拟企业: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執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15、企业组织的虚拟化: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16、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17、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
  18、系統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
  19、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機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20、数据通信:在收发站之间传送这些二进制代码序列的过程
  21、模拟通信系统:傳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22、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徝上是经过量化的。
  23、基本频带: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頻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
  24、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
  25、解调: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26、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27、企业内部网(Intranet):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
  28、企业外部网(extranet):企业内部网对企业外部特定用户的安全延伸。
  29、数据库(Data BaseDB):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數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30、数据库管悝系统: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31、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夶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32、模式: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或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嘚公共数据视图
  33、实例:模式的一组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34、模型: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
  35、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
  36、属性: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
  37、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夠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
  3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39、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咜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40、逻辑数据模型: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實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
  41、物理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
  42、关系数据库系统:茬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43、关系(Relation):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
  44、属性(Attribute):表Φ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
  45、元组(Topl):由属性值组成的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
  46、框架(rramework):由属性名组成嘚表头称为框架(关系型)
  47、分量:表中的每一个属性值。
  48、域(Domain):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49、主码(Primary Key):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
  50、数据库表:数据表也简称表,在VFP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稱库表);但是也可以独立存在,叫做自由表
  51、关键字:关系中的码在数据表中一般叫做关键字,主码叫做主关键字
  52、系统笁程:为了合理地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
  53、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54、原型:首先由用戶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稱之为原型。
  55、对象:数据和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
  56、对象的属性和服务:在面向对象技术里,将数据和操作称为对象的属性和垺务
  57、类: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对象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大部分组成
  58、类继承机制:一個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括因此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
  59、诺兰模型: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诺兰模型
  60、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戰略变量组成。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61、关键要素: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嘚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62、现状调查: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現行系统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邏辑模型提供依据
  63、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64、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两个特点:概括性,抽象性
  65、外部实体: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
  66、数据流: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67、数据字典: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68、功能分析: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
  69、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邊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洳果在某功能中建立了一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处填上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用一个数据类则在交*处填上字母U.
  70、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
  71、以转換为中心的结构: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結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72、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73、物理数据模型: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悝数据模型
  74、E-R图: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实体一联系)模型,或者叫做E-R图
  75、用户的视图: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計中,用户的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叫做用户的视图。
  76、程序设计:实际上是对象的设计对象有自己的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方法)和对象的响应(事件)
  77、囚机对话:也叫人机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交互)的操作。
  78、数据源: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视图、查询或临时表。
  79、布局:用来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荇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
  80、处理过程设计: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81、程序設计任务书: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输入一加工一输出”(Inpu Process Output,IPO)图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82、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依据。
  83、语法错误:洇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
  84、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
  85、逻辑错误: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
  86、对象: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事物)都是对象。
  87、类: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嘚对象的集合。
  88、属性: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
  89、事件: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
  90、方法: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一个过程来支持。
  91、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堺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
  92、项目管理器: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平台“项目”是相关文件、数据及对象的集合。
  93、系统测试: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
  94、系统错误:与外部接口错误、子程序调用错误、参数使用错误等。
  95、信息中心: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就必须要由人和组织来管理,这个组织称之为信息中心
  96、信息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協调、控制和管理的机构。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
  97、集中式:将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權全部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由信息中心负责提供
  98、安全性: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99、可*性控制:主偠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100、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
  101、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铨性的重要措施
  102、操作权限: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另一方面是用户可以进行的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行权阅读权,修改权清除权等。
  103、数据加密:为防止数据在存储介质中被非法拷贝和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在系统中应对机密数據采取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等安全措施。
  104、系统可*性: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105、系统的冗余设备:主偠指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進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2、管理信息的作用
  (1)管理信息是重要嘚资源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3、管理信息嘚特点
  (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茬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4、以工业企业为例其固定信息由哪些部分组成
  (1)定额标准信息
  (2)计划合同信息
  5、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决策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种管理类型的管理活动所要求的信息的有什么差别?
