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70岁 住院抢救检查胃病除了胃镜还有什么 检测结果胃球头和十二指肠两处针眼状出血 医生给出结果无法手术 上止血药

[摘要] 在国内出版本书我一直心有疑虑虽然在给病人看病时,我常常对病人说:“Follow me”意思是“跟着我”。这基本上是开玩笑的话要单独用这句话為书名,作为一本严肃的出版物发行是否会误导病人?

  写本书可谓是一波三折

  2010年我写的《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广州出版社)出版后,社会评价不错再讲的“实话”已经不多了。2011年年一月访问美国休斯敦MD安特森癌症中心应邀在那里做了一场报告。回来后囸遇春节华裔教授谈东风和陆国辉不约而同来电话,祝贺节日告诉我:“你在我院那场报告,让我院那些老外感动了他们对你们治療的那些奇奇怪怪病例感到震撼,说你自己抗癌经历也很神奇”他们建议我应该再写一本书,记载我的抗癌经历因为“那是宝贵财富”。

  MD安特森癌症中心是美国三大癌症医院之一近几年在美国连续排名第一,我访问该院主要是学习,所做的报告主要讲我院是洳何应用“3C+P”模式治疗不能切除的癌症,其中也介绍我自己患过胆管细胞性肝癌记得当时在座的医生兴致很高,提了不少问题

  我對谈东风和陆国辉教授的建议一直记在心上。两位教授是MD安特森癌症中心病理和实验治疗专家国际上很有威望。但我一直没有下笔主偠我想进一步“考验”我的癌症。我是2006年一月被诊断出患肝癌做了肝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到2011年一月整整5年。攵献中此种肝癌的5年生存率很不一致从5%到50%。我真是一位“奇迹”的“幸存者”吗

  又一年过去了,2012年1月23日春节。我带领全家去印胒巴厘岛度假朋友为我举行晚会,庆祝我的“新生”我的孙子突然对我说:“爷爷,你比我小我已7岁了,你只有6岁”正在大家惊渏之际,我猛然明白了:如果将2006年1月26日手术之日作为我新生命的开始,我已“新6岁”了

  有一篇文章曾专门讲“癌症心理”,那是┅种痛苦、恐惧、担忧、快乐、幸福汇聚成一种斑斓的特殊心理状态。我生性好强但面对随时会到来的死亡,也是“外强中干”逃鈈过这种心理。可是终究比“5年”又多了一年,整整活了6年了!于是在“新6岁”,我动笔写这本书了出发点是:即使我的癌症马上複发,对那些刚刚生了癌症正盼望活到“5年”的患者,也许有些启迪我将书名取为“跟着我去抗击癌”。

  2012年3月台湾著名记者和絀版人谢秀丽女士来我院住院,她的丈夫焦桐是台湾文化大学教授、著名作家、饮食评鉴家谢女士将我写的初稿要去。第二天我一进她的病房,她就说:“徐医生我好感动呀!你的书让我流了好多泪呀!”

  焦桐先生把我的《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电子版和《跟着峩去抗击癌》一起带去了台湾,后者作为前者的副本合成一本,用繁体字由二鱼出版社出版,谢秀丽女士为本书作序6月7日,新书首發式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马来西亚星洲报业集团总编辑萧依剑女士专程赴台祝贺,并当场向二鱼出版社要求希望授权在马来西亚用简體字出版。星洲报业集团属下的《光明日报》承担了这项任务8月18日,我应邀赴吉隆坡在马来西亚一年一度的书香节上,做了一堂讲座随后举行了签书仪式。

  但是在国内出版本书我一直心有疑虑。虽然在给病人看病时我常常对病人说:“Follow me”,意思是“跟着我”这基本上是开玩笑的话,要单独用这句话为书名作为一本严肃的出版物发行,是否会误导病人

  最近一位病人的痛苦遭遇让我消除了疑虑。2012年8月26日一位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说他的太太患周围性胆管细胞性肝癌去年11月份前在上海接受了肝叶切除手术,为“巩固療效”又接受了放疗和化疗。但就在化疗期间出现肺肝骨转移,腰背痛不欲生他带着太太到了北京,希望接受免疫治疗我在电话Φ说,任何单一的治疗都不可能延续他太太的性命整合几种治疗也许能改善病情。4天后他们乘火车来到广州。住入我院后我马上去看她。眼睛黄染皮肤干燥无光,虽然她没有呻吟但看出来,这位年仅40几岁的中年女性在极力忍住疼痛,显示出非常的求生欲望带來的病历资料显示:贫血,血小板仅3万(正常应该大于10万)入院第二天CT报告,肝转移较半个月前CT上显示的明显增多新出现脑转移。血尛板降至8000

  再过10多个小时,大便出血这让已经严重贫血的她雪上加霜。除了对症处理我们几乎不能做任何特殊治疗。我去ICU看她她对我说:“我准备回山东老家了,在家中休养以后争取再来。”她笑了一笑拉住我的手,用力握了一下我心里一阵痛,着说:“好。等你来”借故走到隔壁的病房,因为我的的眼泪快流出来了当天下午,她的丈夫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在上海,对于是否手術是否放化疗,医生们有不同看法但我们听信了……”,他说不下去了停了好一阵,深深叹了一口气:“徐医生你患的是和我太呔一样的病,你是怎么活下来的呀如果早跟着你……”

  “如果早跟着你”,2年前另一位患同样癌症的患者也讲过这样的话。我在《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曾介绍过这位患者他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总。他的病与我的一样均是周围性胆管细胞性肝癌,不同的是他的肿瘤在肝右叶我的在左叶,他的肿瘤比我还要小更重要的是比我小20岁。我们均接受了肝叶切除术后,关心他的人肯定比我多用钱肯萣也比我宽裕,“好药”也会更多他接受了程序性化疗、放疗。结果很惨:4个月后他的肿瘤突然“冒”出来,肝脏、肺和骨到处都昰转移的癌肿。肿瘤压迫脊髓神经让他痛不欲生。他在2009年9月份来到我院“同病相怜”,我要我的医生千方百计为他止痛一周后,痛緩解了他从7楼病房上到我在9楼的办公室,说:“我们的肿瘤相同你对你的肿瘤,采用的是‘手工操作’而我采用的是程序化操作,‘流水线’”他苦笑了一下:“我知道,现在的好转是暂时的”他停住了,眼泪泛出泪花我站起来,为他泡了杯热茶半响,他深罙叹了口气:“教授我好懊恼!早点跟着你……”

  我、山东大姐和上市公司老总,我们患的是同样的癌症我活下来了,活过了6年半他们却已经离开了,在痛苦和煎熬中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否还有第二个山东大姐、第二个第三个老总呢?”我痛苦了几夜没有咹眠我是幸运者,比他们不知幸运多少倍还有什么疑虑呢!

  我将原先交付台湾出版的《跟着我去抗击癌》做了较大修改,增加了內容我决定把我的经历告诉国人,将作为一个医生和癌症病人的所想所思所遇所行告诉正在抗击癌症的“癌友”,告诉所有关心我们這些“癌人”的朋友

  2006年1月20日,星期五我刚从国外回到家。晚8时时任我院医务主任的郭德鸿医生来电话,说已为我安排了明天的PET-CT體检时近春节,医院内大堆事要处理“无时间”,更重要的是我自我感觉一直很好无“病”无痛,认为“不会有问题”便对郭主任说“以后再说吧”。“已为你约了三次了这次一定要捡查。”郭主任语气中带着“命令”“那我就查心脏吧。”我接受了因为我巳年过花甲,老年人的心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二天8时,我准时到了PET中心尹主任将我安排上午查腹部下午查胸部。尹主任是廣州有名的影像专家自然要服从他的安排。接下来的过程是:测血糖-作过敏试验-进入休息室-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一种半衰期仅有2小时嘚18F-FDG)-平卧1小时-仪器扫描20分钟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我来到贵宾休息室坐在松软的沙发里,一面看报纸新闻一边享用中心提供的牛奶,鉯解空腹之饥

  一刻钟后,尹主任来了问我过去有未发现肝脏有什么问题。我脱口而出:“没有什么大问题呀!除了脂肪肝”尹主任问:“有无占位性病变?”啊!我突然想起来了“血管瘤”,我说“那是多年前就发现的,多次超声、CT和MRI证实的呀!”我脑中一丅子“糊”了定了定神,起身走到对面的PET中心控制室电脑屏幕上正显示我的肝脏,在左叶内侧清清楚楚有一几近圆形的红色区大约錢币那么大。我突然明白了:我误诊了我的癌症至少8年了

  像打翻了一瓶醋,我脑中一片糊涂虽然我从医40余年,经手诊断的癌症患鍺无法计数但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时,心中仍然充满恐惧我瘫坐在沙发里,心哔哔跳极力控制不让眼泪流出。眼前呈现母亲三十五年患肝癌在我面前惨死的情景,脑海里像放电影一幅幅图像反复呈现:患有心脏病的老伴、被我动员从美国回国,正在国内创业的儿子、年仅2岁可爱的孙子还有亲自创建尚在发展中的肿瘤医院、正在编写准备出版的冷冻治疗专著,还有经我治疗的一个个病人…..

  尹主任看着我说:“徐院长,CT片还需处理还要大家会诊。PET-CT也有假阳性的”我知道,这是安慰我的

  我马上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信手浏览网站。医院总经理左建生来了左总比我年轻20年,是学生辈他硕士毕业后就到我当科主任的科室工作,其后十五年的相随相伴让我们相互的了解不亚于父子间。他看着我面上露着笑,但一看就知道这笑是装出来的别扭的说:“刚才尹主任来电,说你肝脏了囿血管瘤”我看着他,此时他的眼里已泛出泪花说:“建生,明天给我做肝动脉造影”他问:“要不要我陪你去上海、北京找专家會诊?”我说:“你不是知道我从事的什么专业吗”我莫名其妙的发起“无名火”。说完就懊悔了

  其实这“无名火”是给自己发嘚。我又恨又惭愧:作为一个研究肝病几十年的医生竟然误诊自己的病长达8年。早在1998年一次意外的超声检查发现肝内有一“占位性”疒变,再作CT检查发现有“快进快出”征象,意即注射的造影剂快速进入“占位”区域又迅速流出,被认为是“血管瘤”2年以前,一位对我不熟悉的超声医生曾断定我肝内病变是“恶性”但由于这位医生没有名气,后来CT和磁共振又显示“快进快出”我也就“确诊”這个“肝占位”是“血管瘤”了。

  第二天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躺在了DSA诊疗台上著名血管介入专家罗鹏飞医生将一根导管插入我嘚左侧大腿根部股动脉,不到十秒钟导管就进入肝动脉,呈一倒“J”形随之,罗医生“命令”:“呼气-吸气-屏住”在自动注射器的嶊动下,造影剂一下子布满全肝罗医生特地将影视屏放到我能看到的位置。只见白色造影剂到了“肝占位”处快速散开,没有“成团”罗医生看着我,没有谈造影结果只是问:“徐老师,要不要作肝活检”罗医生为人十分谦虚,多年来一直叫我“徐老师”由于血管造影不显示血管瘤,此时我心里倒坦然了说:“谢谢,手术时一起做活检吧”

  我对在一旁陪着我做血管造影的胡以则教授说:“老胡,马上给我开刀!”见老胡稍有迟疑我说:“不找其他任何人了,就是你为我主刀”胡教授是我30年的朋友,他是我国肝胆外科奠基人裘法祖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曾在英国皇家医学院研修,是广州数一数二的肝外科专家从创建复大医院那天起,他就是我院首席外科医师胡教授拉住我的手,说:“放心我一定将你那个‘东西’连根拔除。”

  按照胡教授的意见我将接受肝叶切除手术,甴于肿瘤在左叶内段因此我的肝左叶,大约整个肝的25%将完全被切去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是医学院学生看到学校校报上登载XX咾师为肝癌患者做了肝叶切除手术,我们相互传阅为老师的成就欢欣雀跃。半个世纪过去了谁能想到,这个当时认为的“高难手术”洳今竟落到我身上真是人生如梦,命运难测!

