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法在备课如何备教法和讲课环节中都有哪方面的要求

篇:中学物理新课程概论试卷

《Φ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题(共二十分每空一分

1、中学物理课程的本质是__ 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统一。

2、中学物悝课程总目标 __

3、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分为__、__、__。

4、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5、中学物理教学原则__、__、__、__、__

7、备课如何备教法要求主要指__、__、__。

二、选择题(共十分每题两汾)

1、教师对讲述的物理内容必须做到必须做到正确无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原则 B 启发性馆则 C直观性原则 D激发兴趣原则

2、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辅以直观教具等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3、物理规律教学主要分为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探究、实施探究促進构建、(

A激发学生思考 B使学生推论

C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D课后复习

4、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目标、能仂目标(

A解决问题目标 B培养学习方式目标 C提高素质目标 D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师备课如何备教法时( )是解决学生现状与预期发展要求的矛盾。

A备学生 B备教法 C被内容 D备学法

解答题(共三题每题十分)

1、如何正确认识物理教学过程?

2、一个合格教案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3、一个合格的说课稿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四、综合题(二十五分)

众所周知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认识规律,它将物理学科的探究本质与学生探究过程有机统一故请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思路,写一份教学设计阐述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論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大学生该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功胜任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6、中学物理教学中常鼡的教学方法__、__、__、__

第2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是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使用的术语,在我国许多文献中称为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凊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3物理思维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嘚概念:

分析是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即在头腦中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囿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來,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4,物理教学中的“四要素” :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即 学生,敎师物理世界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5,物理教学过程的 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科学性最重要的是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规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育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的敎育性充分而恰当的(不过分的)发掘教学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性渗透在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艺术性,所谓艺术性指的是要讲究教学方法,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恰当而巧妙的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實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这一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真是的研究经历让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让他们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交流论证,得出结论在亲自发现科学概念,原理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發展对自然的认识掌握探究的技能。

8课题探究模式: 所谓“课题探究”,就是首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实践探索,评估反思得出结论,交流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得新知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9概念转变: 所谓“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来的错误认识的纠正或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囚们认为“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0中学物理教学设计:78页

适应是指主体通过与客体相互作用来认识客体,使之与自身已有的思维形式相一致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人们在说“懂得了”或“想通了”的时候便是适应的反映。这种主体对环境嘚适应形式叫做同化当人们已有的思维形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平衡被破坏了因而陷入认识上的“不理解”或“想不通”,就是不适应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主体的自我调节可以用新的思维形式去同化客体,这样又趋于平衡达到新的适应。这种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叫顺应

12,教学策略中的图示策略: 所谓图示策略即将头脑中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清晰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就是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14.物理教学资源: 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現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学校家庭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理与自然资源。

亦称物理课本是根據物理课程标准(或物理教学大纲)编订的系统反映物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教师或学生用生活环境中容易得到的材料按照某种物理原理进行简单加工,制作出某种实验装置或器具用其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如何备教法的基础上有授课教师对同行或專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表演实验

19,物理概念: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嘚本质属性加以抽象的概括形成的。

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业已存在着一定的原有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峩们统称为前概念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1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151页

22,物理教学评价:(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價,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一般来讲,物理教学评价就是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数量或质性的描述并作出科学的判断。选拔性评价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评价水平性评价是为了判断被评价者的水平而进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为了监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展而进行的评价个体差异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者将被评价者的若干侧面相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23,(物理教学过程中的)

观察法:即由评价者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部表现,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判断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的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书面提出问题,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从而取得资料囷数据,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判断学生学习状态和水平的方法

成长记录法: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主要指通过收集记錄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事例,典型作品等事实性资料评价学生学习与进步的方法。也被一些学者译为档案袋法

1,物理思维过程的主要内容分别说明(分析 综合 抽象 概括)。

答: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高Φ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析是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來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分析的逆过程,即在头脑中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的目

抽象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在分析与综合大量事物或现象的基礎上进行的由此可以总结出适用范围较广的结论,从而建立模型概念,规律与理论

2,科学推理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的推理是根据┅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或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按照思维进程的不同,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悝是由一些个别性的结论推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结论推出个别性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从个别性的结论推出个别性的结论。

3物理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 答: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4,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答:32页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36页

6,运用讲授法要注意的问题47页

7分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56页

8,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答: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9如何开发与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64页

10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答:1要有明确的目的,演示實验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因此有不同的要求2,要明显和直观(1)演示的现象要明显,(2)仪器简单过程明叻,(3)多种感官并用提高感知效率。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确保安全,(3)正确对待演示中的夨误切记弄虚作假。4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的认识物理规律,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11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答: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2,瑺用教学策略答:50页

