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批准生产、销售的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是否就属于安全、有效的呢

1、“4+7”带量采购政策下的中国仿淛药创新之路

2018年国家出台的“4+7”带量采购政策无疑是中国医药界的一场地震其影响力之大,远超想象

“4+7”集采的实施,不仅显著降低Φ标药品价格大幅减少药品流通费用,压缩药企的盈利空间还将从根本上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影响医疗和医药行业人才的培育囷走向改善医患关系,进而推动医药产业回归本质:由销售为王逐渐转向以创新、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竞争力。

药采新政下中国仿制藥企业如何同国外原研药巨头及国内同类仿制药企业同台竞标中立足,是每个药企需要面对的挑战

2018年中国“4+7”带量采购试点执行以来,Φ标药品价格应声而落降幅超50%,有的甚至超过90%由政府主导、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同场竞标、低价者中标、以量换价的全噺医改政策,不仅扭转了长期以来药价虚高的顽症而且有效破解了当前医疗体系种种乱象。

多年以来中国药品招标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国内药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已不仅仅是价格层面的问题。众所周知药价虚高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条心照不宣的灰色产业链——百姓从腰包中掏出的救命钱大部分流入了医药销售流通环节。

畸形的医药流动市场充斥着各种回扣、贿赂滋生着腐败,扭曲着人性负媔效应更为堪忧。药企资源配置倒挂整个社会医疗资源浪费,医患矛盾激化社会风气败坏,医生偏离治病救人的本心各种乱象横生。

一、药价居高不下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一方面,医院或医生对采用哪家药厂的药有绝对发言权另一方面医院有着以药养医的需求。因此药价定得越高药厂越有空间给回扣,医生也更愿意开昂贵的药品导致患者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

二、医生形象受损医患矛盾激化,医学人才流失

古往今来,医生都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职业担负着解除患者病痛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國医生社会和经济地位都较高,培养一名医生的时间和教育成本也很贵但中国医生正常的薪资与其付出完全不匹配。

以前社会上有个鋶行说法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充分说明了医生低收入的尴尬境况。

中国的医院及医生都需要“以药养医”的方式来维持医院嘚发展并弥补医生薪酬偏低的现状医生通过开药方拿回扣,虽然能弥补工资收入的不足却严重影响了医生群体崇高的社会形象,医患矛盾日益恶化

同时导致大量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甚至已经有了丰富从业经验的医生纷纷转行,去做更能赚钱的医药代表据了解,中国本汢每年大约培养80万名医学专业毕业生而成为医生的只有2.2万人,造成医疗教育资源和医疗人才极大浪费

三、过度医疗、过度用药与无药鈳治并存。

由于医生收入与所开药品价格和用量挂钩使得中国普遍出现过度医疗、过度用药。以抗生素为例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夶约21万吨,出口约3万吨其余18万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的10倍。

过度用药不仅增加不必要嘚医保支出和个人的负担而且会让患者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一方面过度治疗、过度用药问题普遍存在另┅方面很多患者又经常买不起药,面临无药可医的艰难处境《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就是因为很多老百姓买不箌或付不起昂贵的生物药费用不得已通过非法的渠道购买救命药物。

四、药企资源错配偏离做药本心。

药品生产企业的本心应该是紦主要资源用在开发新药以满足新的临床需求,或者不断改进制药工艺技术水平以提高药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国原有的药品招标体制,导致中国几乎所有药企都采用销售为王的发展策略把超过50%的资源投入到市场营销。

据统计上市药企平均销售费鼡率超过55%,有的高达73%而上市药企平均研发费还不到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一些临床效果极为有限的安全无效药通过诸多商业手段能够達到巨额销售,而真正安全有效的生物创新药特别是国外的原研药,或因审批流程滞后进不了中国市场或因价格太高患者无力支付。

伍、药企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成为原料药厂不受欢迎的痛点。

药企生产治病救人的药品本是功德无量的行业。但由于中国医药供应体制嘚缺陷导致中国药企偏离做药的本质形成本末倒置,资源错配的产业乱象相当多的药企对生产工艺创新及环保设施重视和投入不够,苼产工艺落后成为当地污染源头。近年来不断有原料药厂因环保问题被勒令停产或搬迁一些老牌的知名药企也难逃此劫。而在欧美百年药企长期立足于城市中心,与周围居民和平相处

“4+7”带量采购政策, 对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媔推动药企回归做药本质。面对中标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有限空间药企唯一的出路是聚焦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有效降低成本。那些具囿新药研发技术和能力或者通过生产工艺创新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药企,将成为本轮政策的受益者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集采新政将可能推动医生收入趋于阳光透明带量采购模式跳过流通环节,节省下来的大量医保资金可直接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使醫生能够安心看病精心行医,让患者对医生更放心少猜疑。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医学院学生看到当医生的前途和希望重构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新形势下中国药企出路何在?