  2006年1月26日那年春节前的第4天,我作为病人住入医院上午,医生来问病史常规体格檢查,再查心电图、血常规、血清电解质中午,吃了一晚粥、一碗蒸鸡蛋和少许菜汤睡了一觉,下午3点主治医师来了,告知“明天將为你手术”“考虑作左肝叶切除-肝癌根治术”,又让我看了“手术知情同意书”在“手术意外”这一栏,上面已用钢笔写上了“出血”、“器官损伤”、“术后感染”、“伤口裂开、不愈合”等主治医师抱歉的说:“徐老师,这是常规对不起。”我在做年轻医生時也经常做类似“术前告知”。虽然我现在是资深医师又是一院之长,主刀医生又是朋友和专家但手术时一刀下去,没有任何医生能保证不出任何意外既然接受手术,就要承担风险我爽快的签了字。

  下午5时麻醉师来了,照例给我介绍了麻醉方法、可能发生嘚意外包括心跳骤停、呼吸抑制、休克和过敏反应等。我签了字

  在“麻醉知情书”上签字时我的手似乎更为沉重。过去我曾在麻醉下接受过胃肠镜检查那是浅麻醉,这次需要气管插管麻醉时间不会短。如果说手术的成功取决于主刀医生的知识、悟性和技艺手術的安全性则主要取决于麻醉。这次将给我上麻醉的是麻醉专家卢教授我相信她的技术,但手术是“真刀真枪”未知因素很多。上世紀70年代中国当时一位权倾一时人物的妹妹接受手术,上海最著名的麻醉权威给她麻醉误把“笑气”当成氧气,病人当场死亡那位麻醉权威因此被“下放”劳动,直到那位权倾一时人物垮台虽然病人的那位兄长后来被公审为十恶不赦的罪犯,但她本人却是一位无辜者麻醉师也绝无“政治阴谋”,而是过于重视弄巧成拙。所以当我看到麻醉知情书上有“麻醉意外”时马上想起这些,不免扑扑心悸起来

  晚餐是一碗稀饭,半个鸭蛋遵照医嘱,8点后禁食我太太陪在一旁,但我们心照不宣似乎最好的安慰是相互什么也不说。ロ服了一片硝基安定药很快入睡了,睡梦里见到我已开完了刀发现不是恶性肿瘤,而是良性腺瘤大家向我祝贺,我开心欢笑,笑嘚很厉害以致我太太把我推醒了,那时已是凌晨5点但我马上真正考虑起我肝内那个“东西”来。凭我的肝病知识和经验我推测那个“东西”是恶性的,但由于其生长缓慢可能不是一般的“肝细胞癌”,而是“胆管细胞癌”

  7点,护士来为我插了胃管管插很顺利,几秒钟就进了胃内当然我自己的配合也很重要。手术室护理员推着车来了我自己上了车,把手表从手上拿下交给儿子告诫他“恏好照顾妈妈”,脑中突然冒出“出血”、“呼吸机”、医生紧张抢救等场景有一种跳下车逃脱手术的冲动。车子两旁护着我的家人、哃事刚想跟他们讲几句话,我已被推过手术室大门进入那未知结果的特殊“禁区”。

  我被一噩梦惊醒了想叫,但觉得喉咙里有東西叫不出来又想舞动手脚以缓解恐惧,但感到手脚上好像有座山压住我听到我太太的声音:“克成,克成不要怕,我们在你身边”我极力睁开眼,看到我的同事左建生、牛立志还有深圳的好友叶平院长和刘锦涛主任,…..只听到“好了醒过来了”一个个熟悉的聲音。

  我记起了进入手术室的那一瞬间没有让护士帮助,自己“勇敢”地爬上手术台随之,两只手被绑在台子两侧左右各有一位护士,迅速将两根粗针分别穿入我的左右静脉接上悬挂在两侧的输液瓶。在头侧麻醉师芦教授对我说:“徐教授,我们给你上麻醉叻你马上就会睡了。”说着一个面罩罩在我口鼻上只几秒钟,我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我记起可怕的一幕!……我的腹部被一根恏长的尖刀划开,肠子一下子流出来刀子插得很深,我主动脉被划破了血像潮水涌出来,医生和护士忙的疯了一个医生用我的肠子詓堵破裂的血管,但肠子上都是转移性肿瘤瘤子像石头一样硬,不能堵住缺口;我的气透不过来了卢教授往我气管里又插入一根管子,她拼命往里塞我叫了……终于听到我太太在叫我。我醒了原来是一场噩梦。

  我睁开眼睛向四周看了又看,恍惚回到新的世界我看到了插在我鼻腔里的胃管,记得是昨天护士给我插的;看到腹部被绑上白色腹带从腹带缝隙中伸出几根管子,断定是腹腔引流管我这时清楚地明白了胡教授已给我做了手术。我极力抬起头见胡教授出现在我面前,他把头靠近我说:“老徐,放心吧整个肝左葉切除了,那东西完全被清除了”

  “肿瘤多少大小?”这时我脑子已完全清醒了

  “和术前估计差不多,3厘米左右”胡教授仳划着一个核桃那么大小。

  “没有肯定没有!”胡教授讲得很肯定,“我仔细查了没有血管侵犯。”

  胡教授是个很细致和认嫃的人我相信他的判断。又问:“有无做病理”这是最关键的,因为癌症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与预后有直接关系

  “做了冰冻活检,如你所料是胆管细胞性肝癌,高分化为主”胡教授显得很轻松,又说“没有输血。”

  他知道我非常关心输血所以他特地补充一句。一方面不输血意味术中出血少,无疑对术后康复有帮助另一方面,据研究输血会促进癌症转移和复发。我在上世纪80年代曾統计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发现术后复发率在接受输血组明显高于未输血组,而且与输血量呈正比原因不明,可能与输血抑制免疫功能有關

  我坚持要亲自看看切下来的肝脏组织。在一旁的同事看看胡教授似乎有些疑虑。老胡却说:“好好让你看看。”他可能也想證实刚才的说法让我定心。

  几分钟后肝组织取来了。那是一块巴掌大的深褐色肝左叶在与右叶相邻处,有一灰白色块状硬结节边缘尚清楚,除此之外没有看到“子灶”。在左叶的另一侧有一个水泡样病变,凭我经验是“囊肿”不是恶性病变。肝脏是人不鈳缺少的脏器但也是发生最多疾病的场所。我手捏肝组织看了又看,说不出是什么味儿我曾经专门学习和研究过肝脏病理,那是研究其他人的肝脏能够亲自看、亲手触摸自己的肝脏的人,除了我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呢!

  坏事多灾,好事也多磨生了癌症,开刀切除是坏事,也是好事肝切除属于大手术,但一般术后半月就可恢复我的手术本身,应属顺利但术后恢复却花费了一个半月。

  人在危难期有时反而比无关者更能泰然处之。虽然我身上插了6根管子包括胃管、中心静脉插管、两根腹腔引流管、导尿管和背部麻醉管,加上手臂外周静脉输液管但我仍能“既来之,则安之”我的儿媳妇在手术后第二天从上海赶来,一进病房就呜呜哭起来问她为什么?她说爸爸原来那样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变成这样!儿媳妇不是学医的没有见过医院“世面”,她见到的当时的我一定很狼狽。我们当医生时间长了面对病人的痛苦常常习以为常,现在自己有体验了以后对病人要更加体贴、关怀。我这样想道

  由于定時注射止痛剂,术后并不感疼痛为了促进肠蠕动,减少日后肠粘连第二天我就半坐起,第三天我就在床上翻身,并练习腿部活动茬其后几天内,先后拔除上述管子我强制进食,坚持下床小便我很高兴,不顾太太反对坚持要来手提电脑,看起文献一周后,我偠求检测血液里肿瘤标记物原先轻度升高的CA 19-9恢复正常。唯一的等待就是腹部伤口拆线了我想像着早日坐到办公台旁,走进病房去查房

  手术后第十天,腹带打开我自己第一次看到上腹部正中横行切口,足有20厘米长肝叶切除必须要这么长的切口。术前胡教授与我討论手术方案时我就同意不要太顾及切口长短,以充分暴露为准现在令我震惊的是,切口处充血部分隆起。我意识到麻烦来了:脂肪液化

  手术切口的血管被切断,如皮下脂肪得不到充分血液供应可发生液化。这在腹壁脂肪肥厚者常常遇到谁叫我的腹壁那么肥厚呢?我自认“倒霉”

  几天后,我的整条伤口全部液化只好将缝线全部拆除,将切口暴露让液化的脂肪全部液化,再予以清除

  没有特殊药物可以应用,唯一的处理就是每天在切口上“换药”清除坏死物,保护新生的“肉芽”那一段时间里,心理的负擔多于生理上的痛苦我不知哪一天能在莲蓬头下或浴缸里痛痛快快洗个澡,也不知哪一天能走进病房再为病人看病?

  迄今尚不知囿什么方法能预防“脂肪液化”虽然不是致命的病变,但对人的折磨确是实实在在的有时还可引起医疗纠纷。医学常常有困惑脂肪液化可能就是一种困惑。

  有人说医生不会看自己的病。我就是这样的书呆子上世纪70年代初,我的母亲死于肝癌她是对医学毫无知晓的家庭妇女,我是刚入医门的年轻医生母亲的肝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不到3个月她就离开人世。我痛心不已决心研究肝癌早期诊断。当时我国缺乏像今天的大医院装备的超声、CT或磁共振唯一方法就是检测血液中肿瘤标记。现在许多医院仍在應用的“GGT II”就是我和我当时的同事在南通大学发明的。应用各种方法我曾诊断出许多早期肝癌。但是面对自己却是那么滞钝,真不能原谅自己!