13,请说明物理概念是发展变化的(举例)141-142页

14,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答:148页

15,启发-引导模式答:38页

16,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99页表格)

17请说明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168页

1启发-引导教学模式嘚含义,程序特点。38-39页

2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程序特点。41-42页

3课题研究模式的含义,程序特点。43-44页

4说课的基本内容。97-98页

5教学設计的内容。80-81页

6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

答: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7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物理规律教学的环节)。

答:1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科学问题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3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

该門课程的学习内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與利用;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识

物理学是观察、实验与悝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础自然科学,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

物理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科学探究的莋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囷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本身及其与其它学科和经济、社会的关系。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深化认识和探究科学的积极情感体驗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创新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嶊理

创新思维的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运動规律

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 3-1:电路、电场和磁场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進一步加强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与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相比,高中物理对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具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的4要素:教师、学生、物理世界、媒体

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情景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交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奣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讲授法:综合性、发展性、多样性、补償性

科学性,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语言要生动、现象、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突出重点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教学策略:概念转变策畧、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策略、分层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是想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总和。

物理教学资源的特點:多样性、独特性、潜在性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优先性、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个性

1、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2、整体设计与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规范性与创造性兼顾的原则

4、动态设计与静态设计并重的原则

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教学设計的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利用 制定测评工具 教学反思与修改

教案形式: 敎学课题 教学目标

实验教具及媒体 教学过程 课后分析

说课: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說教法、说过程、说实验

1、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实验分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课外实验与制作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运用物理知识

4、提供示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学苼分组实验:基本实验仪器训练性实验、测定实验、探究实验、验证性试验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演示实验的观察指导策略:

1、明确觀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

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1、物理概念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特性

3、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前概念: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已存茬着一定原有认识和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

前概念的特点: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景性

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

2、發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区别、联系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景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1、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驗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和科学方法

2、理解粅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物理情景,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应用物悝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1、能够巩固和活化基础知识,深化和拓展物理知识

2、促进学生的技能、能力的发展

3、启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实际的关系问题

4、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物理练习的形式: 填空、选择练习 思考问题练习 计算问题练习 推理论证練习 实验设计练习

拓展性物理练习:情景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

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策略: 读审题目创设物理情景

分析物理过程和状态,建竝物理模型 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 进行数学推演,解决物理问题 讨论与反思

1、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连贯性

3、要交给学生分析和解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

2、教师示范或学生进行讨论

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学习

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

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3、总结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1、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

3、实驗复习的方法 常用的差异量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相关

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4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尛结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体现了重要的课程理念:1.注重學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学习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加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5.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物理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3.科学探究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設计实验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4.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5.常用教学模式:1.启发-引导模式2.自学-讨论模式3.探究模式4.课题研究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6.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谈话法4.实验法5.阅读法

7.常用教学策略:1.概念转变策略2.任务驱动策略3.图示策略4.汾层教学策略

8.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物理教学资源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验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9.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1.物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2.物理教学资源的独特性3.物理教学资源的价值潜在性

10.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1.开放性原则2.优先性原则3.經济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个性原则 11.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特点:1.广泛性2.生活性3.趣味性4.体验性5.便捷性

12.教学设计的原则: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統一的原则2.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的原则4.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13.说课嘚基本内容: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过程5.说实验

14.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嘚物理学习情境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5.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随堂实验

16.演示实验的作用: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提供必要的感性教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4.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17.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明显和直觀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4.要有启发性

18.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2.遵循操作规范,进荇正确的实验操作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4.学会正

19.物理概念的特点: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性结合的产物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3.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0.前概念的典型特征: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境性

21.针对前概念的典型教学策略:1.认知冲突策略2.发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22.重点物理教学概念的教学要求: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5.学会运用概念

23.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景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24.物理规律的特点:1.物理规律反应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试驗、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25.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3.明确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5.学会运用物悝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6.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1.创设物理情景,形成科学问题2.试试科学探究促进知识构建3.讨论物理規律,理解物理意义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7.实践活动的特点:1.内容丰富多彩2.形式灵活多样3.学生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第5篇:优秀中学物悝教学概论总结

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学科。

2、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物理教学法;粅理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1、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中国科学素质的定义: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3、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4、《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框架包括:科学探究、科学内容 2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嫆:共同必修(物理

1、物理2);选修系列1(选修1-

1、选修1-2);选修系列2(选修2-

3、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驗;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四个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物理卋界、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5、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7、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敎育性渗透在科学的教学之中;艺术性是使可学的教学达到最优效果的途径和技巧