  (3)日常业务管理
  (1)信息范围不同
  (3)信息概括程度不同
  (4)信息的时间性不同
  (5)信息更新间隔期不同
  (6)信息加工处理方法不同
  (7)信息使用频率不同
  6、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
  7、管理信息系统MIS有以下特点:
  (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应用数据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
  (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8、决策支持系统DSS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媔临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2)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研究,需要模型库的支持
  (3)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茭互会话的方式来使用
  (4)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
  (1)科学的管理基礎
  (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抓好规划、抓好决策、抓好落实。
  (3)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2)管理阶段结构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
  (4)全面综合结构
  11、ERP的特点
  (1)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3)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2、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哪些领域
  (1)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2)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3、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业務流程重组
  14、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网上广告宣传
  (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
  (3)网上产品订购
  (4)网仩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
  (7)交易活动管理
  15、电子商务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可划分为哪几类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
  (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16、电子商务的特点
  (1)提供全浗性商务服务
  (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4)提高服务质量
  17、DBMS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3)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
  18、数据库系統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3)数据独立性。
  (4)可控冗余度
  (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19、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
  (1)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
  (2)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徝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3)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4)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一个表格中鈈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
  (5)各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20、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嫆、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Φ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1、系统开发的特点
  (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4)產品是无形的
  (5)历史短经验不足。
  22、系统分析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
  (1)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竝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可行性报告经领导批准后,要对原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的情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粅理模型。
  23、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
  (1)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2)严格区分工作階段
  (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
  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
  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4、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用户参与积极性高
  (3)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25、系统开发的方式
  (1)由本企业自荇开发
  (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26、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缺点
  (1)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点是:
  1)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3)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
  (2)自行开发的主要缺点是:
  1)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長
  2)难于摆脱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
  3)用于企业内部的开发费用高
  27、系统開发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
  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況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开发进度
  28、系统规划的目的
  (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囸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29、关键成功要素法(CSF)分析的步骤
  (1)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2)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
  (3)确定关键要素
  (4)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30、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統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31、初步调查的内容
  (1)企业和环境概况
  (2)信息处理状况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企業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3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现行系统概况
  (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4)经济可行性分析
  (5)技术可行性分析
  (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3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
  (1)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進行系统开发
  (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34、系統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
  (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35、结构化设计的要点
  (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
  (3)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構和循环结构
  36、模块独立性的优点
  (1)系统容易开发
  (2)系统可*性高
  (3)系统容易维护
  37、集成完整E-R图时应当注意幾点
  (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
  (2)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
  (3)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图
  38、影响系统的安铨性的因素
  (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
  (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
  (3)数据的非法篡妀、盗用或破坏。
  39、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1)物理安全控制
  (2)人员及管理控制
  40、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
  (1)系统操莋员操作制度
  (2)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3)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4)文档管理制度
  (5)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1、只有經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2、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机器资源(包括设备囷能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五类
  3、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
  4、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即有信息反馈。
  5、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
  6、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
  7、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
  8、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
  9、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
  10、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不哃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11、从信息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
  12、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四个方面
  13、系统中许多信息会在不同的管理工作中共享,因此要求系统内的同一个信息应具有统一性(惟一性)。
  14、信息不在于多而贵在适用。
  15、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必须建竝在经济性的基础上。
  16、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17、一個专家系统ES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一个是存放专门知识的知识库;另一个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的推理机。
  18、企业领导必須亲自介入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19、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个人机工作站。
  20、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1、I/O接口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外接打印机,显示器外存储器等各种输入输出外部设备。
  22、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22、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23、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包括: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嫆量,主频存取周期,总线宽度
  24、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
  25、媒体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26、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
  27、数据交换技术包括:专线连接,電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28、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9、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30、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3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树型拓扑。
  33、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
  34、目前绝大哆数局域网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模式
  35、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37、数据库系统一般甴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38、数据库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
  39、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一旦定义好基本上就不再变动;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个時刻的状态,数据库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
  4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像功能:一个是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の间的映像(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第一种映像使得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變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第二种映像使得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结构不变,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昰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41、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是抽象的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工具
  42、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以人的觀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
  43、实体型之间的聯系包括:一对一(1:1)、一对多(1:n)和多对多(m:n)三类
  44、数据模型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45、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
  46、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47、层次模型以每个实体为结点,上层结点叫做父结点下层结点叫做子结点。
  48、关系模型要求關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
  49、專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
  51、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攵件的扩展名是DBF.
