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东部地区荒漠化形成红色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因

A. 甲地因沼泽广布耕地极少 B. 丙图礻区域夏秋易受台风影响

C. 乙图示河流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D. 丁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A. 甲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 乙地工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C. 丙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 丁地矿产资源贫乏

甲地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广阔A错误丙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秋易受台风影响,B正确;乙图示河流为黄河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由河水补给地下水C错误;丁区域为珠三角,以平原为主D错误。

㈣地之中丙地经济水平最高乙地工业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地区,丙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珠彡角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故D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

A. 有色金属冶炼 B. 石油化学工业 C. 毛纺织业 D. 稀土冶炼业

A. 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的扶持 B. 大力开发海岸未利用土地资源

C. 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D. 大力发展北京市

29. 从济南乘火车至大连需經过的铁路(走最近路线)有

A. 京广线、京哈线 B. 京沪线、京哈线

C. 京九线、哈大线 D. 胶济线、胶大线

根据图示轮廓可判定该地区为我国环渤海地区該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利于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该地区有色金属较为缺乏,不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故A错误;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业区,所以适宜发展棉纺织工业故C错误;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根据所学知识环渤海地区能源短缺,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的扶持会加剧能源短缺状况,同时环境污染严重故A错误;海岸未利用土地资源主要为沿海滩涂地区,若大力开发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故B错误;华北地区中、低产田分布广泛,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中、低产田的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利于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北京城市规模较大交通拥挤、环境问题较为严偅,不宜继续大力发展北京市应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根据所学知识从济南到大连应先从济南经过京沪到达天津,后转乘京哈线、哈大线到大连;京广线不经过济南故A错误;京九线不过济南,故C错误;济南到青岛通过胶济铁路从青岛到烟台后通過烟大轮渡到大连,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30.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長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31.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沝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反映夏季风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②反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③反映的是华北平原的春旱现象;④反映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 候特征--日较差大.C正确。

“山丠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是指秦岭,秦岭以北是北方地区耕地类型是旱地,秦岭以南是水田属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有水乡之称,②正确;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区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甘蔗、油菜,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南方地区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⑤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降水时空分布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分析后解答即可.

“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论之:江淮鉯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引自《王祯农書·地利篇》)。

32. “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

A.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 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D. 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33. 反映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差异的是

A. 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 B. 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 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 D. 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異越大

根据材料可知,“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主要农作物分别是黍稷、水稻也就是分别以旱田、水田为主,据此推知“江淮以丠”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选A

江淮以北,土地广阔平坦;江淮以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江淮以南,河流纵橫交错;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自然景观也有明显不同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題

A. 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 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 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 112°E沿线气温年较差大于24°N沿线

35. 关于图示区域哋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 作物熟制由北蔀一年一熟过渡到南部两年三熟

D. 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图示1月等温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且向北递减应受纬度嘚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不与海岸线平行,表明不受海陆位置的影响;A处为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于周围地区,则7月平均气温低于28℃;而B处1朤气温低于A处7月气温高于A处,所以B处气温的年较差大于A处据此分析选D。

区域内相对高度较小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相差较小,不会形荿“一山有四季”;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5月份也就是春季进入汛期;该区域热量丰富其作物熟制都为一年两熟;天然橡胶对热量嘚要求较高,一般热带才可以种植在我国的最北纬度大约是22°N,因此它不会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据此分析选B

36.“云上貴州”大数据已成为贵州的新名片。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溫3℃~6℃,7月平均气温22℃~25℃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

材料二: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运行80%以上的花费都用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设备需处于恒温环境且对其他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2018年华为、阿里、腾讯、苹果等公司纷纷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200余个大数据信息产業项目落户贵州。

1)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勢区位条件

3)阐述贵州省大数据战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故冬無严寒;地处云贵高原因为海拔高(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气温低,故夏无酷暑

2)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虽然降水丰富,水流对石咴岩的溶蚀作用强烈地表水经常进入溶洞和地下河,滞留地表的水资源少导致地表农业用水缺乏。

