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的议论已经误入歧途第16章很严重了,还有办法变正常吗

原稿的题目比较“搞”叫做《囚类,并非由地球生物进化而成》网络上众议纷纭,转载繁多其实“海洋理论”、“科学神创论”等都是“载体”,这部鸿篇巨著創作的初衷是抨击“政治型科学”。

或许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领略,获得与别不同的收获正如原稿反复提及:人类如何起源不重要,各位的开开心心才是最重要(哪位朋友有兴趣,可为这部长篇改一个好名字)

  这次更新的改写版题目暂定为《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弥补一些“手滑”,增加一些素材减少不必要的歧义。回复可以到原稿帖子地址如下:


  天涯社区 > 天涯论坛 > 煮酒论史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



  人,地球至尊生物荣膺“万物之灵”,这款动物何以脱颖而出本文堪称“至尊苼物演义”,目标是发掘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佚事趣闻


  完全可以肯定,此刻观摩本文99.99%是地球人而本文探索的正是地球人——因此读者无须广博知识,也可“切身体会”


  自诩“演义”的文学作品,哗众取宠在所难免希望各位随心适意,轻松品味人类起源嘚“真相”并不重要,“兴趣”才是第一要素


}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听經或者熟读经注,才能了解明白因为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却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恐怕误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坚信佛语不虚发愿往生,临终一定得阿弥陀佛接引从此走出六道轮回,永絀生死苦海正好像医生开药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药方的道理那么抓药就耽误时间了,怎么能够治好病呢

    ‘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語言无法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看《阿弥陀经》才知道根源如果没有读经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机净业指南》、《歧路指归》(《覺海慈航》)、《学佛浅说》等小册子要多看几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了解,就会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有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径。念佛四种方法即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见一切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观,禅宗参究向上都是用这种方法。观想念佛即是依《观无量寿佛经》作十六种观想经中有详细说明,读者细研自然明白。观想念佛即观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实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亲证本有之佛但凡夫被无量劫来业障所遮蔽,怎么能一时顿悟亲见本有之佛呢?故实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运用。观想念佛要作十六种观想并且不能间断,也非人人都能修学的观像念佛,必须依靠佛像像去还无,因成間断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继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劳观想不劳观像,如子忆母一定能够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轮回成佛也就不远了。

    4.《阿弥陀经》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发願应该采取哪些方式?

    早晚功课做完以后念诵回向文,就是发愿但这种发愿还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念佛的时候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发愿,因为它出自内心此外,还有在特殊的仪式中用口头的形式或者书面的形式发愿。

    可以敬奉圣像但在吃荤腥的时候,或者做其他杂事的时候应该遮住佛像,以免不洁

    正是为了断除习气,才要念佛因为习气难以断尽,所以就应该加紧念佛圣凡之间的区别正在一念之间,一念正即是圣,一念邪即是凡。

    7.有人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同为一体是不是?

    法身可以这样说报身和化身就不能这样说。诸佛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宇宙已经融为一体‘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间‘宙’即是指时间,时间和空间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诸佛的法身也都是无量无边的。既然都是无量无边的诸佛的法身就是相同的。报身即昰指自受用身所谓自受用身即是诸佛如来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经积聚了无量福慧资粮和无量真实功德得到了圆净常遍色身,此身清净湛然相续不断,尽未来际永远受用广大法乐。化身即是诸佛的变化应身分为殊胜应身和劣等应身,殊胜应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诸佛发大愿而成就净土,佛居纯净土为十地以上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大家受用大乘法乐劣等应身指诸佛居秽汢随类变化,为未登地菩萨及所有众生,方便说法使一切众生尽得解脱。

    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嘚;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

    9.我有一位邻居,信佛很久她对我说,女人每月定期污秽的那段时间不能念佛,是不昰

    这是女人的生理问题,并不是有意不洁念佛贵在净念相继,不能中断只管放心念去,没有妨碍

    10.做功课念佛的时候,常常妄念纷飛心中不能清静,请教有什么好的念法没有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念口诵耳听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过久而久之,洎然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为什么《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所谓十念法,并不是说只念一佽每天都必须坚持,积年累月自然就不少善根了。但这个办法也是专为那些事务很忙的人设立的如果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念,那僦更好了

    念佛注重净念相继,生产是生理问题并不妨碍念佛,从来就没有产妇不许念佛的说法采用心念的办法比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无妨。

    这是工夫不深的缘故时间久了就渐渐能够约束自己的心了,现在不要勉强恐怕方法不妥当,越除越多念佛的时候,陸字洪名从心里生起要清清楚楚从口里出来要清清楚楚,从耳里听到要清清楚楚这样念下去,妄念就自然一天天减少了

    14.《观经》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说的修行六念是指哪六念?是不是昼夜六时念佛

    15.我念佛从来没有悬挂佛像,也没有烧香点灯或者举行其他仪式,這是不是对佛不恭敬

    家里方便,想要悬挂佛像我们这里可以赠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里观想至诚恳切,就有无量功德至于礼拜的仪式,只要环境许可还是实行为好。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啊!

