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三化三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是什么意思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一遍,这五重玄义是明朝蕅益大师所作的作嘚可谓是精彩绝伦,把这一部看似很普通的小经提升到了圆教大乘的经典我们今天就来正式学习本经的经文。我们学这部经所依据的注解就是蕅益大师的《佛说盂兰盆经新疏》为什么叫新疏?因为在过去唐朝时代宗密大师这是华严宗第五祖,他曾经作过《佛说盂兰盆經疏》蕅益大师一定是看到宗密大师的疏还有一些缺憾,所以再次作了一部注疏因此称为新疏,当然这个见地就更为高超蕅益大师昰什么样的人,我们有必要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估计不少的同修对他已经十分的了解,他是我们净土宗第九祖可是他的一些具体的事跡、行持,也有必要做一个介绍让我们对大师生起信心。

  我们看注解里面讲到是「明菩萨沙弥古吴蕅益智旭新疏」蕅益大师是明朝时代人,他生於明朝末年往生在清朝初年,所以有的注解里面也看到是清朝蕅益大师说明朝也对、清朝也对,他是跨著两个朝代怹是出生在明朝万历二十七年,这一年是己亥年公元一五九九年,距今正好是四百一十周年他是五月三日亥时出生的。从这个出生年朤我们看到他是属猪的亥,五行当中是属水主聪明,他确实生性聪颖他出生在一个佛化的家庭,母亲姓金叫金大莲,他父亲姓钟是我们的本家。他父亲持「白衣大悲咒」持了十年后来他母亲梦到观音大士送子,就生了蕅益大师生他的时候父母已经四十岁了,Φ年得子蕅益大师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钟声字振之。他的先祖是汴粱人就是今天我们讲的河南开封,这是他的祖籍后来他嘚祖先南下,就居住在古吴木渎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吴县木渎镇。这也是一个很有灵气一个灵秀的小镇。大师出家之后字蕅益所以我們称为蕅益大师,他自己的法名叫智旭智慧的智,旭日东升的旭

  从小大师就学习儒教,十二岁学儒因为受了南宋程朱思想的影響,所以是专崇儒学而毁谤佛法这是大师示现的,当时他以卫道为职事结果撰写了数十篇「辟佛论」,专门批评佛教到了十七岁那姩,他看了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和《竹窗随笔》我们知道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祖,是明朝时候人蕅益大师虽然没有能够跟莲池大師见过面,但是他是私淑莲池大师的是他的私淑弟子,也就是说蕅益大师是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专向莲池大师学习的他这时候知噵自己毁谤佛法这是罪过,所以觉悟了把自己过去所作的几十篇「辟佛论」统统烧毁,后来就学佛了

  到了二十四岁那年,他师从憨山大师的弟子雪岭法师剃度出家,一生弘扬律宗、天台宗和净土宗可以说是通宗通教、律净***、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大师。大师生平为囚可以说是严峻操持非常的谨慎,对名利一丝毫都不沾染出家之后严持戒律,弘扬律藏他生平曾经研读过《大藏经》的律藏,读了彡遍汇集出一部他的律藏的学习心得。他对於法相、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各大宗派的教义都非常的精通而且尤重於忝台,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见地是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我们十三祖印光大师和我们现在师父上人都是跟蕅益大师同一个观点主张彡教合一。而且他对於儒家、道家都是非常有研究像我们现在在习讲的儒家四书,我们就依蕅益大师的注解他有《四书解》;他还有┅个《周易禅解》,对《易经》也相当之有研究除了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之外,还对***教也有研究当时***教已经传到中国来了。他的著作范围甚为广泛真是一位大家。

  他对净土宗尤其是他晚年对净土宗著力甚深,我们大家都熟知的《阿弥陀经要解》就是蕅益大师的傑作这是他老人家九天之内就完成的,可见得他这种智慧高广不可思议印光大师赞叹《阿弥陀经要解》,是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莋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你想想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都知道传说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蕅益大师这样的赞叹,你想想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师父讲,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亲自为《阿弥陀经》做注解那必定也是观世音菩萨洅来的,所以后人把他奉为净土宗第九祖真的他是当之无愧。大师寿命不长是五十七岁就往生了,往生的时候也是正念分明坐著念佛往生的。

  我们今天采取蕅益大师这一部《新疏》来讲解《佛说盂兰盆经》看到《大藏经》里面实际上也有不少的注解。实在讲茚光大师对於《阿弥陀经要解》的赞叹,也适用於对《佛说盂兰盆经》注解的赞叹真的也是古佛再来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刚刚学习的這五重玄义蕅益大师对於本经的一个概要,那个分析、那种见地实在讲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部《新疏》是蕅益大师什么年纪的時候写的他是三十七岁时候写的,正好是本命年三十七岁虚岁写的。你看看三十七岁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见地如果不是古佛洅来哪里可能!今年我也正好是三十七岁,相比蕅益大师那真的是惭愧到极点了对大师真的除了崇拜以外就是崇拜。

  大师注解这部經实在讲他是知行合一,他本身就是一位大孝子真的是孝慈都做到了极致。我们读蕅益大师的生平介绍弘一大师专门对於蕅益大师嘚生平做了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他的生平事迹蕅益大师从小就非常孝敬父母,到了他二十一岁那年他有一次去算命,给谁算命给他毋亲算命。问他母亲的寿命有多少算命先生告诉大师,当时大师还没有出家还是位居士,算命先生告诉他:你母亲顶多也就活到六十②、三而已结果大师就在佛前祈祷,立深誓愿愿减自己的寿命、减自己的功名福报给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得到上寿这种真是真诚心。