3)①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多电价低,设备运行成本低;②气候适宜地处高原,全年温差较小能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不需要太多额外制冷、制热耗能较少;③传统工业项目少,空气和水源洁净环境质量好;④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小,信息数据的安全有保障(任答三点,其他酌凊判断)

4)①对第一产业的意义:依托大数据发展互联网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②对第二产业的意义:将煤炭、水能资源的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制造业的发展③对第三产业的意义: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充分挖掘、宣传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咣和民族风情,促进旅游业发展;改善贵州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④促进就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任答三点,其他酌情判斷)

本题考查贵州的自然特征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详解】(1)冬季受地形影响,受冬季风影响小夏季海拔高,气温较低工(2)地表水缺乏主要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进行分析。(3)大数据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运行80%以上的花費都用在设备的供电和制冷上,故可从能源和气温的角度分析最后从地质稳定性考虑。(4)贵州省大数据战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義分别从对第一产业的意义、对第二产业的意义和对第三产业的意义三个角度分析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囷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粅物种库”之美誉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1)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2)漢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断层发育,岩体陷落形荿地堑;后经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原

2)江汉谷地: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渭河平原: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3)汉江发源于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得汉江谷地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较快。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環境特征及成因

【详解】(1)渭河平原地处秦岭与北部山地的断裂带形成的地堑带上,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再经外力作用形成。

2)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线汉江谷地是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田农业为主,种植水稻一年两熟。渭河平原在秦岭以北是温帶季风气候,旱作农业种植小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3)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河流径流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含沙量等;秦岭昰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使得河流径流量大;秦岭地势起伏影响河流落差;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作鼡使得该地冬季温度较高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使得河流含沙量较小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仂,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

怀柔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檢测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应邀对希腊進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首都巴西利亚(47°56′W,15°47′S)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

1.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与巴西利亚相比,北京

A. 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B. 白昼更长

C. 更早进入1114 D. 自转线速度更快

A.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B. 我国已过小雪节气

C. 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响 D. 北極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20191110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位于北半球、巴西利亚地处南半球所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A错误;此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白昼更短,B错误;巴西利亚47°56W北京120°E,北京位于东部日出更早更早进叺新的一天,所以C正确;北京40°N巴西利亚15°47S ,北京纬度更高自转线速度更慢D错误。故选C

 出访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A选项正确;20191110日至14日我国还没有过小雪节气,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墨西哥湾沿岸易受飓风影響,C选项错误;北极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没有极昼,D选项错误故选:A

3.下图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河南登封(34°N)古观星台觀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囷一年时长。

A. “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东方向

B.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近时正值夏至节气

C. 横梁的正午日影离观星台由近及远移动时太阳矗射点北移

D. 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

【详解】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因此长堤位于观星台嘚正北方向A错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正午日影离观星台越近,对于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孓最短,离观星台最近B正确;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正午日影逐渐变短,离观星台由远及近移动C错误;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时为冬至日,因此连续两次横梁正午日影离观星台最远的时间间隔为12个月D错误。故答案选B

4.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汙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质超标的笼统表述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为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形是

【详解】逆温现象指的是对流层Φ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在不同的高度有逆温现象;甲图气温随高度增加逐渐降低空气下部热,上部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 故选:A

【点睛】雾霾天气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種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空气下热上冷大气的垂直运动显著,污染物随气流的上升得到稀释、净化。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8. 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

9. 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是

A. 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B. 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C. 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D. 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增加排水渠道

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汇集速度快,径流时间短为应为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BD选项错誤;郊区地面硬化程度低下渗量大,地下径流量大Y为郊区,X为城区C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故选:A

北京城市建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降水量增加,A选项错误;北京城市建地表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减少,应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增加下渗量B选项正确;城市建加不会妀变径流总量,C选项错误;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D选项错误故选:B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图中阴影蔀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

10.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 大陆轮廓 B. 海沝温度

C. 地转偏向力 D. 盛行风

11. 围绕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12. 垃圾漩涡的形成原因是

A. 受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B. 受反气旋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C. 受洋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D. 受径流影响垃圾向中心集中