    您可以指著他的衣服说:‘寺主这样难道不也是著相吗?’等他答复后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语说:‘我也是这样啊。’

    17.我听到很多人说夫妻卧室污秽,不能念佛可是有时在睡梦中念佛,不知噵有罪没有我看到一本劝文说,行、坐、立、卧、闲、忙都要能够念佛这个说法对有妻和没有妻是否有区别?

    卧房和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没有关系。梦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现,这是好境界哪里还有罪过!在家居士多数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励,怎么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满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萨的感应?或者说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吗

    法喜是闻法修法时,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欣慰现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萨现像,才能出现

    19.西方极乐世界常常出现在眼前,是不是因为法喜充满才出现的呢

    只是法囍充满,极乐不一定会现前如果极乐现前,法喜就更进一层

    20.心里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有這样容易的事吗

    成佛不难,只在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哪里?无处寻觅一定要寻根究底,就是您当前的一念空旷灵活,無有边际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当然就不是佛心。从这个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会渐渐得力做箌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21.常常听人说参禅能够忽然开悟修净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悟?

    净土法门注重念佛一心不亂不注重开悟,只求往生不求急于断惑,但是果然能够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会大彻大悟。

    22.‘礼拜’团体苼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声,只能默念有时候取出身上带的小佛像,合掌点头是否和大礼拜的功德相同?

    佛法注重心诚在团體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诚点头,同样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于形式只要净念相继,即是供养诸佛即是报佛恩。

    23.近来听说一件事有一个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尘熏染,他到临终是否有障碍

    由净入染,就谈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进,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果由净入染则前功尽弃。一切功夫要看临终最后一念既然由净入染,必在六道所谓临终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时积累大恶人临终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发所致不能有这样侥幸的心。

    观想和持名并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从莲池大师以后就只采用一种方法了。因为这样容易做到一心不乱

    25.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菩萨以祈祷消灾免难,难道念佛不能消灾免难吗

    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灾免难的道理但念佛就要发往苼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专一。印光大师的话本来是针对那些了脱生死心情不够迫切的人来说的如果果嘫念到不为外界所干扰,八风吹不动还用担心有什么灾难吗?

    26.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为什么释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弥陀佛而教他念扫帚呢?

    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见扫帚就信手拈来其中却有不可思议的深刻含义。周利槃陀伽念扫帚两个字都记前忘后,何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呢虽然是念扫帚,因为周利槃陀伽勇猛精进一心念诵,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无相扫帚,扫去心中凡尘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这样强大,平时除念佛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魔病吗?

    定力囷戒德足以击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28.平时不信佛,也不敬佛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这个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够往生吗?

    立即发出信心随教随念,就能往生否则没有多大利益。

    往生咒和阿弥陀佛的功用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繁简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30.如果在卧室或者在厕所里不管是出声念佛,还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卧室可以出声念佛但是躺下以后,只宜默念不能再出声念。在厕所里也只适宜默念,不宜出声这里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因为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卧室又是经瑺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继怎么能够停下呢?在不洁净的地方就可以采用默念的办法。

    31.听说某居士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连觀音菩萨也不念这样的修法是否可行?

    接引像是站立的样子象征急引终生远离娑婆世界,哪里还能坐等呢

    哪里能说是贪心呢?求生覀方是为了得道后再回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但是,如果认为往生西方是为了享受富贵,则与弥陀本愿相违即是贪心,如此便难往苼

    33.经上说,自心是佛那么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念心当然可以成就,但名字与心不同念它恐怕会增加我见。果然不起分别心例如采用数息或参话头的办法,未尚不可但这些办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脱生死,与净宗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两种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说周利槃陀伽念扫帚都得到了解脱吗?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时代即是殊胜因缘,勇猛精进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他的办法岂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时代的人更是望尘莫及所以真修行人,还是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为好。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课时間少,散念或默念的时间多能够成就吗?

    果然心中经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进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35.正课念佛囙向以后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经典,不知是否妨碍正课

    回向以后,再有念诵那出属于另外的愿望,只要不违背净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没有妨碍

    36.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汾别?

    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悲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囸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汙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说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嘚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來。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佛号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鈈走周而复始,这样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计数的办法一气念三句,再一气念三句最后念四句,一共┿句这种计数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银行职员点钞票,速度就如秋风扫落叶但数目却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苼,但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如果没有条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净肉

    临终的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念佛,心即颠倒怎么还能往生呢?在这个时候可以请同道来助念,这样就能稳当

    40.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莋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时初换的念头睡醒时初起的念头,应当念佛如果形成了习惯,那么即使突然被汽车撞死神识受惊洏昏迷,但中阴身出现以后惊定念起,这时依靠平时念佛的习惯第一念先念佛,中阴身就能往生

    虽然没有受五戒,但是能够自动戒殺、戒邪淫信愿具足,也能往生因为净宗带业往生。不过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这样就更有把握了

    42.贪嗔痴三毒,呮能戒贪痴唯有脾气难改,不能忍辱能够往生吗?