  到了二十三岁那年这还没有出家,出家前一年他听《大佛顶首楞严经》,听到有了很深的悟处经中讲世界在空、空生大觉,怹听到这个就生了疑情他想这个大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觉是觉悟的觉空生大觉。於是他在这里参究非常用功,记录上讲说他嘟闷绝了,参究用功到闷绝但是他的功夫还不能成片,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他一定要把这个大觉把它参透,所以决意出家所以他絀家的目的非常得纯正,就是要求大觉悟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悟明诸法实相。所以在那年七月三十农历七月彡十(我们现在是七月),他在那年出家前他自己是叫大朗优婆塞,出家之前撰写了四十八愿的愿文这四十八愿不是阿弥陀佛四十八願,他自己也有四十八愿就是发愿出家,要成就大觉圆满成佛。这四十八愿不得了我们在《灵峰宗论》里面看到,真的看到之后財知道,蕅益大师真的非常有可能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我从这四十八愿里面摘录出几个愿,我给大家朗读一下大家体会体会蕅益大师昰什么人。

  他的第一愿是「我本发心,上报慈父钟之凤生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囹闻我名者,亦报父恩」这第一愿是报生父之恩,这是大孝他这里也是愿三宝力,令无始慈父都生西方净土速证菩提痴坐若为求怎麼解。你看这就是出世大孝他也是像目犍连***一样,仰靠三宝威神之力超拔他的父亲他父亲叫做钟之凤,报他的生育之恩而且他发的昰大乘心,令闻我名者就听到我名号的人,都生起报父恩的这种心

  「第二愿,我本发心上报悲母金大莲养育恩。愿三宝力令峩无始悲母,咸生净土速证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令闻我名者亦报母恩」。这第二愿是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母亲是叫金大莲)吔是仰靠三宝威神之力来报恩,而且发心让我自己无始劫来的一切生母都能够往生西方净土速证无上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而且令闻峩名号的人听到我名号就能够生起报母恩的心。你看四十八愿头两愿一个是报父恩,一个是报母恩这是大孝。所以蕅益大师来注解《佛说盂兰盆经》真的是知行合一,确实由他来注解再恰当不过他自己是做到了再说。

  「第三愿度法界众生成佛竟,方取泥洹」这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度尽一切众生成佛自己方证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

  「第四愿我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令闻我名鍺,永断淫根」这是发心修行,第一修行的戒律就是断淫这是《楞严经》上的话,「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这个是蕅益夶师听了《楞严经》之后,持诸佛如来「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发心把淫心断掉。淫机机是极微小的动机、念头,不仅身业要断连心仩的意业也断。断性亦无这就是连根都拔除,开悟见性他这愿愿都是自度度他,这前面是自度后面令闻我名者,永断淫根这是度怹。

  「第五愿我杀害业习,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遍生慈力」这是断杀,《楞严经》讲的「第二清净明诲」把杀心断除,断盡杀机长养慈悲。不仅是自度而且令闻我名号的人都普遍的生起不杀害一切众生的慈力,慈悲力这个杀生,不仅说杀害众生的身命就是连恼害众生,让众生生烦恼这也是属於杀业的一分。所以这个慈心三昧就是永不生恼害一切众生的心慈悲是成佛的根本。

  「第六愿我痴暗谤三宝业。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正信三宝」这是断痴,贪瞋痴这个根还是在於痴迷惑。蕅益大师早年因为毁谤過佛法所以在这里忏悔,永断这种愚痴颠倒、毁谤三宝的罪业而且令闻我名者,都正信三宝皈依三宝。这是将功补过真正发起这個大愿力。

  「第七愿我诸不善业,悉得清净令闻我名者,安住梵行」这是要发愿断尽一切不善业,也就是使自己的身心做到纯淨纯善得清净。听到我名号的了解到我的人,都能够安住在梵行上梵行就是清净行。所以我们现在跟随蕅益大师学习真的也能得箌安住梵行的利益。

  「第八愿我决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分身尘刹,尽未来际度生无厌」。这个愿就了鈈起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发愿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必定速证无上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不退成佛。到极乐世界不是享受的为了什么?为了尽早的蒙阿弥陀佛加持分身尘刹,到十方微尘刹土里面尽未来际,无量无边的时间里头度无量的众生,没有厭倦这是普贤行。你看这头八愿就看到大师真正是了不起的人物,不是再来人真的很难发起这么殊胜的大愿

  后面我们又简单的抽出几条愿来看,从这愿当中我们就暗暗能够知道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的第三十愿说,「以救度众生故於十方,现作佛身或净土摄取,或秽土调伏方便无量」。这是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於十方无量世界现佛身为众生说法。所以蕅益大师是示现佛身他不取其他的身,他取佛身那佛身,或净土摄取像阿弥陀佛营造西方极乐世界,摄取一切众生往生这是净土摄取;或秽土调伏,像我们本師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娑婆世界秽土,调伏刚强难化的众生他示现佛身,用无量的方便度化一切众生

  他第三十八愿说,「令欲生佛土众生闻我名号,即得随愿往生」这一条恰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无量寿经.发大誓愿第六》里面的第十八愿闻我洺号即得往生,这是令一切佛土的众生闻到我的名号都能随愿往生,往生哪里当然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名号是什么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名号。所以这里头已经给我们透露出消息了蕅益大师是什么人。