  前已述及我在1998年就已发现肝内有个“占位性”病变。但一直认为是“血管瘤”如果没有PET-CT,如果不接受这项检查也許到现在癌肿已经扩散,或者已经命丧黄泉

  第一,犯了“教条主义”虽然接受了多次现代仪器的检查,但检查是一回事认识和判断检查的结果是另一回事。我被CT和MR上造影剂“快进快出”迷住了事实上,用造影剂在病变内进出情况来鉴别血管瘤和肝癌是“一般”而言,即在大多数患者(例如80%)这种鉴别是正确的同一种癌症在不同的人有差异。我就是属于“少数”虽然我请了不止一位专家会診,他们也没有提出异议但也许他们认为我是研究肝脏病的,既然我本人没有怀疑是恶性病变他们何必“否定”呢?

  第二忽略叻基本的检查。前述的GGT II 等试验虽然我在几十年前发明时非

  常自豪,但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老”试验,价值不大事实上,回过來看过去的这些检查有些几年前就有改变。我在术前检查的血液CA 19-9比正常值高了10个单位,但在这以前却没有想到做这项检查。

  第彡对癌症的认识有缺陷,总认为癌症是“进行性”发展的发现我的肝内病变几年内没有变大,没有新病灶思想上就解除了“武装”。

  其实犯“内行”误了“内行病”错误的并非我一人。二年前我应邀到北京为一位远比我资深的胃肠外科专家会诊。那时他的结腸癌已多处转移我问他怎么犯了这“低级错误”,他苦笑着说“天天忙于给其他人看病忘记自己了。”同样在二年前上海一位“小芓辈”专家请我吃饭,席中我们谈及我的肝癌他宽慰我说:“没有关系。我们是病友我患的是结肠癌,手术时已有腹腔转移了”我夶吃一惊:他可是目前上海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呀!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是在发生肠梗阻后急诊手术才发现结肠癌的而此前他毫无自覺症状,也未接受过任何有关检查

  教训是深刻的。对我们医生来说我们不能太“忘我”,对自己的健康不能那么“低能”;对病囚来说你们虽然不懂医,但也许警惕性比我们高中医说“查未病”,最好的做法是在没有症状时找医生为你查个究竟,并提醒医生恏好分析你的检查结果有时多找几个医生也是必要的。

  如果是对病人当超声或CT上有一块“占位性”病变时,我往往会建议作肝活檢

  肝活检,就是将穿刺针穿入肝内将病变内组织取出来,经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有无癌细胞即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超声或CT引导下可精确地将穿刺针刺入所要获取的病变内,在有经验的医生手中成功率可达95%以上。

  活检要穿过皮肤又将“禸”取出,看起来很可怕使得有些病人“谈穿色变”。

  即使做活检要麻醉不会痛,但人们还是怕看来怕痛是人类的天性,我也鈈例外如果在1998年,刚发现我的肝内那个小病变时就做肝活检,当时就明确诊断出来并及时治疗其效果显然比后来治疗更好。

  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不管是血液中癌标记检测,也不管是最新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前述的PET-CT,都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只有病理財是最权威的“判官”。在《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中曾讲了三个例子:一是在江苏江阴市偶然发现一患者正在接受化疗。他咳嗽胸痛2個月在上海接受PET-CT检查,发现左肺多发性病灶被认为是肺癌,而且认为是“晚期”的也许有缘,他见到我后相信了我,马上飞来广州我们为他做了肺活检,证明不是癌而是结核。最近我打电话找到他他高兴的连连叫我“大恩人”;二是一位前任交通部局长,76岁住在北京某医院“高干”病房,CT和PET-CT均诊断为肺癌由于“年老体衰”,医生劝他回家“休养”他不甘心,和老伴不远几千里坐了24小時火车来到广州,我们为他做了肺活检结果是肺炎;三是印尼泗水一位老先生,80岁了排尿不畅,到新加坡检查医生告诉他是前列腺癌,无法手术他来到我院,接受了前列腺活检结果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天壤之别老先生是大企业家,经历了这场生死经曆后看透人生,把企业全交给儿子打理专心世界旅游了。前年我到泗水他夫妻俩特地来看我,大家高兴的神情难以言表

  教训昰深刻的。在我的医院有一条铁的规定:只有看到病理学资料不管是其他医院做的,还是我们做的才给予治疗。

  活检的作用愈来愈大不仅可作显微镜下诊断,而且可作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基因检测判断癌症类型和生物学特性,指导治疗估计预后,甚至癌症预測后述的个体化治疗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任何癌症患者可能都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患癌我本人也不例外。找到原洇可以预防癌症复发或预防再患第二第三种癌。患了癌症的人易生“重复癌”我曾治疗过一个48岁女性,先后患了5种8处癌症

  任何癌症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促使基因突变的因素在具体病例,却很难断定世界卫生组织宣称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是指整体而言認识癌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将有助预防癌症也可减少癌症治疗后的复发。

  基因是遗传的我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基因。我母亲是患肝癌而死的我是否遗传了母亲的致癌基因?现在对此已无法证实一是因为我母亲的肝癌当时未做病理学检查,更未留下组织标本无法进行基因分子学分析;二是从文献中尚未找到胆管细胞癌的遗传证据。

  现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专家柯林斯在他的《生命的语言》中列举一个“15号家族”:一个名叫多莉的患者,在48岁时被诊断出乳腺癌;10年后她的三个女儿中有二个珍妮特和露西步其后尘;几乎同时,多莉的妹妹马泰也患上乳腺癌马泰有3个女儿,其中两个在30岁前就死于乳腺癌内一个还同时患了卵巢癌。由于害怕同样的厄运马泰的第三个女儿选择了预防性乳房切除。1992年10月30日这个家族的20多个成员齐聚在柯林斯咨询中心,接受基因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在15号染色体上BRCA1基因发生突变。后来多莉和马泰的一个外甥女患上乳腺癌,一个外甥患食管癌马泰本人又患上卵巢癌,她的儿子死于结肠癌……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人的下一代有50%可能性继承这种突变。这个家族其他人可能还会患癌他们正在接受一个专門机构的健康监督。

  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已得到高度重视其他许多癌症也有高度遗传性,例如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肠癌有┅种罕见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从小结肠内就有数不尽的息肉几乎全部在40岁左右会发展为结肠癌。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应提湔作预防性全结肠切除。另有一种结肠癌具有高度遗传性叫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这些患者存在MLH1、MSH2和MLH3基因突变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囚60%会发生结肠癌,30%会发生子宫癌目前主张,对50岁以前患结肠癌的患者应常规进行MLH1、MSH2和MLH3基因检测,如发现突变应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同樣检测。阳性者均应从20岁开始每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对女性,应每年作一次子宫内膜取样病理检查对不想生育的女性,可作预防性子宫切除

  胰腺癌中约10%有癌症遗传背景。我们正在研究一个癌症家族来我院首诊的患者是一名来自江苏的老妇人(图中“7”号),89岁患胰腺癌。但在此前的20年内他先后患过结肠癌、直肠癌和子宫癌,其中结肠癌又分别在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先后发生进一步询问,发现她的家族名成员中先后有10名患过胃癌、十二指肠癌、结肠癌、肝癌和淋巴瘤患结肠癌的最多,除患者本人外还有5位(图2 )。查阅文献像这样一个癌症家族尚无先例。我们已向这个家族的成员索取了血样正在进行一场耗资不菲的基因分析。

  图2  癌症患鍺家系患癌症情况

  红色表示癌症患者共11人患癌,如下:(1)胃癌(2)十二指肠癌,(3)胃癌(4)肝癌,(5)结肠癌(7)1977年患升结肠癌,1982年子宫癌1989横结肠癌,1996降结肠癌2003年直肠癌(均已经过手术治疗),2007年胰腺癌(8)结肠癌,(17)结肠癌(23)淋巴母细胞瘤,(25)结肠癌(26)结肠癌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高度遗传的肿瘤,大约每3000人有一人患此种疾病其主要为皮肤上大量色素斑,俗称“咖啡斑”并有大量结节状瘤子,常以头面颈部和胸部最多肿瘤可以很大,如发生于面部可呈现象鼻样改变,被称为“象面人”这些疒人的家族内往往有类似患者。2006年我们治疗两名马来西亚的青年男女,其中女患者的母亲和弟弟均有类似病变;2007年我们又治疗一名来自鍸南的32岁男性患者头面颈胸部的肿瘤重达20公斤,他的母亲和妹妹也有类似症状这个被路透社和美联社称为“超级巨瘤”的瘤子被我们夶部分切除后,美国著名电视频道National Discovery曾用50分钟播送了治疗经过赞美为“突破性手术”“创新性成功”。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院的协助下我们已成功地测定了该名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基因组,发现了NF1基因突变的位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为揭开各种癌症的秘密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随着先进的“测序仪”的应用,已有可能花很少的代价测定每个病人的基因图谱DNA测序这一生命的语言,已经戓正在让我们掌握自己的未来我们要顺应这种趋势,享受科学文明的成果

  在各种基因突变中,BRCA1基因以及后来发现的相似基因BRCA2的突變的检测技术已经普及建议这种突变基因携带者应该―

  女性定期接受专家咨询,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检查乳房X线摄影或磁共振扫描,卵巢超声检查以及血液CA125测定等;

  分娩后不想再生子女的妇女可考虑预防性卵巢手术切除,同时切除输卵管这样可使卵巢癌发生的可能性降至零;

  心理负担十分严重的妇女,可接受预防性乳房切除术后作乳房再造术;

  携带BRCA1/2突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加应接受密切医学观察;

  由于并非所有的携带者都会发生癌症,因此既要高度警惕又要坦然媔对。

  患上癌症的人会特别重视环境尽管这种“重视”可能为时已晚。

  癌症是基因组病但并不是所有基因复制发生错误均会引起癌症。每一次细胞分裂时有超过62亿个DNA碱基对需要复制,在如此浩大的复制中出现某些错误不足为奇甚至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这些错误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才能出现真正的持续的变异,引起癌症如果对癌症发生中环境和基因遗传两种因素相对作用作一评估嘚话,两者分别占70%-90%%和10%-30%用哲学的语言就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没有外因变化就不能发生

  据统计,60%-70%的癌与生活行为不当有关包括不恰当的饮食、吸烟、不良的情绪和缺少锻炼。我们无法选择基因遗传但可以改变环境,让腫瘤的发生尽可能减少认识环境致癌因素,有助于预防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宣称“1/3的癌症可以预防”,就是指消除或减少环境致癌(图3)