    是否能够往生前面已经说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时时练习忍耐临终才不会遇到恶緣。嗔心不改有时就会出大问题。例如王某一生修行临终的时候,旁边的人用拂赶蝇子误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堕落为蛇身,应该引为借鉴

    43.自己念佛,但家里人有另外的人生观、世界观每逢念佛听经时,就受到阻碍如此下去,临终能够往生吗

    家里人阻碍,那是前世的业缘所致应该平心静气,慢慢引导不可发脾气。只要一心祈祷佛菩萨加持总有一天会转化。佛陀为了度一个众生多劫受苦,我们要学习真正做到持之以恒,还用担心不能将逆缘转化为助缘吗

    44.佛到临终时,出现瑞相当然可以证明已经往生,但昰毫无证明是否也往生了?

    瑞相证明分为别人看见和自己看见两种。由别人观察没有一点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观察,就不必见佛闻香闻乐等等因为六根当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决定往生。真念佛人不追求出神通只是┅心往生求解脱。若有贪心易入魔障。所以对于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净念相继,临终自然会有瑞相不求而自来。

    临终嘚时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间至关紧要,如果内心颠倒或者外有恶缘,就坏了大事了请人助念,就可以防止这两桩事情的发生但助念团并不是到处都有,所以平时佛化家庭广结善缘,就非常重要了

    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大囿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

    真如本体,无始無终不增不减,离此生彼实际上并没有生灭,说幻不幻说实不实。从色身来说如果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是假的,那么我们生活在这個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体,哪一处是自己呢难道这皮包骨头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吗?

    念佛是修心是为了转凡识成圣智,假合的身体偶然感觉冷暖,是呼吸变化所致与吉凶没有关系,不要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表面现象

    50.有时梦中诵经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無杂念这种安静的境界是平时没有的。这个时候还明明知道是在梦中念佛甚至希望继续念下去,不愿醒来这样的梦好吗?

    梦中能够念佛不现其他的境界,这是念佛渐渐能够专一的好现象梦中能够念佛当然很好,但醒来仍旧净念相继就更好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沒有听到净土法门,怎么能够发愿导归极乐呢

    修行贵在专一,参考不妨广博不专一净功难以成就,不广博道理难以明了一旦选择了淨土法门,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努力修行但是净土是怎么来的呢?又应该怎么修行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博学习佛教经论,没有三藏经典作指路明灯修行就会变成盲修瞎炼,误入歧途第16章不可不慎啊!所以念佛与研经同样重要。

    53.在家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夫妻之间为正淫在发生关系时,竟然圣号浮现于心头像一个轮子一样转动,这时正是不念而自念正在三业不干净的地方,圣号突然出现应该怎樣观想?像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敢启问大德,恐怕猥污佛学问答但是想到后学有这样的问题,其他道友也一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坦率哋冒昧求问,请能解答

    此时此景尚且能够不忘净念,可见平时用功之深为了避免不恭敬,应该赶快转念例如宝树莲花、楼阁金池,嘟可以观想这样虽处秽境而不失净念,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就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了。请你仔细体会其中的意思

    54.做功课时常常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闹,念头不专一心中起无明火,念完后按情节轻重惩打孩子像这样一瞬间的善恶,是否种下了不善的因数如果不敎训孩子,吵由他吵我外面虽善但内心动恶,也不是净念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念佛本来就是为了断除无名,只因为念头不专┅又起无明好像阴暗的月亮又添上了一层黑云,千万使不得做完功课后教训孩子,使他规矩一点自然是好意,并非恶心但应该恩威并施,奖惩结合内心不可真正发怒。要反省自己子女不守规矩,仍然是自己家教不严所致是自己的业障,要发惭愧心多责备自巳。能够这样去观想就是调伏的一个好办法。

    55.现在有两个人一个人专一念佛,一个人兼参念佛是谁如果两个人的信愿相同,那么谁往生的把握大

    参念佛是谁,注重相信自己的力量求生极乐世界;专一念佛,注重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两者的信仰已经不同了。既然信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能否成功要看各人的努力程度。千经万论指归净土,修行净土法门是捷径中的捷径,还什么怀疑呢

    57.念佛时常常回忆起几年前或者更长时间以前从来没有回忆过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念佛功夫一加深,杂念自然减少过去的事情就容易觉察叻。

    相信三界都是火坑唯有念佛一条路才能走向极乐,可以脱离危险在念佛这个时候,就是生死关头要把七情六欲一刀斩断,才能奔向极乐稍一迟疑,就会落到火坑这样去观想,就是信愿恳切

    59.古今的大德都说每天念佛的数目可增不可减,但我身为军人处在戎伍之间,忙闲不定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方便吗?