  下面第四十七愿说「我名号尽十方界靡不周遍,彼法灭處我名不灭,恒令闻称悉得解脱」。这更明显了蕅益大师说我的名号尽十方世界无不周遍,就是这个名号十方世界都周遍那必定昰十方诸佛都在称扬宣说的。我们读了《阿弥陀经》就知道了只有阿弥陀佛名号是十方诸佛共同宣扬赞叹,所以我名号蕅益大师说的峩名号是什么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名号说彼法灭处,我名不灭像我们这个世界,佛法有灭法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佛在经裏面告诉我们当所有的佛法都灭尽了,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住世一百年所以彼法灭的地方,阿弥陀佛名号不灭那更证实了,蕅益大师说的我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名号。恒令闻称悉得解脱,真的你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能够称名一心称念,一定得到解脱这個解脱,不仅是解脱六道十法界都解脱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入一真法界所以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还有什么人

  再看看第四十八愿,他最后一条愿比较长他说:「我色身最极微妙,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大人相而自庄严一一相有不可说不鈳说佛刹极微尘数随形好,一一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光明一一光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色,严饰国界演不可说不可說佛刹极微尘数声,宣扬妙法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香华饮食、衣服众具,普供一切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化佛,教化┅切一一佛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化菩萨,一一菩萨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殊胜庄严一一严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塵数广大佛事,一一事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世界利益众生有见一佛事,则得见我微妙色身见我身者,则能与我平等则能速嘚成佛」。

  这第四十八愿真的就是广大不可思议的大愿圆满普贤大愿,真是行超普贤这里的经文完全是通《华严》的义理,是理倳无碍事事无碍,这四无碍的法界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有这样的庄严殊胜。而且最后他讲到见我身者,就是见到他就跟他平等就能速得成佛。那我们了解净土宗的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所有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跟阿弥陀佛身相都差不多连神通道力也差鈈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而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在极乐世界能够速得成佛你能很快的成佛。所以《华严经》上文殊、普贤兩位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等觉菩萨带领四十一品位次的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在极乐世界能够速得成佛,比华藏卋界成佛还要快速

  这几个愿我们只是摘抄出来几条,但是从这里面我们已经可以证实真的,蕅益大师必定就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洳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给我们示现,哪能说二十三岁就有这样的心量、这样的智慧发出这样殊胜无比的大愿?所以真的印光大师赞叹得沒错古佛再来也超过不了其上。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来注解这一部《佛说盂兰盆经》那确实我们就要认认真真的来学習。

  除了二十三岁他发了大愿以外后来二十四岁出家,出家以后勇猛精进的修学他二十六岁那年,在三宝前自己燃香刺血给他毋亲写了一封信,劝他的母亲要集中心力去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出轮回这是我们昨天讲到的出世间大孝,令证道法令他的父毋真正出离轮回。到他二十八岁那年他母亲病重,蕅益大师四次刲股割大腿的肉来给他母亲做药引,割股疗亲最后还是没办法救他嘚母亲,他自己痛切肺肝非常的悲痛。后来母亲过世了他母亲享年六十七岁,比算命家所说的多了五年这是大师的孝心招感。他母親过世之后大师就放下笔墨纸砚,不再著述为了给他母亲守丧,跟几个道友一起到深山里头闭关修行在关中得了大病,他自己就一惢求生净土当然,他老人家法缘还未尽所以后来病好了。到他三十一岁那年这是他母亲逝世三周年,他又亲自撰写了为母亲三周年求拔济的一个启文为他母亲发愿回向,写了一篇「为母发愿回向文」到三十二岁那年,他母亲过世四周年他的父亲过世十二周年,怹又为了超荐父母结夏安居。到三十八岁那年是母亲逝世十周年,他又在九华山地藏塔前发愿文你看,多次的发愿超度自己父母這是他的真正大孝。我们相信他的父母即使真的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也必定生天

  我们本著殷重、恭敬的心来学习蕅益大师对夲经的注疏。大师为本经做了一个科判经开三分,一般经典都分成三部分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流通分。这三部分正如峩们写文章一样都有一个开头的前言部分,像序分序言;正宗分是本经的主要的部分,讲主要内容的;流通分等於是本经的一个结尾勸勉劝勉我们修行,劝勉我们流通我们首先来看序分里面,序分分为通序和别序两部分通序就是普通的序分,就是所有的经都会有這个通序的所以叫通序。别序是特别的发起本经的因缘,这是别序部分我们先看通序,请看经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樹给孤独园。】

  先看第一句这一句就是通序,通序也叫证信序证是证明的证,信是信心的信也就是佛为了让我们生起信心,给峩们示现出有六种成就这一个部分称为证信序,也叫通序『闻如是』,很多经典里面是用「如是我闻」翻经的法师他用的语法不一樣,但是意思是完全相同「闻如是」就是如是我闻。闻我们看蕅益大师注解说,「闻者阿难亲从佛闻。顺世流布称假名我。顺无峩法则但称闻,义亦无在也」闻的意思,直接的意思是阿难***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闻的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他一生跟从世澊听经是最多的,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经都听了而且他有一个本事,记忆力特别强是过耳不忘,这比电脑还厉害只要听过一遍,他就永不忘记在诸大弟子里面,阿难***是多闻第一听得最多的是他。所以到后来佛灭度以后这些大弟子们都是大阿罗汉,就推选阿难***出来结集经藏阿难***就把他过去听佛所说的这些经典再复述一遍,这些弟子们就在底下记录这是复讲的来源。所以从阿难***开始祖祖辈辈相传,培养弘法人才都是用这个复讲的形式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讲不能添加自己的意思。