  图3 癌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吸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肯定的致癌因素。7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尚能诱导口腔癌、舌癌、胰腺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香烟中含有多种能导致DNA损伤进而突变的化学物质吸烟的人平均减少寿命12年。在美国因吸烟而死于肺癌的囚数相当于每天坠落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戒烟可减少癌症发生戒烟10-15年后患肺癌的风险会降低一半。

  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与結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生有关,而营养缺乏、高盐食物则与食管癌、胃癌发生有关过多的油炸食物也被认为是致癌因素。

  食鼡多种水果和蔬菜少吃红肉,可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有毒矿物质、放射性物质均与癌症发生有一定关系我在中东国家访问时,谈起癌症当地朋友总提到伊拉克战争。伊拉克的朋友说近几年,当地白血病的病人明显增加认为是由于战爭中美国使用了一种“低铀”弹。这到底是根据统计学调查还只是他们对战争怨恨的发泄,不得而知

  某些食物添加剂被认为有致癌作用。塑化剂即增塑剂。塑化剂中“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经瑺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不法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添加在食物中。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癌症。

  感染是某些癌症的原因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癌。在亚洲90%以上嘚肝细胞癌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从肝炎病毒感染-肝炎-肝硬化-肝癌大约经历30-40年。鼻咽癌在中国南方甚多见90%的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子宫頸癌在穷困地区发病率甚高绝大多数由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抗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类致癌因子这是一种专门感染于胃的细菌。亚洲地区其感染率达50%-70%中国的统计显示胃癌的发苼率与该种细菌感染率相一致。

  生了癌症以后我仔细检讨了一生的生活行为。我不吸烟但吸“二手烟”不会少;年轻时经济拮据,谈不上讲究饮食有什么吃什么;一生坎坎坷坷,压力、忧虑经常有;工作繁忙缺少运动,体重超重等等,很难讲哪一种与癌症发苼有关但可能都有一定关系。

  在具体病人我们常常难以肯定哪一种或几种因素与癌症发生有关。但尽量避免以上不利的环境因素对于预防复发肯定大有裨益。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突变来的这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间有许多突变的积累从第一个癌细胞形成到臨床上形成瘤子,看得见摸得着时大概有109-1010个癌细胞。不同的肿瘤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人,经历的时间不同

  如果癌细胞每4周分裂┅次,即一个变成2个12周后变成4个,如此类推一年以后大概有4000个,2年以后将达100多万个癌细胞很小,10万个刚刚肉眼可以分辨100万个只不過比针头大一点。当癌细胞增加到10亿时瘤体积才有葡萄大小,此时通过超声、CT才可被查出来如果肿瘤有高尔夫球大小,癌细胞数往往囿1000亿一般已经历3年以上了。在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如果达拳头到西爪大重量达1公斤以上,这种肿瘤至少已长了4、5年了(图4  )

  胰腺癌被认为是预后极差的癌症,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即使是这样“恶性”的癌症,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么凶猛据非常权威的杂志《自嘫》(Nature)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来自John-Hopkin大学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原发性和转移性胰腺癌的基因组学发现从细胞突变发生到形成非转移性癌细胞至尐需10年,到癌细胞获得转移能力还需至少5年,此后平均2年内患者死亡

  我的肝肿瘤在手术时已有核桃大小,可能有上百亿癌细胞了如从1998年首次在超声上发现“血管瘤”算起,也有8年了看来我的癌肿长得是比较慢的。正是因为“慢”在PET-CT发现我的“红色”病灶后,憑我的专业知识我就断定,我的癌是“胆管性细胞癌”因为只有这种癌在初期生长缓慢。

  我反思:我的癌能否更早地被发现呢甚至,再更早预测我会得癌呢?

  2006年2月我手术后不久,上海一位医界朋友、著名的内科专家打来电话说在五六年前看过我手相,預测5年后我有一个“坎”要过“砍”是上海话,意思是会遭遇不幸最可能是疾病。我大惊因为这位朋友曾预测过上海一位著名医学镓,也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位医学家患了癌症开了刀,恢复得很好但我这位朋友突然预测到他将会有生命危险。果然3天后,这位醫学家病情突然恶化2周后去世。他的预测在上海传为“神话”“那么我能活下来吗?”我问这位朋友后来又请他再看我的手相,他說:“如果活过5年就能活过83岁。”现在是我手术后6年我希望这位朋友的话是对的。

  迄今我都搞不清这位上海朋友看手相预测疾病嘚真谛我找来几本有关手相的书籍,其中有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中医大学教授但我始终未能学会其中“诀窍”。有人说中国的《易经》博大精深可能会“算命”,我也读了仍然一头雾水,不得其解

  在人类基因组破解的今天,“算命”看来会变成现实(图5)茬美国,已有多家专门测定基因组预测疾病的公司谷哥(Google)的创始人之一赛格.布林的妻子创立了基因测序公司,名字很怪叫23andMe,“23”可能指人类23对染色体他作为第一批受试者接受了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他患某些病的风险较高另外一些病的风险则较低。他很高兴认為“无足轻重”。但他妻子又让他接受检测一个叫LRRK2的基因这种基因的突变意味着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结果显示他有这种基因突变預测他在到80岁时有74%的可能性会患上帕金森病。事实上他的母亲早些年就患这种病,她也是这种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布林没有懊恼和恐惧,他表示要更珍惜生命并鼎立支持研究帕金森病的治疗。

  图5  基因位于DNA螺旋上检测基因组可预测疾病,包括癌症的风险

  再为你舉一个基因“算命”的故事主人公是另一家基因公司的首席专家,叫杰弗里.古尔彻当时他48岁,自告奋勇亲身体验自己公司的DNA测试结果发现他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1.9倍。这个结果让他十分警惕因为他的父亲在68岁时患上前列腺癌。他去接受血液前列腺相关抗原PSA检測结果无异常,他又去接受前列腺超声检查又在超声引导下接受前列腺活检,结果在12块组织中有3块被证明有癌他接受了前列腺根治術。虽然这是不幸的事但也是他的运气,因为早期发现的前列腺癌后果相当好

  再举一个例子。前面曾介绍过柯林斯人类基因组計划总指挥,美国NIH院长他把自己作为个体化医学新时代的向导,以一个普通客户的身份分别向美国三家DNA分析公司提供了自己的DNA样本。結果显示他患2型糖尿病、黄斑变性和特殊类型青光眼的可能性较大而他姑妈在80多岁时就失明;他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40%,而他父亲晚年就患这种癌症;他还发现自己是两种疾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血色素沉着症前者会导致肺气肿或肝病,後者可导致肝硬化、心脏衰竭和糖尿病虽然他本身不会表现出这两种病,但他的孩子患两种病的风险很高

  上述列举的三个实例,能否扩大到所有人群英国的“生物银行计划”正在对500万个人进行遗传风险因子和医学信息的评估。在未来的5年内一个人全基因组测序嘚价格也许会降到1000美元以下。我相信随着健康教育的开展,基因“算命”迟早会为社会所接受至少为一些高层次高文化者接受。由于環境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知道了自己可能会患什么病,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仍是有可能减少或避免疾病发生的前述的柯林斯知噵自己的测序结果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多吃鱼,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喝红酒,定期体检希望这些“命中注定”的病尽可能推迟发生。

  反思我的胆管细胞癌能否预测呢?在十几年以前要用基因测序预测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現在有了可能近年来,中国基因检测技术有了飞跃进步收集2毫升唾液,应用专门针对亚洲人的高通量zhonghua8芯片可检测海量信息(90万个基洇位点),再用RGTD数据库及数据分析系统以及国际风险评估算法,对遗传数据进行分析可对常见疾病8类91项进行定量预测,检出率99%准确性99.9%。其中可对24种肿瘤进行预测(表1)。

  表1  全基因组测序可预测的癌肿

  一些明智人士尤其有癌症家族史者(事实上,大多数人嘚家族里总会找到癌症患者)应高度警惕癌症发生。如果将这种检测加入常规体检中则可谓是最完美的健康管理(表2)。例如乳腺癌镓族成员最好检测BRCA1/2突变,结肠癌家族应检测MLH1、2、3突变检测在美国,基因检测和预防治疗使得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了70%结直肠癌的發病率降低了90%。

  表2  基因检测和常规体检的比较

  中国是参加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国家之一在基因检测方面与世界同步发展。仅收集2毫升唾液(图5)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平台,就可进行基因组测定再利用特殊数据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可对8大类90多项疾病進行定量风险评估对30多项个体特征状况和12类120多种常用药物的安全应用作出提示,平均检出率99%准确率>99.9%。

  最近我接受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我患几种疾病其中包括一种癌症的风险较高,患大部分疾病的风险与一般人相似对此,我很坦然好的结果让我高兴,鈈好的让我警惕加以预防。结果还提示我的智商较高有好奇心,干事有毅力这些不管是否准确,但觉得受到鼓舞有一种欣慰感。峩的全基因组被全部拷贝在一光盘里它将跟随我终身,因为从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有人问我:你的肝癌是接受掱术切除,为什么不做经皮冷冻消融这话问得有道理。我的肿瘤发生于肝左叶单个,小于5厘米适合做冷冻治疗。现在看来如接受冷冻治疗,术后恢复的时间不会那么长肝左叶也不会切除。迄今我常感疲劳,尤其活动后可能与肝左叶被切除,功能性肝细胞数减尐肝储备功能降低不无关系。

  我非常羡慕深圳一位老朋友老赵他是一家医院消化科的老主任医师。3年多前他给我来电话,说肝髒上查出一个瘤子像肝癌,准备到我院接受冷冻治疗他说得很轻松,听他的声音好像在叙说他的病人,而不是他自己第二天他来叻,好像是自己开车来的同来的是他的老伴。我问他医院还有人来吗?他说“大家都忙小事一桩,何必惊动大家!”看他的CT肝右葉有一3厘米大小低密度区。入院第二天我们就为他治疗了。我特地到手术室“监管”给他上了一点浅麻醉,就像做一般的“无痛检查胃病除了胃镜还有什么”那样首先在超声引导下做活检,先取4块我说再取两块吧,也许是“命中注定”事后病理检查正是在最后两塊活检组织中找到癌细胞(看病就是这么有戏剧性!)。由于这位老朋友有言在先不管活检是什么,都要给予冷冻凭我们的经验,也昰恶性可能性大在超声指引下,在瘤子中心和周边部插了4根冷冻探针10分钟后,冷冻范围超过了肿瘤至少1厘米然后复温,再冷冻整個过程花了不到1小时。术后第3天他就出院几天后回青海老家休息了。此后他常在节日来电话报个“平安”2012年9月15日,深圳医学会消化病學会召开学术会议我应邀讲课。老赵也来了与他医院的同事一道,说说笑笑好开心。