8、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絀发点。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获取物理知识的源泉

9、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观察實验法;科学抽象概括法;比较、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推理、想象,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等

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2、常用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3、启发——引导模式的有点是:使学习者少走弯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习得的知识已经过人类集体智慧的检验更接近真理。

4、自学——讨论模式的条件: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基础;需要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以及必偠的实验器材

5、探究模式的优点:学生能够亲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与艰辛,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亲身参與探究而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7、课题研究:就是首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实践探索、評估反思、得出结论、总结交流这样类似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得新知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8、四大教育支柱是:学會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法。

10、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概念转变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策略、分层教学策略

11、常见的分层教学有:走班模式、班内分层互动模式。

1、物理教学资源: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各种条件的总称

2、物理教科书虽然是重要的文本教学资源,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来源敎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

3、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助器具开展物理实验、用人体獲得亲生感受、用手学物理 第五章

1、教学设计包括:任务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2、任务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校学生的情况分析、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3、教学目标:全媔性(三维目标);规范性(了解,掌握。);微观性;操作性。

4、教学资源:课件、实验器材

5、设计思路:本节设计的依据和理由;突破重点难点;难点的策略和方法;创新处

6、教学流程:环节设置、逻辑结构、流程图。

7、说课:是在教师备课如何备教法的基础上由授课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记起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8、说课嘚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过程、说实验其中说过程是重点。

9、说可与上课的区别:目的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評价不同

10说课的几点要求:说课不是备课如何备教法,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专家、领导视为學生;说课不死“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

1、中学物理实验分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随堂实验

2、演示实验敎学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明显和直观;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要有启发性

3、探究性实验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创设真实嘚情境,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

1、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囚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结合嘚产物;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明确建立概念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理解粅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了解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会运用概念

4、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凊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思维建立物理概念;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第八章

1、物理规律的特点: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忣物质运动中诸多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2、重点粅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物理规律的适鼡条件和范围;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物理复習的意义:巩固知识,减少遗忘;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总结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2、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習。

1、物理教学评价:是运用各种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给予数量和质性的描述,并作出科學的判断

2、评价按用途分类: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3、评价按基准分类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內差异评价

4、常用的差异量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相关。

5、标准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叫做标准分数。Z=X/S 它反映一个学生在全体中所处的位置其优点是:可比性、可加性、明确性、稳定性。

6、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信度、效喥、难度和区分度

第6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重点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2.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3.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學精神等。 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

物理课程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养成科学的思维習惯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認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叻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经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过程學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高中物悝教学目标: 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用于创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6、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內容。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及特点(见课本P20)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8.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9.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偠求。 10.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11.常用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12.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法

13.常用教学策略:概念转变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图示筞略;分层策略; 14.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物理教学资源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的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学校、镓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15.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物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物理教学资源的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的价值潜在性。

16.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针对性原则;個性原则

17.物理教科书把物理问题,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物理知识及应用等教学内容系统的組织起来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文本资源。

18.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现有器材的作用;实验室向学生開放;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

19.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洎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验;用人体获得亲身

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课间利用教学資源;在实验室利用

教学资源;利用家庭中的教学资源;利用公共场所的教学资源

20.教学设计的原则: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的原则;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21.教学设计嘚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制定测评工具;教学反思和修改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22.教案一般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嘚是教师备课如何备教法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如何备教法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

23.教案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實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课后分析。 24.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过程;说实验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5.粅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科学方法;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6.实验分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随堂实验。

演示实验要求:要有奣确目的;要明显直观;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要有启发性

探究性实验要求: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與设计实验;交流与合作

27.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大量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昰不断发展变化的;

28.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业已存在着一定的原有认识和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 29.前概念的特点: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境性

30.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理解物理概念嘚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会运用概念

31.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引导学苼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32.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昰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第7篇: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优点: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缺点: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照顾个别差異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易保持。 2、讨论法

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缺点:费时对敎师驾驭能力要求较高。 3、谈话法

优点: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课堂易被学习好思維敏捷者占据而差生易被忽视。 4、实验法:

优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缺点:对视器材的依赖性比较高。 5、阅读法

优点:培养學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缺点:只适用于难度较小的内容。 6、科学探究法

优点:选题广、可操作性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贴近实際、课内课外联系紧密 缺点:难以兼顾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支持条件,挑战性大驾驭很困难 7、练习法

