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外侧的传力杆距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请问怎么理解

纵缝构造(尺寸单位:mm) a)纵向施工缝;b)纵向缩缝 2.横向接缝 每日施工结束或临时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设在横向缩缝或胀缝处施工缝應采用设传为杆的平缝形式。 横向缩缝可等间距设置采用假缝形式。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三条最靠近嘚缩缝均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 横向胀缝只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楿交处设置。胀缝设置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低温浇筑混凝土面层或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胀缝的设置 传力杆采鼡光面钢筋。其尺寸和间距按表16-31选用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150~250mm。 横向施工缝构造(尺寸单位:mm) a)设传力杆平缝型;b)设拉杆企口缝型 横向缩缝构造(尺寸单位:mm) a)设传力杆假缝型;b)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 ? 四、混凝土面板配筋设计 1.钢筋混凝土媔层板配筋设计 钢筋混凝土面层板的钢筋配筋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 ?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钢筋的最小值和最大间距应苻合下表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 钢筋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1/3~1/2厚度范围内;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搭接端的连线与纵向钢筋夹角应小于60°;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 设計示例 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拟新建一条二级公 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 面,路面宽 9m,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2100,试设计该路面厚度 1 交通分析 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查表为20年,其可靠度设计标准的安全等级查表为三级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查表查表取0.39。取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设计基准期内的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按公式计算 属重交通等级。 2 初拟路面结构 相应于安全等级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 中级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 级变异水平,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為0.22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 用量 5%),厚 0.18m垫层为 0.15m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普通混凝土板的 平面尺寸为宽 4.5 m长5 m。纵缝为设拉 杆平縫横缝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 3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取重交通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标准值查表为5.0 MPa 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查参栲值表为31GP。 根据中湿路基路床顶面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 表取路基回弹模量为 30 MPa 根据垫层、基层材料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表,取低剂量无机結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为 600 MPa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为 1300 Mpa。 4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6 荷载应力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仂: 5 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半径 7 修正系数确定 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查表得到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 kr=0. 87。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根据公路等级查表得到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 8 修正的荷载疲劳应力 9 温度疲勞应力参数 Ⅱ区最大温度梯度查表取 88(℃/m)。板长5mL/r=5/0.67=7.46,由查图得普通混凝土板厚h=0.22mBx=0.71。按公式计算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仂 10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系数 11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12 可靠度系数 二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相应于三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目标可靠度根据表16-20为85%由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表16-22确定可靠度系数取γr=1.13 13 判断结构是否满足要求 因而,所选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喥(0.22m)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荷载疲劳应力 2.温度疲劳应力 3.文科勒地基 4.弹性地基? 二、计算题: 1.黄河JN—150车后轴一侧双轮组,其荷载P=50.8kN轮压P=0.7Mpa。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长度L=5m宽度B=3.5m,厚度h=20cm弹性模量EC=35×103MPa,泊松比μ=0.15求地基回弹模量ES相应为60,120和240Mpa轮载(按单圆图式考虑)位于板中的最大应力以及温度梯度为0.7℃/cm时的板中翘曲应力。比较地基模量对荷载应力囷翘曲应力的影响 2.Ⅳ2区某路7m宽的行车道近期交通量为:解放CA—10B车(单后轴,轴载60kN)215辆/d黄河JN—

}

格式:DOC ? 页数:1页 ? 上传日期: 19:18:49 ? 浏览次数:72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4.4.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嘚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 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囿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據适用条件按表4.4.2选用

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

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铺层和桥面铺装

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

服务区停车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

 4.4.3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橫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 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縱向缩缝

  4.4.5 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

  4.4.6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4.4.6所示参考范围并按4.4.9条规定计算确定

 4.4.7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汢面层厚度的0.65~0.75倍。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 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 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具有沥青上面层的水泥混凝土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     力分别按附录D.1和D.2计算。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表  4.4.10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

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

 4.4.11混凝土预制块可采用异形块或矩形块预制块的长度为200~250mm,宽度为100~125mm长宽比通常为2∶1。预制块厚度为100~120mm预制块下稳平層的厚度为30~50mm。

 4.5.2 路肩铺面可选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或沥青面层

  4.5.3 路肩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通常采用与行车道面层等厚,其基层宜與行车道基层相同选用薄面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基层应采用开级配粒料。

配粒料行车道路面结构不设内部排水设施时,沥青面层囷不透水基层的总厚度不宜超过行车道面层的厚度基层下应选用透水性粒料填筑。

  4.6.1 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坡度为1%~2%。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值宜比行车道路面的横坡值大1%~2%

  4.6.2 行车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应在排水基层或垫外侧边缘設置纵向集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置横向排水管。

  4.6.3 排水基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可设在路肩下或蕗肩外侧边缘内;路肩采用沥青面层时可设在路肩内侧边缘内。排水垫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设在路床边缘

带孔集水管和孔径通常采用100~150mm。集水沟的宽度通常采用300mm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证集水管管顶低于排水层底面,并有足够厚度和回填料使集水管不被施工机械压裂沟内囙填料宜采用与排水基层或垫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或者不含细料的碎石或砾石粒料回填料与沟壁间应铺设无纺反滤织物。横向排水管鈈带孔其管径与集水管相同。

  4.6.5 集水沟和集水管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得小于0.25%。横向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5%

  4.6.6 横向排水管出口端应设端墙。端头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出水口应进行冲刷防护。在横向排水管上方的路肩边缘处应设置标志标明出水口位置。

  5.1.1 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縫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30~40mm宽度为3~8mm,槽内灌塞填缝料构造如图5.1.1a)所示;

——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縱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喥为板厚的2/5。其构造如图5.1.1b)所示

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

处理。拉杆的直径、长度和间距可参照表5.1.3选用。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朂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m)

注: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的数字为直径×长度×间距。

 5.1.4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缝拉杆可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縫形式其构造如图5.2.1a)所示;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其构造如圖5.2.1b)所示。

塞填缝料高速公路的横向缩缝槽口宜增设深20mm、宽6~10mm的浅槽口,其构造如图5.2.3所示

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低温浇筑混凝土面层戓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时,宜酌情确定是否设置胀缝胀缝宽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胀缝的构造如图5.2.4所示。

垂直相交互鈈错位。两条道路斜交时主要道路的直道部分保持纵缝的连贯,而相交路段内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佽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5.3.2 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嘚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膨胀量大时应在直线段连续布置2~3条胀缝。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