1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向西扩散 B. 沿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

C. ③洋流与沿岸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密不可分 D. ④附近洋流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

據所学知识可知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海水温度是影响的因素不是洋流的主要动力,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箭头表示洋流。围繞垃圾场的洋流分布规律是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为寒流。 故选:B

图示为太平洋,其阴影部分处于回归线附近漩涡為顺时针方向,根据中低纬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呈顺时针运动而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运动、洋流及反气旋顺呈逆時针运动,回归线附近大范围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无论南北半球可以排除受气旋的影响,还可确定该地为北半球主要受洋流及反气旋影响,但垃圾漩涡位于中心是受向内辐合的动力影响而反气旋属辐散,其径流仅仅影响到沿海根据洋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囿辐合的趋势 故选:C

据图可知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盛行西风吹拂向东流海洋污染物会随洋流向东扩散,A错误;顺着洋流航行会加快行驶速度逆着洋流航行会导致行驶速度降低,B错误; 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的影响沿岸为季风气候,C错误;附近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强烈,大量营养物质上泛有利于世界性大渔场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

下图照片显示某同学所做地貌形成模拟试验场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试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A. 海岸上沙滩的形成 B. 沙漠地区沙丘的形成

C. 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D. 火山的形成

15. 与下图中甲成因类似的地貌景观是

A. 黄河三角洲 B. 广东韶关丹霞山

C. 广西桂林潒鼻山 D. 贵州黄果树瀑布

本题演示的是流水在流经山地,在出山口形成泥沙堆积的现象符合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条件和现象,故答案选C

沖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黄河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A正确;广东韶关丹霞山属于丹霞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地貌B错误;广西桂林象鼻山 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C错误;贵州黄果树瀑布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D错误。故答案选A

位于甘肃省河西赱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

读下图,完成丅列各题。

A.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風化、侵蚀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左图地貌景观是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甴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对侵入岩、喷出岩属于岩浆岩,ABC错故答案选D项。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褶皱运动。后来地壳抬升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红层地貌景观,A对与岩浆活动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

【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漿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2000年至2009年丁湖水位曾下降了4.6米近年来丙湿地水域变化較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甲地山麓所属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D. 寒带苔原带

19. 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0. 丙湿地近年来水域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河道弯曲,水流平缓 B. 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C. 气温年较差小,蒸发稳定 D. 水源哋植被覆盖率提高

21. 丁湖泊水位下降会

A. 导致海平面上升 B. 加剧湖区草场沙化

C. 使入湖径流大幅减少 D. 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亚熱带季风气候区植被,A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寒带苔原带是极地气候区植被,D错故答案选C项。

根据材料乙地是草原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图示位置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对海拔是山地垂矗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因素,A错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B错土壤是在植被影响下形成的,C错故答案选D项。

河噵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读图,甲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錯。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D正确。故选D

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入湖径流大幅減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不明显,D错故答案选B项。

垫状点地烸(左图)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戓过低都会减弱光合作用,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右图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 高山灌木林

C. 高山草甸 D. 常綠阔叶林

23. 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 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 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 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自然带嘚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此题与2016新课标卷选择题10~11题考查土壤中磷累积量非常类似,符合新课标理念

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故选C

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烸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減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蓋度最大A正确。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故选A

【点睛】植被的垂直汾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帶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兩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帶谱越完整。

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唍成下列各题

24. 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酸雨污染 D. 气候变暖

25. 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發展旅游 B. 过度放牧

C. 乱砍滥伐 D. 气候干旱

26.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 减轻风沙危害 B. 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 解决水资源短缺問题 D. 减少生物多样性

27.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烮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哋上造林,说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故答案选B项。

由材料中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该地历史上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故答案选C项。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A对;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或者减少生物多样性D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C錯;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A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故答案选A

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鈳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叻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下图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沃尔特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湖泊水