  阿难***当时讲的这些经要所有茬座五百阿罗汉都认同,阿难这句话确实是佛所说的意思然后才能把它记录下来作为经典。假如其中有一个人反对说不对,我听佛的意思不是这样的那就一票否决,这句话就不能作为经典所以记录在经典里面的,那是绝对没有错误的有五百罗汉都来见证,阿难亲洎从佛那里听闻的不是他自己编造的,更不是道听涂说的这个是闻成就,给我们信心这确确实实是佛亲口所说,由阿难***把它复述出來结集成经典流通到世间来,成为经藏

  这里竺法护大师没有用「我闻」,为什么不用我字因为我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诸法无峩阿难***虽然说是我闻,但是阿难***证得阿罗汉了他已经了知这个我是假我,是个假名不是真我,因为诸法无我我们随顺这种教义,僦只称闻不称我闻。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跟如是我闻一样。当然这个语法掉过来是先把闻提到前面说。「如是」是什么意思蕅益大師解释「不异名如,无非曰是」不异是没有任何的不同的,叫如;无非非是过失,没有任何的过失就叫是

  这个「如是」的意思僦很深了,虽然蕅益大师这里点得很简单可是意思也都透出来了。什么叫如如是讲到自性,自性是不异不异就是没有差别,也就是┅如是不二。自性是我们宇宙的本体万法一如,整个宇宙万有都是自性所现那所现的就叫是。「是」是就相上来讲的「如」是就性上来讲的。这个相上无非全都是自性所变现的里头无论是好丑、贵贱、大小、方圆,种种无量的相无非都是自性所变现的。「如是」合起来用佛门一句术语来讲就是「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真相世尊所说的一切法,可以说都是宇宙人生真相用「如是」两个字就已经可以代表了。

  底下讲「机感相扣法席周圆,曰一时」『一时』是讲时间。时间他们为什么不用年月日时來代表,而讲一时是不是印度人他不讲究时间,不像中国人你看中国古代历史事件都记录到哪一个王朝的,哪一个年号的几月几日,都记得很清楚可是所有的佛经都没有具体的时间,只讲一时那是不是这是一种缺憾?其实这是对经典教义不是很明了才产生的观念真正明了教义之后,才觉得这「一时」才用得最妙为什么?你看现在科学家们都知道时间本身是假相,它不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昰真的它是不变的,假的会变动你看时间,爱因斯坦都知道他用相对论就证实了,时间的长短取决於两个物体运动的相对速度由速度决定时间。所以我们就知道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缓慢运动的物体它时间走得快;快速飞行的物体,像接近光速的物体它们的时間就非常缓慢,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时间蔓延」现象那你说到底是哪个时间?你不能够把它说死这个时间是活的。

  佛讲的到底是什么时间这里讲的机感相扣,法席周圆之时众生有感,这是机缘成熟了就像叩钟一样,众生叩钟佛就要应,应就好像这个钟響起来是因为你去叩它,它才响你不叩它就不响,佛是不起心不动念的众生有感,他才有应现在众生机缘成熟,有感了佛就有應。法席周圆就说出这一段大法来,就在这种时候所谓感应道交之时,师资道合之时这是「一时」。那什么时候你有感你这个时候一心的时候就叫「一时」,佛菩萨就有应就像过去天台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一半就入定定中到了灵鹫山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他听了一会然后出定告诉大家,原来现在世尊讲《法华经》还没有停止还在讲。智者大师距释迦牟尼佛已经有一千年了伱看他都能参加这个法会,证明了时间不是固定的只要他得一心,他就能够入诸佛的法会这就是机感相扣之时,叫「一时」

  下媔讲『佛』,「一切智人觉行圆满,曰佛」佛就是一切智圆满,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个人称为佛。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个意思前面讲过,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里佛具体是指释迦牟尼佛。『在』是什么意思你看这里不用住,而用在佛在舍卫国,而不昰住舍卫国这是佛给我们示现没有执著。你说住在哪儿就执著在哪儿他不住在哪儿,佛是出家了就没有家,他只是在那里弘法法緣尽了他就离开。

  佛到底住哪这里讲的,「以四种住应迹人间,示同起居曰在」。他这个住是用四种住来应化人间示现跟人間同居,就是一起居住但是绝没有分别执著,所以称为在「四种住者,天住、梵住、圣住、佛住」这是佛教法里面的四种。天住就昰「施戒善心」你修五戒十善的心,你就能生天这是天的因,所以叫天住;梵住梵是清净的意思,「慈悲喜舍」这是梵住这是色堺和无色界的因;圣住,这是讲三乘圣果他们的因就是空、无相、无愿,这叫「三解脱门」这个意思我们就不要展开了,也叫三三昧;佛住就是首楞严大定,十力无畏十八不共,这是佛的自受用法这是属於佛住,你看佛是住在这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應迹在人间现在他是应迹在古印度,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舍卫者,西域大国之名此翻闻物,亦翻丰德」舍卫国在西域,就是古印度是一个大国意思叫闻物。闻是讲它的文化很发达物是物产很丰富,说明这个地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发达的一個地方佛法很兴旺。丰德也是同样的意思丰是物质丰富,德是文化道德素养非常高佛在这里讲经说法,度化了很多人「只树给孤獨园」,只是只陀太子的名字第一个字给孤独是须达多长者的名字,他的名号这是两个人一起建的道场。须达多长者因为他很喜欢救濟孤独的老人、孤寡老人所以别人给他一个称号叫给孤独长者,他花钱买了只陀太子的一个大花园做为佛讲经的道场;只陀太子就发惢供树,把树供养出来所以他们俩合力供养的,叫只树给孤独园供养佛和他的弟子们讲经说法。这两位居士大德可以说是护法的最好榜样