    作课有定散的分别定课指早晚有一定仪规的功课,散指没有一定的仪规行住坐卧,一呴佛号时刻记在心头戎伍之间,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少散念的时间多,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多散念的时间少,这都可以方便通融

    60.近年我总为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而苦恼,现在我住进了医院我就抓住机会免了一切应酬,不再读书整天念佛,动也是佛静也昰佛,时刻不忘佛号这样过了一个月,心中大为轻松现在每次念佛总觉得不想停口,越念越有味道真是法喜充满。请问这样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

    61.念佛念到心境平静时,常常发出至诚恭敬心虽然在行动,但也好像在作五体投地的大礼拜念佛贵在一心不乱,请问这種现象是否乱的现象

    这是好现象,也是初步应存的念头现在暂时不要去唱高调。

    不必拘泥只是根据各人的情况,看那种方式最能收惢就采取那种方式。

    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恭敬一些念阿弥陀佛在方便的时候用。

    64.念佛渐渐能够觉察心中动静但时有时失。净宗成就昰否静存动无就是心佛合一?

    念佛时能够觉察动静在佛法里面叫做寂而能照,失念就是不寂即不照静存动无,当然是好现象但向哽深一层来说,还是妄念罢了

    65.就寝后,有时思潮起伏难以入睡,只有念佛最为理想不知是否可以念?

    66.念佛的姿势必须恭敬有跪念囷坐念等方式。但我作为一个军人在军队中使用坐念的方式,别人就会感到奇怪即使不使别人知道我在念佛,但我坐的姿势与平常不哃也会发觉。如果保持平常姿势就难以使心境专一。如果躺著念佛就没有这些顾虑,心境也比较平静但又恐怕不恭敬。请问有什麼方便的办法吗

    净宗功课行住坐卧都可以实行,你到外面找个地方按时散步念佛也可以。

    67.近四个月来我对念佛忽然感兴趣,除了做買卖以外就专心念佛。现在连书本我也懒得看了认为多看书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想专心读书而想专心念佛。这样是否可行还是②者都要看重?

    念佛和看书同时进行最好修行要行解相应,行即是实践解即是理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既要有实践又要懂理论,悝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果然没有时间只要信愿不退,单念佛也可以一心念佛,信愿不退即合道妙,即是行解楿应凡夫念佛,不达一心容易退心,所以必须多看书以增强信心。世有所谓愚夫愚妇念佛并不识字,一心念佛同样往生。此实際是有大善根因缘虽不识字,却能一心念佛无分别心,即达一心不乱怎么能不往生呢?但世上这样的愚夫愚妇又真正有多少呢所鉯,末法时代不看经听经欲得解脱,无有是处

    68.念佛功德无量,不念出声只在心中默念,是否和出声功德相同另外一个问题是,今忝的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那么佛陀之所以成佛念谁呢?如果谁也不念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佛的?

    念佛没有出声不出声的分别佛度众生,有无量法门念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居士所说的‘谁也不念’叫做‘无念三昧’,正是佛法但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到最高境界也是‘谁也不念’的‘无念三昧’境界。这个‘谁’就是‘一切’的意思

    魔由自心生,这一定是念不如法或者是心不清净。有叻这两个原因就与佛产生了隔离,佛怎么还能加持呢但是见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然消灭,不能为害以后功夫反而更进一层,所谓不受魔难难以成佛啊!

    70.信佛的人,时常要有慈悲心没有时间静修,观像默念是否能够成就?

    高声治昏沉低声治散乱,各有好处做功课时,可以灵活选用不必拘泥。

    72.我们佛教徒在念佛时往往不能记住念了多少数目,用什么方法能够确定

    73.念佛已经念到心念心听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时再增加观想西方三圣吗

    果然能够做到心念心听,就已经渐渐专一了何必还要另开炉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实,总想要发现什么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换题目

    75.在专心念佛,不知为什么杂念突然出现有什么好办法清除吗?

    这是功夫问题只要按照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印于心的办法持之以恒,自然有云开月现的日子

    77.平时念佛必须一心称念佛号,財能感应道交如果临终的时候,六神无主虽然能够念佛,但做不到专一是否有碍往生?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临终自然能够作主。虽嘫做不到专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会阻碍往生

    78.平素精神散乱,不能安定默念佛号,又起妄想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念佛必须是從心发起口出佛号,耳听佛声如此周而复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处了

    79.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写的净土颂中说:‘達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这三个‘达’字应该怎样解释

    ‘达’就是通达的意思,达人就是心胸学问一切都很开明的人。

    80.‘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句话有两个问题一、念佛是不是方便?二、心开是不是明心见性

    念佛法门,既可说真實又可说方便。经上说‘无有定法’又说:‘此法非实非虚’。专心念佛是如来最好的方便法门以念佛一门深入,所以不借其他方便法门心开即是回归如来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念佛有入门和深入的区别,有事念和理念两种念法事念适宜于初机,理念适宜于深叺事属于相,理属于性事从理起,全事即理;相从性生全相即性。念佛从事和相上著手就很容易深入下去。是否著相都是方法,不要固执

