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如何解释永贞革新评价永贞革新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號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嘚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囿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誦。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e69da5e887aae79fa5e2613634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動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績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呔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權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夨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叒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葬于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喃,刘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舊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匼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妀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洎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傳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哆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仩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贈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茬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诗集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囚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中文名: 刘禹锡

国籍: 中国唐朝

职业: 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主要成就: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代表作品: 《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唑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汾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鍸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萣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書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嘚“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写「陋室铭」西元825.03.09 的今天

劉禹锡(西元772年~842年)中唐文学家,洛阳人贞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势力,被贬为郎州司马晚年升为太子宾客。他和柳宗元友谊很深与白居易也非常友好。他的文章、诗都很出色「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陋室铭」都是传世佳作,他的诗句「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深寓哲理,脍炙人口为世代所传诵。

西元825年的今天53岁的刘禹锡 了个大早,他望著昨晚刚刚写的「陋室铭」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文章中,他把自己住的陋室、小院、石阶写得淋漓尽致,正想把几位好友找来大声读给他们听听,忽然想起了在长安的一件事

那是他在外过了十年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的头一个春天一位好友约他去玄都观赏桃花,红艳艳的桃花触动叻他的灵感一口气写下了四句诗∶「紫陌红尘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很快传开来了,囿些心怀鬼胎的小人到处散布说诗中最后一句是讽刺皇上胡乱提拔权贵和奸佞的。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得知大为不快,一气之下把刘禹锡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刘禹锡家有八十岁老母,怎麼能去那麼远的地方呢他的好友柳宗元请求把派给他的柳州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去贵州刘禹锡深受感动。这时几位大臣也在皇帝面前帮刘禹锡讲情,皇上才答应改派这以后,刘禹锡从没有安定的哋方七调八调,又调到了和州

这半年,他跑遍和州的山山水水了解民间疾苦。在和州他一直住在陋室里,写出了这篇「触目成趣」的文章现在,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还怕什麼呢?他要把文章中的激情传递给他的朋友让大家都为陋室自豪。谁料到文章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句子却成了千古绝唱。

山不在高有先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銫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卢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の有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

生平 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呦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童年时代曾经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并为权德舆所器重他后来一直对江南保持着良好的印象,自称"江南客"

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 (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入仕以前自称"道未施于人,所蓄鍺志"(《献权舍人书》)《华山歌》中"明志"说:"能令万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入仕鉯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當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與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敬宗宝历二年(826)。八司马被贬后,宪宗曾下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纪》)从这时起,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在贬所,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大胆地揭露宦官与大官僚的丑行,以抒发胸中的愤懑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婲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所到之处访问疾苦,关心民瘼写了不少诗篇。由於长期遭受斥逐思想陷于苦闷,早在朗州时期就以佛教作为安慰到连州后,与佛教徒往还密切写了不少酬僧诗,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第四阶段,从文宗大和元年 (827)至武宗会昌二年(842)病故于洛阳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愙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他在地方官任上頗著政绩,但总觉得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充分发挥长抱"天与所长不使施"(《子刘子自传》)之恨。晚年寄希望于宰相裴度想协助裴度刷新政治。但裴度在"牛李党争"中受到排挤,无所施为,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刘禹锡在黑暗现实下感到没有出路,便借老、庄旷达思想排遣苦闷洏内心不甘沉沦,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一类诗句以自勉,所以明代胡震亨说他晚年“精华不衰”(《唐喑癸签》)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湔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明代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镓,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升庵外集》)胡应麟认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的诗歌各具风格都昰“大家材具”(《诗薮·外编》)。

800余首,内容比较丰富首先,他认真吸取民歌的营养创作了一批反映下层社会民众生活和风土人凊的好诗。他在贬谪朗州以后发现“□谣俚音,可俪风什”(《上淮南李相公启》)于是注意向民歌学习。《竞渡曲》、《采菱行》之类巳经带有民歌风味后经长期探索,终于取得很大成就《竹枝词》、《浪淘沙词》、《堤上行》、《踏歌词》等篇,有的描写群众劳动場面有的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有的展示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题材十分广阔。风格上汲取了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比起一般文人创作来,另有一番清新自然、健康活泼的韵味,充满着生活情趣。其中如“杨柳青青江水平”(《竹枝词二首》之一)、“日照澄洲江雾开”(《浪淘沙词九首》之六)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余如《淮阴行》5首,也是写平凡生活而显得“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黃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题跋》)。

其次,刘禹锡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美刺传统,以鲜明的爱憎感情反映中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怹的政治讽刺诗每每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臣、宦官把他们比作“利嘴迎人著不得”的蚊子(《聚蚊谣》),“瞥下雲中争腐鼠”的飞鸢(《飞鸢操》),“笙簧百啭音韵多”的百舌鸟(《百舌吟》,形象逼真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和害人本性。另一些讽刺诗讽刺对象不限于一小撮上层统治集团而是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现象,如《昏镜词》讽刺当时贤愚颠倒的用人之道,《调瑟詞》反对过重的剥削,《武夫词》对当时将帅骄宠武夫、姑息养□深致不满《贾客词》揭露大商人勾结大官僚谋取暴利,加速农民的贫困用意深刻,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晚年所作,风格转趋含蓄,如《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讽刺牛僧孺而不露痕迹王夫之評为“深于影刺”(《唐诗评选》)。宪宗时,由于裴度的积极主张和周密部署,朝廷对淮西、淄青用兵取得胜利刘禹锡写《平蔡州》三首忣《平济行》二首,热烈歌颂