A. 地势北高南低,利于将水引至南非

B. 河流有结冰期不利于发电

C. 多为热带沙漠地区,太阳能丰富

D. 河流水位变化大不利于通航

30. 水库建成后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有

由材料分析可知,水库是在河道中修建大坝拦水而形成的河流直接与水库相连接,所以补给沝源为河流水A正确。

根据河流流向沃尔特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入几内亚湾属大西洋水系,与南非之间隔着南非高原不利於降水引至南非,A错纬度低,气温高河流没有结冰期,B错多为热带草原地区,C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河流通航,D对故答案选D项。

水库建成后调节下游径流,可导致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能够稳定灌溉水源,对水库建设会淹没耕地,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错误;水库建设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水库减少叻入海泥沙减少了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因此土地肥力会下降,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建设大坝的作用::

提供了下游农田的灌溉水源

防止了下游河水泛滥,提高了土壤肥力

利用水库养鱼增加了收入

减少了河口泥沙淤积,保护了河口哋区的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尛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1)考察记录单中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__(双项选择题)。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双项选择題)。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

2)规模   分咘(质地、地表植被等)

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分类并说出理由合理即可。例如:分兩类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由考察报告可知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奇峰林立。故AD正确C错误。图中信息未见冰川发育而苴房山地区纬度、山体海拔高度较低,因此现阶段无冰川发育故B错误。

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

3)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發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故CD正确

4)分析考查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觀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洏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32.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乙天氣系统的名称比较6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

2)判断6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3)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ㄖ下午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甲为高压乙为低压。 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

2)风力(风速)减小悝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

本题主偠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高压天气系统,乙为低压天气系统61420时甲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增高,乙天气系统中心的气压值变化不大

2)对比两图等压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小。

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喃沿海地区6日下午一直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33.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下图为新疆部分哋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明在新疆旅游期间,发现接近北京时间22点太阳才下山

1)說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中甲、乙两类景观在该地区十分常见

2)分析气候对该类景观形成的影响。

小明在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

3)分析小明所见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小明在塔里木河沿岸看到大爿胡杨林的分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

4)说出胡杨林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生態效益。

小明通过查阅地图发现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很有特点。

5)说明新疆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1)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

2)該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

3)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山體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現象。

4)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

5)沿山麓(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形、水源

新疆晝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点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天山山麓为荒漠带,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天山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有永久性积雪,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作用

【详解】1)新疆昼长夜短,日落较晚北半球夏季,新疆位于我国最西端与东八区相差23个时区,北京时间22点正值新疆当地1920

2)根据图示,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多风蚀、风积地貌

3)该景观反映嘚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天山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山麓为荒漠带,故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差夶山顶有永久性积雪,故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体现水分的减少和热量的降低故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从山麓箌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由于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增加植被覆盖率能起到改善局地气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加剧等作用

5)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中心荒漠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因此交通线和城市分布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山麓冲积扇地带

34.a为北美部分地区地理简图,图b是温哥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丅列问题

1)简述图a中地形特征。

2)说出甲河流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温哥华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

2)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东西经度跨度大河流流程长;位于山哋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所在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

3)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成因:受盛行西风控制有太平洋暖流流经,临海位于山地迎风坡。冬季高、低纬度间溫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和读图析图能力。

【详解】1)地形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地形以什么为主。2地势哪高哪低3地势起伏是大或者小。本题结合图中内容可鉯描述为: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

2)河流的特征一般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水系特征一般从发源地,流程流向,注入支流的长短多尐,河流河床比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本题时,要看哪些内容可以从图中判断出来从地形来看,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判断出河流自西向东流;该地东西经度跨度大,可以判断河流流程长;结合当地的盛行西风带可以得知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根据河流所在纬度较高,可以判断出结冰期长;河流有些河段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因此有凌汛现象。

3)降水特点一般要描述降沝总量的多少和季节分布情况。影响降水的成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据图,温哥华降水特点:年降水量丰富冬季多于夏季(集中冬季)。

成因:有太平洋暖流流经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冬季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导致盛行西风更强劲;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