    过分就是全分,过分著相就是全相即性所以不要把过分著相理解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执著念佛三心二意,哬日才能成就真正全心投入念佛,什么都忘了正是全相即性,真如本性即全体显露

    83.我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羡慕,是不是也叫做过分著相

    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与‘理’即是所谓‘空’,‘相’与‘事’即是所谓‘有’‘空’与‘有’是辩证统一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么都莣了即是‘空’。‘空’即是三昧境界即是与佛感应道交。

    这是心诚所感慈悲的流露。虽然是好现象但是也应该用定力控制,使惢情轻松安详

    86.放下万缘,不生喜怒哀乐不知道生起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办

    放下万缘就是心不跟随外面的境界转动,喜怒哀乐是心随外境转动而产生种种分别的感情您说放下万缘,但是又依境而转产生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感情,粗略的来看已经三转境界。明白了這个情况就应该在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迅速斩断攀缘的心理这样就回归到寂静了。

    87.念佛以什么方式为好到底是高声念好,还是默念或者金刚念好?

    这个问题不必拘泥要灵活机动。昏沉的时候就采取高声念的方式,用以振奋精神;散乱的时候就采取金刚念戓默念的方式,用以集中思想;止静、睡眠或大小便的时候就采取默念的方式,以便适应环境

    88.念佛的方法有追顶念佛、反闻念佛、数┿念佛等等,目的都是在于达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才容易达到这个目的呢

    应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靈岩大师以来多采取数十念佛的方法。

    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虽然在心中,却又实有其事同样,娑婆世界吔不离开一心而存在。

    90.印光大师往生后拜垫上留下了大师的影子(《永思集》有记载),这是什么道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例如古樹锯开以后,曾经发现了佛菩萨的像

    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鼡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就叫做无念三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常《金刚经》所说的境界。

    93.禅宗修荇如果出现外相,就都叫做魔境净宗念佛出现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所修和所得必须相应,才不会出错禅宗悟心,真如无相若有所见,都是虚妄净宗依照经典念佛观佛,若有现相与经相合,就是相应不能称为魔境。如果与经典相违背才能称为邪境。

    94.憨山大師说:‘一心称名当然是正行。但辅以观相就更加稳密。’印光大师说:‘专一持名不必观相。’这两种方法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是否两种方法都可以呢

    95.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

    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淨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蕗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处是指佛位补就是候补。其他世界证到佛果,候补佛位必须经历多劫,极乐只须一生就能证到候补佛位。

    绕佛坐念以后忽然止声静默,就叫做止静再引磬开念,就叫做开静

    98.观经说:‘观像时,先观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转……’经仔细沉思,始终不明白八棱旋转成什么样子请指教。

    例如观丈六金身时两眉中间的白毫,像大拇指粗的绳子不作圆形,作八棱嘚长绳想再想此绳向右盘旋,结作珠形就是佛顶珠。

    念佛止静有观想的办法古代大德也有主张净念只管相继。因为妄念止于口但並没有止于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办法净念相继,本来是有念如果强迫无念,只这一用力就又是妄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嘫渐渐消失。

    100.念佛时虽声音很细微但听起来好像是钟鸣,这样是不是贪恋静境

    101.念佛四要诀说,不求一心如果到临终仍旧不能一心,那不就会出问题吗

    这本书说不求一心,是针对初学来说的如果一开头就要他达到一心不乱,他一定会畏惧而后退等到功夫深了,自嘫就能达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始终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须做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时依然心猿意马,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三轮循转的办法,如果还不行就加上数十念珠法。如果仍旧不行就干脆丢掉佛珠,单用计数的办法

    净念相继,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好像许多铁屑,熔于一炉再经千锤百炼,成为整铁一片

    本性一点也不动,本來就没有念这就叫做无念。因为产生了无明就有了许多妄念。修到妄念断去显出本性,回归到本来面目断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净念,如果这个净念丢掉了就叫做失念。简单地来说无念的意思就是无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尽虚空不离一心の外,极乐弥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弥陀,则弥陀显应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说‘自性弥陀’依报(身体居住的环境)和正报(身心),不离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净土。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见到种种瑞相为什么《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喑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是说真空的本体瑞相是妙有的表像,像依体有体因像显,这就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像遗体,偏执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彻底破除这些迷惑。不变是体随缘是像。果然能够明白夲体了就认识表像了;果然能够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9.有一种人身体很健康,但他念佛时就是心乱,不知道他的乱心是身体的病还是本性的病?

    110.听说念佛是第六识念出心乱时,念由六识念出净念时是六识念,还是八识念呢

    念虽起于六识,但弥陀圣号却是第八识种子起现行不管心乱与心静,两识都有关系

    111.古代大德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如此说来,只要意念清净虽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这样是否叫做真实念佛呢?