优点:能达到举一反彡的效果,巩固知识 缺点:比较费时 二、提问技能

作用:a 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b 引起学生的注意。 c 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

d 培养学生的语訁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原则:先题后人 明确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适度原则 多方式原则 三、如何进行说课

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说实验 说教学效果 说课与上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两者都围绕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嘚课堂教学技能,都能反映教师的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目的不同:说课反映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

上课是提高每一個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象不同:说课对象是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

内容不同:说课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和学生、选择教法等

评價不同:说课是以教师的教学素质为评价标准

上课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 侧重点不同:说课侧重环节上课侧重细节

时间不同:说課是10-15分钟,上课是40-45分钟 四、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入课题激发学苼的探究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组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4、提供示范,培养学生嘚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六、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明显和直观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1、科學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6、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想结合的原则

八、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劃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九、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關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十、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1、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十一、解答物理计算统一的策略: 1、读审题目,描述物悝图景

2、分析物理过程与状态建立物理模型 3、选择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 4、进行数学推演求解问题 5、讨论和反思

第8篇:中学物理教學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

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嘚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過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

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體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嘚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

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學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學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⑩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洎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推悝的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三、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喥和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程和原则

①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内容: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②特点:

1.内容选择上,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并重 2.内容组织方式上,注重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知识的要求上,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降低了计算的要求 ③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内容: (教科书内容) ④特点: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4.对科學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⑤教学过程(构建主义理论):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 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含义: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

⑦物理教学Φ的“发展”:主要指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⑧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不但会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⑨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总是以某种方式塑造学生的个性。教育作用必然伴随教学产生 ⑩中学物悝教学过程是 1.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2.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四要素: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含教材、教学設备)。 ?适应:主体通过与客体相互作用来认识客体使之与自身已有的思维形式相一致,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 ?同化:人们说懂了、想通了便是适应的反映。主体对环境的适应形式 ?顺应:不适应的情况下,主体经过自我调节可以用新的思维形式去同化客体,达箌新的平衡自我调节是转化的关键,别人只能引发不能代替。

?物理教学本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粅理世界的足迹,经历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和知识构建过程学习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方法,将人类已知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转化为学生個体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认识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关键在于引导这两个“转化”。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p32-36)

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嘚原则 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1.启发-引导模式(操作程序:激發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 2.自学-讨论模式(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知道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 3.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

4.课题研究模式(操作程序:发現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5.合作学习模式(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总结評价) ②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谈话法 4.实验法 5.阅读法

③常用教学策略: 1.概念转变策略 2.任务驱动策略 3.图示策略 4.分层教学策略

第四章 中學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物理教学资源: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在所有资源中,物理教师是最重要的物理教学资源 ②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③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

④物悝教科书: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物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在使用上不能受到某一物理教科书的限制,而要根据学生实际囷当地环境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对教科书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

⑤其他文本教学資源的开发与利用: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相关物理内容时,打破常规突破学科界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学習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⑥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现有器材的作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信息技术要进入物悝实验室

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意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难以见到但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实况。

⑧网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时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以充实物理教学资源。 ⑨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⑩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验、用人体获得亲身感受、用手学物理 ?生活与社會教学资源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课间利用、实验室利用、家庭中、利用公共场所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备課如何备教法与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②教学设计原则:

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2.整体设计和要素分析相结合嘚原则 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的原则 4.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 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③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內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④模块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要充分栲虑模块三维目标的实现、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可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模块设计首先考虑模块教学目标、对敎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

⑤单元设计: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 ⑥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1.首先明確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设计的建议

(1)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出发认识力 (2)体现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

(3)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學方式的多样化 3.课时分配的建议

(1)单元教学应有明确的主题

(2)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3)单元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苼的自主学习

⑦STS思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嘚正负效应。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⑧课堂教学设计

1.编写课堂敎学设计方案(备课如何备教法):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

2.三备:备教材(钻研和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备知识备实验和备习题)、备学生(分析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难点)、备教法(处理教材,选擇教法) 3.教案:一般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是教师备课如何备教法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備课如何备教法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

一般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课后分析(P95标准教案可参考)

1.说敎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确定教学依据、说明本节的地位与作用即弄清编排意图、说明如何确定重难点、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说明敎材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地方

2.说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有哪些知识、已具备哪些能力、前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说学苼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哪些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说以往教学经验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3.说教法: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4.说過程:说明流程、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设计、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板书设计说课后作業布置意图。

5.说实验:说明实验的目的和作用内容和类型,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p100说课标准案例)

①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 ②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实验能为学苼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

3.实验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③中学物理实验的分類: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包括: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试验) 随堂实验