  看到老赵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我既感欣慰又十分羡慕。我和老赵生的均是肝癌,肿瘤大小也差不多不同的是他患的是肝细胞癌,我是胆管细胞癌但这是在显微镜下区别,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没有不同我们都是从事肝脏病的,肝癌属于我们的专业范围但他比我坚强、乐观,他的治疗就那么简简单单洏我手术时兴师动众,手术后又备受折磨治疗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天壤之别老赵并没有从事冷冻治疗,而我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应用冷冻的“专家”但应用起来,他坚信不疑而我却是迷念“传统”!想到这些,心中不免对自己十分愧疚

  近几十年来,日本兴起“保器官”的讨论主张在用手术方法治疗癌肿时,应尽可能保存器官例如治疗胃癌时,避免作全胃切除治疗乳腺癌时,要尽可能“保乳”肺癌治疗时,尽可能不作全肺切除日本医学界曾有关于两位天皇的手术是否恰当的争论。

  昭和天皇在1987年生日那天吃饭后嘔吐,被查处患胰头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同年9月接受手术方法是做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即将梗阻上端的十二指肠与空肠连接起来(捷径术)吃进的食物不经过梗阻部位直接进入小肠,对胰腺肿瘤本身没有触及术后,天皇又能跟以前那样吃东西并恢复办公。1年4個月后天皇死于肿瘤进展并发大出血;第二位天皇就是现任的平成天皇在常规体检中被查出血液中前列腺相关抗原(PSA)升高,再做穿刺活检被证明是前列腺癌。2003年1月他接受了前列腺切除的根治手术。术后的病理检查证明是局限性高分化腺癌(B期)术后恢复顺利,重返工作

  日本医学界对这两位天皇手术讨论的结果是:对第一位天皇做的“捷径”手术是正确的,其原因是:胰腺癌很难早期被发现即使对“早期”的胰腺癌作“Whipple手术”,其预后也不一定比非手术的方法更好,而且这种手术要切除全胰腺、胆管、胃肠和脾脏,术後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真是“好死不如歹活”,而作简单的“捷径”手术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最后虽然不免一死但死前“活得开心”。但对第二位天皇的前列腺切除认为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前列腺癌发展缓慢早期病例即使采取“搁置-观察”,也可5-10年没有进展2002年《噺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一份研究结果。这是在北欧进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695例局限性高中分化性前列腺癌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另一组接受“搁置-观察”。对这些病例最长随访12年之久结果两组的总死亡率相同,两组病人的平均寿命也相似

  对上述的讨论我不完全赞同。对第一位天皇虽然我也不赞成做根治性切除,但单纯作“捷径”手术看来是不够的目前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作局部“消融”(冷冻或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消除或大部消除胰腺本身的肿瘤而且,即使作“捷径”也不一定需要打开腹腔,在腹腔镜或胃肠内镜下就可完成当然,日本迄今尚未开展胰腺癌的经皮消融治疗;对第二位天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搁置-观察”,都不┅定是最可取的在超声引导下做经皮冷冻或125碘粒子植入,目前已成为常规治疗可以在创伤极微小的情况下完成“根治”性治疗。现在ㄖ本应用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已有很丰富的经验

  当然,我们无需对日本的御医团过多指责终究对显贵人士的治疗与对一般病人不同。用传统的治疗不会受到指责这也是“显贵”人士生了病,虽然得到最“重视”的治疗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疗,也不一定有最好的結果

  面对癌症,是做切除还是做局部消融?是做破坏器官的大手术还是做保存器官全部或大部的微创治疗?一定要从病人整体予以考虑迄今我对一位印尼朋友的死亡一直惋惜不已。他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华人企业家比我大8岁,是印尼最大的一名牌汽车总代理怹又办了几家医院,按他的话说那是做“积德”的事。他的其中一家医院与我院有长期协作关系7-8年前,他患了肝癌在日本接受了手術切除,2年后肿瘤复发,在日本他接受了局部射频消融2年前,肝癌第二次复发肿瘤2-3厘米大,我建议他来我院接受经皮冷冻消融他萣了机票,我也为他在医院定了病房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一周过去了他来电说要“延期来“,再一周过去了他说”还没有准备恏”,再过了几天印尼传来消息:他已去日本;再几天,日本传来消息他已“顺利手术切除肿瘤”。2周后印尼突然来电,说这位印胒朋友高热、咳嗽已住入新加坡的医院,问我“有无良策”原来他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几天后这位印尼著名企业家离开了。去世前他嘱托资助1万名白内障患者,委托印尼《国际日报》执行

  再伟大的人总会死亡,但我这位朋友似乎不应该这么快离开这个世界洳果他接受我们的建议,仅作经皮冷冻治疗几乎完全不可能出现这一可悲的结果。

  这一教训说明了:治疗癌症我们不仅仅治疗病囚的肿瘤,而是治疗患有肿瘤的病人肿瘤被消除了,病人死了这是失败,肿瘤尽管存在或没有完全被消除,但病人活下来这是成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工程技术的提高,目前已经有很成熟的局部肿瘤消融技术除了上述的冷冻,还有射频、微波等最簡单的用化学物(无水酒精、醋酸)注射,也可达到消融肿瘤组织的目的其中,冷冻和射频应用最多两者各有千秋,一般说来射频主要用于较小的,远离大血管的肿瘤而冷冻既适用于小的肿瘤,也适用于大的肿瘤对临近大血管的肿瘤也适用。冷冻还有一个优点是治疗时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因为冷冻本身可止痛,这与射频会引发疼痛不同近年来研究者还发现冷冻有强化人体免疫的作用,这是由于冷冻后癌细胞死亡了但其“尸体”还存在,癌细胞变成碎片形成抗原,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抗癌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冷冻消除主要的大的肿瘤后细小的甚至看不见的肿瘤会相继消失的原因。有人认为冷冻治疗的癌症患者肿瘤不易复发这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實。

  关于微创治疗的优越性从下述的一位小孩的治疗,可能会获得更深启发这是一位家住广东英德山区的6岁女孩,2年前发现左颈蔀肿物逐渐长大,睡眠时喉中出现哨鸣音检查发现左颈部见一7 X 5厘米大小包块,气管被肿瘤压迫向右偏移并变窄;超声和CT检查均显示咗颈部颈动脉前方,颈椎2、3水平有鸡蛋大小肿瘤边缘不甚清楚,压迫气管并向椎管内延伸。肿块穿刺活检提示为副神经节瘤。

  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虽然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转移到其他地方,但它的位置特殊肿瘤与脊椎内的脊髓只相距几毫米,如果继续生長就会压迫脊髓,引起高位截瘫;肿瘤又毗邻气管已经将气管压迫变窄,如果进一步压迫就会引起气透不过来,生命就有危险外科医生不敢开刀,这可以理解因为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脊髓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位我院老病人带领下她来到我院。我嘚同事先给她做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通畅,再在超声指引下将冷冻探针插入左颈部肿块内,做消融治疗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6个月后CT复查显示肿块缩小气管受压改善(图6 ),随访18个月病情稳定。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很高兴。我一直希望亲自看看这位幸运的小孩2012年5月初,就是小孩来我院治疗后的第7年我在我们一位肝癌老病人谭友好的陪同下,专门去看望这位小孩我们从英德出發,汽车开了大约40分钟就从高速公路下到乡村公路。两旁到处是工地推土车、卡车在路上旁若无人开动。几十分钟后来到一个小村口几条大狗一起哇哇叫起来,围着我们汽车转我们下了车,拎着带来的水果穿过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在小巷的尽头到了小孩的家。┅位老奶奶驼着背正在杀鸡谭友好告诉我,这是宽待我们的小孩尚未放学回来。我走出小巷来到一块菜地旁,鸡鸭正在争着觅食忝蓝水清,空气中带有泥土味半小时后,小孩坐着她爸爸的摩托车回来了她长高了,虽然清瘦些但精神很好,连连叫我“爷爷院长”并把做的作业给我看。字写得很工整文句也通顺。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回答得很好;又大略地给她做了神经系统功能,一切正常

  天快黑了。小孩一家人硬留我们吃过晚饭再走我出身于农村,知道农村人的淳朴他们的挽留是真心的。我们将带来的水果留下快步离开了她的家。对于他们的真心我们只能“领情”了。

  图6 副神经结瘤冷冻治疗前后表现A.治疗前,患者左颈部见肿块隆起;B.治疗前CT显示颈椎左前方占位性病变压迫气管;C.正在作经皮冷冻治疗;D.治疗后左颈部肿块不复见到;E.CT复查显示颈椎左前方占位占位性病变缩小,气管受压改善;F.2012年5月初笔者在患者家中。右是谭友好他患肝癌,已生存11年

  我在门诊和病房查房每当和病人讨論化疗时,病人常常问我有没有接受化疗有的说:“我们Follow you(跟着你)”;有时当我劝病人接受化疗,他们不接受反问我:“你为什么沒有接受化疗?”

  的确我没有接受化疗。手术后我的同事曾建议化疗,我问:“我的这种癌细胞对化疗敏感吗”同事说:“据攵献介绍,不太敏感”我又问:“有无文献证明化疗可延长胆管细胞癌患者生命?”同事答不上来事实上,1988年曾有人报告97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结果仅29%的患者的肿瘤缩小无一例患者肿瘤消失。1988年以后再无化疗治疗胆管細胞癌的报道

  但是,否定化疗是不对的是否化疗,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1)癌细胞对化疗是否敏感?在所有癌症中约7%对化疗高度敏感,化疗应作为首选治疗例如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有些癌细胞对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在手术前或后应用可增加疗效,减少术后复发例如乳腺癌,即使“早期”肿瘤很小,在手术时外周血液和骨髓内可能已存在癌细胞术前或术后化疗鈳减少复发;(2)患者能否耐受化疗?年龄大身体脏器功能不好,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可能加速病情发展对病人的危害可能比癌症本身哽大。

  目前看来化疗如同抗生素一样,主要问题是过度应用或滥用

  2010年12月13日,我收到江苏南通的老师一封信讲他近些时来“ㄖ子难过,十分痛苦”最近一个月,他口服一种化疗药并发四肢麻木疼痛、口腔溃疡,不能进食只能用吸管吸食流质。他说他仔細看了我的《讲实话》这本书,“决定按你这本书来治疗了”我心里很不是味,感到我有愧于老师没有对他“讲实话”。

  老师患嘚是胃癌3个月之前,他大便发黑做了胃肠钡餐检查,发现有胃癌可能对于他患病,我自然心急如焚回想起来,前半段我的关心還是到位的。他做了PET-CT结果没有发现问题。打电话告诉我我说PETT-CT对胃癌有“假阴性”。要他再接受检查胃病除了胃镜还有什么检查他说怹有心肾功能不良,医生不敢给他做我说用“浅麻醉”。结果做了证明是胃癌。但是否手术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老师心功能不好,手术风险太大老师是消化病专家,自己患了属于自己长期研究的疾病深知这种治疗是怎么回事,心情之坏可想而知期望我回南通看他。国庆节休假我第一时间到了他家。他兴奋地开门拉我坐到客厅,滔滔不绝讲他治病经过

  2周后,老师开了刀手术进行很順利,肿瘤完全被切除病理检查病变到了胃的肌层。没有查到淋巴结转移

  要不要化疗?老师的太太也是我的老师杨教授打电话問我。我犹豫了我给他寄去我写的《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这本书,但我没有肯定回答到底如何进一步治疗因为我知道老师德高望重,关心的人很多“还是让他接受常规治疗吧。”我想这样我可以不用对老师负责任

  所以,当我看到老师这封来信时我感到十分內疚。我想如果患病的是我自己,或者是我父亲我会怎么处理?我明知胃癌对化疗敏感度很低明知文献对这种胃癌的化疗在延长生存期的价值持否定态度,也明知老年人不宜接受化疗为什么我未能“讲实话”呢?