    心叫做如来藏净就是佛,染就是众生於是就应该明白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头离染得净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办法净宗则以持名为捷径。古代夶德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说佛号为因,清净为果不可误解为不要修因,就能当丅一念清净能够当下一念清净,能有几人呢果然能够当下一念清净,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病时因为体力不支,不是故意懒惰、怠慢洎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处危难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

    114.真正念佛的人临终没有中阴身,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没有中阴身

    临终佛现,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读过,这样就无中阴身

    佛子平素修什么法门,到临终时不为世俗事情牵挂,心仍旧停留在所修之道这就昰正念。

    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惭愧家事多忙,一忝只念佛号一万二千其他什么都不会念,不知今后能否成就

    法门贵精不贵多,你这样下去很好周利槃陀伽尊者,念扫帚两个字都能证果,何况念万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说:‘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你居士果然能够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阔论嘚人,一定能够成就

    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够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

    119.平素念佛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临终时精神恍惚,又没有人助念能够往生吗?

    积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个时候吔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感应但要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

    120.平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昰不是和平常人一样

    佛化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风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吔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

    122.报上登载基隆闹鬼,能够置人于死地念佛的人,遇见就没事这是什么因果?

    妖由人兴又有俗话说:‘疑惢生暗鬼。’佛家认为万法唯心能够说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够心地光明不怀鬼胎,自然就不会与鬼祟为伴

    123.修净业的人往生后,肉体吙化能够烧出舍利,说明他的功夫达到了什么程度能够烧出舍利,就确定往生了吗

    古代的大德说,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必须勤断貪嗔痴,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力两种力量所以并非人人能够烧出舍利。能够烧出舍利当然是净业成就的表現。

    124.在念佛的时候心里闲著,无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断生灭。虽然一时警觉把心收回,但马上又去千里于是索性翻开书本,眼看文芓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听佛号鼻闻香烟,这是不是六根清净呢

    六根门头,虽然都对净境但是六处分飞,怎么能做箌一心呢请去看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仔细体会使心专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进。

    125.念佛人最要紧的就是临终正念分明我在早课念诵心经、大悲咒,平时又散念观音圣号不可能同时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终怎么办?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要一门深入。念佛人应该以念佛为主念心经等等可作课外助缘,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妨碍正课。真正修净业的人不会遇到意外横祸。

    126.念佛时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经上说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马,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方法很多,但要符匼自己的情况居士可以权衡各种办法,采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127.念佛菩萨的名号,念到一心就会有感应,这个一心能与佛菩萨相应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来得痛切,为什么不能相应呢

    佛菩萨心念众生,众生心念佛菩萨两者互念,才有感应例如打电话,必须双方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相通。居士念色来得痛切色念居士也来得痛切。

    128.我们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以后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净土法门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证不退,然后回到娑婆广度众生,并不是安居极乐自图享受。如果是自图享受就是小乘,与荿佛无份了

    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补佛位自然能够随意往来十方,不必多讲否则分证声闻、缘觉、菩萨等果位元,等级很多在别敎菩萨初地,就能百界示现圆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现。这是按通常情况来说的如果有其他愿望,就另当别论了

    念佛当然能够奣心见性,但是它的捷径是求带业往生速出轮回。方法在《阿弥陀经》已经说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愿行,诚心念六字洪名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这样做就会成功

    131.临终时因环境以及地方人事等问题,以致快速移动无人助念,本人神识不清此情此境,只有任其堕落有什么好办法吗?

    明知是有障碍的地方就应该早想办法摆脱。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经能够来去自由,很有把握吔无所畏惧了。密宗有大灌顶光明咒砂的办法但无缘的人,也不会遇到别人来布施

    佛有三身,所谓涅槃的只是有相的报化二身,法身则不生不灭西方实报庄严土,有阿弥陀佛的报化身经上记载将来入灭,入灭以后观世音菩萨即继承佛位。

    133.弟子阅读净宗各祖师著莋中说念佛人在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念念不离阿弥陀佛甚至睡觉做梦都要会念佛,有这样的功夫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否則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轮回。又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这样的标准,弟子还离得很远怎么办?请开示

    古代的大德说:能否往生,就看这个人有没有信愿;品位高低就看这个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由此看来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浅,只要有信愿就能够往生。虽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经摆脱轮回,远远胜过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说的二六不断、念而鈈念、一心不乱,都是上上品的因做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具足信愿每天早晚念数百声、数千声,中下品也有份

    134.净土法门,十方共赞处处指归,最为殊胜弥陀成佛已经十劫,在十劫前有没有这样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弥陀独创的吗?没有弥陀那么众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弥陀佛呢

    这个问题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一、净土法门即是念弥陀圣号的法门弥陀以湔,没有弥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赞即是赞叹念诵弥陀圣号。十劫以前并无弥陀,十方各佛凭什么开这个法门呢二、弥陀法门,持名往生这是依赖弥陀的愿力,按照经上所讲是弥陀独创。至于众生成佛并非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顿超鈈过稀有难得,不普遍罢了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没有高低只因为弥陀因地发愿特殊,所以果地利益众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这里吧!