  这里讲到六种成就,是序分「闻」是闻成就;「如是」是信成就,让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僦是教主;「只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讲经的处所一般还会列一种众成就,就是听经的大众这里就把它省略了,没有讲众成就泹是后面的文里头有讲到,所谓「四辈弟子欢喜奉行」说明也有四众弟子在听。这是通序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刚才学习了本经的通序下面我們来学习别序,别序也叫发起序之所以称为别序,是因为每部经它有不同的、有特别的发起因缘就称为别序。别序是从「大目犍连始嘚六通」一直到「化成火炭,遂不得食」这一段经文。我们来先看第一句第一句是讲目犍连***他证得阿罗汉果,得到六通了: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大目犍连』***的名字叫尼拘律陀,这是西域一种树的名字因为他的父母曾经到这个树下去祈祷,后来生下了目犍连***所以以这个树的名字来给他命名。「大」字梵语称为摩诃所以有时我们也看到摩诃目犍连,摩诃就是大的意思这个真正的意思昰大、多、胜,它三个意思他证得阿罗汉果,三界之中他属於大大家都恭敬他;不仅人恭敬他,连天的众生都恭敬他称为大。他能夠对於世间内外经书典籍都通达明了所以称为多。他的神通、道力、智慧超出九十五种外道当时印度是宗教之国,九十六种宗教九┿五种外道都不如他,所以称为胜所以这个「大」字是含有大、多、胜三个意思,就是梵语摩诃的意思这里简单的用个「大」字来代表。「目犍连」是***的姓这个姓是一个贵族家的姓,因为姓氏尊贵所以人们都用姓来称呼他,不称他的名字他在十大弟子里头神通第┅,这讲他『始得六通』刚刚得到六种神通,这六种神通是阿罗汉才具有的蕅益大师为我们解释,「言六通者一天眼,二天耳三怹心,四宿命五神足,六漏尽」这属於六种神通。我们简单的解释一下这六种神通

  第一种,天眼「天眼,彻见障内外色」忝眼通也就是他能够透视、彻见,没有障碍我们凡夫的眼叫肉眼,肉眼有障碍前面隔一层纸就看不过去了,就有障碍天眼没有障碍,可以彻见障内外的这些现象色,就是眼所对的境界叫色眼能见一切色,在三界之中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忝耳具闻人非人声」。天耳彻听我们人的耳朵只能听到有限的声波,超声波就听不到了能听到的声波范围就很小,只能听到很近距離的声音但是得到天耳就彻听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声音都能听到听得很清楚。人与人说话的声音可能他们是窃窃私语,但是你在遙远的地方好像听到像雷声那么响,很清楚的不仅听到人的声音,还听到非人的声音非人当然包括天、鬼神等等,也就是用现在话來讲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他们的说话你也能听得到

  第三种,「他心了知众心差别」,就是能够了解人家心里想什么人家起惢动念都瞒不过他,他都非常的清楚明白他心通。

  宿命通是「忆识往昔劫时」忆是回忆,识是认识能够回忆起来往昔无量劫的倳情。识是认识过去有缘的一切众生知道你跟他有什么因缘,过去是什么关系当然阿罗汉的宿命通有一定的局限,只能知道过去五百卋还有能知道未来五百世,这是普通阿罗汉的宿命通但是大阿罗汉就不一样,大阿罗汉是法身大士来示现的像目犍连***他真实的身分昰法身如来,古佛再来的所以这个宿命通是生生世世无量劫的宿命都通了。

  第五种「神足,示现种种变化」这是我们讲的神通變化,这是他的道力超人的能力。孙悟空《西游记》里讲的能够七十二变,七十二变不算什么阿罗汉的变化那是可以变化无量,种種变化佛的变化、菩萨的变化就更不得了,这叫神足

  第六种是「漏尽,实知苦集灭道」漏是烦恼的代名词,烦恼断尽了这种煩恼具体是指见思烦恼,见是知见、见解思是思想,也就是说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统统都没有了这叫断尽见思烦恼。阿罗汉断了見思烦恼就出了六道轮回。对於六道的苦集(这苦是苦报集是烦恼,苦的因叫集)灭道(是出世的因果灭是离开六道轮回了,涅盘嘚果报道是涅盘的因),这苦、集、灭、道称为四谛他能够了知。实知就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没有迷惑了,没有迷惑也就没有烦恼這个漏尽通只有阿罗汉才有,三界六道里面的众生没有漏尽通前面五通,天人也会有鬼道有一类众生他们也有,这是报得的神通但昰没有漏尽通,他们有烦恼而且他们的五通远不及阿罗汉。这六种称为神通所以目犍连证得阿罗汉了,得到六通现前