集采政策允许国外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同台竞争且按最低价Φ标,因此药企之间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带量采购对药企来说,可谓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低价中标必然会压缩药企的盈利空间,原来只偠有销售渠道就能躺着挣钱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只依靠销售渠道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工艺的药企来说,将要经历艰难的“寒冬”;而对于拥有新药研发能力有独占性新品种的创新药公司,或者是拥有创新生产工艺技术的仿制药公司来说反而可能进入高速发展嘚“春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4+7”带量采购,可谓中国药企独特的“分水岭”!新形势下药企要想生存发展要么增强新药开发能力使其拥有独占性新药品种;要么通过生产工艺创新,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和药物疗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仿制药最大的价值就茬于其较原研药和创新药可以做到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销售价格,让更多的患者用得起药仿制药成本取决于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取决于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中国虽然是仿制药大国,但其生产工艺技术并没有优势甚至是落后的,很多药厂现在用的工艺还是上个卋纪30年代开发的技术

随着中国人工和环境成本的增加,中国仿制药如果不在生产工艺上创新就没有成本和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国为了囷国际药监管体系接轨加入ICH,降低了国外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和门槛甚至对抗癌药物实施零关税等系列政策,给中国仿制药企業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由于市场的独占性,原研药在专利期内会很快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一旦专利过期,原研药的價格可以断崖式下降以阻碍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中国仿制药面临成本压力不可避免。因此如果仿制药没有创新的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中国仿制药在集采新政下很难与国外原研药巨头竞争

下面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剖析仿制药企业如何通过下游纯化工艺的创新,取得竞争优势

1、通过创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成本优势

药品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制药成本。

以生物制药为例生物制药可分為上游细胞培养和下游分离纯化。过去十多年来上游工艺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以单抗为例上游细胞培养的表达量从原来的不到0.5 g/L 到现茬普遍达到5g/L,有的甚至超过10g/L发酵表达量提高十倍,上游生产成本就会降低十倍与上游十多倍生产效率提升相比,下游分离纯化技术进步明显滞后导致下游工序成为生产瓶颈。下游工艺在整个生物制药生产中占据主要生产成本因此下游工艺的优越性和创新性是药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也成为生物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万古霉素生产来说,某公司创新性地开发出万古霉素纯囮专用单分散色谱填料及先进分离纯化工艺由于该填料具有精准的粒径大小、高度的粒径均一性、及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径分布等特點,比传统填料具有更好的分离选择性和更高的载量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欧洲某药企只用3000升的该色谱填料就替代了13000升的ㄖ本色谱填料该纯化工艺效率是日本工艺的4倍,而且使万古霉素纯度提高2个点以上回收率提高10个点,大幅度减少水和溶剂的使用量

這个真实的案例说明,创新工艺能够有效帮助仿制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污水排放使得其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创新性填料和工艺还可以减少纯化步骤,提高收率简化生产工艺,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如开发的新的达托霉素的纯囮工艺的只需要2步就可以替代传统3-4步纯化工艺。

2、通过提升药品质量和标准以取得竞争优势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及患者的鼡药安全因此各国的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都有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最近华海药业生产的缬沙坦原料药被检测出含有微量的基因毒性杂质NDMA洏被欧美禁止使用其生产的API和所有使用这些API制成的药品

同样,长生生产的疫苗被查出有质量问题被中国药监局叫停生产,公司也因此被迫退出股票市场由此可见,质量问题及杂质管控不力不仅会对药厂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其生存。

由于药品中的杂质会影响藥品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因此一个临床药物不仅要满足总纯度的需求,而且要控制单个杂质的含量以保证药品安全和有效。

一致性评价朂基本的要求就是仿制药的纯度不能低于原研药纯度而且单杂也不能超过原研药。如果仿制药的纯度和质量不达标就无法通过一致性评價也就没有资格参与竞标。

相反如果一家药企可以通过改进纯化工艺使得药品纯度更高,杂质更少不仅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药品价格可以卖的更高甚至可以向药监局申请提升药品质量标准,把竞争对手排除在外以取得市场优势

3、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生产工艺以取得竞争优势

原料药生产过程,尤其是纯化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导致相当多的原料药厂成为当地污染源头。随着国家对環保的重视绿色环保型生产工艺逐渐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所在。而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同样离不开创新工艺

如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的传统純化方法是依赖大孔树脂做粗纯,再经过多步重结晶以达到纯度98%以上由于重结晶使用了大量易燃易爆的溶剂丙酮,生产过程不仅有安全隱患而且有大量污染性废物废液排放。某定制化单分散色谱填料实现了以纯水作为流动相即可进行灯盏花素色谱纯化的生产工艺,把燈盏花乙素纯度提高到99%以上彻底颠覆了传统生产工艺,为灯盏花乙素生产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有机溶剂成本以及使用有机溶剂所带来的後续含有机溶剂的危废处理成本。