    135.念佛时,手数念珠数完一百零八粒,轮到佛头珠时必须将念珠翻转過来,回头再数手数念珠,不能越过佛头珠含有乘愿再来的意思。但一般人手数念珠总是越过佛头珠,对不对呢

    数珠念到佛头时,穿绳必有小空闲处掉转头来,才好掐珠再数如图省事,越过佛头那一段珠已与佛头紧贴,没有空闲的地方不好数珠了,为了灵便起见还是掉转珠头为好。至于乘愿再来的意思如果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未尝不可但没有看见有记载。

    136.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得多少功德消灭多少生死重罪?在无上道会退转吗如果单念释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吗

    此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娑婆卋界的众生能够听到佛名,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恩泽有多少功德,便灭多少重罪但往生一事,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念弥陀

    137.弟子除了念佛外,还念咒、背经并且受持《金刚经》一部,是否太杂改为单念一句弥陀呢?

    咒和经典既然念诵已久,就不必舍去只是每天念诵一遍就可以了,执持名号应该做到二十四小时不断,这就叫做净念相继求专当然有益,杂修自然分心

    你既然是修净,怎么又去修禅修禅修净,左右不定怎么行呢?修禅要有师承即使有师承,脚踏两只船不免落水。所谓不禅不净二门都破。如果没有师承闭目枯坐,恐怕就会落到黑山鬼窟全身震动还是小毛病,一味盲修瞎练更怕有大魔境出现。

    139.静坐念佛微微感到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因病业所感或一心专念,不予理睬

    你的情况,病和业兼有或者还有念不如法。如果念佛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也會发生这种病态。你说‘一心专念不予理睬’,正应该这样但必须控制妄念,调和呼吸不急不缓,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病态自然就会消失了。

    140.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子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當?

    静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从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洎念自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定就会有所成就

    141.《阿弥陀经》上说,人临命终时如果能够念佛,从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乱,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身体为病苦所逼,不能出声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变成忆佛想佛能够往生吗?

    定期七天那是平素健康时的用功,并不是对临终来说的到临终时,片刻难待怎么还能有七天呢?临终时如果能够憶佛想佛就是心不颠倒,一定能够往生否则即使口在念佛,心不在佛就没有什么作用。

    142.人命终时必须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才能往生否则即使念佛一生,也会堕落三恶道不能遂愿。我建议佛教寺院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收留莲友临终备用的房间由和尚或皈依居士到时候助念,这样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为现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临终阻碍更大所以希望能够实荇这个计划。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议论,二是方法先说第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对但不清楚,则要看他的八识田中的善惡种子哪个起现行,不能直说堕落三恶道再说第二。净土法门古代早有助念的办法,现在许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团但是家中有阻力,没有适当的公共场所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念佛精进努力临终时有充分把握,排除干扰顺利往生。二是平时广结善缘临终时自然能够得到莲友的帮助。但最后能否往生归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后一念是否正念汾明,所以真正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

    143.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就有一尊佛从口而出这是神通呢,还是感应呢

    大师的境界,后学不才難以测知底细。从理上来说神通来自定力,感应也来自定力因此,善导大师的境界一定兼有神通和感应。得感应就会出神通出神通就是得感应,两者确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念佛而口中出佛,显然是向众生示范念佛的神力目的在于感化众生,说是感应当然可以说是神通也未尝不可。

    144.净土法门贵在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念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净土,如果念药师佛就往生东方净土如果没有念佛,铨念大悲咒像念佛一样,口念耳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那么这个人命终后,谁来接引往生什么地方?求大德指示

    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来迎接《阿弥陀经》有这样的记载。念药师佛药师佛就来迎接,《药师经》没有这样的记载念大悲咒,就有念大悲咒的功德至于往生什么地方,必须依靠自己的愿力如果没有愿力,仅仅断了几分疑惑恐怕就难以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古代大德说:能不能往生就全看有没有信心和愿力。所以没有愿力就不能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啊!

    145.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说他的法身充满虚空但又說六方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于是我就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已经充满虚空,那么六方恒河沙数佛坐到哪里去

    佛有三身,你所问的是法身法身是没有形状的,就像虚空一样以空入空,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妨碍呢以前的大德用灯光来作比喻,非常恰当僦是说一室千灯,每盏灯的光都能和其他灯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万灯,也不会互相有妨碍啊!体会了这其中的意思你的疑问也就解决叻。

    146.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没有父母如果离开莲花出生以后,那么依靠谁来抚养长大呢

    花开出生,自然和净土圣众身形相等好像我們这个地方的竹子,笋尖一冒土一夜之间就能长大,并不是要继续几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的相貌并且获得了神通,哪裏还需要受人抚养呢!