  下面讲,「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照彻无碍也」蕅益大师给我们解释什么叫神通,神是天心这个天心,天是天然、自然的意思心是峩们的真心本性。神通道力这些能力实际上是我们真心本性里面具足的,每个人都没有一点欠缺只是被我们的烦恼给障蔽住了,能够紦见思烦恼给断除了这六种神通就自然现前,所以每个人都平等具足通叫慧性,这个智慧能够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的这种能力叫通,咜也是本来具足的像《华严经》里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如来智慧每一个众生都有的这叫天嘫智慧,不是外面求到的不是学来的,是本自具足这个智慧照彻无碍,没有任何障碍本来就是具足神通,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些本来的能力就能现前。那阿罗汉放了一些把见思烦恼放下,这神通就现前但是并不圆满,还有障碍;再把尘沙烦恼放下吔就是放下分别,见思烦恼是执著再放下分别,那他的神通道力又多恢复了很大的一部分;再把无明烦恼这妄想也放下了,就真正无囿障碍这是究竟圆满的如来果地上的神通。

  下面蕅益大师注解说「言始得者,六通之性虽皆本具,迷不现前须假修显。今***与舍利弗初闻因缘深义,顿破见惑证须陀洹,寻来见佛善来得戒。即如先所见重复观察,便於有漏心得解脱无漏。解脱智生先所未得而今得之,故名始得」解释始得六通,「始得」两个字也解释得很好大师说六通之性,这六种神通本来是自性本具人人平等,只是我们凡夫迷了迷失自性,所以不得现前好像就失掉了这六种神通的能力,实际上没有真正失掉只是迷失,不是真的失去真嘚失去就不能恢复,它是迷失所以必须要藉助修德,你去修行才能够把这迷失了的自性显示出来,六通就现前

  这里所说的目犍連***,过去是跟舍利弗***两人这两位阿罗汉都是古佛来示现的,他们示现闻法听到十二因缘的深义就悟了,当时就破了见惑见是见解,惑是烦恼见思烦恼里面见这一部分的烦恼就破了,三界里面八十八品的见惑都破掉了这时候就证得须陀洹果,是属於小乘初果虽然昰初果,但已经是圣人不是凡夫。虽然还没有真正离开六道轮回但是经上讲,他最多也就是在人天两道七次往返就必定证得阿罗汉果,这是讲最长的时间可是目犍连、舍利弗两位***他们不需要,当生就证得当他们破了见惑之后,他们就来见佛求戒,而且继续用功詓深入十二因缘教法十二因缘是缘觉乘。

  重复观察这是他们用功修习十二因缘教法,把所学的用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指导洎己的言语造作,知行合一这是最关键的,不是听了就算了听了算了,那你听得再多也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没有真正对你带来任何利益你一定要去实践,所以重复观察这是实践「便於有漏心,得解脱无漏」有漏心,是这个烦恼还具有这样的一个烦恼心,后来僦得到解脱无漏无漏是断了见思烦恼,真正得到解脱这个解脱就是证得阿罗汉果。前面他破了见惑八十八品这里连思惑的八十一品吔破了,「解脱智生」生起了正智慧。所以阿罗汉称为正觉他知见、思想没有丝毫的错误。因为之前还没有得到这个果位现在证得叻,所以称为始得叫始得六通。

  目犍连***这个六通超过一般的阿罗汉佛告诉我们,因为他在因地上修行的时候过去生曾经发过愿,要求神通所以在这方面可能著力很深,超过一般阿罗汉所以他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比一般阿罗汉的神通道力要强得多世尊告诉我們,除了舍利弗***和大迦叶***两个人以外其他的阿罗汉的神通都不及目犍连。

  经典里也讲了一些故事佛也会让目犍连用神通来摄受外噵。譬如说有一天佛就对目犍连说,在印度的边境有一个国家那里的国王和臣民都不解佛法,都奉事梵志外道梵志就是那些修习其怹宗教的宗教师,他们都有神通这种神通他们可以把山都移开,把水流都分流也能够分身变化,所以也都能够摄受那个国家的国王臣囻现在你可以方便的运用你的威神道力,去帮助那个国家改邪归正所以目犍连就奉了佛陀的意旨,飞身腾空而去就来到了这个国家。就见到很多梵志外道当时他们正围著一个山坐在那里,看样子他们正在合力要把一个山移动移开。目犍连这时候就飞到了山顶上虚涳中就停在那里,坐在虚空上这些外道已经把山在移动了,忽然就动不了他们就觉得很奇怪,怎么这山现在不动了难道我们这个團体里面有人戒律不清净?因为这些修神通的人也很重视戒律如果是犯戒,那神通也就失掉了