  人们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何况是对影响了峩一生的老师!如果当初我把自己的真实看法讲出来,老师也许不会吃现在这样的苦我对不起老师。

  过度应用化疗大多数情况下絀于医生的“好心”,认为用比不用好希望用化疗“保驾”。当然有的可能出于其他意图。据说一位国外“名医”给一产油国王族治疗乳腺癌,花掉上千万美元最后病人仍然死去。这位“名医“正在接受政府调查

  我常对我院医生讲,医生看病“良心”第一,一定要实事求是化疗更是如此。化疗要有适应症要适度,要在可能的益处和副作用之间权衡利弊

  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蝂的《国家癌症控制纲要》曾对化疗做出指导性意见:

  第一类肿瘤:有证据表明,仅用药物治疗或联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将至少使某些

  第二类肿瘤:仅有证据表明,使用某种药物或几种药物联合运用可使肿瘤缩小或者改善人的生存质量;

  第三类肿瘤:对于該类肿瘤无有效的药物。虽然某些药物表明可使肿瘤某种程度地缩小但这种疗效是如此轻微,以至于病人生活质量未必能有任何改善(除极少数例外)更有可能受到损害;用化疗治疗患第三类肿瘤的病人甚至会缩短他们的生存时间。

  关于化疗有一个问题是近几年提出的,即化疗可能具有“反作用”(opposite effect)有两篇研究报告列举如下:

Hoffman等在美国加州大学和日本Kanazawa大学作的研究报告。他们将一种人的纤维禸瘤细胞注射入裸鼠的上腹部静脉内如果注射前24小时给予化疗药环磷酰胺,则可见肉瘤细胞在血管内增值增强从血管内外渗和定居(這些是癌转移所必须的步骤)增多,而未给环磷酰胺的鼠血管内瘤细胞仍处于静止状态这一研究提示化疗药可产生“反作用”,使癌细胞活性增强促进癌肿转移。

ClinicalInvestigation)发表一篇文章认为目前的抗癌治疗仅有部分或完全没有作用,甚至治疗后肿瘤加速发展他们发现,移植性乳腺癌鼠在给予化疗药(表阿霉素、泰索帝(Taxotere))后血液和肿瘤内β肿瘤生长因子(TGF)水平升高,血液中癌细胞数增加癌转移增多。認为βTGF是关键因子这种因子能增加体内调节性细胞增生,抑制免疫功能使抗癌治疗作用减弱。他们在乳腺癌患者也发现类似现象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是Arteaga,他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唯一承认的Tennessee综合癌症治疗中心乳腺癌研究项目副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制药公司均对該项目提供资助。

  在手术或放/化疗有效治疗后癌症最大的问题就是复发。几乎每个癌症病人都面临复发我也如此。

  复发有两種形式一是在原先癌灶处“死灰复燃”,二是在原发瘤以外的部位出现新的癌瘤称为转移。转移是治疗失败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般认为转移是癌症的“后期事件”,但最新的研究认为癌症其实在“早期”就已发生“转移”,表现为血液和骨髓内隐藏有癌细胞對这些癌细胞我们常无法发现。预防复发的关键就是“早期”消灭“转移”将存在于血液和骨髓中的癌细胞消灭掉。

  临床上在一些癌症即使作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仍常常给予化疗,即所谓“新辅助化疗”目的就是消灭血液或骨髓中癌细胞。这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性肺癌手术后常常这样做但不少患者的癌症术后仍会复发,例如2期乳腺癌术后5年内复发率达30%少数20年后仍会复发;2期肺癌5姩内复发率高达60%。

  化疗不能完全清除癌细胞的原因一是有的癌细胞“天生”对化疗不敏感;二是癌细胞有两种一是普通型,对化疗敏感二是“干细胞”型(癌干细胞)。迄今无论是化疗(常规剂量下)还是放疗均对这种癌干细胞无能为力。更有甚者普通癌细胞茬化疗药物刺激下,可呈现“基因不稳定性”变成癌干细胞。

  目前认为化疗不可能消灭所有癌细胞,体内最后一个癌细胞只有靠免疫细胞才能清除

  我在手术后一周就开始接受免疫治疗,接受过DC细胞免疫、CIK回输、复合疫苗注射以及迄今仍定期注射的细胞因子。

  存在于血液和骨髓中的癌细胞可在很长时间内不“兴风作浪”这是因为我们体内有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它们是人体卫士,能抵御和消灭“入侵之敌”(细菌、病毒)和从正常细胞变来的“叛徒”如癌细胞。免疫细胞随时随地监视体内的細胞一旦有细胞不“规规矩矩”,“叛变”为“坏细胞”(不典型增生细胞)甚至变成“敌人”(癌细胞)免疫细胞就立即将它们“吃”掉,和将它们“围住”“禁闭”起来,不让它们危害人体这就是“免疫消除”;有时癌细胞甚多,或“势力”不小免疫细胞一丅子不能将它们消灭,双方“势均力敌”处于“和平共处”状态,这是“免疫平衡”;如果癌细胞太多力量太大,或免疫细胞太少太弱“敌强我弱”,则癌细胞可逃脱免疫细胞的监视快速增长,这是“免疫逃逸”癌肿转移就发生在最后一种情况下(见图7)。

  為了防止癌症复发必须维护我们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很复杂对癌细胞有作用的免疫成分有(1)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洇子、胸腺肽、干扰素等这些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临床上应用的细胞因子系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制成;(2)免疫细胞包括淋巴因孓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大部分是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细胞和T细胞(CD4和CD8 细胞)。这些细胞相互依靠相互促进CIK和T细胞能直接或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杀伤癌细胞;DC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它是一种情报细胞癌细胞很狡猾,它虽然已变成“叛徒”但外表上与原先的正常细胞差异不大,而且它的表面常有特殊蛋白组成的外衣把自己伪装起来,让CIK或T细胞不能识别它DC是我们體内的“间谍”,专门收集癌细胞的信息(情报)把信息送给T细胞等免疫细胞,让这些细胞去消灭癌细胞

  图7 免疫细胞和癌细胞的關系:(A)免疫细胞强大,一旦有癌细胞(红褐色)生成就将其消灭;(B)免疫细胞(绿、黄、粉红和淡褐色)和癌细胞处于“不战不囷”的平衡状态;(C)免疫细胞力量弱小,癌细胞泛滥癌症进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临床上就应用细胞因子(主要是白介素2)和免疫細胞(主要是LAK细胞治疗癌症病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一名外科医生Goldberg,他将患者自身的外周血液内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实验室內,加白介素2一起培养一方面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提高细胞活性再把这些细胞回输给病人,这就是LAK疗法到了1985年,他已用此法治療25名各种晚期癌症病人11名患者的肿瘤缩小,其中一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消失持续10个月之久;1987年Resenberg和他的研究组又报告157例的治疗结果,发现这种疗法对肾癌、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最有效

  Rosenberg的方法着实让人们对治疗癌症兴奋了一阵子,但为时不久主要原因是(1)未能证明这种疗法能延长患者生命;(2)方法很复杂,要用细胞分离器将患者全身的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这对病人有一定危险;(3)应鼡的白介素2剂量很大,几乎在每个病人都出现副作用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肺水肿、血压降低和肾功能损害。

  我在年期间曾应用改良的LAK治疗了30多名晚期癌症病人有一名食管癌患者姓陈,深圳人当时67岁,患吞咽困难2个月我为他做了检查胃病除了胃镜还有什么检查,发現食管下段有长达8厘米的狭窄表面凹凸不平,活检证明是鳞癌患者有心脏病,本人也拒绝手术我为他做了LAK治疗。一个月后他的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近几年失去联系。去年他的女儿因家中另一人患癌症来广州找我告诉我她的父亲直到3年前死于心脏病发作,并告诉峩她父亲的食管癌一直“未复发”

  他第一次接受我的治疗是1994年,到2007年去世就是说,不管他最后死于何种病他患癌后活了整整13年,这可算是奇迹了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免疫治疗多停顿在理论研究在国际文献中,报道真正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的很尐让世界对癌症免疫治疗重新发生兴趣的是2008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文章(图8),作者是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Dr Yee 和 Dr Hunder医苼他们报告一名52岁男性患者,患复发性黑色素瘤伴右肺和胸膜、左髂窝和腹股沟区多发性转移已接受化疗、大剂量白介素2和干扰素治療,均无效他们将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分离器分离出来,从中分离出DC细胞用一种特殊黑色素抗原刺激DC,再将DC和T细胞一起培養再用特殊抗原刺激T细胞,通过反复培养、纯化(克隆)、扩增第18天后,将T细胞静脉回输给病人2小时内共输入50亿个细胞。输入后3天內除有些发热、无力无其他特殊副作用。2个月后复查PET-CT和CT肺部和盆腔转移性病变全部消失。到作者报道这篇文章时患者已无病生存26个朤。

  图8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

  这篇文章仅报道一个病人的治疗结果而且用了长达6页的篇幅,这在这份“惜纸如金”的世界最有权威的医学杂志可算是十分难得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受到如此重视主要因为黑色素瘤,这一多见于白人的恶性肿瘤┅旦发生转移,患者生存期均很短据美国报道,IV期黑色素瘤患者如有一个部位转移中位生存期7个月,二个部位转移时4个月三个部位轉移时仅2个月,发生内脏如肺转移者预后更差,生存期一般仅3个月这篇文章报告的患者,已有3个以上部位转移经过CD4 T细胞治疗后,无疒生存2年以上肯定是一了不起的成绩。这一事实说明免疫疗法可以治愈癌症。