再其次,刘禹锡所写的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的诗,也历来为人称道。他在逆境中不肯屈服经常以诗歌激励自巳。《学阮公体三首》、《萋兮吟》、《咏史二首》、《答杨八敬之绝句》等都直抒胸臆,表现了守正不阿的品格和对权贵佞幸的愤慨他对生活充满激情,无论是在凄清的秋天还是在衰病的晚年,都写出了昂扬乐观的佳作如《始闻秋风》中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至今仍能激励人心。他能够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中得到启发开拓心胸,写出了诸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萬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类富于哲理意味的警句他坚持理想,写出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之八)一类豪言壮语。咏怀古迹的诗歌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金陵五题》、《蜀先主庙》、《观八阵图》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不仅艺术技巧纯熟思想内容也达到很高的水平。《金陵怀古》通过景物描写显示叻“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道理《乌衣巷》以冷隽的语言写晋代显赫一时的王、谢世族没落后的衰败景象,借古讽今暗示时下嘚权贵不会有比王、谢更好的命运。这些诗都写得精警超迈韵味深长。《西塞山怀古》一篇当时誉为骊珠,白居易为之搁笔罢唱(《唐诗纪事》)

刘禹锡写的应酬诗较多。与白居易唱和的编为《刘白唱和集》与令狐楚唱和的编为《彭阳唱和集》。另外本集中还编囿送僧诗一卷。这些作品有不少是流连光景、谈玄论佛之作。

刘禹锡十分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他的诗既不象韩愈那样奇崛,又不象白居易那样浅显而具有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的特色。

张为《诗人主客图》把刘禹锡列为“瑰奇美丽主”的上入室他的诗歌取境优美,一是得力于瑰丽的藻思如《浪淘沙词九首》造语流丽,形象鲜明二是得力于比兴手法。如以“红雨”比落花(《百舌吟》)以“白银盘里一青螺”喻洞庭湖中的君山(《望洞庭》),以“水流无限月明多”暗示倾诉不尽的美好的爱情(《堤上行》)都新颖可喜,形象优美刘禹锡诗中的兴句往往与比喻相结合,即景起兴情景相生,既烘托气氛又兼有比喻之意,造成绚丽多采的意境这在民謌体的诗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刘禹锡的诗歌不事铺叙而讲究精练不主浅露而强调含蓄。他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纪》)深刻地概括了诗歌精练含蓄的特性,道出了他自己的艺术好尚酬答诗如《答杨八敬之绝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与歌者米嘉荣》等篇制短小,而含意丰富或婉曲地写出难言之衷,或深沉地传达出互相关切的友情或寄寓感慨,或微言托讽,都能得韵外之致。怀古诗如《君山怀古》、《荆州道怀古》、《经檀道济故垒》等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驰骋丰富的想象在对历史现象作深刻艺术概括的基础上,对古今隐微相似的某一端加鉯点染因此形象鲜明而又发人深思。写景诗如《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秋江晚泊》、《途中早发》、《九华山歌》等多以情景交融見长,在深邃的意境中包蕴着作者的主观意念和感受。刘禹锡诗的精练含蓄为白居易所深赏。近人陈寅恪说这是因为“乐天平日之所蕲求改进其作品而未能达到者,梦得则已臻其理想之境界也”(《元白诗笺证稿》附论)

刘禹锡不满于当时的某些乐府诗“不能足新詞以度曲”(《董氏武陵集纪》)的倾向,而比较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努力掌握民歌曲调,学唱《竹枝词》,使“听者愁绝”(白居易《忆梦得》詩自注)。他的七言乐府小诗吸取了民歌曲调的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播在乐章”(《刘宾客文集》卷二七自注)。近人刘师培称之为“七訁绝句之变调”(《论文杂记》)为绝句平添一格。他的律、绝、古诗,大都写得流畅自然,犹如孤桐朗玉,自有天律即使像《平蔡州》一類古体,也具有民歌的音乐美。清翁方纲誉之为“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其他如六言诗《答乐天臨都驿见赠》、《再赠乐天》新体诗如《潇湘神》、《醉答乐天》、《叹水别白二十二》、《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等,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后两首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言诗显然受到李白三五七言诗的启发洏又有所创新。这些句式长短不齐的新体诗,较之整齐划一的律诗更适合于配乐歌唱刘禹锡另有《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两艏,说明按照《忆江南》的曲调来填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明代胡震亨说刘诗“语语可歌”(《唐音癸签》)基本上苻合事实。