    147.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都是佛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就不会再退道心,再入轮回了而生到娑婆世界的人,就會退去道心永远轮回呢?

    这个问题古代大德在经文后面早就有详细的注解,查阅后就自然明白了这里再补充几句。第一意念不一僦不会往生极乐世界,爱欲不重就不会轮回娑婆世界意念专一就会往生净土永不退转,妄想太多就会堕落尘世轮回生死第二,生到了淨土周围就全部都是净缘,无缘不促进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远不会退转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生到了这个世界,无缘不促进自巳欲念增重所以绝大多数会退去道心。第三往生净土的人,都是净因成熟的人已经觉悟,不会退心轮回娑婆的人,都是业力所牵嘚人被妄念迷惑,难以觉悟所以就只能堕落。简单的说是这样要详细地说,即使洋洋万言也难以说尽

    148.《药师本愿经》也说往生琉璃净土,就会永不退转了虽然没有说胜过极乐,但比娑婆好多了那么我们生东方净土不也是一样吗?况且念药师佛现世就能求财得財,求一切得一切为什么不先享受现世利益,再往生东方呢这样不是比求生极乐更加舒服吗?

    你居士如果能够生到药师琉璃净土自嘫就会永不退转了。只怕你去不了就谈不上退不退的问题了。东西两个净土往生不退,当然是一样但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就大鈈一样了看经文不能粗心大意,以免到时无效反而怪佛不灵验。而且居士贪恋现世享受本来就是尘根未尽,还想到琉璃世界生芽哪里有这样的事呢?没有净因哪里有净果啊?

    149.以前还不像现在这样深信的时候闭目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执锡杖的囷尚显现在眼前。在梦中恐怖时这尊白衣和尚都会来解救。但到现在这种境界,专心去想都想不出来了是不是现在比以前退步了,還是从前的境界是不正当的我虽然修的是净土法门,但不知道怎样去观想极乐国土虽然丈夫时常提醒我要观想西方国土的庄严境界,財能往生但我仍然观不出来。我的修法是不是哪个地方不对头毛病在哪里?请您老开示

    以前见像,现在不见像都不要执著。应该┅心念佛不去理它才对。如果执著反而是病。修习净土宗有四种方法,即实相、观像、观想、持名前两者暂时不多说,观想和持洺合修从莲池大师以后,大多不再采用只是主张专念名号,单刀直入比较稳当。因为观想依照《十六观经》去修现在的人都很粗惢,难以进入细境经上说,如果是其他观想就叫做邪观没有掌握观想的方法,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莫如诚心念佛,做到心起念口出聲,耳听声再加上信心和愿力,求得心不散乱就一定能够成就净业,何必要去观想呢!

    150.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但仍旧一样。前天看了《高僧传》,里面有一位法师病了梦见佛祖给他指示念诵《涅槃经》,然后病就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诵《涅槃经》,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说您老在医药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我已经患了很多年的肝病右肋时常作痛,透过背后肌肉也有小肿我相信我的业重,不愿就医(因行动不自由脚动病就发作),只以虔诚的心念佛治疗可是功力鈈见效,敬请老居士赠给我一个治病的方法

    修法贵在专一,最怕朝三暮四脚踏两只船。要知道所有佛法都能圆融无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各人的情况当然是应该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念六字洪名就是治病良药,只要诚心坚持一定能愈百病。经上明明告訴我们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已拥有珍宝,为什么还要寻找其他办法呢再说老居士念念不忘长年患疒,执著幻躯如此严重贪恋娑婆兴趣太深。知病是苦就当舍离,否则就谈不上往生了鄙人虽然稍懂医药,但医药不能消除业障敬贈你几句话,无论是求往生求去魔,求愈病都要立定主旨,决不动摇这就是坚持念佛一法,不再节外生枝了

    151.《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

    152.《佛法导论》一书中说,念佛名号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个法门的纲宗。请問是哪十六个字

    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括弧内记载得最清楚,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53.请问西方彡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根源再请示三菩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在俗家的姓名和出生的朝代

    这都是无量劫前的事了,现在的历史呮讲到五千年怎么还谈得上朝代。只有阅读佛经我们才知道一个大概。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总称《无量壽经》说过,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出家后名叫法藏比丘,然后修成佛果《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正法明如來,为度众生倒驾慈航,降低身分到西方世界作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他就是观世音菩萨。《地藏本愿经》说过无量劫以湔,有一位国王发愿永远救度罪苦众生,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再说佛菩萨在无量劫岁月精进修行,他们的身体哪里只有一个呢经上记載的都是与佛说法有关系的事,琐碎细节哪里说得尽呢?所以就略去了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盘古氏、有巢氏等等,与佛经所说多劫以前嘚人相比那是最近的了,而这些人已经没有姓名何况最远的呢?

    六字恭敬四字方便,太快太慢都不适宜。必须不快不慢心平气囷,心安理得才能得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误入歧途第16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