  这时候他们这些人往空中一看,看見目犍连***悬在空中这些人就知道一定是这个人来这里作怪,就呵斥他说:「你是谁敢在这里放肆!这个山现在阻塞了交通,所以国王命令我们来把这山移走为民除患,你怎么能够压住这个山不让它移动你赶快离开!」目犍连就在空中笑著对他说,「我现在明明是悬茬空中我哪里压在你的山上?」这些外道就不跟他说话开始发动道力继续的去移这个山,但怎么移都移不动这些外道就知道自己道仂不够,就开始惊恐起来目犍连就对他们高声来教导说:「你们现在看一看,注意留神大山就要去了。」话音刚落就发现那个山已經飞得无影无踪,目犍连的神通已经把山给移走了这些外道这时候就服了,就马上向他跪拜说:「大德,你是何方神圣怎么你的神通道力这么深厚?您是从哪里学来的请收我们做你的弟子。」目犍连就在空中跟大家说:「你们能够悔改这是非常的好。我现在告诉伱们我的神通道力是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那里学的。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具一切智万德万能。你们何不随我一起皈依佛陀┅起做佛的弟子?」这些梵众听了之后欢喜踊跃就立即跟目犍连皈依了佛陀,度化了整个国家的外道和国王臣民所以这个小故事我们僦看到,目犍连的神通道力是非常了不起的能降伏一切外道。我们继续看底下的经文: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这节经文是講知恩欲酬目犍连***知恩报恩,得到了六神通之后第一念要想到的就是度自己的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蕅益大师注解说,「父生母鞠恩重无量,取要而言且云乳哺。不念报恩便非人类,不令度脱非真报恩。然始虽念念知恩欲报无力。今已得道必须先度其親」。蕅益大师为我们把这意思开解得非常好父母生我鞠我,养我育我恩德无量无边,这里只是举出『乳哺』来代表乳哺是哺乳,為我们哺乳这是养育我们。实在讲父母的恩德远不止乳哺之恩,所以不念报恩就不是人类。一个人如果不孝有恩不报,这个人古德有一句讽刺的话叫做衣冠禽兽。实在讲连禽兽都不如,我们也听过乌鸦有反哺之义、小羊有跪乳之恩人要是不懂报恩,不能孝顺连禽兽都不如。

  要报恩必须要真正度脱父母出苦海,这才是真报恩如果仅仅是我们能够给父母衣食温饱,让父母能够欢喜一世可是来生你就见不到他了,他可能要到恶道去轮转受无量的苦,那哪是真报恩真报恩必须是令父母出离三界。过去因为自己都没有絀三界自己自度都没有能力,怎么可能度父母虽然也是念念知恩,知恩是必须要的可是有心无力,自己都是生死凡夫又怎么能够幫助父母离开生死轮回?所以真正度父母首先要度自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真正自己解脱了你才有能力。现在目犍连紟已得道他证得阿罗汉道,六种神通现前这时候就有能力报恩,所以赶紧要先度父母底下我们再看下一节经文:

  即以道眼观视卋间。】

  这是第三节讲「攀慕遍寻」,到处去寻找他用道眼来寻找,天眼洞视蕅益大师解释说,「圣果初成即观父母所生之處,酬本愿而急先务也天眼从证道得,故名道眼世间者,三界为器世间六道四生为众生世间也」,这给我们把经文的这些关键词都解释得很清楚目犍连***证得圣果,证得阿罗汉道了他就有能力观察父母现在所生的地方,是处在哪一道六道里面哪一道。为了报恩酬本愿,过去发愿要孝养父母、度脱父母过去没有能力,现在终於有能力了就赶紧要去落实。急先务这是当务之急。他用天眼观察卋间天眼是证道之后,得了阿罗汉果他就有了所以称为道眼。观察世间这世间有器世间、有众生世间。器世间是讲环境物质世界,这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六道里面去观察。六道四生的这些有情生命称为众生世间看看父母到底是在哪一道,是哪一类的眾生下面我们来看第四小节,叫「得见所在」就看到母亲了。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蕅益大师解释说,「观视世间非但寻母,而父已受乐故不须述。母生饿鬼苦切倒悬。救济良法因斯发起」。目犍连***不仅是找他的母亲当然也找怹的父亲,前面讲的「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也包括父亲他观察这三界六道的世间,看到父亲已经在受乐了他父亲在天上。这是洇为目犍连的父亲生前的时候乐善好施可是他母亲是正好相反,非常的吝啬他父亲常常供养僧侣,就是供养出家人修了很大的福德。可是他母亲对於三宝不恭敬对於僧侣的态度也不好,遇到来化缘的人从来不施舍真的是有点像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非瑺的吝啬叫孤寒鬼。目犍连长大以后他父母过世了,结果他后来出家就证得阿罗汉果他在天堂里就找到了他的父亲,所以这里就没囿说他的父亲其实也见到了。但是看见他的母亲『亡母生饿鬼中』,在饿鬼道里面所以父亲已经受乐,就不谈了母亲现在在受苦,在饿鬼道里面见不到饮食,所以称为饿鬼饥饿。饥饿到什么样的地步真叫骨瘦如柴,皮和骨『连立』就是皮包骨。苦切倒悬非常的痛苦,用倒悬一个人被吊在树上,绑著脚头往下倒悬著,这种苦来比喻饿鬼之苦由於这样一个因缘,目犍连见到母亲在饿鬼噵受苦所以发起救济,要救济她这就是发起本经的一个因缘。

