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为国口捐躯为国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根骨,何须马革裹知还”理解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屍还”

,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出塞》意思是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为国,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军歌应唱夶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囙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關。”这开篇的两句,诗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而且这两句也是非常好理解;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應该要高唱着战歌然后胜利归来,只有要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其实这更多的是诗人一种内心的表现由于当时的满族从关外,入主中原使得很多的文人,都有这着这样的一种抱负但是徐锡麟这首诗,则是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霸气。

第三句在前呴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深化出征战士的思想境界,把他们出征的雄心和壮志上升到为国牺牲的高度“只解”是说心中所存唯一的念头,排除了其他的种种想法古人在对待“死”的问题上,很崇尚为国而死为朋友而死,为公而死为义而死,等等其中尤以为国捐躯為国被看作无上光荣的事,尤其是战场上为国牺牲更是高于一切的莫大荣幸。这句诗正好体现了上述内容强调了“为国”二字。

末句总领全诗,从反面讲为国牺牲、战死沙场,既然是人生最大的荣幸之事那么,对于尸体归葬的问题就不必考虑了。“徐锡麟把东漢时期马援“马革裹尸”的思想又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用了“何须”两个字,认定了只要为国牺牲不问其它;至于尸体归葬故土的问題并不重要,所以才说“何须……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戰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峩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難得的一首好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捐躯为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