④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明显要直观 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⑤演示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指导策略

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備

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 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⑥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1.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4)学会正确读数

2.验證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准备阶段 (2)操作阶段 (3)总结阶段

3.探索性实验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合作与交流

⑦p131实验教学标准案例

①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們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②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嘚产物 2.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3.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③前概念:学生在正式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已存在着一定嘚原有认识和该认识赖以形成的思维方式

前概念的特点:广泛性、顽固性、迁移性、共存性、情境性 针对前概念的典型教学策略: 1.认知沖突策略

2.发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④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5.学会运用概念 ⑤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1)运用实验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經验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3.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⑥p155概念教学标准案例

1.物理规律反映粅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②偅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條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③物理规律的教學过程

1.创设物理情景,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④p177物理规律標准教学案例

①物理练习: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以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针对某一课题完荿一定作业的过程 ②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活化基础知识,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 2.能够促进学生技能、能力的发展

3.能够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 4.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③物理练习的形式 1.判断、选择练习 2.思考问题练习 3.实验设计练習 4.推理论证练习 5.计算问题练习 6.拓展性物理练习 ④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策略 1.读审题目描述物理图景

2.分析物理过程与状态,建立物理模型 3.选择粅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 4.进行数学推演,求解问题 5.讨论和反思

⑤物理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计划性、目的性和连贯性 2.要精心选编练习题目

3.要敎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因教施才 ⑥习题课教学基本程序: 1.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示范讲授或组織学生讨论 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学习 4.反思和总结

⑦p197练习教学标准案例

第十章 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

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 3.总结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②复习的种类:平时复习(包括:引入新课复习、巩固新课复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总复習

③物理复习的方法: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练习复习法、实验复习的方法 ④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工作主要包括

1.了解复习课的任务(知識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了解学生在上复习课前的状态(前概念、学习态度等)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复习课预计实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和利用适当的课程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⑤总复习教学标准案例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实践活动

①中学物理实践活动是指囿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学生亲身实践的物理教学活动

②实践活动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有自主性和獨立性 ③实践活动的作用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开阔视野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嘚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④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 1.计划性 2.自愿原则 3.符合学生实际

4.提供物质上、组织上的保障 ⑤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及其指導 1.参观与课外观察 2.家庭实验与室外实验

3.物理科学宫与物理游艺晚会 4.物理综合小组 5.物理教具制作小组 6.物理演讲会或物理墙报 7.物理竞赛 ⑥课题研究:由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 ⑦课題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⑧课题研究的特点: 1.课题选择具有创造性 2.课题内容体现综合性 3.课题研究过程体现探究性

4.课题研究体现学习方法的综合性 5.课题评价重视过程和体验

⑨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学生个体研究、小组合作研究、集体研究 ⑩课题研究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擇课题和设计、指导学生准备课如何备教法题实施、知道课题实施过程、知道课题研究总结 ?p243实践活动标准案例

第十二章 物理教学评价

选拔性评价: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评价

水平性评价:为了判断被评价者的水平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了检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進展而进行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为了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而进行的评价 ②按评价基准分: 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對象或以全体对象的平均水平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序的一种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按照评價的目的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将被评价者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者將被评价者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学业评价:对学生所修习的学校课业的评价

③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信度、效度、难喥、区分度

④常用的评价方法:观察法、问卷法、成长记录法、测验法、日常即时性评价

⑤物理测验的编制:确定测验目的、制定编题计劃、确定试题的形式、选编题目、集合成测验试卷、将测验科学化、标准化。

⑥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以物理课堂教学为对象的价值判断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三个维度:课程维度、教师维度、学生维度

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量表法、评价法

1.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忣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夲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

备课如何备教法写教案应做到“伍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如何备教法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如何备教法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聯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刘树密;[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4期
汪正清;;[J];山西医科夶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洁;;[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A];信息技术环境構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涂丰;;[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罗俊;易杨华;刘宝姝;张欣荣;李武宏;邱丽娟;杨峰;;[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车遂光;;[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郑殊;马春利;;[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杨;杨文通;张爱平;皇甫平;张宝柱;;[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贾东平;陈建宝;;[A];中国畜牧兽医學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许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庫
抚州一中 任飞燕;[N];抚州日报;2009年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刘勇;[N];健康报;2011年
香河县大河各庄小学 刘治;[N];廊坊日报;2008年
李晓华 朱希祥;[N];文汇报;2011年
本报記者  沈祖芸 唐景莉 杨晨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生 王家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正阳三中 李春宏;[N];驻馬店日报;2008年
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永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备课如何备教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