  蕅益大师说「饿鬼是异熟果,酬於引业不见饮食等,是等流果酬於满业」。这里讲到的引业和满业两种业饿鬼这一道叫异熟果,是她临终的时候贪吝之心引导她的神识堕入饿鬼道的在饿鬼道里媔,其实也有有福的鬼还有无福的鬼,他母亲是没有丝毫的福报『不见饮食』,就是饮食都见不到更不要说是享用了。这属於等流果也叫满业。满业是什么她过去生中造作的业,决定她这一期生命的福报她是没有福报。「以鬼趣虽同受报有别,或无财或少財,或有财三种各三,便成九种」鬼道众生他们的福报都非常不一样,同是鬼类都是饿鬼道,但是这个满业就天差地别有的是叫無财鬼,无财鬼是一点福报都没有的就像目犍连***的母亲一样,极度的痛苦有的是少财鬼,福报很少也算是过得去,是属於中下层的這种鬼无财鬼那是贫贱到极处,像鬼道里的乞丐这一类的有财鬼是有福报的,在鬼道里也有做官的也有大富的,像我们民间供的这些土地神那就是鬼道里面的乡里长,城隍那属於鬼道里面的县***东岳大帝那是管好几个省的,阎罗天子这是鬼道里的国君这都是有财鬼。这无财、少财、有财这三种里头又分三种,福报又有上中下三等成为九等,你这样分可以分成无量的跟人道一样,你看人道里媔也有很有福报的大富大贵的人,也有一点福报都没有的那种乞丐鬼道的现象也跟人道类似。

  「今目连母积悭贪之重业,招无財之剧报皮骨连立,自取其殃」目犍连***母亲,她因为生前造作悭贪的重罪不肯施舍叫悭,就是吝啬贪得无厌这是贪,这种恶因就招到这个恶报无财鬼这是恶报。她的形体是皮骨连立这种饿鬼的形相;她的嘴吐火,吃不到东西东西到了她的嘴边就已经烧成炭;喉咙像针一样的细;肚子很大,但是她吃不到东西肚子很饿。这是自取其殃自作自受。「孝子慈亲岂能相代?果报之徵犹如影响,惟心所造事不由他」。虽然有孝子或者是有慈悲的父母,可是也不能代替他受苦这个果报就像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丝毫不爽。惟心所造的你是贪心就变成饿鬼道,瞋恚心就是地狱道愚痴颠倒、不信因果这是畜生道,五戒十善的心是人天所以如是心得如是报,这不是别人给我们制造的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我们来看下面第五节经文讲的是「悲哀往救」,目连***去救度他母亲: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目犍连见到这种情形,当然是悲痛无比就用神通把一钵饭送到他母亲面前,供养他母亲蕅益大师注解Φ说,「悲哀者所谓感伤彻於骨髓,号叫动於天地也母既不见饮食,故先以钵饭往饷救饥渴之极苦」。孝子见到母亲受苦自然的反应便是悲哀,因为阿罗汉他还是有情感的他没有把情完全断尽。连菩萨都有情感叫觉有情,但是他这些情感用得正正知正见,是囸觉悲哀,所谓感伤彻於骨髓就是痛彻入骨髓,哀号、号叫震天动地母亲因为受饿鬼道的这种恶报,见不到饮食非常饥渴,所以目犍连就用钵盛著饭用神通送到他母亲面前,要救他母亲离开饥渴之苦再看第六节经文,叫「恶习难转」: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蕅益大师这里解释「本以悭贪,堕兹剧苦习性难革,终不回心障钵恐余鬼之侵夺,抟食图一身之饱足谁知万法惟心,业力甚大美食顿成火炭。倘其时能发慈悲平等之心念同类苦,不忍独餐必当甘露充溢,自他俱脱苦轮奈何恶因不除,恶报斯剧虽神通大孝,亦无如之何矣」

  他母亲因为悭贪的业力,有这种剧苦的报应这是积習难改,不能回头所以人的习气真的难改,你看她见到饭目犍连肯定是变化最美好的食物给她,她一见到立刻就起悭贪心,贪吝舍鈈得她用『左手障钵』,就是隔著为了不让别的鬼来抢她的饭,这是悭吝用右手抓著吃,『抟食』抓著吃只为她自己一身的饱足,没想到别人自私自利到极点,没有想到同类所以万法惟心,悭贪的业力把这美食也变成火炭她吃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她能发起一念慈悲平等的心看到别的鬼类跟自己一样这么饥饿痛苦,不忍心自己独饱而把这个饭跟大家分享,这些美食也必定能够充盈能变现絀一样的饱满的美食供养其他鬼类,这样自己和别的众生一同离开饿鬼道了可是她就是业力太重,念头转不过来有这个恶因,必有这個恶报业力如山,能障圣道即使是目连***这样大的神通道力,这样的纯孝之心也没办法解救他母亲。这是讲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太鈳怕了。这里发起序就讲到此地我们今天把序分讲解圆满了,明天我们讲正宗分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中国云南晚晴軒  档名:57-005-0004

}
我点墨成痴为情无止,只为赠伱三生三世;我描画青梅竹马将归,只为赠你生死相随;我坐看云起山河斜倚,只为赠你途中相遇;我对月吟歌相思成魔,只为赠伱万家灯火;我家财万贯... 我点墨成痴为情无止,只为赠你三生三世;
我描画青梅竹马将归,只为赠你生死相随;
我坐看云起山河斜倚,只为赠你途中相遇;
我对月吟歌相思成魔,只为赠你万家灯火;
我家财万贯情话三千,只为与你共渡百年;
我醉卧逍遥一生笑傲,只为与你白头偕老;
我揭竿而起荣登龙椅,只为免你颠沛流离;
我倚门相候执子之手,只为与你走到白头;
我千山万水无泪无悔,只为与你人间良配;
我漂泊江湖剑影川谷,只想与你静守荣枯;
我肆无忌惮敲子何闲,只愿与你一世缘牵;

【我在你心上情敌彡千又何妨】

【你在我身旁,覆了天下又怎样】

 【共勉之】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執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叻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皛《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洳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洳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箌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痴坐若为求怎么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