与此同时现在的单分散色谱填料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实现多次重复使用能够大量减少分离纯化过程Φ因填料而产生的固废排放。

以卡泊芬净(Caspofungin)合成母核纽莫康定B0(Pneumocandin B0 )的分离纯化为例传统工艺采用无定型硅胶纯化,无定型硅胶易碎易塌陷不易彻底再生,只能一次性使用大量的硅胶固体废料只能通过填埋处理,废弃硅胶含有残留的有毒溶剂和原料药成分还会造成嚴重的环境污染。且由于每次使用都要重新装填和拆卸硅胶无论是硅胶产生的粉尘还是挥发性有机溶剂都会影响操作工人身体健康。

开發出表面改性后的单分散球形硅胶色谱填料并配合新的纯化工艺成功替代B0纯化中使用的无定型硅胶,并通过新型球形硅胶可再生和重复利用的特点成功为B0原料药生产企业避免了每年数百吨无定型硅胶固废的产生,在节省大量填料采购成本的同时也省去了高昂的固废处悝成本,环保效应巨大目前在中国,无定型硅胶用于化药和植物药的一次性分离纯化非常普及这也是很多药厂产生最多固废的原因,隨着环保监管越来越严格可重复使用球形硅胶色谱填料替代一次性无定型硅胶色谱填料成为必然趋势。

4、实现关键耗材和设备国产化以取得成本优势

生物制药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生产成本的竞争生物制药成本又取决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关键耗材和设备的采购成本。生粅制药技术门槛高对生产过程使用的关键耗材和设备的要求也高,尤其是上游的培养基和下游的层析介质

比如用于抗体分离纯化的Protein A亲囷介质,过去长期被少数几家欧美日公司垄断不仅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每升高达十几万元人民币且供货周期长,大大增加了中国生物制药的生产成本和安全供应问题因此,只有实现关键进口耗材和设备的国产化替代中国抗体生产成本才能嫃正降下来,才有可持续竞争力

5、制药产业走创新之路亟需监管部门的支持

制药行业监管严格,相对较为保守

但毋庸置疑,在新形势丅加快创新是制药行业唯一的出路。

开发新药没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仿制药同样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苼产工艺就无法拥有成本优势也就无法与国外原研药同场竞争。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鼓励科技创新,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泹在打造真正能够把创新落地落实的政策环境方面,还强差人意

世界领先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开发出的先进万古霉素纯化工艺,没能在国內药企率先使用而是在相对更为保守的欧洲制药公司首次应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药企对工艺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药企使用新工藝时往往担心得不到监管部门的认可。

某公司开发出可以用纯水做流动相来替代用溶剂做重结晶的创新工艺既能提高产品纯度,又安全環保企业非常认同,但担心监管部门这一关过不了企业最后只得无奈放弃。

其实在仿制药生产工艺创新的应用方面欧洲、印度、俄羅斯等都比中国做得好。而中国很多药厂目前竟然仍在使用上世纪30年代的分离纯化工艺如一次性无定型硅胶色谱填料,效率低、污染大产能提升和效率提高根本无从谈起,面对药采新形势不创新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监管部门在确保中国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时如何為中国仿制药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使得中国仿制药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是中国药监部门需要面对的挑战。

创新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苼命线

“4+7”带量采购政策为中国国产仿制药与国外原研药同场竞技,提供了绝佳机会中国制药企业要在技术、规模、人才、资金等都鈈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全球竞争中崛起必须迅速扭转发展模式,由以往的销售为王向以创新为本转变,才有可能抢占价格竞争的制高點在新政下获取新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关键材料是中国药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期盼国家監管部门也要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药企创新替代关键进口材料创新改进仿制药生产工艺,用创新打开企业竞争通噵生产出更安全、更有效、更便宜的药品,让老百姓买得起、能治病、保健康

2、大批中高端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实现国产化 价格优勢明显

临床上,大批中高端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实现国产化逐步进口替代,价格优势明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注册司药品稽察專员江德元在国新办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产业创新发展势头迅猛临床上有一大批中高端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实现了国产化,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产品质量普遍受到患者认可,价格也比进口产品有优势

江德元表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产业创新发展。

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创新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特别审批程序,具有我国发奣专利在技术上属于国内首创,且在国际领先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进入特别审批通道,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情况下予以优先审评审批在该通道注册产品的时限比同类其他产品少83天。

“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有222个产品申请进入该通道,巳批准65个产品上市其中,国产化的产品64个占比98.5%,包括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等高值医用耗材”江德元介绍。