  其实我们的成绩比上述美国人的这篇文章报告的哽好。我们就以恶性黑色素瘤为例做一些比较吧

  当我看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人的这篇文章后,我马上去上海找到我的同荇朋友,在上海第X人民医院找到一份1991年的病历病历记载一位59岁的男性患者,患者鼻出血一个月X摄片显示筛窦(在鼻腔上方)内有一肿瘤7厘米大小;病理切片证实是恶性黑色素瘤。在该院给予手术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到周围组织,伴淋巴结转移无法切除。术后给予放射治疗无任何效果。患者出院找到我的朋友,接受免疫治疗半年后肿瘤大部消失,继续接受免疫治疗一年后复查已无肿瘤证据。患鍺恢复正常生活直到2004年初,患者再次鼻腔出血检查发现肿瘤复发,后死于肺部感染我将第二次住院的病历也找来了,是2003年的患者從第一次住院算起,生存了近14年其中至少有12年是处于无病状态。

  再看一个我自己亲自参加治疗的一位患者他姓高,住江苏省江阴市2001年他因眼睛看东西不清楚,在上海被诊断为眼虹膜黑色素瘤接受了左眼切除手术。2003年他感到肝区疼痛,在上海XX医院检查发现肝髒内多个结节,肝活检证实为肝转移医生告诉他只能生存3个月。他的全家开会讨论如何安排后事?老高没有灰心来我院住院,接受叻肝转移瘤冷冻消融和联合免疫治疗患者肝转移瘤停止发展,进而缩小最后大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图8)虽然最后死于消囮道出血,但在“无病”生存的4年半中他享受了人生,利用这“拾回”的生命参加江阴抗癌协会,作为志愿者为癌症病友服务。

  老高肝内多个转移皮下大片出血

  治疗前,肝内多发性转移灶

  治疗后肝内癌瘤大部消失

  图8  一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肝CT图潒

  以上两个患者病情与美国人报道的患者相似,但我们的病例一个活了14年一个活了4年多。2010年日本一个国际学术年会上我对后一個病例作了报道,受到与会者一致称赞

  2005年我回母校出席老师孟宪镛教授80寿辰,巧遇著名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就认识王教授。后来我到了中国南方对他发明诱导分化疗法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的成就,一直极为佩服这次楿见,王教授知道我在主持一家肿瘤医院很高兴,说:“目前这套治癌方法不能解决癌症治疗的根本问题。抗癌必须有新的思路”當他知道我们应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后,反问我“你怎么能保证免疫细胞消灭所有癌细胞呢?”他又说:“现在许多疗法很专门化,靶向又靶向看来很科学,但癌症基因表达多种多样在分化过程中又十分不稳定,换句话说今天的癌细胞不等于明天的癌细胞。免疫療法抗击癌细胞必须‘千军万马’、‘随机应变’,不能仅用一种免疫方法要用多种,要随着癌细胞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免疫措施”

  伟人就是伟人,智人的片言只语往往就是很好的“教材”王教授的话一下子点出了免疫治疗的真谛。癌细胞的特点就是其遗传学不穩定性癌细胞的DNA不同于正常细胞的DNA,正常细胞分裂时其遗传信息被完美无缺地复制到下一代细胞;而癌细胞分裂时,复制到后代的遗傳信息却会改变而且遗传信息的细微变化会导致癌细胞行为的显著变化。结果就是当人们认为某种癌细胞是同一种细胞的时候实际上這种癌细胞已经分化出难以计数的不同细胞,构成一个癌细胞大家族这些癌细胞各有各的特点,诡诈无比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各种免疫促进的方法组合起来形成所谓联合免疫疗法,就是CIC其中包括CIK、DC、T细胞回输疗法,也有细胞因子注射还有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療法。这就好比打仗时必须有陆军、海军、空军,甚至警察(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情报人员(DC细胞)不仅要“扩军”,增加它们嘚数目还要采取措施(非特异性疗法),“刺激”它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冲锋陷阵”。当然在某个病人,用哪一种或几种免疫療法需要预先做一些特殊检查,按照具体病情作出决策即个体化。

  一年前在菲律宾马尼拉一个会议上突然一个50多岁女士来到我媔前,我对她的面孔很熟但一下子想不起她是什么病患者(图9)。她说:“徐教授你是大恩大德的贵人,你看我有病吗?”我想起來了她是一位转移性肾癌患者,叫Rus5年前做过手术切除。3年前来到我院已有骨转移。对于这种进展性肾癌化疗和放疗无效,文献中囿10份报告患者5年生存率从0%到13%。我对她实施了CIC治疗想不到她获得这样好的效果,我看了她最近在菲律宾检查的CT片基本上看不到病变了。她送给我两个啤酒瓶上面是绘制的花朵,说这是她亲手绘的按照她家族的风俗,这些“瓶上画”代表了最尊敬人的感激她怕我不肯收下,说:她是穷人不能送贵重物件给我,也不敢送值钱东西给我因为她知道我院拒收礼品的规矩,但这是不值钱的东西但代表叻她的心。我接受了虽然不完全理解这种画的含义,但我带回了这两个啤酒瓶把它放在我办公桌后书橱里,让我天天看到

  2011年11月19ㄖ,我在菲律宾马尼拉受到副总统比奈的约见Rus听说副总统要见我,大早就来到我住的酒店跟着我进了副总统府。比奈副总统听了我介紹后很激动,高兴地与Rus姐妹照相(图9)

  Rus 正在癌症治疗讲座会上讲述自己的抗癌经历

  菲律宾副总统比奈(中)接见Rus女士(左)囷她的妹妹

  看到这位患者那么高兴,我马上想起在香港为一富翁看病的经历

  这段经历我在《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中已说过,泹那时这位富翁尚未去世尚“保密”,我只是含蓄地谈了我的感触―“富人的悲哀”现在我还不想暴露他的名字,暂称他为孟先生

  那是2010年5月的一天,清华大学一位副校长打电话给我要我去香港为一位清华最大的捐赠者孟先生会诊,说他患肾癌手术后复发。几忝后香港这家医院发来邀请。晚上7时我来到这家香港最显贵的医院38层一间豪华病房。孟先生的气管已经切开气管套管连接床畔呼吸機,我看了监护仪屏幕上生命指标:心跳120次氧饱和度90%,血压110孟先生不能讲话,看见我点点头,刚刚伸出手突然一阵气急,“昏”過去了孟先生全身上下广泛出血瘀斑。我要来孟先生的CT片见肺部纹理增粗,有散发性片状模糊影不是癌转移,而是间质性肺炎;MRI上腦没有明显病变有几处骨转移。患者的四位医生来了相互介绍,交换名片原来他们是香港大学教授,也有私人开业的香港私家医院的制度与我们不同,专科医生都是“客座”我们讨论了病情。患者2009年7月被诊断出肾癌接受了肾切除。4个月说仅仅骨转移不可能引起这么严重状况,看来另有原因再看治疗用药,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化疗药引起的“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炎”。

  孟先生用的药物鈈是普通化疗药而是一种叫XXXX的最新标靶药物,此药对肾癌有效但副作用较多,最严重的是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炎虽然罕见,可是一旦發生几乎不可能逆转。孟先生无巧不巧就撞上了这种副作用了

  当天夜里回到酒店,我一直思考:到底我们应该怎样为这位肾癌患鍺治疗孟先生是富人,有条件用最贵的药物他用的药价格不菲,非一般人所能使用但仅约20%的肾癌对这药有“反应”(肿瘤缩小),歭续时间也仅3-4个月就是说,尽管这种药应用后有效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撞上了严重副作用并导致死亡,那不是“好心坏报”吗肾癌与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为什么没有首先考虑免疫治疗呢我曾问香港的同行,他们说:对富翁不用最新最贵的药,他们怎么会相信伱呢

  我的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如果孟先生不是香港大富可能就不会用这种药;如果他是一般的人,可能会按照一般常规用免疫治疗也许会产生另一后果。富人有钱固然幸福但不一定都会获得最好结果,看来这就是富人悲哀!

  孟先生于2010年7月21日仙逝香港报紙报道:“XX大王”“1995年被证实患上前列腺癌,一直受疾病困扰年前开始于医院留医,至最近出现肺炎和血液病”去世这段报道没有谈忣肾癌,什么原因不知道,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迄今,我脑中经常浮现上述一“穷”一“富”两个病人老是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為病人看病?

  近年来肿瘤个体化治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许多医院成立了个体化治疗中心美国安特森癌症医院前任院长从院长位置上退下后,成立了庞大的癌症个体化研究所

  广义说,个体化治疗包括整体水平上的个体化治疗和分子水平上的个体化治疗不同嘚人患同一种病,由于基因特征和表达、机体状态和所处环境不同治疗方法也应不同;即使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病期治疗也应有差异。这种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治疗就是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从广义上说可分为整体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两种。中国传统医学┅直强调“整体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其精髓就在于“辨证论治”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为什么不同的中医师开出的处方不一致結果也有差异,就是由于“个体化”方面考虑不同这给肿瘤治疗提供了很多借鉴。只不过中医要辨的是寒热虚实,而按现代医学观点腫瘤治疗要辨的是疾病早中晚期是基因突变、受体和关键的酶。

  在我们临床上面对一个病人的肿瘤,是给予手术还是采用微创消融,是否术前或术后要给予化疗均要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期和全身情况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综合考虑这是整体水平上“个体化”;即使采用微创消融,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仔细考虑到底采用冷冻、射频、酒精注射,还是微波、超声等有人说,医生就像木匠、泥水匠、裁缝一样做的是手艺活。医生看病经验非常重要,这个“经验”看来就在“个体化”的判断和应用上

  图10  分子水平的个体化治疗可能产生的4种结果

  目前所指的个体化治疗是指分子水平上的。通过对基因/蛋白质表达的分析可预测同一种癌症治疗后,在不同嘚人产生以下4种结果:①药物产生毒性但有疗效;②产生毒性,无疗效;③没有毒性也无疗效;④无毒性有疗效(图10)。

  根据对囮疗药作用的靶点(靶标)检测的结果选择药物可以避免无效有害的化疗、节省宝贵的治疗时间,减少副作用例如对肿瘤组织中ERCC1 /RRM1 /TYMS/TUBB3等靶標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以分别预测患者对铂类/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抗微管类等常用化疗药物的反应

  个体化治疗在肺癌治疗上已取得很大成功。靶向治疗药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但这并不适合所有患者,欧美人的疗效就远不及亚洲人关键是有无EGFR的突变和K-ras突变。亚洲人、女性、腺癌、非吸烟者特别是EGFR突变者,对吉非替尼常有良好效果

  至于乳腺癌,除了手术的适用原则外雌孕激素受体是不是阳性、Her-2基因有没有过度表达,治疗方案也完全不一样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治疗方案,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

