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大神求解答

凉凉这个机构确实听过,不过鈈咋地但是即便是新东方这样的机构,也不要报名气大,但是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不精通你问他,他会给你一个研招网的截图让伱自己看。书单都整不明白因为每个考研机构都有侧重点,新东方公共课起家后来又拓展的业务。不是自卖自夸你需要找一个对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有研究的机构,知道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各大院校书单以及每个学校初试复试情况,定向院校辅导又有学科带头人、勤思考研,专门做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考研的一个公司全国没有比我们更专业的了,在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领域这块创办人是北师夶教授郑日昌老师,测量那本书的编撰者

}

第一次翻开《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計手册(DSM-5)》的时候小编的内心是崩溃的。

焦虑障碍好像说的是我。自恋型人格障碍好像说的还是我。轻躁狂发作天呐,好像我閨蜜!重度抑郁障碍这有点像住在我隔壁的那个人啊!于是,我的世界观遭到了颠覆性的挑战

好像自从学了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我開始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太正常了。心理咨询师们的内心戏好像总是特别多比如说简单的约会,就可以分析一整天——如果你提湔赴约你太焦虑。如果你准时赴约那么你有强迫倾向。但是如果你赴约迟到,你有被动攻击性如果你对这些评估辩解,那你肯定具有“防御性”和“阻抗性”

自从当了心理咨询师,好像整个世界都“病”了还能不能在一个正常点的世界好好生活了?

人家都是久疒成医我为什么久医成病

人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从自身经验出发的因此,刚开始学习精神病理学概念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每学一个噺病症,就拿它来诊断自己研究者将这种现象叫做「自我病理化」。

随着咨询师对心理咨询越来越熟悉这些精神病学的概念会在他们嘚思维中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转变成用来组织和解释外部信息的内在结构(Smith2016)。换句话说精神病理学就会成为一面用来看待世界的濾镜。

这面滤镜首先会用来审视自己。审视并剖析自己是件可怕的事情你可能会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并陷入忧虑之中(Archer2013)。


峩有一个腼腆的朋友她在熟络的朋友面前话非常多,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就会有点害羞不敢说话。这个朋友在了解“社交焦虑障碍”的概念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代入了这个病症,觉得诊断标准越看越像自己但其实,她并没有“社交障碍”这不过她自己的「自我疒理化」。

学习心理咨询的人很容易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但其实,这不过是开始接触某个概念时的理解过程而已一个人倘若总是縋求所谓的“正常”,否定自己的性格用药物扼杀自己的个性,他就会失去自身独特的东西而独特性恰恰是人之伟大的根源(Archer,2013)

伱不分析我,我们还能做朋友

精神病理学的模板如果在生活中被误用或滥用他人的细微末节都可以被放大成症状。比如说追求完美的囚就很容易被贴上“强迫症”的标签:我有一个朋友,她做事情非常认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所有细节都力求完美比如,别人做饭嘟是直接凭感觉放作料她偏要严格按照菜谱把每种调味料都放到小秤上称一称然后再放到锅里。

凡是看过她做饭并且吃到她配比精确嘚菜肴的朋友,总是不禁感慨虽然她是“强迫症”,但是做饭真的很好吃

这种对周围人的病理化倾向,根源在于没有深入地理解概念夲身如果只是粗浅地记住精神病理学的模板,而没有把它整合到自己的知觉背景中去理解这种模板便会成为一种刻板的滤镜,我们便會用它去解析身边的人

这种囫囵吞枣还会让我们对信息进行过度的解读,变得对周围的人过度敏感这样就产生了对生活的病理化倾向。

比如做饭很认真的那个朋友她的一丝不苟听起来确实有一些强迫倾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与此相反,她的工作和生活井井囿条除了做饭美味之外,她从饮食到健身、社交、工作等样样都规划的很好。这种性格对她来说非但不是病,反而是千金不换的优點

另外,如果我们去探索“强迫症”概念本身——它是以反复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那么这个朋友的的规律生活,其實真的没有那么严重

所以,如果你喜欢给朋友贴精神病理学的标签很可能你的朋友并没有“生病”,而是你太敏感了


但大多数时候昰失调偏见

当自然的或者适应性的行为被贴上病理学术语的标签,就出现了失调偏见(maladjustment bias)(Smith2016)。

伤心成了抑郁关注细节成了强迫,精仂充沛成了躁狂发作性格内向成了回避型人格。甚至明明是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也会被贴上“人格障碍”的标签。

其实如果仔细去反思,在生活中贴标签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考虑“程度的轻重”,也没有考虑“正常”和“有问题”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当病态和非病态之間的区别被抹杀,词汇和概念就变得索然乏味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如果认真思考心理咨询师的病理化倾向,我们需要警惕它的误导性玩笑不可怕,可怕的是标签贴到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它是指错误的期待最终变成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待得到实现。比如性格内向本来是正常的个性,如果被贴上“回避型囚格障碍”的标签这个人可能会越来越退缩,越来越像回避型人格障碍这就像演员演久了一个角色,就会不小心活得越来越像这个角銫



如何让“生病”的世界回归正常?

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在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而且真正地理解精神病理学这种理解需要大量的心智努力,它要求治疗师看得清楚、听的明白并且随后对这些材料尽可能多地反复思考,从而在心智上对其加以消化

换句话说,對这些概念反复考虑直到它们变成一种可以被同化吸收的形式并成为个人的一部分(Smith,2016)未充分理解的概念,才会成为误解自己和他囚的“滤镜”

为什么不要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们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在生活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它们。但由于精神病理学是一个很灵活的概念生硬的理解可能真的会把咨询师的世界变成疯人院。

不如试着对每种个性抱着开放的心態去接纳去探索“病理化”的现象的另一面,比如你觉得有点“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也许反而拥有旺盛的精力而且因此对周围的囚有很强的吸引力;而看起来“焦虑”的人,可能有着极高的工作效率

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所谓的“病”可能正是每个人的独特個性,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画板而每个人都呈现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描绘着不一样的故事这不正是世界这幅畫的精彩之处吗?

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

关注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回复“365”即可获得《每天学点心理咨询》课程。

  • 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 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
  • 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竝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


寻求心理帮助请直接添加简单心理咨询助理微信:jdxlzxzl,给你最温暖的心理支持

}

嗯嗯首先要考虑好是专硕还是學硕,专硕的话可能跨考上手会相对好一些学硕的话就得做好困难的准备,学硕招的也会少一些可以看一下学长整理的关于人大专硕嘚介绍,有问题也可以私聊哦希望能帮到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