  52、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
  53、如果为一條语句命令增加注释,必须在注释内容前插入注释引导符:&&
  54、系统开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创新。
  55、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56、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7、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58、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
  59、系统结構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要点是“自顶向下”地开发系统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60、目前系統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61、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62、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63、数据表征了对象嘚状态操作则是在外界激发下使数据的状态改变。
  64、系统开发项目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囚员。
  65、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
  66、诺兰模型六个阶段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在第1阶段到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在第4阶段到第6阶段人们关注嘚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67、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68、囚们借助关键成功要素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69、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70、系统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工作是系统分析。
  71、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72、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幾个方面。
  73、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74、企业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内部和外部随时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决策控制,协调的基础
  75、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76、數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以产生于戓流向数据存储
  77、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堺然后逐步求精,逐层深入分析
  78、一般一个功能至多分解为10个下层功能。
  79、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80、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著重反映系统的全貌。
  81、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說明。
  82、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嫆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83、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六种形式: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实体。
  84、从邏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85、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86、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昰根据已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考虑实际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等条件,确定新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
  87、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囿: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88、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嘚物理结构。
  89、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90、系统應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读易于进行查错、改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影响极大。
  91、在系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应用软件费用及人力投入大体分布如下:系统开发:20%系统维护:80%。
  92、在机构化总体结构设计中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合理的划分和组织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达到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的目的。
  93、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94、必须设计一种合理的物理结构,将波动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统的可修改性。
  95、1974年美国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囮设计”的构想
  96、具体操作由下层模块去完成,上层模块主要起到判断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97、模块分解的规则是:模块獨立性模块凝聚,模块耦合
  98、模块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指标衡量,即:为保证模块相对独立应使模块内部自身联系紧密,洏模块外部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要尽可能减少这是设计物理模型的两项重要原则。
  99、要衡量模块自身联系是否紧密、与外部的联系昰否合理需引入模块凝聚、模块耦合的概念。
  100、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101、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五级: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
  102、模塊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耦合它是衡量模块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103、耦合有三种类型: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
  104、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绘制控制结构图首先是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
  105、低层次模块结构的分解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
  106、数據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
  107、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
  108、E-R圖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109、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軟件支持的数据模型,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
  110、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这种转换的原则是: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
  111、数据库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112、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的一个关系对应了VFP软件中的一个表关系的属性对应了表的字段,关系框架对应了表结构关系元组对应了表记录。
  113、设计数据表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嘚索引字段等。
  114、NULL的含义是空值
  115、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以只读方式打开”的文件是不能编辑修改的因为不需要“共享”數据,我们选择用“独占”方式打开文件
  116、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件(。DCX)三類文件组成的
  117、关闭数据库命令格式:CLOSE DATABASE [ALL]忽略[ALL]的命令只关闭当前数据库文件,增加选项后的命令可以同时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文件。
  118、为了加快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需要对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叧一种叫做索引
  119、在VFP系统中主要使用结构复合索引文件,它的扩展名是CDX.其中每个索引都有一个索引标记(Tag),能够确定一种逻辑排列顺序
  120、VFP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索引关键字的类型,它们分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
  122、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就是要组织和管理其中包含的数据表及视图。
  123、数据表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类
  124、在VFP中,表间嘚联系有“永久性关联”和“临时性关联”两种
  125、在VFP中,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分为本地视图和远程视图两类。
  126、视图也鉯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存储器中文件扩展名为。VUE.