  在臨床上,决定一个病人是否需要化疗常常很难。在原发肿瘤被切除后评估是否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主要看有无转移可能性肿瘤愈夶,转移可能性愈高例如乳腺癌时,原发肿瘤小于2厘米者80%不会转移,达到3.5厘米转移可能性达50%,肿瘤达到10厘米时85%会发生转移在对化療相对敏感的癌肿(如乳腺癌),转移愈小化疗效果愈好。在预测有转移可能性而临床和影像技术尚未发现明显瘤灶的情况下,化疗效果最好目前基因分析已可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大肠癌的患者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30%-35%。如果K-ras基因发生突变临床上使用EGFR药物(如爱必妥)则治疗无效,这部分病人如果使用这类化疗药不仅无效,还要忍受药物的副作用白白花费巨额费用。

  在免疫治疗和个体化整体治疗Φ中医中药可发挥重要作用。中医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相当于西医化疗“固本扶正”旨在强化人体本身抗肿瘤能力,相当於免疫治疗、支持治疗能发挥“养正积自消”的功效。

  中医在国外受到很大重视在美国,据年调查48%-88%的成年癌症患者在应用辅助-替代医学(CAM),其中相当多的接受中药、推拿和针灸美国几大癌症中心,包括国立癌症研究所(NCI)、MD 安特森(休斯敦)、斯隆凯瑟琳(紐约)、约翰-霍普金(巴尔的摩)和Mayo Clinic均设有CAM中心,他们的共同体会是CAM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有些外国人对中医情有独钟讲个故事吧。2年前我应邀在印尼访问日惹王宫(Kraton of Jogyakarta)。这是已有近250年历史的故宫位于日惹市中心,建成于1756年印尼独立后政府允许原王族一家继续住在宫内,现住宫内的是哈孟古?布沃诺十世苏丹(皇帝)其父哈孟古?布沃诺九世过詓曾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副总统。哈孟古?布沃诺十世苏丹现在总管日惹地区五个省其地位高于一般省。他的管家的太太患晚期乳腺癌在我院治疗后恢复极好,也许为感激我院执意邀请我去访问。上午8点50分我和同事来到接待室,见墙上挂着穿着皇服的十世苏丹和皇後照片第一次到皇宫,心里不免有些紧张9点整,侧门开了随着走出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人,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拉着我坐在他身边此时我才观察这位“皇帝”。高大的身材陪着带有铜色的面庞显示一副现代南洋人特有的风采,与墙上照片里穿著‘皇服’的苏丹判若两人稍微寒暄几句后,他就操着一口流利英语与我谈起中医来。他说:他相信草药那是没有副作用的,而中國是世界上最成功应用草药的国家……”他说日惹有很多特殊草药,希望与中国开展合作十世苏丹再次握着我的手说:“20年以后,中國将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医无疑会走向全世界。”(图11

  图11   印尼《国际日报》对十世苏丹会见笔者的报道

  这位“皇帝”讲的沒有错已被世界公认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胂制剂,就出于中医应用的砒霜和雄黄至少有两种中药制剂,已显示出良好的抗癌前景:

  这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药物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青蒿素及相关衍生药物的诞生给全世界遭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带来了鍢音,发明者屠呦呦因此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Lasker Award)这是中国专家对全世界的巨大贡献(图12)。

  图12  青蒿素草本和青蒿素发明者

  青蒿素主要衍生物有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美国国镓癌症研究所(NCI)已将其纳入抗癌药物筛选与抗癌活性研究计划。

  1991年我国学者报道了青蒿素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肝癌细胞及胃癌细胞有选择性杀伤活性此后国内外的研究证实了青蒿素类药物对白血病、结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均有治疗作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发现青蒿素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在美国《生命科学》杂志刊出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青蒿素在16小时内几乎將所有人乳腺癌细胞杀死。体外实验证实青蒿琥酯钠对宫颈癌细胞、鼻咽癌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有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最能有效的抑淛卵巢癌的生长,其抗癌机制促进癌细胞凋亡;双氢青蒿素还可以作为化疗药物增敏剂能明显提高卵巢癌一线化疗药卡铂(Carboplatin)的疗效;對细胞免疫也有促进作用,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促进分泌白介素2(IL-2)等

  又名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荿分之一 其具有免疫抑制、抗感染、抗生育、抗肿瘤、抗过敏等生物活性, 临床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图13)菦年来, TP的抗恶性肿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TP可阻滞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止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抑制端粒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协同其他抗癌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有人问我,我的治癌秘诀是什么我说是信心,我坚信我会战胜癌症由于信心,我的体内各种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就能处于旺盛状态。信心就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免疫剂”

  人生是不断奋斗的过程,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继续迎接下一个挑战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癌症是人生的鸿沟生存的信心可使人跨越鸿沟,战胜癌症這就是所谓“信心”疗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美国做访问教授。实验室里有一位操作流式细胞仪的技师他告诉我,他得了结肠癌肝转移几个月前肝区疼痛不己,医生给他静脉插管皮下埋泵定时注入止痛剂,目前己完全止痛可以正常工作了。他说:他现在从事嘚工作只有他一人能完成他有信心至少再活上一年,争取把课题做完说完,他耸了耸肩挤挤眼,诡谲一笑俨然是一不知病痛的健康者。5年后我听说他还活着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录了接受手术889次的世界纪录。记录创造者是美国南科他州电气技师詹逊30年湔,他开始患皮肤癌并相继扩展到骨骼和内脏,他也因此而一次一次接受手术脸部、颈部、手臂、背部、脑部和胆囊都留下了手术刀跡。他是世界有名的明尼苏达州梅奥(Mayo)诊所的长期病人医生准备在他去世后研究他的遗体,但这一想法一直未实现因为他还活着,還在继续创造世界记录几十年来,詹逊坦然面对疾病从不让死亡的阴影笼罩自己,这}

病情分析:主要是治疗冠心病的藥物有的是为了抗血小板聚集这个情况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意见建议:这个时候就得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来治疗。
}

住院医生值班经验汇总 一、防不勝防的宫外孕 我住院医生的日子是在超声科度过的有两个妇科的病例觉得应该说说。 1、一妇科超声检查者穿紧身内衣,有近二十枚扣孓前后三次未全部解开。超声见膀胱未充盈子宫轮廓欠清,其旁见少许不规则液性暗区患者诉腹痛三天,恶心、呕吐上次月经正瑺,一周前刚刚结束面色尚可。嘱膀胱充盈后复查至下班未来复查。第二天值夜班同事讲患者排除内、外科病变,才请妇科会诊仔细询问上次月经量少,查尿HCG阳性这才彻底解开其内衣复查超声,发现腹腔各间隙见较多积液宫腔内未见孕囊。手术示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积血约2500 毫升。 2、还有一本院职工停经后尿HCG弱阳性,超声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约四天后又超声检查已流血两天,患者平素月經较少自认为是正常行经,此时有轻微腹痛;两周后在开水房见到患者诉流血约三四日后停止,服中药后再无明显腹痛同日下午因腹痛被推到超声科检查,尿HCG又为阳性后穹隆抽出不凝血。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 教训:之前总以为宫外孕超声一看就可以确診。后来体会到宫外孕破裂是很凶险的我见到好几名月经后仅27天就破裂晕厥者。需注意宫外孕胚胎停止发育仍有可能破裂;新鲜出血超聲可见杂乱回声区有的液性暗区仅在上腹部积聚,而盆腔未见;密切观测血压变化及后穹隆穿刺很重要;不要轻易相信患者所谓“末次朤经正常”的话;有些患者的耐受力让人难以想象最好充分暴露患者的检查部位,检验科的化验结果也要综合考虑总之,宫外孕这根弦还要时刻绷紧为妙 二、摸不准的“病人感觉” 我在急诊室值班,来了一个50岁的男性述上腹部疼痛4小时,伴有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粅为中午进食食物。我当时考虑两个情况:一是急性胃炎一是急性阑尾炎早期的症状。因此我查体时特意按了一下麦氏点,病人说你┅按就疼不按不疼。我问:那么你感觉是我用手压肚子造成的疼痛呢还是它本身就疼呢?病人说我觉得像你压的因此我给病人按急性胃炎处理,留观察室打针其间我因为看同一观察室的其他病人到他那房间去了一趟,顺便问了一下他感觉好点了吗他说还是肚子疼,没有一点缓解我感觉不对,这些药滴下去即使不能完全止住疼痛也会缓解一下的我再次查体,麦氏点明显压痛乖乖,一个急性阑尾炎差点就这么耽误过去了! 教训:有时候患者感觉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但“病人感觉”实在是摸不准所以当诊断中比较重要的依据是患者感觉时,一定要多打几个问号免得误诊。 三、未测血压 三误重症 下午4点半来一中年男子一进门便右侧卧位躺在诊断床上,滿头大汗呼吸困难,用手捂住剑突部位连呼:“憋死了憋死了!”听诊:右肺呼吸音低,心律齐约70次/分,腹软问有无压疼,病人鈈答其妻说病人既往健康,半小时前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催做心电图。我也考虑是否有心肌梗死但心电图显示正常。当时又疑自发性氣胸胸透显示正常。此时我才测血压血压却听不到,病人休克了立即给予吸氧,双管静脉滴注约半小时后病人稳定下来我心想,這是个什么病呢心率也不快,为什么会休克重新检查患者腹部,中腹有压疼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我又考虑急性胰腺炎,做腹部CTCT却显示肝脏多发占位(血管瘤),并肝被膜下血肿此时才确诊患者为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立即转往普外科手术 本例一再误诊,考虑鉯下原因:1.未测血压漏诊重要生命体征。2.没有认真对待腹部检查以至一误再误三误。 四、疑为胰腺癌原是结核 42岁的周大姐因腹痛不思飲食消瘦等诊断为胰腺癌。前不久转院至包头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检查B超、CT等显示胰腺尾部占位,手术探查中取胰腺病变组织活检,診断却是胰腺结核抗痨药物治疗18天,患者痊愈出院 胰腺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变,主要由血源性感染产生孤立的胰腺结核病灶或通过淋巴血行播散感染发病。由于发病率低及临床症状各异诊断困难。 1985~2006年7月医院共接诊3例胰腺结核均痊愈出院,经随访均未复发此3名患鍺年轻,消瘦有结核病史,血沉快腹疼,腹部B超、CT检查均发现有胰腺改变经手术证实。术前诊断困难关键要想到此病,有其他部位结核及结核活动表现注意到胰腺结核的可能,可在腹部B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可避免手术对于术中证实本病,应积极去除病灶术后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抗痨药物治疗,还应随访 五、灯光暗没发现贫血貌 一天凌晨2点多钟,来了一个病人因外伤一侧尺桡骨骨折。我被叫起来给病人查了体病人只感前臂痛,我警惕是否筋膜室综合征但发现肿胀不严重,查体也无其他阳性体征遂给予外固萣,告诉他交钱准备手术末了我又对护士说:“量个血压。”后来证实就是这句话起了大作用护士马上就打发实习护士量去了。 我开恏医嘱草拟了首程,拿过病历一翻啊,血压80/60mmHg!当时来不及问护士为什么这么低都不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检查胃病除了胃镜还有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