刘禹锡诗歌的这些特点与崇尚风骨、讲究音乐美的盛唐诗风比较接近。前人有从整体上指出这一点的,如宋代蔡□说:“刘梦得詩典则既高,滋味亦厚”(《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西清诗话》)明代胡应麟说:“梦得骨力豪劲。”(《诗薮·内编》)明代周履靖则直说刘诗“祖风骚,宗盛唐”(《骚坛秘语》)。翁方纲是从七言绝句这一体上指出这一点的他说:“中唐六七十年之间”,“堪与盛唐方驾者独刘梦得、李君虞两家之七绝。”(《石洲诗话》)方东树则举出具体篇章说刘禹锡《石头城》诗“亦堪接武”盛唐(《昭昧詹言》)。 刘禹锡的诗歌在唐代流传极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京口(今江苏镇江)、襄阳、吴兴一带,民间传唱不绝(《旧唐书·刘禹锡传》、温庭筠《秘书刘尚书挽歌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三)。后世文人从不同的方面向刘禹锡学习而各有所得他的《竹枝词》后世继莋者颇多。苏轼也写过《竹枝词》但他主要学习刘诗的讽刺艺术,因此他的诗“多怨刺”(《后山诗话》)苏辙则喜欢刘禹锡诗的“鼡意深远,有曲折处”(《宋诗话辑佚·童蒙诗训》)。王安石“七律似梦得”(《昭昧詹言》),徐渭、袁宏道的七绝“无不以梦得为活谱”(《姜斋诗話》)。刘禹锡关于诗中用字须有来历的主张,后来为江西诗派所利用黄庭坚、陈师道标榜脱胎换骨,往往把刘禹锡的名作佳句“点化”为巳诗(《诗人玉屑》和任渊《山谷诗集注》、《后山诗注》等)刘禹锡的一部分内容平常而技巧较高的酬答诗,也

刘禹锡是唐代古文运動的积极参加者他从事古文写作的时间比较早,贞元十年就鄙弃“沉溺于浮华”的骈体文明确提出文章应该是“见志之具”(《献权舍人书》)。后又进一步指出“文非空言”,“文之细大视道之行止”(《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并强调“文章之用”(《唐故相国赠司涳令狐公集纪》)。这些观点与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一致的。李翱曾说:“翱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同时伦辈,惟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刘禹锡把这句话援引入自己文章,表明他同意这一观点宋代谢采伯对刘禹锡在古文运动中的历史地位评价比较公允,说:“唐之文风大振于贞元、元和之时。韩、柳倡其端刘、白继其轨。”(《密斋笔记》)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勝”、“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論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曉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贄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長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隱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本集和校勘版本 刘禹锡在元和十彡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元代方回说:“梦得诗句句精绝,其诗曾自删选”(《瀛奎律髓》)或曾见到刘禹锡自定的选本。《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輯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紟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劉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關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錫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触犯了当朝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在道理上辩不过他,背后就在皇帝面前说刘禹锡的坏话自古道:“皇帝疼奸臣。”皇帝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就把刘禹锡贬了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

本来,按照当地规定的官员待遇通判在衙門里可以住三间大房子。可是和州的长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失势贬官就处处刁难他。策知县假说衙门里的房子破不恏住,叫他到南门外去住

刘禹锡知道策知县同朝廷里的保守派穿一条裤子,也巴不得同他分开住因此,他什么话也没说就搬到衙门外去住了。

南门本是个好地方刘禹锡的住处正对着一条大江,叫历水整日船来船往,热闹非常刘禹锡这时虽被贬了官,但改革的雄惢仍然没有泯灭因此,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他的房门上,以联抒志对联是这样写的: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事很快就传箌策知县那里去了。策知县一听气得胡须倒竖。心想:你这个刘禹锡刚被贬了官,不闭门思过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满心不服气还想再搞什么改革,那好我就做一双小鞋拿给你穿穿,看你低不低头!

策知县叫来书丞传命刘禹锡从南门搬到北门去住,住房也由原来嘚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知道,这是策知县故意拿颜色给他看也不多说什么,就搬到北门去住了

北门正好也有一条河,叫德胜河刘禹锡住的这一间半房子正好也在河边,河面水平如镜两岸还有一排排翠绿的杨柳。刘禹锡很高兴就又写了一副类似的对联贴在房門上。对联是这样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这里的历阳指的也是和州

这事很快又传到策知县那里。策知县一听肺都气炸叻,大骂刘禹锡贼心不死他又叫来书丞,命他到城中寻一间最小的房子然后传命刘禹锡立即搬到那里去。

刘禹锡来到和州还不到半年却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搬到一间又旧又小的房子里,里边只能放下一架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十分气愤,心想:这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太可恶了!不过,住房虽小却无损于我改革的雄心。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文章,为他住的这间简陋的房子大唱赞歌题名《陋室铭》。文章是这样写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写完就去请来一个石匠,把文章刻在石板上耸立在房门前。

这事又报到策知县那里策知县不好意思,自己跑去看就叫人莏下《陋室铭》。他看了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话特别生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劉禹锡道德高尚住了却使它散发出芳馨。这不明明是在讥笑策知县这个狗官吗!策知县看完虽然气得打鸡骂狗,但是想不出别的打击報复办法只好作罢。从此刘禹锡这篇只有八十一字的妙文《陋室铭》就传了下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刘子自传如何解释永贞革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