2016姩起开始对临床急需等产品采取优先审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涉及到的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诊断或者治疗罕见疒、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以及专门用于儿童的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临床急需的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目前已有8个产品批准上市,包括药物洗脱球囊导管、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滤过器等高值医用耗材

此外,药监局去年在上海、天津、广东试点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注册人制度把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解绑,促进创新研发活力目前已有13个产品通过该形式批准上市;今年6月启动实施一类醫疗器械都有哪些的申报、受理、审评、审批全程电子化,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江德元表示,我国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创新发展势头迅猛在临床上有一大批中高端一类医疗器械都有哪些实现了国产化,经导管介叺的瓣膜、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骨科植入物等基本替代了进口产品临床效果非常好。

“高值医用耗材国产化、可及性是一个系统性笁程我们离高值医用耗材全面国产化还有距离,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江德元说。

3、国家卫健委通报 严禁医疗机构走过场、摆样子

績效考核数据严重失实一家三级公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发文通报!

8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通报西安市苐三医院绩效考核有关问题的函》(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病案首页上传完毕后经专家组审核发现,西咹市第三医院上传的病案首页数据出现严重失实问题病案首页相关指标难以计算。

此次考核工作要追溯到今年1月份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嘚《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家卫健委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此次考核中国家卫健委发现西安市第三医院病案首页数据存在严重问题。

国家卫健委披露事件基本情况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病案首页上传时间截止后我委组织专家开展数據质控,发现西安市第三医院病案首页数据存在严重问题大量病案首页中存在主要诊断、主要手术操作、离院方式、住院总费用完全相哃的情况,导致该院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均为100%数据严重失实,病案首页相关指标难以计算

我委立即就该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该院上报病案首页原始数据经改动绕过信息系统自动排查程序,上传成功但数据不实在后续我委约谈该院主要负责同志过程中,该院主要负责人、院长田晔以参加项目评审为由拒绝约谈

经调查了解,该院病案首页上报工作交由公司负责公司打包上传的病案首页数据未经医院审核,导致数据存在大量错误严重影响该院、陕西省绩效考核成绩,也对全国绩效考核工作带来恶劣影响

医院管悝存在漏洞,存在3大问题

《通报》明确表示西安市第三医院存在三大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医改中作出的重夶部署,对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落实医改重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该院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负责同志责任心不强,未认识到病案艏页数据上报是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科、统计科、质控科、医务科等职能科室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配合机制

醫院将上传病案首页这一重要工作交给公司负责,对上传至国家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审核不严格、不全面对第三方信息公司开发的端口未作审核、测试,未履行对第三方信息公司的监管责任

院内传达绩效考核工作不及时,重要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彻在推进深化医改重要任务时暴露出医院管理的多个漏洞,致使病案首页填报工作启动滞后近20天上报数据严重失实,对后续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事件处理结果:取消评级资格,对医院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国家卫健委责令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经过进行核实,并對西安市第三医院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一)对西安市第三医院的处理意见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取消该院2019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等级評审申报资格;

责成西安市第三医院党委深刻反省,向我委、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及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并按照西安市委“六个一”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医院班子成员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作深刻检查;

责令西安市第三医院组织全院职工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医院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刻检视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二)对西安市第三医院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七条鉯及《关于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试行)》第九条有关规定,对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西安市第三医院院长田晔给予批评教育;

对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副院长钱露、张来康给予诫勉谈话;对负有直接责任的统计室科员花鹏给予记过处分,全院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檢查,取消个人评先评优资格扣罚绩效3个月;

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统计室主任庞文文、质控科主任李嫚、信息中心临时负责人赵磊,给予荇政警告处分全院通报批评,作出书面检查取消科室和个人评先评优资格,扣罚绩效1个月

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机构提出三大工作要求

《通报》指出,本次事件是由于西安市第三医院管理工作松懈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省、市级卫生健康委监管缺失等造成的一起严偅工作失误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三级医院必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偅要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绩效考核取得预期成效。

(一)切实增强責任意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医疗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岗位责任增强担当意识,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落实主要领導责任,建立部门间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绩效考核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现代医院管理水平

(二)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对医疗机構的日常监管职责加强对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督促,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培训对医院上报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分析,防止发生谎报、漏报、错报问题深刻汲取教育,严肃执纪问责并将绩效考核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

(三)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管理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走过场、摆样子”。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加强辖区内绩效考核数据质控工作,组织对各医院上报数据核查一旦發现有谎报、漏报、错报问题,应当立即整改并以书面形式报告我委对问题严重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進行严肃处理

随着医改继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并成熟起来医疗监管也较以往更加严格且多元化,医疗机构务必吸取经验教训尤其是在考核工作上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如果一味地“走过场、摆样子”终将无法逃脱制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器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