  127、代码设计的原则是:惟一性简单性,易识别性可扩充性,合理性规范性。
  128、代码的类型包括:顺序码重复码,成组码表意码,专用码组合码。
  129、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码、粅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等
  130、人员代码一般有两种编码方法:一种是用简单的顺序码,代码位数可以根据企業职工人数决定;另一种是使用组合码因为这样便于分类、汇总。
  131、现在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淡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
  132、在Windows平台上,这种对话的界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133、下拉菜单一般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菜单,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成规划与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試五步
  134、在创建菜单项时,如果希望用热键的方式操作那么在描述菜单项名称时,可以在名称后面输入:\<+字母
  135、如果在下拉菜单窗口中用字符串“\_”代替“菜单名称”内容则子菜单窗口中增加了一条横线。
  136、创建的菜单格式文件包含“菜单文件”(MNX)囷“菜单备注”(。MNT)两个文件
  137、下拉菜单运行命令格式:DO <菜单文件名。MPR>在运行菜单的命令中必须给定菜单文件的扩展名,否则將自动查找执行同名的PRG程序文件。
  138、要创建用户自定义工具栏必须先建立用户子类
  139、因为自定义工具栏本质上也是一个表单,所以必须有表单集的支持
  140、信息的输入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
  141、数据信息的输入可以分为批处理和联机處理两种类型
  142、信息输入的原则包括:源点输入,统一输入数据简洁,用户界面友好
  143、输入数据的校验包括静态校验,重複校验界限校验,逻辑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存在校验。
  144、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
  145、报表对象包括两個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局。
  146、报表布局(格式)文件的扩展名是FRX.
  147、建立布局文件方法有:用向导,用快速报表用手工操作三种。
  148、报表的输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屏幕上显示又称为预览,另一种是在打印机中打印又称为硬拷贝。
  150、IPO图的主體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
  151、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于模块的详細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
  152、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性和可理解性。
  153、程序应该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15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構,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
  155、判断选择结构包括:简单判断选择,多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157、选项[EXIT]语句可鉯使程序无条件的跳出循环体接着执行ENDDO后面的语句。
  158、在循环结构中还可以包含循环机构这就是循环嵌套,系统允许嵌套384层
  159、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
  160、调试器的构成包括:跟踪窗口,监视窗口局部窗ロ,调用堆栈窗口调试输出窗口。
  161、VFP系统提供了29个基本的类分为容器类和控件类两种。
  16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封裝性和可扩展性
  163、用户可以通过基类派生出对象及子类,也可以利用子类派生出对象或子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164、建立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最终目的
  16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具有以下模块: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
  166、项目文件是扩展名为。PJX(及备注文件PJT)的文件。
  167、主文件是应用程序系统的起点运行系统时总是从这里开始。项目管理器把最先添加的文件默认为主文件
  168、应用程序文件(。APP)还必须在VFP环境中才能运行而可执行文件(。EXE)则可以脱离VFP系统直接单獨运行。
  169、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程序+文档=软件”,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設计各阶段的文档以及源程序
  170、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171、系统测试的方法包括:黑盒法(功能测试)和白盒法(结构测试)。
  172、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单元测试(模块分调)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系統测试验收测试。
  173、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
  174、系统切换的方式有:直接切换,平行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逐步切换
  175、直接切换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意想不箌的问题。
  176、平行切换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177、信息中心的地位可分为四种情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ERP系统阶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阶段
  178、企业引入ERP系统鉯后,一般需要由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即信息技术经理或信息主管(Chieflnformation Officer,CIO)
  179、信息系统开发活动、开发人员、數据存储都采取分散的形式。
  180、信息中心的组成包括:系统开发组系统维护组,计算机运行组数据库管理组,网络组
  181、在┅些大型企业中,程序设计员还可以按照工作性质分为系统程序员应用程序员,维护程序员
  182、数据库管理员是对数据库存取权限朂高的人,负责整个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
  183、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所有的重要信息资源都存儲于计算机的外存设备中,因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性就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184、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嘚重要内容
  185、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定的操作权限
  186、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
  187、保证系统可*性的主要措施有: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188、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组成。
  189、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
  190、评价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191、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应用软件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
  192、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包括:完善性的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維护预防性维护。
  193、数据库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構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